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语
言
文
字
运
用
之
《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并且,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
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能力层级为E级。
其中“反复”是新课改后(2007年)增加的考查
内容,对此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
它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
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考纲粘贴
考
试
说
明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反复反问 设问
共9种
语言文字运用
题型及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修辞考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阅读、鉴赏、
写作中,具体体现为对各种修辞效果的鉴
赏和对修辞方法的作用和修辞效果。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形式看,一般不单
独命题考查,而大多结合着仿写、扩写、
变换句式等命题进行考查。
①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②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③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怎么考?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
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5、通过作文考查
一、比 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
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
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
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
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
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
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
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光。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
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
焦裕禄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种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
墨山水。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比喻
种类 明喻 暗喻 借喻
本体
喻词
喻体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
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
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一个本体,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喻体。
例如: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
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练习
大理人别有情趣,很有福气。几乎家家
院内是繁花,户 户门内有清流。好花还须绿
叶衬,这翡翠般的绿叶,正衬托着社会主义
幸福的“生活之花”呢。
本体 绿 叶
喻体 好花还须绿叶衬 绿 叶
社会主义幸福生活还须优
美的环境来衬托
优美环境
翡 翠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
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
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
(飞机)成阵。
5、比喻的作用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
似的轻快。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
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
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
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6、比喻要贴切
(没有相似点)
(喻体不当)
(前后不一致,前
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
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
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
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察别
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阴影。
7、准确理解比喻句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似点是
“暗淡”。
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
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要问我的意思,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
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
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
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
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
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
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
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将比喻指出来,并说
明它所说的是与学文言文有关的什么问题。
①比喻句:
②比喻所谈的是 的问题。
驼子摔跤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分量比例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
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
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
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
力度。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2004湖北高考卷)下面是四个意思连贯的比喻句。请选择新
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参考答案:
湖北是一座书库,武汉就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
书;蛇山是一页纸,黄鹤楼就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地球好像一个部落,中国就是部落中的一个家庭;
沿海诸岛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台湾就是其中最俏皮的
一个。
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
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2004年重庆卷)
例句: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爱心不搞商业投资,一旦付出了,切莫求回报。
机遇不办终身保险,一旦失去了,真难以补偿。
参考答案:
从下面诗句中选出以物喻人的一项(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C.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C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
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
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
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答:①
②
③
“刀法”喻“教育方法”
“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
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
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
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
物乙物化”。
例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
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
突起,盛气凌人。——把运用于“人”的动词、
形容词直接描写物。
例②:我不愿说,你只是一块矿石,因为你
有理想,因为你要飞翔,为了创造祖国有声有色
的明天,你恨不得生出一千副手掌,一千双翅
膀——用人称代词来指代物。
例③:井岗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
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
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等待着你们——
把物当人来呼唤。
一、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
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
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
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
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
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⑴ 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
攻暂且围着算了。
⑵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
沉默,而又有生气。
⑶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
了。
⑷ 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例⑴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 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
受,这是比喻。例⑵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祥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
属比喻。例⑶“月亮”、“星星”本是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
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⑷将无形的抽
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n二、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
n 2、描绘形象;
n 3、表意丰富。
使形象更生动饱满,意境更灵动,富有画面感。
化平常为别致,更有情韵,有移情作用。
作 用
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情表
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
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
“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
泼有趣。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湖北卷五、(18分)
土 地 韩少功
你想像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
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像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
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
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
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
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
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
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3分)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
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
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
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题目2003年高考(北京卷)
请另选一物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
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 \ 你注定 \ 一生以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
遮风挡雨, \ 却湿透你自己.
