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省各地
2020-2021 年期中语文高二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共 20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取士下
(明)黄宗羲
古之取士也宽,其用士也严;今之取士也严,其用士也宽。古者乡举里选,士之有贤能者,不患于不
知。降而唐宋,其为科目不一,士不得与.于此,尚可转而从事于彼,是其取之之宽也。《王制》论秀士,
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曰俊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马曰进士;司马论进
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一人之身,未入仕之先,
凡经四转;已入仕之后,凡经三转,总七转,始与之以.禄。唐之士,及第者未便解褐①,入仕吏部,又复
试之。韩退之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也。宋虽登第入仕,然亦止是簿尉令录,榜首才得丞判,是
其用之之.严也。宽于取则无枉才,严于用则少幸进。
今也不然。其所以程.士者,止有科举之一途,虽使古豪杰之士若屈原、司马迁、相如、董仲舒、杨雄
之徒,舍是亦无由..而进取之,不谓严乎哉!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从下亦置之郡县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终身
不复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其宽也 。严于取,则豪杰之老死丘壑者多矣;宽于用,此在位者多不得其人
也。
流俗之人,徒见夫二百年以来之功名气节,一二出于其中,遂以为科目已善,不必他求。不知科目之
内,既聚此百千万人,不应功名气节之士独不得入,则是功名气节之士之得科目,非科目之得功名气节之
士也。假使士子探筹②,第其长短而.取之,行之数百年,则功名气节之士亦自有出于探筹之中者,宁可谓
探筹为取士之善法耶?究竟功名气节人物,不及汉唐远甚,徒使庸妄之辈充塞天下。岂天之不生才哉?则
取之之法非也。吾故宽.取士之法,有科举,有荐举,有太学,有任子,有郡邑佐,有辟召,有绝学,有上
2
书,而用之之严附见焉。
【注释】①解褐:脱去布衣。谓出仕为官。②探筹:犹抽签。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士不得与.于此 与:得到重用
B. 其所以程.士者 程:衡量,考核
C. 舍是亦无由..而进取之 无由:没有缘由
D. 吾故宽.取士之法 宽:让……宽松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告于.王而定其论 不拘于时,学于.余
B. 始与之以.禄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 是其用之之.严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
D. 第其长短而.取之 渔父莞尔而.笑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作者就把古今取士与用士之法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指出严于取士、宽于用士的做法于国
家、于士人都是大有弊害的。
B. 作者认为,唐、宋时代取士的科目多种多样,取士之法宽松,所以士人入仕的路径比较多,而且一旦
科举及第就能入仕,脱离平民身份。
C. 作者用抽签之法类比论证,行之数百年,总会有功名气节之士被抽中,所以不能以为科举能得到有功
名气节之士就认为科考之法臻于完备。
D. 尽管科举制度弊端丛生,但在封建专制制度还没有消亡时,科举制度还有它存在的合理性。黄宗羲不
可能提出废除科举制度的主张,只能想方设法去改良它。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从下亦置之郡县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终身不复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其宽也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2)严于取,则豪杰之老死丘壑者多矣;宽于用,此在位者多不得其人也。
【答案】14. C 15. B 16. B
17. 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从/下亦置之郡县/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终身不复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其宽
也
18. (1)(君王)论定(贤士)这样以后才让他做官,上任官职这样以后才给他爵位,位次定下来这样以
后才让他拿俸禄。
(2)对于取士很严格,那么默默老死于山丘和沟壑之间的豪杰之士就很多;对于用士很宽松,(那么就会
出现)这许多在其职位上,不谋其政的人。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句意为:也是舍此而无其他进取之途。无由:没有门径,没有途径。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均是介词,向。
B.“以”是介词,把。/目的连词,“用来”。
C.“之”,均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D.“而”均为连词,表修饰。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而且一旦科举及第就能入仕,脱离平民身份”错误,唐代科举及第不能马上脱离平民身份,与原文“及
第者未便解褐,入仕吏部,又复试之”不符。
故选 B。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如果有朝一日登第入仕,至上则可官居侍从,至下也可在郡县为官,即使被黜落
为乡里,也终身不会再取消待遇了。对于授予官职后的人员,他们的法制又是何其宽松啊!”
