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
1
质量守恒定律
为什么变短了?
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
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
我
在
1673
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金属汞放在容器里煅烧,反应后,进行称量,发现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前
辈,我很尊敬您。但是,我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您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尤其能推翻您见解的是,我
1774
年做了相同的实验,结果物质的质量并没有变化。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分成
重
新组合
反应物
生成物
到底质量关系如何呢?
两位科学家的“争论”
聚集成
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
提出假设
实验分析
得出结论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
1
)在锥形瓶中先放一层细砂并放一小块白磷;
(
2
)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
3
)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
(
4
)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活动与探究
1
实验步骤:
气球
玻璃管
细沙
实验名称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 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天平平衡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m
1
=
m
2
实验步骤
:
(1)先把天平调节平衡;
(2)取一小烧杯放在天平左盘
,
用小试管取约
1/3
试管硫酸铜
溶液;
(3)反应前称量
:
把
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和铁钉一同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称
得总质量
m
1
;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活动与
探究
2
(4)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中。
(
砝码不动
)
;
(5)反应后的称量
:
把小试管再放入小烧杯中
,
称得总质量
m
2
,
比较
m
1
和
m
2
的大小。
实验名称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天平平衡
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硫酸铜
+
铁 硫酸亚铁
+
铜
m
1
=
m
2
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无数实验证明: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
.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
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
质量守恒
,
其他方面如
体积
等不一定守恒。
3
.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
1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
;(
2
)“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
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
镁
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后的质量比原来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此说法不对。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律, 反应后生成物
氧化镁
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
镁带和氧气
的质量和,所以
生成物
的质量比
镁
质量大。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石蜡燃烧生成的
二氧化碳和水
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质量减少,但
石蜡和氧气
的总质量等于
二氧化碳和水
的总质量。
思 考
为
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了?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凡是
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
但
这并不是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反而是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温馨提示
知识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前后有
“五个一定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和“两个可能改变”:
五个一定不变
(
1
)
宏观
: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
2
)
微观
: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
1
)
宏观:物质的种类改变
(
2
)
微观:分子的种类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
1
)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
2
)
物质的存在状态可能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的现象。
(2)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3)推算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物质的质量。
(4)推算某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
知识点
3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组成及精确度
(1)组成:由托盘(分左右两个)、指针、标尺、调节校准天平的平衡螺母、砝码、砝码盒、游码、分度盘等组成。
(2)精确度:0
.
1g。
2.托盘天平的使用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1 L
氢气和
1 L
氧气反应能生成
2 L
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
液体间反应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铁在氧气中燃烧,
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
氧气质量之和
【规范解答】
D
【规律总结】只要是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如果质量减少了,说明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了;如果质量增加了,说明有别的物质参加了反应
。
2.图中的“白色小球”表示氢原子,“黑色小球”表示氧原子。某物质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其分子变化情况可用下图表示。
(1)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该物质属于(填类别)
。
(2)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水的化学性质____(填“相同”或“不同”)。
(3)从上面的反应示意图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你说出一条:_____。
【规范解答】(1)
H
2
O
2
-1 氧化物
(2)
不同
(3)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托盘天平称取3.2g的高锰酸钾
B.称取2.5g某固体药品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时,应减少砝码
C.称某小烧杯的质量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时,应添加砝码
D.在添加砝码时,应先添加质量大的砝码,后添加质量小的砝码
【思路点拨】托盘天平在读数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A说法正确;称取2.5g固体药品时,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右盘重,即药品少,应增加药品,B说法错误;称取小烧杯的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物体重,应添加砝码,C说法正确;在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D说法正确。
【规范解答】
B
4.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
B.x=2.0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d可能是催化剂
【思路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6.4+4.0+3.2+2.8=5.2+7.2+x+2.8
,解得
x
=1.2,B
错误;由表中数据和
x
的值可知,反应后a的质量减少,b的质量增加,c的质量减少,d的质量不变,因此a、c是反应物,b是生成物,d可能是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D正确;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
a+c→ b
,是化合反应,C错误。
【规范解答】
D
5.
如图是四种物质a、b、c、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
【命题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内容应用。
【解题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B、C错误;由上述可知,c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一个“●”和两个“”,故c物质一定不是一氧化碳,D错误;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
1:2,A
正确。
【规范解答】
A
【名师点评】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6.