黑板 \ 你注定 \ 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
知识,\ 却磨损了自己。
蜡烛 \ 你注定 \ 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人们发光
发热,\ 却耗尽了你自己
简析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注意以下要点:1.运
用拟人手法。2.形式上应为三句话。3.大致意思应
是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方面。4.如果不是赞扬某物,
要注意是否合乎事理。
24.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
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3分)
(2006年辽宁卷)
以鸟为例:
(1)呵护小鸟,放飞希望。
(2)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合乎主题给1分,正确运用比拟修辞手法给2分。每
超过一字扣1分)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
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
一
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
照缁衣。
6、原料代本体 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
青铜。
三、借代
①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特征代本体)
②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
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特征代本体)
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
④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各家大半懒
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的洋布。
(用旗帜的制作材料代五色旗)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用学派创始人代该学派)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
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
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
“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
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
了。
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
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
二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二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
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
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D项为借代,其他项为比喻。
修辞训练
2、下面是表现一定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手法
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B.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
究不过是苍蝇。
C.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D.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修辞训练
设问
借代
拟人
借代
指出下面这首宋词所用的修辞方法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中国不需要对长城的意
义和作用否定的观点。
修辞训练——借代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对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
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
单类比成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
“巨大的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
谬的。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
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这句话的含义是:
执干戈以卫社稷。 改写: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
代不能
。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了。
在古代诗文里,借代辞格也是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修辞
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
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另外,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
① “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
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
②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
其它国都的代称。
③ “阳关”“折柳”寄托离别。
④ “鹧鸪”“杜鹃”寓有悲愤。
⑤ “石壕村”代穷苦百姓。
⑥ “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
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
国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
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
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1、扩大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
青天。
2、缩小夸张:一个浑身黑色的人,
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 半。
3、超前夸张: 农民们都说:
“看见这样鲜绿 的苗,就嗅出白
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四、夸张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
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
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
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
它弹到半空中。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
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
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
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
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
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
造气氛。
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
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
见愁思的深重。
一声“长啸”而能使“水底鱼龙惊动,风卷
地,浪翻屋。”运用夸张手法极写长啸的深沉和
力度。想象奇诡,笔力遒劲,气势磅礴,有雷霆
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充分表现了“长啸”
中所郁积的强烈的情感。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
南宋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
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
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分析词作上片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巩固训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试对颈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颈联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岳阳楼
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
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
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1、正对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根
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b.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3、流水 对 c.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
鱼。
五、对偶
从形式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1)严对 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
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
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
用同一个字。
如:律诗中的颔联(三四两句)或颈联(五六两句)。
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
腹中空。
(2)宽对 即要求宽松的对偶,它可以冲破
一些严格的要求,格式上放宽了一些,只要结
构上 基本相同,音韵大致和谐即可,而且相
对应的字可以是相同的字。
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1、 配对式。
例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
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
当的一项(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
对 偶
给下面成语配对
雪中送炭——
非驴非马——
化险为夷——
下笔成文——
说长道短——
守株待兔——
旗开得胜——
五湖四海——
粗制滥造——
山穷水尽——
锦上添花
不伦不类
转危为安
出口成章
评头品足
缘木求鱼
马到成功
万水千山
精雕细刻
柳暗花明
春晖又红万朵花 老梅到时自然红
芳草春来依旧绿 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回大地千峰秀 冬雪欲白千里草
锦江春色来天地 芳树无人花自落
上联和下联配对(注意顺序)
春山一路鸟空啼 日暖神州万木荣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
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
适当的调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
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一庭佳丽莺唤起,小苑西回, 红雨树边,
此间有尧天舜日。 看池边绿树,
2、组合式。
下列拟制的对联存在哪些缺点。
① 大地百花齐放;神州百象更新。
② 门对青山羊兔群群嬉碧毯,
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
③ 槽边不乏千里马,仓内常存万石米。
④ 学修养办事一丝不苟,
守准则铁面无私。
⑤ 人梯巧搭登攀路,心血浇灌栋梁材。
⑥ 冬去山明水秀,春天来百花香。
万
恋
执法
勤浇
春来鸟语花香
粮
下面各对偶句,有一项不大好,请指出
来并加以修改。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
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C.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D.大地回春处处春光好,
东风报喜家家喜盈门。
3、修改式。
喜事多
4、改写式。
把下面句子中红色部改写成一幅对联,
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经过几百个日日
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
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
的神奇画卷。
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5、话题情境式。
某学校要开学了,学校办公室面向全校师生征集
一幅开学典礼联,请你为学校拟一开学对联。
望诸生,惜光阴,矢志成材须从开学起;
仰良师,施化雨,丹心润物尽在传道中。
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强手,
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凯歌高奏龙腾雅典;捷报频传狮醒东方
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 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
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迎候
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
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
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
象。9日上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
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
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刘翔、田亮、
郭晶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
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根据安排,代表团
将在澳门活动2天。
香港欢送金牌选手;
澳门喜迎体坛精英。
