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如何使作文文句有表现力 (附:技法点拨及范文点评)
技法点拨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文句有表现力”,主要指作文词句能通过一定的技巧,有力地表
现事物的特征实质、现象的规律因果、人性的深层奥秘、文化的深厚底蕴等,其表达效果
准确、透彻、精辟、鲜明、生动、形象,有联想和想象空间,有引人回味或思索的韵味。
1.咬文嚼字,夯实基础
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是对词语进行锤炼的最主要目的。如“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
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一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
生机勃勃的美感。
2.变换句式,张弛有度
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分别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设问句可以引
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引人深思;祈使句可以表达祈求、禁止或
命令的语气;感叹句可以抒发感慨,表达强烈的情感。这些句式交替使用,可为作文语言增
色不少。另外,长句严密周到,精密细致,给人气势畅达、跌宕摇曳的感受;短句既便于表
达,又便于理解,简洁有力,生动活泼。长短句的交替使用,不仅可以收到错落有致的效
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作文的表达效果和内容特点协调一致。如优秀作文《中国味》片段: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乌江边上,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
个个地倒下,爱妃的自刎更使你痛彻心扉。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
奔腾不息的乌江。你虽然知道,江东子弟多英雄豪杰,他日未尝不可卷土重来;但你亦知道,
跟随你的三千子弟已然一去不复返。你自认愧对江东父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今后的安定
生活。
这段文字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考生使用第二人称,别具一格;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3.多重积累,妙笔生花
考生可把平时积累的诗文名句、成语、广告词、歌词等,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使作文更丰富。此外,修辞手法是修饰语言最重要的手段,在作文中有意识地使用,可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如优秀作文《山高水远,与国偕行》片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百周年,忽焉已至。百年风云变幻,不变的是精神;百年沧海桑
田,不老的是青春。一百年前“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虽已不再,但五四的精神却
一脉相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已铸成一枚勋章,佩戴在所有挺立在时代潮头的青
年胸前。“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如今正是我们新青年发扬蹈厉之际,何不带吴钩,
提椽笔,燃新火,试新茶?
以上文段引用准确,句式整饬,文采斐然,极具张力。
4.洞幽察微,意蘊深厚
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大多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
象性的有机结合,让人读后产生思索和联想。如优秀作文《以现实之心拥抱虚拟世界》片
段:
同时,我们也应该区别现实和虚拟,不迷失于虚拟。毕竟,足不出户地观赏落日,怎
能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震撼;在虚拟诊室与医生交流,怎能有人
性的温暖与淡淡药香;虚拟的线上交流,怎能有“刚好看见你幸福的样子,于是幸福着你的
幸福”的怦然心动……你我都应是现实的践行者,拥抱虚拟,不过是与现实联接的途径。
文段熔哲理、形象于一炉,语言极富表现力,意蕴深厚。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
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
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
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试题分析
作文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揭示出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现
象或规律;第二句指出这一现象或规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三句强调在智
能互联网时代这一影响会更为突出;第四句则是从生活出发指出当下的“浏览”“点赞”“分
享”“感动”可能决定“你未来的样子”,这也是为作文选材提供参考性提示。命题材料重
在引导考生关注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问题。这里的“环境”是一个包括了与
自己发生关联的人、所经历接触的事、所面对的各类信息的综合体。材料引导考生思考在
同类信息“环绕更加紧密,塑造更加可感”的智能互联网时代如何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有
显著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考生可以叙述现象,抒发感怀;也可以发现问题,思考其中的因果关联;还可以解决问题,
探求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个体应该如何对自我的成长负责。主题可以见仁见智,体裁亦可灵
活多样。
例文示范
与当代押韵
一考生
美国作家芭芭拉·金索沃在小说《豆树青青》中,描绘了一个场景:豆树靠自己只能
勉强求生,但地下共生的根瘤菌,仿佛秘密的铁路网络,不仅为豆树提供营养,还让一棵
棵豆树彼此传递养分,在贫瘠的地方也能蓬勃生长。
根瘤菌,豆类植物共同的养分来源,让孱弱的豆树找到彼此,联结成同气连枝的荒漠
奇观。
正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所指出的:“人与人的交往,从来就不是一次性的、
单向度的。”共同的喜好、志趣、立场,让人们群分类聚、心心相印,编织起一张共鸣、互
动的“铁路网络”,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中,塑造出相互影响、彼此成就的人文景观,凝
聚成“众喣漂山”的群体力量。
互联网时代,开放而多元的舆论环境,即时性、互动性、定制化的海量信息,让我们
时时刻刻眼花缭乱。有的人迷失其中,有的人却收获颇丰——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在芸
芸众生中找到知己;一个惺惺相惜的点赞,引来心有灵犀的回应;一次情不自禁的分享,收获
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阵突如其来的感动,是灵魂升华的起点。网络把天各一方的人们聚集在
同一个“议事厅”,组成一个意气相投、不断扩散的“朋友圈”。人们用微博、微信参与这
个时代,更在不断迭代的精神文化中感受这个时代,在屡经报道的标杆人物身上获得根瘤
菌一样更新自我、回馈时代、雕琢未来的文化养分,培植携手并进、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
体意识。
你怎么样,他人就怎样,中国就怎样,未来就怎样。
当然,网络舆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众声喧哗”的信息圈,我们要
做一棵怎样的“豆树”?是像尼采所说的那样“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在纷
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迷失自己;还是像张承志所说的“在滔滔洪水中做一块思想自由的石
头”,做一个独立的思想者,吸收有益知识,让自己更好地成长?答案不言而喻。
茨维塔耶娃在赠里尔克的诗中写道:“您的名字无法与当代押韵……”那是诗人的个性
吟哦。身处休戚与共、日新月异的大时代,我更想像索尔仁尼琴一样大声断喝:“谁能大言
不惭地宣布,这个世界的问题,与我们无关?”
点评
作文主题富有新意,发人深思。语言表达深刻有力,老到凝练,极具张力,读来耐人
寻味。作文以美国作家芭芭拉·金索沃的小说《豆树青青》中一个场景开篇,意蕴深厚,
一语中的。文中多次引用名人名言:“人与人的交往,从来就不是一次性的、单向度的”“与
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在滔滔洪水中做一块思想自由的石头”……这些富有哲
理的话语,使作文表达鲜明有力。另外,作文词语的选用如“铁路网络”“议事厅”等也十
分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