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
2
页
知识网络
第
3
页
第
4
页
考点一 海洋化学资源及其利用
1
.
海水“晒盐”
注意:
结晶池中得到的母液一定是
NaCl
的饱和溶液。
考点梳理
第
5
页
第
6
页
3
.海水淡化
从海洋中获取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其中普遍采用的是膜法和热法。膜法又称为反渗透法,热法中较为常用的有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多级闪急蒸馏法。
第
7
页
考点二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
.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
定义:在
①
____________
下,某固体物质在
②
_______________
中达到
③
________
状态时所溶解的
④
________
,叫作该温度下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
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Ⅰ.
条件:一定温度下;
Ⅱ.
标准:
100 g
溶剂;
Ⅲ.
状态:达到饱和;
Ⅳ.
单位:
⑤
______
。
一定温度
100 g
溶剂
饱和
质量
克
第
8
页
(3)
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4)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外因:
⑥
________
。
温度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20
℃
)
>
10 g
1
~
10 g
0.01
~
1 g
<
0.01 g
举例
KNO
3
KClO
3
Ca(OH)
2
CaCO
3
第
9
页
2
.气体的溶解度
(1)
概念: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
1
体积溶剂中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
(2)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
⑦
______
;
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
⑧
______
。
大
大
第
10
页
3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通常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1)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Ⅰ.
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的是某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对应表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Ⅱ.
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Ⅲ.
面: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所表示的溶液是过饱和溶液。
Ⅳ.
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第
11
页
(2)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
Ⅰ.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曲线表现为陡升型,如
⑨
__________
。
Ⅱ.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其曲线表现为缓升型,如
⑩
____________
。
Ⅲ.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曲线表现为下降型,如
⑪
______________
。
KNO
3
NaCl
Ca(OH)
2
第
12
页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Ⅰ.
给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
⑫
____________
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Ⅱ.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Ⅲ.
判断溶液状态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情况,如温度变化后溶液是否饱和、是否有晶体析出或溶解等。
Ⅳ.
确定从混合物中提纯物质的方法
(
蒸发溶剂结晶法、降温结晶法
)
。
同一温度
第
13
页
4
.常见的结晶方法
(1)⑬
________
结晶法:适用于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固体溶质,即溶解度曲线为“缓升型”的物质。如提纯含有少量
KNO
3
的
NaCl
。
(2)⑭
________
结晶法
(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
:适用于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即溶解度曲线为“陡升型”的物质。如提纯含有少量
NaCl
的
KNO
3
。
蒸发
降温
第
14
页
注意:
过量的
NaOH
、
BaCl
2
、
Na
2
CO
3
的加入顺序可以不同,但
Na
2
CO
3
必须在
BaCl
2
之后,以除去过量的
Ba
2
+
。
第
15
页
考点四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
.碳酸钠
(Na
2
CO
3
)
俗称
⑮
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化学
性质
反应物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与指示剂作用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水溶液显
⑯
______
性
与盐酸反应
有气泡冒出
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碱、苏打
碱
Na
2
CO
3
+
2HCl===2NaCl
+
H
2
O
+
CO
2
↑
第
16
页
化学
性质
与氢氧化钙
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氯化钡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可作人造纤维、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硬水软化、玻璃生产的原料,还广泛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洗涤剂生产等领域
Na
2
CO
3
+
Ca(OH)
2
=== CaCO
3
↓
+
2NaOH
Na
2
CO
3
+
BaCl
2
===BaCO
3
↓
+
2NaCl
第
17
页
小苏打
NaHCO
3
+
HCl===NaCl
+
H
2
O
+
CO
2
↑
第
18
页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第
19
页
第
20
页
AB
+
CD―→AD
+
CB
沉淀、气体或水
第
21
页
第
22
页
易错警示:
(1)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中和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2)
碱+非金属氧化物
→
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3)
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改变,其特征可简记为
“
双交换,价不变
”
;如果某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该反应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
第
23
页
4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酸、碱、盐的溶解性是重要的物理性质,是判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常用条件之一。其记忆口诀如下:
酸类易溶除硅酸,碱溶钾钠钡和铵;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
盐酸盐中除去银,硫酸盐中钡不溶;
碳酸盐很简单,能溶只有钾、钠、铵。
第
24
页
第
25
页
浅绿
黄
蓝
第
26
页
第
27
页
常考点一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
例
1
(2019
·
湖北十堰
)
甲、乙、丙三种固体
(
均不含结晶水
)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常考点突破
第
28
页
(1)
t
2
℃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
。
(2)
t
3
℃
时,将
20 g
物质丙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__g
。
(3)
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
。
A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
.
