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鉴赏
第二篇
攻专题 考点方法突破
第
2
页
古诗词鉴赏是中考必考题,该考点体现的核心素养有:能在阅读与鉴赏中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能鉴赏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能感受汉语独特的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考 情 分 析
第
3
页
古诗词鉴赏考查的内容根据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地方考查的诗词是课内的,如雅安、凉山、内江、广元、广安、南充、德阳、眉山、攀枝花、甘孜、阿坝;有些地区考查的是课外的,如成都、绵阳、自贡、泸州、乐山、遂宁、巴中;还有的地区则是选择两篇主旨或情感相同的诗词进行对比鉴赏,如达州、宜宾。
常见的考点和考查形式如下:
1
.把握情感主旨:
(1)
选择题,要求选择与诗词中心思想或情感等相关的句子,如眉山;
(2)
问答题,如遂宁、广安、乐山、达州、攀枝花、巴中、广元、凉山、甘孜、阿坝。
第
4
页
2
.体会意境,主要为问答题形式,如成都、广安、遂宁、内江。
3
.赏析艺术技巧,主要为问答题形式,要求对诗词的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进行判断并赏析,如南充、巴中、攀枝花。
4
.锤炼语言,主要为问答题形式,如泸州、广元、凉山、甘孜、阿坝。
5
.赏析名句,主要为问答题形式,如绵阳。
6
.内容理解与鉴赏:
(1)
选择题,选择对诗词理解和鉴赏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如南充、达州、雅安、自贡、乐山、德阳;
(2)
问答题,如绵阳、泸州、内江、遂宁。
7
.对比分析,考查两首诗的情感、内容、写法等的不同,主要考查形式为问答题,如自贡、宜宾。
第
5
页
古诗词鉴赏,历来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考点:
考点一 把握主旨情感
对诗词主旨情感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常见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1)
诗歌
(
词曲
)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人生理想
)
?
(2)
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诗的某一句
(
两句
)
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方 法 突 破
第
6
页
解题技巧:
①
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
或其他情感类别
)
;
②
再结合内容分析乐与哀
(
或其他情感类别
)
的原因;
③
确定具体的感情
(
主旨
)
是什么。
答题模板:
这首诗通过对
……
的描写
(
记叙
……
事情
)
,展现了一幅
……
的画面
(
场景
)
,表达
(
表现
)
了诗人
……
的思想感情
(
主旨
)
。
【常用术语】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建功立业、忆友怀旧、思亲怀乡、寄情山水、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相知相惜、离情别恨
……
第
7
页
解答这类考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结合诗歌的类型,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的类型有很多种,且不同的类型往往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其主要类型有:
类 型
标 志
主旨情感
代表诗词
山水田园诗
诗词中常会出现一些自然界的山水景物,或与田园生活相关的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等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陶渊明
《
饮酒
》《
归园田居
》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陆游
《
游山西村
》
孟浩然
《
过故人庄
》
第
8
页
类 型
标 志
主旨情感
代表诗词
边塞诗
诗词中常会出现一些边塞地名、边塞景物、边塞生活场景,或与边塞生活相关的器物,且多与战争生活相关
抒发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王昌龄
《
从军行
》
李贺
《
雁门太守行
》
表达征人的离愁别绪、怀乡思亲之情
范仲淹
《
渔家傲
·
秋思
》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高适
《
燕歌行
》
表现边塞的自然风光
王维
《
使至塞上
》
第
9
页
类 型
标 志
主旨情感
代表诗词
送别诗
诗词中常会出现一些表明送别地点、时间的词语,或相关的人物、景物等
表现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孤寂惆怅
岑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表现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高适
《
别董大
》
抒发人生不得意的感慨
李白
《
宣州谢
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第
10
页
类 型
标 志
主旨情感
代表诗词
思乡怀人诗
诗词中常会出现一些与思乡相关的意象,如
“
明月
”“
大雁
”
等,且涉及的人物多是漂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思妇
表现羁旅愁思
马致远
《
天净沙
·
秋思
》
张继
《
枫桥夜泊
》
表达思乡、思亲之情
王湾
《
次北固山下
》
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李益
《
夜上受降城闻笛
》
表达闺中怀人之情
李商隐
《
无题
》
王昌龄
《
闺怨
》
第
11
页
类 型
标 志
主旨情感
代表诗词
咏史怀古诗
诗词的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题目中有
“
咏
”“
怀古
”“
咏怀
”
等字眼;诗词中有时会出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
联系历史与现实,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杜牧
《
赤壁
》《
泊秦淮
》
揭露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忧国忧民
张养浩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感叹年华消
(
易
)
逝、壮志难酬,抒发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陈子昂
《
登幽州台歌
》
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感伤
辛弃疾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苏轼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第
12
页
第
13
页
例:阅读下面的宋词,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解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的词作。词人所感受到的西湖景色是
“
绿水逶迤
”“
芳草长堤
”“
隐隐笙歌
”
,湖水明净澄澈,白云倒映其中,游人沉醉在这
“
琉璃
”
般的世界中,由此可知这首词抒发的是游玩赏景的乐情。
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流连山水的愉悦之情。
第
14
