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684398

大小:135.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5-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蓉城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度下期高中 2020 级期中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 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察干 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 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成都,有着极强历史延续性和深厚城市文化传统根基。数千年虽历经风雨,却摧而不颓,不断再生, 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三千多年来城址未移,两千多年来城名不改,这种历史发展的延续在世界城市史上是 十分少有的现象。从宝墩古城群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完整地展现了成都早期文明的发展脉络。此 后,成都又历经秦汉“列备五都”、隋唐“扬一益二”的鼎盛繁华。 在三星堆遗址被发现之前,人们没有想过,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西南地区还存在这样一个发达的区域 文明。作为大中华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拥有令世人震惊的高度。 从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中我们或许可以推论,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屹立于巴蜀大地之上的古蜀 国已经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何一民 教授认为,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以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三星堆出土的诸 多文物中,有铸造工艺水平极高的青铜器,其中铜罍、铜尊等受中原商文化影响颇深;玉石器中的玉璧、 玉璋、玉琮,则与中原文化和良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另如金器、象牙和海贝等文物似乎表明三星堆文化 与中亚、南亚等文化也有着充分的交流。或许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才诞生出了古蜀文 明卓尔不群的独特气质。 汉代,中国城市出现大发展,随着世界级城市——长安的兴起,若干城市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大都会。 成都脱颖而出,与洛阳、临淄、邯郸、宛并称为全国“五大都会”,是“五都”中唯一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 工商业大都会。西汉晚期,成都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都市,确定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崛起。 两汉时期,成都迎来纺织业发展的高峰,章彩绮丽的蜀锦等丝绸产品冠绝全国。老官山汉墓新出土的 四台蜀锦织机模型,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代表了当时中国织锦技术的最高水平,不仅 实证了西汉时期成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丝绸织造技术,而且也佐证着成都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蜀锦 在此时通过南、北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饮誉中外。 唐宋时期是成都城市发展的又一高峰。西晋之后衰落的趋势被彻底扭转,成都一跃成为繁荣富丽的大 都市。到了晚唐,成都更成为与扬州齐名、享誉天下的两个经济都会之一。唐元和年间,“扬一益二”的说 法开始出现在史料记载中。八至十三世纪,西方正处于中世纪城市衰退阶段,世界强国唯有中国一枝独秀。 彼时在中国数一数二的成都,放眼全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城市。 川大文新学院教授蔡尚伟说:“历史的辉煌是前进的动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优秀的 传统文化对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都古代曾是“大陆文明”的起源中心之一,开 放独特的文明发展模式曾领先世界。今天,成都再次启程,沿着祖先曾走过的路再创辉煌。 (摘编自王嘉、段祯《天府文化的三次高峰印证世界城市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蜀文明是大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形成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种历史发展的延续在世界 城市史上十分少见。 B.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古蜀文明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它与中原文化、良渚文化及中 亚等文化都有着密切联系。 C.西汉晚期成都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崛起,不仅“列备五都”,也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D.西汉时期出土于老官山汉墓的蜀锦织机模型,代表了当时中国织锦技术的最高水平,也佐证着成都在丝 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以天府文化的三次发展高峰为重点分析了成都数千年来辉煌灿烂的文化传 统。 B.文章在陈说观点时,使用“或许”“似乎”“目前已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使文章表 述更理性。 C.文章重视实证精神,在分析天府文化的三次高峰时,以出土文物或者史料记载为依据,具有较强的说服 力。 D.文章第六段运用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说明晚唐时期成都不仅是中国的大都市,也是全球当之无愧的世 界城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数千年来成都城址、城名未改,成都城市发展始终繁荣富丽,从而形成极强的历史延续性和深厚的文化 传统根基。 B.考古发现为我们完整地展示了成都早期文明的发展脉络,同时也改变了此前人们对西南地区古代文明发 展的认识。 C.在发展历程中,天府文化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交流、碰撞及融合中形成独特气质,又反哺异域 文化,影响深远。 D.古老而强大的文明基因早已注入成都的生命,辉煌的文明成就将推动成都继续发展,在世界的舞台发挥 积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在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 效的工作。 北斗工程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分“三步走”。 作为解决“有无”问题的第一步,北斗一号需要花小钱办大事,验证系统设计思想的正确性。