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 命题教师:韩玲 审题教师:李红玉
考试时间:2021 年 4 月 27 日上午 9:00-11:30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
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
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
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
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
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
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
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
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
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
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
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
“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
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
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
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
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
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伴随着经典琵琶古曲《阳春白雪》的响起,中央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于源春的音乐课开始了。虽然课
堂现场没有学生,但在直播平台的另一边,却是湖南、贵州、山西、陕西、甘肃、河北、黑龙江、广西、
云南等 9 个省区 22 所学校的孩子们。
这堂音乐课是“给乡村孩子的最美传统文化课”大型扶贫公益活动中的一场。据悉,活动将邀请包括
书法、民乐等各领域的专家,打造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直播课程。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乡村里
的孩子们也能体验艺术之美,是当下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美育的难点所在。国务院在《关于全
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
在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上好传统文化课,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师资问题。在传统授课上,应继续推进特
岗教师计划,同时鼓励文艺工作者开展课外辅导;在网络授课上,要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发更
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
(摘编自《农村娃,上堂传统文化直播课》)
材料三:
当前,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现代
化进程的推进也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压力。一直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明确界定范
围,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解释不够清晰。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解读不够,这使得传统文化与当代文
化出现割裂现象。并且,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是由政府实施的传统文化“包办传
承”。而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的意愿不强,参与文化传承的渠道不够通畅,文化传承成了政府的自拉自
唱,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同时,政府传承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引起公众兴趣,也不能形成有效对接,
使得传播效率受到影响;或者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片面地将文化传承当成一种宣传方式,将人民群众当
成被动接受和训导的对象,这也使得传播受到影响。而当前的传播手段主要是纸媒,网络上应用较少,这
也从侧面抑制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摘编自《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传承》)
材料四:
怎样才能让文物活起来?专家坦言,要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利用好文化遗产;要让人民群众零门槛、无
障碍地接触到文化遗产;要推出更多的精品展览,满足人民群众的鉴赏需求。在文物之外,文化遗产还包
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主要有赖于艺人代代传承。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除了需要孕育和培
养“工匠”和“土壤”,如何让其焕发新生同样不可忽视。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提议,要将传统文化和
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手艺农村”计划,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不少专家学者也指出,传
统文化的复兴应当有所扬弃,须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认
为,不能盲目“复古”“泥古”,要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摘编自《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两会上这些声音值得关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要有所选择,有所扬弃,避免全盘接受,可采用现代表达形式来保护、传承传统文
化。
C.“给乡村孩子的最美传统文化课”的活动采取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直播课程形式,属于文化公益扶贫
项目。
D.当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的压力来自于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而其他方面对其影响微乎其
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B.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家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C.当下,政府部门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较为单一,也无法很好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在文化传承上全社会没
有形成合力。
D.艺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大作用,只要我们注重孕育和培养“工匠”和“土壤”,非遗就一
定能很好地传承。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3 分)
A.2021 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
得空前好评。
B.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
海内外高度认可。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
爱上了中国。
D.山东临沂和山西临猗争抢“诸葛亮故里”,两地网友各自引经据典,多次辩论,互不服输,各不相让。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4 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三、四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谈传统文化传承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一竿冷
简 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①
①我常想,山比水更深奥吗?抑或水比山更辽阔?
②是哪一个参访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
者的箴言。
③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既允许夜半狼嚎,空穴虎啸,又
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嘶蝉、迷路的啼鸟。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
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雨打;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燎。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
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
④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水或回旋于礁石间,思索如
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上的顽石,既不争辩,也毋庸和解,只派一匹青苔教导它们水的含义。至
于漂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却在流程里教会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
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许它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
肤。就连天光云影,也无法沉淀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断招摇,鱼
群愿意繁殖以丰富水的仓廪,但水哉水哉,流动是唯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
⑤水比山深谙随机应变的道理,烈雨只会丰沛它的力量,至于火,从来没有一场火在水面上进行,水
只是它自己,千江与万川同一道宿命,朝着真理的海洋奔赴,为了呼应更辽阔的海洋的召唤,为了寻求更
深沉的智慧。
⑥两岸桃李,是挥泪的宫女,那河腹的游鱼,只是一群企图牵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们,这一别就
是永远了。
⑦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当山以洪钟型的绿意召唤,水回应以短笛。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
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对答。
⑧“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项田地不值得你献身?一塘鱼肥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会合,
如果千江万川不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岂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粟?”山
问。
⑨“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如果千山万江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之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
成全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花茂林的土地上有一片无法征服的海洋,像手中繁华之钥,无法开启永生
的琉璃门。我多么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脸上,但我更愿意海洋启示它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
之奧秘。唯有幻灭能洗尽它们脸上的油脂,教它们做一个谦卑的人,做一个缄默的人!”水答。
⑩“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把短暂生辰
里仅有的欢乐吞没,是故,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涛追赶不到的。他们可
以携带妻儿到我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与蔬果,让他们取火生烟。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
来分食,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张起绿阴,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
人造人,永远抵御你的偷袭!”