页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寄托了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诗人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意 象
思想感情
代表诗句
月
表达离愁别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李白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抒发思乡之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王建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第
15
页
第
16
页
意 象
思想感情
代表诗句
流水
抒发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
《
虞美人
》)
表现人生不得意之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
《
宣州谢
朓楼饯别校书
叔云
》)
比喻离别之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欧阳修
《
踏莎行
》)
落花
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和哀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
《
浣溪沙
》)
第
17
页
意 象
思想感情
代表诗句
羌笛
因其声音凄凉的特点,故借此传达凄切、悲凉的心绪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
《
渔家傲
·
秋思
》)
柳
因
“
柳
”
与
“
留
”
谐音,故借柳表达惜别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
《
雨霖铃
》)
梧桐
因雨打梧桐,表现出凄清的景象,故借梧桐表现凄凉悲伤的意绪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李煜
《
虞美人
》)
第
18
页
意 象
思想感情
代表诗句
杜鹃
(
子规
)
因其叫声悲凉,故借此渲染凄凉哀伤的氛围,寄寓离别伤感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浮云
因其飘忽不定的特点,故借此表达游子的漂泊思乡之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李白
《
送友人
》)
因其遮挡事物或视线的特点,故借此比喻一切阻碍前进的势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王安石
《
登飞来峰
》)
第
19
页
例:韦应物
《
滁州西涧
》
一诗中有哪些意象?诗人运用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
通读全诗,找出各句中写到的景与物
——
涧边生长的野草、叶间啼鸣的黄鹂、淅淅沥沥的春雨、渐涌渐涨的春潮、河面横漂着的小舟。写的虽都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的心境,也隐约流露出一种
“
不在其位,不得其用
”
的无奈与忧伤。
答案:
诗中的意象有幽草、黄鹂、春雨、春潮、横舟。诗人用这些平常的景物表达了自己悠闲恬淡的心境。
第
20
页
(3)
学会利用标题、注释、题干提示等信息。
①
赏诗先赏题。题目中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意境等,如
《
天净沙
·
秋思
》
中的“秋思”提示作品是表达思
(
思乡
)
情的;
《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
》
中的“送”字提示作品是送别类的词作,表达的自然就是离愁别绪或对朋友的鼓励、祝福。
②
诗歌下面补充的注释内容或题干使用的一些叙述性提示,往往会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身世经历或对诗中的有关意象作解释;有的还会提示考点类型,如“某句中某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分析”,就暗示了此题考查的是炼字。
第
21
页
在鉴赏诗歌时,要紧扣这些信息去解读,绝不能一瞥而过,置之不理。特别要注意介绍写作背景的注解,一定要把诗歌放到相应的历史时代背景中去揣摩,要分析诗人在此背景下会有怎样的情绪,在诗中可能会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命题中的这些信息,做到“知人论世”,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挖掘作品的内涵意蕴大有益处。
第
22
页
例:阅读李清照
《
菩萨蛮
》
,思考:“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菩萨蛮
①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
②
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
①
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
②
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第
23
页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注释第一条,这句话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
——
词人南渡之后的晚年时期。词人在南方遭遇了种种不幸,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着国破家亡的无限苦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词人倾吐的自然是深重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
答案:
这句表达了词人的思乡
(
思念亲人
)
之情、亡国之恨
(
对朝廷偏安苟且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
)
。
第
24
页
考点二 体会意境
意境是诗歌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结合。“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此考点主要是考查我们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和体会诗歌的情景、意境,进而领悟作者的情感。其常见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这首诗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
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歌呈现的画面。
第
25
页
解题技巧:
①
先理解相关诗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描述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还要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
②
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准确抓住所绘景物的特点、情调及作用;
③
最后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情感。
答题模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
的画面
(
图景、景象等
)
,营造了一种
……
的氛围
(
意境
)
,表达了诗人
……
的感情。
第
26
页
【常用术语】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宁静、雄浑壮阔、明快高旷、萧瑟凄凉、庄严肃穆、奇伟瑰丽、苍茫阔大、雄奇豪健、苍凉悲壮、悲凉凄清、和平静穆、明丽鲜艳、孤寂冷清
