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5月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5月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ID:684999

大小:54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5-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 2021 届高三(下)5 月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22 题,共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作家开始反思、追问应如何正确处理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少作家开始批判工业文明的冷漠,反思人性的异化及人类生存的痛苦。 他们深知,要治愈这种精神顽疾,人心需要亲近大地、回归自然。而生态文学恰恰能够给人 一种亲切的生存体验。 中外生态文学源于对生态问题的关切。批判穷奢极欲,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永恒 的主题,揭示生态危机的人性与文化根源则是其终极目标。从某种程度上看,生态危机实乃 精神危机、人性危机和文化危机,作为应对危机的上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于全球公民 环境素养的提升。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批判,饱含诗意栖居美好愿景的生态文学,以真、 善、美的表现形式,引领读者回归自然,并将自然根植于心灵深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交融的境界。 在西方文学中,在自然日志《瓦尔登湖》中,“生态文学先驱”梭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 平等关系,主张善待自然,强调人应回归自然。中国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比 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一种精神》等绿色森林系列等,均 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对人们未来如何走上和谐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生态文学发出的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心灵诉求,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人与自然的良性 互动关系,对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给予审美的解答,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 的和谐关系。很显然,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生态文 学在关注人类生存、探究人性危机、谋求人类合作及构筑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等方面的作用不 可小觑。因此,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学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发展规律。 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相交叠的。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 及相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阿尔贝特·施韦泽在《文明的哲学》一书中正式 提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将伦理学范畴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生态伦 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大地伦理。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则把目光投向荒野。中国古 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哲学理念和智慧已内化于中 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在古代叙事文学、隐逸文学和当代书写中均有着丰富的呈现。如陶渊 明的诗文,以大量的田园文学实践彰显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在小说领域,文人对“天 人合一”之境的摹写与刻画也很多,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价值诉求及与自然 相亲的诗意愿景。 生态文学以生命伦理为基础,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找寻人类的精神归宿。尽管生 态文学不能直接改变生态状况,但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观念及生活方式。它以自觉的责任 意识引领人们反思当下的问题,思索人类未来的命运,其意义已远远超越文学本身,对于推 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玉明、冯晓英《生态文学的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实际情况看,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学正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反思的产物。 B.对生态问题加以关切的生态文学的终极目标是揭示生态危机中的人性与文化根源。 C.生态文学可以引领人们从真善美等角度加强对精神、人性和文化等危机的关注。 D.对话是重构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学用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基础的最佳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以工业文明带来的危害引起一些作家的反思自然地引出生态文学的概念。 B.文章列举梭罗、徐刚、李青松等作家的创作事实,意在阐明生态文学的写作内容。 C.文章引用中外伦理学中的观点阐明了生态文学对伦理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文章的最后一段紧承上段,从生态伦理出发,进一步总结生态文学的积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态文学凭借在探究人性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使自身拥有创作与传播的动力。 B.那些描写“天人合一”思想或体悟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歌或小说属于生态文学。 C .只有那些对中外生态伦理进行深入研究的作家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 D.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诉求的生态文学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及生活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图 2 图 3 出自王辉、杨卿梱《新中国 70 年人口变迁与老龄化挑战》) 材料二: 我国已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世界各国也都定期开展人口普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 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自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 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 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 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 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 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 关问题答记者林火灿)问》,中国经济网 2019 年 11 月 9 日) 材料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 便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从而形成高储蓄和高投资的宏观经济格局。