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 语文试卷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 语文试卷题(含答案)

ID:684384

大小:59.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5-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高三 4 月联考(二)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8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 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儒家强调“仁”,这个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被训为“仁从人从二,于义训亲”。这提示了儒家 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即社会性和群体性。李泽厚先生认为,“‘仁’这一要素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 务和要求,它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性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因此,儒家从一开 始就不将目光单纯地投射到人的自身修养,而更强调对于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义务承担,儒家个人价值的 最高表现始终都是兼济天下,自我修养只是为兼济天下所做的准备,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但同时, 儒家又敏锐地体察到了人性的软弱与自私,因此,儒家不同于墨家的兼爱,而强调有差别的爱,不同于墨 家的平等观念而强调秩序。这个秩序就是以亲亲为基础,以孝悌为纽带的具有等级差别的秩序,即“亲亲 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形成了一个由远及近,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以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 不同于儒家着眼于社会性和群体性,道家更追求一种封闭性和稳定性,即所谓的“小国寡民……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类似于桃花源般的境界。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老子着眼于人 的固定性与封闭性,既不赞许人的迁徙与流动,也不赞同人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希望人在一个相对封闭 的时空格局中得到自然中的满足。此外,区别于儒家将人置于社会,道家更强调将人看作一个独立的具有 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儒家与道家一主外,一主内;一个强调群体性,一个强调个人性。看似截然不同的 两种社会建构,在中国长期的乡土社会中实现了奇迹般的协调,共同影响了古老中国乡村的社会形态。一 方面,由于儒家对群体性的强调,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重视关系、交情与伦常的社会,即所谓的人情社会与 血缘社会。同时,由于儒家强调有分别的爱,因此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也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仿佛“同心圆 波纹”似的“差等格局”。值得注意的是,费孝通先生提示我们“这个传统结构的差等格局具有伸缩性…… 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变化”,归根到底,这也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观念的体现; 但在另一方面,中国乡村又是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在人与地的关系上,中国格外强调地域性,所谓“生于斯死于斯”即是如此。中国乡土社会对土地、 对家乡有种极强的依恋性,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使离开家乡也必要落叶归根。这种“洞穴情结” 追本溯源即来自老子的道家思想。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则有着极强的封闭性,传统社会以“男耕 女织、自给自足”为基本模式即是这种封闭性的体现,而这也多少.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袁子墨《从乡土中国看儒道互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家不仅将日光投射到人的自身修养上,而且更强调对家庭乃至社会的义务承担,兼济天下才是儒家个 人价值的最高表现。 B.道家更追求--种封闭性和稳定性,希望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格局中得到自然中的满足。这一点与儒 家着眼于社会性和群体性不同。 C.儒家强调群体性,道家强调个人性,在此影响下中国乡村表现为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D.中国乡土社会的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使离开家乡也必要落叶归根,这一情结来自老子的道家 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如引用《说文解字》和李泽厚的话揭示“仁”的内涵,引用费孝通的话论证儒 家思想对乡土社会格局的影响。 B.文章运用了大量对比论证,主要通过对比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多个方面的不同,来论证这两种思想的互 补共同对乡土中国产生了影响。 C.第三段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了儒家强调群体性,影响到对人情、血缘的重视;强调有分别的爱,影响 到乡土社会的“差等格局”。 D.第四段以中国传统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一-基本模式为例,论证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 这种极强的封闭性深受道家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对于儒家的兼济天下,墨家的兼爱更强调无差别的爱;相对于儒家对秩序的强调,墨家更强调的是人 与人之间的平等。 B.道家不主张人们有过多的迁徙与流动,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更强调将人看作一个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 的生命个体。 C.道家强调人的固定性,强调将人看作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这导致了中国乡土社会形成以个 人为中心的格局。 D.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看似不同,却在中国长期的乡土社会中奇迹般实现了互补,共同影响了古老中国乡 村的社会形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 11 月 25 日电)11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主持召开 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做好下一步工作。