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古诗词曲知识梳理
第一篇
过教材 专题知识梳理
九年级
(
下册
)
栏目导航
十一、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十二、过零丁洋
十三、山坡羊
•
潼关怀古
十四、南安军
十五、别云间
十六、山坡羊
•
骊山怀古
十七、朝天子
•
咏喇叭
一、渔家傲
•
秋思
二、江城子
•
密州出猎
三、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四、满江红
(
小住京华
)
五、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六、临江仙
•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七、太常引
•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八、浣溪沙
(
身向云山那畔行
)
九、十五从军征
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
3
页
一、渔家傲
·
秋思
(
北宋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歌主题】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英雄气概和思乡爱国的情怀,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报国雄心以及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
第
4
页
【佳句赏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这首词的思想亮点,它运用后汉将军窦宪追击匈奴,登上燕然山刻碑记功的典故,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志。既写出了词人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将士的激动鼓舞,同时也反映出词人对北宋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
修辞手法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采用互文的手法,用将军与战士的白发与泪,来表达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
修辞手法、情感
)
第
5
页
【常考名句】
1
.
(2019
·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
)
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
。
2
.
(2019
·
山东滨州中考
)
_______________
____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
.
(2019
·
广东深圳中考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________________
____
。
4
.
(2018
·
四川攀枝花中考,
1
分
)
浊酒一杯家万里,
______________
____
。
5
.
(2018
·
四川达州中考,
1
分
)
范仲淹在
《
渔家傲
·
秋思
》
中,表达守边将士浓烈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
____
。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长烟落日孤城闭
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第
6
页
【针对训练】
1
.全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抑郁沉挚,一改花间词柔媚词风,开了宋词
____
____
(
流派
)
的先河;抒发了边塞将士
____
____
的感慨和
____
____
的情怀。
2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
____
____
,以一个“
____
____
”
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渲染了边境环境
____
____
的特点。
3
.首句写“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词人家乡中原相比“异”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气候不同,
“
衡阳雁去
”
,表明塞外天气极寒冷,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声音不同,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构成了塞外特异的声音,这种
“
边声
”
是中原所没有的;背景不同,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也写出了异于中原城市华灯初上的景象。
豪放派
壮志难酬
思乡忧国
边塞秋景
异
孤寂荒凉
第
7
页
二、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北宋
)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歌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词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家效命的愿望。
第
8
页
【佳句赏析】
老夫聊发少年狂
“狂”是本词的词眼,气贯全文,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写出了词人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过人的胆识和豪气。
(
词眼
)
西北望,射天狼。
用典。据
《
晋书
·
天文志
》
载,天狼星“主侵掠”。“天狼”在本词中指代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射天狼”即言抵抗西北的敌人,表达了词人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
修辞手法
)
第
9
页
【常考名句】
1
.
(2019
·
新疆中考
)
苏轼在
《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中,借用典故,以西汉魏尚自许,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____
____
,
___________
____
。”
2
.
(2018
·
广西梧州中考
)
会挽雕弓如满月,
____
____
,射天狼。
3
.
(2017
·
四川自贡中考,
1
分
)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_________
____
。
4
.
(2017
·
四川广安、攀枝花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_
____
,西北望,射天狼。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
千骑卷平冈
会挽雕弓如满月
第
10
页
【针对训练】
1
.
(2017
·
四川巴中中考,
2
分
)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____
____
,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
____
____
词。
2
.
(2017
·
四川巴中中考,
2
分
)
词的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
遣冯唐
”
是以魏尚自喻,表达词人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
.
(2019
·
河南中考
)
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①
“
牵黄
”“
擎苍
”
的行为;
②
“
锦帽貂裘
”
的装束;
③
“
千骑
”
狂奔的场面;
④
自比孙权的语气。
江城子
豪放
第
11
页
4
.下列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词的上片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片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
.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这首词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这首词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均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D
第
12
页
三、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南宋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歌主题】
词人通过追忆自己早年参加的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沙场生涯,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第
13
页
【佳句赏析】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人想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但“可怜白发生”,人已不再年轻,壮志难酬。此句看似消沉,其实仍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
情感
)
第
14
页
【常考名句】
1
.
