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ID:685024

大小:47.2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 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制度史是我国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政治制度史,历代史学家都十分关注,并取得了许多 重要研究成果。但也要看到,制度史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见 物不见人”。许多历史研究工作者习惯于罗列各种典章制度,忽视了制度背后人的能动作用。作为对这种研 究倾向的一种纠偏,一些研究者更为关注制度背后的人,但他们的一些研究又滑向另一个极端——“见人 不见物”,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的强大制约作用。 “见人”,要求在制度史研究中关注制度背后的人、制度与人的关系。制度是用来规范社会关系的,而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历史发展中,正是具体的人主导着制度的建构与发展。中国历史上逐步形成 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在内的国家 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其背后都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起作用,是人基于对各种社会关系的思考形成的制度 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制度史研究要见人,还必须牢牢坚持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在制度构建与发展中 的作用。一些制度史研究成果并非不关注人,但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制定制度、执行制度的少数统治 者身上,广大人民群众在制度发展中的作用则常常被忽视。在有的研究者看来,人民群众只能消极被动地 接受和适应制度,而统治者在制度制定和执行中则是主动的、决定性的,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难物史 观看来,仅仅从统治者的角度考察制度,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对历史上制度的演化、发展就难以有深刻 的认识。 “见物”,就要研究制度构建与发展的缝济社会基础,研究制度超越于人的主观意愿所具有的客观性。 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构建与发展必定受经济基础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是人的主观能动 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性有机统一的结果。历史上的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处于不断发展演化之 中,制度内部是充满矛盾与张力的,这在许多时候体现的就是人的主观意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制 约之间的矛盾与张力。因此,研究制度史需要看到制度构建与发展背后的各种客观制约因素,不能将制度 想象为人的任意创造。人们在不断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的活动是受客观条件 制约的,制度的构建与发展也是如此。 既要见物,又要见人,这要求史学家研究制度史时必须拓宽视野,将制度放在更宏阔的历史背景下进 行考察。制度史研究中的制度不是孤立、封闭的,需要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要素联系起来进行全面 考察,与人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这样的全面考察必然要求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只 有拓宽视野,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反映制度构建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摘编自周阳《以宏阔视野研究制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制度史研究因为对政治制度史的极度关注一度走入误区,所以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B.研究制度史既要关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也要关注制度的接受者,这是符合唯物史观的。 C.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制度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D.在进行制度史研究时,运用跨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就能发现制度构建与发展的内在逻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列举制度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前,先肯定了史学家在制度史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 B.文章论述“见人”时,先论述了人在制度中的作用,又论述了“见人”存在的误区。 C.文章第三段的论述体现了辩证思维,既强调了客观条件的重要性,又强调了人的活动的影响。 D.文章末段指出制度史研究的具体方法,并指出这种方法的现实意义,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把制度史研究放到更加宏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唯有如此才能使研究更加完整。 B.