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ID:685127

大小:9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5-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河南省六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巴黎协定》提出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 2。C 并努力控制在 1.5 以下的目标。我国正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下的减排路径,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过去十年间,中国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 植树造林等一系列举措,向世界交出一份亮眼的减碳答卷。201 9 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 32%, 新增装机容量全球占比 48%,分别连续 10 年和 1 1 年位列世界第一。中国清洁能源领域专利数、装机数和 发电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投资额连续五年超过 1000 亿美元。全球 50%的新能源汽车、52%的公共慢速 充电站和 82%的公共快速充电站都在中国,城市公交几乎实现全部电气化。20 1 9 年 NASA 公布卫星图片显 示,中国新增绿化面积约占全球 1/4,贡献比例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放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的重要力 量。第 73 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表示,中国在实现自身减碳目标上的投入让其印象深刻,无论是开发低碳 技术还是推行减碳政策,中国都发挥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摘自吕剑锋《绿色复苏,中国减碳按下“加速键”》,环球网 2020 年 10 月 17 日) 材料二: 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在 1 1 月 3 日举行的 2020 第九届中国盐城环保产业博览会上表示,我国目前实施 的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 达标标准为年均浓度 3 5 微克/立方米,选的是世卫组织最低档的一个达标标准, 未来我国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会不断提升。“只有大气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协同,才能使我们的空气质量 逐渐走到高标准,为未来稳定、不反弹的空气质量改善奠定基础。’’ 现在,很多研究者在开展我国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提升的研究。例如,目前已有 60%的城市达标,未来 到“十四五”结束,可能会有 80%的城市将达标,到那时 201 2 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已实施 1 3 年,我国 是不是应该将空气质量标准提升到新的阶段?我国 PM2.5 达标标准什么时候从 3 5 微克/立方米提升到 25 微克/立方米,从 25 微克/立方米再提升到 1 5 微克/立方米? 贺克斌表示:“其中一个研究的结果是,2030 年到 203 5 年期间,所有城市会达到空气质量 PM2.5 浓 度 3 5 微克/立方米的标准。203 5 年之后,进入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二阶段,我们的分析表明,到 2050 年 有可能达到 PM2.5 浓度 15 微克/立方米的标准。’’ “要实现 PM2.5 浓度 1 5 微克/立方米是非常难的,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治霾和减碳的结合。 如果仅仅是单独治霾,要治到 1 5 微克/立方米,没有跟碳的结合、跟能源结构的结合,那会是一个非常 困难的事情。’’贺克斌强调。 (摘自刘毅《贺克斌院士:治霾与减碳的目标须协同实现》,《人民日报》2020 年 11 月 9 日) 材料三: 在各地减碳行动中,深圳走在了前列。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市,近五年碳排放只增长了 400 万吨, 主要因为深圳优化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单位产出增长和碳排放开始逐渐脱钩。哈尔滨工业大 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介绍,建设坪山新能源汽车基地是深圳降低燃油车排放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 深圳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完成替换,这些年的替换效应相当于 1 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替代 60 万私家 车产生碳排放当量;深圳淘汰低端企业上万家,鼓励发展高附加值和新能源产业;深圳还最早在全国设立 生态县,规定内的土地不能开发,并且不断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建设生态景观林,对空气和碳减排有很重 要的作用。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之一是减少煤炭的使用,自“十一五”以来,中国在每个五年规划中都确立 节能减碳的约束性目标,并分解到各省区市,强化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为实现达峰目标,生态环境部表 示,“十四五”规划将有一系列硬措施,不仅包括指标设定,还包括更好地借助市场手段,综合运用科技、 财税、环保等政策,更好推进高质量发展。 (选自凤昇、张悦《减碳按下快进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1 1 月 24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2019 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 32%,连续 1 0 年位列世界第一;新增装机容量全球占比 48%,连续 1 1 年位列世界第一。 B.2019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 50%,公共慢速充电站和公共快速充电站全球占比分别为 5 2%和 82%,城市公交基本实现电气化。 C.在各地减碳行动中,深圳走在了前列,如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已被替换成 60 万私家车,而且 鼓励发展高附加值和新能源产业。 D.为实现达峰目标,中国将在坚持把节能减碳作为约束性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同时,还会综 合运用科技、财税、环保等政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过去十年间,中国通过多种措施,向世界交出一份亮眼的减碳答卷,多个指标稳居世界第一,从而 赢得世界舆论的良好赞誉。 B.年均浓度 35 微克/立方米是世卫组织最低档的 PM2.5 达标标准,要让中国城市完全达到这样的标 准就需要连续几十年的努力。 C.要让我们的空气质量逐渐走到高标准,为未来稳定、不反弹的空气质量改善奠定基础,就必须协同 大气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 D.要达到 PM2.5 浓度 15 微克/立方米的标准非常困难,治霾与减少煤炭使用相结合会使问题迎刃而 解,中国势必采取综合措施。 6.中国为何高度重视减碳工作?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说明。(6 分) 4.C(“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已被替换成 60 万私家车”是对原文语句“深圳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 租车完成替换,这些年的替换效应相当于 1 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替代 60 万私家车产生碳排放当量”的错 误理解。) 5.D(“治霾与减少煤炭使用相结合会使问题迎刃而解”错,应该是“治霾与减碳相结合”,“减少 煤炭使用”只是“减碳”的举措之一,并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6.