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文化自信,国际视野-2021高考作文10大话题预测及深度解析(附主题作文+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2 文化自信,国际视野-2021高考作文10大话题预测及深度解析(附主题作文+范文)

ID:685298

大小:56.8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2 文化自信,国际视野 【话题解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 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 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要坚守传统、融通中外,更要面向未来。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放眼未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文化自信去开天 辟地,去创造奇迹。 预测理由: 1 文化自信源于爱国 不管你是企业巨子,白衣天使,还是人民卫士,体育健将。在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在与时代 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的奋斗中,你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 己生动的实践在爱国主义这面大旗上写下美丽的赤子情怀。是的,如果祖国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作千里 冰川的一朵雪莲,我愿到万里戈壁作茫茫黄沙中的一株绿杉,我愿到帕米尔高原上的红旗让绿色在生命的 禁区里闪耀光芒。我也相信,只要祖国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会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最可宝贵的一切一切。 这难道不正是伟大民族之魂的闪现吗?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我们作为家的成员,要爱这个家,要守护好这个家,要为这个家做出 贡献。热爱我们的家,热爱我们的国。 ②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 曾几何时,为了民族稳定,祖国大业,放弃了锦衣玉食的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破,何以家归”的信 念携大军毅然北上;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降,高吟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 慨就以;抗日英雄方振武面对强敌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怒吼:少年时期的周恩来立 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也许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已被日益安稳 的生活所替代,但是,谁说我们不能在国旗冉冉升起时深情凝视?谁说我们不能在国家处于不利时义 愤填膺?谁说我们不能在国难当头时奋起出力?谁说我们不能唱响自信自强的爱国之歌! ②中国坚持开放发展必须放眼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 如此之近,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面对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把自己融入时代的长河,掀起阵阵 巨浪,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展望未来,中国一定是开放包容的,因为我看到“一带一路”“亚投行” 等国际经济合作风生水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传播;中国一定是富庶祥和的,因为我看 到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乡村振兴不断落实,科教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中国一定是先进强大的, 因为我看到中国量子通信领先全球,“上天”“下海”技艺精湛,我们看到内蒙古草原上,南海海域 的军舰上,中国武器、中国军队威震四方;中国一定是和谐美丽的,因为我看到环保税法倒逼重污企 业转型升级,河长制使一江清水得以东流,塞罕坝的绿色林场如翡翠青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深入人心。 ②中国人底气 堂堂中国人,从来不低头。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生 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 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立足国际视野始终靠实力说话,这是 中国一直坚守的办事原则。这不仅体现着中国人的谦虚,也体现着自信。因为相信自己,才能在别人的怀 疑的眼光中用实力证明自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腾,这是因为中国人用实力向全世界人 民证明了中国能够自主研制成功核导弹,同时也打破了西方人说中国不可能在 10 年之内研制成功的传言。 靠实力说话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法宝,也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准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 独特的存在价值,如何向别人展示自身的价值,就需要实力了。他们无不是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坚持书 写着自己的人生辉煌篇章,用实力证明自己在世界中不可替代的价值。无论什么时候靠实力说话,才更具 说服力。让世界认识你,肯定你,而那时候,自己才是真正的王者。 【认识提升】 1.主题内涵:文化自信主体写作可以联系经典中和衷共济、互利共赢、开放包容、仁者爱人的思想; 也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的火爆状况;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的兴起;中国优秀电影如《战狼》《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的高票房和好口碑; 中国风的歌曲、中国元素的设计风靡一时的现状。旨在考查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引导考生在当前 的社会发展场景中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筑牢或者重新构建正确的符 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 2.理念认识:考查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国家认同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从立德 树人层面看,本题考查考生的人文情怀、人文积淀,家国担当、国际认同,引导考生关注时事,勇于担当, 做有文化自信的新青年,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思维上看,考查考生对时事热点的理性思考,引 导考生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时事。 3.意义分析:针对传统文化热,可以分析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如大国的崛起,让我们找到了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浸润国人的灵魂,成为我们共同守护精神家园的强大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热,是因为 中国文化中和衷共济、互利共赢的理念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也可以谈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时,应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如何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思考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要如何通过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认同。亦可以理性分析在人类 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热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如何让传统文化热不成为哗众取宠、附 庸风雅的作秀,而成为国人真正的精神支撑。 