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敬畏
(一)敬畏主题的名言
1.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朱熹)
2.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3.共产党员要“一怕党,二怕群众”。(邓小平)
4.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轼)
5.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7.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
8.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方孝孺)
9.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时刻保持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才能筑牢防
线、行稳致远。
10.级别再高,也高不过人民;权力再大,也大不过制度。有如临深渊的畏惧,有如履薄
冰的谨慎,人生才能行止有度、收放自如。
(二)敬畏主题的典例
1.“畏法度者最快活”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有一天突然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人说功成名就的人
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的人最快活……答案五花八门,朱元璋不以为意。直到一个名叫
万钢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才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好。
2.有了敬畏之心,就会自觉恪守底线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用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
开。鲨鱼每次想捕食时,都会在钢化玻璃上碰壁。久而久之,即便将钢化玻璃取走,鲨鱼
也不再会过去捕食。实验中的钢化玻璃,可以理解为行为边界。有了“边界意识”,形成
了“敬畏之心”,就能够自觉恪守底线、遵守规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来源:人民
网 何振华 《保持心中的敬畏感》)
3.创新,需要敬畏“不确定性”
有一份小学生的试卷在网上流传,题目是用“难过”造句,学生写的答案是“家门口的水
沟很难过”,自然被画了叉。因为“难过”的标准理解是“心情糟糕”,可是“难以跨过”
又何尝不是“难过”呢?创新也必然意味着对“标准答案”的突破,对既定思维方式的超
越。(来源:人民网 李拯 《创新,需要敬畏“不确定性”》)
4.创新,需要敬畏“不确定性”
霍金在《大设计》一书中做了这样一个比喻,金鱼从鱼缸会看到歪曲的景色,但是,“难
道我们自己不也可能处于某个大鱼缸之内”?当我们真正懂得敬畏“不确定性”、尊重多
元尝试,创新的火花根本不用点燃,就会自我迸发。(来源:人民网 李拯 《创新,需要
敬畏“不确定性”》)
(三)敬畏主题的观点
1.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清晨甫一开门,文质彬彬的观众便有序向武英殿、延禧宫走去;
正午骄阳胜火,逶迤长蛇阵六七个小时的守候,只为了向《伯远帖》、向《游春图》或《清
明上河图》张望致敬;入夜,观者仍徘徊不舍离开……每一位观众的眼眸,都闪动着敬畏、
欣喜且小心翼翼的光芒——这投注于文化高山的敬畏之光,让这个时代熠熠生辉,或将成
为烛照文化传承路径的一盏盏路灯。(来源:人民网 李泓冰《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2.创新,需要敬畏“不确定性”
正因为科学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它才更需要一种多元尝试、鼓励竞争的宽松氛围。就像乔
布斯所言,消费者其实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送到他们手上。在创新完
成之前,谁也不知道理论或产品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样,敬畏这种不确定性,并由此允许多
元尝试,才能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来源:人民网 李拯 《创新,需要敬畏“不确定性”》)
3.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工业排污给大自然,大自然还污给生长于斯的人。对自然的馈赠无节制地攫取,大自然让
生长于斯的人食无所依。对大自然进行破坏性改造,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不可再居。一
言以蔽之,大自然是生长于斯者的家园,攫取者、破坏者可以一时逃离,但生长于斯的人
无处可逃。敬畏自然,归根到底是要敬畏生命,敬畏人民。(来源:人民网 陈家兴 《敬
畏自然 行有所止》)
4.敬畏传统,约则百善俱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日子过得越好,越不能忘本,不能忘了古有明训。随随便
便倒掉的一碗饭,倒掉的不仅是粮食,还有文化传统、辛勤汗水和珍贵资源。敬畏粮食,
就是敬畏传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劳动。(来源:大众日报 孙秀岭《心存敬畏,
方能“餐有所止”》)
5.敬畏历史,把历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
敬畏历史,就要把历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从中增智明志。历史是镜子是灯塔,熟读历史,
掌握其中蕴藏的规律才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赫赫始祖、吾华肇造”的炎
黄以降,中华民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来没有停滞过对未来的探索。敬畏历史,
书写历史,让中国梦梦想成真,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责任。(来源:人民网 蔡俊 《敬畏我
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