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作品手法技巧 (课件59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作品手法技巧 (课件59张)

ID:685035

大小:33.53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1-05-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学作品表现手法 描写手法 01.虚实结合 02.细节描写 03.动静结合 04.渲染 05.衬托 06.侧面描写
 07.烘托 08.白描
 抒情手法
 09.乐景哀情
 10.哀景哀情
 11.乐景乐情
 12.触景生情
 13.以景结情 14.直抒胸臆
 15.托物言志
 16.用典抒情
 17.情景交融
 18.借古讽
 修辞手法
 19.比喻
 20.比拟
 21.反问
 22.设问
 23.夸张
 24.对偶
 25.排比
 26.反复
 27.借代
 28.双关
 29.比兴
 结构手法
 30.卒童显志
 31.承上启下
 32.伏笔
 33.照应
 34.铺垫
 《最是沧桑起风情》 文学作品表现手法 妙解 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 结构手法
 最 是 沧 桑 起 风 情 全 文 • 圆 月 在 天 , 月 饼 飘 香 。 老 者 仰 望 明 月 , 眼 睛 晶 晶 闪 亮 。 他 不 禁 想 起 了 家 乡 的 孙 子 , 此 时 , 孙 子 一 定 把 月 饼 藏 了 起 来 , 要 留 给 爷 爷 吃 … … • 破 败 的 篱 笆 , 老 旧 的 木 椅 , 老 者 的 目 光 呆 滞 , 眼 前 是 桃 树 的 枯 枝 。 老 者 想 到 了 那 春 日 里 桃 花 灼 灼 、 明 艳 动 人 … … • 老 者 端 坐 椅 上 , 军 装 整 齐 , 容 貌 整 肃 。 当 收 音 机 传 来 庄 严 的 国 歌 时 , 老 人 站 起 来 , 面 向 东 方 , 行 了 一 个 庄 严 的 军 礼 ! 此 时 , 是 2 0 1 5 年 9 月 3 日 , 上 午 。   • 明 月 在 天 , 竹 影 摇 曳 。 老 者 斜 靠 木 椅 , 眼 睛 微 微 眯 着 。 面 前 的 桌 子 上 , 茶 香 袅 袅 。 一 声 笛 , 悠 悠 起 于 竹 林 深 处 … … • 明 月 在 天 , 翠 竹 静 立 。 老 者 斜 靠 木 椅 , 眼 睛 微 微 眯 着 。 面 前 的 桌 子 上 , 茶 香 袅 袅 。 清 风 徐 来 , 竹 影 摇 曳 , 做 沙 沙 之 声 … … • 明 月 在 天 , 疏 星 几 点 。 翠 竹 在 微 风 中 摇 曳 , 青 蛙 在 池 塘 中 低 语 。 老 者 微 闭 双 眼 , 随 着 椅 子 微 微 摇 晃 … … • 秋 风 渐 紧 , 落 叶 飘 飞 , 孤 雁 长 鸣 于 天 宇 。 老 者 形 容 枯 槁 , 神 色 黯 然 。 • 老 者 形 容 枯 槁 , 神 色 黯 然 。 其 背 后 , 是 一 棵 树 , 叶 子 枯 黄 , 簌 簌 而 落 … … • 老 者 形 容 枯 槁 , 神 色 黯 然 。 其 背 后 , 是 一 簇 翠 绿 的 春 竹 , 每 个 叶 片 都 滴 着 翠 绿 , 闪 着 微 光 。 • 老 者 兴 之 所 至 , 轻 唱 一 曲 京 剧 《 沙 家 浜 》 , 音 色 浑 厚 , 韵 味 具 足 。 小 孙 女 托 着 腮 , 听 得 入 了 神 ; 先 前 喳 喳 的 小 鸟 , 也 悄 悄 的 闭 了 嘴 … … 
 • 黄 昏 , 老 者 伫 立 江 边 。 老 者 背 后 , 远 处 的 山 峰 巍 峨 , 夕 阳 的 红 光 映 透 天 边 。 
 • 老 者 的 桌 椅 , 正 在 银 杏 树 下 。 桌 椅 的 左 边 , 是 一 丛 竹 子 ; 右 边 , 是 一 方 池 塘 。 
 • 院 子 里 , 柳 枝 蘸 . 绿 , 桃 花 灼 灼 , 明 艳 动 人 。 老 者 呆 坐 在 椅 子 上 , 神 色 黯 然 … … 
 
 • 树 枝 在 冷 风 中 抖 动 , 枯 叶 簌 簌 而 落 , 夕 阳 即 将 落 山 … … 老 者 呆 坐 在 椅 子 上 , 神 色 黯 
 然 … … 
 
