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ID:684383

大小:56.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中二年级质量测试 语文科试题 本试题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考场号”、“座位号”栏内填涂考场号、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关于大禹,过去一直认为,他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大禹创立的夏王朝,可能是靠不住的。那么,大 禹的记载是信史还是纯属杜撰,这是一个问题。 过去对传说时代的看法,是传说归传说,见于文献记载的历史归历史,考古归考古,研究文化人类学、 社会学的那又是另一种方式。对大禹以及夏王朝的研究,必须把以下三个系统结合起来:第一个,从口耳 相传到文字记载的文献史学;第二个,考古学兴起以后,从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来进行研究的考古学系统; 第三个系统,从摩尔根《古代社会》阐明的从蒙昧、野蛮、文明,到马克思讲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等等,也就是人类学、社会学的系统。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做出一个比较恳切的结论。 几乎所有的先秦古籍,对大禹都有一些记载,彼此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到了西汉司马迁作《史记》, 其中《五帝本纪》后第二篇就是《夏本纪》,在《夏本纪》当中,司马迁根据他看到的文献记载,结合他 听到的传说,完成了《夏本纪》。我认为,从口耳相传的传说,到《五帝本纪》之后的《夏本纪》,究竟 可靠不可靠,需要通过与考古学发现、研究成果互相比对、校正,还要参考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成果, 最终作出判定。 关于夏王朝的记载,还见于青铜器。有名的有宋代出土的齐国青铜器叔夷钟,铭文中就说到“处禹之都”。 另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秦公簋,讲到禹的时候它提到“鼏宅禹迹”,“鼏”就是一个鼎上面盖了一个丝织品, “宅”就是居住,“禹迹”是大禹走的那些地方。可见在古代青铜器当中,对夏代的历史也有所记述。 对大禹及夏王朝的研究,应该把文献史学、考古学发现和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三个系统结合起来。从文 献来看,大禹的主要事迹可以概括为治水、会诸侯于涂山、定都阳城、划分九州、禹征三苗五件大事。这 五件事均能在近年考古发现中找到证据。其中,治水的事迹与近来环境地理学关于公元前 2000 前黄河流域 大洪水的发现相吻合,安徽省蚌埠市禹会村所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可以验证涂山大会的史料记载,河南省 王城岗遗址中属于龙山文化考古分期三期的大城与禹定都阳城的年代和地理特征相符,文献记载的九州和 考古发现的考古学文化也能对应,湖北地区发现的后石家河文化也能说明禹征三苗确有其事。综合文献、 考古发现以及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证明,夏代是存在的。 (摘选自李伯谦《在考古发现中寻找大禹》《光明日报》) 材料二: 在夏文化研究中,《禹贡》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大禹与夏朝历史存在的重要证明。但历史研 究证明,《禹贡》只是我国战国时期魏国人的一篇假托大禹的全国规划蓝图,以此来实现个人抱负和理想。 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成为大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禹贡》的影响力也深远影响后世对夏朝历史 的研究。 《禹贡》的记载被否定,那么大禹与夏朝是否也被完全否定了呢?当然不是。正是因为大禹与夏朝的 真实存在,《禹贡》才被战国人士假托大禹之名,以求实现全国治理的宏伟蓝图,实现全国一统的天下大 治。 《禹贡》的现实性被否定,对大禹与夏朝的历史研究,必须重新评估与认识。一切与《禹贡》和战国 时期魏国地理范围为依据的夏文化研究成果,必须彻底地抛弃,才能促进夏文化的深入研究,使得夏文化 研究走入正轨。 多年来的考古事实证明,在以黄河流域河洛地区对夏文化的研究已经彻底走入死胡同,并且已经产生 了否定大禹、否定夏朝、否定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思潮。在此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认真对待。 种种迹象表明,夏朝是一个从渔猎文明走向农耕文明,并在高度农耕文明基础上,形成了高度华夏文 化。成为影响周边氏族部落的标杆,成为夏朝形成的向心力。尧舜禹建立的文明社会形态,被四方各氏族 部落接受、认同,形成以夏朝为标志的大的集团式国家形态。 这种国家形态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华夏文化是有别于中国北方 游牧文化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 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历史上,游牧式的文明经常 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以致突然消失,近百年来中国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址研究也证明了这一成果。而 农耕文明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华夏文化重要特征,也是华夏 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农耕文明本质上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它不需要培养侵略和掠夺的战争技艺, 而是需要掌握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企盼风调雨顺,营造人和的环境。在农耕文明建立形成的夏朝,建 立的夏朝国都,是不会轻易改变迁移,其根本区别于由游牧部落商部落建立起来的夏朝。那种认为夏朝国 都也如商朝国都经常迁移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也是使得夏朝研究成为虚无论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破解夏朝历史,破解华夏历史,必须抛弃《禹贡》的影响,抛弃游牧氏族生活范围的黄河中 上游地区,代之以淮河流域,才能根本解决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历史进程。 (摘选自赵辉《当〈禹贡〉成为伪史,我们该如何正确解读研究大禹与夏朝历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考古发现以及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都证明原来认为根本不存在的传说中的人物大禹和夏王朝,其实都是 真实存在的。 B.包括《夏本纪》在内的几乎所有先秦古籍都有对大禹的记载,它们彼此之间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对证明 大禹的存在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C.齐国青铜器叔夷钟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秦公簋对夏代历史的记述体现出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可供研究的 考古学价值。 D.《禹贡》的现实性被否定说明,只要我们抛弃一切与《禹贡》和战国时期魏国地理范围为依据的研究成 果,夏文化研究就能走入正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摩尔根和马克思对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系统研究成果对我们当代对大禹和夏朝历史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 指导意义。 B.环境地理学关于公元前 2000 年前黄河流域大洪水的发现证实了大禹治水是确有其事而非传说。 C.《禹贡》只是一篇战国魏人假托大禹之名规划的全国蓝图,却被司马迁编入《史记》之中,表现出他对 待历史文献不够严肃的一面。 D.从环境与生存的关系推断来看,抛弃游牧氏族生活范围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农耕文明形式建立形成的 夏朝,其范围应该在淮河流域。 3.下列不属于农耕文明诞生的重要条件的一项是( )(3 分) A.战争掠夺 B.辛勤劳作 C.农艺和园艺 D.风调雨顺 4.材料一最后一段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这个结论是如何推导出来的,请结合全文论证过程简要回答。(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11(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小题。 平凡的世界 (节选) 路 遥 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寂的世界。大 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 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吓 得田福军出一头冷汗。 