(1)我国的空气质量水平相对低下,这会倒逼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治理;(2)根据《巴黎 协定》,中国高度重视减碳工作是在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3)中国高度重视减碳工 作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安排的需要,单纯依靠治霾难以达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每点 2 分,共 6 分) 河南省焦作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不时冒出来的一些发生在学校里的极端事件,让教育惩戒越来越陷入“用”还是“不用”的 困局。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在今年 3 月正式实施。但在实施中还可能遇到哪 些问题,家和校——实施者和接受者又该如何将惩戒的力量变成教育的有力组成部分,一系列问题需要在 实践中摸索。 主持人:前些年,一名小学生因遭到任课老师较为严厉的批评后郁闷跳楼。有的说是孩子太脆弱,有 的说是老师过于严苛,也有的说是家长过分溺爱。归根结底,还是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而这其中最直接 的指向就是惩戒到底该不该有,惩戒的目的是什么? 薛刚凌:教育惩戒是通过适当的惩罚性措施,帮助学生戒除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教育惩戒作为重要的 教育措施和教育方式,自古就是教育职责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知识, 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更要养成良好品行,进而培育完整人格,以确保其能够具备进入社会的知识、能力 和素质品格。 主持人:实际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各具特色的学生”“复杂多变的现实”,这些都可能成为教师 实施教育惩戒的影响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该如何使用惩戒的手段? 侯健:对未成年人而言,正面教育、表扬鼓励的优势会更大一些。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 不能仅仅依靠在学生违规时施以教育惩戒,更应依靠在平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管教。有效的教育惩戒不仅要 指出学生言行错在何处,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规则意识、道德责任,符合教育规律。 湛中乐:教育惩戒主要有两条红线:一是不得以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的方式实施教 育惩戒;二是不得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此外,教育惩戒与侮辱学生人格尊严之间的界限也要区分开来。 人格最基本的要素是自尊心,禁止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就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只要教育惩戒没有 危害学生作为“人”的身份和地位,就不构成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同时,设定教育惩戒方式的另一条红线 是不得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 主持人:在网络上,常看到教师的教育惩戒致使家校矛盾难以调和的事例,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层 面究竟应该如何去理解和把握? 张海鹏: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教育惩戒一概否定,当出现纠纷或摩擦时,采取非理性方式进行 过度维权,导致老师不敢管、不愿管的教育惩戒缺位现象。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正确 认识教育惩戒的权限与规则,合法合理地行使教育惩戒;还需要家长充分认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尊重、 配合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惩戒。 (摘编自《教育惩戒的困局如何破》) 材料二: “教”,殷商甲骨文中初作从攴,爻声。形旁支为手持器械施教形,表示教的本义与施教有关。“教” 的本源之意表现为:儿童在鞭挞之下,学习算术。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教,上所施,下所效 也。从攴,从孝。”这也暗含着学识先知相对于蒙昧学生的权威引领,尊长可运用攴击对学生进行惩戒。 针对“不合乎礼”的惩戒。《周礼·大司乐小师》曰: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明会典》 又曰:生员有戾规矩,并课业不精,禀膳不洁,并从纠举惩治。 针对“不勤于学”的惩戒。清代《重订训学良规》云:每届朔望,经董输流到塾,将各生所读之书、 所写之字所识之方字,考其优劣。劣者请师戒责,优者分别奖给花红。 针对“不正其身”的惩戒。南宋《丽泽书院学规》九月规约曰:毋亲鄙事。指不能接触不好的事情如 赌博、斗殴、酣饮酒肆。明代设立功过簿,记录学生表现今生徒有过不肯告于先生朋友求知改者,是自弃 其身而甘于为恶者也。先生察出重责,书于改过簿内,以待稽考。 (摘编自祁占勇《古人的“戒尺”》) 材料三: 2006 年,英国教育部颁布《学校行为与纪律:给校长和教师的建议》,赋予校长和教师惩戒权,强调教 职人员有权对学生进行惩戒。 日本《学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 11 条规定:校长和教师,出于维护学校秩序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可对 学生进行惩戒,但不允许体罚。为防止滥用教育惩戒权力,世界教育发达国家严格限制任意惩戒或不当惩 戒。 2014 年,美国马里兰州发布《教育惩戒管理框架》,根据学生违纪行为的程度,实施分层惩戒。2011 年,韩国教育部发布《学校文化先进化方案》,采取训导、教导,直至停课等教育惩戒措施。 (摘编自王云龙、汪溢《世界各国怎样惩戒》)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在教育惩戒陷入困局的情况下颁布实施的,为教育惩戒提供了依据, 利于我国教育向好发展。 B.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育惩戒在我国古已有之,其目的主要在于教育并转化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 培养更加健康的人格。 C.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牢记红线,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侮辱学生,保护了学生 的自尊心就是保护了学生的人格。 D.无论是殷商甲骨文中的“教”字,还是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教”的解释,都从汉字本源角度,阐 释了教育借助惩戒手段,督促学生改正行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对于未成年人犯错违规时才借助教育惩戒,老师日常的正面表扬鼓励、积极管教等方式优势更大,也 更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 B.从《明会典》《重订训学良规》《丽泽书院学规》等可知,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礼教、学 业和行为的规范。 C.材料一强调学校在实施教育惩戒时,严禁体罚学生,可见体罚并不属于教育惩戒的范畴,教育者在教育 惩戒时对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D.社会上经常出现因学校实施教育惩戒而导致家校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缘于部分教育者对教育惩 戒的权限与规则认识不清,惩戒的尺度把握不到位。 6.三则材料都与教育惩戒有关,请简要概括各材料的主要内容。(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 5.D 6.①材料一从教育惩戒的目的、方式、家长参与情况回答了应如何破解教育惩戒目前面临的困局;②材料 二列举了有关古代教育惩戒的记载、条款,说明我国古代就很重视教育惩戒;③材料三介绍了美英日韩等 国家教育惩诫的相关情况。(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河南省济源平顶山许昌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目前数字乡村仍在起步阶段。