t
2
℃
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
.将
t
3
℃
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
t
2
℃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
t
1
℃
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第
29
页
分析:
(1)
根据图示可知
t
2
℃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丙>乙。
(2)
t
3
℃
时,丙的溶解度为
20 g
,即
50 g
水中最多溶解
10 g
丙,所以将
20 g
丙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可得到
60 g
溶液。
(3)
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即不能加入甲,也不能蒸发溶剂,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所以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4)
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因此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A
项正确;
第
30
页
没有指明甲、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不能得出
t
2
℃
时二者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B
项不正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
t
3
℃
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
t
2
℃
,甲溶液变为
t
2
℃
时的饱和溶液,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小于甲溶液,
C
项不正确;
t
1
℃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
项正确。
答案:
(1)
甲=丙>乙
(2)60
(3)
降低温度
(4)AD
第
31
页
第
32
页
(2)
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的提纯方法:
a
、
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若
a
中混入少量
b
,则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若
b
中混入少量
a
,则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b
。
第
33
页
常考点二 常见的盐及其性质
例
2
(2018
·
四川攀枝花
)
某小组同学利用
pH
传感器对碳酸氢钠、碳酸钠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25 ℃
时,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用
pH
传感器测得
pH
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1
、图
2
所示。将图
1
与图
2
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回答下列问题:
第
34
页
(1)
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两种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____________
。
(2)
a
点的溶质为
____________
,
b
点前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依据实验获取的信息,请将鉴别
Na
2
CO
3
和
NaHCO
3
固体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分别取两种固体加入适量水溶解,逐滴缓缓加入稀盐酸,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
35
页
分析:
(1)
由图象可知,碳酸氢钠溶液的
pH
小于
10
,碳酸钠溶液的
pH
大于
10
,则碱性较强的是碳酸钠溶液。
(2)
a
点时溶液的
pH
约为
1
,显强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则
a
点的溶质为
HCl
和反应生成的
NaCl
;由题意可知,图
2
中的阴影部分与图
1
基本吻合,说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由化学反应中元素守恒知,上述反应中还生成了氯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
CO
3
+
HCl===NaHCO
3
+
NaCl
。
(3)
由
(2)
可知,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刚开始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不会出现气泡,当稀盐酸加到一定量时,发生反应:
NaHCO
3
+
HCl===NaCl
+
H
2
O
+
CO
2
↑
,有气泡产生,而向碳酸氢钠溶液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故根据现象的不同可以鉴别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答案:
(1)
碳酸钠
(2)HCl
和
NaCl
Na
2
CO
3
+
HCl===NaHCO
3
+
NaCl
(3)
立即产生气泡的是碳酸氢钠;开始无气泡,后来逐渐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
第
36
页
常考点三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例
3
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由图可知,
HCl
与
NaOH
的反应实质是
H
+
和
OH
-
之间的反应,此反应可表示为
H
+
+
OH
-
===H
2
O
。像这种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任何复分解反应都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第
37
页
第
38
页
第
39
页
第
40
页
第
41
页
实验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
.实验用品
蒸馏水、粗盐、烧杯、玻璃棒、铁架台
(
带铁圈
)
、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坩埚钳、剪刀、火柴。
2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突破
第
42
页
3
.实验步骤和方法
(1)
溶解
①
称量粗盐;
②
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粗盐全部溶解为止。
(2)
过滤
(
除去难溶性杂质
)
①
制作过滤器,装配好仪器;
②
将粗盐水用玻璃棒引流到过滤器中,进行过滤;
③
若滤液浑浊应再次过滤。
第
43
页
(3)
蒸发
①
装配好仪器;
②
将过滤后的澄清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
③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继续搅拌,用余热将水分蒸干;
④