现有
32 g
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
88 g
二氧化碳和
72 g
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氧化物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题点拨】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8 g+72 g-32 g=128
g,88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1244×100
%=
24g
,氧元素的质量为88 g-24 g=64 g,72 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
g×218×100%=8 g,氧元素的质量为72 g-8 g=64 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可燃物,该可燃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 g+64 g-128 g=0,则该可燃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正确。
【规范解答】
B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二
节
化
学反应的表示
广告
同学们,假如你是老版,你会加盟吗?
“水(
H
2
O)
变汽油
(C
、
H
化合物),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诚邀有识之士加盟。”
1.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能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特别是各物质之间的质量
关系;
2.
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
原则;
3.
学会化学方程式的
读法;
4.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
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重点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分析上述
3
种表示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可以用以
下
3
种
方法
表示:
最好的方法是
③
2H
2
+ O
2
2 H
2
O
点燃
像这样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
反应物
生成物
条件
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观察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及其微观示意图,你还能得出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哪些信息:
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微粒数之比和质量之比。
已知化学方程式 4P+5O
2
2P
2
O
5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点燃
交流共享:
⑴
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是
点燃;
⑵
参加反应的磷原子、氧分子、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
是4
:
5
:
2;
⑶
参加反应的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
31
:
40
:
71。
想一想:个数比与质量比的关系怎样?
各
物质之间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乘以个数之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二氧化碳;
微观
:
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
点燃的
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碳
分子。
注意:
“+”
读作
“和、与”
“ ”
读作
“生成”
第一步:
描述反应事实。首先在短线的左边写出参加反应的物质
(反应
物)的化学式,然后在短线的上方注明反应条件,最后在短线的右边写出反应所生成的物质(生成物)的化学式,同时注明生成物的状态。
第二步:
配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相应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数字( 称为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有哪些?
当
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时,在生成气体化学式的右边标“↑”,在溶液中反应,如果生成沉淀,在沉淀化学式的右边标“↓”。反应条件中“加热”可以用“△”表示。
温馨提示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步骤是什么?怎样配平化学方程式?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算出反应前、后该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①找出关键元素即下标较复杂的元素
2
和
3
的最小公倍数是
6
③
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的个数,把得到的数字写到化学式前面
④再配平其他原子
⑤将短线改成等号
奇偶配平法
: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
例如:
C
2
H
2
+O
2
——CO
2
+H
2
O
,
此
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
O
2
内有
2
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
H
2
O
的系数应配
2
(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
4
),由此推知
C
2
H
2
前
2
,式子变
为
2C
2
H
2
+O
2
——
CO
2
+2H
2
O
。
由此可知
CO
2
前系数应为
4
,最后配单质
O
2
为
5
,写明条件即
可
:
2C
2
H
2
+5O
2
4CO
2
+2H
2
O
观察法
:
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
Fe+H
2
O Fe
3
O
4
+H
2
,
Fe
3
O
4
化学式较复杂,显然,
Fe
3
O
4
中
Fe
来源于单质
Fe
,
O
来自于
H
2
O
,则
Fe
前配
3
,
H
2
O
前配
4
,则式子
为
3Fe+4H
2
O
Fe
3
O
4
+H
2
↑
由此推出
H
2
系数为
4
,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
:
3Fe+4H
2
O
==Fe
3
O
4
+4H
2
↑
为什么要配平化学方程式?
“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步骤,下列问题你都明确了吗?
配平时,为什么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体现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的化学式是一定的,要遵循客观事实
怎样确定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怎样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
书写方程式遵循的原则
1.尊重客观事实
(注意:条件、物质和化学反应)
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理解: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观察以下两个式子有什么不
妥。
1.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2.
甲
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3.
高
锰酸钾
(KMnO
4
)
锰酸钾
(K
2
MnO
4
)
+二氧化锰+氧气
点燃
点燃
加热
3Fe+O
2
Fe
3
O
4
点燃
CH
4
+2O
2
CO
2
+2H
2
O
点燃
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
依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化学反应的表示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小 结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
1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
2
)表示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
3
)
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之比
。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
2H
2
O
2H
2
↑
+O
2
↑
通电
1.
表
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
表
示每
36
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
3.
