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7-9年级)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7-9年级)

ID:684840

大小:1.52 MB

页数:121页

时间:2021-05-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二篇  攻专题 考点方法突破 栏目导航 考 情 分 析 方 法 突 破 典 例 精 析 四川中考真题精析 2020 年迎考特训 第 3 页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必考题,该考点体现的核心素养是:能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文言文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能感受汉语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文化自信。 考 情 分 析 第 4 页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方式一般有: (1) 考查两篇文言文,一篇课内文言文和一篇课外文言文,两篇文章在考查形式上有一定的区别,如成都、凉山、雅安、内江、眉山、甘孜、阿坝; (2) 只考查一篇课外文言文,如绵阳、乐山、攀枝花; (3) 只考查一篇课内文言文,如广元; (4) 对比阅读,或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如南充、遂宁、广安、德阳、泸州、巴中、宜宾、达州;或多篇课内文言文的对比阅读,如成都;或两篇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如自贡。 第 5 页 常见考点和考查形式如下: 1 .生字注音,如德阳,分值为 2 分。 2 .文言实词: (1) 选择题,选择词语解释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如自贡、乐山、达州、成都、攀枝花、绵阳、泸州、广元、宜宾、凉山、甘孜、阿坝,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如内江、眉山;或选择词语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如雅安的课内文言文阅读; (2) 填写题,如广安、南充、德阳、凉山,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如内江。 3 .文言虚词: (1) 选择题,选择意义与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如广安、达州、南充、宜宾、绵阳、广元、巴中,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如成都、内江、雅安、甘孜、阿坝; (2) 与实词一起考查,如德阳、遂宁、凉山。 第 6 页 4 .翻译句子: (1) 选择题,如攀枝花,以及成都的课内文言文阅读,这就要求对每个字理解到位; (2) 填写题,如自贡、乐山、广安、遂宁、巴中、凉山、宜宾、达州、眉山、内江、绵阳、德阳、泸州、广元、雅安、甘孜、阿坝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如成都。 5 .划分节奏 ( 断句 ) : (1) 选择题,选择节奏划分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如自贡、宜宾、攀枝花、泸州、乐山; (2) 填写题,如广安、巴中。 第 7 页 6 .文意理解和拓展探究: (1) 选择题,选择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如自贡、乐山、达州、攀枝花、泸州、广元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如成都、凉山、内江、眉山、甘孜、阿坝;或选择与课文内容主旨相同的一项,如广安; (2) 问答题,如达州、遂宁、广安、巴中、宜宾、绵阳、德阳、广元,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如凉山、内江、成都、眉山、雅安、甘孜、阿坝; (3) 填写题,如广安。 第 8 页 考点一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实词理解题不完全是考查是否记得该实词意思,更主要的是考查是否会利用上下文推测字义。 一、答题方法 1 .课内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文言文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考题中该词的词义。 方 法 突 破 第 9 页 如 2019 年甘孜中考,“遂与大夫期十日”中的“期”解释为“约定”,与之对应的教材句子是“陈太丘与友期行”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又如 2019 年四川凉山中考,“孰非我为”的“孰”解释为“谁,哪一个”,与之对应的教材句子是“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第 10 页 2 .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词,变为现代汉语词汇,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意思。如 2019 年四川泸州中考,“未尝稍降辞色”中的“辞”,可以组成双音节词“言辞”,所以解释为“言辞”。又如 2019 年四川绵阳中考,“痛自修饰,精究坟典”中的“究”,可以组成双音节词“研究”,所以解释为“研究”。 3 .语境分析法 实词绝大多数具有多个义项,所以在解释时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对于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如 2019 年四川成都中考,“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可以根据“元方入门不顾”这句话的整体意思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所以“顾”应解释为“回头看”。 第 11 页 4 .语法分析法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相应也就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词性推断其意义。如主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如 2019 年四川乐山中考,“闾里之侠皆宗之”中的“宗”,后面带了宾语“之”,所以“宗”在这里作动词,解释为“尊奉”。又如 2018 年四川广安中考,“予子冠履”的“予”在人称代词“子”前面,充当谓语 ( 本句省略了主语 ) ,所以“予”作动词,解释为“给”,而不能解释为人称代词“我”。 第 12 页 二、实词用法归类及复习方法 1 .通假字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同“慧”,“尊君在不”中的“不”同“否”。通假字的考查点就是对它的解释。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同什么字,意思是什么。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第 13 页 2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某个词通常的用法临时作另一种用法,通常是词的词性和意思发生改变。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名词的活用 ① 名词活用作动词。如“一狼洞其中” (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 。 ② 名词的使动用法。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使 …… 为王 ) 。 ③ 名词的意动用法。如“稍稍宾客其父” ( 宾客,把 …… 当作宾客 ) 。 ④ 名词活用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 14 页 a .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 ( 犬,像狗一样 ) 。 b .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 兄,当兄弟一样 ) 。 c .表动作涉及的工具。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箕畚,用箕畚 ) 。 d .表处所。如“道渴而死” ( 道,在途中 ) 。 e .表趋向。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西,向西 ) 。 f .表频率。如“主人日再食” ( 日,每天 ) 。 第 15 页 (2) 形容词的活用 ①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 坚,坚固的盔甲;锐,锐利的武器 ) 。 ②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臣之妻私臣” ( 私,偏爱 ) 。 ③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美,认为 …… 美 ) 。 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饿其体肤” ( 饿,使 …… 受饥饿之苦 ) 。 (3) 动词的活用 ① 动词的使动用法。如“无案牍之劳形” ( 劳,使 …… 劳累 ) 。 ② 动词活用作名词。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伏,伏兵 ) 。 第 16 页 【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第 17 页 3 .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里面,一词多义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做这一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来分析。如: ① 既克,公问其故; ② 广故数言欲亡; ③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④ 温故而知新。 ① 句中的“故”是“原因”的意思; ② 句中的“故”是“故意”的意思; ③ 句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 ④ 句中的“故”是“旧知识”的意思。同样是“故”字,但意思却大不一样。像这样的语言现象就是一词多义。 【复习方法】 ① 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 ②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第 18 页 4 .古今异义 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这类词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容易失分的地方。