(2019
·
江苏宿迁中考
)
醉里挑灯看剑,
____________
____
。
2
.
(2019
·
山东威海中考
)
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____
____
。
3
.
(2019
·
吉林中考
)
辛弃疾在
《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愿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
。
4
.
(2018
·
四川巴中、宜宾中考,
1
分
)
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_
____
。
5
.
(2017
·
四川雅安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
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6
.
(2017
·
四川宜宾中考,
2
分
)
《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中直抒胸臆表明作战目的与作者理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
。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赢得生前身后名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
15
页
【针对训练】
1
.
(2017
·
四川广元中考,
3
分
)
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
“
看剑
”
,虚写
“
梦回
”
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2
.
(2017
·
四川广元中考,
2
分
)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凉。
第
16
页
四、满江红
(
小住京华
)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第
17
页
【诗歌主题】
全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抒发了词人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对冲破束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了词人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
【佳句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深入浅出,堪称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词人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
情感
)
第
18
页
【常考名句】
1
.
(2019
·
四川成都中考,
1
分
)
为篱下黄花开遍,
____________
。
2
.
(2019
·
四川南充中考,
1
分
)
俗子胸襟谁识我?
_____________
____
。
3
.
(2019
·
广东广州中考
)
_____________
____
,八年风味徒思浙。
4
.
(2019
·
安徽中考
)
______________
____
?英雄末路当磨折。
5
.
(2019
·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
)
四面歌残终破楚,
______________
____
。
6
.
(2019
·
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
)
在
《
满江红
》
中,写出民主革命烈士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____
____
,
____
____
,心却比,男儿烈”。
秋容如拭
英雄末路当磨折
四面歌残终破楚
俗子胸襟谁识我
八年风味徒思浙
身不得
男儿列
第
19
页
【针对训练】
1
.
(2019
·
贵州安顺中考
)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示例:秋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2
.词的上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第
20
页
3
.
(2019
·
四川达州中考,
3
分
)
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青衫湿
”
是化用白居易
《
琵琶行
》
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4
.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词中内容加以分析。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气表达得淋漓尽致。
“
平生肝胆
”“
英雄末路
”
等词句不加雕饰,显得清新自然而又刚健质朴。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因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第
21
页
五、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
北宋
)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歌主题】
本词写了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的情景。词人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第
22
页
【佳句赏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那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
情感、修辞手法
)
第
23
页
【常考名句】
1
.
(2019
·
四川宜宾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__
__
,
______________
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2
.
(2019
·
四川攀枝花中考,
1
分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__________
____
。
3
.
(2019
·
四川南充中考,
1
分
)
莫听穿林打叶声,
_______________
____
。
4
.
(2019
·
湖北黄冈中考
)
苏轼
《
定风波
》
中道出词人对天气微妙变化的顿悟,表达了词人宠辱不惊的超然情怀,饱含了人生哲理的词句是:回首向来萧瑟处,
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
。
5
.
(2019
·
浙江宁波中考
)
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苏轼
《
定风波
》
中的声音表现了词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
____
,
____
____________
。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何妨吟啸且徐行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第
24
页
【针对训练】
1
.这是一首词,“定风波”是
____
____
,能表达这首词主旨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2
.
(2019
·
四川广安中考,
2
分
)
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阕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示例: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儿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
“
穿林打叶
”
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
3
.
(2019
·
四川广安中考,
2
分
)
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词牌名
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
25
页
4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示例:此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淡定泰然,面对苦难镇定从容,像苏轼一样保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第
26
页
六、临江仙
·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南宋
)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诗歌主题】
词人“闲登小阁”,回首往昔岁月,深深感到时光不再,豪情已减。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世事沧桑,人生如寄,不胜感喟。词人以清新之语,写怅惘之情,在追昔抚今之中,抒发了落寞孤寂的情怀。
第
27
页
【佳句赏析】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两句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词人内心的寂寞悲凉。古往今来的大事已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半夜三更里低声吟唱。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
表现手法、情感
)
第
28
页
【常考名句】
1
.
(2019
·
山东德州中考
)
夜色渐浓,杏花摇曳,短笛一声,不由让人想起陈与义
《
临江仙
·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中“
___________
_
,
______
____
”
的词句。
2
.杏花疏影里,
_________
____
。
3
.
