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学年第二学期 9+1 高中联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命题:长兴中学 苗蓓 顾晓儿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登陆 https://exam.zhengrui-edu.com 查询个人分析报告。
一、语言文字运用(25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山东省齐文化博物馆内,韶. “(sháo)韵千年—齐国文字博物馆珍藏石磐.(pán)精品展”正在展出,
一件件古老而精美的文物,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盛况。
B.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奥秘就是文以载.(zài)道、以文化人。而典籍,正
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提醒我们不断进行精神反刍(chú)的范本。
C. “鬓.(bìn)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河南卫视春晚的歌舞节目《唐宫夜宴》登上网络热搜。
观众们“云”中共飨(xiǎng)这道独特的“精神大餐”。
D.奥黛丽·赫本曾在电影《窈窕淑女》中扮演一名卖花女,语言学家希金斯为她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将其包装成一名名媛.(yuàn),最终成功蒙.(mēng)混过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2-3 题。
无水不成峡。漳县的漳河、龙川河、榜沙河三条长流水全出自山峡中,河的支流是数不清的山溪条溪,
几乎每条溪者有属于自己的峡。[甲]在峡中行走非穿梭往来于溪上不可,五步一道列石,十步一座独木
桥,你不得不一反常态....,时而跳跃、时而蹒跚。水,使山秀,使峡生动,也使你的脚步充满活力[乙]你愈
往上行,山势愈逼仄..,天地愈高深,溪流愈跌宕多姿,漫涌多态,忽而在林草间平稳如镜,忽而隐入溶洞
有声无影,忽而融进深潭积蓄能量,忽而交汇合流冲撞激荡。虽有乱石隔挡,但阻力的存在只会使水的执
着得以更充分地表现。[丙]看到瀑布从百丈云崖訇然飞下,不惜粉身碎骨,不徨不回首地一往无前....,你
还能伤情于“一失足成千古恨”吗?失落在这里升华,奋进才是真正的美丽。
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几乎 B.一反常态 C.逼仄 D.一往无前
3.文中的划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元宵节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终于上演,活动现场灯光璀璨,引人入胜成了这个县城历史上最亮的一夜。
B.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
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
C.通过浙江大学学委部调查部分新生的生活习惯,发现在新生中使用住宿匹配系统,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
反而能够创建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D.G7 高速横穿戈壁、草原、城市、乡村、湿地等多种地形,沿途地貌多变,充满挑战堪称“中国最美公路”,
走上一遭就能顺便满足人们横穿中国的心愿。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顺流而东.也 ②李牧连却.之 ③越国以鄙远. ④强虏灰.飞烟灭
⑤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⑥东犬西.吠 ⑦则修文德以来.之
A.①⑤/②⑥/③/④⑦ B.①⑥/②⑤/③④/⑦
C.①⑤/②⑦/③/④⑥ D.①⑥/②⑦/③④/⑤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3 分)
A.可谓智力..孤危 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C.为巡船所物色..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曾经,台湾海峡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
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 ▲ ,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
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A.兄弟亲情海峡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B.海峡兄弟亲情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C.兄弟亲情不能被海峡隔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D.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8.(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客观描述漫画内容。(3 分)
▲
(2)根据上面的漫画内容,提炼概括漫画主旨(字数要求:25 字以内)(2 分)
▲
二、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0 题(6 分)
材料一:
河南卫视春晚 《唐宫夜宴》播出后,河南省博物馆瞬间成春节期间郑州最热的“打卡地点”。《唐宫
夜材宴》利用技术创新将婀娜多姿的歌舞置于博物馆的美轮美奂的场景里,与穿插其间的妇好鸮尊、《簪
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国宝交相辉映,将盛唐的文化风貌尽情展现,国宝、国风、国潮华美得仿佛
一场梦境。2 月 17 日,《国家宝藏》第三季迎来收官,节目在豆瓣评分 9.5 分。近年来,《国家宝藏》《如
