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
安徽省宿州市 2021 届高三 4 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余继登,字世用,交河人。万历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与修《会典》①成,进修撰,直讲经.
筵.。寻进右中允,充日讲官。时讲筵久辍,侍臣无所纳忠。继登与同官冯琦共进《通鉴》讲义,傅以时政
缺失。历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充正史副总裁。进礼部右侍郎。二十六年,以左侍郎摄部事。陕西、山西地
震,南都雷火,西宁钟自鸣,绍兴地涌血。继登于岁终类奏,因请罢一切诛求开采之害民者。时不能用。
雷击太庙..树,复请帝躬郊祀..、庙享,册立元子,停矿税,撤中使,帝优诏报闻而已,旋擢本部尚书。时将
讨播州杨应龙。继登请罢四川矿税,以佐兵食。复上言:“顷者星躔失度,水旱为诊,太白..昼见,天不和
也。凿山开矿,裂地求砂,致狄道山崩地震,地不和也。闾阎穷困,更加诛求,帑藏空虚,复责珠宝,奸
民蚁聚,中使鸱张,中外壅隔,上下不交,人不和也。臣子不能感动君父,言愈数愈厌,故天以非常之变,
警悟陛下,尚可恬然不为意乎?”帝不省。二十八年,琉球世子以表至,其陪臣请如祖制遣官余继登言累
朝册封琉球伐木造舟动经数岁使者蹈风涛之险小国黄供化之烦宾一如前议从事帝可之。继登自署部事,请
元子册立冠婚。疏累上,以不得请,郁郁成疾。每言及,辄流涕曰:“大礼不举,吾礼官死不瞑目!”病
满三月,连章乞休,不许。请停俸,亦不许。竟卒于官。赠太子少保,谥文恪。继登朴直慎密,寡言笑。
当大事,言议侃侃。居家廉约。学士曾朝节尝过其里,蓬蒿满径。及病革,视之,拥粗布衾,羊毳覆足而
已。幼子应诸生试,夫人请为一言,终不可。
(选自《明史·余继登传》,有改动)
【注】指《大明会典》,是明代为规范当时典章制度,编制的以行政法规为主的法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陪臣请如祖制遣官/余继登言/累朝册封琉球/伐木造舟/动经数岁/使者蹈风涛之险/小国
苦供亿之烦/宜一如前议从事/帝可之
B.其陪臣请如祖制/遣官余继登/言累朝册封琉球/伐木造舟/动经数岁使者/蹈风涛之险/小国
苦供亿之烦/宜一如前议从事/帝可之
C.其陪臣请如祖制遣官/余继登言/累朝册封/琉球伐木造舟/动经数岁/使者蹈风涛之险/小国
苦供亿之烦/宜一如前议/从事帝可之
D.其陪臣请如祖制/遣官余继登/言累朝册封/琉球伐木/造舟动经数岁/使者蹈风涛之险/小国
苦供亿之烦/宜一如前议/从事帝可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B.太庙:周代天子和诸侯的始祖庙。后代相沿置,以皇帝祖庙为太庙。
C.郊祀:是指中国古代君王带领大臣依据礼法在郊外祭祀社稷的典礼。
D.太白:文中是指太白星,“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继登谨慎细密,尽责履职。他曾经参与整理《会典》。担任日讲官时,他和同僚一起进呈《通鉴》
讲义,并附上对时政缺失的看法。
B.余继登朴实正直,遇事敢言。代理礼部工作时,他针对自然灾害和异常现象,提出有利民生建议。
担任礼部尚书期间,也积极建言。
C.余继登心忧国事,卒于任所。他为元子冠婚之事屡次上奏,得不到皇帝同意而忧思成疾。他连续请
求退休也不被允许,后来死在任上。
D.余继登生活俭约,品行方正。他的住处长满蓬蒿,病重时他只盖粗布被子,用羊皮遮足。幼子参加
进士考试,他拒绝夫人说情的请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停矿税,撤中使,帝优诏报闻而已,旋擢本部尚书。
(2)故天以非常之变,警悟陛下,尚可恬然不为意乎?