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主题重大,意义重大,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 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了新时 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 动指南。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国务院党组和政府系统要认真学 习领会,结合政府工作实际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会议强调,政府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要带头崇尚法治、 敬畏法律,奉公守节,廉洁为民,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做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的模范,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民法典真的来了!今起,你的生活将这样改变 2021 年 1 月 1 日,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正式施行。 7 编 1260 条,几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为。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它的影响将贯穿中国 人的一生,事关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所虑所求。 民法典时代,我们的生活将发生哪些变化? 高空抛物谁来担责?民法典明确了 近年来,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屡屡出现的高空抛物事件,导致不少悲剧发生。而 且,这类事件发生后,可能还会遇到追责难、取证难的问题。谁来担责,侵权责任该如何厘清,成了此类 案件的焦点。 对此,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 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 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 侵权人追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 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该出手时就出手!民法典为见义勇为者“撑腰” 见义勇为的人往往被当做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但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甚 至救人不成反成被告,这样的事件难免让英雄寒心。“扶不扶”"救不救”甚至一度引起大众热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 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 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也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AI”换脸换声或侵犯肖像权 P 图、换脸、换声音,这在当下热传的表情包和短视频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殊不知,这些行为可 能已经侵害了他人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 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 的除外。 (摘编自“中国法制网”) 材料三: (新华社香港 2021 年 2 月 18 日电)据香港媒体报道,目前仍在狱中的反中乱港分子黎智英,涉嫌“串 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以及在“12 港人逃犯案”中“串谋协助罪犯”,日前再被香港警 方拘捕。 据香港媒体报道,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2 月 15 日期间,黎智英与同案另一名被捕人员陈梓华、涉及 “12 港人逃犯案”的李宇轩及其他人一同串谋,请求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对中国或香港特区进 行制裁、封锁或者采取其他敌对行动。 2020 年 7 月至 8 月期间,在李宇轩涉嫌犯罪后,黎智英、陈梓华与李宇轩及其他人串谋,在无合法权 利依据或合理的辩解下,协助李宇轩离开香港特区前往台湾地区,意图妨碍拘捕或检控李宇轩。 (摘编自新华社) 材料四: 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这些用典寓意深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引用了不少古典名句, 寓意深刻。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气功可保。” ——2013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2014 年 2 月 17 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014 年 9 月 5 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2014 年 10 月 20 日,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为国者,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2014 年 10 月 23 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法必明,令必行。” ——2018 年 8 月 24 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 ——2019 年 9 月 24 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法与时转则治。” ——2020 年 5 月 29 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案例判决符合民法典规定的一项是(3 分) A.A 栋楼发生高空抛物致人伤残,如果不能确定谁是侵权人,那么该楼所有住户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B.杨某(医生)在小区电梯劝阻段某吸烟时二人发生言语争执,杨某离开后,段某因情绪激动心脏病发离世, 家属起诉杨某赔偿 40 万,法院予以驳回,但认为杨某应该给予适当赔偿。 C.小丽用一款名为“ZAO”的软件上传自己的照片,把明星塑造的角色换成了自己的脸,侵犯了该角色明星 的肖像权。 D.湖南常德火车站两位没有医师资格证的女医学生对一晕倒老人实行心肺复苏,但最终无效,老人死亡。 两位女学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应受到表彰。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项是(3 分) A.要实现依法治国,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B.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C.《民法典》囊括了人们一生的民事行为,保障了公民的各项权利,让国人再无后顾之忧。 