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三轮冲刺模拟预测 语文试题卷(三)(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三轮冲刺模拟预测 语文试题卷(三)(含答案)

ID:685019

大小:52.6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5-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山东省新高考三轮冲刺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卷(三) (本卷共 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 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粘贴好条形码。 2.答题要求: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选择题使用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阅读是通过媒介实现的。从口口相传到创造文字、印刷、电子媒体再到现在的万物互联,人们不断探寻如何突破时间和 空间限制,让连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阅读资源日益数字化,阅读方式日益网络化,阅读消费日益智能化,正在深刻 改变阅读以及知识生产与消费的流程与方式。数字阅读正在朝着基于全媒体的全息阅读方向发展和升级。 阅读活动价值链上游是知识的创造与生产。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完全以作者为中心,尤其以专业作者为中心,这就是专 业生产内容。但是在网络社会,网络平台、用户参与、大数据资源、人工智能等大幅度提高了知识生产力水平,生产要 素增加,生产关系更为复杂。原来的知识生产方式以作者为中心正在变为作者与用户双驱动,用户可以直接创造生产信 息和知识,从而诞生大量的用户生产内容。我国数字阅读的头部企业都汇聚大量网络用户生产内容,其中,广受欢迎的 网络文学就是较为典型的用户生产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改变,值得关注和期待。这主要体现在创造与生产的众智化,即 人(作者)与人(用户)互动,以及人(作者、用户)与机器互动,可称之为“知识众创”。这样基于人人、人机交叉 互动进行的知识创造生产等活动,在网络社会中成为新现实。它可以减少以作者为唯一中心的偏狭与局限,避免单一领 域和学科产生壁垒与分割,通过各学科各领域的融合、交叉,拓展、深化和丰富人类新的知识领域和体系。可以说,我 们正在进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代,众创成为知识创造、内容创意的重要力量。有学术团队正在研究这种“群体 智慧”,其内核就是研究人人、人机群体共同进行内容创意、创造与生产等活动。 阅读活动价值链中游是知识的表达与传播。传统的知识表达与传播通过文字与图形等符号,主要以纸质等为媒介进行。 网络社会中阅读的符号、介质、手段、渠道、平台和业态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的表达与传播越来越依靠数字 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式。 具体而言,除文字外,图形、视频、音频等交互、沉浸方式正在成为知识传播新手段。传统纸质阅读乃至数字阅读更多 还是平面的、二维的、线性的呈现方式,而 5G 技术高速率、低时延、高带宽等优势,将迅速带来视频与音频等非线性 内容的大爆发。可以看到,知识类直播、音频、视频,乃至基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的交互、沉浸的全息 知识体验将大规模放量。 阅读活动价值链下游是知识流通与消费。传统阅读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如全民识字率、国民阅读习惯、图书馆人群覆盖 率等都直接影响知识的流通与消费。在网络社会,知识产品生产与传播、流通与消费都更加弥散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 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弥散化是物联网发展的结果,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使得物联网成为现实,万物 皆联,万物皆媒,车联网、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全息移动终端等,都可以成为知识流通与消费的平台,从而成就 阅读活动特别是全息阅读的全程化、全景化、全员化。 全程化意味着阅读活动可以在各个时间段发生。全景化意味着阅读活动能够覆盖各个场景,不论个人还是群体,不论工 作学习还是生活休闲,不论身处移动还是静止状态。比如医生在手术中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实时与医用数据库等进行联 动,快速寻找解决方案。全员化则意味着覆盖用户更加精准和下沉,知识流通将更加智能精准地到达对象群体和个体, 海量内容与全体用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需求与供给的高度匹配。全息阅读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摘编自《人民日报》胡正荣《全息阅读助力全民阅读》) 材料二: 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中国人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发布的 《2019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 2019 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 4.7 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量近 15 本,接触 20 本以上电子书的用户达到 53.8%,每周阅读 3 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 88.0%。 