“上之列于侍从”“下亦置之郡县”,句式相对,之前、之间、之后断开;
“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者”,用于句尾,之后断开;
“授之以官”,状语后置句,之前、之后断开。
即“一日苟得/上之列于侍从/下亦置之郡县/即其黜落而为乡贡者/终身不复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其
宽也”。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第一个“官”是使动用法,使……为官;“爵”“禄”是名词做动词,授予爵位,给以俸禄。
(2)中“于”,对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豪杰之老死丘壑者”,定语后置,默默老死于山丘和沟壑
之间的豪杰之士;“不得其人”,不能够得到重用这个人,可以意译为“不谋其政”。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
5
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
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古代的取士之法宽松,而用士之法严格;现在的取士之法严格,而用士之法宽松。古代乡里有选举之
法,有贤能的士人不用担心不为人所知。及至唐、宋时代,取士的科目各种各样,士人在这里未能得用,
还可以转向另一途径。这就是宽松的取士之法。《王制》中说到如果士人被认为是秀士,则升之司徒为选
士;司徒认为选士出色的话,又升之学为俊士;大乐正认为造士出色的话,则升之司马为进士;司马认为
进士很贤能的话,就向君王禀告,而最终进行定论。(君王)论定(贤士)这样以后才让他做官,上任官
职这样以后才给他爵位,位次定下来这样以后才让他拿俸禄。一人之身,在未入仕之前要经过四次层层考
核,已入仕之后还要经过三次定夺,总共七转,才许以俸禄。唐代士子,即便已经科举及第也没有马上就
脱离平民身份,而是再去吏部进行复试。韩愈在吏部进行了三次复试而终未做成官,所以他及第十年后还
是布衣百姓。宋代虽然登第之后就可以入仕,但是其官职也仅止于簿尉令录,高中榜首者才能得到丞判之
职,这就是用士之严格。只有宽于取士才不会枉屈人才,只有严于用士才会杜绝幸进之途。
如今的做法却不是这样。士人若想登第及仕只有科举一条路可走,即使如古之豪杰屈原、司马迁、司
马相如、董仲舒、扬雄之辈,也是舍此而无其他进取之途,不能不说是取士严格啊!如果有朝一日登第入
仕,至上则可官居侍从,至下也可在郡县为官,即使被黜落为乡里,也终身不会再取消待遇了。对于授予
官职后的人员,他们的法制又是何其宽松啊!对于取士很严格,那么默默老死于山丘和沟壑之间的豪杰之
士就很多;对于用士很宽松,(那么就会出现)这许多在其职位上,不谋其政的人。
流于俗见的人只看见在这二百年间有功名气节的人物偶有一二是出于科考之中,于是就以为科考之法
已经臻于完备,不必有所他求。其不知道在科考之内既已聚集了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人,不可能有功名
气节之人独独不得入。只能说是有功名气节之士得中科举,不能说是科举就能得到有功名气节之士。假使
实行抽签之法,按照签之长短取士,行之数百年,其中总会有功名气节之士被抽中,那这就可以说抽签之
法很好吗?毕竟,如今的功名气节之士比起汉、唐时代来说已经少多了,徒有庸俗、狂妄之辈充塞天下,
难道是上天不生有才之人吗?这是因为取士之法不正确。我认为要想取士之法更加宽松,就应有科举,有
荐举,有太学,有任子,有郡邑佐,有辟召,有绝学,有上书,而严格用士的方法也附录在其后。
浙江省浙北 G2(嘉兴市一中、)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6
原道
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
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①为仁,孑孑②
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
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③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④,则
归于墨⑤;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
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
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
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
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⑥”
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
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
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
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
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⑦焉而天神⑧假,庙焉而人鬼⑨飨.。曰:“斯道也,
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⑩也,
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
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7
(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
【注释】①煦煦(xǔ许):和蔼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②孑孑(jié洁):琐屑细小的样子。③黄老:汉
初道家学派,把传说中的黄帝与老子共同尊为道家始祖。④杨: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⑤墨:墨翟,战国
初年的思想家。⑥戎狄:古代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膺:攻伐。荆舒:古代指东南方的少数民族。⑦郊:郊
祀,祭天,古代祭天在南郊。⑧假:通“格”,降临。⑨人鬼:指祖宗。⑩扬:扬雄,西汉末年文学家、
思想家。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而宜.之之谓义 宜:合宜
