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
2
页
★
时空观念
第
3
页
★
主要点睛
一次严重经济危机:
1929
~
1933
年经济大危机。
两种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大世界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三个重要国际组织:
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
四条基本线索: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
第
4
页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考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九下第
8
课
)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
一
)
背景:
1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2
.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3
.
19
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考点精析
第
8
页
(
二
)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
.
三国同盟
(
德奥意
)
:
1882
年,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其核心国家是德国,意大利对结盟动摇不定。
2
.
三国协约
(
英法俄
)
:
20
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形成三国协约,核心国是英国。
(
三
)
影响
(
后果
)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第
9
页
◇
提醒
英德矛盾、德法矛盾和俄奥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中心环节。其中,英法矛盾是主要矛盾。
第
10
页
(
二
)
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
1
.时间:
1914
年
6
月
28
日。
2
.经过: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
三
)
经过:
1
.爆发:
1914
年
7
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2
.交战双方:同盟国
—
协约国。
(
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加入协约国
)
3
.主要战场:欧洲战场。
(
东线、西线、南线
)
第
11
页
4
.著名战役:
凡尔登战役
。
(
转折点
)
(1)
概况:
1916
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的一场历时约
10
个月的阵地战。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2)
影响: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5
.结果:
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同盟国
的失败而告终。
(
四
)
性质:
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
第
12
页
(
五
)
战争的特点:
1
.规模空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
30
多个,约
15
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
2
.持久性:历时
4
年多。
3
.残酷性: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
3 000
多万。
(
六
)
影响:
1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2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
13
页
◇
易错、易混、易漏点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是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但这并不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第
14
页
考点
2
列宁与十月革命
(
九下第
9
课
)
一、二月革命
(
一
)
背景: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但依然很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
二
)
时间:
1917
年
3
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
(
三
)
结果:推翻了
沙皇专制统治
,建立了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第
15
页
二、十月革命
(
一
)
背景: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了人民的更大不满。
(
二
)
概况:
1917
年
11
月
6
日晚,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第
16
页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一
)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1
.时间、地点:
1917
年
11
月
7
日晚,斯莫尔尼宫。
2
.内容:
(1)
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2)
通过
《
和平法令
》
,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3)
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第
17
页
(
二
)
布尔什维克党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第
18
页
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
一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了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
二
)
推动了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鼓舞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的解放斗争。
第
19
页
◇
易错、易混、易漏点
1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所以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所以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所以也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十月革命的特征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早期的革命正是向俄国学习,即首先攻占大城市,最终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
第
20
页
考点
3
《
凡尔赛条约
》
和
《
九国公约
》(
九下第
10
课
)
一、巴黎和会与
《
凡尔赛条约
》
(
一
)
时间:
1919
年
1
~
6
月。
(
二
)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
三
)
会议的中心问题:讨论对德国和约及战后安排。
(
四
)
操纵国及三巨头:
英、法、美
。英国首相劳合
·
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
五
)
结果:签订了
《
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
,即
《
凡尔赛条约
》
。
第
21
页
(
六
)《
凡尔赛条约
》
:
1
.时间,对象:
1919
年
6
月,协约国与德国。
2
.内容:
(1)
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
15
年。
(2)
军事: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
(3)
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4)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5)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第
22
页
3
.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及对中国的影响:
(1)
决议: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
(2)
影响:引发了中国的
五四运动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代表拒绝在
《
凡尔赛条约
》
上签字。
(
七
)
凡尔赛体系:
《
凡尔赛条约
》
同随后协约国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第
23
页
二、华盛顿会议与
《
九国公约
》
(
一
)
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
(
二
)
倡议国及主导国:美国。
(
三
)
时间:
1921
~
1922
年。
(
四
)
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9
国。
第
24
页
(
五
)
《
九国公约
》
:
1
.时间:
1922
年。
2
.针对问题:
中国问题
。
3
.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
机会均等
原则。
4
.评价:
(1)
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2)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
门户开放
”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
六
)
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的关系。
第
25
页
三、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
一
)
形成:在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被称为“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
二
)
实质:这是一个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体系。
(
三
)
评价:这一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因为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战胜国之间及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第
26
页
【知识拓展】 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
(1)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在战胜国与德国的矛盾。
《
凡尔赛条约
》
对德国的疯狂掠夺,引起德国人民强烈的复仇心理,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
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有美、日围绕亚太地区的争夺及英、美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等,这是由分赃不均引起的。
(3)
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牺牲了部分弱小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这必然会激起这些国家人民的反抗。
第
27
页
(4)
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仇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5)
帝国主义国家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第
28
页
考点
4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九下第
11
课
)
一、新经济政策
(
一
)
背景:
1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
.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
二
)
开始时间、推动者:
1921
年,苏维埃政府。
(
三
)
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
四
)
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第
29
页
二、苏联成立:
1922
年
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苏联
”。
三、苏联的工业化
(
一
)
提出:
1925
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
二
)1926
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三
)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
四
)
成果:
1928
~
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
工业国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
五
)
评价:
1
.积极: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
.消极: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第
30
页
四、农业集体化
(
一
)
背景:
1927
年底至
1928
年初,苏联发生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
二
)
目的: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
三
)
时间:
20
世纪
30
年代初。
(
四
)
内容: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第
31
页
五、苏联模式
(
一
)
形成标志
——
1936
年新宪法的公布:
1
.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
.颁布目的: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苏联的变化。
3
.意义: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
二
)
苏联模式的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第
32
页
(
三
)
评价:
1
.积极: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第
33
页
◇
易错、易混、易漏点
误认为苏联模式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苏联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但在后期,苏联模式越来越僵化,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
34
页
考点
5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
九下第
12
课
)
[2020
年是甘地领导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00
周年
]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一
)
背景: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
二
)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
.开始时间、领导人:
1920
年,
甘地
。
2
.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
3
.结果:
1922
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第
35
页
(
三
)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
.开始时间、领导人:
1930
年,甘地。
2
.形式: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3
.概况: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的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遭拒后,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追随者步行到达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一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
4
.结果:英国殖民政府逮捕甘地,有数万人被判刑。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第
36
页
(
四
)
影响:
1
.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
英国殖民统治
,增强了印度人民的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
2
.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
资产阶级
对运动的领导权。
第
37
页
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
一
)
背景: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3
.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
二
)
领导人:扎格鲁尔。
(
三
)
过程:
1
.
1918
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他们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
第
38
页
2
.
