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 感觉世界
第1课时
他们是靠什么感觉到的?
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感觉和感觉器官
人有五种基本感觉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对应器官
眼
耳
鼻
舌
皮肤
思考
• 盲人是怎么触摸盲文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 在你生病发热时父母是如何简单测试你的体温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 皮肤的触觉、冷觉、热觉和痛觉中,哪一种感觉对
人体有最大的保护作用?说说你的理由。
皮肤的感觉功能
皮肤的各种感觉是如何形成的?
• 感官和感受器接受刺激。
• 由神经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感觉。
鼻和嗅觉
嗅觉是怎样形成的?
气味 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刺激
嗅神经嗅觉
产生
兴奋传入
大脑
舌和味觉
观察:请同学们两两观察对方的舌表是光滑的吗?请
描述并完成教材内相关填空。
观察图片:从图片可知,味觉是如何形成的?
味蕾(感受器)
味神经
味觉中枢
(大脑皮层)
四种基本味觉
• 酸味、甜味、苦味、咸味
• 探究: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设计一实验检测酸、甜、苦、咸的敏感区分别
在舌的什么部位。
设计提
示
设计提示
• 实验应考虑卫生,防止测试液被污染,避免交叉污
染。
• 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如何获得较统一、准
确的结论?
• 同一测试者经多种味、多次测试后,发现舌的敏感
性降低,如何避免?
味觉敏感区测试表
注:每组测一种味,敏感的请打√
部位 酸
味
甜
味
苦
味
咸
味
统
计 小组结论
舌尖
味的敏感部位
是________ 舌侧
舌根
实验结论
苦味
甜味
咸味
酸味
思考
• 麻、辣、涩等味道是如何产生的?
•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用餐感觉
不到菜的美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 怎样才能吃出“橙子味”的苹果?
感觉的意义
¡ 通过感觉能感受外界环境变化,是人类生存、发展、
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 感觉是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开端,是知识的源泉。
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 感觉世界
第2课时
三、鼻与嗅觉
观察鼻的结构: 嗅觉是怎样形成的?
香味
刺激
嗅觉神经末梢
嗅觉神经
大脑的嗅觉中枢
嗅觉
气味 嗅觉神经末梢 嗅觉神经 大脑
化学物质 刺激 接受刺激产生信号 传递信号 嗅觉
观察图1-4并思考:
从图片中你能归纳出嗅觉的特点吗?
(1)时间长了,大脑的嗅觉中枢,容易疲劳.
(2)嗅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3)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差异很大.
(4)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四、舌与味觉
观察舌的结构 大脑味觉
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______,它里面有许
多______细胞、_____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
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味蕾
味觉 味觉
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相同吗?
(步骤见书上)
五、探究舌
设计测试表
部位 酸
味
甜
味
苦
味
咸
味
统
计 小组结论
舌尖
味的
敏感部位
是 .
舌侧
舌根
¡ 注:每组测一种味,敏感的请打√
1.为什么人在伤风感冒鼻腔堵塞时,对气味很不敏感?
因鼻腔内的嗅细胞被覆盖,使带气味的物质很
难刺激嗅细胞。
思考
2.人在感冒时,吃食物为何感觉没味道?
人在感冒时,味觉虽不受影响,但嗅觉的灵敏
度却下降了,而食物的美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嗅觉。
感觉 感受器 感觉器官 产生部位
冷觉
热觉
痛觉
眼
耳
鼻
舌
皮肤
皮肤
皮肤
皮肤
大脑
大脑
大脑
大脑
大脑
大脑
大脑
大脑
填表小结
你用什么方法来辨别以下这些物质?
物质 方法
粗沙和细沙
茶和咖啡
糖和盐
金属块和木块
红色花和黄色花
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利用视觉和触觉)
气味不同(利用嗅觉)或在口中品
味(利用味觉)
放在口中品味(利用味觉)
用手触摸、用眼观察(利用触觉和
视觉)
用眼观察(利用视觉)
课堂练习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1课时
实验1.用橡皮筋按书上实验描述进行操作。并根据实
验填写书上有关空格。并增加一步:当皮筋停止振动
后,能否继续听到声音?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
②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_______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2: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发出声音,然后观
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
停止振动时,观察能否听到声音?