阅读新风尚带动产业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 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 288.8 亿元,同比增长 13.5%,其中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 95%,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今年春节期间,移动阅读 App 日均独立设备数为 1.3 亿台,超七成用户表示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比平日长出许多。 白皮书同时指出,2019 年,中国数字阅读内容创作者规模继续扩大,已达到 929 万人。其中,年轻作者快速成长, “90 后”作者占比高达 58.8%。内容上,立体多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受用户欢迎,都市职场、青春校园、历史军事类 网络原创内容受到热捧。改编上,在覆盖人数 Top10 的电视剧中,文学口改编作品也高达九席,成为影视剧本的最大内 容源。 白皮书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数据来源基于面向全国 20 多家主流数字阅读平台和企业开展数据采集和深度 访谈的产业调研,以及从全国 209 个城市获得的 91647 份有效样本的用户调研。 (摘编自新华社《2019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创造与生产众智化,在这个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代,众创带来一股强大的力量。 B.因为摆脱了传统阅读的很多制约因素,知识产品生产与传播、流通与消费都更加弥散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 基本组成部分。 C.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正以交互、沉浸方式成为全息阅读时代知识传播新手段,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呈现方式。 D.2019 年,中国数字阅读内容创作者中“90 后”占比高达 58.8%,都市职场、青春校园、历史军事类内容受到热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当前这个全息阅读时代,数字阅读、云端知识消费、网络互动、多场景应用都是全民阅读的新形式。 B.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实体书店到线上书店,全息阅读时代,阅读行业的实体与电商之争终于见到分晓。 C.截至 2019 年,我国人均电子书年接触率近 15 本,这与阅读资源、阅读方式、阅读消费的日新月异息息相关。 D.全息阅读能够助力全民阅读,基于全息阅读的全民阅读有助于实现知识全民化、全民知识化的目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阅读范畴的一项是(3 分)( ) A.在疫情防控期间,50 余家数字阅读企业开放 80 多个免费阅读平台。 B.读者通过云 VR 书店,漫步于钟书阁、晓风书屋等“网红书店”。 C.到今年 2 月,抖音上读书类短视频有 973 万个,累计播放量超 2255 亿次。 D.近年来,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戏曲、小说、电影、绘画不胜枚举。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全息阅读”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拿起煎饼想起娘 赵西伟 看到炊烟升起的村庄 我就想起自己的家乡 拿起煎饼,我总是想起娘 有人说,沂蒙山的煎饼书写着曾经的苦难生活 映照着沂蒙女性伟大母爱的光芒 的确是这样 在那个贫穷的时代 沂蒙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 就是因为有疼我们、爱我们 能为我们烙煎饼的娘 每次烙煎饼的头天晚上 母亲把孩子们哄上床 院子里就响起母亲推磨的声响 直到孩子们全部进入梦乡 有一回,被惊醒的我透过窗户 看到母亲还在推磨 寒冷的院子里已落了一层晶莹的霜 天不亮,母亲就开始烧火烙煎饼 那时候,烧的是树叶麦糠 浓烟弥漫在低矮的厨房 烟熏火燎里,母亲任凭汗水流淌 默默的从鏊子上揭下煎饼一张又一张 那时的煎饼,粗糙又僵硬 围在母亲的身旁,我们却总是吃得那么香 有人说 有烟火的地方才有村庄的景象 有娘才会有家的模样 在那个贫困的时代 是母亲的勤劳,让寒冷的生活热气腾腾 是母亲的煎饼,让苦难的岁月充满欢乐和希望 第一次去外地上学离开家乡 母亲仔细为我挑选了一大包袱煎饼 把我送到村口的路上 站在那里 年少的我没有回头张望 背着温暖的煎饼,我觉得娘就在我身旁 许多年后,母亲说: 那时看着我自己一个人走,她的心像被揪走了一样 刚到学校时,半夜里,有位同学突然放声大哭 他告诉老师,他想娘 借着微弱的星光 看着窗户上那一大包被的煎饼 我的眼泪也不由得滑落脸庞 那晚,喧闹的宿舍没有一点声响 我知道,同学们和我一样在想自己的娘 日子像河水一样流淌 吃着母亲烙的煎饼,带着母亲的期望 我们一天天成长 有的去了遥远的地方读大学 有的翻山越岭去戍守边疆 但无论在天涯,在海角 总会有煎饼寄到我们手上 因为我们在什么地方 母亲的牵挂就在什么地方 她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上煎饼 吃不好睡不香 沂蒙山的煎饼啊 有粮食的芳香,有游子乡愁的忧伤 更有母亲山高水长的念想 沂蒙山的儿女啊,拿起煎饼怎能不想起娘? 