4.立论树 1.扬“家国情怀”之帆,渡“命运共同体”之船。 2.大国崛起,撑起了文化自信。 3.传统文化,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4.以文化凝民族魂,以情怀立世界威。 5.展中国魅力,促世界发展。 6.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7.传承文化,更传承精神。 8.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 9. 继承传统文化,提炼文化精髓。 10. 新时代,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11.认同传统文化,复兴大国梦想。 12.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人生广阔舞台。 13.吮吸传统文化芬芳,汲取人生前进动力。 5. 关联主题 文化传承 文化芬芳 继承传统 文化创新 文化认同 使命担当 中国魅力 民族自强 民族精魂 精神家园 【材料积累】 最爱的方块字,星“汉”灿烂已千年 我们的目光似乎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仓颉在造字,镂心呕血。从莺声燕语到山川草木,他细细推敲 着世间万物的形态,在自然中寻找美的痕迹,于大千世界中汲取造字的灵感。在那之后,古人终于解下房 檐上挂着的绳子,拆开绳子上用来记事的扣结,走出“结绳记事”的时代。 作为象形文字,汉字是是俏皮、灵动的,又是端庄、厚重的,是古人生活状态的抽象凝缩。每个汉字 都是走过了不可言说的道路后,才出现在我们面前。它津津有味地向我们诉说着时间里那些汹涌的往事, 我们也听得心潮澎湃。 它的身后,是来龙去脉,是娓娓道来;是沧海桑田,是岁月绵延。透过一个个汉字,我们得以跨越千 年,目睹过去的万家灯火,揣摩古人的喜怒哀乐。历史长河,浩浩汤汤,吞噬了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 象形文字等其他古老文明的文字,唯有中国汉字展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经久不衰,熠熠生辉。 北京城西的“爨底下村”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老村长介绍名字缘由,说“爨”原意为灶,最初 在建这村子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带避难之意。如今,“爨”字已经陪伴这个 村落走过百年风雨,村民拆解“爨”字并编了一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于是, 每个初次邂逅这个村落的人,都能通过这个汉字,感受到先人朴实又美好的愿望。 我们的汉字里面,有鸟兽鱼虫,有花气袭人,有山河涌动,有斗转星移,有着我们熟知或不知的情节 与故事。“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一个“霂”字背后,是丰年的斜风细雨,淅淅沥沥;“余固知謇謇 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一个“謇”字背后,是屈原的谔谔敢言,不畏犯颜;“澹清静其愔嫕兮,性 沉详而不烦”,一个“嫕”字背后,是神女的秀外慧中,和善贤淑…… 有学者曾在著作中写道:“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 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然而,进入电脑时代,且不要说生僻字,即便面对生活常用字,人们也时常提笔忘字。如今,我们守 护汉字,守护的是我们的来路,是祖先的卓越智慧,是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也是一笔一划、一撇一捺中 流淌的血脉。我们最爱的方块字,星“汉”灿烂已千年。面对这份守护责任,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眼中的辉煌中国 当高铁如疾箭般飞驰于高原之上,当“嫦娥”安静地落于月球背面,当载着“东风”的车辆呼啸而过…… 我会告诉你,这就是中国。 被称为“基建侠”的中国,拥有它独一无二的温暖。脱贫攻坚,在短短几年之间,一个落后的渔村焕 然一新;户户通电,不惜投入巨额,也要给人民换来光明未来。我们的中国,不会遗忘任何一个角落的人 们。民生,是它永远的追寻。或许只剩下那三三两两的人,或许长途跋涉,千山万水也抵不住祖国温暖的 河流,缓缓流淌进每个人心中,汇成温柔的清泉。我们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之上,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丰富的 美食,穿梭省市也在高铁之中易如反掌,出行支付,只需一部手机。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变,这又归因于谁? 是基建的投入让山区的百姓可以将他们的传统特色传晓祖国各地,是人人平等的意识让更多人有机会站在 同一个逐梦的起跑线上奔向远方。我们的中国,让我们过上丰富有趣便捷的生活。这样多彩的生活方式怕 是只有中国可以全员享受。 我们的中国,是工业科技堆砌成的中国。很难想象,从连自建火车都没有的小国到如今拥有多个世界 “首次”的科技强国,我们的中国,究竟经历怎样的艰难。美国用八年研制出的原子弹,我们、三年。全 国人民上下同心,共同打磨祖国的重器,使其初现锋芒,刺痛对手的双眼!港珠澳大桥挑战不可能,步步 攻坚,向世人证明我中国之强。“墨子”升空,“蛟龙”入海,我们的国家早已能上天入地,它早已是全 国人民的英雄!我们的中国,是铁铸成的!它有坚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拥有 富裕的人民,没有饥寒交迫,只有人民快乐地迎接新的生活。生活安康,百姓和乐,人民同心协力构建强 国,筑起我国科技强国之风。 中华诗词温润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三山五岳,巍峨屹立;如五谷丰熟, 养育万方”,从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元散曲,千百年来,中华诗词以 其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那动人的诗句,丰富的情感,人文的光辉,无不温 润着人们的心灵。 中华诗词是一架沟通的桥梁,让东西方文化得以对话。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便有着巨大的差别,很 难“美美与共”。BBC 推出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热烈的追捧。他 们读杜甫的诗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一种温情、博爱与力量”,这便足矣。杜甫,一个才华横 溢、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他仗剑闯天涯,却一再碰壁:科举不顺,仕途不畅,饥寒交迫,但他写出了最真、 最美、最有人性、最有同情心和穿透力的诗句。许多天才与杜甫都有着相同的际遇,如米开朗琪罗、巴尔 扎克、梵高……这注定会让今天的年轻人产生共鸣,不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伟大的艺术一定是关于人 性的,而关于人性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歌不断引发中国人的共鸣。现在,通 过 BBC 的这部纪录片,“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和他的诗歌走向了更辽阔的远方,必将温润着更多的心 灵。 中华诗词能够让我们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在日常生活当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要有必胜的 信念和信心,我们便会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 勉励自己;当我们精神萎靡不振的时候,我们便会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诗句来激发自己的意志;当别人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候,我们便会用“岂曰无衣?与 子同裳”来安抚鼓劲;当我们面临恐惧时,我们便会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来告诫自己;当 我们遇到挫折时,便会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鼓励自己……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愿中华诗词成为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愿中华诗词温润更多的心灵,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喜爱。我们坚信,中华诗词必将焕发恒久魅力和产生巨 大的时代价值。。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透过遗迹,历史可以被触碰;透过书本,历史可以被读懂;而透过那些鲜活的人与事,我们能与古人 心脉相通,与历史同感共情。