实验3.让学生用一把梳子,想办法让其各梳齿发出
声音,并观察发出声音时,梳齿的现象。当梳子的
齿停止振动时,能否继续听到声音?
亲身体验:
每个同学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自己的喉部,然
后发出声音(发出“啊——”的声音)
1. 你感到喉部在振动吗? 在振动
2. 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是声带
演示实验证实:敲击音叉,音叉会将乒乓球弹起。
实验小结
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振动
问题:你知道蜜蜂、苍蝇、蚊子在飞舞时如何发出
“ 嗡嗡 ”声音吗?
它们是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
声音的传播
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4:你站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上轻轻
地敲击,你能听到敲击声吗?_____________此声音是
由什么物体传播的?_____________。
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_____________,此时的声音又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
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5: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撞击,你能
听见撞击声吗?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可以在____、_____和____
中传播。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可以在____、
_____和____ 中传播。
实验6: 将一只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
罩内,接通电源。
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 你看到电铃的槌在敲击铃吗?
2.用真空泵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逐渐抽去时,
电铃声会 (减弱,变得更响亮)。当空气几乎被抽
尽时,你仍然能听到声音吗?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
吗?
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现在
你听到声音了吗?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总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声音的传播
思考:1.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2.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在太空中战争的场面。
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实验7:用土电话打电话:请一个
学生对着杯子轻声说一句话,让对
方同学听,最后让对方同学说出话
的内容。
请小组讨论,分析土电话能打电话的原因?
1.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振动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声源
3.___体、___体、____体都能传播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
要______。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__。______不能传播
声音。
气 固液
物质 介质 真空
4.声音传播的形式_____。声波
课堂练习
5.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m/s,北宋时代
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
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
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0
声音在土地里传播比空气中要快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2课时
复习问题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声音是靠媒介物质传播的,真空中
不能传播声音
1.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面,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
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观察水面出现什么现
象?远处的软木塞怎样运动?
实验探究
说明:用笔点击水面后,由于笔的上下振动,引起水
面的振动,水面出现波纹,而且波纹从中心向四周传
播出去,引起远处的木塞浮动。但木塞只在原地附近
浮动,并不向远处移动开去。
2.用口径较大的音响喇叭对着邻近的烛焰播放较强的
声音时,喇叭将发生什么现象?你看到烛焰发生什么
现象?针对这个现象你作如何解释?烛焰发生偏转说
明烛焰周围的空气在_____________。
喇叭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引起空气中的烛
焰振动。
振动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水似的,
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
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
这个波叫声波。
声音传播的形式:声 波
声波
超声波粉碎胆结石(B超)
声波的用途
使用B超检测人体内的情况
声音传播的快慢
对于本图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比较速度应该在相
同温度下,所以应将空气
中的速度进行计算。
2.记住:空气中15℃时的
速度为340米/秒。
3.柱形图表示法的介绍
空气 15℃ 水 25℃
钢材 25℃
340米
1500米
5200米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现象1:有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个人在管子的一
端喊一声,另一人用耳朵贴在另一端,此时,他应该
能听到几次声音?
现象2:在雷雨交加的夏天,一声彻雷后,往往是雷
声轰轰不断。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
产生:声源的振动(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声
音
声音传播的实质: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
传播的形式: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以
声波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快慢:跟介质和温度有关
课堂小结
1.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
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振动
产生的声音,这些声音又是通过_____物质,利用_____方式
传播的。
2.“小蜜蜂嗡嗡叫,飞到东来飞到西。小蜜蜂和叫声是
怎么发出来的?当蜜蜂停留在花上采蜜时,能听到嗡嗡
的声音吗?为什么?