岁月像河水一样的流淌 往日冒着炊烟的贫穷的家乡 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那漆黑的鏊子,那曾经打过我们的烧火棍 已经不知去向何方 我们的母亲啊也已经白发苍苍, 每次回家,我们还是像从前那样 捧着买来的煎饼围在娘的身旁 餐桌上的食品是各式各样 但煎饼总是被我们情有独钟地捧在手上 这绝不仅仅是因为饮食的习惯 更不是我们故意做出矫情的模样 因为在我们的心里,家乡的煎饼才最有营养 因为在我们心里,家乡的煎饼最能给我们力量 因为在我们心里 一起捧着煎饼围在桌旁 才是一家人的景象 因为,捧起煎饼,我们就想起娘……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有一回,被惊醒的我透过窗户/看到母亲还在推磨”,点出了娘的劳动妇女身份,意在表现娘年轻时健壮有力。 B.“呆呆地看着我背着煎饼大步走向远方”,写出了娘送儿子到远方的神情,表现出她对孩子依依不舍的浓浓深情。 C.“看着窗户上那一大包袱的煎饼/我的眼泪也不由得滑落脸庞”,写煎饼与娘之间紧密关联,也写出了孩子对娘的想念。 D.“但煎饼总是被我们情有独钟地捧在手上”,是饮食习惯的驱使,更是因为寄托着丰富情感的煎饼让我们难以割舍。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的第一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选择两对相关联的抒情意象,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到浓烈的乡土情感中。 B.“沂蒙山煎饼书写着曾经的苦难生活”,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煎饼和过去的苦难生活之间的联系。 C.结尾部分通过一组排比,蓄积气势,营造了强烈的抒情氛围,对煎饼对娘进行了充分而又深情的讴歌和赞美。 D.整首诗歌押的是“ang”韵,一韵到底,语气舒缓,文脉绵绵不断,情思悠悠不虑,具有打动人心的感染力。 8.“年少的我没有回头张望”一句中我为什么“没有回头张望”?(4 分) 9.诗歌通过“煎饼”这一意象来抒发对娘 深情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 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 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 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 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②,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 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 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忧之。所 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 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穷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 极为虚心,爱我如兄弟,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 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故不及抄。十一月 有折差..,准抄几页付回也。 兄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摘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有删改) 【注】①负薪:背柴,相传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时还刻苦读书。②数奇:这里指命运不好,遇事不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B.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C.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D.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旧时交际用语,上称下时的敬词。 B.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与”,给予。 C.不忝:不辱,不愧。出自《孔丛子·执节》。“忝”,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D.折差:古时称专为地方大员送奏折到京城的邮差为折弁,折差即折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此信中可看出,曾国藩认为读书与环境并无关系,而在于自己的心境。如果真的要立志读书,哪怕是闹市也不要 紧,否则就算在仙境中也读不好书,这番教诲对今天的求学者仍然适用。 B.作者认为六弟心高气傲,眼高手低,格局不大,气量太小。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好好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还有什么 需要改正的地方,心里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荣辱得失,而是应该多考虑天下的大事。 