_____________
____
,此身虽在堪惊。
4
.古今多少事,
__________
____
。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渔唱起三更
第
29
页
【针对训练】
1
.请赏析这首词的写作思路。
上片以
“
忆
”
字领起,扣住题目中的
“
忆洛中旧游
”
之意
(
点题
)
,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下片折回现实叙
“
夜登小阁
”
所见所闻,抒发二十多年来国破家亡的沧桑之感。
2
.试分析下片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
二十余年
”
两句,表达了词人经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
“
闲登小阁
”
一句再次点题,写独赏雨后新晴时的月色,抒发落寞、孤寂之感;
“
古今多少事
”
两句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旷达之情。
第
30
页
七、太常引
·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南宋
)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
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诗歌主题】
这是一首即席即兴之作。月到中秋,时光流逝,白发不请自来,词人把酒问月。面对良辰美景,词人可能想到了沦陷的北国,他要乘风飞到高空去看看魂牵梦绕的山河。词人在咏月,更是在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第
31
页
【佳句赏析】
把酒问
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此句通过描写词人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词人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
情感
)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该句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后,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词人要扫清朝廷的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们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主旨
)
第
32
页
【常考名句】
1
.
(2019
·
山东日照中考
)
_____________
____
,人道是,清光更多。
2
.
(2019
·
山东临沂中考
)
斫去桂婆娑,
____
____
,
_______
____
。
3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
____
____
?
4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_______
____
。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
欺人奈何
直下看山河
第
33
页
【针对训练】
1
.词人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象。请作简要分析。
词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词中展开了奇妙的想象: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亮,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教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看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第
34
页
2
.词人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上片写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并大胆地对月发问,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愤懑、愁思,展示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重用的英雄的内心的矛盾。下片词人大胆想象,利用一个神话传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
第
35
页
八、浣溪沙
(
身向云山那畔行
)
(
清
)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诗歌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绘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篇除结句外皆为景语,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融。最后一句“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
第
36
页
【佳句赏析】
古今幽恨几时平!
此句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的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同于卫边士卒万里怀乡的浩叹,而是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不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
情感、主旨
)
【常考名句】
1
.
(2019
·
山东临沂、甘肃兰州、山东滨州中考
)
一抹晚烟荒戍垒,
________
___
_
____
。
2
.
____________
____
,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半竿斜日旧关城
身向云山那畔行
第
37
页
【针对训练】
试着赏析词的上片。
“
身向云山那畔行
”
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词人的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
。
“
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
,
“
北风深秋
”
言明时节。边地北风,从来都凛冽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词人在此深秋的边关,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其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第
38
页
九、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
家中有阿谁?
”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第
39
页
【诗歌主题】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佳句赏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第
40
页
“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八十”岁是虚写,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之繁重。
(
炼字、表现手法
)
第
41
页
【常考名句】
1
.
(2017
·
重庆中考
A
卷
)
兔从狗窦入,
___________
____
。
2
.十五从军征,
_____________
____
。
3
.出门东向看,
__________
____
。
【针对训练】
1
.
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
不知饴阿谁
”
等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
“
出门东向看
”
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于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雉从梁上飞
八十始得归
泪落沾我衣
第
42
页
2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的老兵重归故里时的所见所闻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百姓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
第
43
页
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
44
页
【诗歌主题】
全诗以“雪”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西北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佳句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卷”字传神贴切,写出了风之大,又以“白草折”相衬,更见风大。“即”字写出边塞雪来之早,出人意料。
(
炼字
)
第
45
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雪的名句,特写镜头,描绘出一幅壮阔迷人的塞北雪景图。“忽”“一夜”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的惊讶和赞叹。“千树万树”足见雪景的壮阔。“梨花”用比喻手法,不仅写出了雪皎洁悦目的白色,而且传神地表现了雪花成簇的形态。
(
修辞手法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全诗诗眼。以叙述作结,寓浓情于淡墨之中,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
从那望着雪地上的马蹄印迹的默默沉思中,我们似乎真切地看到了诗人那种依依惜别、怅然若失的情状。
(
表现手法
)
第
46
页
【常考名句】
1
.