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得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 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 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人啊,有时候觉得日子过得太慢,有时候又觉 得太快了,简直来不及做什么!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结果这好年 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也等于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 他才好象一下子又变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 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 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 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 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 田福军被现在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象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 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 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 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 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 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 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 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 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 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 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就是的……” “口粮哩?” “扣了!” “为什么扣了?” 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 “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 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 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 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 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 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粮,我……” “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 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他的问话刚完, 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 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粮食。 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 粮食就等于犯法!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 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 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他发现百姓生活艰难情况后的难过和愧疚之 情。 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两袋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哭成了一堆,是因为终于可以活命,心里感到暂时有 希望了。 C.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在表现他灵活 变通的个性。 D.队长一家人吃糠咽菜,生活困难;老汉一家更是衣不蔽体,家中老人奄奄一息,这些反映了当地百姓生 活的普遍状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写快到端阳节时,山鸡和野鸡鸣叫、苜蓿盛开、麦穗泛黄的乡村景色,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赋 予了人物活动的空间。 B.“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的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女孩子因为体弱多病而产生的绝 望心理。 C.小说语言有很高的辨识度,多处语言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口粮哩?”就是当时典 型的生活用语。 D.文章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展示当时农村百姓生活的艰难,为塑造田福军的形象作铺垫,也推动了故事情 节的发展。 8.小说第二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4 分) 9.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 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物 形象。(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授承务郎,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 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 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 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 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 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 沙,杀人如草芥,旦歹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 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 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 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 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 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 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赵: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②赵方:后来成为南宋名臣,学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B.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C.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D.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字:古代男子 20 岁拟字,女子不可拟字。名、字和号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 B.绍兴: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提点刑狱: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被称为曲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带奏表归顺南宋,被授予承务郎之职,改任江阴佥判。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 簿,出京任滁州知州。 B. 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州时,适逢百姓受到战火的波及,他先后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 训练民兵等政策。 C.辛弃疾处理福州盗贼之事还未实施就被台臣王蔺弹劾,说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早晚会端坐 在闽王殿上称王。 D.