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重庆高考模拟高研卷语文(五)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学习王阳明思想的重要性。王阳明的一生很短暂,
仅有五十七年,但他留给世人的财富却是无穷的。阳明心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四百年来影响深
远,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挺立道德主体。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其实是由其本身的特质决定的。阳明心学本身就是自由活泼、
积极主动的,极具创造性。它的第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即道德自由。阳明心学告诉
我们,良知是心之本体,知行的本体。人是有良知的,人应该不断地发明良知、实践良知,振起人的精神
生命。“致良知”是学问修养的灵魂与第一原则。他告诉了我们一条道德人格的上升通道,彰显了人性本
来的光辉,强调人性的光辉不仅要照亮我们自身,甚至还要照亮他人。人不应该向下沉沦,不能为物欲所
遮蔽,不能陷入异化之中而否定自我的人性。这一点,可以唤醒现代人冷漠的、功利的、庸俗化的心灵,
反抗当下社会拜金主义、权力崇拜、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拯救当下的生态危机、信仰危机、道德伦理危
机。
提供生态智慧。王阳明对自然万物,包括草木、鸟兽、山水、瓦石等,都有一种深厚的生命关怀,强
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他发挥了孔子的“仁爱”与孟子的“仁民爱物”思想,在他看.来,不仅是
动植物等自然之物,甚至人造之物(如瓦),因其源于自然,又是人生存的不可或缺的物品,也都有生命,
都有存在权利,都要顾惜。天地万物是一个生命整体,虽然人类必须取用动植物,但动植物仍有自身的价
值,体现了一种普遍的道德关怀。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把“真诚恻怛”的仁爱之心发挥、扩充、实
现出来,去应对万物,使万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性。
赋予今人实践道德、完善自我的勇气。大众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认可书本上、讲堂上的道理,但离
开书本和讲堂后却难以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其实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来的。做不到是因为还没能理会
得透,理会透了自然做得到。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要在日用伦常之间,在礼乐刑政之间,将天地万物一体
之仁发用出来,用来敬老爱亲,用来修身齐家,用来尽伦尽职,为政理事。做一分,就体认一分良知,体
认一分良知,就要行一分。这一点,可以赋予今人实践道德、完善自我的勇气。
涵养官德。阳明的亲身经历也提醒我们,为政之道在于明德、亲民。社会风气不好,首先在于官德不
好。阳明在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特别强调在明明德的基础上亲民。孔
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要修身以德,以仁德为核心价值,引领和实
现政治的正义。官德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人的良知在政府事业上的直接运用。为官不讲官德,就
是违背良知。进一步说,亲民就是要以民为本,视百姓为骨肉亲人,尊重民心民意,体察民间疾苦。在具
体的政治实践中,阳明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将社会教化、社会治理以及具体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治理了
很多难治之地,实现了民不骇政、四方咸宁。阳明的为官之道,对于今天加强党员干部修养、化解社会矛
盾、转变政府职能等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阳明心学要旨主要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生态智
慧。这些都是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慢慢品味、躬身实践。
(摘编自郭齐勇《阳明心学的世界影响与当代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道德主体性即人的良知,良知具有提升道德人格、彰显人性光辉的道德自由。
B.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体现出了仁者使万物安其位、遂其性的普遍的道德关怀。
C. “知行合一”强调的是道理需要躬行才能理会透彻,践履才能真正体认心中的良知。
D. “明德、亲民”是指官员发挥良知、亲爱百姓,从而引领政治正义、从事政治实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阳明心学的世界影响与当代价值。
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层递式结构,前半部分属理论层面,后半部分属践行层面。
C. 文章既分析了心学的理论,也结合了当代的某些问题,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D. 作者在肯定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时,措辞有分寸感,体现出理性的行文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近平强调学习王阳明思想,是因为当下社会异化,存在各种危机,需要拯救。
B. 如果现代人对万物有深厚的生命关怀和扩充仁爱的践行,社会风气应该会好转。
C. 只要践行在明明德的基础上亲民的为政之道,就可以实现民不骇政、四方咸宁。
D. 对阳明心学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品味与躬行,是现代人延续民族文化根脉的保证。
【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
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 项,“人的道德主体性即人的良知”错,文中“它的第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即道
德自由”知题干偷换概念。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论述了阳明心学的世界影响”错,无中生有。文中第一段提到“阳明心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
体系,四百年来影响深远,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二段提到“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其实是由其本身
的特质决定的”,第四段提到“赋予今人实践道德、完善自我的勇气”文中并未提到“世界影响”。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
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
案。
C 项,“只要践行在明明德的基础上亲民的为政之道,就可以实现民不骇政、四方咸宁”错,说法太绝对。
文中“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阳明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将社会教化、社会治理以及具体的行政手段结合起
来,治理了很多难治之地,实现了民不骇政、四方咸宁”可知,除了明明德与亲民外,还要有高超的政治
智慧,将社会教化、社会治理以及具体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等。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
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
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
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5G 改变社会,不光支撑起电信产业,也带动行业中所有相关数字化产业一起来转型,让社会变得更加
智能。那么,5G 究竟能够带来什么呢?
