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解析版)
本试卷共 8 页,21 小题,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正确粘贴条形码。
2.作答选择题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答案的选项涂黑。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住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按照要求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
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
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
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
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
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
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
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
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
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
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
“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
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
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
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
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
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
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
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
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
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
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
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
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
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
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
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
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
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
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
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
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
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
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
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
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
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
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B. 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中国人的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
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 “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家国天下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
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D.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
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
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B. 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
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 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
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 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
“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3. 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3 分)
A.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 “治大国若烹小鲜”
C.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D. “大河无水小河干
4. 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4 分)
5. 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演说家
(俄)契诃夫
八等文官伊凡诺维奇死了。在送殡行列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波普拉夫斯基,坐上出租马
车,去找他的朋友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
席演说。他任何时候都能开讲:半睡不醒也行,饿着肚子也行,烂醉如泥也行,发着高烧也行。他的
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他那些热情似火的词语,远比随便哪家小饭馆里
的蟑螂都多。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你快穿好衣服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
死了。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要知道这人是秘书,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
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
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上,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讲得比西塞罗【注】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
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他把头发弄乱,装出一脸的悲伤,跟波普拉夫斯基一起走了。“我知道你们
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这种人,但愿他升天!”
“得了,扎波伊金,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墓地上,死者的丈母娘、妻子和小姨子遵照古老的习俗痛哭一阵。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
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
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还是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似的活
泼而纯洁,他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造的蜜奉献给国家。这个人,他……如今已变成一堆
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冷酷无情的死神把僵硬的手按到他身上的时候,尽管他已到了驼背的年龄,
但他依然充满青春活力和工作激情。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奥西佩奇却是绝无仅有!他通宵
达旦地工作、不收贿赂、嫉恶如仇……是的,我们还看到,奥西佩奇把他微薄的薪水散发给他穷困的
同事们,现在你们也亲耳听到了靠他接济的那些孤儿寡母的哭丧。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
汉!现在有谁能取代他这样的同事呢?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真诚动人的脸,
它总是挂着善良的微笑。奥西佩奇,愿你的骸骨安宁!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慷慨陈词,可是听众却面面相觑。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奥西佩奇,死
者明明叫伊凡诺维奇呀。死者生前同他的合法妻子吵了一辈子架,算不得单身汉。他红褐色的大胡子,
打生下来就没有刮过。听众一时都莫名其妙。
“奥西佩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的脸不算漂亮,甚至可以说相当难
看,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正是在这样一个有目共睹的躯壳里,跳动着一颗正直而仁慈的心!”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演说家本人发生了某种奇柽的变化。突然,演说家中断了演讲,吃惊得张
大了嘴巴。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说。
“谁活着?”
“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是我们现在的秘书。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佩
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真是见鬼!”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奥西佩奇。
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葬礼之后,有人说扎波伊金把
个活人给埋葬了。
“不好呀,年轻人!”奥西佩奇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
是讽刺挖苦!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再说谁也
没请您来宣扬我的脸面。什么不漂亮呀,什么难看呀,就算是这样,又有什么必要拿它来当众展览呢?
气死人了!”
