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专题
河南省六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和清臣病后韵
陈耆卿
契阔芝眉两月中,往寻一笑思春融。
知君近日能寻乐,款我昨宵多发蒙。
快得联诗到侯喜,何当载酒过扬雄。
交情须作霜松老,莫学翻翻桃李风。
【注】芝眉:称人容颜,眉宇间有芝采,谓贵相。发蒙:启发、启蒙。侯喜:唐代诗人,有“能诗”
之称,与韩愈等作有《石鼎联句》。扬雄:汉代文学家,家贫爱酒,时人多携酒菜向他问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与朋友清臣分别达两月之久,但一想起对方,诗人就感到心中温暖如春。
B.诗人昨夜读到清臣的赠诗,受益良多,写下此诗回赠,并想带着酒前去拜访。
C.尾联采用比喻和对比,借题发挥,主要表达了对友情易变的轻薄世风的批评。
D.这首诗起笔回忆过去,然后转入现实,最后展望将来,层次分明,曲折有致。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14.C(这首诗作为给朋友的和诗,主要是抒发对友人的情感,而对世风的批评仅是为了衬托友情坚贞
的,尾联的语义重心在前一句。)
15.(1)对友人别后的思念。首联回忆与朋友过去的交往,体现出对友人的牵挂。(2)对友人病愈
的快慰。颔联写对方能够“寻乐”,饱含喜悦;对我“发蒙”,暗含感动。(3)对再次相聚的期盼。颈联
“快得”“何当”憧憬未来,期待能够载酒访友,与友相聚。(4)对友情坚贞的期许。尾联以“桃李风”
反衬,希望与朋友的交情如霜中老松一样坚贞。(每点 2 分,写出三点即得 6 分。)
河南省焦作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春日醉起言志①
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赐金放还之后。由于他疾恶如仇,性情孤傲,
不肯与李林甫、高力士等权奸合作,很快便受到排斥打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中“觉来”二字既呼应题目,又承接上文,“一鸟花间鸣”则引出了下文的描写。
B.“语流莺”使用拟人手法,将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的美好情景表现出来。
C.“浩歌待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都写到“明月”,两句寄托的情感相同。
D.全诗语言流丽酣畅,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兼而有之,体现出李诗一贯的豪放俊逸风格。
15.李白自称酒中仙,一生与酒有不解之缘。“酒”既是诗人生活的必需品,也是诗歌中的重要内容。诗中
写到“终日醉”和“对酒”,请分析这两处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C
15.①“终日醉”处说明诗人不肯与朝中权贵同流合污,受到排斥打击,痛恨官场的黑暗污浊,内心苦闷,
借酒浇愁,表达了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②“对酒”处写诗人大醉醒来,在安谧的春光中发现了
以前不曾发现的幽美之境,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精神顿悟,不禁把酒自酌,陶醉在无忧无虑的世
界里,逍遥自得。(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河南省济源平顶山许昌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寄吕穆仲寺丞
苏轼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
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①.
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束村②.
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③.
[注]①中郎:指蔡邕。《后汉书·孔融传》:“与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贲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
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刑(指容貌像蔡邕)。'”②桑枣村,密州产桑枣的地区,苏轼时
任密州知州。
③灰心霜鬓:出自唐代裴度《洛书即事》“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回忆在杭州时与友人游览作诗的情景,为下文的抒情蓄势。
B.诗人借蔡中郎比吕穆仲,把思念之情寄托在跟他容貌相似的人身上。
C.诗人在信中与友人商约,准备各奔前程,去寻求闲适隐逸的生活。
D.诗歌善于运用典故,语言典雅而含蓄,贴切有内涵,增强了表现力。
15.诗歌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
15.(6分)
①想起当年与友人同在西湖的场景如同一梦,更不要说灰心霜鬓了。②“回首”“梦”表达了诗人对
二人际遇变迁的感慨。③“灰心霜鬓”化用前人诗句,表达了对仕途和国事的忧思。
(共6分,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河南省安阳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卒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西湖二首①其一
曾巩
左符②千里走东方,喜有西湖六月凉。
塞上马③归终反覆,泰山鸱④ 饱正飞扬。
懒宜鱼鸟心常静,老觉诗书味更长。
行到平桥初见日,满川风露紫荷香。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由于朝廷纷争自求外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期间,文中的西湖即现在的大明湖。②左
符:符契的左半,汉制,太守出任执左符。③塞上马:此处化用的是《淮南子》中塞翁失马的典故。④鸱:
多用来指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诗人长途跋涉来到齐州,虽为六月暑热天气,但此地却十分凉爽,内心感到喜悦。
B.养鱼养鸟可以暂时让自己内心宁静,但诗人无暇于此,而在品味诗文中感受到更多的兴味。
C.新日初升,荷香弥漫,体现了诗人将官场纷争抛在脑后,沉浸在此地旖旎的风光之中。
D.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表达时而直白时而蕴藉,将诗人的复杂心绪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15.有人认为颔联是诗人对朝廷纷争中各色人物的嘲讽,也有人认为此联是诗人初到齐州的内心写照,你认
为呢?请选择一种观点结合诗文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
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③?