……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因此,鉴赏古诗词应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
→
意境
→
诗情”是鉴赏古诗词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的逻辑顺序,不可倒置。
第
27
页
例:阅读杜甫
《
绝句二首
(
其一
)》
,思考:这首诗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找出诗中出现的各种意象,抓住
“
迟日
”“
春风
”“
花草
”“
春泥
”“
燕子
”“
暖沙
”“
鸳鸯
”
等来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分析它们共同营造出来的意境,从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
28
页
答案:
示例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净、温暖、绚丽,充满勃勃生机的春景图。 示例二:此诗通过描绘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日晒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的画面,展现了一派明丽、温暖、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第
29
页
考点三 赏析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表现手法
(
常考修辞手法
)
、表达方式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常用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中考中对诗歌艺术技巧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等方面。常见的提问形式为:
(1)
这首诗
(
这句诗
)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第
30
页
解题技巧:
①
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手法;
②
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该手法;
③
最后点出该手法所表达的效果
(
情感
)
。
答题模板:
本诗
(
或某句
)
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
(
该修辞手法的作用术语
)
地写出了
……
(
诗句解说
)
,表达了诗人
……
的情感。
第
31
页
解答这类题,要掌握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
尤其是修辞手法
)
和表达方式。
(1)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2)
表现手法
(
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
)
,主要包括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用典、比兴等
)
、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以小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其中,修辞手法在诗歌中出现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用典”。用典可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用典表达的意思比较隐晦,因此我们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一些典故及其含义。
第
32
页
例
1
:刘禹锡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从颔联中的
“
闻笛赋
”“
烂柯人
”
可知这两句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典
——
“
闻笛赋
”
用于抒发追怀亡友之情,
“
烂柯人
”
用于感慨时局多变、世事全非。结合这两个典故的含义和全诗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颔联运用了用典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之情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感叹。
第
33
页
例
2
:阅读下面的古诗,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①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
②
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③
,天上接行杯
④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⑤
。
【注释】
①
乾元二年
(759)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②
迥:渺远的样子。
③
下榻:指留宿处。
④
行杯:传杯饮酒。
⑤
回:回荡,摆动。
第
34
页
解析:
联系全诗内容和注释交代的写作背景,可知颈联写了诗人兴致勃勃,浮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
——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逍遥快意。这里以云和天来衬托岳阳楼之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想象奇特,笔法洒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快慰与豪放。
答案:
诗人身处岳阳楼,仿佛是在云间下榻、天上喝酒,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和气势,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豪迈、奔放与快意。
第
35
页
附:
1
.常见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
表达效果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从而展现完整的情节或画面。如: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
陆游
《
书愤
》)
,用叙述的方式写诗人亲临抗金前线的岁月里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景等的状态进行具体地描绘和刻画,从而突出人物的特点、环境的变化、事件的气氛等,使表现对象的特点显得更突出、更鲜明。如: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
李白
《
峨眉山月歌
》)
,描绘了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情景
第
36
页
第
37
页
表达方式
表达效果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感情强烈。如: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
白居易
《
钱塘湖春行
》)
中的
“
最爱
”
就属于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含蓄、委婉。如: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
晏殊
《
浣溪沙
》)
,通过花落、雁归等自然景物变化的不可阻挡来抒发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情景交融
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使客观景物附着上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