B.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明:发扬光大
C. 庙焉而人鬼飨. 飨 :同“享”,享食祭品
D.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庐:庐舍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儿之.成,则可待乎
B. 其.亦庶乎其可也 其.皆出于此乎
C.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D. 语焉.而不详 置杯焉.则胶
20.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原道,探求道的本源。韩愈开宗明义,提出了道的本源就是儒家的“仁义”之道。在文中批评了舍仁
义而空谈道德的“道德”观,对现实深表忧虑。
B. 韩愈在文末提出儒道流传的方法“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
养也”。
C. 本文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层层剖析,驳斥佛教,提倡儒学,气势磅礴,表现出韩文雄健
宏伟的特色。
8
D. 本文论证了儒家社会伦理学说的历史合理性,他提出的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套修身养性、积极用世的主张,对中唐社会有现实意义。
21.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2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
其君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答案】18. D 19. B 20. C
21.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才能使儒道获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
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
22.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
焉而不君其君 /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庐:这里作动词,把佛寺、道观变成平民的住宅。解释错误。必须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
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平民的住宅。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
B.均为表揣测的语气副词,大概。
9
A.动词,到,往/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表并列关系的连词/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D.代词,指的是儒家学说/兼词,于此。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驳斥佛教”错误。驳斥的是“佛老”。
故选 C。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之何”,怎么办;“不塞不流”,不堵塞……就不得流传……;“不止
不行”不禁止……就不能推行……。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可见古人所谓正心和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如今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
灭绝天性,做儿子的不把他的父亲当作父亲,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当作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们该做的
事。
“……者……也”为判断句式,后面各自断开;今也欲“治”其心“而”作为连词连接前后两句,前面断
开;“外”接宾语“天下国家”“灭”接宾语“其天常”两个动词各领一句,;“子焉而不父其父”“臣
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句式结构对称,句意完整,各自单独成句,前后断开。
参考译文:
博爱叫做“仁”,恰当地去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义”之路前进便为“道”,使自己具备
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德是意义不确定的名词,
10
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
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
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说的道,是
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道,不是我所说的道。他所说的德,是把他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所说的德。凡
是我所说的道德,都是结合仁和义说的,是天下的公论。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和义说的,只是他
一个人的说法。
自从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后,秦始皇焚烧诗书,黄老学说盛行于汉代,佛教盛行于晋、魏、梁、隋
之间。那时谈论道德仁义的人,不归入杨朱学派,就归入墨翟学派;不归入道学,就归入佛学。归入了那
一家,必然轻视另外一家。尊崇所归入的学派,就贬低所反对的学派;依附归入的学派,就污蔑反对的学
派。唉!后世的人想知道仁义道德的学说,到底听从谁的呢?道家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佛家
也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研究孔学的人,听惯了他们的话,乐于接受他们的荒诞言论而轻视自
己,也说“我们的老师曾向他们学习”这一类话。不仅在口头说,而且又把它写在书上。唉!后世的人即
使要想知道关于仁义道德的学说,又该向谁去请教呢?