 • 院 子 里 , 柳 枝 , 绿 , 桃 花 灼 灼 , 明 艳 动 人 。 老 者 精 神 矍 铄 , 仿 佛 回 到 了 年 轻 时 候 , 眉 宇 间 洋 溢 着 喜 悦 之 情 。 
 
 • 院 子 中 , 菊 花 争 艳 。 老 者 仰 望 天 空 , 见 雁 阵 飞 过 , 飞 过 … … 禁 不 住 心 生 思 乡 之 意 , 长 长 
 叹 息 … … 
 
 • 老 者 手 握 紫 砂 壶 , 微 闭 双 眼 , 忘 却 尘 世 般 , 悠 然 自 得 。 远 处 , 高 峻 的 山 峰 , 露 出 寺 院 一 角 , 钟 声 悠 悠 传 来 … … 
 • 老 者 提 起 长 枪 , 起 舞 , 可 惜 , 几 式 之 后 , 气 喘 吁 吁 。 老 者 扔 掉 长 枪 , 喟 然 长 叹 。 夕 阳 光 
 芒 已 逝 , 渐 渐 沉 入 山 下 … … 
 
 • 树 枝 在 冷 风 中 抖 动 , 枯 叶 簌 簌 而 落 , 夕 阳 即 将 落 山 … … 老 者 呆 坐 在 椅 子 上 , 神 色 黯 然 , 喟 然 长 叹 : “ 英 雄 迟 暮 , 何 其 悲 也 ! ” • 冷 风 中 , 一 只 孤 雁 在 飞 翔 。 它 上 下 翻 飞 , 不 知 方 向 。 最 终 , 它 挥 动 翅 膀 , 坚 定 地 向 南 飞 去 。 
 • 老 者 提 起 长 枪 , 起 舞 , 刚 猛 有 力 , 虎 虎 生 风 。 扔 下 枪 , 喟 然 长 叹 : “ 稼 轩 空 把 吴 钩 看 
 了 , 栏 杆 拍 遍 啊 … … ” 
 • 院 中 , 翠 竹 揺 曳 , 揺 下 一 片 绿 意 , 揺 下 一 片 阴 凉 。 老 者 悠 悠 地 洗 茶 , 泡 茶 , 品 茶 … … • 老 者 读 报 纸 , 忽 地 拍 案 而 起 。 老 者 想 到 : 1 9 3 7 年 1 2 月 1 3 0 , 南 京 , 日 军 疯 狂 烧 杀 抢 掠 , 美 丽 的 南 京 城 , 顿 成 人 间 地 狱 … … 老 者 面 前 的 报 纸 , 有 一 个 大 大 的 标 题 “ 赴 日 游 客 疯 抢 日 产 马 捅盖 ” … … 
 • 月 光 清 冷 冷 , 渡 口 横 孤 舟 。 想 到 自 己 的 思 想 不 为 人 知 , 老 者 觉 得 自 己 就 像 树 上 那 只 孤 鸿 , 拣 尽 寒 枝 不 肯 栖 , 寂 寞 沙 洲 冷 。 
 • 老 者 斜 倚 在 藤 椅 上 , 眼 睛 微 闭 , 哼 着 幽 幽 的 小 调 。 树 上 , 小 鸟 用 歌 声 为 老 者 伴 奏 。 桌 子 上 , 摊 着 一 张 红 艳 艳 的 成 果 获 奖 证 书 。 
 • 女 儿 送 来 微 波 炉 , 但 老 者 坚 持 用 马 勺 炒 菜 , 他 固 执 地 认 为 微 波 炉 做 出 的 菜 不 好 吃 。 他 想 : 人 们 难 道 不 懂 科 技 是 一 把 双 刃 剑 的 道 理 吗 ? • 新 房 装 修 , 老 者 不 同 意 女 儿 巧 妙 奢 华 的 装 修 方 案 , 主 
 张 朴 素 简 淡 的 风 格 。 老 者 说 : “ 最 高 的 “ 巧 ” 是 什 么 ? 就 是 不 巧 , 不 巧 才 是 大 巧 。 ” • 明 月 清 风 , 老 者 静 静 地 欣 赏 古 典 音 乐 。 一 曲 毕 , 老 者 感 觉 畅 快 无 比 , 全 身 亿 万 万 个 毛 孔 , 都 
 像 吃 了 人 參 果 , 无 比 舒 适 。 
 • 注 解 : “ 全 身 亿 万 万 个 毛 孔 , 都 像 吃 了 人 参 果 “ 明 显 将 范 围 “ 夸 大 ” 了 , 此 即 夸 张 之 一 种 。 
 • 谈 及 当 年 走 过 的 万 水 千 山 , 老 者 淡 然 一 笑 : 千 山 万 壑 , 在 红 军 眼 里 , 不 过 是 小 小 的 沟 坎 而 已 。 
 • 大 年 三 十 , 鞭 炮 声 声 , 老 者 铺 纸 研 墨 , 手 写 一 副 春 联 : 竹 雨 松 风 琴 韵 , 茶 烟 梧 月 书 声 。 • 冬 日 有 暖 阳 , 但 微 冷 。 像 柳 絮 一 般 的 雪 , 像 芦 花 一 般 的 雪 , 像 羽 毛 一 般 的 雪 , 在 风 中 飞 
 舞 。 
 • 孙 儿 在 侧 , 聪 裁 伶 俐 , 九 首 古 诗 , 一 会 儿 就 全 背 会 了 。 老 者 喜 上 眉 梢 , 连 连 称 赞 : 孺 子 可 教 也 ! 孺 子 可 教 也 ! 
 • 老 者 遥 望 远 方 , 江 水 尽 头 , 水 天 一 色 , 一 叶 白 帆 渐 渐 清 晰 。 此 时 , 红 日 大 光 , 老 者 感 叹 :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 … 
 • 暖 风 吹 , 草 长 管 飞 。 桃 花 花 期 已 过 , 花 瓣 片 片 瓢 落 。 此 情 此 景 , 老 者 喟 然 长 叹 : 春 去 也 ! 春 去 也 ! 
 