1919
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规模逐渐扩大。
3
.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但仍未承认埃及独立。
(
四
)
结果: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
1922
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
五
)
意义: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
39
页
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
一
)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
.时间:
1910
年。
2
.成果:
1917
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
二
)
卡德纳斯改革:
1
.背景:
1934
年,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
2
.目的: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
第
40
页
3
.内容:
(1)
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2)
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
(3)
将服务行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4)
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4
.影响:体现了
1917
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
41
页
突破点
1
比较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重难点突破
名称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不同点
时间
1919
年
1
~
6
月
1921
~
1922
年
目的
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协调美、日、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关系
操纵国
英、法、美
美、英、日
结果
签订对德的
《
凡尔赛条约
》
等一系列和约
签订
《
四国条约
》《
五国海军条约
》《
九国公约
》
等
危害中国的内容
把德国在中国山东取得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
九国公约
》
称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第
42
页
名称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不同点
影响
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形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对中国的影响
引发了五四运动
迫使日本将山东权益归还中国,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相同点
都是在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都是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都不能持久;都侵略和损害了中国等弱小国家的民族利益
第
43
页
突破点
2
苏联的经济政策
政策
措施
(
特点
)
评价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征集制,中小企业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国家集中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开始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新经济政策
①
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
工业方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③
商业方面:废除配给制,实行自由贸易
新经济政策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苏联模式
一切经济活动按国家经济的计划运行,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政不分
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第
44
页
【多角度设问】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1)
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要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利益。
(2)
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这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所以发展社会主义不应该局限于某一模式。
第
45
页
命题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
(2019
·
内江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点燃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
(
)
A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C
四川中考真题精练
第
46
页
2
.
(2018
·
绵阳
)
在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维导图中,
①
处应填写的是
(
)
A
.三国同盟的成立
B
.三国协约的建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凡尔登战役
C
第
47
页
3
.
(2019
·
巴中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两大军事集团的疯狂厮杀,战争场面异常惨烈,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
)
A
.俄国与奥匈帝国
B
.法国与德国
C
.英国与法国
D
.法国与意大利
B
第
48
页
B
第
49
页
命题点
2
列宁与十月革命
5
.
(2019
·
内江
)1917
年,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它是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
(
)
A
.俄国二月革命
B
.俄国十月革命
C
.中国辛亥革命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
50
页
6
.
(2019
·
凉山
)
揭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的事件是
(
)
A
.苏维埃政权镇压反革命叛乱
B
.列宁主义的诞生
C
.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D
第
51
页
7
.
(2018
·
自贡
)
俄国十月革命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地位
(
)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C
.是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D
.是人类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第
52
页
命题点
3
《
凡尔赛条约
》
和
《
九国公约
》
8
.
(2019
·
雅安
)
英国首相劳合
·
乔治认为,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条约的压制与束缚,一旦恢复过来,它必然会摆脱条约对它的种种束缚。“束缚”德国的条约是
(
)
A
.
《
凡尔赛条约
》 B
.
《
国际联盟盟约
》
C
.
《
九国公约
》 D
.
《
北大西洋公约
》
A
第
53
页
9
.
(2019
·
广安
)1919
年
1
月至
6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英法两国矛盾的焦点是
(
)
A
.对德国殖民地的处置
B
.欧洲大陆的均势和霸权
C
.
《
开罗宣言
》
的实施
D
.限制海军军备及中国问题
B
第
54
页
10
.
(2019
·
德阳
)1919
年
6
月,帝国主义列强经过长达
5
个月的争吵,终于签订了
《
凡尔赛条约
》
。这一条约
(
)
A
.实现了美国称霸的企图
B
.削弱了日本在远东的优势
C
.打破了英国的海上霸权
D
.激起了德国人的极大愤怒
D
第
55
页
11
.
(2018
·
南充
)
近年来,中美摩擦一直不断,美国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
20
年代,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倡议召开了
(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B
第
56
页
12
.
(2019
·
成都
)20
世纪初期,人类社会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作出的选择,发人深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德、美、法实力比较表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1913
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1
4
1913
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第
57
页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变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说明的问题: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后果: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逐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
58
页
材料二
在
1919
年的头六个月里,巴黎成了世界的首都,世界的头等大事便是巴黎和会,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则成了和平缔造者。和平缔造者们日复一日地会面,提案,辩论,争吵,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他们达成交易,拟定条约;他们创立新的国家与新的机构。
1919
年和平缔造者们对待欧洲以外世界的草率方式,所挑起的怨恨大火,改变了
20
世纪的命运。
——
据加拿大历史学家玛格丽特
·
麦克米伦
《
缔造和平
》
第
59
页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是谁?他们在巴黎六个月里“缔造和平”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
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
”
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代表
(
答出英、法、美三国首脑亦可
)
。
“
缔造和平
”
的成果:签订了对德和约
(
即
《
凡尔赛条约
》)
以及一系列针对战败国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通过了
《
国际联盟盟约
》
。
第
60
页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巴黎和会取得的“和平成果”的看法。
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维持了短暂的和平;
《
凡尔赛条约
》
是一个赤裸裸地奴役和掠夺战败国家的条约,也是宰割和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条约;凡尔赛体系则是几个帝国主义战胜国进行分赃、勾结和暂时妥协的结果;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开始了新的争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
61
页
命题点
4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3
.
(2019
·
攀枝花
)
苏联是勤劳的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由传统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大国。这一转变发生在
(
)
A
.十月革命爆发期间
B
.“二五”计划完成后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
.新经济政策实施之中
B
第
62
页
14
.
(2018
·
绵阳
)1929
年
10
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危机很快波及世界各国。但在危机期间,有一个国家却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个国家是
(
)
A
.苏联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A
第
63
页
15
.
(2018
·
乐山
)
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
(
联
)
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
1921
~
1929
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B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
C
.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
D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B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均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第
64
页
16. (2018
·
内江
)1932
年,苏联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
70%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大大缩小,这显示了
(
)
A
.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B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高度集中体制的正确性
D
.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
B
第
65
页
命题点
5
核心素养
17
.
(2019
·
成都
·
史料实证
)
右图是
2017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132
号舷窗。该展品可以印证
(
)
A
.英国“光荣革命”的结束
B
.北美来克星顿的枪声
C
.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
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第
66
页
一、选择题
1
.
(2018
·
广西贵港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
20
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说明了
(
)
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C
.战争将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
.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B
2020
年迎考特训
第
67
页
2
.
(2019
·
吉林长春
)
历时
10
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共
70
多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材料旨在强调
(
)
A
.战争的规模
B
.战争的过程
C
.战争的残酷
D
.战争的结果
C
第
68
页
3
.
(2018
·
云南
)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
.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
.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
.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卷入大战
D
第
69
页
4
.
(2019
·
湖南株洲
)
下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统计数据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
A
.壮大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
B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C
.阻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
D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4
年多
15
亿
3 000
多万
3 300
多亿美元
第
70
页
5
.下列关于俄国
1917
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
.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C
.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D
第
71
页
6
.
