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一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 页
★时空观念
原始社会
早期人类
朝代歌:三皇五
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原始农耕生活
远古传说时期
奴隶社会
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商朝(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年)
封建社会
战国(前475~前221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9年)
东汉(25~220年)
三国时期(220~280年)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3 页
封建社会
西晋(265~316年) 朝代歌:三皇五帝
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东晋(317~420年)
南北朝(420~589年)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五代十国(907~979年)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6年)
元朝(1271~1368年)
明朝(1368~1644年)
清朝(1636~1912年)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 页
★主要点睛
两种制度:奴隶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两条基本线索: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疆域拓展与民族融合。
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三次民族交融高潮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和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四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
(1)秦朝: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
(2)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
(3)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
(4)元朝:结束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 页
第一单元 史前人类的活动及早期国家的更替与社会变革
(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 页
考点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原始 农耕生活
(七上第1、2课)
一、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体质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
量比现代人小。平均身高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
直立行走。
(二)生活概况: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制造和使用
打制石器;采集打猎;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考点精析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7 页
(三)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
具有重要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
立人遗址,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 页
二、其他的早期人类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古人类,已能制作工具和使用火。
(二)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过集体生活。使用
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
者。
三、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
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
要的物质基础。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 页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 000年。
2.生产生活:住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种植水稻;饲养家
畜;会制作农业工具骨耜、陶器、玉器、乐器等;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的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 000年。
2.生产生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能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制造生产工具;
主要种植粟;饲养家畜;会捕猎;会采集;会制作彩陶;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0 页
◇重要图片解读
1.图一名称:北京人复原头像
考点链接:北京人复原头像——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人类的起源和演变
图一
图二
图三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 页
2.图二名称: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考点链接: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农耕文化
3.图三名称: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考点链接: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居民——黄河流域农耕文化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 页
◇概念辨析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的时代。
◇注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原始农业的兴起标志着农耕
文明时代的到来,农耕文明的主要格局为南稻北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 页
考点2 远 古的传 说(七上第3课)
一、炎黄联盟:黄帝部落在阪泉打败炎帝部落,两个部落结成联盟,并联合起
来在涿鹿大败蚩尤,经过长期发展,他们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
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二、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一)炎帝发明: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
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
识。
(二)黄帝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
弓箭。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部下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
盘。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4 页
【史料解读】“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yì,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
方……”
——《史记·五帝本纪》
设问:文中的“轩辕”是谁?他有什么功绩?
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
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其中“轩辕”是指黄帝,他和炎帝一起被
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能够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
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并且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最终形成了华夏族。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 页
三、尧舜禹的禅让
(一)禅让定义:尧、舜、禹经过民主推选依次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通
过民主推举的办法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形式称为“禅让”。它的基本原
则是选贤举能。
(二)大禹治水: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在治水的过程
中,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 页
考点3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七上第4课)
一、夏、商、西周的兴亡更替
(一)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2.历史地位: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
的产生,从此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
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发展: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衰落: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时,因统治残暴,引起民众的反抗。
5.遗址:二里头遗址。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 页
(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夏王桀,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商王盘
庚迁都殷,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2.发展: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衰落:历经500多年,到商王纣时,其残暴统治加速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
2.概况: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推翻了商的统治,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
动”。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8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 页
3.作用:
(1)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有利于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史料解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设问:文中的“封建”指的是封建制度吗?
解读:这里的“封建”,有封邦建国的含义,这里特指西周的封建制度,这个
制度有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 页
【知识拓展】 诸侯国名称对后世的影响
分封制下,被分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建立国家,各诸侯国的名称对后世有
着深远的影响。如鲁国、齐国大致位于今山东地区,因此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燕
国、赵国大致位于今河北地区,因此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吴国、越国大致位于今
江浙一带,因此江浙被称为吴越地区。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 页
考点4 春 秋 战国的纷 争和商鞅变法
(七上第6、7课)
一、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经济发展:农业上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品交换市场
出现。
(二)王室衰微: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
(三)诸侯争霸: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首霸。晋文公、楚庄
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春秋末期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2 页
二、战国七雄
(一)时间: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二)概况:
1.初期:三家(韩、赵、魏)分晋,齐国由田氏取代。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著名战役:齐魏—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魏齐—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纸
上谈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 页
三、商鞅变法
(一)背景:
1.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
的势力增强。(改革的根本原因)。
2.政治: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
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二)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秦国的变法。
(三)变法的内容: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 页
【史料解读】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设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解读:这是商鞅说的,旨在强调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
法去做,要灵活的根据实际情况变通。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 页
突破点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1)原因:秦孝公的支持;取得民众信任;符合历史潮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
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2)启示:
①改革是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
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②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
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重难点突破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 页
命题点1 远古的传说
1.(2018·绵阳)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传说嫘祖是黄帝的元妃。据
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四川地区已经出现手工业
B.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
C.黄帝主要活动于四川地区
D.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8 页
命题点2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2018·内江)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商朝 夏朝 西周 B.夏朝 商朝 西周
C.商朝 西周 夏朝 D.西周 商朝 夏朝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9 页
命题点3 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商鞅变法
3.(2018·宜宾)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4.(2018·内江)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
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 )
A.秦 B.吴
C.楚 D.越
C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30 页
5.(2018·泸州)《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
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
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31 页
A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32 页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33 页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益阳·史料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
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34 页
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
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2019·湖南张家界)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
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A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35 页
4.(2019·贵州黔南)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5.(2019·福建龙岩)商鞅变法内容中,使秦国“富起来”的是( )
A.鼓励耕织 B.严明法度
C.确立县制 D.奖励军功
A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36 页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37 页
二、非选择题
7.(2018·江苏盐城)(节选)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 ;“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
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38 页
(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
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出现牛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一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汉时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0 页
考点1 秦朝的兴亡(七上第9、10课)
一、秦朝的建立
(一)统一条件: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3.嬴政积极招募各国人才,为灭六国做了充分准备。
(二)概况: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
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三)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考点精析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1 页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皇
帝
制度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一切军
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中央
中央设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行政长
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
朝廷直接任免
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
用,并不断地完善。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
基本模式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2 页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方面 内容 作用
文化 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保证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
行,人民顺畅沟通,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经济
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
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统一度量衡制度
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
路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
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
到辽东)
保护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
化不被破坏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3 页
四、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
界上的大国之一(当时世界大国:罗马共和国)。
五、秦末农民起义
(一)大泽乡起义:
1.原因:秦的暴政(根本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直接原因)。
2.时间、人物: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
3.经过:大泽乡起义——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起义——主力直逼咸
阳——失败。
4.意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4 页
(二)秦的灭亡和楚汉之争:
1.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抵秦
都咸阳,秦朝灭亡。
2.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获
胜。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5 页
【史料解读】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设问:诗句描写的是哪段历史?