⑪
“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如果再有一群愚公,愿意子子孙孙荷锄移山,拿你来填平海洋,就算你镇住
了海,而你原来的位置也变成了海。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幻灭之海,有多少生之贪爱,便
有多少死之恐惧。你我岂是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他
站在你的巅峰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河畔,默读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
注释你啊!”
⑫
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是冷冷地观照。
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下的人泪属于水。
⑬
山水的对话在冰封的寒冬里沉默了。却有一名披蓑戴笠老人,走入山林,劈枝削叶,抖落一树雪花。
他削成钓竿,以竿为杖,踏着银白的雪径直来到江畔。江面浮着薄冰,仿佛一江冻结的语言。
⑭
钓叟朝无垠的江面,抛出不丝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生与死都无话可说的时刻,他只为了问安,
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
[注]此处引用的是柳宗元的《江雪》,此诗大约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题目“一竿冷”暗寓柳宗元独钓寒江的孤寂清寒的氛围,山水无言,寒江独钓,柳宗元在山水的领悟方
面独有心得。
B.作者在文中充分阐明了山水所隐喻的人生态度方面的区别,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表达对两者不
可兼得的喟叹。
C.第⑥段把两岸桃李比作挥泪的宫女,把河中游鱼比成企图牵住水袖的童子,用它们对水的深情不舍反衬
水不恋过往、一往无前的特点。
D.水以辽阔的海洋启示生灵不可捉摸的生之奥秘,以幻灭教导生灵保持谦卑缄默。与山庇佑生灵的慈悲仁
厚相比,水看似无情,实则有大智慧。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①段以两个问句开头,表现作者对山水特质的思索,奠定了全文沉思凝想的叙述基调,引出后文
对山水形象的描写。
B.⑥⑦两段承上启下,过渡巧妙,用“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一路循声对答”提示山水即将
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
C.本文开篇由柳诗引入,再以山水形象铺垫,接着进一步展开山水对话,最后以老叟独钓画面直接点明主
旨。
D.文章结尾写“不丝之竿”的钓叟,紧扣题目,呼应开篇引用柳宗元《江雪》的诗句,使文章结构完整,
首尾圆合。
8.文章采用了山水对话的形式,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9.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一竿冷》也是一篇盈满诗意的优美散文,请
结合文本分析其诗意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世康幼而沉敏,有气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
直寝①,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②。授仪同三司。
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尉迟迥之作乱也,
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
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
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已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四年,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
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
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
为廉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
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③,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
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④。今犬马齿耋,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
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
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时天下唯置四大总管,并、扬、益三州,并亲王临统,
唯荆州委于世康,时论以为美。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
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世康性孝友,初以诸弟位并隆贵,独季弟世约宦途不达,父时田宅,尽以与之,
世多其义。
(节选自《隋书•韦世康传》)
[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襄乐公主:西魏权臣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③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
的权臣疏广与疏受。④台铉:宰辅重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
刺史/坐事免/
B.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
刺史/坐事免/
C.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
刺史/坐事免/
D.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
刺史/坐事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右,指潼关以东,在地理上古人以东为右,故“江左”指长江以西地区。
B.弱冠,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男子二十冠而字”,指男子二十岁
行冠礼,同时取字。
