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

ID:684848

大小:1.33 MB

页数:81页

时间:2021-05-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篇  过教材 专题知识梳理 七年级 ( 上册 ) 栏目导航 一、 《 世说新语 》 二则 (《 咏雪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二、《论语》十二章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三、诫子书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四、狼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五、寓言四则 (《 穿井得一人 》《 杞人忧天 》)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第 3 页 一、 《 世说新语 》 二则 (《 咏雪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知 识 梳 理 1 . 通假字 。 尊君在不 ______ 通 __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  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第 4 页 约定。  日期。  离开。  前往。  子女,句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指儿子和女儿。  趁、乘。 因为。 第 5 页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 …… 感到惭愧。  名词作动词 约定。 名词作状语 在门外。 名词作状语 在家里。 第 6 页 第 7 页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不久,一会儿  大体  不如,不及  舍弃  拉,牵拉  回头看  相比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第 8 页 …… 的样子  才  连词,表顺承   就  第 9 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 ( 朋友 ) 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 他 ) 离开后朋友才到。 (3)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您 ) 中午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 您 ) 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的表现 ) 。 (4)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第 10 页 8 .重点探究。 (1)《 咏雪 》 中的两个比喻,谢太傅和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谢太傅和作者更欣赏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从 “ 大笑乐 ” 的反应可看出谢太傅更喜欢这句。作者虽然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也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 陈太丘与友期行 》 中,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父亲的友人的? 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第 11 页 (3) 如何评价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中的三个人物? 陈太丘:对不守信的人不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性格急躁,无信无礼,缺乏教养,但能知错就改。 元方:守信识礼,聪明机智,率直方正。 第 12 页 针 对 训 练 D 第 13 页 2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咏雪的时间“ ____ ____ ” ,地点“ ____ ____ ” ,人物“ ________ ____ ” ,事件“ ________ ____ ” 等内容。 3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示例一: “ 柳絮因风起 ” 更好。因为这句写出了雪虚化飘舞的轻盈姿态,给人以想象和美感,也给人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另外, “ 柳絮 ” 是轻盈的, “ 盐 ” 却是沉重的颗粒,相对于 “ 柳絮 ” 来说,将雪比作 “ 盐 ” 缺乏美感。 示例二: “ 撒盐空中 ” 更好。因为文中说到 “ 雪骤 ” ,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能看见雪粒颗颗直落,而不会看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 “ 撒盐空中 ” 的比喻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寒雪日  内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第 14 页 A 第 15 页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你父亲 ) 不是人啊!和我约好一起走, ( 却 ) 丢下我先离开了。 3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观点。 示例一:不失礼。父亲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 “ 入门不顾 ” 的态度来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原则问题。 示例二:失礼。元方批评父亲友人无礼,自己也应该做到有礼。父亲友人既然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待之。 第 16 页 二、 《 论语 》 十二章 知 识 梳 理 1 . 通假字。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 通 __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_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 通 __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悦  愉快。   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第 17 页 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粗劣。 疏通;疏忽。 指冷水。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泛指多次。 数词。 第 18 页 名词作状语  按时。  名词作状语  每天。  动词作名词  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  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名词作动词  吃。  第 19 页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 为快乐。 第 20 页 第 21 页 生气,恼怒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第 22 页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越过法度  迷惑  疑惑  代词,这,指河水  泛指平民百姓  坚定  当前的事  第 23 页 自我检查,反省 喜爱,爱好 第 24 页 第 25 页 第 26 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第 27 页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比不上以 ( 研究 ) 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第 28 页 8 .常考名句。 (1) (2019 · 四川广安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______ ____ ,思而不学则殆。 (2) (2019 · 四川泸州中考, 1 分 ) 饭疏食,饮水, __________ ____ ,乐亦在其中矣。 (3) (2019 · 四川内江中考, 1 分 ) 子曰:“ ______________ ___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2019 · 四川自贡中考, 1 分 ) ________ _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 (2019 · 河南中考 ) 子曰:“ _________ ____ ,可以为师矣。” (6) (2019 · 浙江杭州中考 ) 千百年来,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风流人物 …… 有的坚守道义,“ ______________ ____ ,于我如浮云”。 学而不思则罔  曲肱而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博学而笃志  温故而知新  不义而富且贵  第 29 页 (7) (2019 · 山东滨州中考 ) 缺少思考的学习往往盲目,一味思考停止学习则常常陷入疑惑。这个意思用 《 〈论语〉十二章 》 中的句子表达即“ 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 ____ ” 。 (8) (2019 · 安徽中考 ) 《 〈论语〉十二章 》 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 , ____ ____ 。 (9) (2019 · 湖南长沙中考 ) 古文中有许多含义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 《 〈论语〉十二章 》 中就用“ 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 ____ ” 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坚定志向。 (10) (2019 · 山东青岛中考 ) 《 论语 · 学而 》 中曾子认为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其中“ _____________ ____ ?”一句,是反省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能做到诚实守信。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第 30 页 (11) (2019 · 湖南衡阳中考 ) 《 〈论语〉十二章 》 中表达了要乐于学习,沉浸于学习,充分感受到学习乐趣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12) (2018 · 四川成都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____ ____ ,其不善者而改之。 (13) (2017 · 河北中考 ) 《 论语 · 学而 》 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 ____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第 31 页 9 .重点探究。 (1) 课文中哪些语句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讲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个人修养: 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 32 页 (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先是 “ 他人 ” ,接着是 “ 朋友 ” ,最后是 “ 自己 ” ,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打破了这种顺序,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3)“ 博学”和“笃志”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 博学 ” 与 “ 笃志 ” 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且非常关键的两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外,还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如果将坚定的意志比作一颗好的种子,那么渊博的知识就是肥料,可以培养出花和果来。 第 33 页 针 对 训 练 B 第 34 页 C C 第 35 页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 ( 可以作 ) 我老师 ( 的人 ) 。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5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 《 〈论语〉十二章 》 中选择一章,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其对你的启发。 示例一: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我认识到不管学什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温习、沉淀,只有这样才会有升华,才会有更多的灵感。 示例二: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我明白了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在学习时多问几个 “ 为什么 ” ,这样才不会感到迷惑。 第 36 页 三、诫子书 知 识 梳 理 安静,精力集中。  ( 环境、心情 ) 安静。  轻薄。  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懈怠。  速度低;走路、做事花费的时间长。  第 37 页 形容词作名词  远大目标。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 增长。  第 38 页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放纵懈怠  修养性情  疾行,指迅速逝去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告诫,劝勉  书信  达到 第 39 页 第 40 页 6 .重点句子翻译。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品行操守,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安静,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第 41 页 (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第 42 页 7 .常考名句。 (1) (2019 · 四川成都中考, 1 分 ) ____ ____ ,俭以养德。 (2) (2019 · 四川南充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__ 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 (3) (2019 · 山东济宁中考 ) 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 ____ 。 (4) (2019 · 陕西中考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险躁则不能治性。 (5) (2019 · 山东烟台中考 ) 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__ ____ 。 (6)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 。 (7) 文中能表现放纵懈怠、轻薄浮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 。 (8) 文中阐述“学、才、志”三者关系的句子是: ____ ____ , 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_ 。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第 43 页 8 .重点探究。 (1) 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简析全文的论述思路。 全文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文章开篇立论,通过 “ 君子之行 ” 提出观点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接着用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来阐发 “ 静 ” 的价值,指出只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然后先正后反,论述 “ 静 ” 与 “ 学 ”“ 才 ”“ 志 ” 之间的关系,指出其核心 “ 学 ” 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再论述 “ 淫慢 ”“ 险躁 ” 的害处,即从反面彰显 “ 静 ” 的价值。最后从反面论述不珍惜时间的后果,劝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荒废学业。 第 44 页 (2) 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作者认为成才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立志、学习和才干。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增长才干,增长才干则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而努力学习则需要先立志。因此,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是核心;而立志则需要 “ 淡泊 ”“ 宁静 ” , “ 淡泊 ”“ 宁静 ” 则需要通过 “ 修身 ” 和 “ 养德 ” 来实现,这正是成才的关键。 第 45 页 针 对 训 练 C 第 46 页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夫 / 君子 / 之行 B .静 / 以修身,俭 / 以养德 C .夫 / 学须静也,才 / 须学也 D .年 / 与时驰,意 / 与日去 D 第 47 页 3 .作者就 ____ ____ 和 ____ ____ 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强调了一个“ ____ ____ ” 字。 4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对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学习  做人  静  第 48 页 6 . (2019 · 江苏淮安中考 ) “ 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哪些意义?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发挥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有所成就。 “ 静 ” 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学习的意义。 第 49 页 7 . (2019 · 江苏淮安中考 ) 文中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中学到了哪些。 