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四川省成都市阳安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7 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崇胜寺后有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因赋诗
惠洪
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灌。
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①。
未见同参木上座,空余听法石於菟②。
戏将秋色分斋钵,抹月批风得饱无?
【注释】①大夫:秦始皇东巡泰山避雨于松树下因树护驾有功遂封为“五大夫”爵位。②於菟:老虎
佛经中有老虎听法的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身高节,风骨清癯既写竹子外形,又写其内在美质形神具备。
B.竹尊者虽没像真僧参拜木莲花座上的佛,却日日听法,修炼成高僧。
C.诗的表层是以人拟物,深层意旨却是由物见人,表达清雅高洁的理想。
D.全诗语言平淡诙谐,意境清雅含蓄,而骨子颇硬,可谓深得咏物真谛。
(2)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
(2)颔联的意思是竹风骨凛然,作为隐逸君子化身受人喜爱;寒松接受了大夫称号,成为尘俗中的“官
宦”而被讥笑;以寒松对比(衬托),进一步整哪样修竹的高节和风骨,也赞美寺中高僧德智兼备。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
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日日听法”
理解错误;诗中“空余听法石於菟”指竹旁有虎状岩石,如听竹尊者说法,诗人暗示“竹尊者”也是一流
僧人。故选 B。
(2)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能力。理解诗句大意,抓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进
行赏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的颔联有何含意。仔细阅读诗歌颔联“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
前一句写“爱”修竹尊者,表达出对修竹的喜爱之情;后一句写“笑”寒松被秦始皇封为“五大夫”,不
像修竹那般有“平生风骨”;写竹而提松,采用对比手法,用松来反衬竹的高节风骨;而“竹”的风骨也
暗示寺中僧人的高风亮节,以物衬人。答题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赏析作答即可。
【点睛】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①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
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②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译文:
节节高的修长身躯,虽年老却不枯萎;竹的平生风骨自然清癯怡人;喜爱你这修竹被称为尊者,却要
嘲笑那自诩孤直的寒松接受了“五大夫”的称号;没有看见与你同时参佛的僧人上座,只留下一座虎形石
头听你讲法;游戏将秋色分在斋钵中,一抹月色,一缕微风能够填饱你的肚子吗?
赏析:
首联写竹的形象,先刻画其外在,有节,身长,“不枯”已初见风骨;接着写出“竹”清癯的风骨,
令人赞叹。颔联表达作者自己对竹的情感,竹在寺院中被称为“尊者”,隐逸超脱,品格高洁;而同为岁
3
寒三友的松却接受皇帝册封,对比之下更显出竹的高洁;颈联用石虎听法的典故暗示竹尊者也是一流僧人,
此处以物喻人,暗含诗人对寺中僧人佛法水平的推崇;尾联化虚为实,趣味十足,说竹尊者斋钵中应该盛
上一抹秋色,以月色风露为食,“餐风饮露”,更显高洁。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二实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沟店
王恽
高柳长涂①送客吟,暗惊时序变鸣禽。
清风破暑连三日,好雨依时②抵万金。
远岭抱枝围野色,行云随马弄轻阴。
摇鞭喜入肥城③界,桑柘阴浓麦浪深。
[注]①涂:通“途”。②依时:及时。③肥城,地名、在山东。
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过沙沟店》写诗人拜访游览沙沟店的所见所闻,“过”是拜访的意思。
B. 首联用“长涂”和“客”点明诗人正身处他乡,“暗惊”一句,真切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
的感受。
C. 颔联化用杜甫“好雨知时节”“家书抵万金”诗句,通过对“风”和“雨”的描写突出了旅途气候的
变化莫测。
D. 从“清风破暑”和“麦浪深”可以推知,诗人所写之景正是春末夏初的时节。
E. 全诗层次鲜明,颇有意境,充满轻松愉快的情调,自然流畅。诗风清新典雅,温醇雍容,平淡蕴藉,
感染力强。
4
9. 这首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
【答案】8. AC 9. ①动静结合,远岭野色是静景,只见远处山岭怀抱着苍翠的树枝,而行云游马是动景
她跟随着马儿不停地与人嬉戏,游玩,呈现出一幅野趣横生的画面,由此而流露出诗人自身心灵的闲静和
谐,表现出他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亲密无间的境界。
②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远处的山岭,近处的田野,上有行云下有游马。由远及近。呈现出一幅野趣横
