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如何使用修辞增添作文文采(附:技法点拨及范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如何使用修辞增添作文文采(附:技法点拨及范文点评) 技法点拨 1.修辞拟题,画龙点睛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作文的“眼睛”。考生在拟题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让 作文题目吸引人的眼球。(1)标题用比喻,妙笔生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拟题,就是用 话题或材料的中心议题做本体,然后可以用一个破折号或“是”或“不是”的句式引出喻 体,也可以直接出现喻体。2020 年北京卷优秀作文《即便身如苔花,亦要绽放芳华》,标 题就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灵动优美。(2)标题用典故,彰显文采。所谓标题用典故, 就是标题化用诗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词及流行歌曲的歌词等。2019 年全国卷Ⅰ 优秀作文《劳动共学习一色,成功与幸福起飞》,标题化用名句兼用对偶,整齐亮丽,新颖 巧妙,体现了考生深厚的文学素养。(3)标题用反问,旗帜鲜明。如 2019 年全国卷Ⅰ优秀 作文《人生在勤,不劳何获?》运用反问手法拟题,旗帜鲜明,有一定批判精神,吸引读 者注意。 考生在作文时还可灵活运用借代、对偶、反复、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标题画龙 点睛,别具一格。如 2020 年天津卷优秀作文标题“眼·眼·眼”,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从三双眼睛中提取“中国精神”。 2.修辞开篇,华丽登场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写好开头,作文便成功了一半。考生可以借助修辞手 法开篇,让作文华丽登场。(1)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排比也被称为对句法、 平行结构或平行构造。它用两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词、短语或句子 排列起来,以收到加强语势的效果。它可使作文的节奏感更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 强烈的感情,提高作文的可读性。排比句在推进文意、营造氛围方面的功能是其他修辞手 法所无法比拟的。(2)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入题,启人深思。作文是用来表达个人观点的, 高考作文首先要求考生对文题作出价值判断,这里的判断要符合逻辑、符合社会规则。用 问句开头在表达文章的思想性和深刻性上往往能占得先机,而设问不仅可以明确观点,而 且能够引出下文。 3.修辞行文,锦上添花 在行文过程中,考生可以运用修辞手法让作文锦上添花。(1)巧用比喻,增强语言的 形象美。广义的比喻即打比方,它是借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高考作文中要想将对 象表现得更形象,更好地表达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 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作文中用了好的比喻,文采自然随之提升。(2)巧用排比,增强语 言的气势美。排比可增加作文气势,强化作文情感。(3)巧用拟人,增强语言的灵性美。 运用拟人,能让文字亲切活泼,语言生动形象。(4)妙用问句,增强作文的波澜美。“文似 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小说行文的展开要有波澜,议论文的行文也要富于变化,恰当采用 设问和反问,是增加行文波澜的有效方法。设问和反问不同于一般疑问句。疑问句的特点 是“有疑而问”,希望得到对方的回答,或引起对方的思考;而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問、 明知故问,不需要对方回答,说话人心中有数。其中,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它的 作用是吸引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作文有变化,起波澜。如 2020 年 全国卷Ⅱ优秀作文《携手世界,共创未来》中,以“携手世界,共创健康的未来”“携手世 界,共创和平的未来”“携手世界,共创发展的未来”三个分论点,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 手法,论证有力,中心突出。 4.修辞结尾,言约意丰 恰当运用修饰手法收束全文,能收到使作文言约意丰的效果。(1)问句式结尾。在作 文结尾设置疑问,引发读者思考,可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2)比喻式结 尾。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尾,既形象生动,蕴含哲理,又文采飞扬,赏心悦目。(3)排 比式结尾。运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情感,照应文题,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优点是结构严 密且语势强烈。如优秀作文《砥砺奋进,玉汝于成》一文,结尾处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 法:“海燕在漆黑中的天空中高歌,海浪在黑暗之海中拍打礁石,种子在黑暗的土壤中顽强 破土,而我们也必须在艰难中砥砺奋进,方能玉汝于成。”作文结尾抒情性的议论借助修辞 手法,既增添了作文的文学色彩,也使作文言约意丰。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 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 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 ”为题(补充一个地名, 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例文示范 带你走近西湖 李佩仪 亲爱的各位观众朋友: 晚上好!华夏神州,万里山河,这里的一切都有故事,讲述了与一个个地名的不期而 遇与久别重逢。我是本期《中华地名》的主持人,本期节目我们将带您走近西湖。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从 小便从前人的诗句中想象着一座城,一片湖。那里有令人神往的秀美景色,淳朴的风土人 情,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令无数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那就是西湖。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断桥的残雪未化,便迎来了苏堤的袅娜杨柳, 曲院的亭亭风荷,湖水盈盈,风清月白,高塔巍然。您听,楼外楼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您 看,双峰直插入云气势磅礴;您听,柳浪间传来莺语,婉转动听;您看,湖中心圆月倒影素白 纯净。西湖美,湖水映出两岸山峦,平滑如镜,西湖十景布列其间,静候世人观赏游玩;油 纸伞一开一合间,尽显江南的柔和婉约,这方土地包容祥和,在游人欢声笑语中,她悠闲 自适宠辱不惊。她是安静的,平和的。每个人行至此处,都能感受到她抚慰心灵的力量。 一汪湖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妙不可言。 “日月高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您一定会拜服岳飞的气概。“撼山易,撼岳家 军难”是敌人对他的最高赞叹;“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是他的雄才大略;“莫须有”更是 无数人心中的意难平。西湖的西北角葬着的这位英雄,是流芳千古的文化符号,代表了中 华民族的忠烈气节!您一定感慨于谦的清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他的 清正,“社稷为重君为轻”是他的刚直。于谦祠与岳王庙遥相对应,分立西湖两角,他以文 臣领兵,面对敌军铁骑,力挽狂澜。您一定敬佩于张煌言的忠烈,他本可功成名就,取得 高官厚禄,却毅然投笔从戎,救百姓于水火,“姑留螳臂强挡轮”,即使故国不再,回天无 力,也要以死立信,在杭州殉国,殉自己的一身正气。 西湖的青山碧水有幸承载了这么多赤胆忠骨,湖畔的临安城也见证了风云变幻、世事 无常。那一片湖,那一座山,替我们铭记英烈的忠魂。她矗立在历史长河中,与多少人相 遇,又成为多少人的记忆?谁也无法尽数。 心归西湖梦几重,且绕南屏听晚钟。相信与西湖的相遇,也会成为您的一段美好记忆。 本期《中华地名》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收看! 点评 1.描绘生动,文化浓厚。考生重点描写西湖的美丽风光,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对 西湖的历史文化名人了如指掌,娓娓道来,凸显了西湖浓郁的文化氛围。 2.运用修辞,诗意浓郁。文中多处引用西湖相关诗文名句,增强了作文的文化底蕴。 另外,文中还多处运用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整句和散句,使得作文语 言优美,文采飞扬。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