C.这是曾国藩与诸弟谈为学之道的一封信。他在这封信里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将自己的“金针”传给诸弟,陈义颇高,没 有一点说教成分,娓娓道来。 D.作者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冯树堂等明师益友,一重又一重挟持着他,让他只能进不能退,所以他才实现了不断进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2)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 14.从这封信来看,曾国藩是用什么标准要求自己的?他所践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理想?(3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舟中晚起 白居易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注】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白居易曾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其言论不被采纳,于是到外地任职,7 月被任命为 杭州刺史,该诗写于赴任途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与题目照应紧密,“水窗”照应“舟中”,“日高犹眠”照应“晚起”,结构严谨。 B.“枕簟”泛指“卧具”,久眠仍觉其“清凉”,既是时节特点,又暗合作者此时心境。 C.作者被迫离京外任,心情不免低落,或于酒店沽酒,或乘船钓鱼,以排遣烦闷情绪。 D.本诗语言质朴,音韵和谐,内容通俗易懂又饱含情感,体现了诗人极高的艺术造诣。 16.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以“ , ”句阐明了“文”与“质”过犹不及的辩证关系。 (2)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 ”两句,描绘了浣衣女劳动归来的场景,展现出一派美好幸 福的生活图景。 (3)在《登泰山记》中,姚鼐借景说理,表明只要敢于开拓、不怕艰辛终将看到“ , ”的雪山晚晴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媒介变得更加智能。在智能媒介的广泛应用下,曾经的“信息过剩”似乎变得简约起来。如:某 电商客户端贴心地设置“猜你喜欢”栏目,而某新闻资讯平台端出“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 个性化和效能,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发现,兴趣之外的内容都被过滤掉,同质化内容如同蚕茧,将人们包围,这种现 象被称作“信息茧房”效应。 近年来,网络文化内容越发丰富多样,为更加“高效”地传播内容,媒体平台纷纷使用指向用户偏好的推荐算法。它会 根据用户浏览历史和关键词一条接一条地推送相似内容。由此,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起初,在信息 资源相对稀缺的时期,文化内容的摄取是“赶集”式的,寻获所需内容,要付出较高人力和物力成本。互联网诞生后, 样态丰富、种类繁多的文化“超市”替代“集市”,内容选择自主性更强。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在智能媒介的广泛应用下,曾经的“信息过剩”似乎变得简约起来。 A.某电商客户端贴心地设置“猜你喜欢”栏目 B.而某新闻资讯平台端出“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C.这种现象被称作“信息茧房”效应 D.为更加“高效”地传播内容,媒体平台纷纷使用指向用户偏好的推荐算法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 5 年 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① ,归根到底要靠劳动创造。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② ,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劳动史。 ③ ,我们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 敬业,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2.请分条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使之形成一组整句。每句不超过 14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辽宁凤城大梨树村万亩果园最高峰,矗立着一座近 10 米高的“千字碑”,见证着致富带头人毛丰美苦干实干的三十 余载岁月。他在世时与大家一起不懈奋斗,硬是把一个吃粮靠救济的穷山沟,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看 见“千字碑”,想起毛丰美,不禁对实干精神的体悟又加深了一层。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生活,面向迈入高三的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A 项,“在这个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 代”错误,原文“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代,众创成为知识创造、内容创意的重要力量”,可 知是“正在进入”。