(2018
·
陕西
)
霍布斯鲍姆在
《
极端的年代
》
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
1917
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
1789
年更为深远。”“
1917
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
A
.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
.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C
.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D
.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C
第
72
页
7
.
(2019
·
山东泰安
)《
大国崛起
》
解说词:“
1917
年
11
月
7
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
20
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
A
.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C
第
73
页
8
.
(2019
·
辽宁辽阳
)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
)
①
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②
彻底消除了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
③
都对德国进行了制裁
④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9
.
(2019
·
江苏无锡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称为
(
)
A
.维也纳体系
B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C
D
第
74
页
10
.
(2019
·
内蒙古包头
)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值的探索是
(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C
.颁布苏联新宪法
D
.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A
第
75
页
11
.
(2019
·
江苏淮安
)“
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C
第
76
页
12
.
(2019
·
山东潍坊
)《
文明
》
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
(
)
A
.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
B
.农奴制的落后性
C
.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
.苏联模式的弊端
D
第
77
页
13
.
(2019
·
江南南通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是
(
)
A
.玻利瓦尔
B
.章西女王
C
.甘地
D
.卡斯特罗
C
第
78
页
二、非选择题
14
.
(2018
·
湖北荆州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
“
这就是我们的战争!
”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
“
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它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
”
英国外交官写道:
“
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
”
英国、法国认为,
“
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
第
79
页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
900
万军人牺牲在战场上,大约
1000
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战争后期,一位女大学生写道,
“
只有邪恶和邪恶的化身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宰。
”“
荣耀、光荣、勇敢或神圣等字眼变得可憎。
”
为了应付战争开支,俄国沙皇政府大借外债,许多城市发生饥荒。
1917
年
3
月,俄国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态度:欣喜、激动、渴望大规模战争早日爆发。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
第
80
页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国家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
(
回答两点
)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客观上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第
81
页
15
.
(2018
·
安徽
)(
节选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列宁在
1895
年指出:
“
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
——
据吴于廑、齐世荣
《
世界史
·
近代史编
》(
下卷
)
(1)“
这本书”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
共产党宣言
》
。十月革命。
第
82
页
材料二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
据周尚文、王斯德
《
苏联兴亡史
》
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负面影响:阻碍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
言之成理亦可
)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84
页
第
85
页
考点
1
罗斯福新政
(
九下第
13
课
)
一、从繁荣到危机
(1929
~
1933
年
)
(
一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
(
二
)
经济大危机:
1
.时间:
1929
年~
1933
年
。
2
.爆发:
1929
年
10
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考点精析
第
86
页
3
.爆发原因:
(1)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
(2)
直接原因: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
注意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表现是: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市场竞争的无序性。
第
87
页
4
.特点:
(1)
波及范围特别广
: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2)
持续时间比较长
:从
1929
年到
1933
年,持续了
4
年之久。
(3)
破坏性特别大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40%
以上,贸易额减少了
2/3
,失业人数超过
3 000
万。
第
88
页
二、罗斯福新政
(1933
年开始
)
(
一
)
目的:
1
.根本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
2
.直接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
二
)
特点:采用
国家干预
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
三
)
主要内容:
第
89
页
第
90
页
(
四
)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五
)
评价:
1
.积极:
(1)
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渐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局限: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
91
页
◇
重要图片解读
1
.图一名称:
1913
~
1938
年美国失业率
考点链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
罗斯福新政
——
兴建公共设施
2
.图二名称:罗斯福发表演说
考点链接:
1929
~
1933
年经济大危机
——
罗斯福新政
——
国家干预经济
第
92
页
【知识拓展】 罗斯福
(1)
简介:罗斯福
(1882
—
1945)
,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
(
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
)
的总统,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
(2)
事迹:
1933
年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大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美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作斗争。
第
93
页
考点
2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
九下第
14
课
)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
一
)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
二
)
建立:
1922
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标志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
三
)
内外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领土扩张。
(
四
)
经济大危机对意大利的影响: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1935
年,发动侵略
埃塞俄比亚
的战争,第二年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第
94
页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一
)
背景:
1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利用德国各阶层民众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还利用群众对
《
凡尔赛条约
》
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广泛的支持。
(
二
)
形成:
1933
年
,
希特勒
出任
德国总理
,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欧洲战争策源地
形成。
第
95
页
(
三
)
希特勒的内外政策:
1
.利用“
国会纵火案
”,打击德国共产党;接着,乘机解散了工会。
2
.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进步书籍。
3
.屠杀犹太人,成千上万的包括犹太科学家在内的优秀人士被迫流亡国外,其中有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4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1935
年,公开撕毁
《
凡尔赛条约
》
,实行义务兵役制;
1936
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
年和
1939
年,分别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第
96
页
◇
提醒
德、日法西斯专政是在
1929
~
1933
年经济大危机背景下建立的,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早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前就已建立。
第
97
页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一
)
背景:
1
.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2
.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3
.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1931
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第
98
页
(
二
)
特点:
以军部为核心
。
(
三
)
标志:
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亚洲战争策源地
形成。
(
四
)
扩军备战:
1
.制定
《
国策基准
》
,把“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2
.
1937
年
7
月
7
日,
制造七七事变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
99
页
【知识拓展】 慕尼黑阴谋
(1)
绥靖政策:
①
目的:英、法等国为了保住既得利益,将法西斯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②
实质: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纵容、姑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2)
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①
时间:
1938
年
9
月。
②
与会者: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
第
100
页
③
主要内容:签订了
《
慕尼黑协定
》
,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强行割让给德国,史称
“
慕尼黑阴谋
”
。
④
影响: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它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
101
页
考点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九下第
15
课
)
[2020
年是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晤
75
周年
]
一、战争的爆发
(
一
)
原因: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
.直接原因:
1929
~
1933
年经济大危机激化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3
.间接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第
102
页
(
二
)
中国人民的抗战:
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
三
)
爆发:
1939
年
9
月
1
日凌晨,
德国突袭波兰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四
)
战争初期的进程:
1
.
1940
年
4
月,德国先攻占了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
2
.