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 170 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 70 年的 发展史,犹如黄钟大吕,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怀。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 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为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 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 灵无可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 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 步”。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历史长河沉淀的精神力量,不单是为了诉说过 去,更是为了迎接未来。但我们也看到,有人热心于“旧八卦”,追逐秘闻野史,甚至将历史娱乐化;也 有人醉心于“小问题”,排斥宏大叙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史实是历史的筋骨,史观则是中枢。有正确 的历史观,才能形成系统的史论、深刻的史识,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信念。 历史文化的滋养,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 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演绎数百年,忠 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繁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让理 论研究、影视文学、博物展览一道成为历史的讲述者,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精神气质,才能从“书本本” 走到“心窝窝”。 最近,一档名叫《国家宝藏》的电视节目,激活了很多人的文化热情。其实,相比无言的文物,国家 宝藏更埋藏于亿万民众的心底与脚下。以历史的罗盘指引前路,以精神的灯塔凝聚力量,中华民族的复兴 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高分金句 ①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②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 ③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 独立不是孤立。 ——徐特立 ④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习近平 ⑤我们要有经常讲的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有的自信它应该反映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 举一动、一颦一笑,以及我们的追求、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理想之中。 ——彭凯平 ⑥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位一体,蕴含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厚积淀的磅礴力 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 ——刘怀丕 【群句积累】 [群句积累 1·文明]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 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2. 圣人洒泪而尽了。带着他的雄心去了。如蜡烛最后一次耀眼地跳,熄灭了。天地之间,一片黑暗。但,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不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鲍鹏山《风流去》) 3. 故事,故去之事。天宝物华,盛世遗风,痕迹全留在一盏灯、一管笔身上了,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握这 点前朝余留的幽暗微光,在未来的无尽黑暗里往回照出一点回忆的朦胧。(梁文道《我执》) 4. 艺术给人的自由,是一种突破时空限制的自由。在中国水墨里,有限的空间往往指向无限的境界,所 以中国绘画有了“马一角”“夏半边”“留白”等手法。 [群句积累 2·传承] 5. 从夸父逐日到精卫填海,从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中华文明本有着百折不回、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超强的韧性,使数千年以降,中华文明在衰落、分裂后,总可以重新统一、重新崛起。回顾漫 长的中国历史,每到风雨如晦的关键时期,总是鸡鸣不已、志士辈出、乱云飞渡,越到生死考验之时, 越是爆发出本色力量,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愈加明显。(黎荔《文明的韧性》) 6.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 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 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 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 [群句积累 3·背诵语段] 7.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 史性进步。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没有中断,在世界 文明发展史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 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中华民族早就懂得“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民族 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正是中华文化既坚守根本又不断与时俱进,才使得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 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才使得中华文明绵延至今。 8. 文化自信思想理念的确立,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大背景。改革开放四 十年来,我国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人民生活改善、国际地位提升,社会生产力得到 极大解放。物质世界的巨大变化也必然影响和投射到精神世界上来,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的 解放和丰富。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历史人物文化热、古代地域文化热、古典诗词文化热、汉字文化 热、中国饮食文化热、中医药文化热、成语典故文化热、故宫学文化热、对外文化交流热等一个接一 个的文化热应运而生,彰显着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信力。 [群句积累 4·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9.“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 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 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 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 吗?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 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 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 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 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 (2014 年 10 月 15 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0.我们讲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古人讲,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现在,很多建设行为表现 出对历史文化的无知和轻蔑,做了不少割断历史文脉的蠢事。 