在“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 种”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挖掘潜力。凭借移动互联网和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间数字鸿沟正加速缩小, 但乡村内部的数字鸿沟却有拉大趋势。这种数字鸿沟正呈现出新特征,从接入鸿沟转向人力鸿沟,从技术 可及性差异转向数字使用性差异。建设数字乡村就是要加快弥合城乡间、乡村间、人群间的数字鸿沟。 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我国乡村众多,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等差异明显,要因 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发展方式。要接地气,信息服务要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要 开放包容,只要对农民有利,都应该欢迎。要从农业生产数字化起步,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数字化 改造作为主攻方向。 数字乡村成功的关键,是要构建起一套推进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修路”、企业“跑车”、农民“收 货”的发展机制。政府负责公益资源整合,协调建好基础“信息高速公路”;运营商负责村级信息站建设 运营;服务商则负责提供各类商业服务和通道,让农民扩大市场规模获得收益。 (摘编自乔金亮《加快弥合乡村数字鸿沟》,《经济日报》2021年1月15日) 材料二: 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的重要抓手,数字科技正在加速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场景。中 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 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为充分发挥数字科技赋能作用,需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 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两个方向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虽然目前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速”,但部分区域以 云计算、大数据、AI等为代表的“新IT”数字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在加快推进新基建的背景下,要更加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区域,在农村地区进一步促进数字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打破城乡“数字素养鸿沟”、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是建设数字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地方政府可联 动相关机构和厂商,通过宣传引导、组织培训等方式,培养农民使用数字化致富的相关意识和技能。只有 农民对数字时代的适应能力提升,利用数字化解决问题、创造收入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广大农民在数字时 代“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不会用”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真正实现数字科技赋能于人。 (摘编自《社科院报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加强PC等数字生产力设备的应用》,央广网 2021年3月12日) 材料三: 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间的热闹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草”乡间好货。直播间里,乡亲们种植的 稻米一度成为网红爆款,短短几个月创下了700多吨的线上销售纪录。空间上的“万水千山”正在变为网 络里的“近在咫尺”,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脱贫增收。过去,传统电商把大量消 费品输送到农村,对活跃农村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乡村振兴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 到城市。农村电商的农产品上行体系,为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提供了可能,这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 关键。 不过,农村电商仍有不少短板,直播带货也并非易事。多位电商带货参与者反映,消费者对新、奇、 特、优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直播带货订单集中的需 求。尽管电商服务体系已经覆盖到多数乡村,但合适的农产品少、运营成本高、营销推广难等问题仍然突 出。 (摘编自《乡村数字化从哪里起步》,《经济日报》2021年1月15日) 4.下列关于数字乡村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发展,基本实现乡村与城市“同网同速”,但数字乡村建设 仍处在起步阶段。 B.目前我国广大乡村的数字化建设参差不齐,部分乡村已初步进行数字化建设,还有相当多的地区亟 需进行数字化建设。 C.数字乡村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农民的实际需要等,探 索不同的发展方式。 D.数字乡村建设不完全等同于智慧城市创建,要从农业生产数字化起步,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 数字化改造作为发展重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城乡融合的发展,城乡数字鸿沟呈现出新的特征,从接入鸿沟转向人力鸿沟,从 技术可及性差异转向数字使用性差异。 B.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使某些农产品走出乡村进入城市,这为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提供了便利和可 能,也将会带动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C.借助风靡的短视频和直播间,新、奇、特、优的农产品走进电商,连乡亲们种植的稻米都曾成为网 红爆款,创下了惊人的线上销售纪录。 D.要真正实现数字科技赋能于人,必须提升农民对数字时代的适应能力,强化广大农民利用数字化条 件解决问题、创造收入的意识和能力。 6.有效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哪些相关方作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B 5.(3分)A 6.(6分) ①政府要加强扶持,做好宣传引导,整合公益资源,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②企业为农民提供各类商业服务和通道,扩大市场规模,帮助农民降低投资成本; ③农民要不断增强对数字时代的适应能力,提升数字素养,抓住机遇创收致富。 (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河南省安阳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被誉为“金腰带”的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 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 11 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 4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 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着力强化创 新驱动转型升级,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对外开放新优势。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生力军。 