C.奏课,指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 也指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奏课连最”指的是考
绩连居最优。
D.悬车,古人一般到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称“悬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韦世康自幼聪慧,年少即获重任。韦世康十岁就被征用为主簿,二十岁担任皇帝左右的侍卫武官,封爵
汉安县公,娶周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
B.韦世康治理有方,治政深得民心。无论是安抚东夏百姓,还是担任绛州刺史消除尉迟迥兴兵作乱的隐忧,
还是在荆州施政,韦世康都能凭借自己清高的德望治理得很好。
C.韦世康不慕权势,多有退隐之心。韦世康不羡慕权贵权势,未曾以官位傲视别人;他在子弟和皇帝面前
都主动表达过辞官归隐的愿望。
D.韦世康重情重义,恪守孝友之道。幼弟韦世约仕途不通达,韦世康就把父亲留传的田地宅院全部都给了
他,世人认为韦世康友爱重情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2)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14.对韦世康辞官的愿望,儿子韦福嗣是如何看待的?这一愿望最终实现了吗?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壮士篇
(晋)张华
天地相震荡,回薄①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虛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②。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③,啸咤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注]①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运动的过程。②繁弱弓:名为“繁弱”的大弓。③素霓:即白虹。据
说荆轲刺秦王时,有白虹贯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开头说天地生生不息,不停运动,而人和万物遵循自然规律,有始就有终,将天地永恒与生命有限
对比,为后文写壮士的选择做铺垫。
B.诗人生活的时代出现了崇尚老庄的思潮,“安能守虚冲”一句以强烈的反问语气,表现了对当时流行的
老庄虚无恬淡思想的反对。
C.本诗语言简约朴素,多用对偶,显示了诗歌的形式之美。“乘我大宛马”以下十句极力铺排,从多个方
面展示了壮士的形象。
D.“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濯鳞”意谓像鱼那样遨游,这两句是说壮士既可遨游于沧海,也可驰骋
于大漠。
16.南朝梁•钟嵘《诗品》谓张华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但这首诗是张华诗歌当中为数不多的颇具“风
云之气”的作品,风云之气即英雄之气,请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英雄之气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 ”,似有不求显赫的思想,但我们时代青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
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2)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苏轼在《赤壁赋》用“ , ”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
上。饮酒作诗;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 ”一句来写因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为师者要重视“道”,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并非真
正意义上的传道解惑,“ ”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
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
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
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
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
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
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
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杰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
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烈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
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遺闻
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
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拍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
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
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
观赏一番。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第②段中“棍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江潮的千古名句。
B.这篇文章深刻揭露了“友邦人士”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C.“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D.不断涌现出的治沙人,建起了一片片绿色“长城”,改变了宁夏山川大地的面貌。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们可以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可以笑问“言必称‘亦曰仁