根据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布的《5G 白皮书》,未来 5G 应用将涵盖三大类典型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
mMTC(大规模物联网,更多的称为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
其中,“增强移动宽带”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超
高可靠超低时延”是 5G 新拓展的场景,重点解决传统移动通信无法很好支持的物联网及垂直行业应用,面
对的是对可靠性和时延有极高要求的场景,需要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端到端时延和接近 100%的业务可靠性保
证;“海量机器类通信”则是为局部热点区域提供高容量、高密度的用户数据传输,例如在大型的公众场合,
人人需要同享宽带移动的高速服务。
(摘编自“极科网”《5G 建设全球排名第一中国掌握了哪些 5G 关键技术?》,2018.9.20)
材料二
根据中股在线的研究报告,中国已经建立了 35 万个新的蜂窝基站,相比较而言美国在同一时间内建造
的不到 30,000 个。该报告指出,中国未来还将计划在 5G 相关支出中投入数千亿美元。美国想要在投资方
面与中国相匹敌可能会更加困难。另外据估算中国增加运营商所需的设备成本比美国低约 35%,这表明美国
可能需要花费 2. 67 倍资金才能产生与中国相当数量的 5G 无线网络容量。“中国和其他国家可能正在制造
5G 的技术和资金鸿沟,几乎无法赶上。”报告建议提供“更宽松的框架”,以帮助减少 5G 所需设备的部署
时间,并且移动运营商和其他合作伙伴需要进行更多合作。同时建立“通信基础设施数据库”,以帮助各
方之间共享数据。随着采用 5G 技术的另一个未开发经济潜力的时代出现...对基础通信基础设施升级的投
资变得更加重要。该报告称,“但除非采取切实措施帮助重新平衡私人投资案例以进行升级,并向其他行
业和公共利益展示外部利益,否则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追上,而其他国家已经在采取行动。”
这份报告同时提到,5G 技术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华为是中国 5G 核心的制造商也是该项技术
的世界标准的定制者。但是目前国内的 5G 之路没有那么的轻松,很多 5G 的基础设备还需要向其他国家进
口,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摘编自百家号 18-08-08《中国的 5G 技术全球第一,中国的标准是世界的标准》)
材料三
目前,5G 在媒体宣传和商业运作中,存在一定“神化”的风险,往往会有“5G 秒天秒地秒空气”之感;
另有一些媒体极力宣称 5G 是中国主导标准,或 5G 是中国伟大创新。其实,这并不客观。
在 3G 时代之后,全球通信厂商对高通一家独大心有余悸,因而在之后的标准制定中,大家都在玩平衡,
实现决不让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国家一家独大。就 5G 标准制定而言,中国当然是一个重要参与者,但
远远谈不上“主导”。
有人会用中国的专利数量说事,但实际上,通信标准专利含金量高低相差很大。至少,我们在 5G 时代,
也没能实现高通在 3G 时代凭借核心专利全球征收“高通税”的能力,甚至仍然需要承担“高通税”。这也
从侧面说明,专利数量尚没能给中国带来 5G 的主导地位。
中国在通信产业上的优势,是强大的国家决策执行力,能够集中力量,拥有三大运营商这样能够实现
“村村通”的国有企业,以及一批优秀的通信设备整机厂和终端整机厂。
但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核心器件尚受制于人,一旦核心器件被卡脖子,整个通信产业将遭遇重大的
挫折和困难。
因此,当下,动辄“中国主导 5G”,“中国 5G 综合实力最强”,未免有些过于乐观。
(摘编自《嘹望智库》铁流《别“狂吹”5G 了!》)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 是发生在电信领域的变革,同时带动所有数字化产业发生变革,最终将是促进整个社会更加智能化的
一场科技变革。
B. 5G 技术一方面是提升原有宽带业务的服务质量,使用户获得更佳的体验;另一方面则拓展出物联网及其
垂直行业应用新场景。
C. 人们如果要在物联网业务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下的车联网业务方面,享受到真正高速的 5G 服务,最早
也要等到 2020 年。
D. 到 2023 年的时候,5G 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成熟,人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智能,比如智能交通和自动
驾驶将可能常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 5G 技术世界标准的制定和 5G 设备的制造方面,中国均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这促进了中国建设支持
5G 技术的蜂窝基站的提速。
B. 中国未来还将计划在 5G 相关支出中投入数千亿美元,其目的正是为了打造 5G 产业,帮助中国在智能化
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中国拥有的 5G 技术专利是世界最多的,在建设 5G 网络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处于世界前列,这有利于帮助
中国 5G 应用处于领先地位。
D. 中国在世界 5G 技术发展的竞争中表现出来的优势,是我国近年来科技创新的成果,是我国在通信技术
领域开始主导世界的证明。
6. 在 5G 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中国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案】4. A 5. C
6. ①满怀信心,看到取得的成绩;②清醒定位,看到 5G 技术背景下并非“主导”;③弥补短板,发力突破
核心器件制造;④利用好强大的国家决策执行力。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
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同时带动所有数字化产业发生变革”错,偷换概念,文中“5G 改变社会,不光支撑起电信产业,
也带动行业中所有相关数字化产业一起来转型,让社会变得更加智能”,指的是“带动行业中所有相关数
字化产业”。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
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 项,“中国均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错,说法太绝对,文中“但是目前国内的 5G 之路没有那么的轻松,