 • 十 月 小 阳 春 , 夕 阳 染 红 了 半 边 天 。 垂 暮 的 老 者 , 精 神 瞿 無 , 意 气 风 发 。 
 • 落 叶 , 秋 风 , 枯 草 黄 ; 寒 夜 , 孤 雁 , 月 如 霜 。 空 巢 老 者 , 聳 已 霜 , 不 由 叹 息 : 寂 寞 真 的 难 以 抵 挡 ! 
 • 中 秋 之 夜 , 圆 月 在 天 。 老 者 不 禁 吟 出 。 
 • 桌 上 一 把 折 扇 , 地 上 炉 火 正 沸 。 一 会 儿 , 茶 香 飘 溢 … … 老 者 放 下 茶 盅 , 轻 舞 折 扇 , 径 自 轻 移 莲 步 , 唱 起 京 剧 《 贵 妃 醉 酒 》 。 
 • 桌 上 一 把 折 扇 , 地 上 炉 火 正 沸 。 一 会 儿 , 茶 香 飘 溢 … … 老 者 放 下 茶 盅 , 轻 舞 折 扇 , 径 自 轻 移 莲 
 步 , 唱 起 京 剧 《 贵 妃 醉 酒 》 。 
 • 秋 声 渐 起 , 落 叶 萧 萧 , 夕 阳 暗 淡 。 老 者 面 对 夕 阳 , 喟 然 长 叹 : 岁 月 不 饶 人 , 时 光 催 人 老 
 啊 ! 
 • 圆月在天,月饼飘香。老者仰望明月,眼睛晶晶闪亮。他不禁想起 了家乡的孙子,此时,孙子一定把月饼藏了起来,要留给爷爷 吃…… • 破败的篱笆,老旧的木椅,老者的目光呆滞,眼前是桃树的枯枝。 老者想到了那春日里桃花灼灼、明艳动人…… • 老者端坐椅上,军装整齐,容貌整肃。当收音机传来庄严的国歌时, 老人站起来,面向东方,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此时,是2015年9 月3日,上午。  • 明月在天,竹影摇曳。老者斜靠木椅,眼睛微微眯着。面前的桌子 上,茶香袅袅。一声笛,悠悠起于竹林深处…… •  明月在天,翠竹静立。老者斜靠木椅,眼睛微微眯着。面前的桌 子上,茶香袅袅。清风徐来,竹影摇曳,做沙沙之声…… • 明月在天,疏星几点。翠竹在微风中摇曳,青蛙在池塘中低语。老 者微闭双眼,随着椅子微微摇晃…… • 秋风渐紧,落叶飘飞,孤雁长鸣于天宇。老者形容枯槁,神色黯然。 • 老者形容枯槁,神色黯然。其背后,是一棵树,叶子枯黄,簌簌而 落…… • 老者形容枯槁,神色黯然。其背后,是一簇翠绿的春竹,每个叶片 都滴着翠绿,闪着微光。 • 老者兴之所至,轻唱一曲京剧《沙家浜》,音色浑厚,韵味具足。 小孙女托着腮,听得入了神;先前喳喳的小鸟,也悄悄的闭了 嘴……
 • 黄昏,老者伫立江边。老者背后,远处的山峰巍峨,夕阳的红光映 透天边。
 • 老者的桌椅,正在银杏树下。桌椅的左边,是一丛竹子;右边,是 一方池塘。
 • 院子里,柳枝蘸.绿,桃花灼灼,明艳动人。老者呆坐在椅子上, 神色黯然……
 