在改革开 放的前 40 年间,凭借人口转变后的丰富人口红利,我国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融入 国际分工,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之际,我国即将迎来第二次人 口红利。 第二次人口红利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 要素生产率即生产单位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它的提高就是产业升级与生产 力的发展)的重点将从提高劳动投入转向提高人力资本。第一次人口红利得益于我国在基础 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数亿具有基础教育水 平的劳动者。第二次人口红利将受益于我国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长期、持续努力。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 2000 年的 42.8%和 12.5%提升至 2019 年的 89.5%、51.6%。据预测,到 2030 年,我国大专及以上 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规模将达 3 亿,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到 2050 年 将达 5 亿。 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群体。劳动力素质的全 面提升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石,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累积正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 级。 (摘编自杨朝《人才争夺战背后是第二次人口红利》,《光明日报》2020 年 10 月 22 日) 材料四: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需要深化同智能科教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深化教育体制和 科技体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 育公平,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招生渠道,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改革教学体制,适当增 加智能教育科目,提高学生自主动脑、动手能力。把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作 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探索更能激发专家学者发明创造积 极性、有利于“冒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深化同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精神文明素质既包括意识形 态层面的信仰、理念等,又包括诚实守信等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等法治素质,还包括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等生态文明素质。当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建强宣 教队伍,提升宣教质量,改进宣教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 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加强法治建设,凡是能够纳入法律规范 的事务都应出台尽可能详尽的法律法规,以更有效地弘扬正气、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 (摘编自田雪原《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 10 日“人民要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新中国 70 年人口结构变化:婴幼儿人口变化不大,年龄越往上,增加人数越多。 B.促进人口素质全面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人口调查数据为重要依据。。 C.人口素质与教育体制密切相关,提升人口素质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D.精神文明素质是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可以从加强宣教和法治建设着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都发生显著改变的背景下 展开的,必将有助于研判我国未来人口形势,调整相关政策。 B.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和 50 后至 80 后四个代际人口出生 高峰密切相关,也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 C.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 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要任务就是激发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进一步完善 科研体制,探索更能激发专家学者发明创造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2030 年我国人口结构可能出现的主要变化及相关影响。(6 分) 答: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文本一: 遍地应答 韩少功 打开院子的后门,从一棵挂满红叶的老树下穿过,就可以下水游泳了。 风平浪静之时,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凑,而是一块巨大的整体镜面,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你在水这边敲一敲,水那边似乎也会震动。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似乎也会发痒。若是 有一条小船压过来,压得水平线撑不住,镜面就可能倾斜甚至翘起-这种担心一度让我紧张。 在这个时候下水难免有些踌躇,有些心怯。扑通一声,令宝贵的镜面破碎,实为一大暴 行。好在碎片经过一阵揉挤,一阵折叠,一阵摇荡,只要泳者不动,待倒影从层层褶皱中逐 一释放,渐次舒展和平复,湖面又会成为平滑的极目一镜。 在通向山外的公路修通之前,这里有很多机船,每天接送出行的农民,还有挑担的,骑 脚踏车的,以及活猪活牛。眼下客船少了,只有几只小渔船偶尔出现。船家大多是傍晚下网, 清晨收网,手摇船桨轻点着水面,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去,留下冷清和落寞的湖面,一 如思绪突然消失的大脑。 水边常有两样“静物”,那是垂钓的老人和少年。据说老人身患绝症,活不了多久了。 但他一心把最后的时光留在水边,留给自己的倒影。少年呢,中学生模样,总在黄昏时 出现。他也许是特别喜欢吃鱼,也许是惦记着母亲特别喜欢吃鱼,也许不过是要用这种方式 来积攒自己的学费。谁知道呢? 阵雨扑来时,雨点敲打着水面,打出满湖的水芽,打出升腾的水雾,模糊了水平线。如 果雨点敲醒了水面的花粉,水上就冒出一大片水泡,冷不丁看去,像光溜溜的背脊上突然长 满疖子。 几只野鸭惶惶地叫着,大概被这事儿吓着了,很快钻入草丛。 不远处,一条横越水峡的电线上,有个黑物突然直端端砸下,激起水花四溅。我以为有 什么东西坠落,过了片刻才发现,那不是坠物,而是一只鸟突然垂直俯冲,捕获了什么以后, 带水的翅膀扑棱扑棱,又旋回高高的天空,在阳光中播下一串闪闪的水珠。