1940
年
5
月,德军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法国在
6
个星期内被打败。
3
.德国空袭英国,英国军民坚持抗战。
第
103
页
二、战争的扩大
(
一
)
德国突袭苏联:
1941
年
6
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10
月,德军逼近莫斯科,但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
莫斯科保卫战
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开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
二
)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
珍珠港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开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
最大规模
。
(
三
)
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
104
页
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一
)
建立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
二
)
建立标志:
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
《
联合国家宣言
》
。
(
三
)
内容: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
四
)
意义:
《
联合国宣言
》
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第
105
页
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一
)
时间:
1942
年
7
月~
1943
年
2
月。
(
二
)
概况:
1942
年
7
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敌,次年
2
月,德军投降。
(
三
)
胜利的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五、意大利投降:
1943
年
7
日,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
106
页
六、诺曼底登陆
(
一
)
时间:
1944
年
6
月
。
(
二
)
军队:
美、英盟军
。
(
三
)
意义: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
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七、雅尔塔会议
(
一
)
召开目的:为了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
二
)
时间:
1945
年
2
月。
(
三
)
与会国及首脑:美国罗斯福、苏联斯大林和英国丘吉尔。
第
107
页
(
四
)
内容:
1
.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2
.决定战后成立
联合国
。
3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注意
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世界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第
108
页
八、波茨坦会晤
(
一
)
时间:
1945
年
7
月。
(
二
)
与会国:美、英、苏三国。
(
三
)
内容: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
《
波茨坦公告
》
,公告重申
《
开罗宣言
》
的条件必须实施。
第
109
页
九、德国和日本的投降
(
一
)
德国投降:
1
.柏林战役:
1945
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
2
.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欧洲战事
结束。
(
二
)
日本投降:
1
.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2
.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
月
2
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是一场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
第
110
页
十一、影响
(
一
)
积极: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二
)
消极: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给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第
111
页
◇
提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政治军事行动:签署
《
联合国家宣言
》
,召开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东西夹攻德国,美、苏、中共同打击日本法西斯等。
第
112
页
◇
重要图片解读
图一 图二 图三
第
113
页
1
.图一名称:诺曼底登陆
考点链接:
1944
年
——
英美盟军
——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2
.图二名称: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考点链接:
(
英
)
丘吉尔、
(
美
)
罗斯福、
(
苏
)
斯大林
——
战后成立联合国
——
确立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3
.图三名称:美国军舰
“
密苏里号
”
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考点链接:
1945
年
9
月
2
日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
114
页
【知识拓展】
1.
巴黎和会与雅尔塔会议的相同点
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都重新确立了战后亚欧政治版图;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做法。
2
.
《
开罗宣言
》
1943
年
11
月,中、美、英
3
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后,于
12
月初发表了
《
开罗宣言
》
。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
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第
115
页
3
.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正义战争。
(2)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3)
各国人民英勇作战。
第
116
页
突破点 比较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重难点突破
项目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不同点
前提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坚持资本主义制度
目的
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
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消除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措施
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扩大生产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结果
使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
经济得到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相同点
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
第
117
页
【多角度设问】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
“
新
”
?
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新的起点: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第
118
页
命题点
1
罗斯福新政
1
.
(2019
·
乐山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一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材料中“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指的是
(
)
A
.巴黎公社成立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经济大危机
D
.慕尼黑阴谋
C
四川中考真题精练
第
119
页
2
.
(2019
·
广安
)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发生。下列各项,与上述观点完全符合的是
(
)
A
.罗斯福新政
B
.法西斯体制
C
.斯大林模式
D
.欧洲共同体
A
第
120
页
3
.
(2019
·
雅安
)
美国在
《
农业调整法
》(1933
年
5
月通过
)
生效的第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和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美国实施此政策主要目的是
(
)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C
.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D
.增加失业者就业机会
C
第
121
页
D
第
122
页
5
.
(2019
·
泸州
)
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总统也因此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深切爱戴。这主要是由于罗斯福
(
)
A
.追求自由、争取独立
B
.解放黑奴、维护统一
C
.讲求实际、勇于创新
D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C
第
123
页
6
.
(2017
·
德阳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
~
1935
年美国的主要立法统计表
(
部分
)
时间
立法
第一阶段
1933
年
银行非常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住宅再筹款法
1934
年
全国住宅法、证券交易法、家宅贷款法
第二阶段
1935
年
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税收法
(
财富税法
)
1936
年
土壤保护分配法
1937
年
第二全国住房法
1938
年
第二农业调整法、工资工时法
1939
年
行政改组法
第
124
页
第
125
页
整顿银行:银行非常法、银行法;调整工业: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两个农业调整法、土壤保护分配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进行福利建设
)
:联邦紧急救济法、住宅再筹款法、两个全国住宅法、家宅贷款法、社会保障法、税收法;调整劳资关系:全国劳工关系法、工资工时法。
(2)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分步推进;历时较长;措施全面;立法推动;国家干预。
(3)
据材料二,谈谈你对罗斯福新政成效的认识。
有一定成效,新政使失业人数减少
(
或:没有成效,失业人数居高不下
)
。
第
126
页
命题点
2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7
.
(2019
·
广元
)1929
~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为摆脱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
(
)
①
日本
②
美国
③
德国
④
意大利
A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C
第
127
页
8
.
(2018
·
乐山
)
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那么,在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
)
A
.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
B
.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
.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
D
.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B
第
128
页
9
.
(2018
·
南充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
A
.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B
.
1933
年希特勒上台
C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D
第
129
页
命题点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10
.
(2019
·
泸州
)
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
(
)
A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
.发表
《
开罗宣言
》
C
.发表
《
波茨坦公告
》
D
.签署
《
联合国家宣言
》
D
第
130
页
11
.
(2019
·
达州
)
历史漫画是一种特殊史料,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观察下图漫画
《
睁开眼睛
》
,迫使美国“睁开眼睛”的历史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
A
.使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
B
.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C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D
.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C
第
131
页
12
.
(2018
·
南充
)
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表述有误的是
(
)
A
.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B
.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D
.德国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D
第
132
页
命题点
4
核心素养
13
.
(2019
·
绵阳
·
历史理解
)
习近平主席说:“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下列涉及到改善民生问题的有
(
)
①
俄国
1861
年改革
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
罗斯福新政
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C
第
133
页
14
.
(2019
·
广安
·
历史理解
)(
改编
)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下列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战前,英法美等国姑息、退让、妥协、纵容政策助长了德意日侵略野心
B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抗战是同盟国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C
.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对日本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
D
.战争中联合国正式成立,挽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
D
第
134
页
15
.
(2019
·
宜宾
·
历史解释
)
下列史实与认识搭配正确的是
(
)
B
选项
史实
认识
A
1937
年
8
月,淞沪会战爆发,持续
3
个月,中国军队毙伤日军
4
万多人
中国军队取得会战完全胜利
B
1938
年
6
月,武汉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消耗敌人,
10
月有序撤出武汉
日本速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
1942
年
7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次年
2
月,苏军转入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第
135
页
16.(2019
·
四川遂宁
·
史料实证
)
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表内容,选出与之对应正确的一项
(
)
A.①1931
年九
·
一八事变
②1942
年
《
联合国家宣言
》
的签署
B
.
①1931
年九
·
一八事变
②1943
年
《
开罗宣言
》
的发表
C
.
①1937
年七
·
七事变
②1942
年
《
联合国家宣言
》
的签署
D
.