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节目进入大众视野,成功助推文物热,原本“高冷”的文物送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该束之高阁,而应以更的方式走进生活。传统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过去式,和现
代生活距离很远,步自封,裹足不前,就会在遗忘中生出僵化《唐宫夜宴》之所以能“霸屏”多日,是真
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正是文艺
创新带来的效果,既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可谓一举两得。文艺创新要以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同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激活中华
文化的生命力,才能书写出当代文艺的辉煌篇章。
(摘录自中青网 《以文艺创新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材料二:
青年人对传统文化视频的喜爱,说明传统文化不是“陈芝麻”“烂谷子”,可以进行当代化、新媒体
化的改造,通过赋予其青春气息、网感、当代性等,进行转换和适度配比,从而爆发出强大的观看号召力
和传播效力。其实,这里解决的就是文艺工作者曾苦苦寻找答案的“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当代转换”的难题。
就传统文化视频而言,笔者认为,转换的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内容选择上善于萃取“亮眼”的元
素,而不是照搬原作,进行缓慢、冗长、封闭的铺陈。也就是将传统文化艺术中精华部分的“点”提炼出
来如将诗词、情怀、意境等元素进行抽取,巧妙分插进当下传媒艺术、网络文艺的适当环节,如主题设定
人物性格、故事陈述等,与当代青年人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融合对接。《惊·鸿》等舞台表演、《国
家宝藏》等综艺节目、《大秦帝国》等影视剧均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摘录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传统文化视频为何受青睐》)
材料三:
以现代文明转化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生活。从传播媒介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主要附着于书写媒介
和印刷媒介,信息传播往往遵循从上向下流动、从中心向边缘辐射的路径,传播形态大多是线性的、单向
的、有级差的。而新媒介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其传播路径呈现出多样、平面、互动等特质。新媒介和传统
文化的交互相融,会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生成新的文化因子。
打通历史与现实,增强优秀文化接受体验。借助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新媒介擅长创造
拟态环境,为人们打造出一个和现实时空相平行的媒介时空。尤其伴随移动传媒的扩张布局,媒介与人的
伴随性大大增强:等车时、吃饭时、跑步时……这些日常碎片化的时空都充满媒介。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
限渐渐消弭,人们已习惯了媒介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传统文化源于古人日常生活,当历史的车轮滚滚
向前,孕育了传统文化的生活空间大多随之消逝。而新媒介打通了历史与现实、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屏障,
让人们能重新看见、听见、触摸到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沉浸式体验。
(摘录自人民日报《用好新媒介 助推文化传承创新》)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宫夜宴》《惊·鸿》《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博类节目将原本高冷”的文物送入寻常百
姓家,说明传统文化不是“陈芝麻”烂谷子”,可以进行当代化、新媒体化的改造。
B.传统文化进行当代转换最为重要的方法,是在内容选择上善于萃取“亮眼”的元素而不是照搬原作进行
缓慢、冗长、封闭的铺陈。
C 传统文化的信息传播往往遵循从上向下流动、从中心向边缘辐射的路径,所以传播形态都是线性的、单向
的、有级差的。
D.新媒介借助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兴科技,擅长创造拟态环境,打通了历史与现实、过去和现在之
间的屏障,增强了优秀文化接受体验。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宫夜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因而收获观众“芳心”,河南省博物馆瞬间成春节期间郑州最热的“打
卡地点”。
B.新媒介和传统文化的交互相融,推动文艺创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C.新媒介为人们打造出的媒介时空和现实时空相平行,人们能重新看见、听见、触摸到传统文化,传统文
化就不会在遗忘中生出僵化。
D.传播路径呈现出多样、平面、互动等特质,新媒介与人的伴随性大大增强,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渐渐
消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0 分)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①那时的清晨,我在冀中乡村,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
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
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别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
在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太阳多好,没有的朦胧,哪里有太阳的灿烂、
大地的玲珑?