研究制度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把握人民群众的作用,将关注的焦点主要放在人民群众身上。 C.当人的主观意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出现矛盾时,就有可能产生制度上的变化。 D.研究历史制度,不能只停留在对制度条文的分析上,还要深入研究当时的经济活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4-6 题。 记者:在你被译成中文的作品中,我先读了《南京安瑰曲》,之后就是这部《通天之路:李白传》。虽 然两部作品属于不同体裁,但都涉及对大量材料的处理。当然,同样是处理材料,你的取舍,还有使用的 方法,很可能是不同的。就这部传记而言,以我看,最是与众不同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你详细地写了有些 传记作者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的李白在老家江油当小吏的经历;二是你只在序里谈到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 象,在正文中就很少提及,更没做什么渲染,而是偏重分析与李白生平遭际、日常行止相关的诗歌。你在 写作时一般怎么处理材料? 哈金:我处理材料的基本原则是有趣。一开始出版社就强调不要学术著作。如果大量分析李白的诗歌, 就可能使叙述松弛下来,对多数读者来说会显得乏味。但传记的核心人物是伟大的诗人,所以我必须解读 他的部分诗歌。这本传记主要是给英语世界中的诗歌爱好者读的。把人物故事讲好,主要还是靠细节,特 别是新鲜有趣的细节,同时对这些细节要有自己的看法。 记者:你在写李杜相遇,还有李白与孟然交往等细节时,显然融入了合理的想象。而《南京安魂曲》 虽然是小说,但因为高度依托史料也必然包含某些非虚构的部分。很多人认为,既然是非虚构就得写眼见 的真实,融入想象会让写作偏离真实。以我看,写作者对真实的理解,本身就需要在想象中展开,所以想 象不可避免,没有想象也写不出深度的真实。 哈金:英语世界中有“创意非虚构”之说,我倒并不刻意追求非虚构的写作手法。这部传记中有些地 方,不进行适当的虚构,故事就会出现漏洞。比如李杜相会,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几笔带过,一定要写得 丰富些,所以我就根据已有的诗文资料做了一些推想。这样做是为了把故事讲好,在现在的非虚构的写法 中并不出格。 记者:基于材料之于这部传记和《南京安魂曲》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你看来,材料之于写作尤其 是小说写作,有何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家写作如果过多依赖材料,会更多地产生以分析性见长的匠人的 形象,就好像他的写作在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上是打了折扣的。 哈金:材料当然重要,就像厨师没有食材,就无法做饭,但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饭菜不一样。想象力 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怎样组织运用材料,当然小说可以大量发挥想象力,特别是在没有多少原始材料的情况 下。但《南京安魂曲》的情况比较特殊:资料太多,太杂乱,不好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叙述线路。英语文学 理论传统中,从浪漫主义诗人柯尔律治开始就强调想象力的核心是综合能力。降低姿态是写作的一种正确 态度,很多作家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种优越感,比如鲁迅写《阿 Q 正传》就是这样。俄国大文学家果戈理 就遵从一种谦卑的创作态度,鲁迅非常崇拜果戈理,却没像他那样谦卑地写作。 (摘编自《哈金:我写的不是文化想象中的李白,而是真实生活中的他》,《文学报》2020 年 7 月 16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通天之路:李白传》的传主是伟大的诗人,所以传记中必须解读李白的部分诗歌,但又不能大量 分析,以免叙述松弛下来。 B.在谈到对《通天之路:李白传》相关材料的处理时,哈金表示他不是要写学术著作,而意在通过新鲜有 趣的细节,讲好李白的故事。 C.在不同的文学体裁创作方面,记者发现哈金的《南京安魂曲》是虚构中有真实,《通天之路:李白传》是 真实中有虚构。 D.对用英文写作的创作者哈金的这篇专访,不仅涉及《通天之路:李白传》的具体创作经历,也有对哈金 写作观念的细微呈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者作为采访者,提问主要围绕哈金在创作时怎样组织运用材料展开,并认为在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想象, 才可能写出深度的真实。 B.哈金作为创作者,主张根据创作原则对材料进行取舍,可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采取不同的材料处理方法, 作家还应该降低姿态面对自己作品中的人物。 C.在谈到想象与虚构的问题时,哈金借助了英语世界中“创意非虚构”的说法,而且记者和哈金对此的看 法与很多人的看法也是大致相同。 D.记者和哈金都认为材料之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记者强调,作不能过多依赖材料,哈金更注重对材料的 组织运用。 6.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认为这篇访谈中记者访谈的技巧宥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读下面文字,完 7~9 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泪鱼 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每年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它们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如果不想听这悲凉之声,那么只有打捞泪鱼了。