①1937
年七
·
七事变
②1945
年雅尔塔会议
A
序号
结论
史实
1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①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
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1
年珍珠港事件
4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②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第
136
页
一、选择题
1
.
(2019
·
湖南娄底
)
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
3R
工程”
(
复兴、救济、改革
)
为核心的新政。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
(
)
A
.坚持自由放任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国家干预经济
D
.转向社会主义
C
2020
年迎考特训
第
137
页
A
第
138
页
3
.
(2019
·
湖北孝感
)“
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他们,他惦记着他们。”罗斯福新政中“赢得民心”的举措是
(
)
A
.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B
.提倡美国公民勤俭节约
C
.引导农场主努力扩大生产
D
.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A
第
139
页
4
.
(2018
·
山东东营
)1941
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
(
战争
)
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
……
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
(
)
A
.卢沟桥事变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德军进攻苏联
D
.
《
联合国家宣言
》
签署
B
第
140
页
5
.
(2019
·
北京
)
下表是
《1937
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
》
,可用于研究
(
)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
.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C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
(
亿美元
)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
1.5
5.7
9.1
23.5
14.5
28.2
第
141
页
D
第
142
页
7
.
(2019
·
江苏宿迁
)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从英国出发,强渡英吉利海峡,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苏联两面夹击德国,此战役是
(
)
A
.凡尔登战役
B
.诺曼底登陆战
C
.莫斯科保卫战
D
.中途岛海战
B
第
143
页
8
.
(2019
·
山东烟台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到处是残砖断瓦,人们流离失所。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本国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
)
A
.历史背景
B
.主要过程
C
.主要战场
D
.重要影响
D
第
144
页
9
.
(2018
·
广东
)
读表,表格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表明
(
)
A
.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
.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
.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
.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
时间
概况
1937
年
7
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
年
6
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
年
12
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
年
1
月
《
联合国家宣言
》
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第
145
页
10
.
(2019
·
福建龙岩
·
历史理解
)
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
A
.签署
《
联合国家宣言
》
——
正义力量的联合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
.诺曼底登陆
——
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D
.雅尔塔会议
——
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
第
146
页
二、非选择题
。
11
.
(2018
·
广西贺州
)(
节选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到
1933
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对外贸易趋向活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
摘编自
《
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
第
147
页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请你谈谈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影响。
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影响: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走出经济危机;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避免法西斯上台,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
第
148
页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相同点: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
言之有理即可
)
启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要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不同社会制度对人类的进步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言之有理即可
)
第
149
页
12
.
(2019
·
山东聊城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渐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虽处劣势,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以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
——
黄安年
《
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
150
页
材料二
(
签字国政府
)
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
《
联合国家宣言
》
第
151
页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德意日法西斯狼狈为奸;德意日法西斯采用各个击破的伎俩。
(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
(2)
根据材料二,概述
《
联合国家宣言
》
的主要内容。
签字各国保证应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及其附庸。
(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
第
152
页
(3)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述
《
联合国家宣言
》
。
《
联合国家宣言
》
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三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
154
页
第
155
页
第
156
页
第
157
页
考点
1
冷战
(
九下第
16
课
)
[2020
年是华约成立
65
周年
]
一、冷战的发生
(
一
)
冷战的概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40
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
二
)
冷战的背景: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并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强烈。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考点精析
第
158
页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是潜在的防御对象。
3
.美、苏两国的
国家战略
的对立和
社会制度
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
三
)
冷战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
四
)
冷战的表现:
1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
(1)
时间:
1947
年。
第
159
页
(2)
内容: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3)
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冷战开始
。
2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
(“
欧洲复兴计划”
)
(1)
提出时间、人物:
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2)
目的: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
评价:这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第
160
页
二、德国的分裂
(
一
)
背景: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
二
)
典型事件:“
柏林危机
”。
(
三
)
分裂:
1
.
1949
年
9
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2
.
1949
年
10
月,在苏占区成立了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
四
)
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第
161
页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
一
)
北约:
1
.成立:
1949
年,美、英、法等
12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
《
北大西洋公约
》
,“
北大西公约组织
”
(
简称“北约”
)
成立,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2
.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第
162
页
(
二
)
华约:
1
.成立:
1955
年,苏联同
7
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
《
华沙条约
》
,
“华沙条约组织”
(
简称“华约”
)
成立。
2
.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
三
)
影响:美苏双方相互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
两极格局
形成。
第
163
页
◇
注意
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对世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但两极格局并未囊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
提醒
美国对中国冷战的表现:政治上敌视,经济上封锁禁运,外交上孤立,军事上包围威胁。
第
164
页
【知识拓展】 两极格局的特点以及对世界的发展的影响
(1)
特点:以美苏为中心的全面对抗。
(2)
影响:
①
积极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对抗,不同程度上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②
消极影响: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
第
165
页
考点
2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九下第
17
课
)
一、欧洲的联合
(
一
)
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1
.原因: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制定
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
2
.表现:
20
世纪
50
年代初,各国工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
20
世纪
50
~
70
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第
166
页
(
二
)
西欧走向联合:
1
.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
.目的: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3
.欧共体:
(1)
成立过程:
①20
世纪
50
年代初,
法国和联邦德国
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
年,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
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2)
作用: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
167
页
4
.欧盟:
(1)
成立:
1993
年
,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
欧洲联盟
。
(2)
作用: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注意
欧共体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欧盟则是一个政治经济联盟。
第
168
页
【知识拓展】 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欧洲,欧洲各国普遍衰落,国际地位下降。欧洲人民从历史教训和严酷现实中认识到,只有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政治生活,才能和解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2)
美、苏两极格局的对峙严重威胁着欧洲的安全,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壮大实力,以抗衡美、苏。
(3)
法、德两个宿敌大国的和解,为西欧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
(4)
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国内市场狭小,生产资源短缺,只有走向联合,才能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5)
西欧国家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第
169
页
二、美国的发展
(
一
)
战后繁荣:
1
.时间: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2
.原因: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3
.表现:刺激了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
二
)
经济发展速度放慢: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
三
)“
新经济”的出现:
1
.时间:
20
世纪
90
年代。
2
.主要特征:
信息化和全球化
。
第
170
页
三、日本的崛起
(
一
)
原因:
1
.外因:美国在日本推行
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
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大量军需订单。
2
.内因:日本政府制定
适当的经济政策
,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
二
)
表现:
1
.
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
第二经济大国
。
2
.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第
171
页
◇
注意
西欧国家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都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第
172
页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一
)
概况:
1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
《
社会保障法
》
,实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几次修订
《
社会保障法
》
,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
.