1993 年 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 于 2003 年建成,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 3 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秉承“探索一代,研发一代,建设一代”的创新思路,中国北斗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 手中。 北斗一号系统原创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方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 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该星座的短报文服务在国际导航领域独一无二,在汶川地震等国家重大事件中 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面对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北斗二号迈开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2004 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 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 16 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2012 年 12 月 27 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 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2020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材料三: 2020 年 6 月 23 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这对中国航天乃至中国科技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成就,也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大 科技支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作为中国近年来“硬核科技”成果代表之一,北斗的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是全球独创的技术亮点。北斗 全球组网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中的自力更生和开放包容两大核心要素。 北斗系统是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研 发者始终致力于实现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目标。在他们的努力下,北斗三号核心部件全部实现了自 主可控,后期所有卫星上 100%产品都实现国产化。同时,中国已形成完整北斗产业链,从产品到服务构成, 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北斗系统坚持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理念,正如沈军所说,“国际化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天然属性”。为此, 中国不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各项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领域的多边事务,大力推动北斗系统的国际 化应用。 (摘编自《北斗完成全球组网折射中国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北斗一号系统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该星座的短报文服务已在 我国重大事件中发挥作用。 B.1993 年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总体指标及“全球化”的发展思路。 C.在北斗一号解决了“有无”问题后,北斗二号面对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迈开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 D.2020 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这对中国航天乃至中国科技来说都具有历史性意 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6~2019 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产值持续增长,而占比却逐年降低。 B.北斗的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是全球独创的技术亮点,是中国科技自力更生、开放包容的典型性标志。 C.北斗系统为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其部件实现了 100%国产化,对我国国家安全有重 要意义。 D.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的完成,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发展动力。 6.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成功,请概括其原因并结合材料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抗战八年归来,卧房都租不到一间,何言书房。正因为没有,才想得厉害。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 窗子。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 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 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一窗晴日写黄庭”,大 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 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梅那就更好,在阳光的照耀下 腊梅荡漾着芬芳。 东窗的初红里迎着朝暾,你打开了格窗,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 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使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 生残夜”;一无所有,看朝霞的艳红。 “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 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 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隐到山后了。 