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 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 渔妇们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 别哭了……泪渔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心安理得了。次日凌晨时人们再将它们放 回逝川,它们再次入水时便不再发出鸣呜呜呜的声音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 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窗棂发出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 逝川经过了。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醒来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 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男人第一次当爸爸时都是这么慌乱不堪的。吉喜喜欢这种慌乱的神态。 吉喜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一百多幢房屋的阿甲渔村在雪中显得规模更加小了。房屋在雪中就 像一颗颗被糖腌制的蜜枣一样。吉喜望了望逝川,似乎能感觉到泪鱼到来前河水那微妙的震颤了。她想起 了胡刀的祖父胡会,这个可怜的老渔民在七十岁那年成了黑熊的牺牲品。年轻时的胡会能骑善射,围剿龟 鱼最有经验。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然而胡会却娶了毫无姿 色和持家能力的彩珠。胡会曾在某一年捕泪鱼的时候告诉吉喜没有娶她的原因:“你太能了,你什么都会, 你能挑起门户过日子,男人在你的屋檐下会慢慢丧失生活能力的,你能过了头。” 吉喜恨恨地说:“我有能力难道也是罪过吗?”吉喜的这种想法酿造了她一生的悲剧。在阿甲,男人们 都欣赏她,都喜欢她,但没有一个男人娶她。 逝川日日夜夜地流,吉喜一天天地苍老,两岸的树林却愈发蓊郁了。吉喜到了中年特别喜欢唱歌。但 过了四十岁就不再歌唱了,她开始沉静地迎接她头上出现的第一根白发,频繁地出入一家家为女人们接生。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见到吉喜,眼睛湿湿地望了她一眼。“吉喜大妈, 我会死吗?”产妇从毯子下伸出一只湿漉漉的手。 “头一回生孩子的女人都想着会死,可没有一个人会死的。有我在,没有人会死的。”吉喜安慰道,用 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吉喜说:“我去捕泪鱼,谁来给你接生?” 产妇说:“我自己。你告诉我怎样剪脐带,我一个人在家就行,让胡刀也去捕泪鱼。” 吉喜嗔怪道:“看把你能耐的。” 夜越来越深了,吉喜换上一根新蜡烛,给产妇讲她年轻时闹过的一些笑话。产妇入神地听了一会儿, 忍不住笑起来。吉喜见她没了负担,这才安心了。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吉喜大叫着:“胡刀胡刀,你可真有造化,一次就儿女双全了!” 胡刀兴奋得像只采花粉的蜜蜂。产妇终于平静下来,“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产 妇疲乏地说。 吉喜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没有那 种悲哀之声从水面飘溢而出了,逝川显得那么宁静。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她开始 起网了,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 她跌坐在河岸上。 天色渐渐地明了,篝火无声地熄灭了。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艰 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 吉喜的眼泪不由弥漫下来了。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 吉喜用尽力气将木盆拖向岸边。她跪伏在岸边,喘着粗气,用瘦骨嶙峋的手将一条条丰满的泪鱼放回 逝川。这最后一批泪鱼一入水便迅疾朝下游去了。 (选自《短篇小说三十年精选》,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阿甲渔村在每年初雪降临的黄昏捕捞泪鱼,是为了消灾祈福。人们在寒冷的夜晚安慰了一条条悲伤的鱼, 便也得到了内心的安宁。 B.胡会告诉吉喜:“男人在你的屋檐下会慢慢丧失生活能力的,你能过了头。”这是吉喜古稀之年仍然单身 的直接原因,而根源却在于吉喜保守落后。 C.这篇小说充满了北国情调,对景物描写生动贴切,如“窗棂发出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房屋在雪中 就像一颗颗被糖腌制的蜜枣一样”。 D.作者描绘的一条神秘的河流--逝川,它会发出呜咽之声,是一条时间之河,也是一条生命之河,见证了 世间的欢乐悲苦。 8.请简要分析吉喜这一人物形象。(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泪鱼”是“逝川”里的精灵,它富有某些象征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杨嗣复,字继之,仆射于陵子也。初,于陵十九登进士..第。浙西观察使韩滉有知人之鉴,见之甚悦。 滉有爱女,方择佳婿,归谓其妻曰:“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于陵秩满..,寓居 扬州而生嗣复。后滉见之,抚其首曰:“名位果逾于父,杨门之庆也。”因宇曰庆门。 嗣复七八岁时已能秉笔为文。年二十,进士擢第。元和十年,累迁至礼部员外郎。时父于陵为户部侍 郎,嗣复上言与父同省非便,请换他官。诏曰:“同司官有大功以下亲者,但非连判及勾检之官长,则不在 回避之限。如官署同,职司异,虽父子兄弟无所避嫌。”再迁兵部郎中。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以父于陵 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太和四年,丁父忧..免。