②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城市在冬天
常有大雾。城市因为有了雾,会即刻实在地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
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地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
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
比走路快呢。
③我在一个大的早晨步行着上了路,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一步
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走的选择,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青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
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
④为何不做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无形的雾。一个
“驾”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雾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
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为何不做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
能阻隔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
无比的看见你的真身。
⑤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切
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⑥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他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
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是两条腿的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
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山涉水,走个
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
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
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⑦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感谢大雾使
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于是你和我不得不继续古怪着自己擦肩而过,你
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⑧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
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⑨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只因为我们都在大雾里放肆地走过。也许我
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的相遇,
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⑩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⑪
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也会将你挟裹进来
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有删改)
1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 分)
▲
1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 分)
(1)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
(2)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
▲
13.赏析划线句子的语言特色。(6 分)
▲
14.文章以“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为题有什么好处?(6 分)
▲
三、古诗文阅读(3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9 题。(19 分)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
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来周?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
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
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
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
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
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
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
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
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
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
而岂天道哉!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惩:惩罚
B.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几:前兆
C.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审:周密
D.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笼络:包揽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 曩者. 辱赐书
B.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 吾尝终日而.思矣
C.盖出于所.备之外 失其所.与
D.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
出虑外。
C.中段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列举了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
智,盖世之才”。
D.末段借“古之圣人”保其子孙的方法来告诫统治者:如果不能施行仁义,顺平民心,仅凭微不足道的智
谋来治理天下,将导致后世危亡。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非 智 虑 之 所 能 周 非 法 术 之 所 能 制 不 敢 肆 其 私 谋 诡 计 而 唯 积 至 诚 用 大 德 以
结 乎 天 心 使 天 眷 其 德 若 慈 母之 保 赤 子而 不 忍 释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4 分)
▲
(2)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3 分)
▲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20-21 题。(8 分)
初归镜中寄陈端公
唐·方干
去岁离家今岁归,孤帆梦向鸟前飞。必知芦笋侵沙井,兼被藤花占石矶。
云岛采茶常失路,雪龛中酒不关扉。故交若问逍遥事,玄冕何曾胜苇衣。
壬辰寒食
宋·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20.两首诗歌中,“雪龛中酒不关扉”中的“雪”的意思是 ▲ ,“巾发雪争出”中的“雪”
是指 ▲ 。(2 分)
21.《初归镜中寄陈端公》《壬辰寒食》这两首诗歌的最后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6 分)
▲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2-23 题。(6 分)
(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
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事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
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17.21)
(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
“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2.5)
2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礼与孝的关系(2 分)
▲
23.孔子为什么严厉责备宰我“不仁”?(4 分)
▲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 ▲ , ▲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遥想公瑾当年 ▲ ,雄姿英发, ▲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4) ▲ ,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子曰:“其身正, ▲ ;其身不正, ▲ 。”(《论语》)
四、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有人说: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闲下来,让他在该奋斗的时光里清闲安逸。
也有人说: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忙起来,让他在忙碌中无法思考。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