课堂练习
空气、雨水、声带
空气 声波
翅膀的振动 不能 因为采蜜时,翅膀没有在振动
3.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相隔不远相对放置,当敲
响右边音叉后,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如把此装置放入
一密闭的钟罩内并抽尽罩内空气,再敲击右边音叉,左
边音叉 振动(填“能”或“不能”),这是
为 。
不能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固体振动才会产生声音,气体振动不会发出声音。
( )
(2)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快。( )
(4)山谷中大喊一声能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 )
(5)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也能绕过较小的障碍物而把
声音传过去。( )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1课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认识耳朵的结构
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
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听小骨
半规管、前庭、耳蜗
收集声波
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1
2
3
4
5
6
7
8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运动将振动传到内耳
调节鼓室内气压
旋转感觉
位置、速度感觉
有听觉感受器
2.耳朵各部分的功能
外耳道
3.听觉的形成
声波 鼓膜 振动 听小骨 放大 耳蜗
神经
冲动 听神
经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声波 外耳道 耳膜振动
听小骨放大振动内耳耳蜗
听神经接受刺激,
产生并传导兴奋
大脑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听觉感受器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可能……
可能……
3.设计实验方案:(1)……(2)……
4.实验检验:
5.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两只耳朵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 病人:我的耳朵听声音听不清楚了……
• 医生:可能 1.
2.
3.
病人:我的孩子耳朵里有虫子等东西进去了……
病人:我游泳的时候,经常耳朵进水……
病人问你如何保护耳朵和听觉,你会告诉他生活中要注意些
什么呢?
如果你是五官科医生……
1.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2.不要大力“醒”鼻子。
3.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
应尽快求医。
4.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
较至中度或以下。
用耳卫生常识
5.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6.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
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7.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
医生诊治。
1.耳的结果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2.人的听觉产生于( )
A.听觉感受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
B
C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
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
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B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2课时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 响度 音色
活动1.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
快些,一次慢些,你能辨别它们发出的声音差别吗?
活动2.将一把直尺压紧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
的一端。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直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
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结论:乐音调子的高低,叫音调
物体振动越快,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
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
音调一般比男人高。
不同人的音调比较
人和一些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
次声波:把低于20赫的声音
思考:为什么蝴蝶飞过你身后时,你听不见,而蜜蜂从
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
1.定义: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 响度 音色
2.单位:分贝,符号:dB
3.影响响度的因素: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比较不同声音的分贝值
音色: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
影响音色
噪声污染
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
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
列为国际公害。
认一认,这是什么图标
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从哪些方
面考虑?
讨论: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它的传播
防止它进进入耳朵
课堂小结
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会场里的扩音设备是用来( )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加快声音的速度
课堂练习
2.下列不是保护听觉的方法是( )
A.不到分贝很高的舞厅去
B.使用耳机时调低音量
C.经常用硬物探入外耳道清理耳垢
D.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佩戴防护耳罩
A
C
3.闭着眼睛听到熟人说话也可辨别对方是谁,
其原因是( )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C
4.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语句中,
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大。
(2)“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 高。
(3)“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好。
响度
音调
音色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光和颜色
第1课时
一、光源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人造光源,如 。
活动: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分析它们之间各自发光的特
点,并思考,哪些属于光源?
比一比:看谁还能举出更多光源的例子。
二、光的传播
演示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
演示2: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
渗有牛
奶的水
演示3: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
结论:光在____________ 中沿_________ 传播。直线同种均匀介质
日食
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树林里的阳光
军训排队
我国射击运动员朱启南正在瞄准
人的影子
隧道挖掘机的激
光
进入日食
月食的成
因
手影
问题:你知道手影的原理是什么吗?
思考:一个人从路灯下走远时,其影子长度如何变
化?
思维拓展
三、光的速度
空气中:约3×108米/秒
水中:真空中速度的3/4
玻璃中:真空中速度的2/3
1光年 = 9.46 ×1012千米
计算: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路程?(速度以真空计算)
课堂小结
1.打雷时,为什么先见闪电后闻雷声?
课堂练习
实际上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的传播速
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光速是3×108米/秒,
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仅为340米/秒,所以打雷
时,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2.短距离赛跑时,计时员为什么见到发令枪冒烟
时就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
发令员发令时,枪声和烟同时发生并在空中传播。
运动员与发令员相距很近,可以认为在发令的同
时起跑。记时员在终点,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
可以认为发令的同时记时员看到了冒烟,记时员
听到声音要稍后些。
3.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 ( )
A. 影子的形成 B. 小孔成像
C. 看不见高墙后面的物体 D. 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D
4.晴天,树阴下见到一块圆形的明暗不同的光斑是怎样
形成的?
