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ID:684978

大小:37.0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湖北省各地 2020-2021 年期中语文高二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①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④。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作者在“题凡 鸟”前加“不敢”,有两个意思:一是此次来访未遇主人;二是赞扬吕逸人家不俗气。③看竹:典出《晋 书·王羲之传》。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二是作者与主人不见外,尽管主人不 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④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 鳞的形状,很老了。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 B. 颔联写诗人访友不遇,心中有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 颈联是环境描写,远离尘世,青山妩媚,流水多情,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2 D. 本诗格调清新,别开生面。写景轻描淡写,却轻描之中有致,淡写之中有奇。 16. 诗中是怎样表现吕逸人的隐逸生活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第一问:①借用典故:首联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 桃花源,颔联借用典故“题 凡鸟”和“看竹”来写吕逸人的隐居之处。②侧面烘托:颈联用清幽雅致的环境描写表现吕逸人隐逸生活 的情趣。③正面描写:尾联正面写吕逸人隐逸闭门著书的生活。 第二问:抒发了诗人对吕逸人的敬仰之情,以及诗人对这样的隐居生活的艳羡向往之情。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心中有无限懊恼”不当,颔联写来访未遇主人,便饶有兴致地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感觉没必要询问 主人,可见二人的不见外,以及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访人不遇,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有无限懊恼,然而 诗人却并无懊恼。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赏析能力。 首联“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 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 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颔联“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写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 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借用三 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莫逆之交的典故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也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 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颈联“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 3 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 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 逸生活的情趣。 尾联“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 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 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 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别梦得[注]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注】柳宗元和刘禹锡(字梦得)在唐德宗贞元九年(793 年)同时进士及第,二十一年(805 年)因为 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同时被贬,唐宪宗元和九年(814 年),两人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 次年,又分别被任为广西柳州刺史和广东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相互赠诗惜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着一“忽”字,点出今朝岐路执手时对光阴飞逝、转瞬又将离别的惊心:“西东”非一般言别 的套语,切合事实。 B. 第三句以“若许”作假设,看似表达对归田隐居的渴望,实则表明眼前连归田也不可得的处境,与一 般的归隐诗不同。 C. 第四句诗人进一步想象乡野普通的邻家老人安度晚年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归田生活的向往,更表达 4 了对刘禹锡的安慰和劝勉。 D. 全诗意境真挚感人,不直言愤而愤意自见,不着一“悲”而悲不自禁,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挚感 人的情思。 16. 本诗虽语言简约朴实,但情感浓厚深沉。请简要分析这一特色。 【答案】15. C 16. 本诗语言简约凝练,朴实平淡,但却蕴蓄着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①临岐叙别, 回顾二十年,感慨“万事同”,极凝练简约的文字,却写尽了诗人与友人二十多年宦海的沉浮、遭遇的坎 坷和深沉的愤慨之情;②歧路分别,转瞬“西东”,诗人与友人相约晚年归田为邻,朴实平淡的语言中, 却蕴含着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第四句诗人进一步想象乡野普通的邻家老人安度晚年的情景”理解有误,“晚岁当为邻舍翁”其中 的“邻舍翁”应该是“自己与刘禹锡做邻居”。这里第四句紧承上一句,大意是说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 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情感的能力。 ①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含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二 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 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今朝”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最后一刻相聚的留恋,“忽”字又点 出诗人对光阴飞逝、转瞬别离的惊心。“西东”非一般言别套语,而是指一去广东连县,一去广西柳州, 用得正切实事。 ②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 5 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 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这两句粗看语意平淡,但却蕴含着诗人与刘禹锡相约归田为邻的愿望中深蕴 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 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显得凄楚动人。 ③这首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 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见。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苏东坡赞柳诗“发纤秾 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这也正是这首小诗的主要特色。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赤壁矶① 韩驹 缓寻翠竹白沙游,更挽藤梢上上头。 岂有危巢尚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 经营二顷将归老,眷恋群山为少留。 百日使君何足道,空余诗句在江楼。 【注释】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韩驹靖康初知黄州,“三月而罢,因游赤壁”,故自称“百日使君”。 此诗作于知黄州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登赤壁矶的过程,从“寻”到“挽”,旨在强调登上赤壁矶的过程艰辛而痛苦。 