解读:诗句描写的是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史实。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6 页
【知识拓展】 如何评价秦始皇?
(1)积极方面:
①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
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各地区人民的经济文化交
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消极方面(过失):
①思想上:“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政治上: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进而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7 页
◇重要图片解读
图片名称:图一统一文字、图二统一货币
考点链接: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小篆、圆形方孔半两钱——秦朝巩固统一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8 页
考点2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七上第11课)
一、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史称西
汉。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局势,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二、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包括轻徭薄赋、废除
严刑峻法、勤俭治国。文帝和景帝还重视以德化民。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49 页
考点3 汉武帝巩 固 大一统王朝(七上第12课)
一、“推恩令”的实施(政治)
(一)措施:
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
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随后,汉武帝又找各
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2.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
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二)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0 页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一)概况: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立儒家学说为
正统思想。他还在长安兴办太学。
(二)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三)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1 页
◇注意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
的都是为了控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2 页
三、盐铁专卖(经济)
(一)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二)设盐铁官,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三)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四、北击匈奴(军事)
(一)前提: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
(二)概况: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受到重
创,被迫迁徙漠北。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卫青在漠北同匈
奴主力相遇,汉军大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3 页
考点4 东汉的兴衰(七上第13课)
一、东汉的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
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二、东汉的兴盛:光武帝通过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
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
民族矛盾等一系列措施稳定了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东汉的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四、黄巾起义:184年,张角等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
蹶不振。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4 页
考点5 沟 通中外文明的“丝 绸 之路 ”(七上第14课)
一、张骞通西域
(一)西域的含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
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二)张骞出使西域:
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一次);加强与西域的联系(第二次)。
2.概况: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从
长安出发,前往西域,详细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
3.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史称“凿空”,密切了汉朝和西域的政治、经济、
文化、物产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
解与往来。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5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6 页
(二)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
1.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2.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7 页
三、对西域的管理
(一)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
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
地区。
(二)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此后,班超长期留守西
域,他还派甘英出使大秦,但甘英在安息受阻,未能到达大秦。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8 页
【史料解读】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设问:文中的“西域道”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解读:这句话是说张骞开通了与西域连通的道路,即丝绸之路。这里的“西域
道”实际指的是丝绸之路。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59 页
突破点 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措施
重难点突破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几乎沿用了整个封建社会
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经济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各地经
济的交流和发展
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思想
“焚书坑儒”,阻碍了中国文化
的发展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
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0 页
秦始皇 汉武帝
文化
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
发展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民族交往
修建长城,抵御匈奴;开凿灵
渠,开发南疆
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加
强了与西域的交往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1 页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2 页
2.(2019·成都)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3 页
3.(2019·广元)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巩固统治的措施中
属于政治方面的是( )
A.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B.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C.规定度量衡整齐划一
D.小篆为全国规范文
4.(2019·眉山)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卢生、侯生妖言惑众、诽谤皇帝为
由,牵连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今人在事发地立有石碑“秦坑儒谷”,以示纪
念。该石碑的位置可能在今( )
A.陕西临潼 B.江苏南京
C.河南洛阳 D.四川成都
A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4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5 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构成秦朝政治体系的主要制度(至少两个)。通
过这个体系,秦朝建立起怎样的国家体制?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度。(三个任意答出两个即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国家体制。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6 页
命题点2 大一统的西汉王朝
6.(2019·广元)《史记·平准书》记载:“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
间,国家无事。”下列选项中,属于文景之治时期治国理念的是( )
A.严刑峻法 B.以德化民
C.独尊儒术 D.注重文教
7.(2017·南充)为实现国家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倡节俭 B.破格提拔人才
C.文景之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7 页
命题点3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8.(2018·成都)《霓裳羽衣》能够成为古代乐舞的代表作,与丝绸之路上的中
西乐舞交流分不开。西汉时期,为这种交流创造了条件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班超
C.鉴真 D.玄奘
9.(2018·眉山)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
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A.西汉时设立西域都护
B.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
C.唐朝设立北庭都护府
D.清朝时设立伊犁将军
A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8 页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69 页
11.(2019·成都·时空观念)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
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12.(2017·泸州·时空观念)中国古代虽几度出现政权分裂局面,但统一始终是
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呈现统一特征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
C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70 页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
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
种观点的是( )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71 页
2.(2018·黑龙江)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
3.(2019·江苏泰州)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
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D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72 页
4.(2019·山东烟台)“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
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
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2019·陕西·历史解释)“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73 页
6.(2019·河南)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罗马文明等人类文明的
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千年之间,它让瓷器和茶叶成为了永久的中国名片。这段材
料强调了“它”( )
A.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
B.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使中国经济领先世界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74 页
二、非选择题
7.(2018·山东聊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
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
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
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75 页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一:分封制;材料二:郡县制。
(2)上述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诸侯王的王位实行世袭;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中央
政府任免,官吏的官位不能世袭。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76 页
8.(2019·山东青岛)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它的强盛给我们实现
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
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
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
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
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77 页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
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
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
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