表示水
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2
:
2
:
1
。
在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成正比例关系
。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
物
(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
(
原子
)
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复习提问:
写
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并标出各物质的质量比可表示为:
2H
2
+
O
2
====== 2
H
2
O
2×2
:
32 :
2×18
4 :
32 :
36
若:
4
克
:
( )克
:
( )克
点燃
若:( )克
:
( )克
:
18
克
32
36
16
2
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
1kg
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
50kW
的汽车跑大约
100km
。 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怎么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解:设小桶中
18kg
的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x
。
2H
2
O
2H
2
↑
+O
2
↑
通电
36
4
18Kg
x
36
18Kg
4
x
=
x
=
2kg
所以,小桶中的水能使小汽车行驶:
2×100=200(Km)
18kg
水分解生成的氢气是
2kg
。
1.
根
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
设未知数
………………
设
(
2)
写出化学方程式并
配平
…
方
(
3
)
标
出有关物质的量
(4
)
列
比例式
,
求解
………
比
(5
)
简明
地写出
答案
……
答
……………………
标
上标相对分子质量乘系数
下标已知质量和未知数
练习
: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
3
)
可制得生石灰
(CaO)
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
10 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x
。
CaCO
3
CaO+CO
2
↑
100
56
x
10t
=
解得
x
= 18t
答:需要碳酸钙
18t
。
有关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
算
1.
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
代入的都是纯物质的质
量。如
果遇到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
,
应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物质的质
量。
2.
不纯物质和纯物质质量间的换
算
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
×
纯度(质量分数)
把
4.5
克含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锌粒和
足量的
稀盐酸反应,
待反应停止后
,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减少了
0.1g
。求:
(
Zn+2HCl===ZnCl
2
+ H
2
↑
)
①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②这种锌粒中含锌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
Zn
的质量
为
x
。
根据题意:
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1g
。
Zn+2HCl===ZnCl
2
+ H
2
↑
65
2
0.1g
x
65
x
=
2
0.1g
x
=3.25g
该
锌粒中
Zn%=
4.5g
3.25g
×
100%
= 72%
答: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3.25g
。
这种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72
%
。
足量的镁带在标准状况下与
11.2
升的氧气(密度为
1.43g/L)
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为
x
。
2
Mg + O
2
======
2MgO
点燃
32
80
16
克
x
x
=
-------
80×16g
32
=
40g
答:充分燃烧后可生成
氧化镁
40
克
。
依题意,可知
:
m
(O
2
)=
ρ
×
V
=1.43g/L×11.2L=16g
。
关于质量和体积间的换算
注意:
如果已知体积或要算体积时,要用密度公式换算成质量才代入。
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是: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是这类计算的关键。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1
)
认真审题
,分析题目涉及到什么反应,已知物是什么,待求物是什么。
(
2
)
正确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因此在计算之前必须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
正确。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注意事项
(重检查:①各物质的
化学式是否正确
;②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
是否配平
)。
(
3
)正确计算出反应中
已知物质和待求物质的质量比
。
(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4
)进行
准确、熟练的数学运算
(这是解题正确的保证)。
(
5
)要有
完整的解题步骤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
(这是解题规范的必需)
1.
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
,
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
,
先换算成一致的再进行计
算。
2.
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
,
标明反应
条件。气体。沉
淀符号
,
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完整
性。
3.
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的化学式下
,
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的系数
,
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
边。
4.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
,
若题中没有要求
,
又得不到整数时
,
一般保留一位小
数。
【
三个要领
】
(
1
)步骤要完整
(
设、写、算、标、列、解、答);
(
2
)格式要规范;
(
3
)得数要准确(保留两位小数);
【
三个关键
】
(
1
)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2
)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
3
)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单位要代入计算
过程);
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错误:
①
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②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③化学方程式写错或没配平。
④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导致质量比错误。
⑤同一种物质不用相同的单位或单位不统一。
⑥张冠李戴,物质的量代错。
⑦把不纯物当做纯净物。
⑧把物质的体积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
小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
骤:
1.
设;
2.
方;
3.
标;
4.
比;
5.
答。
1.
大家知道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品,但你知道吗?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食盐可以来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Cl+ 2H
2
O
通 电
Cl
2
+ H
2
+ 2NaOH
若某厂每天生产氯气
71kg
,问:
(1)
该
厂每天至少需要氯化钠固体多少千克?