辛弃疾在长沙为帅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颇有感叹并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接 着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4 分) ②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4 分) 14.辛弃疾是如何解决福州盗贼之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 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贯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开阖之力。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愁绪。 16.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做说明。(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古人常用龟壳、蓍草来占卜预测吉凶,《氓》之中“________”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卦象吉利,就 叫做“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诗人开篇借“风”“猿”来渲染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接下来诗 人漂泊不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的语气指出从师学习的标准是“道”, 而与年龄无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小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 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 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 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 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 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 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1)”自然是江南日暮的景况。“(2)”,则是雪月梅的冬宵 三友,会合在一道,在与酒姑娘共饮了。“(3)”,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4)”,到了 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 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 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摘编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18.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分) A.拟人、想象、夸张、反问 B.拟人、引用、反问、想象 C.排比、反问、想象、引用 D.引用、排比、夸张、反问 19.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2)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1) (3) (4) (2) B.(4) (3) (1) (2) C.(3) (2) (4) (1) D.(3) (2) (1) (4) 20.文中画线句子可改写成:“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 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11(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21.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 分) 自助餐成为餐饮浪费的“重灾区”,①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宁可吃剩、不能吃亏”的心态。②有些人 甚至不顾身份,认为“饿得扶墙进,撑得扶墙出”才是吃自助餐的理想状态。③全社会正在倡导勤俭节约 的理念深入人心,④改变“自助餐心态”恰逢其时。⑤生活条件改善,但不能丢弃勤俭节约的传家宝。⑥ 粮食产量虽然稳步增长,但粮食安全这根弦依然不能放松,⑥“舌尖上的浪费”依然要坚定予以杜绝。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80 个字。(5 分) 2020 年 12 月 19 日上午,探月工程嫦城五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在京举行,国家航天局将样品移交 至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在交接式活动现场,国家航天局局长、探月工程总指挥张克俭向中国科学院院长侯 建国移交了嫦城五号样品容器,交接了样品证书。这标志着嫦城五号任务由工程实施阶段正式转入科学研 究新阶段,为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序幕。经初步测量,嫦城五号任务采集月 球样品约 1731 克。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用毕生心血,以类似军事化的方式管理学生,逼着学生学习进步,让 1804 名 贫围的山区女生走出大山,改变了原有命运,成就了灿烂人生。张老师制定的校训是“我生来就是高山而 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視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清华大学副救授刘瑜则认为,为人父母,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 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跟随自己内心的热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她说“我 家孩子以后开个奶茶店就得了,不行开个煎饼店也行。” 作为青年,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中二年级质量测试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1(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A 项:原文只是说“大禹创立的夏王朝,可能是靠不住的”,而非根本不存在;B 项:《夏本纪》不 是先秦古籍;D 项:把必要条件错误表述为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2.C(说司马迁“对历史文献不够严肃”是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3.A(“战争掠夺”是游牧文明的扩张形式,而非农耕文明产生的条件) 4.结论:夏代是存在的。(1 分)推导步骤:(1)只有经过文献史学、考古学发现和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三个 系统综合研究成果证明的王朝,才是真实存在的(大前提);(1 分) (2)夏代通过了综合文献、考古发现以及文化人类学三大系统研究成果的证明(小前提);(1 分) (3)所以,夏代是存在的。(1 分)(如果没有步骤 3,只写出 1 和 2,也可得满分) 5.①首先否定《禹贡》记载的现实性,破除错误认识,确立促进夏文化的深入研究走入正轨的观点。(2 分) ②夏朝以农耕文明为基础,这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2 分)③破解夏朝研究虚无论的成因;归纳结论、 正本清源、解决问题。(2 分) 6.C(C 项,“旨在表现他灵活变通的个性”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 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目的是表现田福军一心为民、不顾个人得失。故选 C) 7.B(B 项,“因为体弱多病”错误,从文中来看,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的神 态不是因为体弱多病,而是因为过度饥饿。故选 B。) 8.①展现了“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故事的发生交代了时代背景。②体现了田福军强烈的责 任感和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③突出表现了田福军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以及 心系百姓、工作方式灵活等形象特点。(4 分) 9.①人在面临矛盾做出选择时,勇敢的人可以舍弃个人利益选择维护集体利益,哪怕会因此承受一定的后 果。②“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但他毅然投入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中来, 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面对饥饿问题,他不顾个人后果,违反上级规定开仓放粮,这种 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6 分) 10.A 11.A 12.D 13.(1)留守叶衡向来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大略。