(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78 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
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
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国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一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三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0 页
第一单元 史前人类的活动及早期国家的更替与社会变革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1 页
考点1 三国鼎立(七上第16课)
[2020年是赤壁之战1 820年]
一、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战为曹操统
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
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考点精析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2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3 页
(三)三国的经济发展:
1.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建水利,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蜀汉国:发展经济(蜀锦),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3.吴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
队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4 页
◇易错、易混、易漏点
1.把曹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误认为是三国时期的人和事,而实际上曹
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均属于东汉末年的人和事。
2.把赤壁之战误认为是三国鼎立正式形成的标志,正确答案应是孙权称帝、
建立吴国,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5 页
【知识拓展】 三国这段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1)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2)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5)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
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6)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6 页
考点2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七上第17课)
[2020年是西晋完成统一1 740年]
一、西晋的短暂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一)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二)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三)衰落(转折点):“八王之乱”。
(四)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7 页
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一)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二)十六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
成汉,总称为“十六国”。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8 页
考点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上第18课)
一、东晋的兴亡
(一)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王与马,共天下”)。
(二)兴盛:江南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三)衰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它们都
定都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89 页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原因:
1.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丰富的技术
经验。
3.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5.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0 页
(二)表现:
1.农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推广选
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先进技术,育种移栽水稻,实行麦稻兼作,种植
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南京)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
都市。
(三)影响:南方的初步开发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1 页
考点4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七上第19课)
一、淝水之战
(一)概况:
1.时间: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二)影响:
1.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2 页
◇提醒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
战。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3 页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原因: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
化,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治理。
(二)措施:
1.494年,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
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三)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4 页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一)表现:
经济、习俗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学习少数
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政治制度 北朝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
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民族心理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5 页
(二)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
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三)影响: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
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6 页
突破点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重难点突破
项目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
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加
北魏统一了北方地区。此时内迁
各族汉化明显,而北魏仍保留鲜
卑族的习俗,不利于治理北方
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
汉族先进文化
内容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
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政治制度
和经济制度
作用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
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
的实力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7 页
命题点1 三国鼎立
1.(2019·绵阳)据《方與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
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平!”。绵阳富乐山因此得
名。据此可知( )
A.当时的魏国社会稳定
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
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
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8 页
命题点2 江南地区的开发
2.(2017·眉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
现的是( )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99 页
命题点3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3.(2018·眉山)某同学学习某次改革时整理出以下关键词:“禁用鲜卑语、采
用汉族的官制、以孝治国”等,请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哪一次改革(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00 页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01 页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02 页
2.(2017·山东青岛)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
一时期的是( )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3.(2019·江苏连云港)“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直接
说明江南地区(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A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03 页
4.(2019·广西玉林)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
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04 页
二、非选择题
5.(2019·广西梧州)(改编)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
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
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当
时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
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
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
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05 页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
内容。
北魏孝文帝。迁都、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取汉族官制。
(2)根据材料,概括当时民族交融的特点。
方式上:民族交往的互相影响;北魏统治者主动政策。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
民族是主流;少数民族也给汉民族带来优秀的思想文化。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政权封建化加速;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交融。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一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四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07 页
考点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下第1课)
一、隋朝统一全国: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
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一)创立:隋文帝时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
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考点精析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08 页
(二)影响:
1.是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
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
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三、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统治残暴、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炀帝
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09 页
考点2 从“贞 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七下第2课)
一、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
(一)出现原因: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房玄龄、杜如晦)。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0 页
(二)统治措施: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1 页
(三)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
观之治”。
(四)评价唐太宗: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唐朝经济持
续发展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
位期间,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创立殿试制度,减轻人民的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
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2 页
四、“开元盛世”——唐玄宗
(一)唐玄宗的统治措施:任用贤相姚崇、宋璟,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
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二)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
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由于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史称“开
元盛世”。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3 页
【史料解读】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
俱丰实。——杜甫《忆昔》
设问:诗句反映的是哪一盛世局面?