(本文发表于 1886 年,有删改)
【注】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扎波伊金明知道某些官员品质恶劣,却极尽赞誉;参加葬礼 人也都愿
意听别人对死者的虚假美化,反应了当时社会的虚伪。
B. 演说家扎波伊金随便说某个官员是酒鬼、骗子,老奸巨猾,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足见当时俄
罗斯官场就是这样黑暗与腐败。
C. 波普拉夫斯基找演说家是为了应付一场葬礼,扎波伊金装作一脸悲伤,死者的家属任凭演说家
胡乱评价等反应了人情的冷漠。
D. 在发现弄错追悼对象后,扎波伊金仍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说明他为了演
说家的名誉而厚颜无耻地表演。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扎波伊金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含有夸张和讽刺
意味,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 小说明线围绕演说家扎波伊金应邀到葬礼上发表演讲展开,暗线戏剧性的叙写了文官伊凡诺维
奇和奥西佩奇二人,可谓高潮迭生。
C. “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同事波普拉夫斯
基对扎波伊金演讲效果的殷切期望。
D. 小说结尾交代奥西佩奇埋怨演说家对其错误赞美,看似闲笔,实际上是为了暗示当时官场无好
人,深刻地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腐败。
8.契诃夫是 19 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请分析这篇小说对当时的现实作了哪
些批判,并简要概括演说家扎波伊金的形象特点。(4 分)
9.小说极具喜剧效果,这种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请简要分析。(5 分)
二、古诗文阅读(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題。
甲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
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
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张良曰:“请往
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
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
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乙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
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
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
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
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丙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
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
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丁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
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敌/
B.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敌/
C.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敌/
D.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敌/
11.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敬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这句话中“婚姻”与现代汉语的“婚姻”含义有所不同,这
里是指结为儿女亲家。
C.力能扛鼎,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这里指笔力雄健。
D. 苗裔,苗,本有“初生的植物、禾谷之实”的意思,后来从禾谷之实转义引申为“子孙后代”
裔,就是“后代”之意。所谓“苗裔”其实就是子孙后人对自己的谦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让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热情款待项伯,并且低声下气拉拢项
伯,约为婚姻,使得局势出现转机。
B. 项梁才能过人,德高望重。他因避杀人罪逃到吴县,吴县的贤士大夫们都很佩服敬重他们,每
次遇到大的徭役或者丧事,总是请项梁主办。
C. 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并予以
采纳。
D.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豪迈的悲剧英雄。司马迁认为项羽有封地作为根据,切割土地,
分封王侯,天下政令都由项羽一个人发布,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没有政治谋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 分)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4 分)
1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道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屠”字用得新奇,此处由“杀”引申为驱除的意思,突出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 第三、四句写实,从人间忧惧江海枯竭到天上怜惜河汉将干,表现了当前暑旱之严重。
C. “昆仑”“蓬莱”两句写清凉世界虽遥不可及,但对饱尝酷热的作者却有无穷的吸引力。
D. 诗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与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写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6.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理想怀抱。(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15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于中的空缺部分。
(1)黑格尔的“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佐证了杜
牧在《阿房宫赋》中的“ , ”观点。
(2) 《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的
“ , ”相似。
(3)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涧在《六国论》中就这