D.《国安法》的出台和实施,严厉打击了乱港分子,为香港的和平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6.从习近平谈依法治国的用典中分析依法治国的意义及如何依法治国。(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说书人 师陀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 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 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一又叫做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 便是他的一切。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他 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而我却被迷住了。 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当这些声 音一个跟着一个以它们宏大的为人熟悉的声调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 书人和他的听客。这时候,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当一切曾使我欢喜和苦痛的全随了岁月暗淡了, 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还在我昏暗的记忆中出现。跟这些人物一起出现的, 还有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 时光悄悄地过去,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惊堂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我每次到这 小城里来第一个总想到他。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 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 每次给他一个铜元。 “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时常将收到 的钱数一下,他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 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 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 最近一次我到这小城里来,我到城隍庙里(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 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说书的还 没有来吗?”我忍不住问。 卖汤的说:“他正害病,好几天没有来了。” 第二天,我正在城外漫不经意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他们是两个扛 手,另外跟着个拿铁铲的。“你们抬的是谁?” “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 “说书的死了?” 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 “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着问。 “吐血。” “吐血还说书吗?” “可不,让他别说了,他硬去,还要穿着那件长衫,要脸啊。” “他家里人呢?” “他压根儿没有家。大家集了一点铜元,好歹听了他这么多年书。” 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上去。我跟在他们后面。这所谓灵框,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 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扛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 我们全不说话。埋葬的人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就在这里,他们在荒冢中间掘 了个坑,然后把说书人放下去,将泥土送下去。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地说。我在旁 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可是你可曾想到 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 勇敢的天地吗?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我抬头望望前 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节选自《果园城记》)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说书人外貌、动作方面的细节的多次变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说书人身 体每况愈下,生活也愈见落魄的过程。 B.说书人在生命垂危时还在说书,作者对说书人执着的精神和自尊自爱的品质无比赞美。 C.作者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说书人技艺高超,结局却如此悲惨的痛惜,也感慨说书虽能带给人快乐, 但它毕竟是个低贱的职业,说书人是撒谎家。 D. 作者遗憾说书人创造的美好世界渐被遗忘,为传统文化精神失去活力,显得荒凉破败感到痛惜。 8.请赏析小说中的画线部分是如何巧妙地表现了说书人说书的魅力的。(6 分) 9.师陀说:“我的短篇小说有一部分像散文,我的散文又往往像小说,我自己称之为四不像。”请谈谈本文 的散文化的特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父大智,洛州司功参军,其兄大敏,仕武后为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为部人 告变,诏大敏鞫治。或曰:“行褒诸李近属,后意欲去之,无列其宽,恐累公。”大敏曰:“岂顾身枉人 以死乎?”至则验出之。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 休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 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 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敞 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 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黃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 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 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 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 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真我退而思天下寝必 安 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 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 寝必安/ B.