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省各地
2020-2021 年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下横岭望宁极舍
[宋]韩维
驱车下峻坂,西走龙阳道。
青烟人几家,绿野山四抱。
鸟啼舂意间,林变夏阴早。
应近先生庐,民风亦淳好。
注释:这首诗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韩维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有一个朋友叫孔旻,字宁极,隐居在汝州龙兴县
(今河南宝丰)龙山之嗤阳城,韩维知汝州时,过从甚密。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一开篇,紧扣标题,交代行踪,渲染气氛,暗含情味。出访的交通方式是“驱车”,表明路途遥
远,造访艰难。
B. “人几家”说明人家不多,村寨安宁,再加上炊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暖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的意境来。
C. 鸟的啼鸣,打破了山的宁静,也增添了幽静的氛围。诗人以动写静,以声衬静,目的在于突出山村的
祥和宁静。
2
D. 中间两联,描写了诗人朋友隐居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静谧祥和,是人间乐土,是世外桃源。
13. 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答案】12. D 13. 诗歌尾联歌赞朋友的高风亮节,表达诗人的倾慕之情。诗歌利用衬托手法,间接赞
美朋友的神韵和卓然风致。诗歌含蓄蕴藉,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力。
安徽省临泉第一高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馆娃宫①怀古
皮日休②
艳骨已成兰麝③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④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⑤空信野花埋。
姑苏糜鹿⑥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注】①馆娃官:坐落于苏州的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而兴建。②皮日休,晚唐文学
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③兰麝:兰与麝香,名贵香料。④弩台:弩箭发射台。⑤屟
廊:春秋时吴官廊名。⑥姑苏糜鹿:伍子胥曾劝谏吴王夫差,要他警惕越王,不然吴必亡于越,吴国宫阙
楼台将荆棘丛生,野鹿漫游于姑苏台之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描写西施已故,当年吴王为其修筑的宫殿如今已成为遗迹,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颔联选用“弩台”“香径”“金镞”“玉钗”等意象显示出吴宫昔日的繁华和生活的奢靡。
C.颈联承接颔联,选取砚沼、屟廊两处遗址描写其他古迹,“只”“空”流露出嘲讽之意。
D.尾联运用“荒台糜鹿”这一典故,追怀当年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表达诗人的感慨。
1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概括。(6 分)
【答案】
14.C(“嘲讽之意”错,“只”“空”二字表现出的是诗人强烈的感伤之意。)
3
15.(1)①抒发了怀古之幽情,表达了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②寄寓了奢靡必亡之理,告诫当世的
统治者莫要沉迷奢靡的生活。(4 分)(2)全诗通过对馆娃宫今昔景象的对比,寓情于景,怀古伤今,借古
讽今。(2 分)
安徽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岑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
岸花藏水碓①,溪竹映风炉②。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③。
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注]①碓(duì),春米用具。②风炉:一种专用于煮茶的炉子。③《法华经·五百授记品》载,穷困的愚
夫被富有的朋友赠送宝珠,而愚夫因醉酒不知,仍到处奔波谋生。偶然再遇,才知道自己衣服里藏有贵重
的珠宝。旧珠,指佛心和般若智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及事件,其中一个“礼”字点明诗人非常尊敬郑和尚。
B.首联照应题目,诗句中以“高僧”称郑和尚,是对其高超修行的肯定与赞美。
C.颔联“藏”“映”两字以动写静,将“岸花”“水碓”“溪竹”“风炉”等山寺景物融为一体。
D.诗人原想“暂”访就走,与郑和尚谈禅后却不想离开,表达出诗人禅悟的喜悦。
15.这首诗善于借助侧面描写塑造郑和尚的高僧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
14.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思路点拨 “以动写静”错误,这两句只是静景的描写。
1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 ①借助环境侧面烘托郑和尚的情趣。郑和尚所在的寺是盘石寺,却称其“野”“孤”,用盘石寺的
脱尘远俗侧面烘托郑和尚修行之高。②借助诗人的表现侧面描写。诗人与郑和尚谈禅之后,踟蹰许久不
想离开,侧面写出郑和尚对禅的理解非常精妙。(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酌情给分)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共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小题。
行 路 难 张籍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弊【注】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注】弊:同“敝”,破旧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
B. 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D.本诗第八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
15.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 分)
【答案】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
感。D 项,“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错误,第八句是将壮士喻为身陷泥中的蟠龙。
15.【答案】①表达了“湘东行人”淹留他乡的羁旅之愁。“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之久,归
家不得的乡愁。②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弊裘羸马”“饥寒”等写出游子窘境,因“黄
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③抒发了“湘东行人”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龙蟠泥
中”喻指“湘东行人”时运不济,“不能生彼升天翼”则表达了“湘东行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境遇的愤懑。
【解析】题干是“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