 • 树枝在冷风中抖动,枯叶簌簌而落,夕阳即将落山……老者呆坐在 椅子上,神色黯
 然……
 
 • 院子里,柳枝,绿,桃花灼灼,明艳动人。老者精神矍铄,仿佛回 到了年轻时候,眉宇间洋溢着喜悦之情。
 
 • 院子中,菊花争艳。老者仰望天空,见雁阵飞过,飞过……禁不住 心生思乡之意,长长
 叹息……
 
 • 老者手握紫砂壶,微闭双眼,忘却尘世般,悠然自得。远处,高峻 的山峰,露出寺院一角,钟声悠悠传来……
 • 老者提起长枪,起舞,可惜,几式之后,气喘吁吁。老者扔掉长枪, 喟然长叹。夕阳光
 芒已逝,渐渐沉入山下……
 
 • 树枝在冷风中抖动,枯叶簌簌而落,夕阳即将落山……老者呆坐在 椅子上,神色黯然,喟然长叹:“英雄迟暮,何其悲也!” • 冷风中,一只孤雁在飞翔。它上下翻飞,不知方向。最终,它挥动 翅膀,坚定地向南飞去。
 • 老者提起长枪,起舞,刚猛有力,虎虎生风。扔下枪,喟然长叹: “稼轩空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啊……”
 • 院中,翠竹揺曳,揺下一片绿意,揺下一片阴凉。老者悠悠地洗茶, 泡茶,品茶…… • 老者读报纸,忽地拍案而起。老者想到:1937年12月130,南京, 日军疯狂烧杀抢掠,美丽的南京城,顿成人间地狱……老者面前的 报纸,有一个大大的标题“赴日游客疯抢日产马捅盖”……
 • 月光清冷冷,渡口横孤舟。想到自己的思想不为人知,老者觉得自 己就像树上那只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老者斜倚在藤椅上,眼睛微闭,哼着幽幽的小调。树上,小鸟用歌 声为老者伴奏。桌子上,摊着一张红艳艳的成果获奖证书。
 • 女儿送来微波炉,但老者坚持用马勺炒菜,他固执地认为微波炉做 出的菜不好吃。他想:人们难道不懂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吗? • 新房装修,老者不同意女儿巧妙奢华的装修方案,主
 张朴素简淡 的风格。老者说:“最高的“巧”是什么?就是不巧,不巧才是大 巧。” • 明月清风,老者静静地欣赏古典音乐。一曲毕,老者感觉畅快无比, 全身亿万万个毛孔,都像吃了人參果,无比舒适。
 
 • 谈及当年走过的万水千山,老者淡然一笑:千山万壑,在红军眼里, 不过是小小的沟坎而已。
 • 大年三十,鞭炮声声,老者铺纸研墨,手写一副春联:竹雨松风琴 韵,茶烟梧月书声。 • 冬日有暖阳,但微冷。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羽毛 一般的雪,在风中飞
 舞。
 • 孙儿在侧,聪裁伶俐,九首古诗,一会儿就全背会了。老者喜上眉 梢,连连称赞: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
 • 老者遥望远方,江水尽头,水天一色,一叶白帆渐渐清晰。此时, 红日大光,老者感叹:孤帆一片日边来……
 • 暖风吹,草长管飞。桃花花期已过,花瓣片片瓢落。此情此景,老 者喟然长叹:春去也!春去也!
 