B 项,“因为摆脱了传统阅读的很多制约因素,知识产品生产与传播……”错误,原文“传统阅读受到很 多因素制约,如全民识字率、国民阅读习惯、图书馆人群覆盖率等都直接影响知识的流通与消费。在网络社会,知识产 品生产与传播、流通与消费都更加弥散化,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可知选项强加因果。D 项,“都市 职场、青春校园、历史军事类内容受到热捧”错误,原文“都市职场、青春校园、历史军事类网络原创内容受到热捧”, 可知是“原创”,有限制条件。故选 C。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B 项,“阅读行业的实体与电商之争终于见 到分晓”错误,无中生有,相关信息“传统的知识表达与传播通过文字与图形等符号,主要以纸质等为媒介进行。网络社 会中阅读的符号、介质、手段、渠道、平台和业态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的表达与传播越来越依靠数字化、网 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式”,并没有说两者之争,只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故选 B。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D 项,“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戏曲、小说、电 影、绘画不胜枚举”属于传统的阅读范畴,不属于数字阅读范畴。数字阅读是知识的表达与传播越来越依靠数字化、网 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式。故选 D。 4.全息阅读是在数字阅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时空、全场景、全介质、全员、全体验的全新知识交流活动。(或:全息 阅读是指全时空、全场景、全介质、全员、全体验的知识交流活动,全息阅读是数字阅读的发展和升级,将给人类的阅 读与实践带来重大变革,重塑阅读价值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基本能力。全息阅读是一种知识交流活动,“我们正在进入知识创造与生产的全员化时 代”“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使得物联网成为现实,万物皆联,万物皆媒,车联网、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 居、全息移动终端等,都可以成为知识流通与消费的平台,从而成就阅读活动特别是全息阅读的全程化、全景化、全员 化”,即全息阅读是在数字阅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时空、全场景、全介质、全员、全体验的全新知识交流活动。意义 是“数字阅读正在朝着基于全媒体的全息阅读方向发展和升级”“阅读活动价值链上游是知识的创造与生产”,即全息阅读 是数字阅读的发展和升级,将给人类的阅读与实践带来重大变革,重塑阅读价值链。 5.(1)文章从知识的创造与生产、知识的表达与传播、知识流通与消费三个方面将传统阅读与网络社会中阅读进行对 比。 (2)逐层深入的论证了网络时代知识创造生产全员化、信息表达传播全介质化、阅读流通消费全场景化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形象、情感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 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理解每一个诗节的意思,然后把握诗中的人物形象,领悟作者表达的思 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 项,“意在表现娘年轻时健壮有力”错,重点突出了娘的吃苦耐劳,突出劳 作的艰辛。故选 A。 7.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每 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错误的主要地方是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 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A 项,“对比手法”错,“看到炊烟升 起的村庄我就想起自己的家乡拿起煎饼,我总是想起娘”两对相关联的抒情意象之间不存在对比,应当是类比。故选 A。 8.①因为第一次外出求学是兴奋的,没有忧伤和不舍;②因为年少,没有理解到娘分别时的忧伤和不舍;③因为背着温 暖的煎饼,我觉得娘就在身旁,没有感觉到离别的忧伤和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阅读相关诗节,在读懂诗意的基础 上,抓住“年少的我”回答“我没有回头张望”的理由。本题,“第一次去外地上学离开家乡”,因为第一次外出求学,所以 自己当时没有忧伤和不舍反而非常兴奋。“背着温暖的煎饼,我觉得娘就在我身旁”,“我”没有感觉到离别的忧伤和不 舍。“许多年后,母亲说:那时看着我自己一个人走,她的心像被揪走了一样”,由此可见,因为年少,没有理解到在分 别时娘的忧伤和不舍。根据第二诗节“沂蒙山的煎饼书写着曾经的苦难生活/映照着沂蒙女性伟大母爱的光芒/的确是这样 /在那个贫穷的时代/沂蒙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就是因为有疼我们、爱我们/能为我们烙煎饼的娘”可知,煎饼这一意 象,富有地域特征,借助这一意象,赞美了沂蒙山母亲群体,升华了主旨。 9.①意象选择巧妙,突出深化了主题,煎饼和母爱有太多的相似点,通过煎饼来歌颂娘很巧妙,主题突出;②煎饼起了 线索的作用,贯串起了娘的优良品质和伟大的母爱,使抒情更加紧凑集中;③用煎饼这一意象承载了作者对娘的深情, 比直接赞美娘更含蓄,更能打动人。