解读:诗句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局面。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4 页
考点3 盛唐气 象(七下第3课)
一、经济的繁荣
(一)农业:扩大垦田面积,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发明并推广生产工具,如曲辕
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二)手工业:丝织工艺水平高超,代表是蜀锦;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代表
是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
(三)商业:商业繁荣,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
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5 页
◇重要图片解读
图片名称:图一筒车示意图、图二曲辕犁
考点链接:筒车和曲辕犁——农业经济发展——唐朝繁荣的表现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6 页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一)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施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周边各族拥戴,被尊称为
“天可汗”。
(二)任用少数民族人士:在唐朝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
任。
(三)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
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四)管辖天山南北: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五)唐与吐蕃的交往: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
给尺带珠丹。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人们的衣食
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7 页
考点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七下第4课)
一、遣唐使来华: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来华学习先进的文化。
二、鉴真东渡:高僧鉴真前后用12年时间,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和中国文化,还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三、唐与新罗: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文化,引入唐朝政治制度、科
举制、医学、天文、历算等。
四、玄奘西行:唐太宗时,僧人玄奘长途跋涉到天竺求取佛经,10多年后返回
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
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8 页
◇重要图片解读
1.图一名称: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考点链接: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中日友好往来使者
2.图二名称: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考点链接:玄奘——唐朝对外交往——文化交流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19 页
考点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七下第5课)
一、安史之乱
(一)爆发原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
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二)概况: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后来于763年被平定。
(三)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
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后被朱温等镇
压。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0 页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一)概况: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
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二)特点: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局动荡,南方政局相对稳
定。
(三)评价: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
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1 页
命题点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2019·内江)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
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命题点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2018·南充)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B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2 页
A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3 页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4 页
命题点4 科举制的创立
6.(2019·眉山)《唐摭[zhí]言》中记载,(唐太宗)见新进士鱼贯而出,说: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喻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
头”。材料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5 页
7.(2018·绵阳)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
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这些主要说明( )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6 页
命题点5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8.(2017·成都)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
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7 页
9.(2017·眉山)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了。下列史实中能够说明“唐蕃一家”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唐太宗设立管理西域的机构
C.唐玄宗册封回鹘首领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8 页
命题点6 核心素养
10.(2019·乐山·历史解释)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隋唐时
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29 页
11.(2019·广元·历史解释)秦、隋两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打下
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采取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和措施
B.开辟了纵贯南北促进经济交流的运河
C.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需要的人才
D.通过思想控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0 页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南京)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1 页
2.(2019·山东泰安·历史理解)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
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3.(2019·江苏镇江)唐玄宗统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
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A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2 页
4.(2019·重庆)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
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 B.文学艺术的兴盛
C.政治的清明 D.社会风气的开放
5.(2019·广东)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
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
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D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3 页
6.(2019·北京)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副对联。上联为“鉴真
东渡传佛法”,下联为“玄奘西游取真经”。横批应为( )
A.海陆通达 B.经济繁荣
C.文明互鉴 D.民族和睦
7.(2019·江苏苏州)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
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
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C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4 页
8.(2019·山东滨州)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
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5 页
二、非选择题
9.(2019·湖南株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6 页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
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
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
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
方百计的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
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
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汉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
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7 页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
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
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
些认识?
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认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
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8 页
10.(2019·贵州毕节)(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出土于唐朝墓葬的部分文物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39 页
(1)材料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怎样的空前盛况?请举出两例唐朝“走出
去”的具体事例。
对外交往国家多,交流领域广。玄奘西行印度,鉴真东渡日本。
(2)由上述材料得到什么启示?
开放带来繁荣,应坚持对外开放等。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一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五单元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41 页
考点1 北宋的政治(七下第6课)
[2020年是北宋建立1 060年]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建立: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
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
考点精析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42 页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43 页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一)措施:
(二)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措施 影响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抑制武将、提
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
成
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
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
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
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文治局面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44 页
考点2 辽 、宋、西夏 、金 的并立(七下第7、8课)
一、北宋与辽、西夏的战和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45 页
二、南宋与金的对峙
金的建立
11世纪末,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
大金
南宋的建立
(1)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2)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抗金
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抗金,并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危害其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宋金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
对峙局面形成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46 页
考点3 宋代经济的发展(七下第9课)
一、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南方相