样评论刺秦事件:“ , ”
(4)《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宫车经过的巨大声响的句子是:“ , ”
(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 ”
(6)《答司马谏议书》中“ ,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
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
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8-19 小题。
每年三月,草长莺飞桃花开,四面八方的人云集而来,到书院看桃花。灿烂的桃花,含笑怒放,
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树,形成一个( )的世界,一张张笑脸沉浸其中。
家家户户的小花园、小果园里,白玉兰、粉玉兰谢了樱花开, ① ,杜鹃谢了月季、玫瑰、扶
桑、牡丹热热闹闹地次第开放。小河边、道路旁、瓜田地角、庭院前后,目力所及之处,都是( )
的花朵,处处惹人的眼,各种花儿开得太茂盛了,以至人们分辨不清,空气里( )着的好闻的味道,
究竟是哪种花儿的馨香。
带着海腥味的风吹来,暖洋洋的,有一股独特的清新气息。海鸥的鸣叫声透着喜气;跳跳鱼在浅
海滩欢呼雀跃,迎接着书院的春天;蛏子张开嘴巴,在春水中吐着泡泡;螃蜞在海滩上爬来爬去,也
出来感受春日的阳光。海滩边,一片绿色的芦苇一天一个样地使劲拔节, ② ,很多书院人来采摘
鲜嫩的叶子回家包粽子。
18.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A.迷离 花团锦簇 洋溢 B.朦胧 花团锦簇 弥漫
C.迷离 姹紫嫣红 弥漫 D.朦胧 姹紫嫣红 洋溢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0.选做题:阅读《红楼梦》前 20 回,完成下列思考题(9 分)
学者马瑞芳说《红楼梦》有三条辅线,其中一条是“盛筵必散”的正叙性辅线,即元春、凤姐为
主的家族线索。请结合《红楼梦》前二十回的阅读,请选择下面两道简答题中的一道作答。(字数在
50-80 字之间)。
(1)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借冷子兴介绍王熙凤写道:“模样又极标致,言谈 又爽利,
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
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 ”
请结合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到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
思局”,再到第十三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监寺”这几次事件,简要分析
“凤姐”的性格特点。(9 分)
(2)第十七---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元妃刚见到亲人、离别亲人时多次落泪的描写,
以及元妃含泪说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
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如何理解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9 分)
四、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些流传千年的人和事如
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统编教材“必修下”我们学习了《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等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
历史故事,也了解了“魏征”、“王安石”、“杜牧”和“苏洵”这些智者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拳拳之
心。
畅游在这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里,聆听着这些弥足珍贵的智慧思想,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更需
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五四”青年节前期学校文学社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请你以高一学生身份,结合“必修(下)”单元所学,联系现实写一篇征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高一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
1、C 【1 题详解】A 项,主观臆断,“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错,材料二的第三自然段,
原文为“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
种梦想而存在”,强调“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不是“不可践行”;B 项,强加因果,“中国人的
世界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错,材料一第三自然段中可以看出,
二者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是阐述的两个不同方面;D 项,不合文意,“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
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错,材料三第一自然段中为“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
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所以不是转变的问题,
因为二者并不矛盾。
2. D【2 题详解】D 项,“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错,材
料二使用引用,侧重强调证明的是将“天下”和“公”联系在一起,尚未谈及“太平”。
3. B【3 题详解】本题材料三的观点是在第二自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
的”,强调的是家国之间的密切关系;A 项,“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强调家国之间的关系,先齐家,
后治国;B 项,“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
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C 项,“家是最小国,国
是千万家”强调的是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也是二者的密切关系;D 项,“大河无水小河干”是比喻
的说法,大河比喻成“国”,小河比喻成“家”,没有国就没有家,也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4. ①先指明“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
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论证;②后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