用玻璃棒将蒸发皿中的晶体转移到指定的容器内。
归纳总结:
粗盐提纯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
①
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
过滤:引流,防止液体飞溅;
③
蒸发: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第
44
页
4
.注意事项
(1)
溶解时需注意:
①
粗盐一次不宜加得太多,以免不能全部溶解;
②
溶解搅拌时,玻璃棒尽量不要碰触烧杯壁和烧杯底部。
(2)
过滤时需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要领。
(3)
蒸发时需注意:
①
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停止加热时,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
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持移动
)
,以免烫坏实验台;
②
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③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则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第
45
页
第
46
页
例题
(2019
·
广西桂林
)
实验课上,老师指导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邀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粗盐的提纯。
【查阅资料】
(1)
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
MgCl
2
、
CaCl
2
、
Na
2
SO
4
等杂质。
(2)Ba(OH)
2
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强碱。
【主要玻璃仪器】
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
第
47
页
【主要试剂】
粗盐样品、稀盐酸、
BaCl
2
溶液、
NaOH
溶液、
Na
2
CO
3
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1)
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①
称取粗盐样品
10.0 g
,用蒸馏水充分溶解;
②
过滤去除泥沙,得到溶液
Ⅰ
。
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溶解时
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
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
48
页
(2)
去除可溶性杂质
将溶液
Ⅰ
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处理:
第
49
页
①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②
过滤后,所得滤渣中的成分有
________
种。
③
判断
“
稀盐酸适量
”
的方法是
________
。
(3)
获得产品
将溶液
Ⅱ
注入
________(
填仪器名称
)
中,蒸发结晶,观察到
____________
,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装置完全冷却后,获得干燥的产品
9.4 g
。
(4)
数据处理
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94%
。
第
50
页
【结果与反思】
(1)
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是
94%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小明认为,如果在实验过程
(2)
中调换过量
NaOH
溶液与过量
BaCl
2
溶液的加入顺序,对结果不会产生影响。你
________(
填
“
同意
”
或
“
不同意
”
)
小明的观点。
答案:
【实验过程】
(1)
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 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2)
①
MgCl
2
+
2NaOH===Mg(OH)
2
↓
+
2NaCl
②
4
③
溶液
Ⅱ
的
pH
等于
7
(3)
蒸发皿 较多晶体出现 【结果与反思】
(1)
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2)
同意
第
51
页
考点一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
.
(2018
·
成都
)
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B
.
20 mL
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
C
.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
D
.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四川中考真题精练
C
第
52
页
2
.
(2019
·
成都
)
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A
.无法判断
a
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
.
c
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3.3%
C
.
b
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
.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
第
53
页
D
第
54
页
B
第
55
页
5
.
(2018
·
雅安
)
ZnSO
4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N
点对应的
ZnSO
4
溶液升温或降温均可能析出晶体
B
.
M
点对应的
ZnSO
4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
ZnSO
4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
40 ℃
时,
ZnSO
4
的溶解度为
41 g
A
第
56
页
6
.
(2019
·
达州
)
如图
1
是
A
、
B
、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图
1
图
2
第
57
页
(1)
t
1
℃
时,
A
、
B
、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______
。
(2)
t
2
℃
时,将
30 g A
物质放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
g
。
(3)A
物质中混有少量的
B
物质,若提纯
A
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____________
。
(4)
t
1
℃
时,取等质量的
A
、
C
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如图
2
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后,
A
、
C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
。
B
75
降温结晶
A>C
第
58
页
7
.