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 寝必安/ C.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 寝必安/ D.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 寝必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凤阁舍人:官名,即中书舍人。唐武则天时称中书省为凤阁,中书舍人即称“凤阁舍人”。 B.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第二等级。明清科举中,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C.东西京:文中的东京指今天的开封,是当时经济的中心,历史上有“神都”之称;西京指长安。 D.敕:在古代往往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皇帝自上命下的诏书就被称为“敕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休出任虢州刺史时一心为民,不顾下属的劝告向宰相张说提出均赋他郡的请求。 B.萧嵩举荐韩休为相,后韩休认为大将军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应先惩伯献后美玉。 C.萧嵩因在政事上受到韩休反驳纠正而不满,宋璟得知后称赞韩休这样做是仁者之勇。 D.皇帝曾在苑中打猎时大设音乐,可是稍微超过限度,韩休就会上奏议劝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5 分) (2)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赠钱征君①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惟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注]①征君:不应朝廷征辟的隐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诗人在风光明媚、景色优美的暮春时节独自饮酒的场景,营造了恬淡娴静的隐居氛围。 B.颔联承接上联第二句,语带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各”字突出了钱 少阳两鬓斑白,人至暮年。 C.颈联写典型的隐居生活,其中前句化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带有一种无可奈何、不得已避世 饮酒的感怀。 D.尾联反用吕尚渭水垂钓而遇文王的典故,收束全诗,在对钱征君才能称颂的同时,又对他不遇于时的遭 遇略感惋惜。 15.本诗在结构安排上颇为精巧,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在结构安排上的巧妙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疫情暴发期问,面对危险的形势,无数医务人员勇当“逆行者”,正是对应《孟子•鱼吾所欲也》中的 “ , ”,因此有灾祸并不躲避。 (2)儒家一贯注重内省法,荀子《劝学》中“ , ”两句就劝告读书人要在内心不断省察 自己以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 式的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 读,( )。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 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 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 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天赋异禀,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 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 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 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 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 对此,学者们 地谈到,拥有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抓取或推送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 “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 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明察秋毫 殊途同归 B.浮光掠影 大相径庭 明察秋毫 不约而同 C.避重就轻 大相径庭 洞若观火 殊途同归 D.浮光掠影截然不同洞若观火不约而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C.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D.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B.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 C.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D.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着陆器,顾名思义,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① 。可别小看这个“软着陆”,对于着陆器来说, 这可是一道“鬼门关”。事实上,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是探月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那么, ② ?首先,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因此无法采用气动减速的方法着陆;其次,着陆器要凭自己的“本 事”完成软着陆过程;另外,着陆器要具备在着陆时自主探测、判断、识别月面地形的能力。着陆前,着 陆器需要具有足够的视野空间,以便在预定的着陆场范围内选择最佳的地点着陆。地点的选择不仅要保证 着陆器自已不因着陆点地势斜度过大,或跌入月坑而倾倒,而且要保证着陆后探测仪器能获得任务所需的 姿态。同时,着陆器还要有横向机动的能力,③ ,以达到在适合的位置着陆的目的。 21.下面这首诗写于 1917 年,刊登在《新青年》中。请结合时代背景,从意象的角度赏析本诗的独到之处。 (5 分)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研制的 11 万次曙光 4000A 高性能计算机进入世界十.强;以“方舟”“龙 芯”为代表的高性能 CPU 芯片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产业发展的部分重大核心技术。 材料二:工信部调查显示,2020 年上半年,全国 30 多家大型企业 130 多种关键基础材料中,32%的关 键材料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总体来看,我国在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 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方面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材料三:“卡脖子”让人难受,却也是绝地反击的强大驱动力。既然选择了前行,就唯有风雨兼程。