(2)
同
时能生产氢氧化钠多少千克?
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某
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用
NaOH
溶液吸收后,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OH
+ SO
2
=== Na
2
SO
3
+ H
2
O
,
用
NaOH
溶液吸收
1000L
已除去
CO
2
的空气样品,溶液质量增重了
0.64g
,也就是说被吸收的
SO
2
的质量为
0.64g
。已知此时空气的密度约为
1.3 g / L
,求:
(1)
发生反应的
NaOH
的质量。
(2)
空气中
SO
2
的质量分数
(
计算结果精确到
0.01
%
)
。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
种发光、放热的
剧烈
的化学反应。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探究之旅一:
温度对可燃物燃烧的影响
实验用品:相同的纸船两只、秒表、酒精灯
、带
铁圈的铁架台、火柴、烧杯(盛有水)
实验方案
纸船开始燃烧的时间
实验结论
1.
将一只纸船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记录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
2.
向另一只纸船中小心注入少量的水至刚刚浸没船底,放在上述铁圈加热,记录该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
友情提示
:
1.
不同
的可燃物要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是不同的。
2.
我们
把
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
,
叫做该物质的
着火点
。
3.
着火点
是物质本身的
性质。
思考
刚才我们做的实验能否证明燃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探究之
旅一:
氧气对可燃物燃烧的影响
实验用品:白磷、一瓶氧气(
矿泉
水瓶)、导气管、镊子、热水
、烧
杯(
250mL
)
两
只。
温馨提示
:
可
燃物要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只有
40℃
。
探究之旅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氧气对可燃物燃烧的影响
1.
分
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大约半杯热水,用镊子分别夹一块白磷分别放入两只盛水的烧杯中。
2.
将
导气管口对准白磷,打开止水夹,用手捏压矿泉水瓶,向白磷周围通氧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可燃物要燃烧
,必须
有氧气
通入氧气的白磷燃烧,而另一块白磷没有燃
烧
探究之旅三: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氧气的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实验用品:坩埚钳、钢丝棉、酒精灯、火柴、一集气瓶氧气、石棉网
1.
用
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它是否能燃烧。
2.
用
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下端系一火柴)在酒精灯上将火柴引燃,待火柴即将熄火时,将其迅速的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没有燃
烧
剧
烈燃烧
思考
为什么
钢丝棉在空气中没有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呢?
氧分子
铁原子
氧分子
氮分子
铁原子
钢丝
棉在
空气
中燃烧
钢丝
棉在
氧气
中燃烧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变化
思考
分析
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条件有哪些新的理解?
1.
改变
氧气的浓度,可以改变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机会,也可以促进或抑制燃烧。
2.
改变
反应物的浓度,也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回顾、反思与提升
1.
通
过本节课的探究,你认为物质要燃烧,就具备哪些条件?
氧
气
温
度
达
到
着
火
点
可燃物
火
2.
当
我们对某一个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才能保证实验的可靠性、结论的科学性?
用嘴吹灭
用水浇来
用烧杯扣
灭等
3.
你
能想出哪些熄灭蜡烛的方法?这些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
——
降低温度
——
降低温度
——
隔绝空气
(或氧气)
燃烧需要
同时满足
三个条件:
1.
物质具有可燃性;
2.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
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
;
着火点
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可然物
白磷
红磷
硫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
40
240
260
320
~
370
700
~
750
动手实验
实验
1
:分别尝试点燃浸过酒精和水的木条
操作
现象
结论
点燃浸过酒精的木条
点燃浸过水的木条
总结:只有可燃物才能燃
烧。
木条未燃烧
木条燃烧
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酒精是可燃物
实验
2
:“纸船烧水”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纸船
加热盛有水的纸船
总结:燃烧需要使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
)。
很长时间才能部分燃烧
纸船很快燃烧
水使纸船的温度降低了
操作
现象
结论
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钢丝棉,然后迅速插入氧气瓶中
实验
3
:分别尝试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点燃钢丝棉
钢丝棉在空气中灼烧变红热,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钢丝棉燃烧需要纯净的氧气
操作
现象
结论
点燃两支同样的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玻璃杯
拓展实验
4
:燃烧的蜡烛
总结: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者空气
接触。
罩上玻璃杯的蜡烛很快熄灭
燃烧需要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