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他乡之久,归家不得的羁旅之愁。“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
力。”“弊裘”“羸马”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瘦弱的老马,写出了“湘东行人”羁旅行役的窘境。“饥寒”写
出主仆二人又饿又冷,筋疲力尽的境况。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其容貌意态不再像
往昔那样昂扬。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
翼。”诗人将壮士比喻为身陷泥中的蟠龙,“龙蟠泥中”比喻“湘东行人”时运不济,词句表达了“湘东行
5
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回答本题时,要一句一句分析,抓住诗句中反映诗人情感的词句分析“湘东
行人”的情感,突出他羁旅行役的愁苦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安徽省安庆市白泽湖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交待诗人身处邯郸驿馆时恰逢冬至。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抒写了诗人的羁旅
之思、失意之苦。
B.第二句描写诗人孤灯下形影相吊的情状:双手抱膝,枯坐在灯下,唯“影”相伴。“影伴身”不直言孤
单,却更显独处的寂寞。
C.末句“还应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诗人并没有指明,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白诗以语言浅近、平实著称,本诗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
人。
15.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4.A
15.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②前两句实写诗人在客栈抱膝孤坐、形影相吊的思乡之情,后两句通过一
幅想像的画面,设想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由实入虚,以虚衬实。③充分反映出
作者孤寂思家之情。
【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内容的能力。
A.“失意之苦”错误,诗歌写作作者在外的孤独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并无失意之苦。
故选 A。
2.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前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意思是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我抱着双
6
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其中“驿里”“影伴身”是写诗人在客栈居住,夜晚只有影子陪伴自己,
十分孤独,是实写。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意思是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
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想得”“还应”表明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从对方写起,通过写家人
思念自己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是虚写。作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充分
地表达了自己的孤寂思家之情。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从 军 行
陈 羽
海 畔 风吹 冻 泥 裂 , 枯桐 叶 落 枝 梢 折。
横 笛 闻声 不 见 人 , 红旗 直 上 天 山 雪。
从 军 行
王 昌 龄
琵 琶 起舞 换 新 声 , 总是 关 山 旧 别 情。
撩 乱 边愁 听 不 尽 , 高高 秋 月 照 长 城。
14. 下面对这两 首诗 的内 容 和艺 术手 法分 析不 正 确的 一项 是( ) ( 3 分 )
A. 陈 羽 的 《 从 军 行 》一 、 二 句 对 环 境 的 描 写 ,竭 力 突 出 自 然 环 境 的 恶 劣 ,用 浓 重 氛 围 映 衬
将 士 无 所 畏 惧 的 精 神 风 貌 。
B. 陈 羽 的《 从 军 行 》兼 有 诗 情 画 意 之 美 ,莽 莽 大 山 ,成 行 红 旗 ,雪 的 白 ,旗 的 红 ,山 的 静 ,
旗 的 动 , 展 示 出 一 幅 壮 美 的 风 雪 行 军 图 。
C. 王 昌 龄《 从 军 行 》一 二 两 句 抓 住 边 塞 军 旅 生 活 的 一 个 片 断 ,透 过 军 中 饮 宴 一 个 镜 头 ,来
写 征 者 离 乡 背 井 的 离 愁 别 绪 。
D. “ 高 高 秋 月 照 长 城 ”采 用 借 代 的 手 法 , 古 老 雄 伟 的 长 城 代 国 家 ,秋 月 代 家 乡 ,景 象 壮 阔
而 悲 凉 , 营 造 了 一 个 渺 茫 而 悲 凉 的 境 界 。
15. “ 横 笛 闻 声 不 见 人 , 红 旗 直 上 天 山 雪 ” 和 “ 撩 乱 边 愁 听 不 尽 , 高 高 秋 月 照 长 城 ” 各 有
什 么 含 义 ? 请 结 合 内 容 分 析 。( 6 分 )
【答案】
14. D
15. ①皑皑雪 山传 出高 亢嘹 亮 的笛声, 猎猎 的红 旗 在皑 皑的 雪山 上 飘扬 ,戍 边将
士在缭绕于耳的笛声 中,高举红 旗直向积雪山 峰挺进。用“横笛”“红旗”等意象
烘托征人们的壮志 和 豪 情。 表 现 出戍 边 将 士无 所 畏 惧的 精 神 和积 极 乐 观的 情 怀。
②撩乱的边关愁 绪无 数 倾 诉, 总 也 听不 完 , 只有 那 秋 月高 高 在 上照 耀 着 长城 ,此
7
景亘古不变。这两 句 描 写了 边 塞 “秋 月” 下 响 起琵 琶 声 的凄 清 景 象, 古 老 雄伟的
长城绵亘起伏,烘 托 边 关将 士 们 背井 离 的 悲怆 愁 绪 ,表 达 戍 边将 士 悠 长哀 婉 的思
乡之情。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②每小息,杖屦③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床敷:安置坐具。
③杖屦:扶杖漫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
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 颔联紧承春风慷慨赐予的“清阴”,抒写小路的蜿蜒曲折,树木的葱茏茂密,屋宇的隐约可见,动静结
合,更显生机与活力。
C. 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
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 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15.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冲淡平夷)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这一评
价赏析尾联。(6 分)
【答案】
14.(3 分)B(“动静结合”不正确)
15.(6 分)①“唯”,只有。如今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几乎无人来访,知音全无,只有途经此山的鸟
儿,偶尔来安慰一下自己。在平和闲淡之中,流露出诗人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②“遗”,赠送,留下。
运用拟人手法,将北山之鸟视为知己,在此宁谧的氛围里,鸟儿飞过,留下一片“好音”。明写鸟声,实
8
则衬托诗人罢相后的孤寂心境。(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