《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他的光辉道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
的国家,一定要先整顿好他的家庭;要整顿好他的家庭,必须先进行自身的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必须
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可见古人所谓正心和诚意,都是为了
要有所作为。如今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灭绝天性,做儿子的不把他的父亲当作父亲,
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当作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们该做的事。孔子作《春秋》,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
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
主,还不如中国的没有君主。”《诗经》说:“夷狄应当攻击,荆舒应当惩罚。”如今,却尊崇夷礼之法,
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们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
我所谓先王的政教,是什么呢?就是博爱即称之为仁,合乎仁的行为即称为义。从仁义再向前进就是
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的叫做德。讲仁义道德的书有《诗经》、《尚书》、《易经》和《春秋》。体现仁
义道德的法式就是礼仪、音乐、刑法、政令。它们教育的人民是士、农、工、商,它们的伦理次序是君臣、
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它们的衣服是麻布丝绸,它们的居处是房屋,它们的食物是粮食、瓜果、
蔬菜、鱼肉。它们作为理论是很容易明白的,它们作为教育是很容易推行的。所以,用它们来教育自己,
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
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因此,人活着就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死了就是结束了自然
11
的常态。祭天则天神降临,祭祖则祖先的灵魂来享用。有人问:“你这个道,是什么道呀?”我说:“这
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刚才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这个道是从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
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没有继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扬
雄,从中选取过一些但选得不精,论述过一些但并不全面。从周公以上,继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
儒道能够实行;从周公以下,继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们的学说能够流传。
那么,怎么办才能使儒道获得实行呢?我以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传;不禁止佛老之道,
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须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平民的住宅。发扬先王
之道作为治理天下的标准,使鳏寡孤独、残疾以及长年患病的人得到照料,这样做大约也就可以了!
浙江省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环大罗山联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
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
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
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 果然。
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
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 误.者以数
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得其情,鞫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
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
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
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最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
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尝以病请告,暨还朝,帝御万岁山圆殿,与平章李孟入谢。帝曰:“白云病愈邪?”顿首对曰: “老臣衰病,
无补圣明,荷陛下哀矜,放归田里,幸甚,不觉沉疴去体尔。”命赐茵以坐。。
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
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 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
终。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14.对
12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次:驻扎
B.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 数:列举罪状
C,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 诖:欺骗
D 既致.仕.,优游八年。 致仕:辞去官职 15.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置杯焉.则胶
B.以.治最闻 以.其无礼于晋
C.其.夜天气清肃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昆弟贫来归者.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察罕明辨是非,善于察断。治理江西时,有百姓禀报发现“玉玺”一事,建议派人立即取回。但
察罕制止了这种荒诞行为,认为是有人陷害仇家。
B.察罕善于言辞,明于事理。跟随征讨安南时,他怒斥安南王子,使者哑口无言;他劝说因丧父悲