我讲过,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 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既要保护古代建筑,也要保护近代建筑;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 城镇格局;既要保护精品建筑,也要保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 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2015 年 12 月 20 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1.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我说过,站立在 960 万平 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 13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 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 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 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 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 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 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 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 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 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 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 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 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 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2016 年 5 月 17 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2.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 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 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 造新奇迹。 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 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 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 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 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 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2016 年 7 月 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3.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 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 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 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 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 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 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 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 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2016 年 11 月 30 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4.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 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 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对中华民 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 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要抒写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实践,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朝气 蓬勃迈向未来。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 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 向未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 想。文学家、艺术家要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 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 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 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 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 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 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 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 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 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2016 年 11 月 30 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主题写作】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 年 3 月,“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宪。“命运共同体”成为年度流行语。 2019 年 2 月,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在人类共同家园——地球的生命危在旦夕时,中国人民团结协作, 用智慧和生命守护地球的故事。影片以科幻形式展现家国情怀,引发数亿观众共鸣。 元宵节之际,故宫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热情的游客不但“秒光”预约门票,还挤“瘫 痪”了门票预售系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范文】 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命运共同体 日前,《流浪地球》刷爆朋友圈,迎来票房、口碑双丰收。电影中的家国情怀以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的精神,让数亿中国人为之点赞。元宵佳节,故宫文化活动一票难求。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 中国传统文化为何备受欢迎?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已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 成为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灵归属,展现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诗词大会中,不论是明目皓齿的儿童,还是 白发朱颜的老人;不论是学富五车的才子佳人,还是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都展现着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 爱。