B. 颔联写登赤壁矶所见,上句暗用苏轼《后赤壁赋》中“攀栖鹘之危巢”句,语意蕴藉。 C. 颈联上句体现营田“归老”之心,下句流露“眷恋”山川之意,一纵一收,别有情理。 D. 尾联以题诗江楼作结,认为自己这“百日使君”微不足道,将来只空留江楼上的诗句。 6 16.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A 16. ①表达了诗人怀慕先贤之情和世事沧桑之感;②表达了诗人返乡终老的归隐之意和 对黄州山川风物的眷恋之情;③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怨恨之情和对自己诗才的自负。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A.“旨在强调登上赤壁矶的过程艰辛而痛苦”错误。首联叙写登赤壁矶的过程,从“寻”到“挽”,点明 “登” 字,紧扣题目而写。上句意态悠闲容与,下句句法即显出着力之迹,与内容相应。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首诗的意思是:开始时缓步寻胜,漫步于赤壁矶旁的沙滩、竹林,接着又挽着藤梢,一步步攀登到赤壁 矶的上头。登上矶顶,已经不复见往日栖鹘的危巢,也看不到先贤从前谪贬黄州时留下的陈迹,只见江鸥 飞翔而已。本想经营田园以便返乡终老,但由于眷恋这里山川风物的壮美,不能不为之少留时日。与一代 文豪苏轼相比,自己这区区“百日使君”自然微不足道,离开黄州后,留下来的只有题在江楼上的诗句而 已。 题目问的是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内容,然后通过诗句去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感 情倾向。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人思贤访旧,写登赤壁矶的所见所感。从颔联看,于写景中寓怀慕前贤之情 与世事沧桑之感;从颈联看,一方面有归隐之心,另一方面又眷恋黄州自然风物;从尾联看,“何足道” 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怨恨之情,“空余诗句”自谦中又透出对自己诗才的自负。 湖北省鄂西北六校联考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7 南乡子 张炎① 野色一桥分。活水流云直到门。落叶堆篱从不扫,开尊。醉里教儿诵楚文。 隔断马蹄痕。商鼎熏花独自闻。吟思更添清绝处,黄昏。月白枝寒雪满村。 【注】①张炎,爱国词人。祖籍甘肃天水,寓居临安(杭州),南宋亡后,流落以终。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词开头所写“小桥、流水、行云、落叶”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景物描写颇有相似之处。 B.“楚文”,这里指屈原所作的楚辞,作者借“教儿诵楚辞”,来表明自己仰慕屈原之精神,愿意隐居在 南方。 C.下片开头所言“隔断”“独自”,谈及自己远离尘世,这与上片“落叶堆篱从不扫”构成了呼应。 D.本词写作者由外而内,再到外,自昼而昏,营造了一个虽隐却内心不静的词人形象。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答案】 15.B“愿意隐居在南方”错,作者虽然在南方隐居,但时刻不忘北方故土。 16.①隐居生活的闲适。作者生活在“野色、活水、流云、落叶”的环境之中,远离尘世,充满了隐居生 活的情趣。②爱国情怀的绵长。虽早已亡国,但仍“教儿诵楚文”,不忘故国。③复国无望的凄凉。 复国无望,词人只能独自隐居,内心只能是“月白枝寒雪满村”的痛楚。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节选)岑参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注]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8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亚相,即封大夫,指御史大夫封常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我方军队集结之多,写出了我军抗敌的兵力强大。 B“战场白骨缠草根”写战场恐怖惨淡的氛围,借战场的环境暗示战斗的激烈. C.“静边尘”是封大夫出师西征的目的,“誓”字写出了封大夫战必胜的决心。 D.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封大夫的美好祝愿,认为他的功劳将超过很多有名的古人。 16.请结合全诗赏析“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6 分) 【答案】 15.A(第一句写的是敌人军队之多,敌军的兵力强大) 16.①运用白描手法,写剑河寒风猛烈,大雪纷飞沙口的石头寒冷,马蹄冻脱;②写出了边地环境的恶劣苦 寒,烘托了战争的艰苦;③借景抒情,反衬出将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表达了对将土们的赞颂之情。(每 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别 刘 谐 王昌龄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伏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9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①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②。 [注]①京国:国都,指朝廷。②骎骎:马急速奔跑的样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一、二句点明了诗人送别朋友的天气、地点以及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 诗的三、四句紧承前句,先写喝酒送别,再回忆起十年前在衡阳的聚散。 C. 诗的五、六句写悲欢、祸福都难以预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思考。 D. 本诗先写饯别,再生发联想发出感叹,最后具体描绘了别后的伤感画面。 16. 本诗的情感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开头两句用“寒”“阴”“苍茫”等意象描绘了送别时的 凄清氛围,烘托出对朋友的不舍,表达出自己对朋友离别的伤感之情。②感叹人生的祸福难料、聚散如萍。 诗中“悲欢岂易寻”和“后会何如今”两句表达朋友相聚不易,欢乐难得,从而感叹人生的聚散不定。③ 胸怀大志,有建功立业之心,并以此激励自己和勉励朋友。诗的最后通过“身在江海”“云连京国”“策 马骎骎”等于惆怅中重找振奋;又以“行当务功业”直抒胸臆,从而表明诗人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但 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这既是勉励朋友,也是诗人的自勉。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壮士篇 (晋)张华 天地相震荡,回薄①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虛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②。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10 慷慨成素霓③,啸咤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注]①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运动的过程。②繁弱弓:名为“繁弱”的大弓。③素霓:即白虹。据 说荆轲刺秦王时,有白虹贯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开头说天地生生不息,不停运动,而人和万物遵循自然规律,有始就有终,将天地永恒与生命有限 对比,为后文写壮士的选择做铺垫。 B.诗人生活的时代出现了崇尚老庄的思潮,“安能守虚冲”一句以强烈的反问语气,表现了对当时流行的 老庄虚无恬淡思想的反对。 C.本诗语言简约朴素,多用对偶,显示了诗歌的形式之美。“乘我大宛马”以下十句极力铺排,从多个方 面展示了壮士的形象。 D.“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濯鳞”意谓像鱼那样遨游,这两句是说壮士既可遨游于沧海,也可驰骋 于大漠。 16.南朝梁•钟嵘《诗品》谓张华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但这首诗是张华诗歌当中为数不多的颇具“风 云之气”的作品,风云之气即英雄之气,请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英雄之气的?(6 分) 【答案】 15.C[解析]简约朴素错。 16.“风云之气”是指诗歌中的英雄之气。①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诗中塑造了一位具有英风豪气的壮士的形 象:从壮士的服饰、武器,驰骋沙场的勇武以及功成名就来表现诗歌的“风云之气”。②情感方面:诗歌 借壮士的形象表达的诗人时不我待、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具有“风云之气”。③语言方面:动词 “横”“拂”“骇”“曜”等的使用;语言风格磅礴大气,都能体现“风云之气”。④表现手法:夸张手 法,如“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极言长剑之长、高冠之高,突出壮士的英武。(一点 2 分,答 3 点 得 6 分) 11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