生的画面,由此而流露出诗人对美景喜爱之情。
③拟人手法。“抱”字,就把阴天中本是静默肃穆的山岭,写出了温暖又主动的情意,“弄”字,给本无
生命的行云赋予了无限活力,在作者的笔下,行云宛如一位天真顽皮的姑娘在耍弄着轻阴。更是把本显压
抑的阴云写的调皮欢快。表现了诗人轻松惬意的心情。
④直抒胸臆,沙沟店的美景,让作者“摇鞭喜入肥城界”,喜字直接表明了作者内心喜悦之情。
⑤以景结情,描绘桑浓麦浪的丰收图画,表现了诗人对农家农村生活的关怀,关注民生。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过’是拜访的意思”错误,“过”是经过的意思。从诗中来看,“过沙沟店”,“沙沟店”是地
方,“拜访”的对象一般为人,后面是地方的时候,“过”一般是“经过”之意,不是“拜访”。
C.“通过对‘风’和‘雨’的描写突出了旅途气候的变化莫测”错,诗人通过对“风”和“雨”的描写
突出了旅途气候的宜人。凉爽的清风连吹三日,吹散了逼人的暑热,落雨依时,纷纷降落,价值万金,给
整个大地带来了一片清新。
故选 A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既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5
“远岭抱枝围野色,行云随马弄轻阴”,远山怀抱着苍翠的树枝野趣横生,行云随着马的奔驰投下阴影,
给人以荫凉。描绘的景象是行云微阴下,诗人信马途中看到的田野山岭一派静谧祥和的景象。写景远近结
合,“远岭”是远景,近处有田野,有马;前句是静景,后句是动景,写景动静相给。
“远岭抱枝围野色”中“抱”赋予远岭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静默肃穆的山岭写得温暖
动情。“弄清阴”又赋予了天上的云以人调皮的性格,生动又形象。这样欢快的景色自然能表现诗人心情
的舒适和愉悦。
“摇鞭喜入肥城界,桑柘阴浓麦浪深”,行客挥着马鞭兴致勃勃地进入肥城地界,眼前桑柘葱翠茂盛、麦
浪滚滚。诗人信马挥鞭,体味着人与自然这神奇的和谐,内心涌起一种难以言传的喜悦,不知不觉已来到
了山东肥城。直抒胸臆,这里,一个“喜”字,把高柳的低吟、鸣禽的啁啾、清风好雨的宜人、远岭抱枝
的和谐、以及行云随马的亲切,都浓缩、融化、积淀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从而也使前面的一切景物更深
一层。
最后一句,“桑柘阴浓麦浪深”,以景结情,作者又在前面自然景色的基础上,展示出一幅田园风光。桑
林茂密,树阴浓浓,辽阔的麦田麦浪滚滚,这真是一幅迷人的农家乐。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叙事,交代抒情主人公长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为下文所见所感做了铺垫。
B.上片后四句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伫倚”的时间之久,愁绪之广,孤独之深。
C.下片写主人公借酒消愁,苦中求乐,但无论是酒还是歌都是无味的,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
否定。
6
D.上片借最抒情,下片直抒胸臆,都给人一种情思缠绵之感,最后两句使全词感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
(2)试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C
(2)①孤独寂寞之感。“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②春愁。“黯黯”“草色”
两句把自己的愁绪形象地描绘出来,芳草萋萋,愁绪无边。③怀人。最后两句直接表达自己因为思念“伊
人”而变得憔悴、消瘦。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
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项,“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错,此处不论是“拟把疏狂图-醉”还是“对酒当歌”都
是作者想要借酒和歌抒发自己的愁绪和思人的感情。
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
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
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
本题,“无言谁会凭阑意” 意为是:默默无言,谁能理解我凭栏眺望的心意呢?意思是无人理解,表
现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写出了词人的伤春之情,“春愁”二字直接点出其愁绪。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思是:我渐渐身体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我情愿为她瘦骨
嶙峋,满目憔悴。直抒胸臆,点出词人怀人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7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
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
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落,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注]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蛩,蟋蟀。
8. 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绘这幅面面的?