④煎饼这一意象,富有地域特征,借助这一意象,赞美了沂蒙山母亲群体,升华了 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本诗中的主要意象的作用能力。题干要求分析“煎饼”这一意象对抒发诗人对娘的深情的好 处。这是一道作用分析题,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读懂全诗,找到与意象“煎饼”有关的诗节,先分析“煎 饼”和母亲的相似点,然后分析“煎饼”的作用。内容和主题上的作用,“煎饼”承载着母爱,是年幼时“我”对“家”,对“母 爱”的具体感受,“煎饼”与“母爱”有相似点;“煎饼”是朴实的,又是可以充饥的,这与母亲的形象有相似之处,“母爱”也 如煎饼一样,不华丽却充满粮食的香气,让我们吃饱,长大,通过“煎饼”来歌颂娘优良品质和伟大的母爱;结构上的作 用,全诗从标题到全部诗节,都依靠“煎饼”串联起人物和事件,所以“煎饼”起到结构全篇的作用,即:“煎饼”是全诗的 线索,使抒情更加紧凑集中。艺术效果上的作用,“煎饼”这一意象,承载了作者对娘的深情,比直接赞美娘更含蓄,更 能打动人。据此分析,本题从以上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 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 等。句子意思是:如果是一个人的委屈和伸张,一家人的饥和饱,世俗所说的荣与辱,得与失,贵与贱,毁与誉,君子 还没有功夫为这些去忧虑呢。“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句式相同,应从中间断开,排除 BD;“世俗”做定语修饰“荣斥 得失贵贱毁誉”,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故选 C。 1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 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 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 项,“上称下时的敬词”错 误,足下,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故选 A。 12.C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 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 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 项,“没有一点说教成分”错误,由“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 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等句可知,本文的说教成分 比较多。故选 C。 13.(1)所以他所忧虑的,是因自己比不上舜皇帝,比不上周公而忧虑,因德行没有修整、学问没有大成而忧虑。 (2)我向来有无恒心的毛病,从写日课本子开始,可以保证一生有恒心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 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所以他所忧虑的,是因自己比不上舜皇帝,比不上周公而忧虑,因德行没有修整、学问没有大成而忧虑。关键 词:忧,忧虑;以,因为;修,修整。(2)我向来有无恒心的毛病,从写日课本子开始,可以保证一生有恒心了。关 键词:恒,恒心;弊,毛病;自此,从此;保,保证。 14.儒家君子的道德标准。人生理想:树立大志、注重修身修心、追求仁爱、内圣外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观点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并仔细翻译,抓住文本关键词句体会文本阐 述的道理。由“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苟不能发奋自立”等可知,曾国藩主张人要树立大志;由“君子之立志也,有 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余穷笑其所忧之不大也”“余自十月初一 日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等可知,曾国藩主张修身修心,追求仁爱,内圣外王。 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践行的是儒家君子的道德标准。 【参考译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九弟在长沙所发的信里面有路上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二十二日接到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一切 聊以自慰。 自从九弟离京城后,我没有一天不忧虑,深怕道路变故多端;难以预料。等读了来信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千辛万苦,才 得到达,幸运!真是幸运!与郑同行不足以依靠,我早知道了,郁滋堂这样好,我实在感激。在长沙时,没有提到彭山 屺,为什么? 看四弟来信写得很详细,他发奋自励的志向,流露在字里行问。但一定要出外找学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说家塾学堂 离家里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外出安静。然而出外从师,自然没有耽搁。如果是出外教书,那耽搁起来,比在家塾里还 厉害。