很多 5G 的基础设备还需要向其他国家进口,我们仍需继续努力”知“均”用的不准确。
B 项,“帮助中国在智能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错,无中生有,文中“根据中股在线的研究报告,中
国已经建立了 35 万个新的蜂窝基站,相比较而言美国在同一时间内建造的不到 30,000 个。该报告指出,
中国未来还将计划在 5G 相关支出中投入数千亿美元”,但并未提到“帮助中国在智能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文中其他各处也没提到。
D 项,“是我国在通信技术领域开始主导世界的证明”错,文中“就 5G 标准制定而言,中国当然是一个重
要参与者,但远远谈不上‘主导’”“动辄‘中国主导 5G’,‘中国 5G 综合实力最强’,未免有些过于乐
观”中可知中国“主导世界”错。
故选 C。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
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5G 改变社会,不光支撑起电信产业,也带动行业中所有相关数字化产业一起来转型,让社会变得更加智
能”可概括出:满怀信心,看到取得的成绩。“在 3G 时代之后,全球通信厂商对高通一家独大心有余悸,
因而在之后的标准制定中,大家都在玩平衡,实现决不让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国家一家独大。就 5G 标
准制定而言,中国当然是一个重要参与者,但远远谈不上‘主导’”可概括出:清醒定位,看到 5G 技术背
景下并非“主导”。“但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核心器件尚受制于人,一旦核心器件被卡脖子,整个通信
产业将遭遇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可概括出:弥补短板,发力突破核心器件制造。“中国在通信产业上的优
势,是强大的国家决策执行力,能够集中力量,拥有三大运营商这样能够实现‘村村通’的国有企业,以
及一批优秀的通信设备整机厂和终端整机厂”可概括出:利用好强大的国家决策执行力。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
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
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
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
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
李娟
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
先掖着瞒着,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
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就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
金鱼死后,鱼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有一天却发现鱼缸有些不对劲,似乎缩小了许多,端起来
左看右看,没错,是瘦了两三寸。逮住外婆一问,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场买回一个。大约
是原样大小的有些贵了,便买了小一号的,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呢。当然,被揭穿了,也只吐了一下舌
头而已。
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
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
然后又想到外婆的竹林。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
瓦房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得那实在是一个无比温柔之处。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下来,
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她手持长长的竹竿(后来她用这竹
竿为我从桔子树上捅下了许多鲜艳的桔子),站在那里大声揶揄其中一个女邻居,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俩之
间的什么事,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气,抡起巨大的竹扫帚挥打外婆的屁股。我站在半坡竹
林里看了一会。当外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们是否也给过她这样的快乐?那年她八十多岁了,已经离开
了我们两年,独自回到乡下的旧居,在仅剩的半间老屋里生活。
我一边大声喊外婆,一边从坡上下来,所有人都回头仰望我来的方向。外婆答应着,意犹未尽地继续
数落着那个女人,继续大笑,一边向我迎接过来。我从上往下看到旧屋天井里的青石台阶,看到一根竹管
从后山伸向屋檐下的石槽,细细的清泉注满了石槽。世界似乎一开始就如此古老。
从来没想过,离开熟悉的地方会是这么可怕的事情!外婆终究没能老在老家的坟山里。她孤零零地被
埋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好像她孤独的、意志坚决的一生仍不曾结束,好像她不得不在死之后还要重
新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
之前两天,我急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只差了十个钟头。接到噩耗后,我仍然坐在夜班车上继续往
家赶,往已经死去了的外婆身边赶。我知道她还在等我。我不能勘破生死,但也能渐渐明白死亡的并不可
怕。死亡不是断然的中止,而是对另外一场旅行的试探吧?外婆死前有那么多的强烈的意愿,她挣扎着要
活,什么也不愿放弃,挂念着这挂念着那的。然而一旦落气,面容那么安和、轻松。像刚吐完舌头,刚满 不
在乎地承认了一个错误。
死亡之后那辽阔空旷的安静感,是外婆最后为我所做的事情。以前念小学的时候,很多个清晨我起床
一看又是红苕稀饭和酸菜,就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外婆一定会追到学校
来给我捎一只滚烫的红糖馅锅盔……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
