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
2020
年
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模拟冲刺试卷
(
二
)
本试卷分为
A
卷和
B
卷两部分,
A
卷满分
100
分,
B
卷满分
60
分。全卷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2
页
A
第
3
页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驯良 潮讯 崭露头脚 弄巧成拙
B
.贻误 忠贞 贻笑大方 心有余悸
C
.粗拙 俊工 妇儒皆知 晴天霹雳
D
.褒奖 揉躏 潸然泪下 悄怆幽隧
解析:
A.
潮讯
—
潮汛,崭露头脚
—
崭露头角;
C.
俊工
—
竣工,妇儒皆知
—
妇孺皆知;
D.
揉躏
—
蹂躏,悄怆幽隧
—
悄怆幽邃。
B
第
4
页
B
第
5
页
解析:
“
心无旁骛
”
指专心致志地做事,不受外界影响。与句中的意思前后矛盾。
第
6
页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
.风靡一时的电影
《
解忧杂货店
》
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
.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
.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解析:
A.
缺少主语,应删去
“
随着
”
或
“
使
”
;
C.
搭配不当,不能说
“
人数是国家
”
,应把
“
国家
”
去掉;
D.
否定不当,应把
“
不可
”
去掉。
B
第
7
页
5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中使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B
.
《
蒹葭
》《
关雎
》
均选自
《
诗经
》
。
《
诗经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
C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D
.“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C
第
8
页
解析:
从句中的
“
稼轩
”
和
“
挑灯看剑
”
可知涉及的古人是辛弃疾,而非范仲淹。
第
9
页
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
(21
分
)
(
一
)
阅读
《
小石潭记
》
一文,完成
6
~
9
题。
(13
分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第
10
页
C
第
11
页
D
第
12
页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潭溪流
——
潭上感受
——
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
.文章开篇以珮环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
.第
②
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
.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D
第
13
页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第
14
页
(
二
)
古诗文积累。
(8
分
)
10
.用课文原句填空。
(8
分
)
(1)
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
!
(
陈子昂
《
登幽州台歌
》)
(2)
山重水复疑无路,
____________________
。
(
陆游
《
游山西村
》)
(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
?传不习乎?
(《
〈论语〉十二章
》)
(4)______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
李商隐
《
夜雨寄北
》)
(5)
范仲淹
《
岳阳楼记
》
一文中,表达作者宽阔胸襟、宏伟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
《
行路难
(
其一
)》
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自勉。
独怆然而涕下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何当共剪西窗烛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
15
页
三、现代文阅读
(14
分
)
阅读利哈乔夫
《
论教养
》
选段,完成
11
~
14
题。
(14
分
)
①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②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③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
“
处方
”
,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④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第
16
页
⑤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
——
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⑥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
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⑦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⑧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第
17
页
⑨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
——
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⑩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愚蠢到了极点!
⑪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第
18
页
⑫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
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
)
。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
“
翘鼻子
”
。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
——
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1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
)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2
.选文第
②
段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教养”的探讨。
第
19
页
13
.举例说明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6
分
)
举例论证。本文的第
⑤
~
⑩
段进行了举例论证。第
⑤
~
⑩
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有教养”。
14
.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4
分
)
人往往注重外在的形象,在家里却不拘小节,表现更真实,从家庭入手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养,而不仅仅是表象。
第
20
页
四、作文
(50
分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50
分
)
分数,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别人评分,也可以是自己打分;可以出现在试卷上、竞赛中,也可以隐身于日常生活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待人处事、家务劳动
……
都会获得一个或高或低的分数。这些分数,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
请以“我的最高分,我的最低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②
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
③
不得抄袭、套作;
④
不得出现泄露本人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
21
页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这里的分数可以理解为评价:高分就是高度地褒扬,低分就是极力地贬斥。从材料看,此题是比较简单的:记叙一件生活、学习中自己得高分或低分的事件即可。最后一句是关键:这些分数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意思是得高分得低分都不重要,那重要的是什么呢?必须思考阐释。“我的最高分”“我的最低分”并举,要一起出现。分别记叙两件事吗?一件记自己是如何得最高分的,一件记自己是如何得最低分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呢?还是本就是一件事,有人给了最高分,有人却给了最低分呢?如此看来,还是后者更值得探讨,也更有挑战性。所以写作此文,事件的选择很重要。
第
22
页
立意的高度与广度由它来决定。这是一件什么事?与谁有关?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又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的评价?反映了什么?你如何认识?意欲带给他人什么影响?整个作文不能平铺直叙,应在记叙与描写以及对结果的分析中隐喻自己的观点与认识。
第
23
页
【范文示例】
我的最高分,我的最低分
人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正如登山,有高峰就有低谷。而低谷之后的高峰,也因攀登过程的曲折,而愈发光彩夺目,更加值得兴奋。幸福也许就在那里吧!