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
【4 题详解】本题材料二的第一自然段首先点明陈述对象,那就是“天下情怀”,接着指出“天
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加以分析
论证。引用《老子》《管子》《礼记》里的话为引证法;宋代大儒张载是例证法。然后第三自然段阐发
“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又使用了范仲淹和张载的例子。最后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其现
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完成论证。
5. ①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
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页献力量;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
国爱家,勇子担当。
【5 题详解】本题谈到要践行“家国天下”观,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做,首先材料一第三自然
段提到“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
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
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由这段文字可知,我们要有公天下的世界意识,
树立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并要付诸行动;第二点关注材料二的第三段内容,文章强调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然后明确“振兴中华不
再只是梦,而是正在化为现实”,所以我们举国上下都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
第三点关注材料三的第二段内容,指出有“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
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的来源”,所以我们要追求民族统一、实现国富民强,爱国爱家,勇子担当。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可参考以下技巧: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
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
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6. D 【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
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
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
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说明他为了演说家的名誉而厚颜无耻地表演”,说法不全面,根据原文可知,不仅“因为
面子,停不下来”,且“为了得到车马费”等原因,所以不惜厚颜无耻的表演。
7. C【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
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C 项,
“对比的手法”错误,“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我们就千恩万谢啦”中“西塞罗”应该是“使用了
借代的手法”,整个句子表达了波普拉夫斯基对扎波伊金演讲效果的殷切期望。
8.【解析】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批判现实 2 分:①人与人的不平等:“大人物”去世必须有人致辞,“小人物”去世则无所谓。②
某些人为私利出卖良心扎波伊金为饱口福和一笔“车马费”热情称颂一个他认为诡计多端、老奸巨猾
的“骗子”。③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称颂一个人无私、不被收买、不收受贿赂,竟被认为是“讽刺
挖苦”“侮辱人格”。
人物形象 2 分:①能说会道。扎波伊金在葬礼上给一个官员致悼词,夸夸其谈,称得上“妙语如
珠”。②厚颜无耻。扎波伊金能把一个酒鬼、骗子、老奸巨猾的家伙说得道德高尚,而且在明知错误
地情况下还能把演讲进行结束,足见其说假话脸不变色。
【点睛】:小说所针对的现实批判正是小说所依赖的环境,本文成功地讽刺了沙俄社会是非不分、
黑白颠倒,出卖良心人与人关系的种种丑态。而分析作品人物形象采用“叙述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特
点”的方式完成答题。首先应到文中找到文中描写扎波伊金的语句,然后根据语句概括扎波伊金的性
格特点,扎波伊金能把一个酒鬼、骗子、老奸巨猾的家伙说得道德高尚也可以看出扎波伊金是厚颜无
耻的人;“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其次从一些情节看,
文中介绍在扎波伊金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继续演讲可以看出扎波伊金是一位厚颜无耻的人,说假话
不变脸色的性格特点。
9.【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通过制造反差:扎波伊金私下称普罗科非·奥西波维奇是诡计多端、老奸巨猾的“骗子”,在
弹礼演说时却对其极力称颂,这种反差极具喜剧效果。②通过制造意外:扎波伊金热情洋溢地为普罗
科非·奥西波维奇致悼词,而后来却发现这个人站在墓碑旁,这种意外使小说极具喜剧效果。(每点 3
分)(若从语言方面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点睛】:赏析作品艺术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考试说明》对此分别在“分
析综合”“鉴赏评价”中作了说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
艺术。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
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
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从这一点来讲,
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前面散文部分所谈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单
就小说而言,艺术技巧更突出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四个方面。
10 答案:A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11 答案:C 力能扛鼎,意思是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但这里是形容气力特别大。
12 答案:D 原文“然羽非有尺寸”尺寸:尺寸之地,指极少的封地。答案“司马迁认为项羽有封
地作为根据”错。
13(1)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故。
