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作文热门主题素材:「美育」发言稿、深耕美育沃土...
模拟作文之“美育”发言稿
【原题再现】
生活不能缺少美,“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
有美育的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
情景。可是在现实中,美育却遭遇不少尴尬: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
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
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对此,教育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
见,再做决策。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
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教师下水文】
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黄金标题 1+1,对象加角度,题目整饬,有气势)
雷鹏民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中华之美,古来共谈。我们就是在耳
濡目染之中感受并获得美的体验。牙牙学语时,我们含混地吐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是我们对美最初的体验;学海泛舟时,我们高声诵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让
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点评:论证角度一:美育的外延) 成长之路,繁花似
锦,美的体验与培育,浇灌着我们的精神百花园。我们见过青莲居士笔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
松倒挂倚绝壁“的绝美峭景;我们品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的忧思氤氲;我们听过“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远绵长……美育正是经由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
形象开蒙启智、滋润心灵,从而培养道德,涵养精神。(点评:论证角度二:美玉的作用) 犹
记得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的确,美是有力量的,
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而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一直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
园。 但是,放眼当下,美育却正遭遇着尴尬的处境。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
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
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试问,不施以美育,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
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何以谈美育中国?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的手中时,我们不
仅需要具备真才实学,还应具备蓬勃昂扬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
正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点评:论证角度:美育遭遇的尴尬处境)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
育的突围显得刻不容缓。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摒弃学习的功利心,让智与美共同助力自己的
成长;我真诚的祈愿家长与学校能够摒弃教育的功利心,保护好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好
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探索科学的美育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
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点评:论证角度四:希望和建议) 我们将是
民族大任的擎举者,唯有在美的沃土中深耕不辍,才能真正强健我们的筋骨。我们的强烈担当意
识来自志士弘毅的雄浑气魄,我们的无私奉献追求来自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我们任重道远的担
当精神来自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人生立场和态度。(收束全文,展望未来)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点评】
这一道作文题,从命题形式上看是仿照 2019 年全国卷 1 的命题思路。题目围绕着“美育”的主
题展开,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对个人与对社会两个角度,介绍美育的作用(重要性),第二部分
通过列举美育的现实窘境,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家长、学校对美育的曲解(美育观的异化)。
写作任务应该思虑周全,应该从写作主体、写作任务、写作情景、写作文体格式、写作内容五个
方面展开。
这篇文章立意准确,题目整饬,有气势,而且站位较高。文章围绕着美育概念的外延阐释、美育
的作用、美育遭遇的现实尴尬,以及希望和建议四个方面展开论证,层次较为鲜明,而且初步呈
现逐层递进的思维。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基于美育遭遇的窘境的分析基本缺失,如果能够从美育遭遇尴尬的
原因入手分析,再进一步思考功利化美育观的危害,再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希望与建议将会更具
针对性与说服力,行文的层次与思考也会更显深度。另外,对于美育作用的说理分析,显得较为
空泛,需要在日常阅读与写作中切实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2020 年高考语文必刷作文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
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
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
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有的说:“我们学习这样忙,哪有时间欣赏美?”有的说:“考上大学
主要靠智育,审美能力的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啊!”也有的说:“人无德不立,只要品德好,就能
拥有一切。”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不重视美育的现象。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以学习委员“小明”的身份为主题班会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立意指津】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要求来看,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次要明确任务指令(任务驱动),再次要明确写作对
象、角度、范围及文体等要求;最后,携带任务指令完成写作即可,千万注意不得脱离任务指令
写作。
材料部分先引用名人名言,阐释前人对“美育”的理解,交代了“美育”对个人及集体的重要性;
然后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揭示有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的现象。前后对比,引起考生
的思考:“美育”这么重要,为什么有些同学却不理解呢?这种不良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应该怎样改善这种情况呢?据此可以立意:提倡美育,重视美育。作文的任务是“以学习委员‘小
明’的身份为主题班会写一篇‘倡议书’”,倡议的内容应紧扣“提倡美育”,体现自己的认识和
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题目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立场,考生要站在这一立场上进行写作。同时注意,对于不理解美育,不
懂得审美的现象,不能一味地责备、讽刺或埋怨,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给出具体的观点和事例,倡议同学们理解美育,重视美育。
参考立意:美育是一种刚需;携美育同行,作追梦新人;美育是眼睛,前途一片明;搞好美育是
基础,成长路上你最行。