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三 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 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 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 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共能否当艰难之时或 须拔擢无事之旦不如且循资级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 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赠左仆射,谥. 曰孝穆。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 止贼乱/非所重也 B.嗣复对日/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 止贼乱/非所重也 c.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 止贼乱/非所重也 D.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 止贼乱/非所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谥”,带有评价作用的称号。表扬的如“宣”,批评的如“厉”,同情的如“哀”。 C.“大功”,五服之一,着丧服九月。丧服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D.“ 秩满”,指古代官吏任职期满。一般十年为一秩,故官员任期也是十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嗣复天生贵相,少有文才。他七八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韩滉认为他的名气和地位会超越他的父亲, 是杨门的庆事,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杨嗣复为人谨慎,懂得避嫌。担任礼部员外郎时,因为他的父亲是户部侍郎,于是上书说和父亲同在尚 书省不便利,请求更换其他职务。 C.杨嗣复不重预言,不信应验。皇帝问预言应验的图谶从何而来,杨嗣复认为光武帝、隋文帝倚仗谶书决 事是扭曲本意来制止贼乱。 D.杨嗣复很有见地,深谙用人之道。他认为古人提拔士兵作为将领,不是在太平之时,是不得已才这样做 的,平时应该按资历逐级提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5 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14~15 题。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既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也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B.颔联写出了诗人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未来,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C.颈联表现了诗人志在有为但面对现实却又无可奈何,进退两难,内心倍感矛盾和苦闷。 D.尾联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直抒胸臆表达了急切盼望友人来访并与之畅叙的情感。 15.请赏析“西楼望月几回圆”一句在全诗内容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作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0 年涌现出太多的感天动地的人与事,每一位人物的身上都闪烁着光亮,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其中,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字隐瞒自己的病情,与时间赛跑,坚守在抗疫一线,面对“生”与“义”,化用 《鱼我所欲也》中的诗文,张定字的选择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 多岁高龄的 叶嘉莹先生仍坚持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坚守着教师的本职,正如《师说》开篇陈述 教师的职能句子: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观摩英雄人物事迹的同 时,更应该像《论语·里仁》中所说的那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贤人学习, 随时反思自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每当夜幕降临,极目星空之时,人们无不感叹宇宙的________和邀远。其绚烂之美,摄人心魄。古人 仰望苍穹,面对耀眼无比的星空,似乎在冥想天界与人间应当存在某种联系。于是,充满想象力的先民开 始用神话故事去描摹天上的美景:各路神仙做居天宫,不仅身着________的深衣,而且身怀上天入地的绝 技;他们饶有兴味地注视着世间百态,闲暇之余还装扮成凡人,体悟人世间的七情六欲。“上下四方日字, 往古来今日宙。”人们期盼从呈月排布去启迪生命的奥秘,去洞深邃的天地间的内在哲理。 为了更好地诠释天地之间的义理,人类开始用造物论去揭示天空中星辰运行的轨迹。华夏先民自股商 时期就开始占卜测运,两汉之际诚纬之术盛极时。南北朝时期,随着佛、道的兴盛,占卜之术与宗教哲学 紧密相连。唐代以后,西方天效爱开始传入中国,占星术由此________。两宋之际,占星术已成为市井街 巷里人们热议的话题。据说北宋文豪苏轼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追星族”,他不止一次地感慨,自己与唐代 诗人韩愈一样都煲命格不好,注定一生多诱誉,可谓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浩瀚 富丽堂皇 萌生 难兄难弟 B.浩淼 雍容华贵 萌生 患难之交 C.浩瀚 雍容华贵 萌发 难兄难弟 D.浩淼 富丽堂皇 萌发 患难之交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期盼从星月排布中去启迪生命的奥秘,去洞察天地间的深邃的内在哲理 B.