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绝境”在文中指“与世隔绝的地方”,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文中指“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在现代汉语中则是“ ( 语言、行为 ) 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复习方法】教材中这类词语大部分都有注释,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像复习通假字一样进行集中整理,并学会在阅读中迁移运用。 第 19 页 考点二 文言虚词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整理积累,系统归纳。可以对初中阶段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答题时,要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答题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 20 页 1 .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思,在做题时,可以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中去理解,选出最符合句意的一个意思,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如“而”,常用的用法有四种:表修饰、表顺承、表并列、表转折。 2019 年四川成都中考 A 卷文言文阅读第 6 题 C 选项“而钱不湿 / 博学而笃志”,将四种用法一一代入句中,可知前一个“而”表示转折,译为“但是”;后一个“而”表示并列。 第 21 页 2 .位置、语法判断法 虚词的意思、用法和其所处的位置以及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有一定的联系,即同一个虚词,处于句首、句中、句末,它们的意思和用法都不同。如 2019 年四川南充中考文言文阅读第 22 题 A 选项“当余之从师也 / 乃记之而去”,两个“之”字中前一个“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后一个“之”用在动词之后,作宾语,代指小石潭。 第 22 页 考点三 翻译句子 一、翻译原则: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文从字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第 23 页 二、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更为通顺、流畅、易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 24 页 三、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1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 《 岳阳楼记 》 中“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等就不用翻译。 2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 《 愚公移山 》 中“始一反焉”的“焉”是语气助词,无实义,可不译,该句的意思就是“才往返一次”。又如 《 陋室铭 》 中“孔子云:何陋之有”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应删去不译,该句意思是“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 25 页 3 .“补”,就是增补。 (1) 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例如 《 桃花源记 》 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2)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翻译为“ ( 友人 ) 到中午还没来,太丘就走了, ( 太丘 ) 走后 ( 友人 ) 才来”。 4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5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 《 曹刿论战 》 中“何以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凭借什么作战”。 第 26 页 考点四 划分节奏 ( 断句 )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 。” )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 (“ 、” ) 断开,叫“读 (dòu)”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而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因此,断句前要先通读文章,弄清楚它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根据要求断句的句子前后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层次,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句子内部的各种成分,同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 ( 如判断句或倒装句 ) ,还应注意文体的语言风格;最后,断好之后,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再审查。一般说来,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难点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断句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第 27 页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1 .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 / 谓 / 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如: ① 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 ② 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 .句首发语词后和关联词所属内容间应停顿。如: ① 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 临溪而渔,溪深 /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 / 而酒洌。 3 .在转折连词前应停顿。如:先帝创业未半 / 而中道崩殂。 4 .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 故天将降大任于 / 是人也。 ② 可 / 以一战。 5 .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 / 作气,再 / 而衰,三 / 而竭。句中“再”“三”的后面都省略了动词“鼓”。 6 .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如:其一 / 犬坐于前。 第 28 页 考点五 文意理解 这一考点常见题型有填空题和选择题。主要是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能够明白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解答这类题,首先要了解全文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具体方法如下: 1 .概括主要内容。可以找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可以筛选、提炼文中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第 29 页 2 .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要细读原文,注意从文中所叙述的具体事件,文中关键语句,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文中隐含的意思等方面入手加以把握。 3 .分析人物性格。要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关注文中所叙述的和人物相关的事件,也可以联系课内学过的类似人物。概括人物性格时,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总结。 第 30 页 考点六 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这一考点包括写法探究、延伸拓展、分析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联系实际谈感悟等各种开放性试题。此类题难度较大,重在考查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对于这类题,一个总的原则是读懂文章、回归文章、联系实际,不可用自己片面的想法代替作者的观点。具体方法如下: 1 .第一类解题方法 —— 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第 31 页 2 .第二类解题方法 —— 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价值观、美好品德等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 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品质、精神。 ② 作判断。这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去改正或抵制。 注意谈感悟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而且要言之有理,令人信服。 第 32 页 典 例 精 析 第 33 页 第 34 页 第 35 页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 ) ① 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6 页 解析: (1)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 项中的 “ 殊 ” 应解释为 “ 不同 ” 。 (2)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于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翻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 “ 人事 ” 人间世事; “ 以 …… 故 ” 因为 …… 的缘故; “ 亡 ” 是通假字,同 “ 无 ” ,没有; “ 玩 ” 玩赏、观赏。 (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读全文,答案可以从原文中找到 —— 原文第一段中 “ 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 ‘ 此水下至扬州万里。 ’ 后因以名。或则曰,费 祎聘吴 ,孔明送之至此,曰: ‘ 万里之道,从此始也。 ’” ;第二段中的前四句 “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而思仿佛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 ” ;第三段中 “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 ” 。 第 37 页 答案: (1)B   (2)① 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的缘故,留存下来,没有尽头。 ② 这座桥,经过却不能观赏,观赏却不能深思的情形 ( 人 ) ,很多啊。  (3)① 万里桥的得名与诸葛亮有关。诸葛亮曾在此送别吴、蜀的使臣, “ 万里 ” 出自他之口。 ② 万里桥的修缮与诸葛亮有关。赵公因仰慕诸葛亮的道德、功绩而修缮此桥,作者借此记表达对赵公的期许。 第 38 页 1 . (2019 · 四川宜宾中考, 11 分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 天子且至! ” 军门都尉曰: “ 将军令曰 ‘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 ’ 。 ”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吾欲入劳军。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 皇帝敬劳将军。 ” 成礼而去。 四川中考真题精炼 第 39 页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 “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 称善者久之。 ( 节选自 《 史记 · 绛侯周勃世家 》) 第 40 页 第 41 页 B 第 42 页 B 第 43 页 A 第 44 页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 )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5) 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 (2 分 )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韩信恃才自傲,骄傲自大,不够谦虚。 第 45 页 第 46 页 第 47 页 第 48 页 (1) 请用“ /” 为下面句子断句。 ( 标两处 )(2 分 )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 改变。 穷尽。 修建。 决断 ( 或:决定 ) 。 第 49 页 D 第 50 页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①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他们 ) 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②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 ( 打理 ) , ( 给仆人住的 ) 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 (5) 【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____ ” ,移山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 ( 用原文回答 )(2 分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第 51 页 (6)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 分 ) 启示: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由此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第 52 页 3 . (2019 · 四川达州中考, 16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景春曰: “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 选自 《 〈孟子〉二章 》) 第 53 页 第 54 页 A A 第 55 页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 A .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 .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 .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B 第 56 页 (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①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②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昨天 ( 我 ) 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 ( 只 ) 买了两斤肉。 (5) 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3 分 ) 略 第 57 页 第 58 页 馈赠,赠送。 胜任,胜用。 我。 于是,就。 第 59 页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3 分 ) 示例: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做一些改变的。 第 60 页 5 . (2018 · 四川南充中考, 12 分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选自孟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第 61 页 【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 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 吾君圣者! ’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 吾君丽者! ’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 选自 《 新序 》) 第 62 页 使 …… 痛苦。 同“横”,梗塞、不顺。 边境 ( 或:边远的地方 ) 。 最终 ( 或:终于、最后 ) 。 第 63 页 C 第 64 页 (3) 请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②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自己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4) 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2 分 ) “ 谄谀者众 ” ;无 “ 法家拂士 ” 。 第 65 页 6 . (2018 · 四川乐山中考, 14 分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 “ 汉之飞将军 ” ,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第 66 页 【乙】 ( 广 ) 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 “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 广令诸骑曰: “ 前! ” 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 “ 皆下马解鞍! ” 其骑曰: “ 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 ” 广曰: “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第 67 页 C A 第 68 页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来此侵犯。 B .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 .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 …… D .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B 第 69 页 (4) 翻译下列句子。 (5 分 ) ①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2 分 ) 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策马往回跑。 ②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3 分 ) 那些敌人以为我们要逃跑,现在 ( 我们 ) 都解鞍来表示不逃跑,用这种方式使他们坚信我们的诱敌意图。 第 70 页 第 71 页 D 第 72 页 (2) 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世充保据东都 / 府库充实 / 所将之兵 / 皆江淮精锐 B .世充保 / 据东都 / 府库充实 / 所将之 / 兵皆江淮精锐 C .世充保 / 据东都府库 / 充实所将之兵 / 皆江淮精锐 D .世充保据东都 / 府库充实 / 所将之 / 兵皆江淮精锐 A 第 73 页 (3) 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    ) A .皆请避其锋 —— ( 众人 ) 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 .以是之故,为我所持 —— 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 .世充出兵,慎勿与战 —— ( 如果 ) 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 .世民善之 —— 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 A .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 .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 .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D .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D B 第 74 页 第 75 页 第 76 页 第 77 页 D 第 78 页 A 第 79 页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 B .