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上海高三二模青浦区作文审题构思详解
原题如下:
常言说“眼见为实”。佛却说: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审题篇
材料审题难度不高,用了两句熟语构成了矛盾。第一句话点明眼睛见到的是真相,是
客观存在;第二句话则强调眼睛见到的是内心所想,即主观想象。
综上,本题的矛盾为:眼见的是客观还是主观?
本题信息
矛盾:肉眼所见是客观,还是主观?
审题难度:★★☆☆☆
构思难度:★★★☆☆
素材难度:★★★★☆
构思篇
本题给出的是抽象的矛盾,这是海派作文的固有风格。要探讨抽象的矛盾,亮亮老师
一直强调要找寻具体的素材,才能有具体的观点。
眼睛是人的感官之一,经受人的主观控制,看到的也是万物反射出的光,并非万物本
身。因而肉眼所见要保持客观是比较困难的,大部分时候,肉眼所见是主观的。当然,这
个观点属于人云亦云的浅层观点,接下来亮亮老师来分析深层的观点,依旧是从素材来提
炼。
《列子》中讲述了疑邻盗斧的故事:“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
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亡斧者心中装的是邻居之子
盗斧,那么看到的自然也是邻居之子种种类似盗斧的行径。
与此类似的,还有《列子》中齐人攫金的故事:“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
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齐人的回答虽让人啼笑皆非,但的确是当时其内心所想。只
想着金子,自然看不见其他。
为何肉眼所见如此主观?从上述两个故事可以总结原因:假若我们如亡斧者或齐人那
般,有着猜忌、物欲等种种不良的心境,自然会影响我们视角的客观性,导致眼见为虚。
除了内在的心理因素之外,外在的环境因素也能打破“眼见为实”。
韩愈在《原道》中提出:“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
小者,非天小也。”韩愈把老子比喻为井底之蛙,认为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
认为义,自然会轻视仁义。
《道德经》有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认为仁义是好的,但出现的基础却是更好的大道被废弃。
的确,当时处于春秋时期,被老子看作是一个充满种种病态社会现象的乱世,大道废
弃,人们开始崇尚仁义,试图以仁义挽颓风。而韩愈在千年之后,自然能跳出这个时代环
境的局限,能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到“仁义”的内涵。
因而“眼见为实”也受到了环境因素的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