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篇
过教材 专题知识梳理
八年级
(
下册
)
栏目导航
一、桃花源记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二、小石潭记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三、核舟记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四、
《
庄子
》
二则
(《
北冥有鱼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
》)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五、
《
礼记
》
二则
(《
虽有嘉肴
》《
大道之行也
》)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六、马说
知 识 梳 理
针 对 训 练
第
3
页
一、桃花源记
知 识 梳 理
1
.
通假字。
便要还家
______
通
______
含义:
_________
要
邀
邀请。
第
4
页
新鲜美好。
(
菜肴、瓜果等
)
滋味好。
交错相通。
指运输事业。
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第
5
页
不要说,更不必说。
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不值得,不必。
不充足,不满
(
某个数目
)
。
第
6
页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
……
感到惊异。
名词作状语
向前。
形容词作动词
走到尽头。
名词作动词
做记号。
名词作动词
实现。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岸两旁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
(
眼前的景象
)
感到十分惊异,
(
他
)
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齐有致,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和桑树、竹林之类的。
第
12
页
(4)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他们
)
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
(
他们
)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第
13
页
8
.常考名句。
(1)
(2019
·
湖南株洲中考
)
问今是何世,
__________
____
,
____
___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
(2019
·
湖南湘潭中考
)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____
____
。
(3)
(2018
·
山东滨州中考
)
黄发垂髫,
___________
____
。
(4)
(2018
·
浙江台州中考
)
阡陌交通,
____
____
。
(5)
(2018
·
江苏苏州中考
)
________
____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
(2017
·
四川绵阳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落英缤纷
并怡然自乐
鸡犬相闻
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第
14
页
(7)
(2017
·
四川攀枝花中考,
1
分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8)
陶渊明在
《
桃花源记
》
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
____
____
,
____________
____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第
15
页
9
.重点探究。
(1)
桃花源的美表现在哪里?
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幸福,没有剥削和压迫。
(2)
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渔人在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又“诣太守”,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
这样写的目的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但与此同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样一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理想的圣地,可遇而不可求。这样写还可以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让读者更加向往这个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世界。
第
16
页
针 对 训 练
D
第
17
页
2
.
(2019
·
贵州安顺中考
)
翻译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3
.
(2019
·
贵州安顺中考
)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
叹惋
”
的是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第
18
页
4
.
(2019
·
贵州安顺中考
)
《
桃花源记
》
中的“世外桃源”与
《
大道之行也
》
中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
(
大同
)
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
桃花源记
》
中
“
世外桃源
”
的境界是根据
《
大道之行也
》
中
“
大同
”
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
(
或:
“
世外桃源
”
是对
“
大同
”
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
。
《
大道之行也
》
侧重于议论,
《
桃花源记
》
侧重于记叙
(
或:描写
)
。
第
19
页
二、小石潭记
知 识 梳 理
大约。
表示同意。
停留。
住。
离开。
往。
第
20
页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
为乐。
名词作状语
像狗的牙齿那样。
名词作状语
向西。
名词作状语
向西南。
第
21
页
名词作状语
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
凄凉;使
……
寒冷。
名词作状语
在空中。
名词作状语
向下。
第
22
页
第
23
页
第
24
页
第
25
页
6
.重点句子翻译。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
(2)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
(3)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第
26
页
(4)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5)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第
27
页
7
.常考名句。
(1)
(2019
·
山东菏泽中考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
____
。
(2)
(2019
·
贵州毕节中考
)
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3)
(2018
·
江苏连云港中考
)
潭西南而望,
____
____
,明灭可见。
(4)
(2018
·
北京中考
)
青树翠蔓,
____
____
,
____
____
。
(5)
(2018
·
浙江衢州中考
)
积累古诗文可以用联想的方法。柳宗元的
《
小石潭记
》
,借鱼写水的澄澈,“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
____
,
____
____
”
……
佁然不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第
28
页
8
.重点探究。
(1)
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
用文中原句回答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
(3)
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神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了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时孤凄悲凉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寂寞的处境中的忧伤之情。
第
29
页
针 对 训 练
C
第
30
页
交相辉映。
四季。
翠绿的藤蔓。
忽然。
第
31
页
3
.
(2019
·
海南中考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4
.
(2019
·
海南中考
)
《
答谢中书书
》
和
《
小石潭记
》
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清澈、透明、纯净。
第
32
页
三、核舟记
知 识 梳 理
1
.