王湾
《
次北固山下
》)
,写诗人于宦游漂泊途中看到归雁高飞之景,不禁勾起了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可以更好地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等。如: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
龚自珍
《
己亥杂诗
》)
,借
“
落红
”
的自白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却仍心系国计民生,不惜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意愿
第
38
页
2.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
比喻
能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无形化为有形。如: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
李煜
《
相见欢
》)
,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难解,表达了词人焦躁、不安、哀伤、痛苦等复杂的感情
拟人
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能鲜明地表达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感情。如: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杜甫
《
春望
》)
,诗人将花鸟人格化,写它们有感于国家分裂、国事艰难而不禁落泪惊心,表达了国家将亡之悲、亲人离别之痛
对偶
从形式上看,结构对称,富于音韵美;从内容上看,语言简练,表意含蓄。如: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杜甫
《
登高
》)
,
“
无边落木
”
对
“
不尽长江
”
,使景象愈显广阔深远;落木
“
萧萧
”
对水势
“
滚滚
”
,使人更觉气象万千,并从中感受到诗人韶华已逝、壮志难酬的苦闷
第
39
页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
设问
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文天祥
《
过零丁洋
》)
,自问自答,说明人难免一死,但为大义而死,一片丹心将永照史册,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英雄气节
夸张
突出强调描写对象,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以启示。如: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
李贺
《
雁门太守行
》)
,夸张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战事一触即发的危急形势和紧张气氛
反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作用,使内容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抒发更为绵密曲折。如: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
李清照
《
声声慢
》)
,运用叠字反复,不着
“
愁
”
字,却字字含愁,声声言愁,造成一种如泣如诉的表达效果
第
40
页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
借代
使语言表达简练生动,达到含蓄而富于变化的效果。如: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
杜牧
《
泊秦淮
》)
,用
“
后庭花
”
代指亡国,看似批评
“
商女
”
,实则谴责那些沉溺于声色犬马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
王翰
《
凉州词
》)
,用冷峻的语气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勇气,于悲感沉痛中不失豪放、旷达
双关
利用字词的多义、同义或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意含蓄而内蕴丰厚。如:
“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
(
陈与义
《
登岳阳楼
》)
,
“
风霜
”
一语双关,既指秋色浓重,也与诗人的
“
白头
”
相互映衬,还暗示政治局势之严峻
第
41
页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
比兴
“
比
”
是比喻;
“
兴
”
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
比兴
”
即比喻与起兴的连用,能够营造气氛、协调韵律,使行文显得轻快活泼。如: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诗经
》)
,以雎鸠合鸣起兴,引出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以及君子对淑女的思恋
用典
引用典故,化用诗句,言简意赅,表意含蓄委婉,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或情感,引人联想。如: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
李白
《
行路难
<
其一
>》)
,前句用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
磻溪上钓鱼
,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的典故;后句用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重用,助商灭夏的典故。这两句委婉地表现出诗人对仕途仍有所期待
第
42
页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对比
造成某种差异、矛盾或对立,形成比照或呼应的关系,从而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或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如: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
李清照
《
如梦令
》)
,
“
红
”
与
“
绿
”
颜色对比,
“
肥
”
与
“
瘦
”
形态对比,突出暮春时节自然景物的特点,表达了时光易逝之慨
衬托
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事物来陪衬、渲染另一事物,使形象表现得更鲜明、突出、易懂。又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如: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杜甫
《
登高
》)
,以苍凉的秋景正面衬托出诗人的飘零之悲。而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
王籍
《
入若耶溪
》)
,则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里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了出来
第
43
页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烘托
先从侧面描写、渲染,再引出主题,使表现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又可分为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三类。如: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
孟郊
《
登科后
》)
,写诗人策马奔腾在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活画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