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二、表现
(一)农业:
1.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2.水稻种植面积增长,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的水稻也
推广到北方,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
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3.茶树大量栽种,棉花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47 页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
期,棉纺织业兴起。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十分别致,江西景德镇后来
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宋代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水平很
高。南宋海船已装有指南针。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48 页
(三)商业:
1.商业城市兴起: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商铺随处可设;
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还有商业区草市。
2.对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
易。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纸币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
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三、影响: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
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49 页
◇重要图片解读
1.图一名称:秧马
考点链接:秧马——宋代经济发展——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
2.图二名称: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交子)
考点链接:交子——北宋——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经济发展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0 页
◇巧记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1 页
【史料解读】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
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
设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解读:现象:经济重心的南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其中长
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更有粮仓的美誉,因而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2 页
考点4 蒙 古族的兴起 和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七下第10、11课)
一、蒙古的统一: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一)蒙古灭西夏与金:1227年,蒙古灭西夏(在灭西夏过程中成吉思汗去世);
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合灭掉金;此后,南宋与蒙古的战争持续40多年。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3 页
(二)忽必烈的统治:忽必烈即位后接受汉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
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
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忽必烈就是
元世祖。
(三)元朝的统一:1276年,元朝灭南宋。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残部,统一中
国,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
定了基础。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4 页
三、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是我国历史上版图
最大的。
3.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形
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5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6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7 页
◇重要图片解读
图片名称:元宣政院印
考点链接:元宣政院印——元朝对西藏的管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8 页
考点5 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中外交通
(七下第12、13课)
一、都市生活
(一)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北宋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
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三)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
(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59 页
二、中外交通
(一)陆路:
丝绸之路 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驿站
宋代比较发达,元朝时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
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路线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
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0 页
(二)海路:
(三)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条件
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
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概况 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航线
宋代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
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海
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1 页
突破点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原因
(1)阶段:
①第一阶段:
a.时间:从远古到西晋时期。
b.特点: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三国时期,孙吴地区的农业虽得到
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曹魏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蜀两国
的。
重难点突破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2 页
②第二阶段:
a.时间: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
b.特点: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
北方。
③第三阶段:
a.时间:从北宋到南宋时期。
b.特点: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南宋时期,经济重
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
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3 页
(2)原因:
①我国劳动人民的南迁,北方人民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
力,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②江南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土地肥沃,热量充足,水量充沛,适合农作物的生
长。
④南迁农民与江南人民共同辛勤劳动。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4 页
命题点1 宋代经济的发展
1.(2018·眉山)有人经过研究发现:两宋时,四川远离中原战火,局势一向较
为安定且富庶,成都、眉山成为四川刻书中心。到13世纪中叶,蒙古兵攻占四川地
区,大肆抢掠,成都、眉山的版刻业自此一蹶不振。由此可见( )
A.战争是破坏经济文化发展的罪魁祸首
B.社会安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C.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雕版印书业的发展
D.两宋时四川地区活字印刷术比较发达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5 页
2.(2017·成都)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
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了( )
A.康乾盛世的出现 B.科学技术的突破
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
3.(2016·内江)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
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南宋手工业进步
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D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6 页
4.(2018·达州)大画家张择端描绘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的风俗画是
_______________。《清明上河图》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7 页
D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8 页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漳州·历史解释)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在秦国树立起尚武的精
神。北宋却与之背道而驰,重文轻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社会落后,民众野蛮成风
B.北宋经济发达,人们贪生怕死
C.统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见不一
D.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使命不同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69 页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0 页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1 页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2 页
5.(2017·湖南怀化)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
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3 页
6.(2019·江苏苏州)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
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
象最能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4 页
7.(2019·湖北孝感)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
国的宋朝。”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宋朝令史学家和学者
向往的主要原因有( )
①灿烂的科学技术 ②发达的社会经济 ③丰富的文化生活 ④包容的开放意
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5 页
8.(2019·山东聊城)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
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
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分裂割据 B.实现国家统一
C.强化思想控制 D.开发边疆地区
9.(2019·福建漳州)《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
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此记载涉及的地区是( )
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福建
A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6 页
二、非选择题
10.(2017·辽宁沈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
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
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宋与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
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
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选自《中国历史》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7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8 页
材料三 宋代以来,商业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娱乐生活。东京汴梁首次
出现了专门的娱乐休闲场所——“瓦子”。瓦子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娱乐中心,每个
瓦子内设有数量不等的专供表演的“看棚”(又称“勾栏”),内设戏台、后台、观
众席等。瓦子、勾栏的演出内容有说书、小唱、杂剧、皮影、散乐、舞蹈等。
临安的游湖服务,是市民娱乐服务的重要方面。每逢节庆、假日,西湖成为人
们出游的理想去处,这里游船如织,游人聚集。娱乐服务是以赚钱为目的。每逢此
时,湖中专为游人提供各类商品的小船往来不绝,如撑船卖羹汤、卖时果、卖酒
水、供菜蔬,还有供茶果、点茶等船只。一时间湖面热闹非凡,叫卖之声不绝于
耳。
——选自《中国通史》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79 页
(1)根据材料一回答,宋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战争到和平。
(2)材料二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3)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哪方面的情况?