10.A
11.C【解析】“祭祀社稷”错,应为“祭祀天地”。
12.D【解析】“参加进士考试”错,“诸生试”指的是童生试。
13.(1)(余继登请求)停止征收矿税,撤除中使(宦官),皇帝(只是)下嘉奖褒美的诏书
答复(回复)表示知道了罢了,不久升任为礼部尚书。(优诏、报闻、旋各1分,句意2分)
(2)所以上天用不同寻常的变故,使陛下警觉醒悟,还能安然自处而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吗?(非常、警悟、不为意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余继登,字世用,交河人。万历五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参与撰修《会典》
完成,晋升修撰,在经筵值班讲读。不久,提升为右中允,充任日讲官。当时经筵讲读久已
停止,侍臣没有办法向皇上讲忠言。余继登与同官冯琦一起呈递《通鉴》的讲义,附着说明
对时事政治缺失的看法。历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充当正史副总裁。后来晋升为詹事负责翰
林院。晋升礼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六年,他以左侍郎身份代理礼部工作。陕西、山西发生地
震,南京遭雷火,西宁的钟不敲自鸣,绍兴地下涌淌血水。余继登在此年底分类上奏,乘势
建议罢除一切有害百姓的求索开采之事。当时未被采纳。雷击了太庙的树,再次请求皇上亲
自到京郊祭祀、祭庙,册立嫡长子,停止征收矿税,撒除中使(宦官),皇帝(只是)下嘉
奖褒美的诏书答复(回复)表示知道了罢了,不久升任为礼部尚书。当时将讨伐播州杨应龙。
余继登奏请罢免四川的矿税,用来资助士兵的粮饷。又上奏说:“近来星斗运行改变了正常
的轨道,水旱相继为害,太白星白天也出现,这是上天不和顺。凿山开矿,掘地求砂,导致
狄道发生山崩地震,这是大地不和顺。百姓已经穷困,再加索要,国库已经空虚,却又索求
珠宝,奸民像蚂蚁般聚集,太监像鸱鸟张翼一样嚣张凶暴,朝廷内外阻隔,上下没有交流,
这是人事不和顺。凶暴的气息凝聚不散,结成怨毒之形,山陵河谷变迁,高低易位,这是阴
气冯陵阳气、邪气干扰正气、下级背叛上级的气象。臣子不能感动君父,劝谏越多皇上越厌
烦,所以上天用不同寻常的变故,使陛下警觉醒悟,还能安然自处而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吗?”皇帝不理会。二十八年,琉球世子献上表文,他的使臣请求按照祖宗制度派遣官员,
金继登说:“历朝册封琉球,砍伐树木建造海船,动辄就是几年,使者冒着风浪的危险,小
国苦于供给的烦劳,应完全按照以前的建议去做。”皇帝同意了。余继登自从主持礼部事务,
奏请给皇帝的嫡长子举办冠婚礼。多次上疏,因为得不到同意,忧郁成疾。每当谈及此事,
就流泪说:“大礼不举行,我作为礼官死不瞑目。”患病三个月,接连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不
同意。恳请停止俸禄,也不被批准。最终死于任上。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恪。余继登朴实、
正直,办事谨慎、细密,很少言笑。遇上大事,从容不迫发表议论。在家里品行方正生活俭
约。学士曾朝节曾到过他家,庭径长满蓬篙。当他病重,去探视他,见他身盖粗布被,用羊
皮盖着脚部。他的小儿子参加童生考试,夫人请他出面讲一句话,他最终没有答应。
安徽省黄山市 2021 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注】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
“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
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
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
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
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
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
以请纣去炮烙之刑。纣许之。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
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
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
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
武王。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
讼。后十年而崩,谥号“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
兴。 (节选自《史记 •周本纪第四》)
【注】太姜:古公之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
献之纣/
B.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
献之纣/
C. 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
献之纣/
D. 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
献之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公,姓姬,名亶父,周朝先公,是周文王的曾祖父。周武王姬发在建立周朝之后,追谥他为“周太
王”。
B.伯夷,古人常在名字中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夷”中的“伯”即指其在兄弟
排行老大。
C. 崩,是“死”的委婉说法之一。《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
D. 易,即《易经》,群经之首,是传统经典之一。《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传》
两部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姬昌礼贤下士。他继位后能够屈节礼遇贤能,为了接待士人,甚至到了中午还顾不上吃饭,天下贤士
因此纷纷来归。
B.姬昌机智有谋。崇侯虎对纣王讲他的坏话,为了能够免去自己炮烙之刑,他向纣王献上洛水以西的土
地才得以幸免。
C. 姬昌治国以礼。虞、芮两国的人进入周的境内,看到互让田界,谦让长者的美俗。他们还没见到西伯,