以乐景写乐情
)
。又如: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
诗经
》)
,写征夫久戍回乡之时遭遇雨雪,感受到彻骨的寒冷,烘托出内心的无限悲苦,倍增其哀
(
以哀景写哀情
)
。再如: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
李煜
《
虞美人
》)
,
“
春花秋月
”
是美好的事物,但因词人此刻已是阶下囚,如此良辰美景恰恰反衬出词人心中的家国之痛
(
以乐景写哀情
)
第
44
页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白描
用简练的笔墨刻画形象,不加修饰、渲染、烘托,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
马致远
《
天净沙
·
秋思
》)
,连用九个名词
(
意象
)
,构成一幅苍凉萧瑟的秋景图,游子思乡的哀愁显露无遗
渲染
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表达效果。如: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
赵师秀
《
约客
》)
,用
“
家家雨
”“
处处蛙
”
渲染出等待客人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焦躁、寂寞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生发情趣,引人回味。如: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王维
《
山居秋暝
》)
,前句描写静态的松间明月,后句描写动态的石上清流,动静之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第
45
页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虚实相生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丰富诗中意象,开拓诗歌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如: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
李商隐
《
无题
》)
,这两句由虚转实,又虚实相生,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当时的状态与心理
以小见大
利用小角度、小场面、小事件来表现大主题和大道理,用简洁的方式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可感易懂。如: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
杜牧
《
赤壁
》)
,以
“
二乔
”
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从反面落笔,通过假设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抒发抑郁不平之气
第
46
页
3.
常用典故及其含义
典 故
用典诗句
典故出处
诗句赏析
青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李商隐
《
无题
》)
《
山海经
》
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
“
青鸾
”“
青鸟
”
,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含蓄地表达出分别后再难相见的苦痛
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王维
《
红豆
》)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
“
相思豆
”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表达相思之情
第
47
页
典 故
用典诗句
典故出处
诗句赏析
燕然勒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
《
渔家傲
·
秋思
》)
《
后汉书
·
窦宪传
》
载:
(
窦宪
)
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
……
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后以
“
燕然勒功
”
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无法回家的矛盾心情
射天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
《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
“
主侵略
(《
晋书
·
天文志
》)
”
。后以
“
射天狼
”
比喻打击侵扰的其他部族
用天狼星借指侵扰的西夏军队,表现了词人想为国杀敌、报效国家的一腔爱国热情
第
48
页
典 故
用典诗句
典故出处
诗句赏析
折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精神
鸿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
《
次北固山下
》)
《
汉书
·
苏武传
》
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
“
鸿雁
”“
雁书
”“
雁足
”“
鱼雁
”
等指书信、音讯
以
“
雁足传书
”
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第
49
页
典 故
用典诗句
典故出处
诗句赏析
八百里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
《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据
《
世说新语
》
记载,晋王恺以牛
“
八百里驳
”
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以
“
八百里
”
指牛
表现出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
的卢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
《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的卢是三国时刘备的坐骑,其奔跑速度极快。相传的卢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摆脱追兵,救了刘备一命
表现出战场上铁骑飞驰的激烈场景
第
50
页
典 故
用典诗句
典故出处
诗句赏析
双鲤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
李商隐
《
寄令狐郎中
》)
古人寄信,将写信的绢帛放于鱼形的木制函套中,以防损毁。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
含蓄地表现出诗人接到友人书信时的亲切感念之情
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白居易
《
长恨歌
》)
相传古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后来夫妻俩双双自杀,康王将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长出一棵树,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鸟一对,相向悲鸣。后用
“
连理枝
”“
比翼鸟
”
比喻恩爱夫妻
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忠贞不渝的爱情
第
51
页
典 故
用典诗句
典故出处
诗句赏析
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曹操
《
短歌行
》)
传说杜康
(
字仲宁
)
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表现出诗人为求贤士而愁到用酒来消解的状态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李白