建议行文结构:文章首先引用名言,反观现实,提出观点;然后从个人层面、国家层面论证美育
的重要性,最后发出号召,再现美育的重要性,照应文章开头。
【高分范文】
关于提倡美育的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然而,网络“污文
化”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
不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侵染,
让人们不知“何为美”。故此,唯有加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
加强美育培养是个人之福。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
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审美能力,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善于在苦难的生活中
找到美,从而制造美,然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开出花来。正如上
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好奇,“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
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同样的破损,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
种答案更让人有幸福感?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
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净土,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
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因此,个人的成绩系于美育培养之上。
加强美育培养是国家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
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美是一种
享受,一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
文化的代名词。“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
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
质,抹黑大国形象。冯骥才的感叹:“中华民族的审美,现在是低谷,充满了乱象。”因此,对
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加强美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
同学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我们加强美育培养,一步一
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我们要相信: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
片土壤更加肥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才能撑起国家之幸。
倡议人:小明××××年×月×日来源:高中语文教研室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真即是美,美即是真。”(济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
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美育是一种刚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立意分析】
第一则材料“真即是美,美即是真”说美和真的关系,也是说美的定义;第二则材料则是说美育
的功能;第三则材料,美育促进社会的进步;第四则材料是说美育对个人的作用,塑造人格,形
成好的三观。这是一则命题作文,不可自行命题。另外命题“美育是一种刚需”也指明了文章的
总论点。文章分论点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是从材料中来。
高分范文
美育是一种刚需 (命题作文)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久别重逢之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是典雅含蓄之美;“生命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求真理之美。而我们
要能体会这种美,就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这就需要美的教育。换句话说,美育是一种
刚需。(点评:引用名句式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让我们发现生
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点评:分论点一)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的眼睛”。我们经历了美的教育,我们就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种种美好。春天的花,夏天的雨,
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自然万物,无一不美。东晋的谢安一日在雪际举行家庭聚会,便问子侄: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哥哥的女儿回答:“未
若柳絮因风起”。这个女子就是后来著名的女诗人谢道韫。试想,由漫天白雪而想到春日飞絮,
若非经历了美育的熏陶,又怎会如此诗意盎然呢。因而,我们需要美育,美育可以让我们在未来
庸俗的生活中留一点浪漫想象。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给我们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点
评:分论点二)与美相对的是丑。一个人如果能从小接受关于美的教育,那么它大概率会成为一
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心怀理想和理想主义的人。相反,一个人如果生长在诸
如自私、野蛮、剥夺遍地的环境里,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那么他
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坏人,给社会的安宁和谐带来隐患。孟子的母亲就知道学人哭丧是不美的,学
人做生意是不优雅的,而学人读书是美的。所以她在学堂边定居,让孟子学习礼义教化,经历美
育的熏陶。在这种过程中,孟子慢慢成为一个具有高贵人格的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点评:举例论证)美育是一种刚需,它有利于社
会正能量的积聚与传播。(点评:分论点三)当今社会,相比于“正能量”,人们似乎更加喜欢
“毒鸡汤”。但我仍然要诚恳地说,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美育。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需要知道,用地沟油是丑,卖假药是丑,给孩
子打毒疫苗是丑,官员贪腐是丑;我们需要知道助人为乐是美,恪尽职守是美,为正义呼喊是美,
为人民服务是美……有这样一个结论:坏人不觉得自己是坏人。经过美育,让人得以知是非善恶,
真假美丑是当今社会的刚需。(点评:正反对比论证,排比)于个人,美育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
命,留恋这个世间的美好。培养我们健全的人格,有独立的精神;于社会国家,美育能够让社会
正气安然,安定祥和。因而,美育是对人进行的一切关于美好的教育,是一种刚需,于人于己,
于国于家。(点评: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主流媒体时评范文 1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人民时评)
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
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
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 8 位老教授回信强调,弘扬中
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
通过美育为青少年涵养一颗“美丽心灵”。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
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
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今天,美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论是校园
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
入人心。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