得分点: 1.所以:……的原因;2.判断句;3.出入:偏义复词,进入、进来;4.非常:意外的事
故
(2)他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以古人为师,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
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最终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
得分点: 1. 矜:夸耀;2. 奋:逞弄; 3. 师:以古人为师 4.亡:使动用法
14.缺少政治远见、自大轻敌;自信、志向远大;重情重义;刚愎自用、不懂反思。
【翻译参考】
甲:张良于是进入军帐,把项伯的话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为吃惊,说:“该怎么办呢?”张
良说:“是谁给您出的派兵守关这个主意?”沛公说:“是一个浅陋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
让诸侯军进来,您就可以占据整个秦地称王了。’所以我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您的兵力敌得
过项王吗?”沛公沉默不语,过了一会说:“当然敌不过,那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去告诉
项伯,就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
张良出去请项伯。项伯进来与沛公相见。沛公捧着酒杯,向项伯献酒祝寿,又定下了儿女婚姻。
沛公说:“我进驻函谷关以后,连秋毫那样细小的东西都没敢动,登记了官民的户口,查封了各类仓
库,只等着项将军到来。我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我们日夜盼着项
将军到来,哪里敢谋反啊!希望您详细转告项将军,我是绝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对沛公
说:“明天可千万要早点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吧。”于是项伯又乘夜离开,回到军营中,把沛
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接着又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如今人家有大功
反而要攻打人家,这是不符合道义的,不如就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乙: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
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
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
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e,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i,齐)县狱
掾(yua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
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
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
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
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丙: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
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
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
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
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
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
起头来看他。
丁: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项羽也
是双瞳人。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
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
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
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
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
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
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直到身死东城,他
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
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答案】15. B
【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
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
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 项,“第三、四句写实”错误,原诗“人固已惧江海竭”一句是实写,“天岂不惜河汉干”一句
是想象,诗人从人间忧惧江海枯竭,联想到天上也该怜惜河汉将干。故选 B。
16. 这首诗采用对比(衬托)、比拟、反问和虚实结合等手法,写清风无力消除酷热,白日迟迟
不尽;作者面对天下人的暑旱之苦,即使有清凉的世界,如果不能提携天下人同往,自己也不忍独游
其间——诗人自恨不能拯天下人脱离火坑,不愿独自一个人去昆仑、蓬莱享受清凉世界。全诗充分表
现了作者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胸襟抱负。
【16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
考虑。此题考查了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有表达技巧的一定要回
答出来;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理想怀抱。首联“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这两句借助景物来具体写“热”,用衬托的手法,展现出天气的苦热;颔联“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
不惜河汉干”,前一句写人面对“苦热”的心境,人们担心连江海也将枯竭,这是实写,后一句“天
岂不惜河汉干”,“河汉”指“银河”,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这是诗人的想象,属于虚写;
颈联“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
向了虚幻的神仙世界,他想到神仙居住的昆仑山顶常年有雪,那海上仙山蓬莱岛,四季阴凉,由冰雪