义而已矣'的孟夫子”是不是过于严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3 月 20 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②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
古发现与研究成果。③新发现的 6 个“祭祀坑”已发掘至器物层,④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
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约 500 余件。
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雷雨介绍,⑥2020 年 10 月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
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一、二号坑的区域开展考古发掘与勘探,⑦基本明确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空间格
局。
⑧新发现将更加丰富和深化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的认识,为更加全面认识三星堆文化与周边地区
的文化,⑨特别是与中原地区、江汉平原地区文化的历史关系以及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
供了实物资料。
22.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很多人认为饮用水越纯净越有益健康,甚至有人喝实验室的“超纯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水商
品,如“矿泉水”“天然水”“超纯水”“纯净水”“蒸馏水”等。“超纯水”至清至纯,适用于实验室
的科学研究,不适宜饮用。目前,大多数家庭喝得最多的还是纯净水,纯净水多为超滤和反渗透两种类型
的净水器提供。我们的水源多为自来水或者地下水,水中除了含有灰尘、泥沙外,还有离子、胶体、细菌、
微生物、矿物质等。一般情况超滤型净水器就可以满足生活用水需要,在农村或者是化工污染较为严重的
地方,反渗透型净水机就派上了用场。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从《赌圣》到《流浪地球》,香港艺人吴孟达作配角二十余年,凭借出色的表演留下了无数经典的
银幕形象,赢得了“金牌绿叶”的美誉。对吴孟达来说,一个演员重要的不是站在哪个位置表演,而是不
论站在哪个位置,都能奉献出最好的表演。
(2)“天才少年”曹原,这位年轻的中国学者曾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他对石墨烯常
温超导体的研究解决了困扰科学领域一百多年的难题;“当代愚公”毛相林,担任下庄村村委会主任,带
领乡亲们用了 7 年的时间凿出绝壁天路,下庄村率先实现全村脱贫;……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某中学杂志社拟开辟“青年视野”专栏,请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位置与价值”
这一主题撰文投稿,写出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文章中不
得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1.D[解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的压力来自于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而其他方面对其影响微乎
其微”错误。由原文“当前,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
强烈的冲击;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压力”可知,我国传统文化既受
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受到现代化进程推进的影响,而不能说其他方面对其影响微乎其微。
2.C[解析]A“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错误。材料一并未分析文化和文化自信
的有机统一的联系,分析了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机统一。B“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
神话传说、儒家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错误。根据材料一的最后一段“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
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
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
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可见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文化主体。
D 项,“只要我们……,非遗就一定能很好地传承”错误,说法绝对。由原文“非遗传承主要有赖于艺人
代代传承”可知,艺人的传承是非遗传承的主要方式或主要因素,但不能说只要我们注重孕育和培养“工
匠”和“土壤”,非遗就一定能很好地传承。
3.D[解析]不是文化自信,属于利益之争。
4.(1)论证结构严谨。先以设问引出观点,然后按逻辑顺序深入分析。(2)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所举:“夸
父追日”等事例,所引孔孟等言论都能恰切论证观点。(3)用词精炼准确。运用“事实上”“可以说”等词
语,使表达恰当有分寸。(答 2 点得 4 分)
5.材料二是从边远贫困地区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的角度来谈的。材料三是从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存在
的问题的角度来谈的。材料四是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的。
6.B[解析]“表达对两者不可兼得的喟叹”不当;
7.C[解析]“直接点明主旨”不当。
8.①对话形式将山水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灵动,使读者感到亲切。②对话使用第二人称,创设一
种辩论的情景,让山水互相诘问,引人入胜。③对话形成对比效果,凸显山和水的不同追求,更好地凸显
主题,引发读者对希望与幻灭、生与死问题的深入思考。(每点 2 分,任意两点 4 分)
9.(1)诗意的语言。本文语言典雅、清丽、含蓄,充满诗意。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形象生动。语言
整散结合,长短交错,音韵和谐,有节奏感。(结合文本分析其中一点即可)(2)意境如诗。文中描绘山的沉