尽管长江经济带已取得多方面积极进展,但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有关负责人坦言,高质量发展仍面 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长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较大,岸线资源过度开发, 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并未根本性扭转等问题仍需关注。此外,多式联运、江海联运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以港口为节点的综合运输枢纽“最后一公里”亟须打通。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共抓长江大保护合力仍不够 等问题也存在。 (摘编自《一揽子举措待发长江经济带蓄势新发展》,《经济参考报》2020 年 1 月 3 日) 材料二: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长江,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生态环境 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出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经济发展不是掠夺自然的竭泽而渔, 自然保护也不是困守青山的缘木求鱼。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 经济发展的错误做法,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推广将“绿水青 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说实路径,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摘编自《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长江》,“新华网”2020 年 11 月 16 日) 材料三: “共抓大保护”,难点在“共”字,突破口也在“共”字。目前,“共抓大保护”仍存在诸多困难和挑 战。其中之一是司法保障体系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力度不均衡,需要在更高格局、更大范围内构建统一 的司法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司法保护职能作用,切实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 出台统一的司法办案依据。构建统一的“共抓大保护”司法保障体系,应尽快出台长江保护法,完善 与之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和政府规章,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构 建统一的司法管辖制度。长江流域是一个整体,必须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的界线,构建与行政区划分离的统 一司法管辖制度,确保涉长江大保护的法律法规统一实施。 (摘编自游劝荣《统一司法保障 共护大江东流》,《人民日报》2020 年 5 月 20 日) 材料四: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卷省份越来越重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日前发 布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从经济绩效、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社会共享五大领 域评价了长江经济带高貭量发展水平,指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但各领域仍存在发展短板。 报告建议,升级改造传统制造业是基础,重点做好产业转型“减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 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产业发展新动力是关键,要瞄准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围绕现代化产业链打造世界级产 业集群是核心,有序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是重要抓手。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还需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构筑高水平开放新高地。”彭智敏说,一方 面,发挥长江经济带庞大内需市场优势/推动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 规则,在更广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摘编自《发布》,《经济日报》2020 年 12 月 2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江经济带跨度较大,涉及的省份地区较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B.目前长江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远远达不到当下长江经济带良性发展的要求,综合治理成效甚微。 C.“共抓大保护”面对诸多困难,各地建立相应的司法保护制度、构建司法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 D.长江沿线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存在技术落后或产能过剩等问题,升级改造是相关企业的唯一出路。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绿水青山产 生巨大的效益,使长江永德生机活力。 B.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必须要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的界线,构建统一的经济制度与司法管辖制 度,确保各种经济制度和法律法规统一实施。 C.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一项关涉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工程,如果有一个领域出现短板, 整个的经济带建设就可能受到影响。 D.长江经济带建设要立足长江沿线当前的经济、生态等综合状况,又要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力建成面向世界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6.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在建设长江经济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6 分) 答: 4-5.AB 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材料一: 备受各方关注的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月球探测自此踏 上新征程。 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 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 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 发挥更大的作用。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 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嫦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 嫦娥工程的一期工程-绕月飞行,即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 现首次绕月飞行。目前一期工程的目标已经在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全部实现。 嫦娥工程的二期工程-落月探测,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 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 术。 