而进一步扩展到神仙所居地的高寒,这属于想象,是虚写;尾联“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直接展示诗人广大的胸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他
“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的品质的表现,同时,“手提天下”,又展现了诗人勃勃壮志,及睥睨
天下的豪情。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
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
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
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
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
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
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
暗示主旨。
17.理解性默写。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3)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4)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
(5)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
(7)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18.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迷糊。朦胧:指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
想不太清晰,多含蓄。语境是大片桃树让景色变成难以辨认的世界,应选“迷离”;花团锦簇:形容
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语境是
修饰花朵的,应选“姹紫嫣红”;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弥漫:(烟尘、雾气、水等)
充满;布满。语境形容味道,应选“弥漫”。故选 C。
19.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用“欢呼雀跃”和“迎接”来修饰跳鱼,是拟人手法。A.复关,运用借代手法,用男子住的地方
代指男子本人;B.建筑上的钉子头,比粮仓里的米拉还要多,是夸张;C.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一
起上了船,是互文;D.李白《渡荆门送别》仍:依然;怜:爱,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
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离不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故选 D。
20.选做题。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有依据,概括清晰,50-80 字就可以酌情
给分。
(1)凤姐的性格是极为复杂的,凤姐性格是多种因素的融合体。伪善、贪婪、狠毒、精明、能
干、机警等。
1、巧言伪善(虚伪、巧言善辩)。第三回写黛玉进贾府时,凤姐当着贾母面,对黛玉无微不至的
恭维,先是夸奖黛玉长相美貌无比,接着对姑妈去世表示悲哀佯哭,经贾母说后又转悲为喜,又多方
面地问黛玉一些琐事,又吩咐从人为黛玉准备屋子,并说早已为黛玉准备好了做衣服的布料……凤姐
这一系列如同演戏般的出色表演,“凤辣子”是凤姐性格中的主导方面。
2、随机应变(圆滑、机警)。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回,王熙凤超常的语言才能以及随机应
变的能力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还没有搞清楚王夫人与刘姥姥的关系、交情之前,她是不会轻易做决
定的。等到获得了王夫人的回复后,她便顺着王夫人“乐善好施”、“怜老惜贫”的性格特点,给了一
些银子打发刘姥姥走路。
3、冷漠狠毒(心狠手辣、狠毒无情)。在“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两回中,
作者一方面展现了王熙凤毒辣的心计和手段,另一方面也写出了王熙凤确实有独特魅力,照人光彩。
4.精明强干(杀伐果断、精明干练、雷厉风行)。宁国府办丧事她本可不出头,但她“素日最喜揽
办,好卖弄才干”因此主动请求去宁国府帮忙,表现其平生要强,唯恐落人褒贬其一,她有着很强的
办事能力,能把偌大一个贾府打理得有条不紊。她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王熙凤做事干练、雷厉风行的同时,也突出了其争强好胜的性格。
5、贪财好利:王熙凤弄权铁监寺,为了三千两银子害死一对情侣金哥和守备儿子,王熙凤从此
“胆识愈壮”,这为以后贾家败落埋下伏笔,从中可见王熙凤贪权爱财的一面。
评分标准:每点 3 分,性格特点 1 分+结合事例分析 2 分;答出 3 点满分。
(2)①归省时落泪,有重逢之喜:贾元春自从入深宫,便难得和家人见上一面,此次省亲风光
无限,贾府上下一一团聚,有久别重逢的喜悦。(3 分,概括情感+分析)
②归省时落泪,有难见之悲:“贾妃满眼垂泪……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贾妃见父亲贾政,
“又隔帘含泪谓其父”;贾妃见到宝玉,是“一语未终,泪如雨下”。贾元春几次落泪,表明无限荣光
的皇宫,其实是 “不得见人的去处”。一说明她的孤独,在皇宫难以见到亲人,二说明深宫人心险恶,
元春身不由己,恐以后无机会见面。(3 分,概括情感+分析)
③回宫时落泪,有离别之悲,有深宫之伤:省亲临别,“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一
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可见,贾府集体的荣光是建立在贾元春一个人的痛苦之上,此次
回宫怕是永别,充满沉重的离别之悲愁;回宫后又要继续过着寂寞痛苦、战战兢兢、度日如年、凄风
苦雨的宫中生活,充满浓重的深宫之伤。(3 分,概括情感+分析)
评分标准:每点 3 分,情感概括 1 分+结合文本分析 2 分;答出 3 点满分。
【文本解读】在许多人看来,贾府真的是风光无限,贾元春真的是风光无限,看看省亲的排场场
面和规格,真的是高大上了。可是,就是这无限的光荣之中,贾元春轻轻一句话,就把这样如过眼云
烟一般的繁华抵消掉了。在贾元春看来,无限荣光的皇宫,其实不是什么好地方,是见不得人的去处。
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颇费思量。细细琢磨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孤独。皇宫这个地方难以见到
亲人。第二,险恶。皇宫这个地方,里面待的都不是人啊,要么是龙凤,要么就是小鬼,都不是等闲
之辈。前一层意思:把贾元春和亲人的生离死别写出来了;后一层意思,把皇宫极端险恶的生存环境
写出来了。这无限的风光,贾元春的风光,省亲的风光,以及贾府的风光,其实都是建立在贾元春异
常孤独痛苦的心境、异常险恶的生存环境以及战战兢兢度日如年的凄风苦雨之中的。这就是表面风光
后的痛苦,这就是成功者的血泪。
围绕着这句触目惊心的话,曹雪芹用足了笔墨,加以点染。第一处:贾妃与贾母、王夫人和众女
眷相见,“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
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
