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师课堂:体会重要语句含意,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附:圈点批注)
阅读指要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一考点是高考文学类文本
阅读的重要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主要考查考生结合具体语境,对文中意义比
较含蓄、内涵比较丰富、蕴含某些深层含义的句子进行阐释,分析其在特定语境下的特定
内涵,或阐释其独特的表达作用和效果。“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主要考查考生赏析用
词之美、句式之美、风格之美和表现手法之美的能力。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文学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言在此而意
在彼”的句子;富有哲理性,具有警策作用,可以揭示题旨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
结构比较复杂,有一定理解难度的句子;含有比喻、比拟、象征等修辞手法,需要考生掌握
本体、喻体或象征意义的句子;等等。考生须联系上下文,由表及里地分析其在特定语境下
的特定内涵,阐释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答题技巧有以下几种:
(1)牢固树立语境意识。分析句子的含意,考生首先要分析其所处的语言环境,按照
“句不离段”的原则,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定含意。(2)抓关键词。
抓重要语句中凸显句子含意的关键词,通过阐释句中关键词的含义来推断整个句子的含意。
(3)分析其特殊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则分条总结其所包含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则“瞻
前顾后”,前后归纳;如果是总结句,则可根据上文内容进行概括;如果是照应句,则分析其
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有何作用;如果是文眼句,则可联系文章主旨,分析
作者的主要情感和观点。(4)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考生要先提取主干,再对起限制、补
充作用的句子成分进行归纳。
2.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表达艺术,经常考查考生品味一、两个描写性的句子或一个描写性的语段。考生
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如果题干要求考生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考生就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如
果是人物描寫,则要区别属于心理、外貌、语言、动作等哪一种描写;如果是景物描写,则
要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角度进行赏析,调动多种感官,赏析动静结合、正侧结
合等手法的妙处。如果题干要求分析修辞手法,则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使用效果。
如果题干侧重于表现手法,则要考虑联想、想象、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如果题干侧重
于语言特色,则要从用词、句式、修辞和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考场文本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 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
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
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
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稍大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
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在当时对我来说,却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
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
听大人们讲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
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
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了,跑出林子后却浑
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
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
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
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
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
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
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
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
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的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
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刀,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居然还顶着镰
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
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
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
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着镰刀锤头的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
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
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
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两个测绘兵却
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
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老家探亲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挎包借给我,但回队的时候必须带来一
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
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三个战士,一个雷
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
像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
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
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
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
年以后握大锤。我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选自《人民日报》2011 年 3 月 28 日,有删改)
圈点评注
标题“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的图案,这是本
文的核心意象。文章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主人公在“少年”“青年”“中
年”三个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记忆。少年时看到火车头顶的光,火车上的镰刀锤头图案让
“我”感到亲近。青年时,“我”毕业后成为了海军制图员,遇到了贾队长,贾队长的书包
上也有镰刀锤头图案,“我”感到了亲近和敬意。中年后,“我”复员回到工厂依然是与锤
头打交道,在锻钢打铁中磨砺自己,并成就了自己的一生。纵观全文,作者对镰刀和锤头
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忆中的光一直引领他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奋进。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答:
2.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