他们喜欢的不仅仅是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诗词,更是诗词中所展现的美妙意境,所传达的喜怒哀乐、 家国情思,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处世之道。《国家宝藏》中,每件国宝都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崇尚的不是文 物价值几何,而是每个国之重器背后的民族信仰、国家精神和文化灵魂。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也让世 界更加认同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自带优秀基因。以和为贵,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各国人民和衷共济,互利共赢,开放包 容的心态、仁者爱人的风范,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认同。《流浪地球》中,当人类共同的家园遭遇危机时,中 国人民没有采用诺亚方舟的方式独善其身,而是勇于担当,不抛弃,不放弃,精诚合作,不畏牺牲,救各 国人民于水火。此种家国情怀,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的梦想,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了最好 的诠释。 中国传统文化富有生命力。任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历史沉淀,五千年文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磨 难而愈发璀璨夺目,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熠熠生辉。如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召唤下,中国传统文化再次 焕发出生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是先祖描 绘的天下大同的美好情景,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的共同目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开 放包容,互利共赢,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蓝图中,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明不灭,精神不老,中国传统文化正星火燎原。 叩问心灵,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珍视和热爱也将由己及人,那就是理解并尊重各国的优秀文化。中国传 统文化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春风,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生机勃勃;而中国传统文化也让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家园温暖如春,鸟语花香,清风怡人。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 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的境地。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 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 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面向本校(统称“中华中学”)同学,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倡议书,倡议 大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范文】 扬优秀传统文化,你我同行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们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我们在世 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应扬优秀传统文化,担民族复兴大 责。为此,我代表中华中学学生会全体成员向大家倡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深入挖掘,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各类学说在文化激荡中大放光彩;汉朝独尊儒术,奠定儒学正统地位;明清时期儒学结合时代特征 发展创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由此,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 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弘扬中创新。 推陈出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只有将优秀传 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予以展示、创新,才能推动文化兴盛。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 陶瓷微雕技术近乎失传。而王艺文却利用现代科技将其继承下来,一个人撑起了一项国家非遗项目。 正是因为有着推陈出新的精神,王艺文最终将一项文化技艺继承并发展了下来,这启示我们,面对 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弘扬。 面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 放春满园”,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改革开 放日益深化的当下,我们应通过“一带一路”等渠道将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并展示出 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为世界文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 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当下的中学生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今天,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承继本质, 涵养精髓,改造转化,创新发展,延续血脉,开拓前行。在此,我代表学生会全体成员向同学们再 次倡议:担民族复兴大责,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你我共行。 中华中学学生会 2021 年 2 月 24 日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 13 亿中国人 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 前进定力。 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以前,汲取孔 子的智慧。”截至 2015 年 12 月 1 日,已有 13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00 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 1000 多个 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 190 余万人。 ③近期,某地开展关于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有 20%喜爱与支持民族 文化产品,28%喜爱外来文化产品,52%表示无所谓。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不少于 800 字。 (1)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2)请结合自身经历,以“传统文化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范文】 认同传统文化,方能鹏程万里 近期,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中有近八成人对传统文化不认同。反观国际范围却是另外一番景 象,诺奖得主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 慧。”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对传统文化高度认同,更要知行合一,践行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温度,是母亲的温度。 