6、标题式(概括式)。
7、对句式。
练习:拟出对联的下句或上句
1、门前碧水环绕,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笑看风拂红花
3、海到无边天作岸,_____________
4、发愤识遍天下字,_____________
5、门前大路通南北,_____________
屋后青山巍峨
静聆雨润绿草
江边小店卖东西。
立志读尽人间书
山登绝顶我为峰
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
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
六、排比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
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
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
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
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
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
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
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
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
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
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
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
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
让你感受巍峨; ,
;它可能是一首交
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
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它可能是一片海
让你体会壮阔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
让你明白雄健
下面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适当调整画
线部分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排比句。
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
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虎
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黄色的浊
流如腾飞的巨龙,激起的水珠如钢花四溅,使每一
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发出的声响如震川的虎啸,奔涌的浊流如腾
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
如四溅的钢花
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
气势;2、叙事透辟,
条分缕析;3、节奏鲜
明,长于抒情。
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是:
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
第二,往往重复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
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
第三,排比的各项 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
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
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
得淋漓尽致;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刻透
辟;用来 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周密详尽;用
来状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且可以
收到 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效果,给
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
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
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2006年全国卷2)
答案例举: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
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
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
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
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 (2006年安
徽卷)
示例:
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
少一点取用无度,多一点细水长流。
少一点铺张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
(符合要求即可)
七、反复
n 1、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
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
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n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前进!
n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
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
它在哪里灭亡。
2、反复的种类:
n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
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n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
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n 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
使用。
3、反复的作用:
n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的效果。
恰当地运用反复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起到
强调主题思想的作用。
4、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
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语言的罗嗦,是一
种语病。运用反复切忌为反复而反复,必须
具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感情,要从表
达的实际出发决定是否运用。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不超过26个字)
(4分)
运用反复修辞,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
强调时光的飞逝。
解析:本题虽属于“鉴赏”题,但这种鉴赏的基点是
狭义修辞的作用,所以答案也应从反复和排比的作用
着眼,灵活处理。
“便”字连用,从修辞上讲是反复,“便”字连
用,造成一种动感。副词“便”,既可以表示在很短
的时间以内,又可以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文章连用
“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中间连标
点符号都省略了,读起来一气贯通,好像一个个节气
从眼前飞速掠过,给人以时光飞逝的真切感受。这几
个“便”字确实用得巧妙。只要求能回答“紧凑地衔
接”和“强调时光快”这两点即可。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分析“争渡,争渡”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何作用?
答:①运用了反复修辞。②突出了词人急于寻
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问: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①三个“一”连用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饮酒
之多。②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看到了他
和幽人痛饮狂歌的情景。③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
无限的豪情快意。
八、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
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
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
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
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n设问的作用:
n主要是提出问题,
引起注意,启发
思考。
九、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
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
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
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
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
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
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
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
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
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
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n 反问的作用:
n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
象;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来
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一、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
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四、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五、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
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
畅。
六、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
增强气势;2、叙事
透辟,条分缕析;3、
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n 七、反复的作用:
n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增强节
奏感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反复可以抒
发强烈的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的
作用。
n 八、设问的作用:
n 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
发思考。
九、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
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
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主要是加强
语气,用确定的语气来表明作
者自己的思想。
例1、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 ) (1991年“三南”高考试题)
n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
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
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
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
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
花上似的。
解析:前后矛盾
B
辞格的综合运用 高考试题回顾
例2、对下列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
n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
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台医生职业特点,而且切合患者
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
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绘对象的特征,
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
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 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
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解析:应为前一个巴金
B
例3、以“风雨”为表达重点。辅以“小草”、
“树木”等景物,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按
下列不同要求扩写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4分)
表现“喜悦”心情。
表现“忧愁”心情。
(1)微风吹拂,春雨如牛毛,如细丝,密密地
斜织着,让漫步其间的游人感觉出春天的柔和与细
腻,小草也贪婪地吮吸着雨露,柳条在轻轻摆动婀
娜的身姿。
(2)风乍起,掀起几片飘零的树叶,雨点像一
个个小雪粒,浸入肌肤,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抬起头来望望天,天色灰蒙蒙的,不知何处是归程?