(2018
·
攀枝花
)
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钾、氯化钠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第
59
页
(1)
由图可知:
10 ℃
时,溶解度最小的是
__________
。
(2)
若
75 g
硝酸钠固体溶解在
50 g
水中恰好得到饱和溶液,此时溶液温度为
______
(
填字母序号
)
。
A
.
60 ℃ B
.
70 ℃
C
.
80 ℃ D
.
90 ℃
(3)60 ℃
时,若分别溶解相同质量的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钾、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加入水最多的是
__________
。
硝酸钾
C
氯化钠
第
60
页
(4)
固体
M
是由硝酸钾和氯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现取
40 g M
加入
50 g 50 ℃
的热水
(
水温保持不变
)
,固体完全溶解。对
M
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__
(
填字母序号
)
。
A
.可能只有硝酸钾
B
.可能只有氯化钾
C
.可能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D
.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AC
第
61
页
考点二 常见的盐及其性质
8
.
(2018
·
攀枝花
)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其中的“碱”指纯碱,也就是下列中的
(
)
A
.氢氧化钠
B
.碳酸氢钠
C
.碳酸钠
D
.氯化钠
C
第
62
页
9
.
(2019
·
广安
)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Na
2
CO
3
+
HCl===NaHCO
3
+
NaCl
;
②NaHCO
3
+
HCl===NaCl
+
H
2
O
+
CO
2
↑
。
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
C
第
63
页
10
.
(2018
·
泸州
)
已知
Na
2
SO
4
溶液
pH
=
7
。亚硫酸钠
(Na
2
SO
3
)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对其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1)
取
1.0 g
亚硫酸钠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
10 mL
,振荡。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红。据此现象你能得出亚硫酸钠的性质有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将溶液分成两份。
易溶于水
水溶液显碱性
第
64
页
(2)①
取一份溶液滴加
BaCl
2
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该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__
,再滴加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刺激味
SO
2
,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
②
取另一份溶液通入足量空气,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小组猜想红色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Na
2
SO
3
与
O
2
发生了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实验证明: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
__________
,观察到
______________
,则猜想合理。
复分解反应
BaSO
3
+
2HCl===BaCl
2
+
H
2
O
+
SO
2
↑
2Na
2
SO
3
+
O
2
===2Na
2
SO
4
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第
65
页
11
.
(2017
·
内江
)
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
(
某些反应产物已略去
)
:
第
66
页
回答下列问题:
(1)
操作
a
的名称是
________
。
(2)
反应
②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反应
④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请列举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
__________
。
过滤
CaO
+
H
2
O===Ca(OH)
2
作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使溶液显碱性,与尽量多的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钠
氯化铵
第
67
页
12
.
(2019
·
成都
)
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
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
(
俗称
________
)
、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
【提出问题】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纯碱
NaHCO
3
+
HCl===NaCl
+
H
2
O
+
CO
2
↑
第
68
页
【设计与实验】
(2)
甲设计的实验如图
1
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
________________
(
填操作
)
,观察到图
2
所示现象。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同时全部注入
第
69
页
(3)
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
①
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
0.318 g
,应称取
_________
g
碳酸氢钠。
等质量时,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
图
3
化碳更多
(4)
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
3
所示的实验。
①
连通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0.252
保持压强平衡,
使稀盐酸能顺利滴下
第
70
页
②
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稀溶液
(
各滴
2
滴酚酞溶液
)
,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下表,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
4
所示。
图
4
滴入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
红色
红色
→
浅红色
→
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
→
无色
第
71
页
【实验结论】
(5)
分析图
4
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
,
____________
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与应用】
(6)
小组同学分析上表实验现象和图
4
数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
。
碳酸氢钠
压强越大,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相同
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是
Na
2
CO
3
+
HCl===NaHCO
3
+
NaCl
,然后才是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
第
72
页
(7)
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操作
现象和结论
未知溶液分别编号为
a
、
b
,取适量
a
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
b
并振荡
若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则
a
是稀盐酸,
b
是碳酸钠溶液;若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随着
b
不断滴入产生较多气泡,则
a
是碳酸钠溶液,
b
是稀盐酸
第
73
页
考点三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13
.