传统文化之于我们青年,就如同母语的存在。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 mother tongue, 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是浸润着 爱的声音。传统文化就如同母语的呼唤,在它深情的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 解生活,认识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认同传统文化,只有在传统文化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 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 传统文化的存在,是阿里巴巴的宝藏。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13 亿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凝聚成了我 们现在的传统文化。而正如《后浪》演讲中所说“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 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我们这些时代青年的存在恰逢其时,科技繁荣、文化 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供我们尽情地享用。而其中最华丽富裕的便是 传统文化的存在,它就如同阿里巴巴的宝库,期待着我们的开启;而那把神秘的钥匙,那句“芝麻 开门吧”的咒语便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便是对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实践。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时代青年的不竭动力。 传统文化的存在,是我骄傲的强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承载 传统文化的一个个方块汉字,化作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就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 的壁垒,牢牢守卫一代又一代青年,庇护着他们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勇往直前。而每一个时代的 有为青年,都会在传统文化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新的辉煌。 认同传统文化,热爱并且毫无保留地践行它,应该被视为每一个人的职责,尤其应该是当代青 年价值观的基点。每个青年都可以走出天高地阔的景象,但传统文化将是他的出发地,将是他不断 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而传统文化在任何时代都会为时代青年提供不竭的 动力。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红楼梦》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它是一部艺术化 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当你逐渐有所领悟,它便能吸引你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摘自语文高中教材《红楼梦》导读) 2.当代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 目标,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 文本来看。 ——(摘自《光明日报》对李景林教授的访谈) 3.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就文字而言,文言文和白话文有相当的距离,就内容而言,《水浒传》满是 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权术心机,《西游记》主讲佛法,《红楼梦》深奥的“色、空、幻、灭”主题, 孩子心智不甚成熟,都无法充分理解。人当然应该阅读经典,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 经典。 ——(摘自秦春华《“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学校计划举办“传习经典”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学生家长),张先生 (文史专栏记者),何老师(高中语文教师),黎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高中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 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范文】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 各位嘉宾、各位观众: 大家好!我叫黎明,是振华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很高兴在此与诸位交流思想。我发言的题目是“从 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 我想谈谈我对经典传习的认识。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其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等观点, 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这个道理 特别适用于我们的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 经典的目标,则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 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就是说要学会在阅读中观察社会、思考人生。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引领我们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社会人生。 读《红楼梦》,如果只关注知识,那就是本末倒置。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曹雪芹这个人,在读这个 人的才学、眼光、识见乃至胸襟气度,深入到这个人的灵魂深处去体悟他生命的大悲哀;我们读《红楼梦》, 其实是在读一段历史,那就是钟鸣鼎食之家,在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中,呼啦啦似大厦倾,落得个茫茫白雪 真干净……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经典,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大学》是立本,示人为学之规模;《论语》是亲切, 指示功夫在日用家庭之间;《孟子》是养气,一生坚守其志;《中庸》是究其精微。所以儒家经典的“不刊 之鸿教”意义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事、读书、做人。也就是说,既要修为己之学,也要成己、成人、成物。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在阅读中增强文化自信。 各位嘉宾,经典不仅是一部部典籍,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它流淌着华夏儿女的思想与情怀,蕴藏 着中华文明的光芒与智慧。经典著作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符号,其中体现出来的是自强不息、爱国奋斗 的民族精神,体现出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诗词文化……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这厚重的文化更是 被书写在了一部部经典著作中。阅读这样的经典,自会有一份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在心中。 传习经典是否有年龄区分,从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来说,只要有阅读的渴求,早些传习经典著作也无妨。 古人云:开卷有益,更何况经典。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早在初中时期,我就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完 了四大名著。当时,我对有些内容不甚理解。随着我阅历的增加、学识的增长,之前不理解的逐渐理解, 认识肤浅的也变得深刻。此外,常读常新,还让我有了新收获。 各位嘉宾,开卷有益,从阅读走向传习,传习经典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