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高三(1)班主题班会计划针对材料二这一现象展开讨论,请结合 材料内容及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高三 4 月联考(二)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儒道的共同影响使中国乡村表现为既是一个“人情社会与血缘社会”,又是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 自足的小社会”。) 2.D(“深受道家的影响”说法错误,原文是“而这多少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3.C(文章第三段说“由于儒家强调有分别的爱,因此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也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仿佛‘同心 圆波纹’似的‘差等格局’”。可见,不是因为道家思想,中国乡土社会才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格局。) 4.D(A 项中应除去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住户。B 项中杨某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C 项中小丽不构成侵 权,她是将角色的脸换成了自己的脸。) 5.C(原文是“几乎囊括”,也并非保障各项权利,“没有后顾之忧”也于文无据。) 6.(1)意义: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有序、长治久安、强大的有力保障。(2 分)(2)如何依法治国:①立法上: 法令完善、明确、与时俱进,在观察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法令。(2 分)②执法上:有法必依;执法 人员要做到公平公正。(2 分) 7.C(“我”并不认为说书人是撒谎家,撒谎家是作者很形象的表达,是因为说书的内容多为被演绎过的历史 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是被吹嘘夸大的,或者根本就不曾存在过。) 8.①通过时间的变化写听客久久地沉浸在说书人的书中,从侧面衬托出说书人技艺的高超,魅力之大:本段 写.说书人从傍晚说到天黑,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说书的时间之久,最后写黑暗中只剩下说书人和他的听 客,说明听客久久沉浸其中。②通过写听书人的感受侧面表现并强化说书人说书的精彩:写书中的人物在 昏暗的记忆中出现,并且生动鲜活,与其它记忆的暗淡相对比,从而可以看出说书人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每点 3 分。每点概括 1 分,分析 2 分) 9.①叙事上: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小说中“我”既像-一个虚构的线索人物,又给人以散文式的真实 感。最后一段直接用了“你”,如同二人面对面地谈话,使情感表达更真挚浓厚。②情节上:少有小说追 求的惊险 H 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说书人的三个阶段来刻画人物,情节并不复杂。③ 表达上:恰当插人抒情和直白的议论,如文中对说书人这一-职业的态度、对乱葬岗的描述和情感流露,这 种手法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是--般的小说极力避免的。(每点 2 分) 10.A(译文:我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 后想想天下的大事,我睡不安稳啊!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他常常为国家社稷与我争执,退朝后我 则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 11.C(东京在唐朝指的是洛阳,洛阳在武则天时被称为“神都”。) 12.B(“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说法错误。) 13.(1)武后大怒,派御史再次查究此案,最终杀了李行褒,而韩大敏被赐死在家中。(“覆按”1 分;“卒”1 分;“赐死于家”被动句式 1 分;句意 2 分) (2)开始,萧嵩以为韩休恬淡平和,很容易控制,所以也就引荐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甚至指责萧 嵩,萧嵩心中不平。(“柔易”1 分;“临事”1 分;“折正”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韩休,是京兆长安人。父亲韩大智,曾担任洛州司功参军,大智的兄长大敏,在武后时曾任凤阁舍人。 梁州都督李行褒被部下诬告谋反,武后下诏让韩大敏审问治罪。有人告诉韩大敏说:“李行褒是李唐的近 属,武后想要将他除去,不要列举他的冤屈,恐怕会牵累到您。”韩大敏说:“难道为了自身的安全就要 让他人蒙冤而死吗?”到了梁州经过审问就将李行褒释放了。武后大怒,派御史再次查究此案,最终杀了李 行褒,而韩大敏被赐死在家中。 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德才兼备的人。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让他按条逐一对答国家政事的询 问,和校书郎赵冬曦一起考中乙科进士,提拔为左补阙,出任主爵员外郎。进升到礼部员外郎,担任知制 诰。离开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虢州是靠近东京、西京的州,是皇帝出行经过的地方,经常征收草料税, 韩休请求平均摊派到其他的州郡。中书令张说说:“减免虢州的税赋分摊到别的州,这是虢州太守为了自 己私人的利益罢了。”韩休坚持论奏,下面的官吏告诉他这样做恐怕会违背宰相的意思,韩休说:“刺史 有幸了解到百姓的困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我也是心甘情愿的。”最终还是 按照韩休请求的那样实行了。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工部侍郎,又任知制诰。调任尚书右 丞。侍中裴光庭去世,皇上下令萧嵩推举一个可以代替裴光庭的人,萧嵩赞颂韩休的志向和品行,于是授 予韩休担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做人严肃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如今他当上了宰相,是很符合当时朝廷上下期望的。万年尉李 美玉犯了罪,皇上将要把他流放到岭南去。韩休说:“万年尉是个小官,所犯的又不是大罪。现在朝廷中 有犯更大的罪恶的人,请求先治他们的罪。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皇上的恩宠而贪赃枉法,他的住宅、乘 坐的车马都超越了法律的规定,臣请求先处理程伯献,再处理李美玉。”皇上没有答应,韩休就坚持争辩: “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韩休坚决、正直大致如此。开始,萧嵩以为韩休恬淡平和,很容易控制,所以 也就引荐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甚至指责萧嵩,萧嵩心中不平。宋璟听说后说:“没有想到韩休 能这样,这是仁者的勇气啊。”萧嵩宽容、随和,而韩休却严正刚直,对时政得失,谈论起来言无不尽。 唐玄宗曾经到后花园游玩打猎,有时在宫中设宴行乐,稍有过失,总是赶紧问左右的随从人员:“这件事 韩休知道不知道?”不一会儿,韩休的劝谏书就已经送到了。唐玄宗曾对着镜子闷闷不乐。旁边的人劝说道: “自从韩休当了宰相以来,陛下没有一天是欢乐的,为何独自悲伤,不将他撤换掉让他离开呢?”唐玄宗感 叹道:“我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后 想想天下的大事,我睡不安稳啊!