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不算拔尖,但也不错。从小学起,我的自尊心就极强。
以前,我还从没受过什么挫折,求学之路可谓一帆风顺,但在中学,我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初一第二次阶段测试结束了,我考得很糟,因此被老师痛骂了一顿,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打击,这种感觉很不痛快。伴随着成绩的公布,名次也排出来了,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成绩单的上半部分竟看不到我的名字。一时间,我从第五名跌到了第二十三名,这是我初一的最大的打击了。
第
24
页
之后,失败的教训不断在我对学习失去信心时告诫我:
“
你难道忘了失败的滋味了吗?
”
于是,我在期中考试前没日没夜的复习,晚上的睡眠时间大大减少了。当我走向考场的那一刻,我便在想,这也许是我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了,能成功吗?终于,成绩告诉我,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战胜了自己,拥有了自己的最高分。我爬上来啦!我从低谷爬上来啦!我尝到幸福的滋味啦!
不经风雨,难以成树;不经百炼,难以成钢!
我失败了,我要获得成功;我跌到低谷了,我要爬上高峰。
第
25
页
坎坷的小路我走过了,宽敞的大道将任我驰骋。只要我战胜了困难,我便获得了幸福。
越过低谷到达高峰,迎接你的必定是幸福!在最低分的时候不要畏惧,继续努力,终会赢来自己的最高分。
第
26
页
B
卷
(60
分
)
一、阅读理解
(48
分
)
(
一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6
、
17
题。
(8
分
)
渡荆门送别
(
唐
)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
.此诗抒发诗人乡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分
)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第
27
页
17
.这首诗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4
分
)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一句形象地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成了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后一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第
28
页
第
29
页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
⑥
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
选自李渔
《
闲情偶寄
·
芙蕖
》
,有删改
)
【注释】
①
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
迨:及,等到。
③
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
不至白露为霜:不到白露时节下霜的时候。
⑤
异馥:异香。
⑥
芙渠:荷花。
第
30
页
已经
停止、完毕
美丽
看、观赏
第
31
页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
分
)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人观赏。
2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喜爱荷花的原因。
(3
分
)
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第
32
页
(
三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1
~
23
题。
(12
分
)
①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
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
——
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
——
红色光强
10
倍以上
(
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第
33
页
③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
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
87
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
26.5∶32
,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第
34
页
⑤
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21
.选文属于说明文中的哪一类?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说明对象是什么?
(3
分
)
选文属于事理说明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说明对象是日落时产生的光线变化。
22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日落时奇异景象产生的原因。
(5
分
)
人们平常看到的落日美景,其实是一种幻觉,是光的散射和折射形成的。
第
35
页
2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
)
A
.选文第
②
、
④
段画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选文第
④
、
⑤
段中综合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等说明方法。
C
.由于日出日落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黄、红色光的穿透能力因此减弱,所以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D
.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E
.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BC
第
36
页
解析:
B.
没有下定义,第
④
段中
“
这是由于
……
自然就是扁的
”
是作诠释;
C.