【注】①胡逸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致虚庵是胡逸老的书房。②籯(yíng):竹箱。③灵台:此指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议结合,褒贬分明,在对比中凸显了胡逸老不同凡俗的淳厚家风和高雅品格。
B.正如蚌胎滋养出明月珠一样,有诗书家教和扶贫济困的德行,友人家必定俊才辈出。
C.于友人处盘桓,闲看山卧听水,山水之妙不仅悦人耳目,更能荡涤心灵,澡雪精神。
D.名为“题致虚庵”,诗句却无一处写庵,通篇着墨于表现和赞美庵主人的精神生活。
15.诗歌的颈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
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注意从内容情感和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
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构上从和题目的关联以及前后语句的关联进行
分析。
【解答】(1)D.“诗句无一处写庵,通篇着墨于表现和赞美庵主人的精神生活”错,颈联写的就是致虚庵
的环境和庵居的见闻感受,且开头“藏书万卷”也点出了致虚庵作为书房的功用;另外,本诗赞美庵主人
的同时也有抒写自己情志的意味。故选 D。
(2)“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是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写的
是致虚庵的环境和庵居的见闻感受。致虚庵山环水绕,环境清幽,在这里可以观山听水。此句写景叙事,
写山水之景,叙观山听水之事,景中含情,即事抒情,生活在这里感到悠闲从容,胸襟自然就洒脱澄明。
在结构方面,需要考虑颈联与诗题、前后句子的关联。颈联正面写致虚庵,题目是“题胡逸老致虚庵”,点
扣题目。首联写胡逸老不同凡俗的淳厚家风和高雅品格。颔联进一步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诗歌前两句没
直接写庵,颈联才写庵,写庵环境清幽,写在庵内观山听水,实际上还是为了衬托人物,表明人物的闲雅
从容,澄明洒脱。颈联观山听水,尾联说“观水观山皆得妙”,直接抒情议论,表明观山观水的妙趣,同时
表明外物不能污染内心,山水可以涤荡内心,颈联为尾联直接抒情议论作铺垫。
答案:
(1)D
(2)①情感表达:颈联描述了致虚庵山环水绕的清幽环境和观山听水的生活情状,景中含情,即事抒情,
间接表现了人物心境的闲雅从容,胸襟的澄明洒脱。②结构安排:颈联从前面的直写其人转入写庵(衬人),
点扣题目,并为尾联直接抒情议论作铺垫。
译文:
藏书万卷可以用来教子,留金满箱往往成为祸灾。能与贫人共享年谷,定有明珠生长在蚌胎。山景随
着宴坐如画图呈现,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观山观水都能领略妙趣,还有什么等污染灵台。
赏析:
从诗中可知,胡逸老此人为人不慕荣利,雅有山水之趣。黄庭坚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
情怀。
诗人先发议论:诗书传家能使后代成才,而遗金满篓往往给子孙招来祸害。这里用了韦贤的典故。据
《汉书•韦贤传》,韦贤号称邹鲁大儒,教育了四个儿子,都很有成就。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
品格的清高,令人仰慕。首联二句劈空而来,气势惊挺。
颔联说他在灾年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和气必能致祥,后代必得佳子弟。这里用了韦康、韦诞兄弟
的典故。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孔融赞扬韦端的两个儿子韦康与韦诞为一双明珠。诗人意
谓,胡逸老必能像韦端那样,明珠出于蚌胎,佳子弟出于门庭。
颈联转到正面写致虚庵。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入夜倚于窗前,只觉风雨飒
飒而来。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评家认为这两句“奇”。之所以奇,是因为:第一,化静为动。将致虚庵
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第二,化实为虚。什么样的“画图”,尽
可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第三,情景交融。五句写视觉,六句
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庵主高雅的人格、广
阔的胸襟,与前两联一脉相承。只不过前两联是直叙,这里是衬托。
尾联总收全诗,照应开头。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现于心目之前。而山水的清淑之气
又能涤荡肠胃,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这里一方面说胡逸老,另一方面也披露了诗人自己的胸襟。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
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是否正确。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① 杨巨源
两河②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③,诸侯不复更长征。
【注】①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稳定。公元 817 年(元和
十二年),裴度被宪宗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统一。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队