9. 后两联中,作者的心境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8. 第二联描绘了成群的大雁寄宿于半江秋水之上,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此景可画可诗,构成
了一幅凄寒、肃杀的深秋夜色图。此联写景由远及近,由静及动,(或从视觉和听觉的不同角度),表现秋
夜的沉寂。“宿雁半江画”是远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是近景、动景的描写。(或“宿雁半江
画”“寒蛩四壁诗”分别从视觉角度,从听觉角度描写)远近、动静、视听的结合,相映成趣,引出后两
联作者的慷慨悲歌。
9. 后两联作者的心境由沉郁悲凉转为激昂豪迈。第三联“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化用“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悲伤”的诗句,并以“吾道付逶迤”表达因岁华易逝,实现壮志已遥遥无期的喟叹与痛苦,心境沉
郁悲凉。第四联诗情陡转,气宇轩昂。“闻鸡坐欲驰”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激励自己,表明白己虽身
处逆境,却不改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情绪激昂豪迈。
【解析】
【8 题详解】
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的意思: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这幅肃杀凄凉的
夜坐图,使全诗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
“宿雁半江画”写江边的大雁,描写的是远景,“寄宿”的大雁,为静景,视觉描写;“寒蛩四壁诗”写
树上的蝉,描写的是近景,“蝉鸣”为动景,听觉描写。写景由远及近,由静及动,表现秋夜的沉寂。远
近、动静、视听的结合,相映成趣,引出后两联作者的慷慨悲歌,抒发遭打击的怨恨,诉说壮志难酬的痛
苦。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后两联转入抒情,第三联“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诗句,以抒发
遭打击的怨恨,再诉说壮志难酬的痛苦。“吾道付逶迤”表达当国家处在危亡的时候,诗人感慨自己年华
不再、前途渺茫的,其内心是沉重悲凉的。
尾联“闻鸡坐欲驰”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激励自己,表明白己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效国家、建
功立业的壮志雄心,情绪激昂豪迈,很好地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尾联陡起,一扫沉郁
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
四川省雅安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①。
9
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
【注】①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②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③请长缨:指汉代
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临燕台,游目纵观,听见军营之中吹笳击鼓,“惊”字表现了他此时的心潮澎湃。
B. 颔联描写注重整体与细节相结合,先整体描写寒光、曙色,再以细节“危旌”点缀,画面生动。
C. 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暗示了此地防守的牢固。
D. 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类似,通过写大雪表现边地苦寒,重点突出了将士征战的艰辛。
17. 《批点唐诗正声》言:“全诗充满壮健之气。”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的“壮健之气”。
【答案】16. D 17. ①写景的角度:整首诗景色壮丽辽阔。积雪万里,曙光初露,旌旗飘扬,烽火连天,
整幅画面雄阔奇丽。②情感的角度:诗歌抒发了立功报国的壮志。最后一联借用典故,诗人渴望像终军一
样,自动请缨,建功立业。
【解析】
【分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类似,通过写大雪表现边地苦寒,重点突出了将士征战的艰辛”错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写雪,表现出边地苦寒,进一步突出了战士们在外征战生活的艰辛;而本诗
写雪,重点在于表现边塞风光的壮丽雄奇。
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10
解答本题首先应该理解题干中“壮健之气”的意思,即雄壮、刚健的诗风,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理解“壮
健之气”的具体表现。
本诗写边地的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颔联、颈联写景,笳鼓喧喧,
烽火燃起,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壮伟异常,意象雄伟阔大。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的东汉班超“立功异域”的典故,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的典
故。诗人借这两个典故,抒发了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更有豪气顿生之感。
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
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
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
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
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
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
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11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
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5. 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
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
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
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
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
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
辇下是“辇毂下”的省称,此处代指京城。③《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
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由“银花”“戏鼓”“月明”等意象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
感而作。
B. 春天本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
12
充满哀愁。
C. “番腔”“戏鼓”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神鸦社鼓”,都重在表现民众麻
木不仁。
D. 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
的情致。
15.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怀念之情和亡国之痛。“辇下风光”是对过去的怀念,怀念
故都临安曾经的美丽繁华景象,然而现在繁华不见,佳节凄冷,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②表达了作者报
国无门的遗憾。“山中岁月”是现实的处境,指自己隐居之后寂寞而漫长的时光,表达空有报国之心的遗
憾;③表达了作者矢志守节的坚定。“海上心情”借用苏武牧羊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在宋亡之后忠心不二、
矢志守节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