就已觉惭愧。
D. 姬昌英勇善战。前后五年间讨伐了犬戎、密须、邗、崇侯虎,打败了耆国,并且营建丰邑,把都城从
岐山迁到丰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5 分)
(2)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5 分)
(一)(19 分)
10.(3 分) B
11.(3 分) A(从原文可以推出是周文王的祖父)
12.(3 分) B(西伯献出土地不是为了自己免去炮烙之刑,而是请纣王废除炮烙之刑)
13.(10 分)(1)西伯暗中推行善政,诸侯都请他来裁决(案件)。当时虞、芮两国的人有案件不能裁决,就
到周(来裁决)。(阴:暗中,或背地里。狱:讼事或案件。如:去,往,到。每处各 1 分,句意 2 分)(5
分)
(2)殷的祖伊听说这些事,感到害怕,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帝纣。纣王说:“不是有天命助我吗?这又能把我
怎样!”(惧,意到用法,感到害怕。是,代词,这。“以(之)告帝纣”省略句式。每处各 1 分,句意 2 分)
(5 分)
【参考译文】
古公有长子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太姜生小儿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太姜、太任都是贤惠的妻子。
太任生子昌,有圣明之兆。古公说:“我的后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长子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
想立季历,以便将来能传位于昌,所以两人便逃亡到了荆蛮,(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剪短头发,而让位
给季历。
古公死了,季历即位,就是公季。公季遵循古公留下的原则,笃行仁义,诸侯都顺从他。
公季死了,其子昌即位,就是西伯。西伯即文王,他继承后稷、公刘的事业,遵照古公、公季的法则,笃
行仁义,尊敬长者,慈爱幼小。由于他能屈节礼遇贤能,为了接待士人,每天到中午还顾不上吃饭,士人
纷纷投奔他。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听说西伯善于敬养老人,一起投奔了他。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
辛甲大夫等人也去投奔了他。
崇侯虎对殷纣讲西伯的坏话说:“西伯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天子。”因而帝纣把西伯囚禁在
羑里。闳夭等人很担心,就去搜求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斑纹骏马,有熊的九套三十六匹驾车之马,以及
其他种种珍奇之物,通过殷的宠臣费仲进献给纣。纣大喜,说:“有这里面的一件东西就足以令我释放西伯,
何况还有其他许多呢!”故赦免了西伯,赐给他弓箭斧钺,使西伯能够征伐。还说:“说西伯坏话的人,是
崇侯虎。”西伯因献洛水以西之地,而请纣废去炮烙之刑。纣答应了他。
西伯暗中推行善政,诸侯都请他来裁决(案件)。当时虞、芮两国的人有案件不能裁决,就到周(来裁
决)。他们进入周的境界,看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民都以谦让长者为美德。虞、芮两国的人还没见到
西伯,已觉惭愧,相互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人所耻,还去干什么,去了只是自取羞辱罢了。”于是返
回,都互相谦让地离开了。诸侯听说,都说:“西伯当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
次年,伐犬戎。又次年,伐密须。又次年,打败耆国。殷的祖伊听说这些事,感到害怕,把这个情况
报告给帝纣。纣王说:“不是有天命助我吗?这又能把我怎么样!”又次年,伐邘。 又次年,伐崇侯虎,并
开始营建丰邑,从岐山下迁都到丰邑。又次年,西伯死,太子发即位,就是武王。
西伯大概在位五十年。当他被囚羑里时,也许把《易》的八卦增加为六十四卦。从《诗》的作者对西
伯的称颂看,似乎西伯是在那一年受命称王,裁决虞、芮两国讼事。十年后去世,谥号为文王。从此修改
法度,制定正朔。追称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这恐怕是因为称王的吉祥征兆是从太王开始。
安徽省淮南市 202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
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
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
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
判河中府,徙陈州。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
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比则公,
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
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
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
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
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
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
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
予/泛爱乐善/
B.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
予/泛爱乐善/
C.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
予/泛爱乐善/
D.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
/泛爱乐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的称谓,隋炀帝大业年间始设进士科目。
B.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正妻称皇妃。
C.权知,宋朝官制称呼,暂时代理主持之意,文中指暂时代理主持开封府的政务。