第
②
段原文表述为
“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
。
第
37
页
(
四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4
~
27
题。
(18
分
)
【甲】
陶渊明:我为自己代言
汪微微
①
当一些官场同仁都在混日子并被日子所混时
,陶渊明选择了华丽丽地转身,转而侍弄自己亮闪闪的梦想。
②
本来,陶渊明的官场生涯虽算不得呼风唤雨,但凭着名门望族的荫庇,年纪轻轻的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坐上了江州祭酒的高位。后来,在叔父的推荐下,他投入权臣桓玄门下做其私人秘书,官品不大,但属于心腹近臣,很容易随着主子的升迁平步青云。再后来,他转做刘裕
(
后来的宋武帝
)
的幕僚,荣华富贵呼之欲出,光宗耀祖指日可待。他的官场走向,道路一点也不曲折,前途却一片光明。
第
38
页
③
可惜,陶渊明志不在此。在官场,他找不到归属感。他不能原谅一颗诗心被冗务纠缠,也容忍不下桓玄的狼子野心,还看不惯刘裕的滥杀无辜和重用奸人。更让他觉得绝望的是,终日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卑躬屈膝的事,活得不坦荡,不畅快,永世不能直立行走。于是,他一次次在现实面前耍起了大牌,走马观花般地出入官场。
④
某天,为迎接上级派来的检查组,随从请陶渊明冠带出迎,并再三提醒他小心侍候。侍候惯了梦想的陶渊明,哪里肯为他人低三下四?况且检查组的小头目,还是他一向看不起的无能小辈。于是,撇下一句振聋发聩的
“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
后,他挂冠封印而去。十几年断断续续的官场生涯,就此戛然而止。一辈子不能
“
直立行走
”
,为自己代言,即使钟鸣鼎食又有什么意义?他彻底清醒。从此,官场再无陶渊明。
第
39
页
第
40
页
⑦
好景不长,一场大火,把他辛辛苦苦攒下的十余间方宅烧成一片灰烬。一家人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生活还得继续,于是别无选择地搬至贫瘠之地。日子一天天青黄不接,连和他一样靠天过活的老农都动摇了。在老农看来,陶渊明和他们不一样,他是有能力过上好日子的人,只要他愿意。于是老农壮着胆子劝他,与其隐在民间餐风宿露,不如出入官场锦衣玉食。陶渊明拒绝了,不给他人和自己一点商量的余地。
⑧
古往今来,官场里一直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面目模糊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官员。只有陶渊明,眉眼分明,面容俊朗,神清气爽,并以实名认证的方式,不朽地镌刻在历史的壁崖上。
第
41
页
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地生活。动词。
第
42
页
(2)
请写出第
①
段画线句的含义。
(2
分
)
说明朝廷官员都是名不副实的平庸之徒,只懂得阿谀奉承,没有高洁的志向。
第
43
页
25
.第
⑥
段写到“他的快乐被斜阳染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通读全文,结合乙诗,请说说陶渊明的快乐有哪些,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
分
)
快乐:
①
躬耕自足,家庭和睦;
②
生活自由自在,怡然自得;
③
精神和心灵上的解放。体现了陶渊明是一个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
26
.请就文章写法、内容和作用对甲文的第
⑧
段作简要分析。
(4
分
)
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陶渊明追求自我、淡泊名利、正义凛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其高洁志向的敬佩、尊崇之情。
第
44
页
27
.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4
分
)(
)
A
.读罢此文,再读陶渊明的
《
归园田居
(
其三
)》
,这首诗讲了他早出晚归、躬耕田园的生活状态。
B
.从甲文可以概括出陶渊明辞官的三个主要原因是官场的污浊黑暗,自身志向高洁,朝廷官员对他的藐视侮辱。
C
.甲文第
①
段点明了本文的题目,是全文的主题思想,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D
.乙诗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E
.甲文所写的陶渊明生活贫困之事和乙诗的“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都说明了陶渊明辞官归田并非本意。
解析:
C.
“
点明了本文的题目
”
错误;
E.
“
辞官归田并非本意
”
错误。
CE
第
45
页
第
46
页
选段中
[A]
处的“他”是指
____________
,请写出原著中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字:
________________
。
杨志
杨志卖刀
第
47
页
29
.阅读下列材料,写出课堂远离手机的益处,请至少列出四条。
(4
分
)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手机导致近视、
“
搜题
”
软件成为答卷神器等新闻层出不穷,智能手机的滥用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2018
年
9
月
21
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
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
规定:自
2018
年
11
月
1
日起,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这是新时代全国首部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立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①
能够更好地保护视力,有效预防近视;
②
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
能够避免网络不良内容侵害,促进身心健康;
④
能够维护课堂纪律,提高学习效率。
第
48
页
30
.综合性学习。
(4
分
)
酒是一种奇特而有魅力的饮料,它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生活中因酗酒而家破人亡,因酒后驾车引起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
请你阅读下面有关资料,回答各题。
(1)
请你针对酒后驾车的情况,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
分
)
资料一
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
50%
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
“
杀手
”
。
第
49
页
资料二
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喝多,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对于酒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越大。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2)
你的一个亲戚家办喜事,爸爸在酒宴上喝了很多酒,酒后准备开车送你回家,这时,你将怎样劝说?
(2
分
)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