而且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如不 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 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六弟埋怨自己的命运不佳,我也深以为然。但只是小试失利,就发牢騷,我暗笑他志向大小而心中忧虑的不大,君子的 立志,有为民众请命的器量,有内修圣人的德行,外建王者称霸天下的雄功,然后才不负父母生育自己,不愧为天地间 的一个完全的人。所以他所忧虑的,是因自己不如舜皇帝,不如周公而忧虑,以德行没有修整、学问没有大成而忧虑。 所以,顽固的刁民难以感化,则忧;野蛮的夷、狡滑的夏不能征服,则忧;小人在位,贤人远循,则忧;匹夫匹妇没有 得到自己的恩泽,则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悲天命而怜悯百姓穷苦,这是君子的忧虑。如果是一个人的委屈和伸张,一 家人的饥和饱,世俗所说的荣与辱,得与失,贵与贱,毁与誉,君子还没有功夫为这些去忧虑呢。六弟委屈于一次小 试,自称数奇,我暗笑他所忧的东西大小了。 我从十月初一日起,每天一个念头一件事情,都写在册子上,以使随时看见了加以克服,也写正楷。冯树堂和我同日记 起,也有日课册子。树堂非常虚心,爱护我如同兄弟,敬重我如同老师,将来一定有所成就。我向来有无恒心的毛病, 从写日记本子开始,可以保证一生有恒心了。明师益友,一重又一重挟持我。只能进不能退。本想抄我的日课册给弟弟 们看,今天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所以来不及抄。十一月有通信兵,准定抄几页寄回。 兄国藩亲手所书。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情感手法的能力。C 项,“或于酒店沽酒,或乘船钓鱼,以排遣烦闷情绪”错 误,“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写诗人赴任途中,停泊在酒店旁,伴随着钓鱼船。并非诗人“或于酒店沽酒, 或乘船钓鱼”。故选 C。 16.写出诗人无奈愤懑,侧面表达诗人生不逢时,无奈“吏隐”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学生首先要“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的含义,即我此次退隐江湖, 应该再无用处,因为为国家、朝廷担忧的自有其他贤人。结合注释可知,诗人因为进谏而远离政治中心,被踢出朝堂, 是在宦海浮沉中前去杭州的。不甘心“沉吟闲醉”,“且向”一词更是透漏出诗人的郁郁不得志和内心的无奈之情。据此可 以推测,诗人说自己“无用”,说朝堂自有其他“贤才”,其实是一种自嘲的说法,包含着诗人的无奈愤懑,侧面表达诗人 生不逢时,无奈“吏隐”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 (3)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注意“喧”“浣”“莲”“渔”“苍”等字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 18.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引号用法的能力。例句为特殊含义。ABC 项为特定称谓。D 为特殊含义。故选 D。 19.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把信息资源丰富和相对稀缺的两个阶段分别比作“超市”和 “集市”,为比喻手法。A.句意为:所有的山,鸟儿全部消失了,所有的路,看不到人影脚印。为夸张手法;B.把月亮 比成“玉盘”,为比喻手法;C.“护”“送”,把水和山人格化了,为拟人手法;D.“朱门”代指豪门,为借代手法。 故选 B。 20.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水平和效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化”不搭配,在修改时,要在个性化后加“水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 21.①要实现宏伟蓝图 ②必须依靠辛勤劳动 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 2 分,共 6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22.示例:擘画宏伟蓝图,确立行动指南;实现宏伟蓝图,依靠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人民,崇尚劳动精神。 (评分参考:每段意思概括准确 1 分,共 3 分;形成整句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60 分) 8.略。【写作指导】(一)审题: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的主题是“实干精神”。实干是脚踏实地,不懈奋 斗;实干是对理想、目标的努力追求;实干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别人的引领;“实干精神”既是历史传统,又具有 时代意义。本次作文要求角色是高三学生、演讲者,演讲的对象也是高三学生;文体是演讲稿;要注意结合材料内容, 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实干精神”的内涵,阐明其时代意义,并提出建议。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开头要有称呼,结尾要 有结束语。 (二)立意:①只有实干,才是出路;②在学习上争先实干;③将实干进行到底④空谈会误事,实干见成效;⑤在实干 中闪耀;⑥学习莫丢实干精神。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