D.顿首,即磕头,古代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的交际礼仪,也是书简表奏常用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仲淹童年孤苦,少有志气。他幼年时因母亲改嫁而改姓朱氏;长大后得知身世,他哭泣着辞别母
亲;考取进士后他迎回母亲,改回姓氏。
B.范仲淹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天圣年间他曾经上疏朝廷,要求章献太后还政天子:吕夷简执政时,
他对任人唯私的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C.范仲淹为国谋划,不顾安危。在讨论建都事宜时,他主张经营汴京以备有事之需;为坚持自己意见,
他不惜和权臣吕夷简发生激烈的论辫。
D.范仲淹胸怀宽广,公私分明。吕夷简再次入相时,皇帝告诫他尽释前嫌;范仲淹说他们二人先前是
为国事相争,对吕夷简没有怨恨之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2)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10. (3 分)C(A 项错在“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B 项错在“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D 项错在
“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11. (3 分)B(错在“皇妃”,古代皇帝正妻称皇后。)
12. C(错在“他主张经营汴京以备有事之需”,应该是主张经营洛阳以备有事之需。)
13. (10 分)
(1)食物不充足,以至用稀粥接继,别人都不能忍受,范仲淹(却)不觉得艰苦。(“不给”“继”“堪”
各 1 分,大意 2 分)
(2)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序迁”“不次”
“私”各 1 分,大意 2 分)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 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亦怜真班,西夏人。父俺伯,以忠勤事世祖,为知枢密院事。亦怜真班性刚正,动有礼法。仁宗召见,
令入宿卫。天历二年,以选为太子家令....,寻擢侍御史。至顺初,拜翰林学士承旨,寻出为陕西行省..平章政
事,未行。元统、至元之间,伯颜为丞相,专权擅政,嫉其论事不阿,出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寻杀其子
答里麻,而诚置海南。及伯颜败,乃得召还朝。至正六年,拜御史大夫,尽迁中外廉能之官置诸风宪①,一
时号称得人。出为甘肃行省平章政事,设法弭西羌之寇,民赖以安,立石颂之。召还,为御史大夫,知经..
筵事..。尝奏言:“风俗人心日趋于薄,请禁故吏弹劾所事官长。”太师马扎儿台与子丞相脱脱既谪居在外,
时相欲倾之,嗾人告变,且扳台臣同上奏。亦怜真班曰:“凡为相者,孰无闲退之日?况脱脱父子在官无大
咎过,奈何迫之于险?”终不从。经筵进讲必详必慎,故每读译文必被嘉纳。监察御史劾奏时相帝不听亦
怜真班反复论奏不已由是忤上意出为湖广行省左丞相十一年颍毫兵起朝廷命将出师多失律致败数进言于时
相,不见听,复出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十二年,移江西行省左丞相。于是妖寇由蕲、黄陷饶州,饶之属邑
安仁与龙兴相接境,其民皆相挺为乱。亦怜真班道出安仁,因驻兵招之,来者厚加赏赉,不从者命子哈蓝
朵儿只与江西左丞火你赤等乘高纵火攻散之。余干久为盗区,亦闻风顺服。先是,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道童
以宽容为政,军民懈驰。亦怜真班既至,风采一新,威声大振,所在群盗咸谋归款矣。十四年八月,以疾
卒于官,所部为之丧气。事闻,赠推忠佐运正宪秉义同德功臣,追封..齐王,谥忠献。
(节选自《元史·亦怜真班传》)
【注】①风宪: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察御史劾奏时/相帝不听/亦怜真班反复论奏不已/由是忤上意/出为湖广行省左丞相/十一年/
颍亳兵起/朝廷命将出师多/失律致败/
B. 监察御史劾奏/时相帝不听/亦怜真班反复论奏不已/由是忤上/意出为湖广行省左丞相/十一年/
颍毫兵起/朝廷命将出师/多失律致败/
C. 监察御史劾奏时相/帝不听/亦怜真班反复论奏不已/由是忤上意/出为湖广行省左丞相/十一年/
颍毫兵起/朝廷命将出师/多失律致败/
D. 监察御史劾奏时相/帝不听/亦怜真班反复论奏不已/由是忤上/意出为湖广行省左丞相/十一年/
颍亳兵起/朝廷命将出师多/失律致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家令,职官名,太子家的总管。元代为三品官,宋朝不置,明清时期废置。
B. 行省,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也借指该省官,后泛指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名。
C. 经筵,帝王特地在宫廷为招待大臣设置的筵席。知经筵事即掌管皇帝经筵之事。
D. 追封,去世后封爵,也指后来补封。汉宣帝时追封张贺为恩德侯是为追封之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亦怜真班刚直不阿,官路坎坷。伯颜担任丞相时专权跋扈,特别恼恨亦怜真班不对他阿谀奉承,调他到
江南担任行台御史,后来杀害亦怜真班的儿子,并把他贬谪到海南。
B. 亦怜真班恪尽职守,关心民生。在担任御史大夫时,将朝野内外一些廉洁有能力的官员选为御史;担任
甘肃行省平章政事时,设法平息外族侵扰,保全了百姓的生命财产。
C. 亦怜真班坚持正义,不惧高官。在职宰相想迫害被贬的脱脱,就教唆人告发,还想引御史台大臣一同上
奏,亦怜真班认为脱脱父子在职时没犯大错,始终不听从宰相的话。
D. 亦怜真班对待贼寇,恩威并施。他路过安仁时,驻军招降造反者,投降的就给予重赏,不降的趁盗贼在
高处时派人纵火驱散他们,致使长期在余干县活动的贼寇也来降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奏言:“风俗人心日趋于薄,请禁故吏弹劾所事官长。”
(2)亦怜真班既至,风采一新,威声大振,所在群盗咸谋归款矣。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他曾经上奏说:“风尚习俗、人心一天比一天淡薄,请求禁止原来的下属弹劾他们侍奉过的长官。”