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书声朗朗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 现
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
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 勇
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
又想起那次我拎了一只公鸡去乡下看外婆,走过漫长孤独的山路,最后才找到老屋。外婆迎上来对我
说:“我很想你,我天天都在想你。”
外婆你不要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校的六楼。吐
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外婆,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
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你常常对我说,娟啊,其实你不结
婚也是可以的,不生孩子也是可以的。你不要受那些罪了。你妈妈不晓得这些,我晓得的……外婆,现在
我才渐渐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团混沌,无可言说,无从解脱。但能想像得到,若自己
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
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回忆外婆打碎鱼缸悄悄弥补过错的事,写出外婆不愿认错的极其自尊、特爱面子的形象,读来让
人觉得外婆的可爱。
B. 文章善于撷取典型事件表现外婆性情,外婆揶揄女邻居一事表现外婆的乐观爽朗,给我送锅盔一事则是
抒写外婆的慈爱。
C. 文章在叙事抒情间穿插的议论警句频出,有对生死的理解,有对人生的领悟,这些议论增添了文章的理
性之美,使之更显厚重。
D. 外婆带给我的种种“安静感”虽然内涵不尽相同,但主要是外婆人格所起的作用,引我思索与成长,让
我更为勇敢。
8. 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9. 文章围绕外婆“吐舌头”这一习惯性小动作展开,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A 8. ①对去世外婆的深切怀念;②对没能与外婆见上最后一面以及没能让外婆回到故乡安葬
的遗憾;③对外婆慈爱待己的感激;④对人生领悟的释然与安静。
9. ①“吐舌头”是出外婆的可爱与达观,给予我人生启示,散文的立意从此中来;②“吐舌头”作为线索,
是作者怀念外婆的情感触发点,也是展开回忆和思索的起点,便于统率材料;③“吐舌头”是体现外婆形
象的典型意象,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
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
关注手法,最后结合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A 项“写出外婆不愿认错的极其自尊、特爱面子的形象”
错误,外婆并非不愿认错,只是不为错误愧疚,犯了错就积极弥补,弥补不好,就达观接受。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概括题要能分析层次结构,逐条概括,
答案可以选用原文的词句,但要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力求简洁、明确。作者的感情主要蕴
含在字里行间,可以结合文章主旨概括。回归原文进行分析是关键。整篇文章表达了对外婆的深切怀念。
“从来没想过,离开熟悉的地方会是这么可怕的事情!外婆终究没能老在老家的坟山里。她孤零零地被埋
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好像她孤独的、意志坚决的一生仍不曾结束,好像她不得不在死之后还要重新
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之前两天,我急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只差了十个钟头”这些语段表达
了没能与外婆见上最后一面以及没能让外婆回到故乡安葬的遗憾。“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
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书声朗朗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 现在六楼我的
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我赌气不吃早餐外婆却不怕辛劳爬楼给我送
早餐,外婆对我的疼爱让我感激。“但能想像得到,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
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
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表达的是作者从外婆身上学到的对人生领悟的释然与安静。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构思技巧,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方面思考。注意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上,“吐
舌头”是体现外婆形象的典型意象,使读者印象深刻。“当然,被揭穿了,也只吐了一下舌头而已”、“而且
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形象地表现了外婆的可爱、乐观。在情节上,“吐
舌头”贯穿全文的始终,起到了线索的作用。由题目“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以及开头“外婆有个习惯性的
小动作,就是吐舌头”可知这是作者怀念外婆的情感触发点,也是展开回忆和思索的起点。在主题上,“若
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
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可以说“吐舌头”是外婆留给
我的精神财富,她的可爱、达观的态度感染了我,也教会了我对人生释然。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学诗,字以言,上虞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二十九年,俺答薄京师。既退,
诏廷臣陈制敌之策。诸臣多掇细事以应。学诗愤然曰:“大奸柄国,乱之本也。乱本不除,能攘外患哉?”