通假字。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______
通
__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左手倚一衡木
______
通
______
含义:
___________
有
又
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衡
横
横着。
第
33
页
(3)
诎右臂支船
______
通
______
含义:
___________
(4)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______
通
__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诎
屈
弯曲。
甫
父
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后。
第
34
页
大约。
可以。
竟然。
曾经。
靠近。
两个及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
挑选。
简单。
第
35
页
名词作状语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名词作状语
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
戴着高高的帽子。
名词作动词
梳着椎形发髻。
第
36
页
第
37
页
第
38
页
第
39
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他
)
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
的情形
)
。
(2)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3)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第
40
页
8
.常考名句。
(2018
·
四川乐山中考,
1
分
)
船头坐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9
.重点探究。
(1)
文中介绍的核舟其技艺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
用料体积小;
②
所刻事物、人物繁多;
③
刻物、刻人情态毕备。
(2)
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黄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
“
泛舟
”
的主角。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第
41
页
(3)
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时,为什么不从船头说到船舱,再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也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第
42
页
针 对 训 练
无不,全都。
说话。
不相类似。
像。
竟然。
第
43
页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明
/
有奇巧人
/
曰王叔远
B
.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C
.中
/
轩敞者
/
为舱
D
.虞山
/
王毅
/
叔远
/
甫刻
D
第
44
页
B
第
45
页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
(
材料原来的
)
样子刻成
(
各种事物、人物的
)
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2)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
字迹
)
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
第
46
页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
—
分
—
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
.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
《
虞初新志
》
。
C
.因为核舟所刻主要内容是“大苏泛赤壁”,而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人坐在船头,因此,文章重点介绍了核舟船头部分。
D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B
第
47
页
四、
《
庄子
》
二则
(《
北冥有鱼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知 识 梳 理
1
.
通假字。
(1)
北冥有鱼
______
通
______
含义:
______
(2)
其正色邪
______
通
__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
冥
溟
海。
邪
耶
语气词,呢、吗。
第
48
页
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生气,发怒。
海水运动。
泛指海上运输。
天然形成的水池。
高山湖泊名。
第
49
页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一种珍稀的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
怎么。
安全。
第
50
页
形容词作名词
怪异的事物。
名词作形容词
天然的。
第
51
页
第
52
页
第
53
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齐谐
》
者,志怪者也。
《
齐谐
》
是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2)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高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3)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4)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第
54
页
(5)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6)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
(7)
请循其本。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第
55
页
8
.常考名句。
(1)
(2019
·
四川宜宾中考,
1
分
)
怒而飞,
_________________
____
。
(2)
(2019
·
海南中考
)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
(
港
)
,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必将前景广阔,鹏程万里,正如庄子
《
北冥有鱼
》
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
(3)
(2019
·
贵州贵阳中考
)
《
庄子
·
北冥有鱼
》
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
。
(4)
(2017
·
江西中考
)
鲲之大,
_______________
____
。
(5)
(2017
·
山西中考
)
水击三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6)《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中,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
____
。
其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不知其几千里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鲦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第
56
页
(7)《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中,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驳斥庄子的句子是:
____
____
,
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
____
,
____
____
!
我非子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第
57
页
9
.重点探究。
(1)《
北冥有鱼
》
中的鹏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鹏,
“
不知其几千里也
”
言其形,
“
若垂天之云
”
言其翼,
“
北冥
”“
南冥
”“
九万里
”
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2)《
北冥有鱼
》
开头描述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
“
逍遥
”
要有所依凭。
第
58
页
(3)《
北冥有鱼
》
借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4)《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之辩,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的辩论”。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正反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正方
(
庄子
)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反方
(
惠子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
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文章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庄子坚持认为
“
出游从容
”
的鱼儿很快乐,其实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这也反映了庄子推崇
“
自然
”
,反对
“
人为
”
的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感到了快乐,于是见到的鱼儿也
“
出游从容
”
,也是快乐的。
第
59
页
针 对 训 练
第
60
页
D
第
61
页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这是鱼的快乐啊。
第
62
页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
《
北冥有鱼
》
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鹏的形象,以及鹏迁徙到南海要“以六月息”,它也有所待、有局限,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B
.