嫦娥工程的三期工程-采样返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 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 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中新网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发展规划:“绕、落、回”三步走》) 材料二: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 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 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3月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7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 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卫星成功发射,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月面, 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随后,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标志着嫦娥三号软着陆成 功。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 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利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国探月工程》) 材料三: 十年磨剑,载誉归来!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11月24日,长征五号 准时成功发射,之后探测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两两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 及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今天再入返回、安全着陆,整个工程任务现在转入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 副总指挥吴艳华说,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 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求索寰宇开新篇。据介绍,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 续实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小行星探测、 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新华社记者张泉、彭韵佳2020年12月17日报道) 4.下列对“嫦娥工程”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嫦娥工程”是一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 B.2007年10月发射的嫦娥一号已经完成了预定的绕月飞行任务,嫦娥二号的顺利发射是嫦娥工程一期 工程圆满完成的标志。 C.2013年12月发射的嫦娥三号把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软着陆到月面并开始月面勘测任务,标志着嫦娥二 期工程的成功实施。 D.“嫦娥工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月球探测工程的名字,后来开展的行星探测工程也相继加人到“嫦 娥工程”之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9年3月,嫦娥一号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一步到位地实现了“绕”和“落” 两项规划任务。 B.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采集到的月球样品成功着陆,标志着嫦娥工程的三期工程 取得圆满成功。 C.嫦娥五号发射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太空调控,历经20多个日夜,最终安全着陆,嫦娥工程开始转 入科研新阶段。 D.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经过十多年砥砺奋斗,嫦娥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功,我国后续的航天探测计 划也将陆续实施。 6.材料三中的“新跨越”“开新篇”具体指什么?从中反映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有怎样的特点?请 结合材料回答。(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 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 准确。 (2)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 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解答】(1)D.“后来开展的行星探测工程也相继加入到‘嫦娥工程’之中”错,根据材料三原文“我国 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可知,“嫦娥工程”之后的行星探测工程不在探月工程项目内。 (2)A.根据材料一“嫦娥工程的二期工程--落月探测,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可知,“落”是指月球软着 陆器软着陆月球,嫦娥一号最后的“撞月”,是硬着陆。 (3)第一问: 根据材料三“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 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说,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以及材料三的第一段可知,“新跨越”,指窗 满完成“采样返回”的“嫦娥工程”三期任务(我国已经具备地月往返能力)。 根据材料三“求索寰宇开新篇。据介绍,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 工程将接续实施”可知,“开新篇”指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 第二问: 根据材料一“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16 个 重大专项之一”,材料三“求索寰宇开新篇。据介绍,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 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嫦娥六号、七号、八号, 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等信息概括作答。 答案: (1)D (2)A (3)“新跨越”,指圆满完成“采样返回”的“嫦娥工程”三期任务(我国已经具备地月往返能力)。 “开新篇”指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 特点:①有严谨科学的长期规划;②有明确、合理的航天探索目标;③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步步推进。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 2012 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 15 方成员制定的协定。2020 年 11 月 15 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东盟 10 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 15 个 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标志 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人口超过 35 亿,占全球 47.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 32. 2%, 外贸总额占全球 29. 1%,是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贸区。