我不知道这种鸟 的名字,只记住了它一身蓝绿相杂的迷彩。 还有一只白鹭在水面上低飞,飞累了,先大翅一扬,再稳稳地落在岸石上,让人想起优 雅的贵妇,先把大白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它一坐好半天,平视远方,纹丝不动, 恍若一尊玉雕。但如果发现什么情况,玉雕眨眼间就成了银箭。一声鹭鸣撒出去,树丛里就 有数十只白鹭跃出,扑棱棱组成数十道白光,在青山绿水中绽放和飞掠。 它们有时候绕着我巡飞,肯定把我误认为鱼,一条比较奇怪的大鱼,大得让它们不知如 何下口;小鱼也经常围着我巡游,肯定把我当成一只落水的大鸟,同样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 下口。 不知是什么鱼愣头愣脑,胡乱嘬咬,在我的腿上和腰上留下痒点,其中一口咬得太狠, 咬在一个脚趾头上,痛得我从迷糊中惊醒。我这才发现,钓鱼的“静物”已经走了,天地间 全无人迹。 其实,这里还有很多人,只是我看不见罢了。想想看,这里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逝者的 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的原质-物物相生的造化循环从不中断,人不过是这个过 程中的短暂一环。对人来说,大自然是人的来处和去处,是万千隐者在眼下这一刻的隐形伪 装之所。有人说,接近自然就是接近上帝。那么,上帝是什么?不就是不在场者的在场吗? 不就是太多空无的实在吗?不就是一个独行人无端的惦念、向往以及感动吗?就因为这一 点,我在无人之地从不孤单。我大叫一声,分明还听到了回声,听到了来自水波、草木、山 林、破船以及石堰的遍地应答。 寂静中有无边喧哗。 (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 文本二: 在我看来,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中,很少有人像韩少功那样将随笔写得那么得心应手, 那么睿智。经过办《海南纪实》《天涯》杂志的考验,经过大特区商海浪潮的冲击,他的思 想更深刻成熟了,他的文风更老辣简洁了,他对文学的追求似乎更执著了。他右手写小说, 左手写随笔。在随笔的写作中,韩少功天赋中那种我们称之为智慧的素质被发挥到一种巅峰 状态。读着他近年的随笔,我有时会产生出这样一种古怪的想法:不知随笔这种文体是专为 韩少功准备的,还是韩少功天生就应当写随笔? 不管是韩少功无意间碰上了随笔,还是随笔找上了韩少功,韩少功的随笔写得好,却是 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公认的事实-那是智慧的独语,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 化。 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智慧不是聪明的滑头和取巧,不是知识的炫耀和卖弄;智 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韩少功的随笔,给我们印 象最深刻的就是智慧。不过他的智慧,不是经院或书斋里的智慧;他的智慧,更多的是来自 生活的启示,来自他的生命的激发;他的智慧,不是体现于某篇文章,某个局部或某个词句, 而是化为一种精气流荡于他所有的文字中,并成为他作品的纹章印记,成为他的人格在随笔 中的自然呈现。 (摘编自陈剑晖《智慧的独语-关于韩少功散文随笔的札记》)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我”这个下湖游泳者的视角观察和感受世界,文中直接表现“我”的笔墨不 多,却让人感觉到处处都有“我”的存在。 B.作者面对镜子般的湖面“不知如何是好”,感觉下水打破湖面“实为一大暴行”,生动 传达出视湖水为有生命之物的微妙心理。 C.老人和少年像两样“静物”一样在水边垂钓,作者不仅欣赏这样一幅安静的生活画面, 更赞赏他们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沉静和坚毅。 D.静是作者刻意营造的大境界,静中又充满生机勃勃的动,包括阵雨、水鸟、游鱼这样 真实可感的动,也包括意念中的“无边喧哗”。 8.请简要赏析文本一中画横线的段落。(6 分) 答: △ △ △ 。 9.文本二认为韩少功的随笔“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文本一是怎 样体现这些特点的?(6 分) 答: △ △ △ 。 二、古文诗歌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泰定四年,拜监察御史。当时 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黜贪墨, 而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以其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 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 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 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 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 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 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 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 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 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 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 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 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B.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 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C.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 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D.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 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是称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录取分为三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 三名称探花。 B.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 也是如此。 C.望是每月十五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望” 也是如此。 D.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可简称“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相” 即为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 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 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 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那座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地方对他们的供奉很过分,一点不厌烦他们的贪欲,什么都满足 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黜贪墨,而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以其治行为诸县最。(5 分) 答: △ △ △ 。 (2)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5 分) 答: △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古风·昔我游齐都 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①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②。