回来时的唱和之作。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点明了“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回原驻地;旆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
C.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15.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
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
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塑造诗歌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一般以直接描写(神态、
动作、心理)为主,侧面烘托为辅。
【解答】(1)D.“悲凉”错,这首诗是说战争结束,和平到来,“悲凉”没有体现。故选 D。
(2)“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这两句中既有环境描写,也有动作描写。征人身处边界,看到
了“云”“秋塞静”“水”“晚天晴”,傍晚的天空晴朗,飘着白云,边塞是宁静美丽的,写环境是为了
烘托人物形象,以景美衬托征人美。“立马”“望云”“射雕”是人物的动作,是细节描写,征人驻马看
云,临水射雕,身姿矫健,气势昂扬,威风凛凛。其实征人只是千万个士兵的典型,作者以点带面,让我
们透过征人的风采去看大唐士兵的精神风貌,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答案:
(1)D
(2)①通过“立马”“望云”“射雕”等细节刻画(动作描写),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昂扬的气概。
②以宁静的“秋塞”、傍晚晴丽的天空、秋水等美的意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③以点带面。通过个体征
人形象的细致刻画,表现群体征人的精神面貌。
赏析: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八庚。平仄规范,对仗工稳。首联言事,说平定藩镇的
战争结束了,从此天下和平;参加平叛的队伍也都回到了自己归属的军营。发端即一派喜悦之情,溢于言
表。颔联承首句“万方清”荡开,秋塞静、晚天晴,以具象兴抽象。对句射雕临水,因对仗和平仄而倒装,
实际意思是临水射雕。颈联转换角度说和平,“戍闲部伍分岐路”,征戍的部队都没仗可打了,分散开来
各自回原驻地;把战斗中用过的旆旌(讨伐军的旗帜,因为战争结束,讨伐军的番号也取消了,所以不再
有用,变成了纪念品)寄回了家乡,用来象征和平的到来。尾联总括收拢,深化主题。“圣代”圣君统治
的时代,止戈,战争结束,资,增加;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歌颂这场统一的战争的丰功伟绩。对句以
小见大,说结果,各地的军队不用再远征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所处时代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裴度
为有大功,很快因宪宗的猜忌,被罢相,后三起三落,终不得重用。由于朝廷的腐败昏庸,最终还是没有
实现中兴,不到 100 以后(公元 907 年),唐朝就灭亡了。若诗人九泉之下有知,想必也会感到遗憾。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
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是否正确。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 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赠钱征君①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惟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注]①征君:不应朝廷征辟的隐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诗人在风光明媚、景色优美的暮春时节独自饮酒的场景,营造了恬淡娴静的隐居氛围。
B.颔联承接上联第二句,语带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各”字突出了钱
少阳两鬓斑白,人至暮年。
C.颈联写典型的隐居生活,其中前句化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带有一种无可奈何、不得已避世
饮酒的感怀。
D.尾联反用吕尚渭水垂钓而遇文王的典故,收束全诗,在对钱征君才能称颂的同时,又对他不遇于时的遭
遇略感惋惜。
15.本诗在结构安排上颇为精巧,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在结构安排上的巧妙之处。(6 分)
14.C(A 项中不是写诗人,而是写钱少阳,暗扣其“征君”身份。B 项中“各”字是写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
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D 项“反用典故”“不遇于时”于文无据,也没有惋惜
之意。)
15.颈联承上启下:①第五句近承领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承
接春日将近,人至暮年,带有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欲扬先抑,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
②第六句下启尾联:写水边钓鱼,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表现钱少阳年老仍怀出仕建功的
抱负这一高潮蓄势。(每点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