其实这些光斑是太阳的像,因为太阳光线通过树叶的
缝隙时,也按原来的直线进行传播(原理同小孔成
像)。
布置任务:利用上面的小孔成像原理图(可四人
一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及原理
小孔成像原理图:
课外延伸
附录: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光和颜色
第2课时
雨后见彩虹,你是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课堂引入
活动一: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试着
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观察
纸上出现的现象。
光的色散
实验探究
纸上出现七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水把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
活动二:将三棱镜放置于投影机光线前,并在黑板旁
的幕布上仔细观察。
在幕布上出现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三棱镜 白纸屏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太阳光
复色光
分
解
成
各
种
单
色
光
红外线
紫外线
光的色散原理图
遥控器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3.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如红光、蓝光等
4.
不
可
见
光
红外线:把这种红光以外辐射
的光线叫做红外线
紫外线:把这种紫光以外辐射
的光线叫做紫外线
验钞机
活动三: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
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纸板上,你
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
结论:透明体: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红、蓝、绿
光的颜色
不透明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跟它被反射的色
光的颜色_______,吸收跟物体颜色_______的色光。相同 不同
活动四: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狭缝上,经三棱镜分解
后的采色光带先后透过红、蓝、绿三种有色玻璃片后,
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
红、蓝、绿
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
呈现白色,说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黑色和白色的原因
全部吸收
看到
的是
黑色
全部反射
看到
的是
白色
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
绿色植物,植物将会是什么颜色?
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子上,橘子将
变成什么颜色?再用绿光照绿色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
色?
思考下列问题:
供探究实验的器材:手电筒、红色玻璃纸、绿色玻璃
纸、橘子、绿叶等。
黑色
黑色
绿色
3.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白纸为什么呈白色?戴蓝色眼镜
的人看红,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让红光照射到
绿纸上,绿纸会呈什么颜色?为什么?
因为白纸能反射各种色光,所以太阳光照在白纸上
呈白色。
是黑色,因为红纸只能反射红光,而蓝色眼镜只能透过蓝
光,红光通过蓝色的眼镜将被吸收,故只能是黑色。
是黑色,因为绿纸只能反射绿光,所以红光照在绿纸上将
被吸收。
课堂小结
第
一
课
时
第
二
课
时
课堂练习
请你设计:在舞蹈表演中,演员通过服装色彩的变
换使表演的节奏、动作更加优美。如果让你来做舞台
设计,要求演员只穿着一套服装却在舞台上出现红、
橙、黄、绿、紫光循环变化的服装色彩效果,你该如
何设计?
思路:以白色服装为底色,变换灯光的颜色着想。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1课时
知识要点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
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
反射时光路可逆。
3.光的反射类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者都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
身不发光的物体。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虚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
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5.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成像。
重要提示
1.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不要把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或反射角。不能
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
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法线与入射光线重
合,这时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2.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从物体上摄入我
们的眼睛。而不是光从我们的眼睛射到物体上。
看到物体的亮和暗,并不是由反射光的强弱决定
的,而是由射入人眼睛的光的多少决定的 。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元
件后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实像可以在屏幕上
呈现出来,能使照相机底片感光。
(2)虚像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
实际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生了发散,这些发散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聚集所成的像。因为
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人们总觉得这些发
散光线似乎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
的。由于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
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出来,也不能使照相机底片
感光。
科学广场
城市光污染------玻璃幕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物装饰在我国骤然兴
起,许多商厦、办公楼纷纷安装了玻璃幕墙。玻
璃幕墙无框架,采用的是镀膜玻璃,玻璃可根据
需要镀成蓝色、茶色或其他颜色。它的表面光滑、
明亮,具有较强的聚光和反光效果,在阳光下的
照射下,发出妖艳的光芒,增添了 建筑物的喊话
器拍。
然而,高层建筑装上镀膜玻璃后,其反光率为
15%~38%,刺眼的光束足以破坏人眼视网膜
上的感光细胞,影响人的视力。同时它还会加剧
城市的“热岛效应”,把无处不在的太阳光反射
出去成为无数个小太阳。因此,现在许多发达国
家严禁建筑物安装玻璃幕墙。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2课时
知识要点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
向发生偏折的想象。
2.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
质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
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
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光线垂直射
到介质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重要提示
1.光折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是:光从水或
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或是相反,都是空气中的角度
交大。
2.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发生折射现象时,若光线
沿原来折射光线的路线射到界面上,那么折射光线就沿
原来入射光线的路线进行传播。
3.光垂直射向两物质分界面时,通过分界面后光的传
播方向不变,这时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
零度,但折射后光的传播速度要发生变化。
科学广场
UFO可能是大气现象
据报道,曾在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填空相继发现不
明物体,有不少人认为是UFO。究竟是什么呢?有
的专家认为:这是“大气透镜”现象引起的。 “大
气透镜”的原因:在离地面约42千米高处有一层气
溶胶质粒所组成的冷空气团,由于冷空气团的密度
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这层冷空气团就形成了透镜
效应。当远处射来一束光线经过此冷空气团时,光
线
会发生偏折,在离地面几千米的地方会形成一
个亮斑,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个亮斑会误认为是
不明飞行物。亮斑会上下、水平移动或停留在
空中片刻。有趣的是,如果亮斑会聚在地面上,
这时整个光带会扫过地面,会把漆黑一团的村
庄照亮得如同白天一样,过后又恢复平静。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1.生活中你遇到过、使用过透镜吗?