(2018
·
资阳
)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
.
H
2
SO
4
+
2NaOH===Na
2
SO
4
+
2H
2
O
B
.
Fe
+
2HCl===FeCl
2
+
H
2
↑
C
.
H
2
CO
3
===CO
2
↑
+
H
2
O
D
.
CaO
+
H
2
O===Ca(OH)
2
A
第
74
页
C
C
第
75
页
16
.
(2018
·
攀枝花
)
对于复分解反应:
X
+
2NaOH===2Y
+
Cu(OH)
2
↓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
X
一定是
CuCl
2
B
.
Y
可能是
H
2
O
C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X
>
Y D
.
Y
可能是
Na
2
SO
4
C
第
76
页
考点四 物质的除杂与提纯
17
.
(2018
·
眉山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Fe
Fe
2
O
3
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B
FeSO
4
溶液
H
2
SO
4
Fe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NaOH
溶液
Ca(OH)
2
Na
2
CO
3
加入过量
Na
2
CO
3
溶液,过滤
D
KNO
3
溶液
K
2
CO
3
CaCl
2
加入适量
CaCl
2
溶液,过滤
B
第
77
页
18
.
(2019
·
宜宾
)
现有一包粗盐,其中含有少量氯化镁、硫酸钠和不溶性的泥沙。为获取纯净氯化钠,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第
78
页
第
79
页
根据上述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滤渣
1
是
________
。
(2)
向滤液
1
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
。
(3)
滤液
2
中的溶质除
NaCl
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填化学式
)
。
(4)
若
④
加入的盐酸不慎过量,对氯化钠的纯度
______
(
填“有”或“无”
)
影响。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泥沙
MgCl
2
+
2NaOH===Mg(OH)
2
↓
+
2NaCl
NaOH
、
Na
2
CO
3
无
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结晶时过量的
HCl
全部挥发
第
80
页
19
.
(2019
·
绵阳
)
氯化钙
(CaCl
2
)
可用作干燥剂、混凝土防冻剂等。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
(
含有少量
Al
2
O
3
、
Fe
2
O
3
、
SiO
2
等杂质
)
制备氯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第
81
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
31%
的稀盐酸
730 g
,需要
36.5%
的浓盐酸
_______
g
。
(2)
酸溶时碳酸钙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
____
。
(3)
滤渣
Ⅰ
的成分为
__________
,滤渣
Ⅱ
中含有
Al(OH)
3
和
______________
。
(4)
过滤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
Ⅰ
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浓缩、
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
(5)
加入试剂
a
的目的是中和稍过量的石灰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20
CaCO
3
+
2HCl===CaCl
2
+
CO
2
↑
+
H
2
O
SiO
2
Fe(OH)
3
烧杯、漏斗、玻璃棒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Ca(OH)
2
+
2HCl===CaCl
2
+
2H
2
O
第
82
页
考点五 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20
.
(2019
·
自贡
)
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
.硬水与软水
——
加入肥皂水
B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
加水溶解
C
.氯化钾与氯化铵
——
加熟石灰研磨
D
.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
直接闻气味
D
第
83
页
21
.
(2018
·
德阳
)
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
D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
2
与
O
2
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B
棉线与羊毛线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C
AgCl
与
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
与
Na
2
CO
3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第
84
页
22
.
(2017
·
达州
)
下列各组溶液,不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
A
.
Na
2
CO
3
、
HCl
、
BaCl
2
、
NaCl
B
.
NaOH
、
FeCl
3
、
HCl
、
HNO
3
C
.
Na
2
CO
3
、
NaCl
、
Na
2
SO
4
、
Ba(OH)
2
D
.
NaOH
、
Ba(NO
3
)
2
、
NaCl
、
MgSO
4
A
第
85
页
23
.