甲文中庄子讲鹓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丑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C .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地上摔烂了,惠子觉得自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D .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D 第 80 页 (4) 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 ( 划两处 )(2 分 )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 我树之成 / 而实五石。 (5) 翻译句子。 (5 分 ) ①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 分 )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②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3 分 ) 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 第 81 页 2020 年迎考特训 第 82 页 第 83 页 这里表示原因 ( 或: …… 的原因 ) 。 痛心、遗憾。 希望。 偏爱。 这样。 第 84 页 (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② 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3) 【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 ____ ____ ” ,【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____ ____ ” 。 ( 用原文语句填空 ) 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 第 85 页 (4) 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善人,指贤臣或君子; ② 善行,指好的品行。 第 86 页 第 87 页 第 88 页 第 89 页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甥性识 / 颖悟必能解 / 此故详悉及之 B .甥性识颖悟 / 必能解此 / 故详悉及之 C .甥性识颖悟 / 必能解 / 此故详悉及之 D .甥性识 / 颖悟必能解此 / 故详悉及之 B 第 90 页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 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 你 ) 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甲文侧重论述 “ 学 ” 和 “ 教 ” 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第 91 页 第 92 页 第 93 页 第 94 页 弯腰曲背,指老人。 清。 错杂的样子。 就,靠近,到。 第 95 页 B 第 96 页 (3)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雪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 ( 喝 ) 醉了。 ②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 【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甲文的 “ 太守之乐 ” 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的 “ 公之乐 ” 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第 97 页 第 98 页 派遣。 于是,就。 第 99 页 (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臣 / 请归节,伏 / 矫制之罪 B .上 / 贤而释之,迁为 / 荥阳令 C .盖余 / 之勤 / 且艰若此 D .怀民 / 亦未寝,相与 / 步于中庭 C 第 100 页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 他 ) 拿着符节 ( 使者的凭证 ) 发放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济灾民。 (4) 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 《 周亚夫军细柳 》 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 _______________ ___ 的品质,从原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这一句可以看出。 不畏强权,按理处事 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第 101 页 (5) 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汲黯治理东海时 “ 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 ,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 ( 问题 ) 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然后 “ 东海大治 ” 。由此可见,对身边的人或事不过分苛责,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长此以往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 102 页 第 103 页 第 104 页 B 第 105 页 (2) 请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 限断三处 )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化人坛四面皆水 / 断前后两桥 / 则死地矣 / 盍诱倭入?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你们急速前往 ( 化人坛 ) 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 ②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仓促之间, ( 姚长子 ) 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第 106 页 (4) 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墓志铭的用意。 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父老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第 107 页 第 108 页 第 109 页 第 110 页 D 第 111 页 (3) 用“ /” 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循宪方复命 / 使务有不决者 / 意颇病之 (4) 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 ( 我 ) 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 ( 就 ) 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② 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际情况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第 112 页 (5) 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 可以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 ① 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 “ 同舍生 ” 不同的穿着打扮,在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② 乙文中张循宪通过 “ 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 和 “ 命表又出意外 ” 两件事,发现张嘉贞 ____ ____ 的特点。 略无慕艳意 ( 或:根本不羡慕 ) 才能超群 第 113 页 第 114 页 B 第 115 页 安抚,抚慰。 同“返”,返回。 生气,发怒。 第 116 页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他的 ( 另一个 ) 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②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4) 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① 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 ② 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 ③ 做事应顺应形势,抓住机遇。 ④ 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第 117 页 第 118 页 第 119 页 A 第 120 页 (2) 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 限两处 ) 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然而 / 王不待工 / 而与建信君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这些都是能趁 ( 乘着 ) 大王您酒酣耳热 ( 酒醉、不清醒 ) 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 ( 东西 ) 的人。 ②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柳宗元 《 小石潭记 》)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 ( 溪水 ) 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长蛇那样蜿蜒前行,隐隐约约,或现或隐。 第 121 页 (4)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 客 ” 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赵王在治理国家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 ( 不仅要防备自己憎恶的人,更要防备自己亲近的人 ) 。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