言。第二处:贾妃见父亲贾政,“又隔帘含泪谓其父”,贾政也是“贾政亦含泪启道”o 第三处:贾妃
见到宝玉,是“一语未终,泪如雨下”第四处:省亲临别,“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可
以说,自始至终,这省亲是伴随着贾元春那一句辛酸话和无数次的泪水度过的。这就实实在在、真真
切切地告诉我们,贾府集体的荣光,其实就是建立在贾元春一个人的痛苦之上的。这就是现实,残酷
的现实。
21.(参考高考标准)
作文审题立意及评分标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些流传千年的人和事如
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统编教材“必修下”我们学习了《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等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
历史故事,也了解了“魏征”、“王安石”、“杜牧”和“苏洵”这些智者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拳拳之
心。
畅游在这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里,聆听着这些弥足珍贵的智慧思想,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更需
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五四”青年节前期学校文学社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请你以高一学生身份,结合“必修(下)”单元所学,联系现实写一篇征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分析】
类型:新材料任务作文。
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要求考生在材料范围内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内容等来完成写作
任务。
一是材料,这次材料紧密结合“必修下”两个文言文单元所学形成了本次作文写作的含意范围,
第一单元的经典篇章都体现了重要的中华文化的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道家”的思想特征更是中华文化的思想根基,其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都需要我们深入理解
和发扬;而第八单元的众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更是令后人敬仰。
本次命题意图就是基于这两个单元深厚的“中华文化”的体现以及同学们学习后的思考价值情感,
所给材料中除了“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外,还有就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思考,这是提示写作
的方向。
二是任务,任务在材料的范围内,任务小于材料,材料只是一个引子,任务是关键。本次任务是
要求以“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征文,高一学生身份,文学社等这些对象和
情境要注意。写作中要根据任务,重新审视材料,这里要注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做自信时代
青年”之间的关系,构思立意不要过度宽泛,要结合“必修(下)”单元所学,联系现实,切忌泛泛
谈论“中华文化”,或只谈继承中华文化,而忽视如何做“自信时代青年”。所以立意中要选取中华文
化的一个支点,凡是只谈空洞中华文化概念的都是会不够准确。
三写作要求,写作要求基本常规,但要注意“选准角度”强调的是审题中的立意要明确,注意结
合单元所学文章中所感,“自拟标题”不要照抄原话题。
【参考立意】:
1、彰显文化魅力 增强文化自信 6、理想不可弃 自信更自强
2、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7、忧以天下,图新自强
3、民族魂 自信强 8、扬中华之礼 谱世界华章
4、以“志”为马 自信驰骋
5、中华英雄气 自信满乾坤
【写作要求】
1.“传承传统文化”:以必修下单元所学课文经典篇目内容及作者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或者课文+
中华传统文化的拓展。
2.“做自信时代青年”:做,强调怎么做,青年的具体行动。“自信”,指文化自信。时代青年,
强调当代青年身份。
3.“传承传统文化”与“做自信时代青年”之间的逻辑关系:互为条件,互为前提。只有传承传
统文化,才能做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做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必须能很好传承传统文化。
4.“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是一个关系型的主题,写作时二者不可偏废,但可以有主
次详略之分。只写一方面的 35 分以下。
5.考生可能偏离题意的关键词:信念、目标、坚持不懈等。此类词语在写作中可能会偏离题意。
评卷时请注意辨别。
【评分等级】
54-58 分:圆满完成写作任务。结合材料,紧扣“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任务,对“自信时代青
年”的定位明确,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阐述深刻。能结合当前新时代,阐明新青年的文化观,体现
人生价值选择,写作者的“青年立场”突出。语言通畅,结构严谨,文章有亮点(丰富、深刻、文采、
创新,有其一即可)。
48-53 分:较好完成写作任务。结合材料,紧扣“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的主题任务,
对“自信时代青年”的定位明确,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阐述清晰。能结合当前新时代,阐明青年怎
么做才能体现文化自信。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无亮点。
42-47 分:任务完成不全面,有所偏废。能够结合材料,但是或对“自信青年”定位不准,或对
“传统文化”缺乏必要阐述;或者不能结合当前时代,不能阐明当代青年人应有的文化自信观。如果
写成书信、发言稿等其它应用文体的作文不高于 47 分。
36-41 分:写作任务仅能完成一小部分。或忽视材料,自由阐发;或结合材料,忽视“传承传统
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的主题要求。但文章有新青年的立场站位,有和主题暗合或若即若离的部分。
35 分及以下:不结合材料,不呼应主题。只写一面,如只谈“中华文化”或“自信”的,以及
其他偏离题意的。
【其他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1. 错别字,1 个扣 1 分,重复不计;
2. 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
3. 无标题扣 2 分。
(二)残篇评定
1. 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2. 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 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 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6. 完全空白的,评 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