《
行路难
<
其一
>》)
相传吕尚
(
姜太公
)
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
磻溪垂钓
,后辅佐周武王灭商。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引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代先贤一样东山再起,建立一番宏图伟业的信心
第
52
页
典 故
用典诗句
典故出处
诗句赏析
闻笛赋、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相传,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
《
思旧赋
》
;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中才知已过了百年
借用闻笛的典故抒写怀念亡友之情;用烂柯的典故来抒发对时局多变、世事全非的感慨
第
53
页
考点四 锤炼语言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考中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整首诗的语言特点、风格。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
①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②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第
54
页
解题技巧:
①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浅显易懂、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明快、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②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
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
思想
)
感情。
第
55
页
例:请分析陶渊明
《
饮酒
》
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案:
①
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②
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
心远地自偏
”
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③
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
56
页
(2)
品味炼字。
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分析这些词语,品味这些词语深藏的情感、意境或表达效果。这类词多是动词、形容词以及名词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它们要么历来为人称道,要么是诗眼、文眼。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
①
诗中的某个字
(
词
)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某字
(
词
)
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直接鉴赏关键词
)②
诗中的“诗眼”“关键字
(
词
)”
是哪一个?为什么?
(
找出关键字词并进行鉴赏,要么是最富情感、直点主旨,要么是艺术手法最特别
)③
此字
(
词
)
有另一种版本,某字
(
词
)
换为了另外某字
(
词
)
,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
比较鉴赏
)
第
57
页
解题技巧:
①
先解释这个字
(
词
)(
如果是第二种提问方式,就要先找出这个字
)
;
②
再明确手法,或描述此字
(
词
)
构成的具体场景;
③
然后阐述该字
(
词
)
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意境、怎样的感情、怎样的作用。
(
以上三步可简单归纳为
“
释含义、明手法、说效果
”
)
答题模板:
某字
(
词
)
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
,它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
表现手法
)
,写出了
……
,表达了诗人
……
的思想感情。
第
58
页
例:李白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见本书
P176)
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解析:
此联两句写仰观天宇所感,是全诗诗眼所在,写得精彩传神。句中的
“
引
”“
衔
”
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鸿雁南飞,月升东山,本是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中,却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
答案:
这两个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态,使其充满了人情味,能把诗人的愁心带走,能为诗人把好月送来,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后忧愁尽却、无限喜悦的心情。
第
59
页
考点五 赏析名句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
(1)
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试作简要赏析。
(2)
这首诗中某句成为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
请对诗歌中的某句作简要赏析。
解题技巧:
①
考虑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其他表现手法。
②
考虑
“
炼字
”
,注意诗句中最有表现力的词语。
③
考虑情思或理趣,即看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或思考。
第
60
页
例:读下面这首词,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句的理解。
一剪梅
·
舟过吴江
①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
①
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
帘招:指酒旗。
③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第
61
页
解析:
词中的一
“
红
”
一
“
绿
”
,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这个过程充分表现了出来。词人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同时以实写虚,借乐景写哀情,抒发了岁逝之伤、亡国之悲。
答案:
这里用
“
樱桃
”“
芭蕉
”
两种植物暗示了时序,是
“
流光容易把人抛
”
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伤,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悲愁。
第
62
页
(2019
·
四川遂宁中考,
6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
听雨
(
宋
)
蒋捷
[
注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成淳十年
(1274)