痛的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善于政理,多被举荐。御史台奏请其为湖南省宪司事,中书省奏举其为武昌路治中。但丞相
哈刺哈孙认为察罕不适合为御史,最终任命他为武昌治中。
D.察罕为政宽容,敢于担当。在处理广西高仙道妖术惑众一案时,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
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众人反对他的处理方式,他表示愿意一人担责。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 分)
庶 民 修 短 尚 云 有 数 圣 人 天 命 夫 岂 偶 然 天 下 重 器 悬 于 殿 下 纵 自 苦 如宗
庙 太 后 何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仁宗辍泣曰:“最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3 分)
(2) 老臣衰病,无补圣明,荷陛下哀矜,放归田里,幸甚,不觉沉疴去体尔。(5 分)
【答案】
13
14.(3分)答案C 诖:贻误(连累 )
15.(3分)答案A(都是兼词,于之);B (因为、凭借,介词;因为,连词);C(那,指示代词; 他的,
代词);D(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人)
16.(3分)答案C(丞相哈刺哈孙认为察罕为官廉洁,固然应为御史。但武昌是大郡,非他不能治。 最
终任命他为武昌治中) 17.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
后何(每处 0.5, 共3分,可断可不断的可以不扣)
18.(8分)
(1)仁宗停止哭泣说:“以前国君去世,一定要修建寺庙,有什么用处呢?(辍,停止;最者:国 君;浮
屠,修建寺庙;每处1分,共3分)
(2)老臣我体弱多病,对陛下(已经)没有益处,蒙受陛下的怜悯,能让我告老还乡,就很庆幸了, 久治
不愈的病也不知不觉中好了。(补,益处,补益;荷,蒙受;哀矜,怜悯;沉疴,久治不愈的 病;句
意通顺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察罕是西域人。他体格魁伟,天资聪慧,博览群书,强于记忆,通晓多国文字。奥鲁赤任命察 罕
为理问,政事全交给察罕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们拜他为师。(察罕)跟随镇南王征讨安南,大 军驻
扎在泸江。安南世子派遣他的叔父来到军营门前自陈无罪,镇南王命令察罕列举安南王的罪行 并加以
斥责,使者哑口无言,安南世子率众逃走。(察罕)跟随奥鲁赤调任治理江西。宁都的老百 姓说:“某
乡的石头上有五色云气,有一个东西在上面,仔细看是玉玺。不派士兵去取回,恐怕被 持有人占有。”
众人疑惑。察罕说:“荒诞!这一定是陷害仇人的。”审查询问,果然是这样。
元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请任察罕为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则奏举他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 哈孙说:
“察罕为官廉洁,固然应为御史。但武昌是大郡,非此人不能治理。”最终任命(察罕) 为武昌路治中。
广西妖道高仙道用妖术迷惑民众,平民受他迷惑的达数千人。事情败露后,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一起处
理。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并且焚烧了档 案。众人指责他,察罕说:
“我一人独自承担责任,你们不会受到连累。”在武昌路以治理卓著闻 名,升为河南省郎中。
元武宗去世,元仁宗悲伤痛哭不已。察罕再拜禀告说:“百姓寿命长短,尚且说有天数;圣人 的
天命,难道是偶然的吗?天下政权掌握在殿下您手里,(您)放任自己痛苦,让朝廷社稷和太后 怎么
办呢?”仁宗停止哭泣说:“以前国君去世,一定要修建寺庙,有什么用处呢?我想打开府库 来贩济
那些鳏寡孤独的人,怎么样呢?”察罕说:“推行政事,施行仁政,这是文王成为圣主的原 因。殿下
这么做是(天下人的)极大幸运了。”任命(察罕)为中书参知政事,(察罕)只是全面 主持法度,
不屑于琐碎的事务,有见识的人都说他符合大臣的举止。
察汗因为生病请求告老还乡,等到返回朝廷,皇帝在万岁山圆殿,察汗和宰相李孟去谢恩,皇 帝
问:“察汗你病好了吗?”察汗磕头回答说:“我体弱多病,对陛下(已经)没有益处,蒙受陛 下的
怜悯,能让我告老还乡,就很庆幸了,久治不愈的病也不知不觉中好了。”皇帝命人拿一个垫 子给他
14
坐。
当初察罕出生在河中时,那夜天气晴朗,月白如昼。看相的人祝贺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富 贵。”察
罕天性孝顺友爱,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们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 他们田宅奴婢,
他释放许多奴婢为民。所以人们多称他是有德行的人。(察罕)退休后悠闲地过了 八年,寿终正寝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
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
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
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
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
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
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
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
篱而出,臂一儿, 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
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
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之父母也,且迎之也。二人
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 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
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
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5
A. 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 委曲:事情的经过,底细
B. 造.予 造:到
C. 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 股:大腿
D. 将劳.其女之父母也 劳:劳烦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予以.此图质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
B. 犹吾之.知书 吾恐季孙之.忧