(4 分) (2)于是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旨,未赴任就去世。(4 分) 14.(1)他致力于安抚百姓,积累大量钱财。(2)到广南买粮,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粮,以备有 患。(3)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军队并严格训练。(3 分) 【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女子不可拟字”“名、字和号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错。古代男子 20 岁女子 15 岁便可拟字。名 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故选 A 【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D.该项说法有两处错误:一是“在长沙为帅时”应改为“为大理卿时”,二是辛弃疾对宰执说了此事,皇 上才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故选 D。 【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雅,平素,向来;入相,入朝任宰相;荐,推荐;慷慨,正气凌然,有正气。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丐祠,请求奉祠,意谓请求辞官;进,晋升;受命,接受任命去赴任。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金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他担 任掌书记,于是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十二年,带奏表归顺南宋,授予承务郎之职,改任江阴金判。 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滁州遭受战火毁坏,村落城池破败,辛弃疾减轻赋税,招 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议定军队屯垦。受聘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非常器重他。叶衡入 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大略。绍熙二年,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曾经代 任主帅,常常叹道”:福州前面临海,是盗贼藏身之所,上四郡的百姓顽劣粗野容易造反,而帅府空虚,一 旦情况紧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他致力于安抚百姓,不到一年,积累钱财达到五十万缪,库房匾额 写“备安库”三个字。他认为闽中地少人多,年岁歉收,就到广南买粮,现在幸好连年丰收,宗室及军人 来粮仓买米,于是就拿出卖给他们,等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入二万石,这样就有备无患。又想造 万套铠甲,招募强壮者补充军队,严格训练,那么盗贼就不再是忧患。此事未及施行,台臣王蔺弹劾他用 钱像泥沙,杀人像草芥,早晚会端坐在闽王殿上称王。于是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旨, 未赴任就去世。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在长沙为帅 时,士人有投诉考试官胡乱录取了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弃疾查出事实确实这样,索取第二榜的《春 秋》答卷反复审阅,启封一看,名字是赵鼎。辛弃疾生气地说:“佐国元勋,只有忠简一个人,怎么又出了 一个赵鼎!”他把考卷扔在地上。又看《礼记》答卷,辛弃疾说:“看他的议论,定是豪杰壮士,此人不可 失去。”启封一看,是赵方。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感叹“:身为列卿而如此 贫困,真是廉洁耿介之士啊!”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又对宰执说了此事,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他的学说正遭禁止,门生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 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不朽的是名声流传万世。谁说您已去世,您令人敬畏,如同活在世间!” 辛弃疾非常善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5.C(C 项“对比手法”错;“归乡无望”解读不准确。“虏障”与“泰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 回望秦城,自不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 16.(6 分)①内容上:“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表明友人到边关建立功名。 ②景物上:“金鞭”“铁驰”“虏障”“燕支北”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 ③意境上:“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 @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 17.(6 分)(1)尔卜尔噬 体无咎言 (2)风急天高猿啸哀 万里悲秋常作客 (3)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8.B(节选文字运用了拟人、引用、反问、想象的修辞手法。两段中均有引用诗句,第一段“你试想想” 后的内容为想象,结尾“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 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拟人的手法。没有运用夸张、排比的修辞。) 19.C(作者善用诗句,表现江南冬景意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的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 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冰雪纷飞,寒梅绽放,酒 香四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乡间里的犬吠,以动衬静,想必它是在迎接“披风戴雪”归来的主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开”画龙点晴,这“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昨夜"二字,透 露出诗人第二天起来,突然发现这-景象的惊喜之情。) 20.(4)原文表达效果更好。1、原文把江南冬日农村图景比作一幅画,并且着以细雨点染,想象作画的过 程,新奇有趣。2、原句结尾第二人称的使用体现了对话意识,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易触发读 者对江南冬景悠闲的感受。3、原文使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之处,强化了 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 21.(5 分)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 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①成分残缺,应在“心态”后加“在 作祟”“作怪”之类的动词性词语。②用词不当,“不顾身份”,应为“不顾身体健康”。③句式杂糅,删去 “深入人心”。⑥语序不当,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在句首。⑦搭配不当,“坚定”不能与“杜绝”搭 配。 22.①2020 年 12 月 19 日(1 分),②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在京举行(2 分),③国家航天局将月 球样品移交至任务地面应用系统(1 分),④这标志着嫦娥五号任务正式转入科学研究新阶段。(1 分) 23.【审题】 这是一则时评类材料,给我们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张桂梅校长逼迫学生拼命学习,逼着他们 改变命运,成就灿烂人生;而刘瑜教授却让孩子听从内心的召唤,跟随自己内心的热爱,成为自己想要成 为的那种人。考生首先要理解这两种教育观念产生的根源。我们可以概括为:底层的焦虑执念,精英的随 遇而安。对于张桂梅和她的学生而言,身处大山,贫困像大山一样沉重,贫困农村的娃,外面的世界再精 彩,那也要先走出去再说。而刘瑜老师,本科和研究生在人大,博士和博士后的美国,如今在清华任教, 丈夫周濂是人大教授,女儿就读清华附小。不同的阶层,势必导致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处境,势必衍生不 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势必形成不同的见识;不同的见识,势必催生不同的言行。 考生不必去争论这两种教育观念的对与错,而是要从中找出自己对这两种观念的看法。比如,肯定拼 搏、奋斗的价值,或者指出适合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立意】1.在该奋斗的年纪不要选择安逸;2.不要做佛系青年;3.平凡人生也很美。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