1948
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3
.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4
.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第
173
页
(
二
)
评价:
1
.积极: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可以
缓和阶级矛盾
,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2
.局限: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第
174
页
考点
3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
九下第
18
课
)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
一
)
经互会的成立:
1
.建立:
1949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
经济互助委员会
。
(
简称“经互会”
)
2
.影响:苏联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按照
苏联模式
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
二
)
中苏友好关系: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
年,中苏缔结了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第
175
页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
一
)
赫鲁晓夫改革:
1
.背景:
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2
.措施: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3
.评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第
176
页
(
二
)
勃列日涅夫改革:
1
.背景:
1964
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2
.措施: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3
.评价: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苏联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第
177
页
(
三
)
戈尔巴乔夫改革:
1
.背景:
1985
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2
.措施:
(1)
经济上: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
1988
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2)
政治体制上: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3
.影响: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
第
178
页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一
)
东欧剧变:
1
.背景:
(1)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了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
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3)20
世纪
80
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2
.概况:在短短两三年里,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
第
179
页
(
二
)
苏联解体:
1
.
1991
年
8
月
19
日,
8
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不到
3
天,即宣告失败。
(“
八一九事件”
)
2
.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
叶利钦
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
.
1991
年底
,苏联解体。
(
三
)
影响: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终结。
第
180
页
◇
注意
苏联存在时间:
1922
~
1991
年,共
69
年。
◇
提醒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因为至今社会主义在中国仍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知识拓展】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启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要解放思想与不断创新,改革要不断突破旧体制束缚;经济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社会主义建设要走有本国特色的道路,切勿照搬照抄;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
181
页
考点
4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
九下第
19
课
)
一、万隆会议
(
第一次亚非会议
)
(
一
)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
巩固政权
、
发展经济
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
二
)
时间、地点:
1955
年
4
月,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
三
)
参加国家:亚洲、非洲的
2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
四
)
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
十项原则
。
第
182
页
(
五
)
万隆精神
: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
六
)
影响:
1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
民族自信
,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
.从万隆会议开始,
发展中国家
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3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第
183
页
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
一
)
开始:
1
.地区:北非。
2
.概况:
(1)1951
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2)1952
年,埃及爆发革命,以
纳赛尔
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第
184
页
(
二
)
高潮:
1
.时间: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2
.概况:
(1)
1960
年
,非洲有
17
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
非洲年
”。
(2)1962
年,阿尔及利亚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
三
)
结束:
1990
年
纳米比亚独立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第
185
页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一
)
古巴的独立:
1
.背景: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
美国
控制。
2
.概况:
1959
年,在
卡斯特罗
等人的领导下,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
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
二
)
收回巴拿马运河:
1
.地理位置: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2
.背景: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
第
186
页
3
.收回过程:
(1)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2)1977
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3)
1999
年底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第
187
页
突破点
1
冷战下的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
重难点突破
美苏“冷战”对峙
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美国推行了冷战政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受美国的扶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直接威胁美国的霸主地位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最终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
188
页
突破点
2
全面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项目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时间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1991
年底
原因
根本原因
“
苏联模式”的弊端起许多问题和矛盾
直接原因
改革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第
189
页
项目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认识
①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严重挫折,但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②
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革命,其发展历史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受到来自资本主义势力的敌视与遏制
③
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注意结合本国的国情,要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同时要注重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
190
页
命题点
1
冷战
1
.
(2019
·
南充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材料中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
.北约组织的建立
D
.华约组织的形成
2
.
(2019
·
成都
)1947
年,美国提出了一项经济合作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援助”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这一计划是
(
)
A
.马歇尔计划
B
.“和平演变”计划
C
.社会保障计划
D
.“公平施政”计划
A
四川中考真题精练
A
第
191
页
3
.
(2019
·
雅安
)1949
年
9
月和
10
月,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成立。这标志着
(
)
A
.冷战序幕揭开
B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C
.冷战正式开始
D
.美苏全面冷战对峙格局形成
B
第
192
页
4
.
(2019
·
宜宾
)
大国博弈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给和平一个机会。能准确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
C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
.“欧洲复兴计划”的推行
B
第
193
页
5
.
(2017
·
凉山
)
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首先挑起了“冷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是什么?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实质: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目的:以
“
复兴欧洲
”
为名,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第
194
页
命题点
2
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6
.
(2018
·
成都
)
数据图表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图是
20
世纪
50
~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
A
.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增长较快
B
.英、美、法三国经济持续走下坡路
C
.美国逐步失去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D
.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A
第
195
页
7
.
(2019
·
雅安
)
下图为欧洲联合进程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
)
①
欧盟成员国不断增加
②
欧洲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
③
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
④
欧洲实现用一个声音说话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A
第
196
页
8
.
(2017
·
达州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西方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
.美国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B
.西欧国家经济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C
.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
.为发展西欧经济成立欧共体
C
第
197
页
9
.
(2018
·
眉山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前列。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的是
(
)
A
.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
B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D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D
第
198
页
10
.
(2019
·
南充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B
.资产阶级认为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
C
.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
.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C
第
199
页
A
第
200
页
命题点
3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挫折
12
.
(2019
·
眉山
)1953
年
3
月
5
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
.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C
.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
D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D
第
201
页
13
.
(2019
·
成都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
(
)
A
.高度集中
B
.计划与市场结合
C
.自由放任
D
.多种所有制并存
A
第
202
页
14
.
(2018
·
攀枝花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
)
①
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②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③
国家权力分散
④
苏联解体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A
第
203
页
15
.
(2018
·
攀枝花
)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以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
.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B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第
204
页
命题点
4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6
.
(2017
·
攀枝花
)
九年级某班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他们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
①
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就显著
②1956
年,埃及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③1959
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1990
年,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B
第
205
页
A
第
206
页
18
.
(2019
·
宜宾
·
历史解释
)
下图反映了
20
世纪中叶到
90
年代初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
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
.日本工业发展速度超过欧美
B
.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C
.西欧始终占据工业主导地位
D
.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
D
第
207
页
B
第
208
页
A
第
209
页
一、选择题
1
.
(2019
·
北京
)“
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华约”建立
D
.欧洲联盟的成立
A
2020
年迎考特训
第
210
页
2
.
(2018
·
吉林长春
)
观察图,对其中“善意”的实质理解正确的是
(
)
①
控制西欧国家
②
体现无私奉献
③
提升欧元地位
④
遏制苏联力量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A
第
211
页
3
.
(2019
·
内蒙古呼和浩特
)(
改编
)
有人称马歇尔计划是个“一箭双雕”的计划,这里“双雕”的含义是
(
)
A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B
.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C
.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D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4
.
(2019
·
黑龙江大庆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D
.欧盟的建立
A
C
第
212
页
5
.
(2017
·
山东泰安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集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
A
.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
.经济发展水平
C
.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
.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第
213
页
6
.