 • 十月小阳春,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垂暮的老者,精神瞿無,意气风 发。
 • 落叶,秋风,枯草黄;寒夜,孤雁,月如霜。空巢老者,聳已霜, 不由叹息:寂寞真的难以抵挡!
 • 中秋之夜,圆月在天。老者不禁吟出。 • 桌上一把折扇,地上炉火正沸。一会儿,茶香飘溢……老者放下茶 盅,轻舞折扇,径自轻移莲步,唱起京剧《贵妃醉酒》。
 • 秋声渐起,落叶萧萧,夕阳暗淡。老者面对夕阳,喟然长叹:岁月 不饶人,时光催人老啊! 《最是沧桑起风情》——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妙解 描写手法 01.虚实结合 02.细节描写 03.动静结合 04.渲染 05.衬托 06.侧面描写
 07.烘托 08.白描
 抒情手法
 09.乐景哀情
 10.哀景哀情
 11.乐景乐情
 12.触景生情
 13.以景结情 14.直抒胸臆
 15.托物言志
 16.用典抒情
 17.情景交融
 18.借古讽
 修辞手法
 19.比喻
 20.比拟
 21.反问
 22.设问
 23.夸张
 24.对偶
 25.排比
 26.反复
 27.借代
 28.双关
 29.比兴
 结构手法
 30.卒童显志
 31.承上启下
 32.伏笔
 33.照应
 34.铺垫
 01.虚实结合    圆月在天,月饼飘香。老者仰望明月,眼睛晶晶闪亮。他不禁 想起了家乡的孙子,此时,孙子一定把月饼藏了起来,要留给爷爷 吃……   注解 “圆月在天,月饼飘香”是眼前真实景物,是“实写”; 老者所想“孙子一定把月饼……”是想象所得,是“虚写”。 为表达思乡之情,有实有虚,为“虚实结合”。 此手法之最高明之处,在于“心怡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 来”,即本表达自己思念家乡,却说“孙子一定把月饼……” 术语为“从对方落笔,把xx之情抒发得含蓄、强烈”。 01.虚实结合    破败的篱笆,老旧的木椅,老者的目光呆滞,眼前是桃树的枯枝。 老者想到了那春日里桃花灼灼、明艳动人…… 注解 “破败的篱笆,老旧的木椅”,及“桃树的枯枝”,是眼前所 见,是“实写”; “春日里桃花灼灼、明艳动人”,是回忆所得,是“虚写”。 02.细节描写 老者端坐椅上,军装整齐,容貌整肃。当收音机传 来庄严的国歌时,老人站起来,面向东方,行了一个庄严 的军礼!此时,是2015年9月3日,上午。 注解 老者“面向东方,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一动 作细节,震撼人心。 动作细节集中体现出来的,是老人一颗爱国心。 03.动静结合 明月在天,竹影摇曳。老者斜靠木椅,眼睛微微眯着。面前 的桌子上,茶香袅袅。一声笛,悠悠起于竹林深处…… 注解 在静谧的环境中,一声笛起于竹林深处。在笛声的衬托下, 环境显得更加幽静。此为以动衬静。 注意,此时的笛声,其功能仅仅是为衬托环境之幽静,绝不 是场景的主体。 03.动静结合 明月在天,翠竹静立。老者斜靠木椅,眼睛微微眯着。面前的 桌子上,茶香袅袅。清风徐来,竹影摇曳,做沙沙之声…… 注解 静谧的环境,沙沙的竹叶声,动与静结合,相得益彰。注意, 此时的竹叶声,与静谧的环境,同属场景中的主体。 04.渲染    明月在天,疏星几点。翠竹在微风中摇曳,青蛙在池塘中低 语。老者微闭双眼,随着椅子微微摇晃……   注解 明月,疏星,摇曳的翠竹,低语的青蛙,共同渲染出静谧美 好的氛围。 注意,渲染所用景物,需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渲染的目的,主要是营造氛围、意境。 04.渲染 秋风渐紧,落叶飘飞,孤雁长鸣于天宇。老者形容枯槁,神 色黯然。   注解 秋风,落叶,孤雁,三个意象组合,渲染出萧瑟凄清的氛围。 05.衬托    老者形容枯槁,神色黯然。其背后,是一棵树,叶子枯黄, 簌簌而落…… 注解 正衬,就是从正面去衬托。“叶子枯黄,簌簌而落……”与 老者“形容枯槁,神色黯然”是一致的。也即“叶子枯黄,簌簌而 落”的树木,从正面衬托了老者的“形容枯槁,神色黯然”。 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时说:“文有正衬,有反衬,写 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 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 以勇夫形之而觉其更勇,读此可悟文章相衬之法。” 可以看出,所 谓正衬,就是从正面去衬托,如以美衬美,以勇衬勇,以智衬智, 以丑衬丑,以哀衬哀等;所谓反衬,就是从反面去衬托,如以懦衬 勇,以愚衬智,以丑衬美等。 05.衬托 老者形容枯槁,神色黯然。其背后,是一簇翠绿的春竹,每个 叶片都滴着翠绿,闪着微光。 注解 反衬,就是从反面去衬托。春竹“每个叶片都滴着翠绿,闪着 微光”,生机勃勃,对比
 之下,使得老者的“形容枯槁,神色黯 然”更加鲜明突出。 06.侧面描写
 老者兴之所至,轻唱一曲京剧《沙家浜》,音色浑厚,韵味具 足。小孙女托着腮,听得入了神;先前喳喳的小鸟,也悄悄的闭了 嘴……
 注解 侧面描写,是指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其中的“侧面”,可以是 人物映衬,也可以是环境烘托。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 面表现琵琶女弾奏的魅力。 上面,用“小孙女托着腮,听得入了神;先前喳喳的小鸟, 也悄悄的闭了嘴”的场景,侧面传达了老者的艺术功底。可见外人、 外物、外景的反应、表现,即侧面描写。
 07.烘托
 黄昏,老者伫立江边。老者背后,远处的山峰巍峨,夕阳的 红光映透天边。