谈判一旦达成,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 产业和价值链的融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摘编自 360 百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材料二: 协议的达成还有助于推动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发展。张建平指出:“协定较大幅度 地取消了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以及投资壁垒,将使区域内部的相互贸易需求快速增长,也会将部分和域 外伙伴的贸易转移为域内贸易。在投资方面,协定也会带来新增的投资创造效应。因此,RCEP 将拉动整个 地区的 GDP 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让各国人民的福祉得到显著提高。” “RCEP 的达成将有助于扩大中国出口市场空间,满足国内进口消费需要,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有 利于稳外贸、稳外资,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 作为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协定,RCEP 的签署对世界经济是一大利好。 “RCEP 的签署表明各成员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发出了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 义的强烈信号,有力支持了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有助于对全球经济形成正向预期,拉动全球经济疫 后复苏。”王受文表示。 据国际智库测算,到 2025 年,RCEP 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GDP 分别比基线多增长 10. 4%、 2. 6%、1.8%。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RCEP 的签署将有效改善全球市场的预期,为 全球经济稳定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张建平表示。 (摘编自《全球最大自贸区启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11 月 17 日) 材料三: RCEP 由东盟 10 国发起,邀请中、日、韩、澳、新和印度参加,2012 年 11 月正式启动谈判,分文本谈 判和市场准入谈判两个方面,涉及中小企业、投资、经济技术合作、货物和服务贸易等 10 多个领域,目标 是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新的自贸协定,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和全球其他自贸协定相比,RCEP 有更大的包容性,不仅涵盖货物贸易、争端解决、服务贸易、投资等 议题,也涉及知识产权、数字贸易、金融、电信等新议题,还纳入了很多新的贸易形式如电子商务。 RCEP 希望形成区域内的统一规则体系,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经营的不确定风险。各成员之间的关税减 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10 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 以成衣制作为例,协定签署后,产自澳大利亚的羊毛可以免税进入中国,在中国织成布料后再免税出 口到泰国制成成衣。成衣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带动域内各国就业的同时,也能让商家与消费者得到更 多实惠。 RCEP 不仅能促进本区域内的商品、技术、服务、资本、人员跨境的流动,对吸引区域外的投资者也有 好处。原来企业到这里投资面临着不同的规则,现在区域内的规则统一了,投资者进入一个国家,就意味 着进入整个区域各国,市场和空间都会大大扩大。 [摘编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意义》,搜狐网 2020 年 11 月 17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制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 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B.RCEP 的达成,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本地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融合,拉动区域 GDP 增长,预计到 2025 年, GDP 将比基线增加 1.8%。 C.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RCEP 的达成,将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 供有力支撑。 D.为了达成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新的自贸协定,RCEP 各成员国从文本谈判和市场准人谈判两 个方面进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RCEP 的签订将为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会 有效提振经济。 B.RCEP 的签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标志着消除贸易壁垒,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已成为不可逆挡的世 界趋势。 C.由于 RCEP 各成员国承诺 10 年内将贸易进出口降至零关税,因此,到 2031 年以后,各成员国某一商品 的价格将是相同的。 D.由于 RCEP 的签署降低了人员跨境流动的门槛,预计后新冠疫情时代,将会有更多的人员走出国门从事 经贸活动。 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达成,将给成员国的生产者带来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 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 准确。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解答】(1)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制定”错,材料一原文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协定》的签署”。 (2)C.“因此,到 2031 年以后,各成员国某一商品的价格将是相同的”推断错误。商品价格的构成,还 有运输成本等其他因素。 (3)材料三“以成衣制作为例,协定签署后,产自澳大利亚的羊毛可以免税进入中国,在中国织成布料后 再免税出口到泰国制成成衣。成衣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带动域内各国就业的同时,也能让商家与消费 者得到更多实惠”。 材料二“协议的达成还有助于推动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发展”“RCEP 的达成将有助于 扩大中国出口市场空间,满足国内进口消费需要,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有利于稳外贸、稳外资,为形 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作答。 答案: (1)A (2)C (3)①关税降低,逐步降到零关税,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②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发 展,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③产品的市场空间将大大扩宽,企业获利空间更大。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 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 11 月 25 日电)11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主持召开 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做好下一步工作。 