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 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 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 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 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 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 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 像夜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 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 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 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 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 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 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 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 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 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书房是文化的缩影,窗打通了人与天然的界限。作者以书房的窗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细腻描摹窗里窗外 之景,使文章既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又颇具自然之美。 B.文章多次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但未将其固定于具体人物,这不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更有助于 发挥想象,自由描绘丰富的场景。 C.本文使用大量文言词汇,如“朝暾”“隐翳”,句式上多处整散结合,并引用众多古诗文,使语言典雅隽 永,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 D.北窗放进来的光清淡而隐约,北窗外古墙上石斑青翠、疏竹清秀,因此作者极享受平时在窗下读书写诗 文的生活。 8.本文谋篇布局别具匠心,引读者在山重水复后突见胜景,给人迂回曲折之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9.请根据文中作者的创作观点,简要分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晴雪梅花”更好的理由。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韩昉,字公美,燕京人。仕辽,累世通显。昉五岁丧父,哭泣能尽哀。天庆二年,中进士..第一。补右 拾遗,转史馆修撰。累迁少府少监、乾文阁待制。加卫尉卿,知制诰,充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 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高丽征国中读书人知古今者,商 榷辞旨,使酬答专对。凡涉旬乃始置对,谓昉曰:“小国事辽、宋二百年无誓表,未尝失藩臣礼。今事上国, 当与事辽、宋同礼。而屡盟长乱,圣人所不与,必不敢用誓表。”昉曰:“贵国必欲用古礼,舜五载一巡狩, 周六年五服一朝。”高丽人无以对,乃曰:“徐议之。”昉曰:“誓表朝会,一言决耳。”于是高丽乃进誓表如 约,昉乃还。宗干大说曰:“非卿谁能办此。”因谓执事..者曰:“自今出疆之使,皆宜择人。” 明年,加昭文馆直学士,兼堂后官。再加谏议大夫,迁翰林侍讲学士。改礼部尚书,迁翰林学士,兼 太常卿、修国史,尚书如故。昉自天会十二年入礼部,在职凡七年。当是时,朝廷方议礼,制度或因或革, 多赖其意。除.济南尹,拜参知政事。皇统四年,表乞致仕..,不许。六年,再表乞致仕,乃除汴京留守,封 郓国公。复请如初,以仪同三司致仕。天德初,加开府仪同三司。薨。年六十八。 昉性仁厚,待物甚宽。有家奴诬告昉以马资送叛人出境,考之无状,有司以奴还昉,昉待之如初,曰: “奴诬主人以罪,求为良耳,何足怪哉。”人称其长者。昉虽贵,读书未尝去手,善属文,最长于诏册,作 《太祖睿德神功碑》,当世称之。自使高丽归,后高丽使者至,必问昉安否云。 (节选自《金史·韩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B.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C.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D.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 称。 B.执事,“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有指办事的官吏的意思,后用作对对方的敬称,表示不敢直指其人, 相当于“您”。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D.除,在古代有授予官职,表示升迁之意,这样的词还有“拜、擢、谪、迁”等,上述材料中的“除”就 是这样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昉有孝心,读书有成就。小时父亲去世时就能伤心地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后来又金榜题名,独占鳌 头。 B.韩昉有辩才,深得推崇。在出使高丽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迫使高丽人敬献誓表。回朝廷后,得到 皇上推崇。 C.韩昉多次升迁,深得重用。从文中看,韩昉为官经历了三个年号,曾要求辞官退休,没有同意,最终在 仪同三司的职位上退休。 D.韩昉宅心仁厚,心胸开阔。韩昉的家奴曾诬告他用卖马的钱送给背叛出境的人,结果查无实据,但他并 没有怪罪家奴,待之如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奴诬主人以罪,求为良耳,何足怪哉。 (2)昉虽贵,读书未尝去手,善属文,最长于诏册,作《太祖睿德神功碑》,当世称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战城南 佚名(两汉)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中“战城南,死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 B.诗歌中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环境的宁静祥和,似乎在向战争中死 去的战士默哀、祈祷。 C.“为我谓乌”中的“我”可以指“诗人”,也可以指“死去的战士”,都可理解为“我”或者“死去的战 士”在乌鸦啄食之前对乌鸦有所请求。 D.这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但诗中也运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诗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就是浪漫主义 表现手法的例证。 15.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朝行出攻,暮不夜归!”。(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特有的场景描写,写出了农家新年的热闹景象, 借以抒发诗人对乡土风俗文化的赞美。 (2)《氓》中,采用比兴的手法,劝告青年女子,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沉迷于爱情之中的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戴高帽”“配饰品”的独特的外貌描写体现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文艺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真实地描绘了生活,真实地传递了群众心声,自然就能触及人的灵魂、 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感动源于真实,而真实不是________就能做到的,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实现的,不是 靠________的幻想就能再现的。只有熟悉生活,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在与生活的无缝对接中,在与群众 的密切接触里,( )。而这一切最终________在层出不穷的优秀之作里,成为新时代的画像和标识。 在作品质量提升的同时,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在持续增强。目前我国每年推出新书 40 万余种、 童书 4 万多种、电影 600 多部、电视剧 300 多部、动漫 400 多部……众多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 列。实践证明,只有文艺反映人民关切、顺应人民意愿,才能充满活力;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 流,才能发展繁荣。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今天,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质量、风 格、________的要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质量文艺作品 和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进入“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为新时代 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广阔舞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生活的热土更加滚烫,文艺文化事业一 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收获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坐而论道 天马行空 凝聚 品位 B.徒托空言 龙飞凤舞 汇聚 品味 C.坐而论道 龙飞凤舞 凝聚 品味 D.徒托空言 天马行空 汇聚 品位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创作者的创作态度更加踏实,对生活的观察更加细腻,感受更加真切 B.大量作品体现的创作者的创作态度更加踏实,对生活的观察更加细腻,感受更加真切 C.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更加细腻,感受更加真切,创作态度更加踏实 D.大量作品体现了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更加细腻,感受更加真切,创作态度更加踏实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只有文艺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 繁荣。 B.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 活力。 C.只有文艺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 活力。 D.文艺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 繁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7 个字。(6 分) 谷歌下属公司 Deepmind 报告了新版程序 AlphaGo Zero:从空白状态学起,在无任何人类输入的条件下, 它能够迅速自学围棋,并已经以 100:0 的战绩击败“前辈"AlphaGo 。 据专家介绍,AlphaGo Zero 最大的亮点还不是摆脱了人类这个“老师”,而是创造了一种高效的深度强 化学习新机制。 ① 可用在围棋之外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其他问题。而所有人真正关心的是这种人工智能 带来的可怕的结果。由于没人见过, ② ,人们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想象不同而心情也不一样。 悲观者如埃隆·马斯克不断提醒,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威胁。乐观者如马云却说,对技术 的担心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自信,也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力。 大部分人都同意的是,人工智能时代终将到来,而这个未来不会静止地等待被发现,而是正在动态的 形成过程中创造。人类不是在见证未来, ③ 。 21.巴金的小说《家》是“激流三部曲”中影响最大的一篇小说。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 分) 小说《家》描写 20 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以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______、 ______、______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的斗 争;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女性的血泪悲剧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 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 (1)三兄弟是: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女性是: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任选“三个女性”中的一个女性,简述其悲剧命运。(2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60 分) 光阴荏苒,万物流转,我们也被裹挟其中。是积极随万物之变而改变自己,以适应新世界,甚至创造 新的历史?还是岿然屹立,固守自我?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主题鲜明;②文体清晰,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 情等多种表达方式;③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蓉城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度下期高中 2020 级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C 2.D 3.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В 5.D 6.(6 分) ①前人奠定的基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进行理论探索和不断研制实践。 ②国家正确的战略部署:北斗工程计划科学合理,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分“三步走”有序推 进。 ③科技创新(或自力更生):中国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如北斗的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是全球 独创的技术亮点。 ④坚持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理念: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领域的多边事务,大力推动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 (答对 1 点 2 分,2 点 3 分,3 点 4 分,4 点即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D 8.(6 分) ①以窗子为线索,组织材料,结构严谨; ②开篇提及“我那书房的窗子”,但接下来却宕开来写窗子的功用; ③主体部分先写西窗、南窗、东窗之景,并不直接写北窗,但为后文写北窗作了铺垫; ④后半部分作者点明喜欢北窗,但也未描绘,而是先分析原因: ⑤结尾处落笔细致描摹北窗美景,主要对象终于出现,给人迂回曲折的感受。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即可得满分,每点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9.(6 分) ①作者认为: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 ②光度影响了态度,因为幽光拉开距离,放大想象,人格也就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月下梅花融入了作者个性,在月色清淡幽暗下呈现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情态,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灵 生动,所以更好。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即可得满分,每点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B 11.D 12.D 13.(10 分) (1)家奴用罪行来诬陷主人,是为了求得平民(良家子)的身份,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特殊句式“奴 诬主人以罪”“求”“良”“足”各 1 分,文意 1 分,合计 5 分) (2)韩昉虽为显贵,诗书未尝离手,并且擅长写文章,在诏册方面特别擅长。撰写的《太祖睿德神功碑》, 被当世称道赞誉。(“贵”“去”“属文”“长”各 1 分,句意 1 分,合计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B 15.(6 分) ①这两句主要写了战士们天刚亮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回来,战死沙场。 ②用感叹的句式,感叹战士一去不复返,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③同开头勇士战死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使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抒发了诗人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 情。 (每占 2 分,概括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每空 1 分,共 6 分) (1)萧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3)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三、语言实际运用(20 分) 17.A 18.C 19.B 20.(6 分) ①这个新机制 ②所以只能靠想象 ③而是在创造未来 21.(5 分) (1)觉慧、觉新、觉民;梅、鸣风、瑞珏(前三个顺序可不限,后三个顺序也可不限,一个 0.5 分,共 3 分) (2)梅: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 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 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 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瑞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 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2 分,任选一个作答,意思大致相同则可得分) 四、写作(60 分) 22.作文(60 分) 建议:1.基准分 45 分(合格作文)。 2.记叙文文体清晰,否则在 40 分以下。 3.在做到文体明确的前提下,能很好的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酌情加分。 4.在情节、语言、立意上有亮点的,酌情加分。 5.所给材料立意倾向于“改变”,但立意为不改变的也可以。如果主题不明显,酌情扣分。 6.其它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原因分析错误,“三千多年来城址未移,两千多年来城名不改,这种历史发展的延续在世界城市史上是 十分少有的现象。”B 项太过绝对,“另如金器、象牙和海贝等文物似乎表明三星堆文化与中亚、南亚等文 化也有着充分的交流。”D 项逻辑错误,蜀锦织机模型不应为“西汉出土”。 2.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 项“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是错误的。 3.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并根据观点进行推断的能力。 A 项“成都城市发展始终繁荣富丽”错误,原文“西晋之后衰落的趋势被彻底扭转,成都一跃成为繁荣富 丽的大都市。” 4.B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 项“及‘全球化’的发展思路”错误,原文为,“北斗工程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分三步走。” 5.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 项对应原文为“这对中国航天乃至中国科技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成就,也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注入新的发展动力。”A 项“逐年”有误。B 项无中生有,没有“典型性标志”的说法。C 项张冠李戴,原 文为“后期所有卫星上 100%产品都国产化。” 6.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7.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D 项“作者极享受平时在窗下读书写诗文的生活。”根据第一段可知作者对北窗的描写是想象之景。 8.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材料的安排和行文构思。 题干的核心在于“曲折迂回”,分析时弄清本文最重要的描写对象“北窗”,即作者想象的“书房的窗子”, 再梳理清楚文章结构即可。在结构上的作用,要考虑本身的作用,文章名为“书房的窗子”,用意不在写窗 子,而是表明一种人格和生活态度,所以窗子只是文章的线索。还要考虑在文中的作用,这是在开头,就 主要考虑与题目和下文的关系。①以窗子为线索,组织材料,结构严谨;②开篇提及“我那书房的窗子”, 但接下来却宕开来写窗子的功用;③主体部分先写南窗、东窗、西窗之景,并不直接写北窗,但为后文写 北窗作了铺垫;④后半部分作者点明喜欢北窗,但也未描绘,而是先分析原因;⑤结尾处落笔细致描摹北 窗美景,主要对象终于出现,给人迂回曲折的感受。 9.解析:首先要理解句子本身的含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指月 下的梅花;“晴雪梅花”指白天的梅花。