(2019
·
湖南益阳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便进入“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开始
B
.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直接后果
C
.冷战双方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
D
.冷战局面形成后,世界一直和平
D
第
214
页
7
.
(2019
·
湖南怀化
)
当代西方史学家曾经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由欧洲国家组成、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
)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欧洲联盟
D
.亚太经合组织
8
.
(2018
·
山东莱芜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支撑其新经济的支柱产业是
(
)
A
.传统制造行业
B
.信息技术产业
C
.航天技术产业
D
.生物工程产业
C
B
第
215
页
B
第
216
页
10
.
(2019
·
山东青岛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B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D
.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B
第
217
页
11
.
(2019
·
湖南湘西
)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
(
)
A
.更改了国名
B
.社会主义制度遭遇挫折
C
.更换了领导人
D
.社会主义制度遭遇失败
B
第
218
页
12
.
(2018
·
山东泰安
)
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
)
①
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利更加集中
②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
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④
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D
第
219
页
13
.
(2019
·
贵州贵阳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下列关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傀儡政权,建立埃及共和国
B
.尼赫鲁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
1961
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D
.
1999
年,巴拿马正式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A
第
220
页
14
.
(2019
·
山东菏泽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殖民体系崩溃。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是
(
)
A
.万隆会议的召开
B
.古巴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C
.纳米比亚的独立
D
.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C
第
221
页
二、非选择题
15
.
(2018
·
贵州安顺
)(
节选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通过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抚平,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1)
欧洲国家为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该组织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
欧洲联盟或欧盟。欧元。
第
222
页
(2)
到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三国按经济实力强弱,应该如何排序?
美国
——
日本
——
联邦德国。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都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保持政局稳定,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梳理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四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
224
页
第
225
页
考点
1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
九下第
20
课
)
一、联合国
(
一
)
成立:
1945
年
10
月
。
(
二
)
地位: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
三
)
总部:美国纽约。
考点精析
第
226
页
(
四
)
主要机构:
1
.
联合国大会
: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2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
5
个常任理事国和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3
.
联合国秘书处
: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
五
)
职权: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
六
)
作用: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第
227
页
◇
提醒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友好、促进国际合作。
第
228
页
第
229
页
◇
提醒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资本主义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
重要图片解读
图片名称:联合国旗帜
考点链接:联合国
——
1945
年成立
——
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第
230
页
【知识拓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资源能够被有效利用,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国家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发展本身经济,缩短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2)
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使各国受益不均,甚至造成
“
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
的局面。
2
.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1)
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
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政策,引进外国的资本、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3)
中国顺应全球化的主要体现: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
“
一带一路
”
倡议、筹建亚投行等。
第
231
页
考点
2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
九下第
21
课
)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
一
)
背景:
1
.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和冲突。
2
.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
.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第
232
页
(
二
)
表现:
1
.
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2
.
1999
年
5
月
8
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3
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3
.
2001
年“
9
·
11”
事件。
4
.
2003
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第
233
页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一
)
阻碍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
二
)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
1
.
欧盟
、
日本
、
中国
和
俄罗斯
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发挥日益重要作用,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
注意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实力。
第
234
页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
一
)
不结盟运动
的兴起:
1
.背景:美苏冷战。
2
.发起原因: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3
.建立:
1961
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4
.影响: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
两极格局
。
第
235
页
(
二
)
中国的努力:
1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
.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4
.中国积极发展
全球伙伴关系
,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5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第
236
页
◇
注意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是多极化趋势,但是多极化格局还没有正式形成。
◇
提醒
20
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
两极格局
→
多极化趋势。
第
237
页
【知识拓展】 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1)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和强权政治。
(2)
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3)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4)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第
238
页
考点
3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
九下第
22
课
)
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
一
)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1
.时间:
20
世纪
90
年代。
2
.标志:
互联网
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
二
)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影响: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第
239
页
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
一
)
表现:
1
.获得
选举权
;国家制定专门法规保障妇女的权利。
2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上升,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社会工作,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
(
二
)
存在问题:受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
(
三
)
保障:
1979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
。
第
240
页
三、生态与人口问题
(
一
)
生态问题: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被破坏;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土地荒漠化严重;热带雨林大片消失,影响到全球生态平衡。
(
二
)
人口问题:
1
.
人口过快增长
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粮食问题;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2
.
人口的生存质量
存在巨大差距,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还经常导致普遍的饥荒。
第
241
页
突破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1)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大洲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开始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2)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国家纷纷向国外拓展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3)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帝国主义国家加紧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重难点突破
第
242
页
【多角度设问】面对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我国该如何应对?
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
243
页
命题点
1
联合国
1
.
(2019
·
雅安
)
下图为某国际组织的部分宗旨内容。
该国际组织是
(
)
A
.联合国
B
.二十国集团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七十七国集团
A
四川中考真题精练
第
244
页
2
.
(2019
·
达州
)
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联合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成立于
1945
年,总部在纽约
②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③
最高行政首长为联合国秘书长
④
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⑤
联合国采取了多次“维和行动”,维和部队被称为“蓝盔部队”
A
.
①④⑤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D
第
245
页
3
.
(2019
·
德阳
)
在
19
世纪初到
20
世纪初的
500
多场战争中
70%
都有大国的参与。而二战后的几十年来,不仅没有发生全球性的战争,有大国参与的局部战争不到三分之一,很多都是小国之间的冲突或内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国
(
)
A
.忙于治理战争创伤
B
.没有结成军事集团
C
.军事实力普遍削弱
D
.受到联合国的约束
D
第
246
页
命题点
2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4
.
(2019
·
攀枝花
)
攀枝花二滩水电站是改革开放后,由世界银行贷款修建的,德国、意大利成立的联合公司修建了该工程。这表明
(
)
A
.世界银行的钱多
B
.攀枝花受全球化影响的程度加深
C
.外国公司信誉好
D
.攀枝花历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B
第
247
页
5
.
(2018
·
达州
)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够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
)
第
248
页
①
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饥荒
②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不公平的国际竞争,从而形成“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的局面
③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多的压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④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很不均衡,发展中国家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②③
答案
D
第
249
页
6
.
(2019
·
绵阳
)
下图所示是九年级某同学整理的历史课学习笔记要点,由此可判断他学习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
(
)
A
.背景
B
.性质
C
.职能
D
.作用
A
第
250
页
7
.
(2019
·
巴中
)
近段时间,中美两国贸易摩擦频发,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贸易保护实现“美国优先”,严重破坏了中美贸易伙伴关系。美方应该明白,当前国际贸易需要规则,而不是强权。以下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权威机构是
(
)
B
第
251
页
8
.