2020 学年第二学期 9+1 高中联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 A 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5 分)
1.C 【详解】 A.磬(pán)— (qìng)B .渊远流长—源远流长 D.蒙.(mēng)混过关—蒙(méng) 混过
关 。
2. C 【详解】A. 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使用正确。B. 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 度。此
处指在峡谷行走不同于正常走路。C. 逼仄:(地方)狭窄。此处用来形容山势陡峭,不符 合语境。D. 一
往无前:指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使用正确。
3. A【详解】顿号应改为逗号。
4. B【详解】A. 搭配不当, 应为“这个夜晚成了这个县城历史上最亮的一夜。” C. 主语残缺,“通 过”
放“浙江大学学委部”后面。D. 不合逻辑。“城市”“乡村”不属于地形。
5.C 【详解】①名作动,②使动,③形作名,④名作状,⑤名作动,⑥名作状,⑦使动。
6.B 【详解】A. 智力:智谋和力量。C. 物色:盘查。D.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7. D 【详解】“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一句的主语必须是“海峡”,由此排
除 A、C 两项。由语意和句式结构可推断出,“隔不断”与“挡不住”在结构上形成对照,D 项句式一致,
主语都是“海峡”,因此可排除 B 项。
8.(1)漫画中描绘了三位工人共同砌一面墙,但是三人的砖块大小不一,砌墙的进度快慢不一、砖块垒放
歪齐不一,砌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评分标准】描述中要有体现共同砌墙,砖块大小,砌墙进度等关键词,各 1 分。
(2)揭示了在开展工作时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观(大局观)的现象。(2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6 分)
9. D【详解】A.根据材料二,《惊·鸿》非文博类节目。B.根据材料二,原文是“就传统文化视频言”, 范
围扩大。C.材料三,原文是“传播形态大多是线性的”,过于绝对化。
10. A【详解】 材料一中,原文“也收获了观众的芳心”是并列关系,无因果关系。
11.①展现了乡村大雾的天然的美丽,营造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1 分)表达了“我” 对雾的喜爱,奠
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 分);②引出下文对城市中大雾的描写(1 分),并与城市的“不知所措”形成
对比。(1 分)
12.(1)“驾驭”一词写出了在雾中的行走如腾云驾雾(1 分)一般的自在、潇洒(1 分)。
(2)“不加防备”既指因大雾导致视野不清,雾中行走的人不用担心被别人看到自己踉跄的姿态(1 分);
也表明人们摆脱生活束缚,回归生命本真状态后,彼此不加防备,坦诚相见(1 分)。
13.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我”的各种走姿,表现“我”从开始稀
奇古怪地走到最后欲疯欲醉的变化过程,活灵活现,生动传神。②从句式的角度分析:善用短句,加快语
言节奏,极力表现“我”稀奇古怪的走姿的变化多端,千姿百态。③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诙谐幽默,
口语化,表现了“我”驾雾行走时轻松雀跃的心情。④从用词的角度分析,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如“撇”
“撅”“弯”等表现我在大雾中快乐自由恣意行走的姿态。
【评分标准】任选三点,每点 2 分。
14.①作为线索,从在乡村雾中行走写到在城市中的大雾中得意忘形地行走的体验及其感悟,使文章结构严
谨,行文紧凑。②凸显人物形象:“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凸显叙事主人公热爱自由、热爱生命本真状态
的性格特征;③彰显文章主旨:“我”在大雾中行走获得的人生体验——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关注自我,
回归本真,体验生命的自在与欢乐,人与人之间坦诚相见,更能突出“得意忘形”的意义。④设置悬念,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评分标准】前三点,每点 2 分,如答第四点则给 1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39 分)
15.A【详解】惩:警戒
16.C【详解】 A.代词,……的人;代词,……的时候。B.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都是所字结
构。D.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17.C【详解】中段列举史实中的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但仍然没能阻止国家覆亡,这些史实是
为了说明:“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18.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使天眷其
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评分标准】 断对一处不计分,断对 2-3 处给 1 分,断对 4-5 处给 2 分,断对 6 处给 3 分。断错一
处不扣分,断错 2-3 处扣 1 分,断错 4-5 处扣 2 分,断错 6 处扣 3 分,扣完为止。漏断不计分。
19.(1)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然而王莽
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
(2)难道他们善于救活别人,却不善于为自己的子女谋划吗?
【评分标准】(1)“稍”“削析”“卒”“移汉祚”各 1 分,共 4 分。(2)“工”“活”“谋”各 1 分,
共 3 分。
20.白色的 白发
【评分标准】每空 1 分
21.两首诗歌都运用了借代、对比的手法(2 分),以“玄冕” “轩冕”借代为官生活。(1 分)第一首
诗歌中将“玄冕”和“苇衣”,即官场生活和家乡田园生活进行对比,第二首诗歌将“轩冕”和“渔樵”,
即官场生活和田园隐逸生活进行对比。(1 分)共同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不满,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和
喜爱。(2 分)
【评分标准】从手法和情感两方面回答,手法并分析各 2 分,如回答直抒胸臆也可以给 1 分,思想情感 2
分。
22.守丧尽孝就是礼的一种形式,尽孝不能违背礼。(2 分)
23. (1)宰予违反了礼制。三年之丧作为“天下之通丧”,是为了报答父母的怀抱之恩, 人人都得遵守
这个礼数,宰我否定孔子的根本原则。
(2)宰予缺少仁爱之心。宰予连这三年都嫌长,心安理得地缩短为一年,无意回报父母之恩。孝为仁之本,
对父母的尽孝是求仁的根本,否则就不要奢望能够成为仁者。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
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
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4.默写
(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
(3)大阉亦逡巡畏义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四、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基准分 43 分。
【审题参考】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对“闲”的看法,认为“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闲
下来,让他在该奋斗的时光里清闲安逸”;第二句话是对“忙”的看法,认为“要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
就是让他忙起来,让他在忙碌中无法思考”。题目要求考生就“清闲”“忙碌”发表自己的看法,行文时
可以赞成材料中的看法,也可以反对材料中的看法,还可以综合起来进行辩证分析。
【立意参考】①在清闲的时光中思考人生,享受生活;②在忙碌中进取拼搏;③忙中偷闲,享受思考的乐
趣。
附:参考译文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
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
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
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
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
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
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
侯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然而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
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
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
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
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
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
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
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
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他们善于救活别人,却不善于为自己的子女谋划吗?这是善于谋
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利天道啊!
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能控制的,不敢滥
用阴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
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立即灭其家国,这才是
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希望
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