(2019
·
四川凉山中考,
1
分
)
纷纷暮雪下辕门,
____________
____
。
2
.
(2019
·
四川广安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__
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
3
.
(2019
·
四川宜宾中考,
1
分
)
唐代诗人岑参在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沙漠上坚冰纵横、乌云密布的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
____
。
4
.
(2018
·
贵州遵义中考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
。
5
.
(2018
·
湖南娄底中考
)
岑参的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
____
。
风掣红旗冻不翻
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
47
页
6
.
(2017
·
海南中考
)
海南实施“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宜游城市”的发展规划以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正如岑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
48
页
【针对训练】
1
.
(2017
·
福建泉州中考
)
下列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
.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
.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
.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2
.
(2017
·
福建泉州中考
)
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
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D
第
49
页
十一、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南宋
)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诗歌主题】
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抒发了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的豪情,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第
50
页
【佳句赏析】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人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赞扬他雄踞东南一带,与敌人对抗的霸气。对孙权不畏强敌的热情赞颂暗含了词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不满。
(
主旨、情感
)
【常考名句】
1
.
(2019
·
四川遂宁中考,
1
分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______________
____
。
2
.
(2019
·
黑龙江龙东中考
)
____________
____
,坐断东南战未休。
3
.
(2018
·
四川自贡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__
____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
年少万兜鍪
天下英雄谁敌手
第
51
页
4
.
(2017
·
湖北黄冈中考
)
何处望神州?
_______________
____
。
5
.
《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一词中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突出他的雄才大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
?
____
____
。
满眼风光北固楼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第
52
页
【针对训练】
1
.
(2019
·
四川宜宾中考,
2
分
)
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
悠悠
”
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2
.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①
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②
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
(
或: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
。
第
53
页
3
.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此句借用了杜甫
《
登高
》
中的诗句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既是写词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4
.
(2019
·
四川宜宾中考,
2
分
)
该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第
54
页
十二、过零丁洋
(
南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歌主题】
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第
55
页
【佳句赏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艰难国事和不幸身世。“萍”着“雨打”二字,更显凄苦。
(
修辞手法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惶恐”“零丁”又各表心绪,表达了诗人对抗战时局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怜。
(
情感、叠词、表现手法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精神。结尾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
修辞手法、情感
)
第
56
页
【常考名句】
1
.
(2019
·
四川内江中考,
1
分
)
文天祥在
《
过零丁洋
》
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
”
,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
_______________
____
”
。
2
.
(2019
·
湖南张家界中考
)
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还是“
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
____
”
的赤胆忠诚,都说明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3
.
(2019
·
辽宁辽阳中考
)
《
过零丁洋
》
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国破家亡和诗人身世坎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
____
。
身世浮沉雨打萍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第
57
页
4
.
(2018
·
四川南充中考,
2
分
)
《
过零丁洋
》
一诗中,诗人借比喻将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
____
。
5
.
(2018
·
重庆中考
B
卷
)
____
_______________
,身世浮沉雨打萍。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山河破碎风飘絮
第
58
页
【针对训练】
1
.
(2019
·
湖北黄冈中考
)
阅读
《
过零丁洋
》
和
《
从军行
》
,回答问题。
从军行
①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
②
,唯当死报君。
【注释】
①
汉乐府旧题,属
《
相和歌辞
》
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
“
不求
”
句:典出班超
《
上书求代
》
“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
。
第
59
页
(1)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
过零丁洋
》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
.
《
过零丁洋
》
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
.
《
从军行
》“
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
.
《
从军行
》
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D
第
60
页
(2)
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都是直抒胸臆。
《
过零丁洋
》
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
《
从军行
》
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第
61
页
2
.
(2017
·
四川雅安中考,
3
分
)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颔联先后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抒写遭遇,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炽烈。
B
.颈联巧用地名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显得生动、真切。
C
.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他的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使全诗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D
.全诗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A
第
62
页
3
.
(2017
·
湖南益阳中考
)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
取
”
和
“
照
”
二字用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极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
63
页
十三、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元
)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歌主题】
这首散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第
64
页
【佳句赏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是全曲之眼。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是作者从历朝历代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也表达了作者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
主旨
)
【常考名句】
1
.