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他常常为国家社稷与我争执,退朝后我则 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我重用韩休,是出于社稷江山的考虑罢了。”后来,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罢免了官 职。后提升为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县令。死时六十八岁,赠扬州大都督的称号,谥号为文忠。宝应元年, 追赠太子太师。 14.C(A 项中不是写诗人,而是写钱少阳,暗扣其“征君”身份。B 项中“各”字是写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 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D 项“反用典故”“不遇于时”于文无据,也没有惋惜 之意。) 15.颈联承上启下:①第五句近承领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承 接春日将近,人至暮年,带有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欲扬先抑,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 ②第六句下启尾联:写水边钓鱼,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表现钱少阳年老仍怀出仕建功的 抱负这一高潮蓄势。(每点 3 分) 16.(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 其犹未亏(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7.D(第一处,“避重就轻”的意思是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 的方面。“浮光掠影”的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此处形容 “浅阅读”使人印象不深刻,应选用“浮光掠影”。第二处,“截然不同”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 一样。“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这里强调采用的阅读方式全然不一样,应用“截然不同”。 第三处,“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 “洞若观火”的意思是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这里强调读者看得很清楚,对作品 足够了解,应用“洞若观火”。第四处,“殊途同归”的意思是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 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不约而同”的意思是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致。此处是 说学者们没有约定而一起谈到同一观点,应选用“不约而同”。) 18.D(括号前面说“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中心词是“深度阅读”,括号中的句子应该是以“深 度阅读”为陈述对象。A 项陈述对象变成“核心指标”,这就导致前后句出现中途易辙的语病,应排除;C 项前一分句以“深度阅读”为陈述对象,但后--分句陈述对象变成“核心指标”,与前面不连贯,应排除; 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此处应是强调深度阅读“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而“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 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对深度阅读的描述,是该观点的依据,应放在“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的前 面,据此排除 B 项。) 19.C(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通过……”的结构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把“读者” 前面的“使”字去掉,让“读者”作句子的主语,据此排除 D 项;二是语序不当,从文中来看,“经典人 文阅读”和“突破资讯隔膜”是读者“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的途径,应把“突破资 讯隔膜”放在“经典.人文阅读”的后面,据此排除 A.B 两项。) 20.①保证自己和月球车(或者“探测仪器”)安全在月面上软着陆②着陆器到底面临着什么困难③从而具备 --定的落点调整手段(每处 2 分) 21.示例:①意象传神,营造了简洁传神的意境。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月光清冷,冷气袭人;与高树并排 而立的诗人,简练的白描手法却分明地显示了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意象,传神写意,颇有韵致。②意象深 刻,主旨明确。霜风明月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黑暗的社会 现实;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的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 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时先进青年的奋斗目标。(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两点给 5 分)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既考查考生关注社会的能力,也考查 考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一)材料解读: 材料一,介绍了我国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 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现状。 材料三,引用社论,阐述了面对“卡脖子”的局面,只有风雨兼程,才能绝地反击。 (二)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现象讨论。写作时必须体现对“关键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现象的思索。 任务二:高三(1)班主题班会。 考生写作时需考虑主题班会这一写作背景。 任务三:文体.发言稿。 基本构成:标题,开头(称呼、问候语),正文(着重阐述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思考),结尾(小结、问候语)。 语言:体现交流(际)性写作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流畅,侧重口语化色彩。 参考立意: ①正视不足、承认差距,找准方向、奋起直追;②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不被“卡脖子”;③关键核心 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须改变,关键核心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不完全是坏事。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