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主题重大,意义重大,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 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了新时 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 动指南。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国务院党组和政府系统要认真学 习领会,结合政府工作实际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会议强调,政府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要带头崇尚法治、 敬畏法律,奉公守节,廉洁为民,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做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的模范,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民法典真的来了!今起,你的生活将这样改变 2021 年 1 月 1 日,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正式施行。 7 编 1260 条,几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为。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它的影响将贯穿中国 人的一生,事关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所虑所求。 民法典时代,我们的生活将发生哪些变化? 高空抛物谁来担责?民法典明确了 近年来,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屡屡出现的高空抛物事件,导致不少悲剧发生。而 且,这类事件发生后,可能还会遇到追责难、取证难的问题。谁来担责,侵权责任该如何厘清,成了此类 案件的焦点。 对此,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 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 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 侵权人追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 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该出手时就出手!民法典为见义勇为者“撑腰” 见义勇为的人往往被当做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但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甚 至救人不成反成被告,这样的事件难免让英雄寒心。“扶不扶”"救不救”甚至一度引起大众热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 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 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也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AI”换脸换声或侵犯肖像权 P 图、换脸、换声音,这在当下热传的表情包和短视频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殊不知,这些行为可 能已经侵害了他人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 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 的除外。 (摘编自“中国法制网”) 材料三: (新华社香港 2021 年 2 月 18 日电)据香港媒体报道,目前仍在狱中的反中乱港分子黎智英,涉嫌“串 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以及在“12 港人逃犯案”中“串谋协助罪犯”,日前再被香港警 方拘捕。 据香港媒体报道,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2 月 15 日期间,黎智英与同案另一名被捕人员陈梓华、涉及 “12 港人逃犯案”的李宇轩及其他人一同串谋,请求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对中国或香港特区进 行制裁、封锁或者采取其他敌对行动。 2020 年 7 月至 8 月期间,在李宇轩涉嫌犯罪后,黎智英、陈梓华与李宇轩及其他人串谋,在无合法权 利依据或合理的辩解下,协助李宇轩离开香港特区前往台湾地区,意图妨碍拘捕或检控李宇轩。 (摘编自新华社) 材料四: 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这些用典寓意深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引用了不少古典名句, 寓意深刻。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气功可保。” ——2013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2014 年 2 月 17 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014 年 9 月 5 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2014 年 10 月 20 日,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为国者,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2014 年 10 月 23 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法必明,令必行。” ——2018 年 8 月 24 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 ——2019 年 9 月 24 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法与时转则治。” ——2020 年 5 月 29 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案例判决符合民法典规定的一项是(3 分) A.A 栋楼发生高空抛物致人伤残,如果不能确定谁是侵权人,那么该楼所有住户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B.杨某(医生)在小区电梯劝阻段某吸烟时二人发生言语争执,杨某离开后,段某因情绪激动心脏病发离世, 家属起诉杨某赔偿 40 万,法院予以驳回,但认为杨某应该给予适当赔偿。 C.小丽用一款名为“ZAO”的软件上传自己的照片,把明星塑造的角色换成了自己的脸,侵犯了该角色明星 的肖像权。 D.湖南常德火车站两位没有医师资格证的女医学生对一晕倒老人实行心肺复苏,但最终无效,老人死亡。 两位女学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应受到表彰。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项是(3 分) A.要实现依法治国,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B.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C.《民法典》囊括了人们一生的民事行为,保障了公民的各项权利,让国人再无后顾之忧。 D.《国安法》的出台和实施,严厉打击了乱港分子,为香港的和平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6.从习近平谈依法治国的用典中分析依法治国的意义及如何依法治国。(6 分) 4.D(A 项中应除去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住户。B 项中杨某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C 项中小丽不构成侵 权,她是将角色的脸换成了自己的脸。) 5.C(原文是“几乎囊括”,也并非保障各项权利,“没有后顾之忧”也于文无据。) 6.(1)意义: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有序、长治久安、强大的有力保障。(2 分)(2)如何依法治国:①立法上: 法令完善、明确、与时俱进,在观察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法令。(2 分)②执法上:有法必依;执法 人员要做到公平公正。(2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