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典 例 精 析
第
63
页
(1)
这首词按照
__________
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词人三个时期在歌楼、客舟、
__________
听雨的不同心情。
(2
分
)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画面,并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64
页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顺序的把握。通读全词,本词表现了词人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及不同感受,所以应该是时间顺序。而三个时期听雨的地点分别是歌楼、客舟、僧庐。根据以上分析填写即可。
(2)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然后抓住句子中的形象、扣住画面发挥联想和想象;最后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通过
“
江阔
”“
云低
”“
断雁
”“
西风
”
等萧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答案:
(1)
时间 僧庐
(2)
画面:客船上,一个壮年男子听着雨声,望着江面,看见江面开阔,云脚低垂,一只失群孤飞大雁在西风中哀鸣。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孤苦漂泊中悲凉哀伤的思想感情。
第
65
页
(2018
·
四川乐山中考,
6
分
)
古代诗歌鉴赏。
塞下曲
(
唐
)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第
66
页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
.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
.“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
.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
.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
《
塞下曲
》《
望天门山
》
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
(
李
)
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第
67
页
(2)“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联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
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意境、情感主旨、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常知识,考点全面,难度较大。全诗以乐观高亢的基调、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征战沙场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充溢的豪气和为国赴死的英勇,故
C
项
“
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
这一表述不正确。
(2)
本题考查炼字。先解释
“
抱
”
字的含义;然后联系诗句内容描述
“
抱
”
字构成的具体场景,以及其中体现的情感;最后解释
“
枕
”
字的含义,并说明其所含意味无法表现将士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先,期望建功立业的昂扬心态。
第
68
页
答案:
(1)C
(2)
不好。
“
抱
”
字有
“
相拥、怀抱
”
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戍边将士们夜间警备,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了战斗生活的紧张、艰苦,更表现出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
“
枕
”
字带有
“
安逸、舒适
”
的意味,用在诗中不能达到表现人物形象的效果。
第
69
页
1
.
(2019
·
四川成都中考,
4
分
)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寒 夜
杜 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
□□
便不同。
(1)
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
分
)
诗歌虽以
“
寒夜
”
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四川中考真题精炼
第
70
页
第
71
页
2
.
(2019
·
四川泸州中考,
8
分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长安旅夜
许 浑
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
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
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
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
第
72
页
(1)
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分
)
点明自己客居长安的处境和季节,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
(2)
请简要赏析颈联中“独”“空”两字的妙处。
(4
分
)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之情。
第
73
页
3
.
(2019
·
四川广元中考,
5
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颔联中的“钟”和“割”用得好,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
(2
分
)
“
钟
”
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
割
”
字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
任选一字作答即可
)
第
74
页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
“
会当
”
是
“
终当、终要
”
的意思。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第
75
页
4
.
(2019
·
四川达州中考,
5
分
)
诗歌鉴赏。
【甲】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第
76
页
【乙】夏日绝句
[
注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靖康二年
(1127)
,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于南渡之际。
(1)
【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
第
77
页
“
青衫湿
”
是化用白居易
《
琵琶行
》
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第
78
页
(2)
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
A
.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
.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B
第
79
页
5
.