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③,欣然愿相从。 【注】①华不注:山名,在山东省济南市东北。②赤松:仙人名。③倒景:景,日光, 在日月之上向下看,故曰倒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诗回忆以前在齐地登山的经历,整首诗语言通俗自然,清新明了。 B.作者把山比作芙蓉花,极写山的美丽俊秀,为后面神仙出场做了铺垫。 C.诗人希望骑着白鹿畅游仙界,这个场景在李白其它作品中也多次出现。 D.诗人希望远离世俗,和同样不满现实的仙人遨游天际,过安闲的生活。 15.这首诗被人们归类为“游仙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6 分) 答: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嗟来之食”是出自《礼记》中的一个故事,常用来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孟子《鱼 我所欲也》中“ △ , △ ”两句就化用了这个典故。 (2)《赤璧赋》中,描写听到客人悲伤幽怨的箫声,蛟龙飞舞,寡妇想到自己凄凉的身 世也不禁落泪的语句是:“ △ , △ ”。 (3)《琵琶行》中“ △ , △ ”两句描写出了琵琶曲在一个高潮之后,开始 沉入寂静,孕育着另一个高潮的到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 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 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 。作为 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 。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 到今年 1 月 1 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 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虽然外卖平台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 作,而且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 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 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需要给外卖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与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外卖与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C.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D.不仅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而且外卖也需 要监管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B.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C.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D.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外卖平台虽然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而且是商家与消费 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B.虽然外卖平台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者,而且是商家与 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C.外卖平台虽然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 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D.虽然外卖平台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并不是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而是商家与消费 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吟诵之所以成为古人喜爱的诗文口传方式,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汉语言文字有平上去 入的声调; ① 。通过汉语四声的高低和发声的长短,再配合古诗文本身内在的节奏韵律, 自然就会形成 ② 。而这个声音形式只靠眼睛来看,只靠默读的方式是无法体现的, ③ 。 所以说:声音既是古诗文意义得以表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古诗文外在形式之美的重要组 成部分,而吟诵恰恰是表现古诗文声音之美的最好方式。 2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30 个字。(5 分)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4 月 24 日上午,2021 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 行。启动仪式上,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遴选, 最终“祝融号”脱颖而出。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 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 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有 1 米 85,重 量达到 240 公斤左右。设计寿命为 3 个火星月,相当于约 92 个地球日。“祝融号”火星车将 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 答: △ △ △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论及的精神有很多,比如: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坚定信仰,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雷锋精神: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坚定信念,助人为乐; 特区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积极探索; 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 科学精神:胸怀祖国,追求真理,淡泊名利,勇攀高峰; 探月精神:追逐梦想,勇敢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 这些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2021 年 5 月,学校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如果你受 邀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那么请你至少选择其中两种精神,联系新的百年奋斗征程,写一篇演 讲稿,体现你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2020-2021 学年度 2021 届高三(下)5 月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D(曲解文意,由原文中的“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 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可知,对话是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方式,而不是 “生态文学用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基础的最佳途径”。) 