造船业。
(4)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宋代繁荣的商业与丰富的娱乐生活互相促进。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一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六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时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81 页
第一单元 史前人类的活动及早期国家的更替与社会变革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82 页
考点1 明清 帝国的兴替(七下第14、17课)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南
京),随后,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统治结束。
二、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考点精析
项目 措施 影响
政治
(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吏、
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朱元璋分
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3)建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
期设立东厂,加强对官民的监视
地方和中央各部既互
不统属,又互相牵
制,各自直接向皇帝
负责,使皇权高度集
中,君主专制大为加
强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83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84 页
三、明朝的经济
(一)农业: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二)手工业: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成为明代丝织业中心;景德镇
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三)商业: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出现了有名的商帮(晋商、徽
商)。
四、明朝的灭亡
(一)明朝中后期状况: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繁多。
(二)明朝灭亡:明末,农民起义爆发。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队伍发展迅速,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
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明朝在农民起义中灭亡。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85 页
五、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一)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
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二)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
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86 页
考点2 明朝的对外关系(七下第15课)
[2020年是郑和开始第一次下西洋615周年]
一、郑和下西洋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87 页
二、戚继光抗倭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88 页
考点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 和发展
(七下18课)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概况: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登陆台湾,
最终将敌人包围在赤崁城和台湾城。166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荷兰侵占
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注意 郑成功、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岳飞是抗金英雄,文天祥是抗元英雄。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89 页
(二)清朝在台湾建制: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
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
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0 页
◇重要图片解读
图片名称:图一戚继光像、图二郑成功像
考点链接:戚继光和郑成功——明清反侵略斗争——民族英雄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1 页
二、对西藏的管辖
(一)册封:1653年,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1713年,康熙帝册
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二)建制:
1.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设噶厦,授达
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2.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
和法规。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
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达赖与班禅的继承需要通过金瓶掣
签,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2 页
三、巩固西北边疆
(一)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
边疆地区。
(二)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三)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军设
哨,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四)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3 页
四、雅克萨之战
(一)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1685年和1686年,康熙命令清军两次
进攻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
条约》。
(二)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
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4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5 页
考点4 清 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七下第19课)
一、农业
(一)背景: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
大计”。
(二)表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
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兴修水利,对黄河、
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
有了较大的发展。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6 页
二、手工业和商业
(一)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商业: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
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形成了大的商帮。
三、人口的增长
(一)概况:康熙时人口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
之一。
(二)危机:庞大的人口使得人地矛盾凸显,进一步开荒垦田致使水土流失严
重,地力下降;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7 页
考点5 清 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七下第20课)
一、政治
(一)康熙时,设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雍正时,设军机
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二)影响:皇帝独掌朝政,皇权至高无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思想文化
(一)文字狱:
1.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2.概况:从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
罪状,制造冤狱。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8 页
3.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思
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
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收缴、销毁认为
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乾隆以后,清朝吏治腐败、军纪涣散,出现财务危
机,同时人地紧张、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199 页
四、对外关系——闭关锁国
(一)原因: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二)措施:
1.顺治时期,实行严厉的“禁海令”政策,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2.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严格
限制出口商品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0 页
3.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
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三)影响: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
程。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1 页
◇注意 闭关锁国政策只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并非完全断绝对外往来。
【史料解读】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
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写道
设问:乾隆对外夷持什么态度?后来清政府做出了什么决策?这一决策的有什
么影响?
解读: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做出了闭关锁国的决
策,这一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2 页
突破点 我国历朝对西域、台湾、西藏的管辖
重难点突破
地区 关联
西域
西汉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
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唐朝 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
元朝 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清朝
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
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1884年设置新疆行省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3 页
地区 关联
台湾
三国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隋唐 称台湾为流求,台湾与大陆联系更进一步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作为管理琉球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清朝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
中国一个行省
西藏
元朝
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
使行政管辖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4 页
命题点1 明朝的统治
1.(2019·眉山)《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
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
要目的是( )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孙
C.加强皇权 D.限制大臣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5 页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6 页
3.(2018·自贡)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7 页
命题点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2018·绵阳)分析图片中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中符合这
一共同特点的是( )
A.噶尔丹
B.五世达赖
C.大小和卓
D.林则徐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8 页
5.(2018·成都)据《清史稿》记载,施琅曾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
害,断不可弃。”1684年,统治者采纳其谏言并设置台湾府。这位统治者是( )
A.康熙皇帝 B.雍正皇帝
C.乾隆皇帝 D.道光皇帝
6.(2019·眉山)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
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
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该条约是中俄( )
A.《改订伊犁条约》 B.《天津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北京条约》
A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09 页
7.(2019·成都)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和西北边疆的管辖。
下列相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顺治帝册封五世班禅
B.康熙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C.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
D.乾隆帝打败了漠西蒙古噶尔丹的进攻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0 页
命题点4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8.(2018·眉山)清初有学者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
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农本思想 D.农商并重
9.(2016·绵阳)1793年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
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D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1 页
命题点5 核心素养
10.(2018·乐山·历史解释)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
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2 页
11.(2017·泸州·时空观念)掌握历史发展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列
皇帝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宋太祖、唐太宗、明太祖
B.汉武帝、宋太祖、清康熙、唐太宗
C.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清康熙
D.汉武帝、明太祖、唐太宗、宋太祖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3 页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菏泽)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