稳宽厚、水的灵动洒脱,以及二者对生灵慈悲的襁褓和幻灭的警示,营造出一种深沉空灵的意境,充满诗
的韵味。最后以钓叟抛出不丝之杆,在寂寥的冰雪地“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作结,既有深沉的意味,
又轻盈空灵,余韵无穷。(3)精巧的构思。文章由《江雪》一诗化出,借山水对话的形式展开,结尾借钓叟
的形象,把山和水联合起来,首尾呼应,浑然圆合。(4)充满哲思,意蕴丰富。文章通过描绘山水的不同特
点与追求,表达了对仁与智、静与动、坚守与应变、希望与幻灭、生与死、热心关怀与冷眼旁观等诸多范
畴的深沉思考,将诗意的形象与深沉的思考结合起来,意蕴丰富而深刻。(一点 2 分,答 3 点得 6 分)
10.D
11.A[解析]关右,指潼关以西,在地理上古人以西为右,故“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
12.B[解析]“雅望”指素来的德望,担任绛州刺史消除尉迟迥兴兵作乱时,韦世康凭借素来的德望镇守,
全镇安宁整肃。
13.(1)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一样高兴,也不张扬别人的过失,来求得名誉。“显”“过咎”“以”(2)
现在的请求,深深的违背了我素来的愿望,纵使你的筋力确实衰减,还是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乖”“衰
谢”“隅”
14.(1)韦福嗣赞同韦世康辞官,认为这是吸取前代盈满倾溢教训的修身养德之举。(2 分)(2)没有实现,韦
世康最终在荆州任上去世。(1 分)
[参考译文]
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世代为关右大姓。世康自幼沉稳慧敏,有器识度量。年仅十岁,州府征用为
主簿。在魏朝,二十岁任直寝,封爵为汉安县公,娶周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封授为仪同三司。
曾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授任司州总管长史。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
百姓都很高兴。尉迟迥兴兵作乱的时候,高祖为之忧心,对世康说:“汾州、绛州原来是北周、北齐的分
界之地,趁此叛乱之机,恐怕生出变故。现将它交托于公,替我好自镇守。”于是授任绛州刺史,凭着素
来的德望镇守于此,全境安宁整肃。在任上几年,有惠民之政,上奏的对官吏的考绩连居最优,被提升为
礼部尚书。世康淡薄嗜好欲望,不羡慕权贵权势,未曾以官位名望傲视别人。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自己
有一样高兴,也不张扬别人的过失来求得名誉。开皇四年,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不满一年,朝廷起用命他
到官。世康坚决请求,希望到丧制满,皇上没有许可。世康在吏部任职,选拔任用公平,杜绝人情请托。
开皇七年,朝廷将兴兵江南,议论重视方镇,任命世康为襄州刺史。后因事坐罪免职。不久,授任安州总
管,不久改任为信州总管。开皇十三年,入京朝君,再次拜任为吏部尚书。先后十多年时间,荐举提拔官
员甚多,朝廷评价他廉正公平。世康曾经借休假之闲,对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是古人常行之道。
现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辞官,你们认为如何?”他的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官位显赫名望远
扬,盈满倾溢的教训,前代圣贤极为看重。要效法汉朝疏广疏受,儿辈谨遵钧命。”后来趁侍奉皇上宴会
的机会,世康两次下拜陈述退让之意说:“下臣没有尺寸功劳,而得以位居宰相之次。现在犬马已年老,
无益于圣明之时,恐怕死期不远,无法完成职责。希望恩赐辞官,退避以让贤能。”皇上曰:“我早晚盼
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
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于是调外拜任荆州总管。当时全国只设有四大总管,并州、扬州、
益州三州,都有亲王亲临治理,只有荆州委任世康,当时舆论视为荣耀。世康施政简素清静,百姓爱戴喜
欢,全境没有争讼官司。开皇十七年,在州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上听说后痛惜不已,助葬赠礼非
常丰厚。世康本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最初因为弟弟们官位都很尊贵,只有小弟世约宦途不顺,于是把父
亲留传的田地宅院全部给了他,世人都称赞他友爱重情义。
15.C[解析]简约朴素错。
16.“风云之气”是指诗歌中的英雄之气。①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诗中塑造了一位具有英风豪气的壮士的形
象:从壮士的服饰、武器,驰骋沙场的勇武以及功成名就来表现诗歌的“风云之气”。②情感方面:诗歌
借壮士的形象表达的诗人时不我待、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具有“风云之气”。③语言方面:动词
“横”“拂”“骇”“曜”等的使用;语言风格磅礴大气,都能体现“风云之气”。④表现手法:夸张手
法,如“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极言长剑之长、高冠之高,突出壮士的英武。(一点 2 分,答 3 点得
6 分)
17.(1)不求闻达于诸侯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一尊还酹江月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小学而大遗
18.D 项。文中“棍子”的引号是表示特殊含义,比喻恶意的批评指责与惩罚。A 项引用他人词句,B 项反语
讽刺,C 项表示特定称谓。D 项表特殊含义。
19.(1)把每一本书比作另一片天地(2 分),每一本书的独特与丰富和另一片天地的独特与丰富具有相似性,
生动地写出了书的境界独特、丰富。(2 分)(2)书中的精华比作日月星辰(2 分)书中的精华和日月星辰的光
华闪耀相似,生动地写出了书的精彩,令人神往。(2 分)(分析出一处比喻即可)
20.(1)原文修饰成分“恭恭敬敬”“淘气地”形象描绘了阅读不同书籍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更生动,更有画
面感。(2)原句将笑问的内容用具体化,具有时代色彩。(3)原句“也不妨”“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
生呀”的表述更口语化.诙谐幽默,活泼灵动,和整体风格更协调,改句较普通。(答出两点即可,其他分
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②句子开头添加“通报了”,④去掉“约”,⑥改为“勘探与发掘”,⑧“深化”后加“对”
22.答案:饮用水不是越纯越好,一般情况超滤净水器可胜任家庭所需,农村或污染较重的地方反渗透型净
水器就派上用场。(5 分)
23.参照 2020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