2. C(“阐明了生态文学对伦理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说法错误,原文第五段具 体阐释了中西方不同的生态伦理,并举陶渊明等人的例子阐明了生态伦理在文学作品中的表 征和阐述,然后在最后一段的开头进一步指出“生态文学以生命伦理为基础,呼唤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找寻人类的精神归宿”,但由此并不能说“阐明了生态文学对伦理学的完善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 3. D(A 项,无中生有,生态文学“在探究人性危机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 文中并没有提到其与“自身拥有创作与传播的动力”有何关系。B 项,淡化了“生态文学” 的内涵,文章第二段中说“批判穷奢极欲,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其永恒的主题”“揭示 生态危机中的人性与文化根源是其终极目标”,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描写‘天人合一’思想 或体悟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歌或小说”理解成生态文学。C 项,说法绝对,文中虽然探讨了生 态伦理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但不能认为对生态伦理进行深入研究是作家创作出优秀生态文学 作品的必要条件。) 4.A(“年龄越往上,增加人数越多”错误) 5.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首要任务就……”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把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深化 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重要目标”不能理解为“首要任务”。故选 D。) 6.①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少子化严重;影响: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负担更 重; ②劳动力数量及占比大幅度降低;影响: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消耗殆尽; ③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数量及占比大幅度上升;影响: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高投资回 报率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 7.C(“更赞赏他们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沉静和坚毅”错) 8.①动词使用新颖贴切,十分传神。如写白鹭栖息时“款款入座”,既拟人化,又切合 前文“贵妇”的身体,妙趣横生;再如写鹭鸣“撒出去”,化无形的声音为有形的物体,生 动可感。 ②多用比喻修辞手法,富于表现力。“优雅的贵妇”“大白裙子”“玉雕”“银箭”“数十 道白光”等多个喻体,都运用得非常形象恰切。 ③动静相映,给人深刻印象。先充分描写白鹭的静,“稳稳地”“纹丝不动”,再突出刻 画白鹭的动,“跃出”“绽放和飞掠”,动静前后对比,形象十分鲜明。(6 分,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文本一的思想内核是作者对于世界、自然和生命的哲学思考,文体形式却是一篇意 15.①“了知是赤松”运用神仙典故,使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②骑白鹿驾青龙,俯 瞰日月,诗人想象奇特。③“含笑凌倒景”,飞升快乐,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想法。(评 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其他说法如有道理可酌情给分。) 【翻译】 以前我游齐国首都济南的时候,曾经攀登上华不注峰。只见山岭苍翠,高峻入云,犹如 一朵擎天的绿荷花。我还遇见了一位白发童颜仙人,他就是赤松子。赤松子借给我一头白鹿, 他自己乘坐两条青龙。我欣然含笑与他一起凌空而上,日月大地都留在我们的身下成为倒影。 16.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3)冰泉冷涩弦 凝 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7.B(本题所给文段讨论的是外卖监管问题,从话题统一性的角度来看,应该也是围绕 “外卖”来谈,而 C 项是说“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改变了话题,可排除 C 项;括号中 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括号下文是对谁来做外卖“守门员”的探讨,因此括号内“守门 员”应放在后边,排除 A 项和 D 项;B 项,“外卖与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 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主语是“外卖”,这与语段的话题一致,且最后的“守门 员”与下文衔接,正确, 故选 B。) 18.A(“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 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第一处,文中是修饰“行业”,是说“外卖” 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应使用“不可或缺”,排除 BD;“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 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第二处,结合前面“谁来担此重任”这一 设问,后面是给出回答,即担此重任的对象,可见此处是说“政府及主管部门应担负责任”, 应该使用“责无旁贷”,排除 BC;“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 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第三处,文中说的是情势,而非心情,且前面说 “及时制定”,可见应是说这种情势很紧迫,应使用“迫在眉睫”,排除 BD;“一目了然”,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 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第四处,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 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可知,此处是说这些外卖送餐 员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非常清楚,用“一目了然”,排除 BC。故选:A。) 19.C(画线句子中“虽然外卖平台”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主语应放在关联词 语前,应改为“外卖平台虽然……”,排除 BD;“直接的食品生产制作”语序不当,应改为 “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排除 D;“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 词,可改为“并不是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排除 A;“不是……而且是”搭配不当,属于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不是……而是”,排除 AB。故选:C。) 20.①古诗文本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 ②具有优美旋律的声音形式 ③只有通过有声 的吟诵才能表达出来 21.我国首辆(1 分)火星车(1 分)在 2021(1 分)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上(1 分) 命名为“祝融号”(1 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等级。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