 注解 老者背后的山峰、夕阳,使得老者的形象得到了凸显。此即烘 托。 诗歌中的烘托,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1.以人烘托人。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 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 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 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 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 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2.以物烘托人。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睦,北风吹雁雪纷纷” 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 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 气氛。
 08.白描
 老者的桌椅,正在银杏树下。桌椅的左边,是一丛竹子;右边, 是一方池塘。
 注解 上面的描写,没有使用修饰语,甚至连形容词都没有。但是, 却能让我们想象到那美好恬静诗意的场景。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 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 烘托,不施色彩。引入到诗歌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 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是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 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如陶渊明《归 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就是抓住了景物的特征,语言简练的白描。白描白描,从手段上看, 确实是“描”;但是,此种“描”,不精细
 ――不用形容词和修饰 语,不渲染,不着色,所以为“白〃描。
 《最是沧桑起风情》——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妙解 描写手法 01.虚实结合 02.细节描写 03.动静结合 04.渲染 05.衬托 06.侧面描写
 07.烘托 08.白描
 抒情手法
 09.乐景哀情
 10.哀景哀情
 11.乐景乐情
 12.触景生情
 13.以景结情 14.直抒胸臆
 15.托物言志
 16.用典抒情
 17.情景交融
 18.借古讽
 修辞手法
 19.比喻
 20.比拟
 21.反问
 22.设问
 23.夸张
 24.对偶
 25.排比
 26.反复
 27.借代
 28.双关
 29.比兴
 结构手法
 30.卒童显志
 31.承上启下
 32.伏笔
 33.照应
 34.铺垫
 09.乐景哀情
 院子里,柳枝蘸.绿,桃花灼灼,明艳动人。老者呆坐在椅子 上,神色黯然……
 注解 春天之景,是明媚的、生机勃勃的; 而老者却是“呆坐在椅子上,神色黯然”。 对比之下,情显得更“哀”一一因为,如果景色衰败也就罢 了,让人少一些对比之下的伤感,偏景色鲜
 亮、生机盎然,则更 让人生出迟暮之悲凉。 10.哀景哀情
 树枝在冷风中抖动,枯叶簌簌而落,夕阳即将落山……老者 呆坐在椅子上,神色黯
 然……
 注解 景色是凄冷的,人物情感是孤寂的。 景色与人物,相互映照,更添一层悲凉。 11.乐景乐情
 院子里,柳枝绿,桃花灼灼,明艳动人。老者精神矍铄,仿佛 回到了年轻时候,眉宇间洋溢着喜悦之情。
 注解 景色是愉悦的,人物是喜悦的。 美景与人物相互映照,使得美好的心情更添一层喜悦。 12.触景生情
 院子中,菊花争艳。老者仰望天空,见雁阵飞过,飞过…… 禁不住心生思乡之意,长长
 叹息……
 注解 “菊花争艳”暗示秋天已至,老者“见雁阵飞过”,此为 “触景”心生“思乡
 之意”,即为“生情”。 先“触景”,后“生情”,即为“触景生情”。
 13.以景结情
 老者手握紫砂壶,微闭双眼,忘却尘世般,悠然自得。远处, 高峻的山峰,露出寺院一角,钟声悠悠传来……
 注解 以庄重禅意之景,结了忘却尘世“悠远深沉"的情。
 13.以景结情
 老者提起长枪,起舞,可惜,几式之后,气喘吁吁。老者扔掉 长枪,喟然长叹。夕阳光
 芒已逝,渐渐沉入山下……
 注解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 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蔓然而止,转为写景,以 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 穷的艺术效果。
 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 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 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 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14.直抒胸臆
 树枝在冷风中抖动,枯叶簌簌而落,夕阳即将落山……老者 呆坐在椅子上,神色黯然,喟然长叹:“英雄迟暮,何其悲也!” 注解 老者的感叹“英雄迟暮,何其悲也!”没有借助外在景物抒 发,而是直接的表达。如此,直接抒发情感,不借助外在景物、事 物的抒情,即为直抒胸臆。
 15.托物言志
 冷风中,一只孤雁在飞翔。它上下翻飞,不知方向。最终, 它挥动翅膀,坚定地向南飞去。
 注解 孤雁,即是老者之象征。托孤雁而言思想感情,字字句句皆 为孤雁,实则字字句句写老者自己。很显然,托物言志,表意含蓄, 耐人寻味。
 16.用典抒情
 老者提起长枪,起舞,刚猛有力,虎虎生风。扔下枪,喟然 长叹:“稼轩空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啊……”
 注解 化用典故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典故,含蓄而 深切地表达了老者的壮志难