(2)亦怜真班到任后,风气、做法全部更新,威望、名声大大提高,所在地区的盗贼全部打算归降。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监察御史劾奏时相”,“监察御史”主语,“弹劾”谓语,“时相”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
整,前后断开,排除 AB;“由是忤上意”,“忤”谓语,“上意”,皇上的心意,作宾语,后面断开,排除 D。
本句译为:监察御史上奏弹劾当朝宰相,皇帝不同意,亦怜真班也反复不停地上奏论说此事,因而违背了
皇帝的意图,使他出湖广行省左丞相。至正十一年,颍州、亳州一带兵事兴起,朝廷任命将帅出征,多因
为军纪不严失败。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经筵,帝王特地在宫廷为招待大臣设置的筵席”错误。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
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不降的趁盗贼在高处时派人纵火驱散他们”“长期在余干县活动的贼寇”错误。原文有“不从者命子哈
蓝朵儿只与江西左丞火你赤等乘高纵火攻散之”“余干久为盗区”,意思是对不投降的,亦怜真班派人到高
处纵火驱散盗贼;余干县长期是盗贼活动的地方。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薄”,淡薄;“故吏”,原来的下属;“事”,侍奉。
(2):“新”,更新;“风采”,风气、做法;“归款”,投诚,归顺。
参考译文:
亦怜真班,西夏人。父名俺伯,侍奉世祖忠诚勤恳,任知枢密院事。亦怜真班禀性刚正,行为符合礼
法。仁宗召见他,命他进宫担任警卫。天历二年,因为被挑选任命为太子家令,不久升任侍御史。至顺初
年,拜翰林学士承旨,不久出任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没有启程赴任。元统、至元之间,伯颜为丞相,专权
跋扈,恼恨亦怜真班讨论事情时不阿附他,就调他出朝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不久,又杀害其子答里麻,
贬亦怜真班到海南。直到伯颜违法之事败露后,才召还回朝。至正六年,拜御史大夫,他将朝野内外廉洁
贤能的官员全部挑选出来置于御史台,一时间被人称赞善于选拔人才。出任甘肃行省平章政事,设法平息
西羌的入侵,使百姓生命产得保安全,立碑歌颂他。皇帝召他还朝,担任御史大夫、知经筵事。他曾经上
奏说:“风尚习俗、人心一天比一天淡薄,请求禁止原来的下属弹劾他们侍奉过的长官。”太师马扎儿台与
其子丞相脱脱已被贬谪在外,当时在职的宰相想要加害他们,就唆使人告发他们两个人造反,并且引御史
台大臣一同上奏。亦怜真班说:“凡是做丞相的谁没有退职的那一天,何况脱脱父子在职期间没有大的错误,
为什么要把他们逼入险地?”他始终没有听从宰相的。他给皇帝讲经说史时详细缜密,因此,他每次读译
文必然会得到皇帝的表扬和采纳。监察御史上奏弹劾当朝宰相,皇帝不同意,亦怜真班也反复不停地上奏
论说此事,因而违背了皇帝的意图,使他出湖广行省左丞相。至正十一年,颍州、亳州一带兵事兴起,朝
廷任命将帅出征,多因为军纪不严失败。亦怜真班多次向当朝宰相提出建议,均未被采纳,再次出京任江
浙行省左丞相。至正十二年,亦怜真班改任江西行省左丞相。此时,妖贼从蕲州、黄州一带攻陷饶州。饶
州所属的安仁县与龙兴县相邻,两县的百姓互相招呼着造反。亦怜真班路过安仁,于是驻军招降造反者,
凡来降者给于重赏,不降者命其子哈蓝朵儿只与江西左丞火你赤等等登高放火打散他们。余干县长期以来
是贼寇活动的地区,这时也闻风降顺。在此之前,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道童实行宽容政策,使军民防御松懈。
亦怜真班到任后,风气、做法全部更新,威望、名声大大提高,所在地区的盗贼全部打算归降。至正十四
年八月,亦怜真班病逝,他的部下为之感到丧气。朝廷得知他去世后,追赠他为推忠佐运正宪乘义同德功
臣,追封为齐王,谥号为忠献。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
馆,赐绯。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帝深嘉之。二
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旱,
禹偁疏云:“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奉料悉第减之,
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屡献讨李
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
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
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孝章皇后崩.,迁梓宫①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
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
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
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
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
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尝云:“吾若生元和时,从事于李绛、崔
群间,斯无愧矣。”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
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用梓木制做的棺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B. 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C. 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D. 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拾遗,谏官,职位与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
B. 贡士,是中国古代中央一级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因本场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