先运用对比论证,将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的 “ 静 ” 与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的 “ 躁 ” 对比,鲜明突出地论证了 “ 静 ” 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 “ 枯枝落叶 ”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应当珍惜时间,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第 50 页 四、狼 知 识 梳 理 多少,文中是能有多少的意思。 一门学科。 解除,卸下。 放松;松懈。 第 51 页 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罢了。 耳朵。 第 52 页 名词作状语  像狗一样。  名词作动词  挖洞。  名词作状语  从通道。  名词作动词 上前。 名词作动词 攻击。 第 53 页 第 54 页 连接、紧跟  跟从  一起  原来  看,视  堆积柴草  注视的样子  第 55 页 径直  闭上眼睛  从容、悠闲  突然  假装睡觉  处境困迫,为难   狡猾  一会儿  第 56 页 第 57 页 第 58 页 6 .重点句子翻译。 (1)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 屠户往旁边看了看, ) 看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 (3)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4)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5)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第 59 页 7 .重点探究。 (1)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次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下定决心,勇敢斗争,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大腿并杀死了它。 (2) 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有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有对屠户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及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第 60 页 (3) 本文以 《 狼 》 为题,但并不只是写狼。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① 标题。以 《 狼 》 为题,体现了作者的着眼点。 ② 行文。通过屠户心理、行动的种种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 结尾。作者直接评论 “ 狼性 ” 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狼。屠户在文中是作为狼的对立面出现的,其用意不仅仅在于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这一中心。 第 61 页 针 对 训 练 同“只”,仅。  原来。  挖洞。  大腿。  第 62 页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屠户 )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第 63 页 3 .理解填空。 (1)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 —— ____ ____ —— 御狼 —— ____ ____ ” 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2) 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惧狼  杀狼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  第 64 页 4 .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屠户与狼的斗争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作者写 《 聊斋志异 》 这部书主要是借 “ 狐仙鬼怪 ” 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更是借 “ 狼 ” 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第 65 页 五、寓言四则 (《 穿井得一人 》《 杞人忧天 》) 知 识 梳 理 1 .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____ ____ 同 ____ 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_ 舍  释  解除,消除。   第 66 页 告知,开导。  知道。  你。  如果;好像。   于是,就。  原因。  伤害。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第 67 页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 知道。 第 68 页 第 69 页 第 70 页 第 71 页 第 72 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住在国都的人谈论着这个消息,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2)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人询问这件事。 (3)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的好。 (4)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个人见这人如此忧愁,就为他担忧起来,于是去开导他。 第 73 页 (5)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这气体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6)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7)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人听后,消除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第 74 页 8 .重点探究。 (1)《 穿井得一人 》 中,宋君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说的事有什么不同? 宋君听说丁氏家中打水井时挖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了一个劳动力。 (2)《 穿井得一人 》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不可轻信盲从,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审慎的调查研究,坚持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从 “ 有闻而传之者 ” 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消息后就到处传播,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免引起误会。 第 75 页 (3)《 杞人忧天 》 中,“晓之者”是怎样为杞人解“忧”的? 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4) 应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与“晓之者”的解释? 杞人的忧虑缘于他对自然、宇宙的错误认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在今天看来,杞人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环保观来说,还是有理由的。 “ 晓之者 ” 对天、地、日、月、星辰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第 76 页 针 对 训 练 A 第 77 页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只是 )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3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 ____ ____ ( 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 ) 的危害。 4 .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以讹传讹  第 78 页 倒塌,坠落。 如果。 纵使,即使。 四方。 第 79 页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无处藏身,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3 .文末“其人舍然大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的原因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4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担心是毫无根据且完全没有必要的。 自己的生命不会受到伤害  自己担心的那个人不再忧虑了  第 80 页 5 .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为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事情而患得患失、庸人自扰的人。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