(2018
·
四川达州中考,
5
分
)
诗歌赏析。
约 客
(
南宋
)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
①
(
唐
)
白居易
绿蚁
②
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第
80
页
【注释】
①
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
②
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
简析
《
约客
》
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
分
)
这三种声音不仅点明了时节为夏日下雨时分,同时反衬出屋内的寂静。客人迟迟没来,主人仍在孤寂地期待着,营造了雨夜寂静的氛围,也表现了诗人貌似闲逸,实则内心充满淡淡的怅惘和焦虑。
第
81
页
(2)《
问刘十九
》
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3
分
)
“
绿
”
字绘酒色,令人啧啧称美,心向
“
目
”
往。
“
红
”
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心,更是能给寒冬里的人增添无限的热量。
“
红
”“
绿
”
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
“
雪
”
字虽不是摹色的词语,但却写出了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
“
绿
”
酒、
“
红
”
炉与屋外的
“
白
”
雪和谐搭配,异常醒目,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第
82
页
6
.
(2018
·
四川泸州中考,
8
分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夏 夜
(
唐
)
韦庄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
[
注
]
,桐景下西墙。
【注释】
秋兴赋,即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代表作
《
秋兴赋
》
。潘岳
32
岁时,是太尉府的属员兼任虎贲中郎将,又在散骑官署内寄居值班,早起晚睡,难得一刻安宁,有感而作此赋。
第
83
页
(1)
请简要赏析诗句“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的妙处。
(4
分
)
①
夏夜的满天繁星,让诗人忘却了白天的酷热,夜深露重,荷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
②
多种感官结合。
“
繁星
”“
露重
”
和
“
荷香
”
分别从视觉、触觉和嗅觉描写景物,形象生动。
③
远近结合。
“
繁星
”
是远景,
“
露
”
和
“
荷香
”
是近景,远近结合,富有层次感。
(2)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
(4
分
)
白天暑热带给诗人的烦闷和焦躁;夏夜纳凉时的舒畅和惬意;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
84
页
1
.
(2019
·
湖南娄底中考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
[
注
]
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食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2020
年迎考特训
第
85
页
【注释】
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诗人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诗人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
86
页
2
.
(2019
·
湖北孝感中考
)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甲】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
87
页
(1)
【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2)
【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
(
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思绪之绵长
(
无穷
)
第
88
页
3
.
(2019
·
河北中考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
89
页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
.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
.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第
90
页
(2)
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体现了词人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第
91
页
4
.
(2019
·
湖北荆门中考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①
(
唐
)
宋之问
阳月
②
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
③
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
④
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
⑤
头梅。
【注释】
①
驿:驿站。
②
阳月:农历十月。
③
殊:实。
④
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
⑤
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第
92
页
(1)
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
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
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第
93
页
5
.
(2018
·
湖南长沙中考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
①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
②
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③
,魑魅
④
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⑤
。
【注释】
①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
(
今甘肃天水
)
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
②
君子:指李白。
③
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
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
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第
94
页
(1)
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
.“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诗人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诗人对李白的关切。
D
.“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诗人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
.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DE
第
95
页
(2)
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之词,李白因亟思平定安史之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返,却难免满腔怨愤,会与投身汨罗江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全诗抒发了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思念与同情。
第
96
页
6
.
(2018
·
山东德州中考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陇西行
(
唐
)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____
____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_______
____
。
(2)“
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边塞诗
高适
(
或:岑参
)
第
97
页
(3)
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
河边骨
”
是实写,
“
梦里人
”
是虚写。此处运用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虚实结合的手法借助想象,扩大了诗的意境,深化了主题。
第
98
页
7
.
(2018
·
浙江温州中考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同州
①
端午
(
唐
)
殷尧藩
②
鹤发
③
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
选自
《
全唐诗
》)
【注释】
①
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
②
殷尧藩:浙江嘉兴人。
③
鹤发:白发。
第
99
页
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逢端午,乡愁满腹。从
“
鹤发垂肩
”
可见诗人历尽沧桑。他叙说乡愁,但儿童不谙世事,惊讶发问
“
何方是故乡
”
,更加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无限苦楚。
“
鹤发
”
与
“
儿童
”
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强烈对比,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