C. 崩,专指中国古代帝王之死。封建时代,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D. 封禅,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赴泰山举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禹偁性格刚正,敢于直言进谏。王禹偁刚得太宗赏识就写文章规劝皇帝,在国家发生旱灾时,又上疏
奏请减官员俸禄以应对灾害。
B. 王禹偁关心边事,数次进言献策。王禹偁对边疆事务颇有见地,所作《御戎十策》受到太宗的高度赞扬,
应对李继迁的策略也很准确。
C. 王禹偁仕途坎坷,屡遭排挤贬黜。王禹偁多次被贬出京到地方任职,仕途坎坷,太宗时被贬黄州,他作
了一篇《三黜赋》来表明心志。
D. 王禹偁文才出众,乐于提携后进。王禹偁富有才学,太宗召见,赋诗立就,还曾参与《太宗实录》的编
写,并乐于提携有才华的后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料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
(2)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俸禄则都依次(相应)减少,如此对上可回应(应答)上天的谴责,对下以慰人心(使人心满意),
等雨水充足了再恢复如从前。
(2)他作文著书,多涉及规劝讽谏,因此被流俗所不容,所以屡次被贬斥。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为:说是应该明确地公布李继迁的罪恶,告谕中外,再设立重赏,给以很高的官方价钱,则李继
迁的身首,便不是被枭挂示众就是被擒获,
“晓谕蕃汉”中,“晓谕”的主语是朝廷,而不是“罪恶”,“罪恶”应该是“数”的宾语,故应在“罪恶”
后断开,排除 A;
“垂立赏赐”和“高与官资”为并列结构,应在“垂立”之前和“高与”之前断开,排除 C、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崩,专指中国古代帝王之死”错。崩,指古代帝王和王后死。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太宗时被贬黄州,他作了一篇《三黜赋》来表明心志”错,从原
文“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处可知,是“真宗”时。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重点词:第,依次;上、下,名词做状语,对上、对下;厌,满足;俟,等到。
(2)重点词:为,写作;讽,讽谏;为……所,被;见,被。
参考译文:
王禹儒,字元之,是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人,世代务农,九岁就能写文章,端拱初年,太宗听闻
他的名声,召他来当面考试,提拔他担任右拾遗、直史官,特赐让他穿绯红色官服,当日王禹傳献给支上
一篇《端拱蔵》来表达规劝讽谏皇上的意思,当时北庭没有安定下来,皇上向群臣询问应付边事的策略。
王禹傅献上一篇《御戎十策》,皇帝高度地赞扬了他。二年,太宗皇帝亲自对贡士进行考试,召试王禹儒赋
诗,他一挥而就,皇上高兴地说:“这首诗不出一个月就可传遍天下了。”随即任命他为左司谏、知制话(掌
管起草语命的官员,为清要之职)。这年冬天,京城大旱,王禹傅上疏说:“如今旱云不下雨,已种的麦子
未长好,人民饥饿令人忧虑。希望皇上下诏直说:‘如不是守卫的军士,边镇的将帅,俸禄则都依次(相应)
减少,如此好对上可回答上天的谴责,对下稳住人心,等雨水充足了再恢复如从前。’我在当朝官员中家里
最贫,俸禄最少,也愿带头减薪,以便赎平时耗损国家(财物)的罪过。”多次向复上进献征讨李继迁的巧
计,他认为对李继迁不必委劳师动众去诛杀,自然可以用巧计智取,说是应该明确地公布李继迁的罪恶,
告谕中外,再设立重赏,给以很高的官方价钱,则李继迁的身首,便不是被枭挂示众就是被擒获。后来潘
罗支射死李继迁,西夏人对宋朝诚心归附(投降),最终如王禹儒所言说的一样。(宋太宗)至道元年,被
召入翰林院做翰林学士,主持审官院,对皇上诏令中不适当的地方,他多有议论上奏。(宋太祖)孝章皇后
去世,棺材被移放在已故(太祖同母妹)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不穿丧服,王禹儒对门客说,皇
后曾是天下人母的仪范,应该遵用旧礼(予以安葬服丧)。因此被认为有议论讥刺朝廷之罪,降职为工部郎
中、滁州知州,真宗即位后又任知制诰,咸平初,参加修撰《太祖实录》,公正地记载当时的事。当时宰相
张齐贤、李沆意见不合,认为王禹儒的议论能决定他们的轻重。(让他)出京任黄州刺史,他曾写了一篇《三
黜欢》未表明白己的志向。其中最后一章写道:“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身体上受到委屈,道
义上却不受委屈,即使被贬谪一百次,又有什么损失呢)!”咸平四年,黄州境内有两只老虎争斗,其中一
只死了,被吃了将近一半。群鸡夜晚鸣叫,过了一个月还不停止。冬天里突然响起了雷声。王禹傳亲笔写
下奏章,引用《尚书·洪范传》陈述警戒,并且弹劾自己的过失;王禹偁上表谢罪,表文中有“宣室鬼神
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的语句。皇上感到奇怪,果然王禹儒到达蕲州后不到一个月
就死了,享年四十八岁。
王禹偁作文章敏捷迅速,词采富丽渊博,遇事敢于发言,喜欢品评人物,以直道立身,履行道义为已任,
曾说:“我如果生在唐代的元和年间,在李烽,崔群之间任职,这样我也没有愧色。”他作文著书,多涉及
规劝诚谏,因此被流俗所不容,所以屡次被贬斥。跟他交游的必定是儒雅之人,对有文学才能的年轻晚辈,
他总是极力称赞褒扬他们。
安徽省“五校联盟”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
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
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
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
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
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
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
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
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十二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卒,年八十一,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帝手诏