现美的眼睛。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
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
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
的历史与文化。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毋
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
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
在社会上,各种类型的美术培训机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导向、利益驱动,
“美术考级热”就是其中一例。也正因此,国务院办公厅 2015 年 9 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
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去年教育部又与 13 个省区
市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都要更加重视美育,摒弃功利化的美
育倾向,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育。美育
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
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
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
自信筑基。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
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在民族兴盛、文明赓续的高度看
待美育。也正是因为美育有着塑造灵魂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
审美观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美
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
育环境和美育共识。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
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人民日报 》( 2018 年 09 月 05 日 09 版)
主流媒体时评范文 2
新华时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涵育全民人文情
新华社记者冯源
在 30 日给中央美术学院 8 位老教授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
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这一传
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无论是良渚玉器,抑或是仰韶彩陶,那都是先民崇美尚美的绝佳见证。
而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器物、典籍、礼仪、服饰……可谓美不胜收,汇就了中华美学,也为中国美
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泱泱大国要有风土之美、文明之美,彬彬君子要有礼仪之美、德行之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由此可见,中华美育在当下可有新气象、大作
为。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不少不美的事物甚若丑陋的现象。这些现象有多方面的成因,但
是与美育的缺失有很大关联。
“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中华美育自古以来就注重以美养德,
提升修养、陶冶情操。当前的美育既要弘扬传统,又要吸收外来,既要做好艺术教育,更要涵育
公众审美修养和人文情怀,让大家都能辨别美丑、明晰善恶。当美无处不在,当丑无处可走之时,
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必然进入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好境界。
新鲜素材:
(一)美育主题的名言
1.人不只靠吃米活着。(巴金)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吴冠中)
4.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朱光潜)
5.没有爱伴随着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别林斯基)
6.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网络评论)
7.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8.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赵婀娜)
9.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蔡元培)
10.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
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人民网)
(二)美育主题的典例
1.耐人寻味的答案
在上海的一次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
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
2.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
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
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3.花园中的“美育”
丰子恺做学生的时候,曾被李叔同安排管理学校小花园。他观察秋菊,黄的、白的、红的,觉
得好看。联想屈原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更加喜爱菊花。秋风吹过,
倒了几株,顿觉伤情,便一一扶正。这一幕被李叔同看到,从此便对丰子恺刮目相看。后来,
丰子恺成为了李叔同门下最出色的弟子。
4.城市店铺招牌的“统一规划”,暴露了畸形的审美
2019 年初,上海市静安区的街景引起了网友热议。当时,街道边所有店铺,都被换上了整齐
划一的招牌。这些招牌统一黑底白字,再配以路边的鲜花,显得十分肃穆,网友戏称其为“墓
地风”。这种整齐划一的“重新规划”,其实是一种畸形的审美。一个城市的气质是在岁月的
积淀中渐渐形成的,天天拆天天换新的,只会变整齐,却不会变美。
(三)美育主题的观点
观点一:美育的起源
“美育”一词在中国的首次提出,源于 1906 年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在王国维看来,
精神之能力,包含“真、善、美”三个层次,总称为心育,即德育、智育、美育三者协调发展,
而美育不但可以促进德育、智育发展,且能促使人的情感“达完美之域”。(来源:人民网 吴
昊)
观点二:美育的作用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因为美育作用重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
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
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观点三:美育事关文化传承
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
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在文明赓续的高度看待美育。也正是因
为美育有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把优秀
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来源:人民网,白龙,有删改)
观点四: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
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
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
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来源:人民网 赵婀娜)
观点五:美育不等于应试,尤其不等于“美术考级”
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毋庸讳言,一段
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
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在社
会上,各种类型的美术培训机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导向、利益驱动,“美
术考级热”就是其中一例。(来源:人民网 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