(2018
·
乐山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连线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
A
、
B
、
C
、
D
四种物质
(
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
。其中乙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的溶液呈蓝色,
B
为硫酸盐,
C
为单质。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
)
A
.丙与丁反应有蓝色沉淀产生
B
.丙一定是硫酸铜
C
.甲和乙反应后得到黄色溶液
D
.乙和丙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
A
第
86
页
24
.
(2019
·
巴中
)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BaCl
2
、
Na
2
CO
3
、
KCl
、
CuSO
4
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固体取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
AgN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中一定有
____________
,一定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
。
Na
2
CO
3
BaCl
2
、
CuSO
4
Na
2
CO
3
+
2HCl===2NaCl
+
CO
2
↑
+
H
2
O
第
87
页
25
.
(2019
·
德阳
)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
A
是氧化物,
B
是碱,
C
是单质,无色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各物质间恰好完全反应
(
部分产物已略去
)
。
第
88
页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无色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
__________
__
__
(
填离子符号
)
。
(2)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黄色溶液与硝酸钡溶液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
,蓝色溶液与
C
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X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
。
Fe
2
(SO
4
)
3
+
3Ba(NO
3
)
2
===3BaSO
4
↓
+
2Fe(NO
3
)
3
CuSO
4
+
Fe===FeSO
4
+
Cu
Ca(OH)
2
第
89
页
2020
年迎考特训
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
.
(2019
·
江苏扬州
)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
.干冰:
O
2
B
.纯碱:
CaCO
3
C
.食盐:
NaCl D
.烧碱:
Na
2
SO
4
C
第
90
页
2
.
(2019
·
广东广州
)
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
.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
.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
.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C
第
91
页
3
.
(2019
·
湖南益阳
)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
.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
.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
.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C
第
92
页
C
第
93
页
5
.
(2018
·
山东德州
)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
t
2
℃
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
.由
t
2
℃
降到
t
1
℃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
t
2
℃
降到
t
1
℃
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
.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第
94
页
6
.
(2018
·
四川广安
)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
A
.
Na
2
CO
3
、
HCl
、
H
2
SO
4
B
.
KCl
、
NaCl
、
Na
2
SO
4
C
.
FeCl
3
、
NaOH
、
KNO
3
D
.
HCl
、
NaOH
、
Ca(OH)
2
C
第
95
页
7
.
(2019
·
四川南充
)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
C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B
除去
NaCl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
CaCl
2
通入过量的
CO
2
,过滤
C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分别加入
Ba(OH)
2
溶液,观察现象
D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水和糖水
品尝味道
第
96
页
8
.
(2018
·
四川成都
)
下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氧化物为
SO
2
B
.
X
只能是硫酸
C
.
②
可能有沉淀生成
D
.
①②
属于复分解反应
C
第
97
页
二、填空题
9
.
(2019
·
四川自贡
)
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
32 g
分别加入
100 g
水中后,进行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
2
第
98
页
(1)10 ℃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
__
__
__(
填“<”“>”或“=”
)
乙。
(2)
m
的取值范围:
__
_
__
<
m
≤__
__
__
。
(3)40 ℃
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
40 ℃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
__
__
__(
填“<”“>”或“=”,下同
)
乙;若再降温到
20 ℃
时,溶液的质量:甲
__
__
__
乙。
>
3
48
<
>
第
99
页
10
.
(2018
·
贵州贵阳
)
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
已知:
20 ℃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g
,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
1 g/mL)
实验一:溶液配制
(1)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__
_
__g
,水
__
__
__mL
。
(2)0.9%
的医用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可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电解质。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为
__
________
__
。
5
95
NaCl
第
100
页
实验二:粗盐提纯
(3)
操作
①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
____
__
,操作
②
的名称为
__
____
__
。
(4)20 ℃
时提纯
9 g
粗盐,若已知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
80%
,溶解时应选择哪一种规格的量筒
(
提供的量筒有“
10 mL”“25 mL”
和“
100 mL”)
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5)
提纯后的精盐属于
__
______
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
搅拌
过滤
25 mL
;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7.2 g
,此温度
下氯化钠全部溶解需要水
20 mL
混合物
第
101
页
11
.