魏王泰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后数岁,梦进谠言若平生,
翌日,下制厚恤其家。
(节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
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B.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
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C.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
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D.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
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1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归葬故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是“张衡治理
河间三年后,就上书请求辞职”。
B.县子,爵位名。其中“子”是五等爵位中的一等,后文中的“县公”指虞世南的爵位从“子”晋升为 “公”。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的爵位高于“晋侯”。
C.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和现在的山东不是同一个地理概念。《鸿门宴》“沛公
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即崤山以东。
D.礼部,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科举考试、典礼与外国往来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自隋之后历代
相沿不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虞世南勤奋学习,受人赏识。他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在他父亲去
世后,被召任建安王的法曹参军。
B.虞世南儒雅谨慎,公道诚恳。从外表看,他似乎是一个儒雅谨慎、弱不禁风的人,但是他在议论政事时
却能持守公道,太宗称赞他议事诚恳。
C.虞世南为民着想,心怀天下。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采取检查在押
囚犯、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消除灾祸。
D.虞世南直言进谏,深得皇帝赞许。皇上多次外出打猎,虞世南为此上书劝谏,皇帝采纳他的建议并劝虞
世南在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法上多下功夫。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5 分)
(2)后数岁,梦进谠言若平生,翌日,下制厚恤其家。(5 分)
10.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文言断句题,应从语意、语感、文言习惯、语法等方面着手。“由是有名”语意完整;“父
荔卒”主谓句,句子结构完;“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主语皆为文帝。
11.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秦伯’的爵位高于‘晋侯’”错,应该是“‘晋侯’
的爵位高于‘秦伯’”。
12.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并劝虞世南在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法上多下功夫”错,是皇帝称赞虞世南拥有这“五
绝”。
13.(1)隋炀帝虽然爱惜他的才能,但是憎恶(他的)严正刚直,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
也得不到升迁。
(2)过了几年,皇上梦见虞世南像平时(活着时)那样给他进谏正直的言论,第二天,皇上下命令从厚抚
恤他的家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题思路】(1)译出大意给 2 分,“疾:憎恶,怨恨”“峭正:严正刚直”“徙:升迁”三处,每译对一处
给 1 分。(2)译出大意给 1 分。状语后置 1 分。“谠言:正直的言论”“平生:平时”“翌日:第二天”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
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洗脸梳头。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
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很像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
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高尚品德,又了解到他的
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
隋朝任职。
大业年间,虞世南多次升迁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爱惜他的才能,但是憎恶(他的)严正刚直,所以
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
郎。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
授予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
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外貌儒雅谨慎,从外
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内心意志坚强,议论政事能持守公道。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我
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都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