人们期盼从星月排布中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去洞察天地间的深邃的内在哲理 C.人们期盼从星月排布中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去观察深邃的天地间的内在哲理。 D.人们期盼从星月排布中去启迪生命的奥秘,去观察深邃的天地间的内在哲理。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蚕儿要“上山”了。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春蚕》) B.“一带一路”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C.“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作家路遥的这句名言,总能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0.请筛选并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给涵泳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涵泳”一词,古已有之。其本意是水中潜行,后来引申为浸润、沉浸之意,从而成为读书时的一种 态度和方法。“涵泳”强调鉴赏文艺作品时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涵泳”十 分重视阅读时的心理状态,推崇一种虚静的阅读心理。宋代教育家朱熹就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静坐, 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已省察。” “涵泳”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也从根本上体现着中国人的 思维方式,即重感悟与直觉,这与西方人重逻辑和实证完全不同。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 示例:你是否羡慕过苏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仕宦南北,赏赤壁风月,啖岭南荔枝,活得多么多姿多彩! 材料: 陶渊明 辛弃疾 杜甫 看琅琊山色 品乡间淡酒 忆铁马秋风 望西岭雪山 观风中寒菊 历扬州烽火 栖成都草堂 梦吹角连营 归隐田园 沉浮宦海 漂泊东西 执着坚忍 潇洒自在失落无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有专家预测,2030 年中国将成为一个知识创造的中心。那时,长征九号发射,中国成功载人登月, 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载人登月的国家。 ②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2030 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③英国石油公司预测,受新兴经济体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的推动,到 2030 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 长近 40%。 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已超出地球供应能力的一半,《地球生命力报告》称,如果人类继续以这种 方式消耗资源,到 2030 年,全球人只将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其需求。 2021 年是中国建党 100 周年,纵观中鲜发展大势,这一年将是伟大而又转折的一年。青年人是国家未 来和民族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旗稀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综合上述材料,以“立足本 国,关怀世界”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并体现你对世界下一个十年的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六中二模答案 1-3 BCB 4.D 5.C 6.①运用比较的方法:访谈中多次提及《南京安魂曲》与《通天之路:李白传》的对比,记者关注作者在不 同文学样式的创作上的异同,以引导作者谈自己的创作理念。②以身设问:访谈中,记者用“以我看”的 措辞来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记者既是采访者,也是阅读者,他以双重身份来观照受访者的创作, 可以更好地激发受访者的谈兴,使访谈更深入。③提问层层深入:从“怎么处理材料”到“想象在创作中 如何运用”再到“材料对写作有何价值和意义",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每点 2 分意 思对即可) 7.D (“暗示了主人公充满生机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历程”有误,过度解读。) 8.①勤快能干。她什么都会,能一个人挑起门户过日子,还会接生。②热情善良。下雪天,不怕寒冷,也不 顾捕泪鱼祈福的习俗,面对接生的请求,二话不说,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③命运多钟。胡会喜欢 她,但没娶她;到七十八岁时仍孤身一人。(每点 2 分) 9.①泪鱼是纯洁的象征,泪鱼与第一场雪同时降临,它是纯洁的化身。②泪鱼是苦难的象征,它哭着下来, 发出鸣鸣鸣的声音。③泪鱼是新生的象征,泪鱼下来的时候,阿甲渔村诞生了一对双胞胎。④泪鱼是吉祥 的象征,打捞过泪鱼的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诸如“时间”“生命”“爱” 等言之成理亦可) 10.B 【解析】本句的翻译为:嗣复回答说:“汉光武喜欢用预言一类的书来决断事情,近代的隋文帝也相 信这种话,从此,这种说法一天天地滋长,班彪《王命论》也援引过,大概是假意如此说用来防止叛贼作 乱,并不是真正看重。”