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设厂卫特务机构
D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设内阁大学士
3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4 页
2.(2018·湖南岳阳)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 )
A.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C.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D.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5 页
3.(2019·山东威海)“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
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
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郑成功 明末清初
C.戚继光 明朝前期 D.戚继光 明朝中期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6 页
4.(2018·内蒙古赤峰)“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
索,则地当归我……”下列与此材料有关的人物是( )
A.郑和 B.康熙
C.郑成功 D.左宗棠
5.(2019·广西百色)清军平定台湾后,主帅施琅认为台湾地大物博,是江苏、
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各省的重要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此,清政
府设置( )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辖地
C.台湾府 D.台湾省
C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7 页
6.(2018·黑龙江大庆)清朝皇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7.(2019·浙江绍兴·时空观念)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
列管辖机构按设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宣政院 ③驻藏大臣 ④台湾府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C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8 页
8.(2018·广西玉林)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
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商品经济活跃 D.皇权高度集中
9.(2019·广东)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
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
A.思想专制加强 B.传统文化衰落
C.八股取士盛行 D.儒家地位提高
C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19 页
10.(2019·湖南长沙)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
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
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20 页
二、非选择题
11.(2019·湖北随州)(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
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
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
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
股文”。
——部编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21 页
根据材料概述明朝科举制出现的变化并予以评价。
变化:限定考试内容范围;规定文章立意;规定答卷的文体格式,固定为“八
股文”。(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评价:严格规范考试标准,便于操作选拔;考试内容、形式教条刻板,脱离实
际,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新,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
步,使科举制完全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任评其一或其他言之有理均可)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一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23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24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25 页
考点1 青铜 器 与甲 骨 文(七上第5课)
一、青铜器
(一)发展历程:
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
2.灿烂时期:商周时朝。
(二)主要用途:饮食、祭祀、军事,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
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
严格的等级界限。
考点精析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26 页
(三)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青铜器中的精品)、三星堆青铜器(出土于四川广汉,青铜立人像、青铜人头像等)。
二、甲骨文
(一)定义:商周朝时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
字。
(二)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三)地位: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
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四)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27 页
【知识拓展】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28 页
◇重要图片解读
1.图一名称:司母戊鼎
考点链接:司母戊鼎——商朝——最大的青铜器
2.图二名称:刻有文字的甲骨
考点链接:甲骨文——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世界上的古老文字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29 页
考点2 卓 越的工程(七上第7、9课)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0 页
◇重要图片解读
图片名称:都江堰示意图
考点链接:都江堰——秦国李冰父子——防
洪灌溉工程——“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1 页
考点3 百 家争鸣 (七上第8课)
一、老子及其思想
(一)学派:道家学派创始人。
(二)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
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三)著作: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即《道德经》(道家经典)一书中。
二、孔子及其思想
(一)学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弟子将孔子的言
论整理成《论语》。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2 页
(二)成就:
1.思想: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
力,反对苛政。
3.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
现并总结许多教育规律。
4.文化:整理古代重要文献资料,传承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3 页
三、百家争鸣
(一)出现原因:战国时期,旧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战国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
会秩序
道家 战国 庄子
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
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4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5 页
考点4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科 技(七上第15、20课)
一、文化
(一)史学——《史记》:西汉司马迁编写,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
活,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二)书法:
1.锺繇(独创楷书书法)、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西晋设置书博士,规定
用锺、胡书法为标准书体。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6 页
2.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
《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称号,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三)绘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是 当时绘画的代表作。
(四)雕塑:南北朝时,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的佛像雕塑
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7 页
二、科技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8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39 页
考点5 印 刷 术、指南针 和火 药 (七下第13课)
一、印刷术
(一)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在刻版上费工费时,且一版只能印一种书。
(二)活字印刷术:
1.发明: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
2.影响: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3.传播: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
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传入欧洲。
(三)转轮排字法:元代王祯发明。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0 页
二、指南针
(一)发明经过:
1.司南:战国时制成。
2.指南针:北宋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
(二)意义: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三、火药
(一)发明经过:唐朝时发明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二)意义: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
革。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1 页
◇重要图片解读
1.图一名称:毕昇像
考点链接:毕昇——活字印刷术——宋朝的科技——中国四大发明
2.图二名称:司南(模型)
考点链接:司南——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2 页
考点6 唐诗 、宋词、元曲 和明清 文学艺术
(七下第3、12、16、21课)
一、唐诗
(一)李白: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等。
(二)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真情实况,被称
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三)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易懂,寓意深
刻。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等。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3 页
二、宋词
(一)苏轼:豪放派词人,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提高了词的格调。代表作《念
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二)李清照:婉约派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三)辛弃疾:豪放派词人,他的词风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
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三、元曲
(一)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二)元曲四大家: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4 页
四、明清小说
(一)《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明朝):
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
2.内容: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描绘了魏、蜀、吴三国
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
愿望,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二)《水浒传》(明朝):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
2.内容:以官逼民反为主题写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
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的丑恶嘴脸。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5 页
(三)《西游记》(明朝):
1.作者:吴承恩(明代中期)。
2.内容: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四)《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清朝)。
2.内容: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
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
历史命运。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6 页
五、昆曲与京剧
(一)昆曲: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二)京剧:徽调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在道光年间形
成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7 页
考点7 科 技名著 与史学巨著 (七下第12、16课)
一、医学——《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编撰,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
就,丰富了我国的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科技——《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编撰,全面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
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农业——《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编撰,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
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四、史学——《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
事,有资于治道”。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 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
通史。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8 页
考点8 建筑 奇 观(七下第1、16课)
一、隋唐大运河
(一)概况:隋炀帝时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
别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五大水系。
(二)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修筑