 酬之情。典故,有其历史传承的集成 块式的情感凝结。
 17.情景交融
 院中,翠竹揺曳,揺下一片绿意,揺下一片阴凉。老者悠悠 地洗茶,泡茶,品茶……
 注解 “翠竹'‘为“景”,闲适恬淡之景;老者悠闲品茶,其闲适 恬淡之情显露。此时,情在
 景中,情与景交融一处。
 18.借古讽今
 老者读报纸,忽地拍案而起。老者想到: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日军疯狂烧杀抢掠,美丽的南京城,顿成人间地狱……老者 面前的报纸,有一个大大的标题“赴日游客疯抢日产马捅 盖”……
 注解 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即“古”;而“赴日游客疯抢日产马 捅盖”,即“今”。“借古”的目的,即为“讽今”:部分国人忘记 了历史的伤痛!
 《最是沧桑起风情》——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妙解 描写手法 01.虚实结合 02.细节描写 03.动静结合 04.渲染 05.衬托 06.侧面描写
 07.烘托 08.白描
 抒情手法
 09.乐景哀情
 10.哀景哀情
 11.乐景乐情
 12.触景生情
 13.以景结情 14.直抒胸臆
 15.托物言志
 16.用典抒情
 17.情景交融
 18.借古讽
 修辞手法
 19.比喻
 20.比拟
 21.反问
 22.设问
 23.夸张
 24.对偶
 25.排比
 26.反复
 27.借代
 28.双关
 29.比兴
 结构手法
 30.卒童显志
 31.承上启下
 32.伏笔
 33.照应
 34.铺垫
 19.比喻
 月光清冷冷,渡口横孤舟。想到自己的思想不为人知,老者 觉得自己就像树上那只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解 老者思想不为人知,以致孤独寂寞;孤鸿“拣尽寒枝不肯 栖”,也是孤独却坚持操守的情状。老者与孤鸿有此相似点,此比 喻极妙。比喻,使得老者的形象得到彰显。 20.比拟
 老者斜倚在藤椅上,眼睛微闭,哼着幽幽的小调。树上,小 鸟用歌声为老者伴奏。桌子上,摊着一张红艳艳的成果获奖证书。 
 注解 人逢喜事精神爽,老者哼着小调,小鸟“用歌声为老者伴 奏”,即让小鸟有了人的思想情感,此即拟人手法。
 21.反问
 女儿送来微波炉,但老者坚持用马勺炒菜,他固执地认为微 波炉做出的菜不好吃。他想:人们难道不懂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道 理吗? 注解 老者的想法“人们难道不懂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吗? ” 即反问手法,答案就含在问话中。如此句,
 答案就是"人们应该懂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但用反问的语气问出来,这个答案的正 确性,就显得确定无疑且无可置疑。对不对?
 22.设问
 新房装修,老者不同意女儿巧妙奢华的装修方案,主张朴素 简淡的风格。老者说:“最高的“巧”是什么?就是不巧,不巧才 是大巧。” 注解 老者先问“最高的巧是什么?”然后马上就回答“就是不巧, 也就是大巧”即设问手法一一先问后答,问后即答。很显然,设问 能引发读者思考,牵动读者的注意力。 23.夸张
 明月清风,老者静静地欣赏古典音乐。一曲毕,老者感觉畅 快无比,全身亿万万个毛孔,都像吃了人參果,无比舒适。
 注解 “全身亿万万个毛孔,都像吃了人参果“明显将范围“夸大” 了,此即夸张之一种。
 谈及当年走过的万水千山,老者淡然一笑:千山万壑,在红 军眼里,不过是小小的沟坎而已。
 注解 把“千山万壑”看作“小小的沟坎",是将原物“缩小”了。 “缩小"更能透出红军战
 士不畏任何艰险的壮志豪情。此即夸张之 一种。
 24.对偶
 大年三十,鞭炮声声,老者铺纸研墨,手写一副春联:竹雨 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注解 此对联完全对仗(对偶)。“竹雨”对“茶烟”,“松风” 对“梧月”,“琴
 韵”对“书声”。非止对偶形式之妙,更有淡 雅之意境。从形式上看,整齐均匀,非常塑目;从
 音节上看,音 律和谐,樫锵悦耳。
 25.排比
 冬日有暖阳,但微冷。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 像羽毛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注解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 (三个或三个以上)排列起
 来,以加强语势。上例中,三个 “像……一般的雪”并列呈现,即为排比。很显然,如此排比,
 突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26.反复
 孙儿在侧,聪裁伶俐,九首古诗,一会儿就全背会了。老者 喜上眉梢,连连称赞: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
 注解 老者连续两次称赞孙儿“孺子可教也”,即为重复。很明显地, 重复的话语里,突出地
 表现了老者对孙儿的肯定。
 27.借代
 老者遥望远方,江水尽头,水天一色,一叶白帆渐渐清晰。 此时,红日大光,老者感叹: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解 “帆"是船的特征,用“帆''代替船,即借“帆''代“船", 即为借代。借代借
 代,“借"而“代”之。
 28.双关
 暖风吹,草长管飞。桃花花期已过,花瓣片片瓢落。此情此 景,老者喟然长叹:春去也!春去也!
 注解 老者所言“春去也”,语义双关。表面的意思是春天渐渐离开, 深层的意思,是美好的
 年华已逝。此句有表里两层意思,是为双 关。双关者,关联“双”意者也。
 29.比兴
 十月小阳春,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垂暮的老者,精神矍铄, 意气风发。