“决事”译为“决断事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近代隋文帝”作主语,“信” 作谓语,“此言”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故选 B. 11.D 【解析】D 项,“故官员任期一般也是十年”表述错误:古代地方官一任三年,任内每年一小考,三年 一大考,根据考课决定升迁或降职。故选 D 12.A 【解析】A 项,“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表述错误:根据愿家“初,于陵十九登进士第。浙西观察使 韩混有知人之鉴,见之甚悦。混有爱女,方择佳媚…….,可见韩混是愿意把女儿嫁给杨丁陵,而不是杨嗣 复。故选 A. 13.(1)我看过的人很多,没有人能像杨生这样尊贵而且伪寿、他生儿子一定当宰相。(阅:经历考察;无 如:没有谁比得上;为:做;每点 1 分,句意 2 分,共 5 分》) (2)因为杨于陵从太子少傅的职位上退休,年老多病,杨嗣复请求辞官侍奉父亲,皇帝没答应他。 (致仕:退休;恳辞:恳求辞官;不之许:不许之,没答应他;每点 1 分,句意 2 分,共 5 分) 14.D.尾联并非直抒胸臆。 15.内容表达上:(1) “西楼望月”写自己登高怀人,盼望友人来访。(2)用月亮的缺而复圆来寄托盼望朋 友团聚为时之久,心情之切。(3)表达了与友人友情之深挚,感情之浑厚。 结构安排上:(1)使全诗全诗始于对花感叹分别,终于望月盼望团聚,首尾照应,浑然 体。(2)卒章显志, 点明题旨,道出寄诗的用意,渴盼和友人的团聚。 16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17 C 18B 19B 20.答案:“涵泳”是一种在虚静的状态下,沉浸在文艺作品中,通过反复玩味和推敲而获得真知,体现着中 国人独特思维方式的态度和方法。 21.答案: 你是否羡慕过辛弃疾的人生?是啊,他沉浮宦海,历扬州烽火,梦吹角连营,活得多么执着坚忍! 你是否羡慕过陶渊明的人生?是啊,他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 你是否羡慕过杜甫的人生?是啊,他漂泊东西,望西岭雪山,栖成都草堂,活得多么失落无奈! 22.这道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发展和世界关怀”的态度与看法,要求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 祖国和世界的发展,展望祖国和世界的未来,需要结合“立足本国,关怀世界”的宗旨,将国家快速发展 与世界可持续发展从多个维度进行整合思考,非常考验考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 本题的构思角度主要有: 1.发展才是硬道理。21 世纪的头两个十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镌刻 着中国不断前行的脚印:2030 年中国将成为一个知识创造的中心,更进一步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 正确性。 2.从危与机的转换中赢得发展主动权。当今世界正面临诸如“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等问题,到 2030 年这 类危机可能会更加严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中有机,机中有危,只要方法得当措施有力, 就能化危为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3.中国智慧,助力全球发展。2030 年中国将在知识创造和经济发展上领先全球,而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危 机应对上也有独到有效的中国方案。随着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将携手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 同面对各种挑战,落实互利共赢的理念。 4.心怀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了,强盛起来了,就会越来越有实力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人类 只有一个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正立足本国实际,心怀世界进 1 促进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积极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译文】 杨嗣复的字是继之,是仆射杨于陵的儿子。一开始,他父亲杨于陵十九岁就考中进士,浙西观察使韩 混有识别人才的能力,看见他十分赏识。韩混有一个女儿,刚要选择女婿,就把女儿嫁给他,并回去对妻 子说:“我看到的人很多,今后显贵并长寿没有比得上他的,他有儿子一定当宰相。”后来杨于陵任期满了, 居住在扬州并生了杨嗣复,韩混摸着他的头说:“你的名声和地位都超过你父亲,这是杨家值得庆贺的事。” 因此定字叫庆门。 他七八岁就能拿笔写文章,二十岁考中了进士。元和十年,多次升迁到礼部侍郎。当时他的父亲杨于 陵任户部侍郎,杨嗣复上疏说和父亲同在尚书省任职不便,请求改任别的职务,皇帝下诏说":同部门官 员有大功以下丧服的亲戚,只要不是共同负责同,事务和考核官员的长官,都不要回避。官名相同但分管 不同,即使是父子和亲兄弟也不避嫌。”两次升任为兵部郎中。文宗即位,任命他为户部侍郎。因为父亲杨 于陵是在太子少傅任上退休的,年龄大身体多病,他恳切辞官想要侍奉供养父亲,皇帝没有答应他 太和四 年,父亲去世,为服丧而免职。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职责。三年正月,进阶为金紫,食邑七瓦户。 帝延英对宰相说:“人们说的符咒预言的话,从哪里开始的?”嗣复回答说:“汉光武喜欢用预言一类 的书来决断事情,近代的隋文帝也相信这种话,从此,这种说 天天地滋长,班彪《王命论》也援引过,大 概是假意如此说用来防止叛贼作乱,并不是真正看重。”皇帝又说:“天后任用人才,有从平民身份到达宰 相职位的,果真可以顶事吗?还”嗣复曰:“武则天皇后注重刑罚,看轻曾员,这都是为了图谋自己的大业 罢了。凡是用人的道理,要经历试验才能看出,能否在艰难之时掌管政务或,颁当在无事之事提拔。不如 暂且按照资历等级,提拔士兵作为将领,不是太平之时,大概不能获得而任用。” 宣宗即位,征拜他为吏部尚书。大中二年,从潮阳回京,到岳州生病,一天就去世了,当时六十六岁。 追赠为左仆射,谥号孝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