题干既涉及作者的创作理念,也包括了作者的审美趣味。作者说这 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前面说的“光度”与“想象”“人格”的问题。找到文章中相关的段落综合即可得到答 案。 10.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题断句需抓住几个关键字词来理解文段大意。“誓表”是“进”的对象,作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AC。“移 督”的主语是“昉”,承前省略,“高丽”作“至”的宾语,故排除 D,选 B 项。 11.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谪”是贬官,“迁”既有升官之意也有平调、贬官之意。 12.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韩昉的家奴曾诬告他用卖马的钱送给背叛出境的人”错。原文是用养马的费用帮助叛逃的人出境。 13.解析:本词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然后根据命题者的赋分点,找到关键的动词、形容词,是否有固定结构、特殊句式、互文、偏义复词、古 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参考译文: 韩昉,字公美,燕京人。在辽做官,世世代代通达显要。韩昉五岁父亲去世,痛哭流泪表达自己的哀 痛之情。天庆二年,以第一名考中进士。任补右拾遗,调史馆修撰。经过多次升迁,担任少府少监、乾文 阁待制。加封卫尉卿、知制诰,担任高丽国信使。高丽虽与金早就通好,天会四年,(他们)也自称藩臣属 国,但迟迟不进誓表,金国多次遣使去要盟约,均无功而返。韩昉到高丽出使,用书信不断催促高丽人。 高丽在国中寻找了解古今的读书人,商榷宗旨措辞,让他们酬答韩昉的问题有针对性。过了十多天才开始 回答,对韩昉说:“小国事奉辽、宋二百年了,从来没有誓表,也未尝失藩臣的礼仪。现在事奉你们金国, 应当与事奉辽、宋一样的礼仪。而屡次盟誓却常常违犯是圣人所不赞许的,一定不敢用誓表。”韩昉说:“贵 国一定要用古礼,舜帝五年出巡狩猎一次,周代六年五服诸侯来朝见一次。”高丽人没有用来回答的办法, 就说:“慢慢商量。”韩昉说:“进誓表朝会,一句话就决定了。”于是高丽就如约定的那样呈上誓表。韩昉 回朝后,完颜宗干大喜道:“如果不是你,谁能办成这件事?”因此对朝中群臣道:“从现在开始出疆的使 者,应当选择。”第二年,金太宗加韩昉为昭文馆直学士,兼任堂后官。再加授谏议大夫,迁翰林侍讲学士。 韩昉又改任礼部尚书,升任翰林学士,兼太常卿、修国史,尚书之职如故。韩昉自天会十二年(1134)入 礼部,在礼部任职长达七年之久。当时朝廷刚评议礼制,礼制规范有的继承有的革新,大多依赖他的意见。 韩昉任济南尹,拜参知政事。皇统四年(1144),韩昉上表乞请致仕,不许。六年,第二次上奏请求辞官退 休,仍被任命为汴京留守,封郓国公。韩昉仍像当初那样请求辞职,以仪同三司身份致仕。天德元年(1149), 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后病逝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 韩昉性情仁厚,待人接物甚为宽容。有家奴诬告韩昉用养马的费用帮助叛逃的人出境,查无实据,官 府将家奴还与韩昉,韩昉待之如初,说:“家奴用罪行来诬陷主人,是为了求得平民(良家子)的身份,有 什么值得奇怪的呢?”时人称其像一慈善长者。韩昉虽为显贵,诗书未尝离手,并且擅长写文章,在诏册 方面特别擅长。撰写的《太祖睿德神功碑》,被当世称道赞誉。自出使高丽归来,每高丽使者来朝,必问安 于韩昉。 14.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渲染了环境的宁静祥和”错误,渲染的是环境的清冷、死寂。 15.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两句感叹战士一去不复返,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结尾两句同开头勇士战死遥相呼应,使 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抒发了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情。答题时,要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写了什么, 二是怎样写的,三是为什么这样写。 16.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应仔细分析题目所给的提示,务必使所填句子与提示照应。本题中生僻易错字有:萧、冠、嗟、鸠、 葚、炭。 17.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坐而论道,意思是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徒托空言,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 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语境是,“感动源于真实”,此处应选“坐而论道”。第二处,天马行空,天马奔腾 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 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语境是“不是闭门造车”“不是什么样的幻想”,用“天马 行空”较恰当。第三处,凝聚,气体变浓或变成液体,也有聚集、积聚的意思;汇聚,有融入的意义,聚 集之后合为一体不分散。材料中说精神在作品里面,用“凝聚”恰当。第四处,品味有品尝,感觉,感受 的意思,是动词。当特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或格调和趣味品味时也能作名词。如,品味茶香,品味人 生,品味失落的感觉,品味成功的喜悦。品位,指格调,对事物的理解或欣赏水平。前面可以加形容词, 如高品位,低品位之类,是名词。根据语境,应用“品位”。 18.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做这类题,要关注陈述对象、语体色彩、句式特点等。这道题根据上下文看,括号内的陈述对象是“创作 者”,而 ABD 的陈述对象分别是“创作态度”“大量的作品”,且和后面的“观察更加细腻,感受更加真切” 不搭配。故选 C。 19.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原句存在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和不合逻辑的语病。整个句子的主语是“文艺”,所以关联词“只有”应放 在主语之后,这样就排除了 AC;“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与“顺应人民意愿、反 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又存在层进关系,故排除 D。 20.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题中第一处横线缺少一个主语,根据上句看,应该是上句的“一种高效的深度强化学习新机制”做这个句 子的主语,为了简明,可压缩为“这个新机制”。题中第二处横线处,应该填一个句子,根据上文看,应该 填一个结果,根据下句,填的内容应该是“想象”,所以整合成“所以只能靠想象”。第三处,根据“人类 不是在见证未来”中“不是”一词,可知下文应以“而是”起头,再溯源上句,应和“创造”相关,所以 此处填“而是在创造未来”。 2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 目前来看,这个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了解、重要的故事情节、相关的艺术特色、矛盾冲突、 作品主题等。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相关人物的了解,难度较低。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