近视眼镜 放大镜 望远镜
想一想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双凸透镜 平凸透镜 凹凸透镜
双凹透镜 平凹透镜 凸凹透镜
Ø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
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
斑变的最小、最亮。你知
道什么原因吗?
实验
v焦点:凸透镜能将太阳光会聚一点。
v焦距:焦点到凸透镜中心间的距离。
焦点 F
焦点 F
焦距 f
焦距 f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时会被偏折而聚焦于一点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一个焦距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结论: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
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O
F F
想一想: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
凸透镜折射后光线将会?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表示经凸透镜后光线向主光轴
“靠拢”
三条特殊光线
FF O (1)平行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
折射后过焦点
FF O
FF O
(2)过焦点的入射光经凸透镜折
射后平行主光轴出射
(3)过光心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
光路不变
F
F F
F
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Ø换用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
的光斑吗?
平行光经过凹透镜时会被偏折而向外发散
凹透镜则使太阳光发散。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FF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一个焦距
FF
完成下列光路图:
·
··
· ·
··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
F
f f
. . F
.
1.什么是焦点,用什么字母表示?
2.什么是焦距?用什么字母表示?
焦点: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的点,用F表示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调高度
实验前,调节凸透镜
和光屏的高度,使它
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
心处于同一高度。这
样可使烛焰的像成在
光屏的中心。
分区域
把物距和像距都分三个区域。如焦距f=10cm,依
次为一倍焦距以内(0-10cm) 、一倍焦距到两倍
焦距(10cm-20cm)、两倍焦距之外(大于20cm)
三个区域。
研究内容• 像距、像的性质、同异
• 像距与物距关系
• 像的大小与物像距关系
1.在光屏成的像有什么共同特点?倒立的实像
2.哪一点是缩小和放大实像分界线?
二倍焦距处 (二焦分大小)
3.哪一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线?
一倍焦距处 (一焦分虚实)
4.凸透镜固定不动时,蜡烛从远处向焦点靠近,为了
找到像,光屏该如何移动?像的大小又如何变化?
光屏要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像距增大,像的也
随着增大 (物进像退,像变大)
讨论
5.在凸透镜固定不动情况下,当蜡烛从焦点远离凸透镜方向
移动时,为了找到像,光屏该如何移动?像的大小又如何变
化?
光屏要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即像距减小,像
的也随着变小。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已知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
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凸透镜的中上部遮上一层黑
布,则所成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只不过光线暗淡些。
(物退像进,像变小)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小结:
一焦分虚实
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1.静态
2.动态: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进像退,像变大;物退像
进,像变小
3.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可用光屏接收)
4.虚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
(不能用光屏接收,只能通过镜子看到)
凸透镜使焦点射来的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练习
F F
F F
思考题:
1.如图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线起_____作用。
F F
会聚
2.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F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F F
1.凸透镜不能形成的是 (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D
2.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必定是( )
A.正立、放大 B.正立、缩小
C.倒立、放大 D.倒立、缩小
A
练一练
3.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保持蜡烛和
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
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图)。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下列图像中的哪一个( )
0 10 20 30 40 5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