《
庄子
》
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33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
《
北冥有鱼
》
节选自内篇中的
《
逍遥游
》
。
C
.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一文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
.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C
第
63
页
五、
《
礼记
》
二则
(《
虽有嘉肴
》《
大道之行也
》)
知 识 梳 理
1
.通假字。
(1)《
兑命
》
曰
“
学学半
”
____
____
同
____
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同
____
____
含义:
_________
(2)
选贤与能
____
____
同
____
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
(3)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
____
同
____
____
含义:
______________
兑
说
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前一个“学”
敩
教导。
与
举
推举,选拔。
矜
鳏
老而无妻。
第
64
页
味美。
意义。
教与学。
教书。
困惑。
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
女子出嫁。
返回。
第
65
页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宽阔的路。
害人。
小偷,窃贼。
第
66
页
形容词作名词
好处。
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
……
为亲;以
……
为子。
形容词作名词
老人、壮年人、幼童。
第
67
页
第
68
页
第
69
页
第
70
页
第
71
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只有学习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会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
(
奉养
)
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疼爱
(
抚育
)
自己的儿女。
第
72
页
(4)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一定要占为己有;对于力气,人们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5)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
第
73
页
8
.常考名句。
(1)
(2019
·
浙江绍兴中考
)
上下千年,在往圣先贤的憧憬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大道之行也,
____
____
。”
(2)
(2018
·
山东临沂中考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__________
____
。
(3)
(2018
·
广西玉林中考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_____________
____
。
(4)
(2017
·
山东临沂中考
)
________________
____
,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
____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_____________
____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为公
教然后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盗窃乱贼而不作
第
74
页
9
.重点探究。
(1)《
虽有嘉肴
》
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作者在论述时先以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作比,继而引入
“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
教学相长
”
这个结论。
(2)《
虽有嘉肴
》
中“教学相长”的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作者认为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彼此联系且相互依托并积极配合的,进而产生双向的促进和提升。
“
教
”
既是学者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自我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
“
学
”
也不是单纯孤立地学习,而是要向教者和同学者学习的过程,从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
75
页
(3)《
大道之行也
》
中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
天下为公
”
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一个
“
公
”
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
选贤与能
”
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
讲信修睦
”
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4)《
大道之行也
》
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为什么?
有。
“
世外桃源
”
的境界是根据
“
大同
”
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
“
大同
”
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中可以看出
“
桃源
”
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
“
大同
”
社会中的
“
老有所终
”“
幼有所长
”
,由此还可以推知
“
矜、寡、孤、独、废疾者
”
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再如,从
“
往来种作
”
中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
“
男有分,女有归
”
的理想社会。
第
76
页
针 对 训 练
第
77
页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从自身找原因。
(2)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学和学习互相促进。
3
.短文集中论述了
____
____
与
____
____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的道理。
教
学
教与学互相促进
(
教学相长
)
第
78
页
B
第
79
页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
给大家办事
)
,
(
人人
)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
气氛
)
。
4
.本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①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
80
页
六、马说
知 识 梳 理
1
.通假字。
(1)
才美不外见
____
____
同
____
____
含义:
_______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
____
同
____
____
含义:
_______
(3)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
____
同
____
____
含义:
__________
见
现
表现。
食
饲
喂。
祗
衹
只,仅。
第
81
页
面对。
临近。
等同,一样。
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怎么。
安全;安定;安装。
第
82
页
数量词作动词
行千里。
名词作动词
用马鞭驱赶。
形容词作动词
吃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
施展,竭尽。
第
83
页
第
84
页
第
85
页
第
86
页
第
87
页
7
.重点句子翻译。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喂养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鞭子驱赶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足以让它竭尽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第
88
页
8
.常考名句。
(1)
(2019
·
贵州毕节中考
)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
____
”
,这是千里马的悲哀,因为它没有遇到伯乐这样的知己。
(2)
(2017
·
四川乐山中考,
2
分
)
故虽有名马,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
,不以千里称也。
9
.重点探究。
(1)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各有什么寓意?
“
千里马
”
喻指人才,
“
伯乐
”
喻指能发现、赏识、运用人才的人。
(2)
文章结尾“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第
89
页
1
.
(2019
·
湖南娄底中考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以
/
千里称也
B
.食马者
/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才
/
美不外见
D
.且欲与常马等
/
不可得
针 对 训 练
C
第
90
页
B
第
91
页
3
.
(2019
·
湖南娄底中考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
.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
.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B
第
92
页
4
.
(2019
·
湖南娄底中考
)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客观因素:
①
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②
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
③
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