C. 衣冠而.须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某年二月,在周君的再三请托之下,作者要为其十分喜爱的一幅村落图写一篇记,但由于不理解这幅图的内容,直
到年末还没能写出来。
作者不了解农村习俗,他不明白图中一个女子骑在牛上、一个奴仆拿着伞护着她的原因,也不清楚一个穿戴整齐又长着
胡须的男子的身份。
B. 这幅村落嫁娶图能让我们了解古时农村嫁娶习俗。如父母可以送出嫁的女儿到女婿家,女婿会安排吹鼓手和
乡村歌舞女艺人相迎以示隆重。
C. 本文通过作者和华先生的对话,围绕“图之委曲”,将作为空间艺术的农村嫁娶习俗图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显示了高超的文字功力。
17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古 者 三 十 而 娶 近 世 唯 农 家 或 然 故 壮 而 须 也 立 而俟
者 将 导 妇 入 门 也 二 妇 人 咨 诹 向 前 妯 娌 辈 也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4 分)
(2)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4 分)
【答案】
14.D【解析】劳:犒劳。
15.C【解析】A 项:介词,用;介词,因为。B 项: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C 项: 连词,
均表并列关系。D 项:代词,的人;助词,表停顿。
16.C【解析】“乡村歌舞女艺人”不是女婿安排的,而是恰巧“邂逅”的。
16
17.(3 分)
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 (评
分标准:共 3 分,断句总数在六处及以内的,断对 1 处不给分,2 处得 1 分,3-4 处得 2 分,5-6 处 得 3
分;断句总数超六处的,断错 1 处不扣分,2 处扣 1 分,3-4 处扣 2 分,5-6 处扣 3 分。)
18.(1)农家对灯烛的花费感到苦脑,都在白天送亲迎亲,就用伞来遮蔽阳光,这也是看重她。 (评分标准:
共 4 分,重点词“苦”“蔽”“重”各 1 分,语义连贯 1 分。) (2)我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给这幅
图作记,来偿还我拖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 (评分标准:共 4 分,重点词语“饱文”“为”“偿”各 1 分,语
义连贯 1 分。前一个“为”:替,给。)
浙江省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 9+1 高中联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9 题。(19 分)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
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来周?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
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
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
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
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
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
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
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
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
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
而岂天道哉!
17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惩:惩罚
B.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几:前兆
C.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审:周密
D.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 笼络:包揽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 曩者. 辱赐书
B.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 吾尝终日而.思矣
C.盖出于所.备之外 失其所.与
D.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
出虑外。
C.中段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列举了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
智,盖世之才”。
D.末段借“古之圣人”保其子孙的方法来告诫统治者:如果不能施行仁义,顺平民心,仅凭微不足道的智
谋来治理天下,将导致后世危亡。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非 智 虑 之 所 能 周 非 法 术 之 所 能 制 不 敢 肆 其 私 谋 诡 计 而 唯 积 至 诚 用 大 德
以结 乎 天 心 使 天 眷 其 德 若 慈 母之 保 赤 子而 不 忍 释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8
(1)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4 分)
▲
(2)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3 分)
▲
【答案】
15.A【详解】惩:警戒
16.C【详解】 A.代词,……的人;代词,……的时候。B.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都是所字
结构。D.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17.C【详解】中段列举史实中的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但仍然没能阻止国家覆亡,这些史实
是为了说明:“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18.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使天眷
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评分标准】 断对一处不计分,断对 2-3 处给 1 分,断对 4-5 处给 2 分,断对 6 处给 3 分。断错
一处不扣分,断错 2-3 处扣 1 分,断错 4-5 处扣 2 分,断错 6 处扣 3 分,扣完为止。漏断不计分。
19.(1)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然而王
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
(2)难道他们善于救活别人,却不善于为自己的子女谋划吗?