(1)
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
(
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
)
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
______
__(
填字母序号
)
。
A
.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的原理类似
B
.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
.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
.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ABC
第
102
页
(2)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
第
103
页
①
氨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在加压并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②
写出步骤
Ⅰ
电解饱和
NaCl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__
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_________
__
____
__________
。
③
海水制镁。实际生产中,步骤
Ⅲ
常选用
__
______
__
作为沉淀剂,从海水中提取
MgCl
2
历经
Ⅱ
、
Ⅲ
、
Ⅳ
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
__
__________
__
。
NaCl
+
NH
3
+
H
2
O
+
CO
2
===NaHCO
3
+
NH
4
Cl
石灰乳
富集氯化镁
2NaOH
+
Cl
2
↑
+
H
2
↑
第
104
页
三、实验与探究题
12
.
(2019
·
湖南岳阳
)
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加入
NaHCO
3
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
CO
2
。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第
105
页
【提出问题】实验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剩余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
和
Na
2
CO
3
;猜想三:
Na
2
CO
3
。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入
2
滴酚酞溶液,摇匀
溶液由无
色变红色
第
106
页
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猜想一成立。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二
步骤一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
BaCl
2
溶液
有白色
沉淀生成
猜想一
不成立
步骤二
取步骤一的上层清液加入
MgCl
2
溶液
2
~
3 mL
无明显
现象
猜想三
成立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
MgSO
4
代替
MgCl
2
,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拓展延伸】请你总结上述实验成果,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
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MgSO
4
能和过量的
BaCl
2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影响
OH
-
的检验
第
107
页
四、计算题
13
.
(2018
·
山东德州
)
向盛有
10 g
纯碱样品
(
含有少量氯化钠
)
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
80 g
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
86.7 g
。
(1)
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__
___
__g
;
(2)
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写出计算过程
)
。
3.3
第
108
页
第
109
页
冲刺名校
C
第
110
页
15
.
(2019
·
内蒙古呼和浩特
)
某固体可能含有
CaCl
2
、
Na
2
SO
4
、
CuSO
4
、
KNO
3
、
Na
2
CO
3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到透明溶液;
②
在
①
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
Ba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原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定有
Na
2
CO
3
和
Na
2
SO
4
,可能有
KNO
3
、
CuSO
4
、
CaCl
2
B
.一定有
Na
2
CO
3
,
Na
2
SO
4
和
CuSO
4
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
C
.一定有
Na
2
CO
3
和
Na
2
SO
4
,不含
CaCl
2
,可能有
KNO
3
、
CuSO
4
D
.一定有
Na
2
CO
3
和
Na
2
SO
4
,不含
CuSO
4
和
CaCl
2
,可能有
KNO
3
D
第
111
页
16
.有
Fe
2
(SO
4
)
3
和
H
2
SO
4
的混合溶液
200.0 g
,先向其中滴加
BaCl
2
溶液,再滴加
8.0%
的
NaOH
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a
点溶液呈中性
B
.
b
~
c
段只发生了一个反应
C
.
c
点对应的沉淀有两种,
m
=
500
D
.原混合溶液中铁、硫元素质量比是
7∶8
C
第
112
页
17
.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
2
~
5
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第
113
页
(1)
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
列车途经“
1
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__
__
__
色。
②
列车途经“
2
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NaHCO
3
)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列车途经“
3
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写一个
)
。
蓝
Na
2
CO
3
+
H
2
O
+
CO
2
===2NaHCO
3
Na
2
CO
3
+
Ca(OH)
2
===
CaCO
3
↓
+
2NaOH(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第
114
页
(2)“
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
4
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
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
4
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写一种
)
。
②“
稀盐酸”列车途经“
5
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
__(
写一个
)
。
③“
稀盐酸”列车途经“
1
、
2
、
3
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写一种物质
)
,“稀盐酸”列车方能走完全程。
AgNO
3
(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Fe
+
2HCl===
FeCl
2
+
H
2
↑
(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CuO(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