(2019
·
福建中考
)
峰峦如聚,
____
____
,山河表里潼关路。
2
.
(2019
·
黑龙江大庆中考
)
在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
》
中,张养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诗句是:
____
____
,
____
____
。
波涛如怒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第
65
页
3
.
(2018
·
四川泸州中考,
1
分
)
伤心秦汉经行处,
_____________
____
!
4
.
(2017
·
四川甘孜、阿坝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__
____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
.
(2017
·
四川南充中考,
1
分
)
___________
____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伤心秦汉经行处
峰峦如聚
第
66
页
【针对训练】
1
.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作者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2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
第
67
页
十四、南安军
(
南宋
)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歌主题】
本诗写于文天祥被俘北行途经梅岭期间。诗中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景色,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和无限感慨,突出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最后表明自己绝食殉国、死在家乡的心愿。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唱出了他的一片丹心。
第
68
页
【佳句赏析】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该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
《
春望
》“
国破山河在”,而说“山河千古在”,意谓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化用
《
丁令威化鹤歌
》
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意谓“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
修辞手法、情感
)
第
69
页
【常考名句】
1
.
(2019
·
山东潍坊中考
)
___________
____
,城郭一时非。
2
.山河千古在,
_____________
____
。
3
.诗中抒写诗人此次行程孤独悲苦的心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
____
!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第
70
页
【针对训练】
联系你读过的
《
过零丁洋
》
,说说“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第
71
页
十五、别云间
(
明
)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诗歌主题】
这首诗由艰苦辗转的飘零生活起笔,表达了诗人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第
72
页
【佳句赏析】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
(
情感、主旨
)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化用屈原
《
国殇
》“
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诗句,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誓言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
修辞手法、情感
)
第
73
页
【常考名句】
1
.
(2017
·
四川遂宁中考,
1
分
)
__________
____
,今日又南冠。
2
.无限山河泪,
_________
____
。
3
.
《
别云间
》
一诗中表达诗人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
____
。
4
.
《
别云间
》
一诗中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
____
。
三年羁旅客
谁言天地宽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第
74
页
【针对训练】
1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2
.这首诗和文天祥的
《
过零丁洋
》
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相同之处: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强烈的爱国之情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不同之处在于:
《
别云间
》
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第
75
页
十六、山坡羊
·
骊山怀古
(
元
)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诗歌主题】
作者登上骊山,四顾茫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列国纷纭,无论输赢,最后都变成了泥土。这首散曲立意高远,境界阔大,发思古之幽情,叹世事之炎凉,发人深省。虽然格调略显低沉,却不失警示劝俗之功。
第
76
页
【佳句赏析】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这句结尾,句式相同。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灰飞烟灭,“变做了土”。可以将这句话看做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
主旨
)
【常考名句】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______________
____
?
当时奢侈今何处
第
77
页
【针对训练】
1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典。用了
《
阿房宫赋
》
中的典故,回顾骊山的历史,它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
2
.
(2019
·
四川宜宾中考,
2
分
)
该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此曲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第
78
页
十七、朝天子
·
咏喇叭
(
明
)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诗歌主题】
这首散曲表面上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宦官鱼肉百姓的罪行的痛恨之情。
第
79
页
【佳句赏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在一“小”一“大”的对比中,点明喇叭、唢呐的特征,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宦官装腔作势、仗势欺人的罪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
表现手法、情感
)
第
80
页
【常考名句】
1
.
_________________
____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2
.
《
朝天子
·
咏喇叭
》
中比照着宦官的嘴脸来加以描写的句子是:
____
____
,
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
。
3
.
《
朝天子
·
咏喇叭
》
中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
。
4
.
《
朝天子
·
咏喇叭
》
中表现人民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句子是:
_______
____
,
________
____
。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喇叭
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第
81
页
【针对训练】
1
.赏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一句。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宦官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一无所有的情形,痛斥了其狐假虎威,为害军民,致使民穷财尽、家破人亡的恶行。
2
.前人在评价这首散曲时,认为其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这是一首咏物诗。表面上看,无一句不是在
“
咏
”
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官宦,写其丑态和祸国殃民的罪行。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性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