【评分标准】(1)“稍”“削析”“卒”“移汉祚”各 1 分,共 4 分。(2)“工”“活”“谋”各 1
分,共 3 分。
浙江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水北山居记
19
古之君子,其在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林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
清旷有余,往往嗤鄙为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岂人之彝性或固然欤?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
克变欤?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也。
湖府经历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永嘉为海右名郡,南引七闽,东连二浙,宦车士辙之所憩止,番
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
欲?伯旼则不然。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
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櫂短艇,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
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人皆曰:贤
哉,吾伯旼!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
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
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试以伯旼之意逆.之:官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
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之滨乎?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
虑宜详矣,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
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或志之
以示不能忘也?我知之矣: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
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已。
虽然,予犹有一说,为伯旼告焉:当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庸.。有如伯旼
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伯旼宜悉屏江湖之念,而益存魏阙之思。俟他日功成名遂归
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取材于宋濂同名散文)
1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 逼:逼近,接近
B.官书丛脞.. 丛脞:细碎,杂乱
C.试以伯旼之意逆.之 逆:推测
D.占一才者必庸. 庸:平庸
20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 秋以.为期
B.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宦车士辙之.所憩止 安能以身之.察察
D.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之君子身在朝市,心在山林;今之君子身在山林,心慕朝市。作者和当时的人都认为伯旼
就是古之君子。
B.作者认为伯旼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是不因为出仕或退隐改变心志,贫贱不能令其恐惧,富贵不能令其自
满,操守始终如一,超越众人而成为名臣。
C.作者认为伯旼的行为值得商榷,作为一名地方官,身负一方百姓的重望,不能耽于山水之乐。
D.作者建议伯旼应彻底打消寄情自然的念头,多一些为朝廷做事的心思。功成名就后再辞官回到水北山
居养老,过潇洒从容的生活。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俟 他 日 功 成 名 遂 归 老 于 水 北 山 居 岸 巾 而 坐 与 二 三 友 追 叙 平 生 旧 游 烹
鲜 酣 觞 从 容 而 赋 诗 尚 未 晚 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人生其间,孰不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4 分)
▲
(2)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4 分)
▲
【答案】
21
14. D (庸:用、任用)
15.B (A.来,表目的;把。 B.均表示被动。 C.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定语后置标志语。 D.副词,难
道;代词,自己。)
16. A (“作者和当时的人都认为伯旼就是古之君子”有误,当时人们认为“近于”,作者则对其提出委婉
的批评。)
17.俟他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山居/岸巾而坐/与二三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赋诗/尚未晚也。
(错 1-2 处,扣 1 分;错 3-4 处,扣 2 分;错 5-6 处,扣 3 分。)
18.(1)人生活在其中,谁不是听到鸡鸣便起,在昏暗无边的尘世中奔走,来追逐实现自己小小的欲望。
(给分点:“生”“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的句式,“遂” 各 1 分)
(2)这三种情形,叶伯旼现在都没有,却还说不放弃,(难道)将凭借梦境来实现吗?
(给分点:“是”“咸”“置”“冯”各 1 分)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共20分)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 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
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
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 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
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
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
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
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
22
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
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
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
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
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
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不以科.兄弟 科:分摊
B.全.活甚众 全:全部
C.以其女字.君从子 字:许嫁
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纠:聚集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 民殣于.道路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 秦王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 其.庶几于是者与? 其.可怪也欤?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
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
23
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D.文章选用多个典型事例,有叙有议,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
18.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游 侠 士 以 好 义 乱 国 君 以 好 义 庇 民 此 其 不 同 也 世 之 盛 也 上 洁 己 砺 治 以 利 其
下 下 尽 职 以 供 其 上 上 下 相 安 而 盗 贼 不 作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4 分)
(2)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4 分)
【答案】
15.B。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保全。
16. A。A.介词,因为。B.介词,在/介词,到。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D.副词,
表推测,大概,或许/表反问,难道。
17. C“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错误。原文最后一段第二句“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
也”,表明作者不认为徐谦尊是“游侠士”。
18.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
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19. (1)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叹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2) 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
百姓有功。
解析(1)条:分条列举。上:上书。击节:赞赏。
(2)故:所以。补:弥补。救:补救。于:对。生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