例4、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6分)(2007年广东高考22题)
示例:(1)刹那间,只见他右手抓住篮球,一个箭步,然后如大鹏展翅,
腾空跃起,以千钧之力将球稳稳地扣入篮筐。
(2)东方神鹿王军霞修离弦之箭冲出了对手的“包围”,她将里贝
罗们一一抛在身后,在万米跑道上展现了万米红霞。
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四个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请你选取
一个,围绕图形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
求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
标点符号)。(6分)
n 例5、右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
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
蕴。)(2008年广东高考23题)
n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
种)的修辞方法。
n
n 示例1
n 您用三尺教鞭为我们指点人生道路的迷津,
您在五尺讲台为我们展现大千世界的奥秘,
您用七彩粉笔为我们描绘知识王国的地图。
n 示例2:
n 我仰起头,凝视着您山花灿烂的笑靥;我
踮起脚,聆听则您山泉叮咚的话语;我捧着
书,思索您醍醐灌顶的讲解。
例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2004•湖
南)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
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
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
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例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香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
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
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
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惟
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下列词句在诗中的作用是:
①飞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依然不负远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
看山,但描写的方法不同,说出其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帆”,写舟行之快
形容巫山景色浓秀
苏辙诗着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注重景色朦胧,节
奏舒缓从容;苏轼诗着重动态描写
例8、有人说,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不
同的效果,例如: ,使文句整齐; 使文
章流动; 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
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 ,文章自有
活泼之趣, ,文章会有古雅之风。
(1991年高考题)
下列各项中填入上文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①巧用口语 ②排比
③多用些文言成分 ④散句
⑤偶句 ⑥反复
A. ②③⑤①⑥④ B. ⑤③④⑥①②
C. ②④⑤①⑥③ D. ⑤④②⑥①③ √
1、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
n
A.他就是我在东直门大街上常碰见的那个
“大鼻子”——枯瘦的脸,隆起的颧骨,深
陷的眼眶。
B.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
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C.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不是一朝一夕就
能奏效的。
D.他的肚子里有墨水,脑瓜子也灵活。
解析:C为比喻,其余为借代。
C
练习:
2、对下文采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n 泰山,是一座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灵山。
岭顶的满天繁星仿佛在树梢游移,好像是挂
满枝的晶亮的硕果。再往上攀登,那星星又
好像已被山风吹落树根,我们竟可以把它拾进
袋子里了。然而大地上却有比天上更美的奇
观。低头,只见泰安城斑驳陆离的万家灯火,
那色泽光彩是太丰富了,太鲜艳了,太美妙
了。
A.比喻 夸张 排比 B.比喻 拟人 夸张
c.拟人 夸张 排比 D.比喻 拟人 排比
解析:“好像是挂满枝的晶亮的硕果”为比喻;“我们竟可以
把它拾进袋子里了”为夸张;“太丰富了,太鲜艳了,太美妙了。”
为排比。
A
3、下列对联中,与横批“政通人和”最配的一副是( )
n A.桃红柳绿看大好河山都成锦绣
春种秋收望无边土地尽是黄金
B.祛瘟神扫垃圾四海澄明辞旧岁
正党风从民意万家欢乐迎新春
C.举大事办好事干实事群众满意
举贤人荐能人当仆人百姓欢心
D.好理论好政策好路线样样都好
新国家新社会新人民事事皆新
解析:从“政通人和”的内容上去选择。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