的军事防御体系。
三、北京城:明朝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明清两朝都城,有宫城、皇城、内城
和外城,其中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49 页
考点9 书 法、绘 画 (七下第3、9课)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0 页
命题点1 青铜器与甲骨文
1.(2018·达州)青铜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不少器物工艺精美,造型独
特,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假如你是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讲解员,负责给游客介
绍具有蜀地特色的青铜器,你会选择(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1 页
命题点2 卓越的工程
2.(2018·南充)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
之国”美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隋大运河 D.元朝运河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2 页
命题点3 百家争鸣
3.(2019·泸州)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言论中能直接体
现孔子核心思想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3 页
4.(2019·达州)下列哪一选项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
之。”(选自《论语·为政》)出自同一人之口(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自然乱。”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4 页
5.(2019·成都)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6.(2018·达州)在达州市中小学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刘老师将自己的心得
概括为:“班级管理如烹小鲜,应该无为而治,同时要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
仁爱。”他的管理理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派的主张( )
A.儒家 法家 B.道家 兵家
C.道家 儒家 D.墨家 儒家
B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5 页
7.(2018·绵阳)(节选)继承、吸收、发扬,是中华文明民族的动力。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文明 光耀世界】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兼
爱”“非攻”等思想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中的思想产生于中国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
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分析这一时期出现思想活跃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经济发展,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群雄并立。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6 页
命题点4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科技
8.(2019·成都)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
伦排名第四。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 )
A.发明了指南针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改进了印刷术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7 页
9.(2019·达州)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
典籍里。假如要介绍下图中被隐去的典籍,你将选择( )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先
生曾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集古代农业之大成
并吸取了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
C.该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上下
三千年的历史
D.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在
世界医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8 页
D
10.(2019·广元)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下列成就与相关人物指
配正确的是( )
A.雕版印刷术——蔡伦
B.地动仪——张陵
C.《伤寒杂病论》——华佗
D.《史记》——司马迁
11.(2018·达州)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对信息的记录、储存和传播,影响最
显著、最久远的是________。造纸术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59 页
命题点5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12.(2018·自贡)宋人载:“舟师识地理, 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
南针。”可知指南针的直接作用( )
A.推广民众教育 B.消除封建制度
C.发现美洲 D.推动启蒙运动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0 页
13.(2019·达州)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成果;中国人的“书”
从竹木简演化为精美的图书,主要得益于下列表述中的哪些重要发明?( )
①北宋时发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 ②东汉蔡伦改进了
技术,掀起了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③唐朝炼丹家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发
现,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 ④毕昇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1 页
14.(2019·南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对欧洲社会的变革和作战方式起
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和火器 D.造纸术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2 页
15.(2016·自贡)(节选)某兴趣小组围绕“人类文明演进的足迹”的主题进行探
究,请你参与。
探究问题一 文明西传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
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列举三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试用一例说说对欧洲历史进
程产生的影响。
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
理大发现时代。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3 页
命题点6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文学艺术
16.(2019·眉山)有人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三苏指老苏、
大苏、小苏。其中老苏是( )
A.苏轼 B.苏洵
C.苏武 D.苏辙
17.(2018·宜宾)明清时期,成为广大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的是( )
A.小说创作 B.书法鉴赏
C.戏剧表演 D.名画收藏
B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4 页
18.(2018·达州)清代,小说创作继续发展。某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多愁善感为
世人熟知,一幅“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画面,更预示着这部小说
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5 页
19.(2019·绵阳)探寻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
事件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D
选项 史料 结论
A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国内民族交往频繁
B 北宋出现“夜市”、“交
子”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D 曹雪芹著《红楼梦》 世界级伟大作家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6 页
20.(2019·宜宾)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深受人民喜爱,主要是因为( )
A.人民文化素质很高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7 页
命题点7 科技名著与史学巨著
21.(2018·达州)创作于明代,主要研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被外国人称为
“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九章算术》
22.(2017·自贡)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下列有关李时珍医药学的资料,属于直接
史料的是( )
A.正在播放电影《李时珍》
B.唐明邦著《李时珍评传》
C.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
D.李时珍博物馆的解说词
C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8 页
命题点8 建筑奇观
23.(2017·自贡)方寸之间,见证历史。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
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的是(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69 页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0 页
命题点9 书法、绘画
25.(2018·眉山)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产生了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
家,其中被称为“画圣”的是( )
A.徐渭 B.张择端
C.赵孟 D.吴道子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1 页
一、选择题
1.(2019·江苏苏州)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
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2 页
2.(2019·福建南平)辞赋“江分内外,腾翔鱼贯;离堆锁峡,宝瓶攸关”赞誉
的工程是( )
A.灵渠 B.长城
C.都江堰 D.大运河
3.(2019·湖南益阳)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
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
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C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3 页
4.(2019·江苏南京)“以六躯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解之幂。……割
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
A.华佗 B.祖冲之
C.毕昇 D.汤显祖
5.(2019·湖南常德)“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
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D.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B
A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4 页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5 页
7.(2018·山东济宁)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惠及后人,是传统文化的
瑰宝。下列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 )
①《本草纲目》 ②《天工开物》 ③《伤寒杂病论》 ④《九章算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C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6 页
8.(2017·山东青岛)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
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D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7 页
9.(2019·浙江宁波)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如今其负责人表
示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
( )
①气势恢弘的历史建筑 ②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
③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 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8 页
10.(2019·重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下列我国古代文化成就与其
地位对应错误的是( )
A.《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B.《齐民要术》——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C.《天工开物》——“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红楼梦》——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
B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79 页
二、非选择题
11.(2019·福建漳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时间 东周-西汉 东汉-魏晋 南北朝-隋唐 宋-明中叶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80 页
材料二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在清代突飞猛进,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根本
上改变实用性特征,或者改造社会结构,使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空间。但这两
条道路在当时都行不通。科学传统是整个氏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
能的。至于改造社会结构更不可能,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
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扼杀思想自由。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 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
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
平。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 配人教版
第 281 页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最突出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
国古代促进世界文化传播的两项重大科技发明。
南北朝-隋唐。造纸术、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无法在“清代突飞猛进”的原因。
中国传统科技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民族文化无法根本改变”也可);
大一统专制统治社会结构无法得到改造。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大发展的认识。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