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恰逢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
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
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欢乐融洽,
也没有造成灾害。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
恐怕有无罪而被关押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
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
受到赞扬和采纳。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
贞观十二年,虞世南退休,像原来一样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皇帝亲自给魏王李泰写诏书说:“虞世南和我如同一个整体,他补录缺漏补救过
失,没有一天忘记过,他真是当代的名臣,人伦的标准啊!”过了几年后,皇上梦见虞世南像平时(活着的)
时那样给他进谏正直的言论,第二天,皇上下命令给他的家人以优厚的安置。
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 4 月冲刺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恕字务伯,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恕推诚以质不治饰少无名誉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每政有得失
常引纲维以正言于是待中辛毗等器重之时公卿以下天议损益,恕以为“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
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时又大议考课..之制,以考内外众官。恕以为用不尽其人,虽才且
无益,所存非所务,所务非世要。恕在朝八年,其论议亢直。出为弘农太守,数岁转赵相,以疾去官。恕
所在,务存大体而已,其树惠爱,益得百姓欢心。顷之,拜御史中丞。恕在朝廷,以不得当世之和,故屡
在外任。复出为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九校尉。时征北将军程喜电蓟,尚书袁袁侃等戒恕
曰:“程申伯处先帝之世,倾田国让于青州。足下今俱杖节,使共屯一城,宜深有以待之。”而恕不以为
意。至官未期,有鲜卑大人儿,不由关塞,径将数十骑诣州,州斩所从来小子一人,无表言上。喜于是劾
奏恕,下廷尉..,当死。以父畿勤事水死,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恕倜傥任意,而思不防患,
终至此败。初,恕从赵郡还,陈留阮武亦从清河太守征,俱自薄廷尉。谓恕曰:“相观才性可以由公道而
持之不厉,器能可以处大官而求之不顺,才学可以述古今而志之不一,此所谓有其才而无其用。今向闲暇,
可试潜思,成一家言。”在章武,迷着《本论》八篇。又着《兴性论》一篇,盖兴于为己也。四年,卒于
徒所。晋甘露二年,河东乐详年九十余,上书讼截之遗绩,朝廷感焉,诏封恕子预为丰乐亭侯,邑百户。
恕奏议..论驳皆可观,掇其切世大事著于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恕推诚/以质不治饰/少无名誉/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每政有得失/常引
纲维以正言/于是侍中辛毗等器重之/
B. 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恕推诚以质/不治饰/少无名誉/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每政有得失/常引
纲维以正言/于是侍中辛毗等器重之/
C. 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恕推诚以质/不治饰/少无名誉/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每政有得失/常引
纲维以正言/于是侍中辛毗等器重之/
D. 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恕推诚/以质不治饰/少无名誉/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每政有得失/常
引纲维以正言/于是侍中辛毗等器重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课,朝廷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依其不同的表现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B. 使持节,汉魏时掌地方军政的富往往加使持节称号,可诛杀中级以下官吏。
C. 廷尉,古代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有关事宜。
D. 奏议,古代指下级向上级、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恕居官于朝,议论亢直。公卿以下官员议论制度的增减时,他力陈己见;朝中对官吏考核制度进行议
论时,他认为朝廷用人就应该人尽其才。
B. 杜恕胸无城府,遭人陷害。他在幽州刺史任上处理鲜卑人擅入州城一事时授人以柄,遭弹劾下狱,被判
死刑,终因父亲勤政殉职而被贬为平民。
C. 杜恕才有长短,受人劝诫。他与阮武曾同时从地方人朝为官,都瞧不起当时的延尉;阮武曾对他的才能
的优长和不足进行分析,促其深入思考。
D. 杜恕著书立说,反省自己。他受阮武得闲“潜思”“成一家言”的启发,便在章武写作《本论》八篇和
《兴性论》一篇,两篇都探讨了个人修养问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恕以为用不尽其人,虽才且无益,所存非所务,所务非世要。
(2)恕所在,务存大体而已,其树惠爱,益得百姓欢心。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l)杜恕认为用人而不能让他尽力发挥才能,那么即便有才的人也没有多大用,保全的不是致力要达
到的东西,而所致力的事又不是当前最重要的。
(2)杜恕在任职的地方,致力于维护国家的大体,树立恩惠仁爱,因此更加得到百姓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