(2017
·
雅安
)
经济全球化既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又缠绕着荆棘和刺丛。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
经济全球化的起点
(1)
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一个整体的现象。据此,你认为经济全球化最早可追溯到哪一历史事件?请说出理由。
新航路的开辟
(
或
“
地理大发现
”
)
。 理由: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联系加强,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
252
页
【探究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发展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
19
世纪后半期到
20
世纪初期
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和资本的大规模的国际性流动以及生产的国际分工为主要特征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第三阶段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冷战的结束,为建立统一的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将公司内部的一体化扩散到全球;世界贸易组织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
253
页
(2)
根据上表信息,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促进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
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革命
(
或第三次科技革命
)
的推动;冷战的结束
(
或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跨国公司的推动。
第
254
页
【探究三】
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3)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热门话题,坚决抵制和积极参与的立场始终并存。请选择其中一种立场结合史实加以论证。
(
要求:所选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示例一:观点:发展中国家应该坚决抵制经济全球化。理由: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还将技术水平低、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第
255
页
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 示例二:观点: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理由: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第
256
页
命题点
3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9
.
(2018
·
达州
)
近年来,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已经推进到与中国近在咫尺的邻国,将对中国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这表明
(
)
①
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任重道远
②
美国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 战略,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
在反恐等重大问题上,美国积极寻求国际支持
④
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已经形成
⑤
中国的发展已经对美国构成极大的威胁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②⑤
D
第
257
页
10
.
(2019
·
泸州
)1993
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这意在强调
(
)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
.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D
.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明显
B
第
258
页
D
第
259
页
12
.
(2018
·
内江
)
随着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一超多强”局面初步形成。其中“多强”包括
(
)
①
美国
②
中国
③
俄罗斯
④
欧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B
第
260
页
13
.
(2019
·
巴中
)
当今世界旧的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呈现出不断深入发展的趋势。与上个世纪相比,今天的世界发展趋势更能体现国际社会对公平正义与合作共赢的追求,更有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分别写出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的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格局
(
或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格局
)
。
第
261
页
(2)1991
年底,旧的格局已经崩溃,然而当今仍有西方大国以“冷战”思维和手段面对中国的崛起。历史上制定“冷战”政策的国家是谁?“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美国。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别呈现什么趋势?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第
262
页
(4)
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如何应对?
(
至少写出两点
)
充分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积极作用;审慎参与全球化,充分利用机遇,主要通过引进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自己,提高竞争力,努力赶超发达国家;面对挑战,既要顺应潮流,又要循序渐进,趋利避害,努力减少负面影响。
(
言之有理即可
)
第
263
页
命题点
4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4
.
(2019
·
甘孜
)2018
年
5G
当选为年度科技类十大流行语。
5G
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外语缩写,其发展的核心技术是
(
)
A
.电气化技术
B
.航天技术
C
.互联网技术
D
.人工智能技术
C
第
264
页
15
.
(2019
·
雅安
)
下图为
1930
~
2000
年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图。
上图中的人口发展趋势导致
(
)
①
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②
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③
社会保障面临挑战
④
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B
第
265
页
命题点
5
核心素养
16
.
(2019
·
宜宾
·
历史解释
)
下表是联合国成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它反映出
(
)
时间
事件
1943.10
美、英、苏、中四国共同签署了
《
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
1944.10
美、英、苏、中四国同时发表了
《
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
》
1945.4
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美、英、苏、中四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
1945.6
制宪大会一致通过
《
联合国宪章
》
,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
第
266
页
A.
中国人民所追求的民族复兴得到大国支持
B
.世界人民所期盼的国家间的平等终于实现
C
.二战的惨烈后果增强了人类维护和平的意识
D
.成立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所有战胜国的利益
答案
C
第
267
页
17
.
(2019
·
眉山
·
时空观念
)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②
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
巴黎和会召开
④
联合国正式成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③④②① D
.
②③④①
C
第
268
页
18
.
(2019
·
乐山
·
历史理解
)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A
.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开发和应用
C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
D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D
第
269
页
2020
年迎考特训
一、选择题
1
.
(2019
·
山东青岛
)2019
年
5
月
22
日上午,中国第
18
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官兵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征,用行动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度和责任担当。有权派遣维和部队的国际组织是
(
)
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第
270
页
2
.
(2019
·
浙江杭州
)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下列选项中,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是
(
)
①
美国大幅上调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
②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③
英国议会表决通过
《
退出欧洲联盟法案
》
④
中国主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D
第
271
页
3
.
(2019
·
北京
)2019
年
4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时指出:“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这句话说明
(
)
A
.经济全球化能够有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B
.近年来有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
.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动力
D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A
第
272
页
4
.
(2018
·
广西河池
)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许多著名的汽车厂家,在全世界采购零配件,价格低、质量高,不仅大大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而且也促进了汽车零配件的生产。材料表明了
(
)
A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B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C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不利地位
D
.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大
A
第
273
页
5
.
(2018
·
江苏苏州
)2018
年
5
月
31
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表示,美国将从
6
月
1
日起,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欧盟认为美国此举违背贸易自由原则,表示将诉诸某国际组织,发起法律行动维护自身权益。这一国际组织是
(
)
A
.国际联盟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
第
274
页
6
.
(2018
·
湖南怀化
)
虽然当今社会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但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仍然是
(
)
A
.友好与融合
B
.冲突与交流
C
.霸权与恐怖
D
.和平与发展
D
第
275
页
7
.
(2019
·
广西河池
)
下边的两幅图片,是美国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
)
A
.促使经济全球化形成
B
.使中东和平受到威胁
C
.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D
.强化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C
第
276
页
8
.
(2018
·
山东东营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
A
.多极化趋势加强
B
.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
C
.经济全球化趋势
D
.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A
第
277
页
9
.
(2019
·
山东青岛
)
当你踏进家门的一刻,生活变得更智慧。一键开启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
……
回家即是安心,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
)
①
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②
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④
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C
第
278
页
10
.
(2019
·
辽宁辽阳
)
习近平主席在
《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一书中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下列与此相关的内容有
(
)
①
全球气候变暖
②
人口过快增长
③
水资源缺乏
④
土地荒漠化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D
第
279
页
二、非选择题
11
.
(2018
·
湖北荆州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0
~
1990
年,世界贸易总额从
3120
亿美元增加到
31870
亿美元;
1998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达到
54148
亿美元;
2000
年,全球有跨国公司
6.3
万家,遍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控制着
40%
的世界生产、
60%
~
70%
的世界贸易和
90%
的国际直接投资。
第
280
页
材料二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
《
我们共同的未来
》
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
“
可持续发展
”
的理念。
1992
年,联合国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150
个国家签署了
《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和
《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
,这次会议使各国对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
2015
年
9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有哪些?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第
281
页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的主题谈谈你的历史启示。
人类发展到今天,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我们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
(
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