 注释 先描画夕阳之美,再引出精神矍铄的老者。此即“兴”一一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同时,“夕阳”又是老者的喻体。此 即“比” 一一以彼物比此物也。 《周南•关雎》先以关雎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 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娴靜;雎鸠乃“河洲” 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釆若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 唱和之音,可
 起“君子”思“逑”之情。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 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给诗歌的理
 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最是沧桑起风情》——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妙解 描写手法 01.虚实结合 02.细节描写 03.动静结合 04.渲染 05.衬托 06.侧面描写
 07.烘托 08.白描
 抒情手法
 09.乐景哀情
 10.哀景哀情
 11.乐景乐情
 12.触景生情
 13.以景结情 14.直抒胸臆
 15.托物言志
 16.用典抒情
 17.情景交融
 18.借古讽
 修辞手法
 19.比喻
 20.比拟
 21.反问
 22.设问
 23.夸张
 24.对偶
 25.排比
 26.反复
 27.借代
 28.双关
 29.比兴
 结构手法
 30.卒童显志
 31.承上启下
 32.伏笔
 33.照应
 34.铺垫
 30.卒童显志
 落叶,秋风,枯草黄;寒夜,孤雁,月如霜。空巢老者,鬓 已霜,不由叹息:寂寞真的难以抵挡!
 注解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名中心、主题,即卒童显志。 可増强文章感染力、深刻性,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此场景 中,前面写景,到最后方掲示主旨:寂寞真的难以抵挡!此即卒童 显志。
 31.承上启下
 中秋之夜,圆月在天。老者不禁吟出。
 注解 承:承接;启:开启,引导,引出。承接上面的,引出下面 的内容。如李清照《如梦令》
 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就是“兴 尽晚回舟”--“兴尽”承接上文,而“晚回舟”又引出下面
 内容。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股”, 即承上启下。
 32.伏笔
 桌上一把折扇,地上炉火正沸。一会儿,茶香飘溢……老者 放下茶盅,轻舞折扇,径自轻移莲步,唱起京剧《贵妃醉酒》。 注解 此场景中,先交待“桌上一把折扇”,但接下来却没有再提 到折扇。此即“伏”。至结尾处,方知此折扇是老者唱京剧之用。 此即“起”。如此,老者篁起折扇唱京剧,就不显得突
 兀。可知 伏笔好处是文章结构紧凑严密,情节发展合理、波澜起伏。但须知 伏笔需
 有“伏”有“起”:有“伏”而无“起”,必是无用之句; 有“起”而无“伏”,情节即显突兀
 而不合情理。
 33.照应
 桌上一把折扇,地上炉火正沸。一会儿,茶香飘溢……老者 放下茶盅,轻舞折扇,径自轻移莲步,唱起京剧《贵妃醉酒》。
 注解 下文交待“(老者)轻舞折扇”,此中“折扇”,即照应了上 文中的“折扇”。前
 有“伏笔”,后有“照应"。
 34.铺垫
 秋声渐起,落叶萧萧,夕阳暗淡。老者面对夕阳,喟然长叹: 岁月不饶人,时光催人老啊!
 注解 上面的场景中,前面的景色描写,渲染了气氛,即为后面的 抒情做了铺垫。 铺垫,是为主要情节的出现蓄积酝酿的过程,可使读者产生 期待心理,増强作品吸引力;制造悬念; 铺垫的作用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増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 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铺垫的原则是引而不发、自然合理。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 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 气势。一般包含背景式铺垫、衬托式铺垫、铺陈式铺垫。 《最是沧桑起风情》——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妙解 描写手法 01.虚实结合 02.细节描写 03.动静结合 04.渲染 05.衬托 06.侧面描写
 07.烘托 08.白描
 抒情手法
 09.乐景哀情
 10.哀景哀情
 11.乐景乐情
 12.触景生情
 13.以景结情 14.直抒胸臆
 15.托物言志
 16.用典抒情
 17.情景交融
 18.借古讽
 修辞手法
 19.比喻
 20.比拟
 21.反问
 22.设问
 23.夸张
 24.对偶
 25.排比
 26.反复
 27.借代
 28.双关
 29.比兴
 结构手法
 30.卒童显志
 31.承上启下
 32.伏笔
 33.照应
 34.铺垫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系列(手法技巧)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系列(手法技巧)——抒情手法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系列(手法技巧)——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系列(手法技巧)——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系列(手法技巧)——结构手法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