即上疏言:大学士嵩辅政十载,奸贪异甚。内结权贵,外比群小。文武迁除,率邀厚贿,致此辈掊克军民,
酿成寇患。国事至此,犹敢谬引佳兵不祥之说,以谩清问。近因都城有警,密输财贿南还。大车数十乘,
楼船十余艘,水陆载道,骇人耳目。又纳夺职总兵官李凤鸣二千金,使镇蓟州,受老废总兵官郭琮三千金,
使督漕运..。诸如此比,难可悉数。举朝莫不叹愤,而无有一人敢低牾者,诚以内外盘结,上下比周,积久
势成。而其子世蕃又凶狡成性,擅执父权。凡诸司奏请,必先白其父子,然后敢闻于陛下。陛下亦安得而
尽悉之乎?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机械足以先发制人,势利足以广交自固,文词便给足以掩罪饰非。而精
悍警敏,揣摩巧中,足以趋利避害;弥缝缺失,私交密惠,令色脂言,又足以结人欢心,箝人口舌。故前
后论嵩者,嵩虽不能显祸之于正言之时,莫不假事托人阴中之于迁除考察之际。如前给事中王晔、陈垲,
御史谢瑜、童汉臣辈,于时亦蒙宽宥,而今皆安在哉?陛下诚罢嵩父子,别简忠良代之,外患自无不宁矣。
帝览奏.,颇感动。方士..陶仲文密言嵩孤立尽忠,学诗特为所私修隙耳。帝于是发怒下之诏狱嵩不自安求去
帝优诏慰谕嵩疏谢佯为世蕃乞回籍帝亦不许学诗竟削籍隆庆初,起学诗南京通政参议。未之官,卒。赠大
理少卿。
(节选自《明史·徐学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于是发怒下之/诏狱/嵩不自安/求去/帝优诏慰谕/嵩疏谢/佯为世蕃乞回籍/帝亦不许学诗/竟削籍
B. 帝于是发怒/下之诏狱/嵩不自安/求去/帝优诏慰渝/嵩疏谢/佯为世蕃乞回籍/帝亦不许/学诗竟削籍
C. 帝于是发怒/下之诏狱/嵩不自安/求去/帝优诏慰渝/嵩疏谢佯为世蕃/乞回籍/帝亦不许/学诗竟削籍
D. 帝于是发怒下之/诏狱/嵩不自安/求去/帝优诏慰谕/嵩疏谢佯为世蕃/乞回籍/帝亦不许学诗/竟削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又称秋官、宪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B. 漕运,古代调运粮食到京师等地的水路运输方式,分河运、海运和水陆递运三种。
C. 奏,即奏疏,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文书,也可称章、表、议。
D. 方士,持有长生方术的人,亦泛指从事医、卜、星、相类职业的人,后来称道士。
12. 下列是徐学诗弹劾严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严嵩贪财太甚。文武官员的提拔升迁,他一概索要厚贿,致使这些官员用苛捐重税剥削军民,酿成寇患,
收受的财物需要用几十辆大车、十余艘楼船来装运。
B. 严嵩奸佞无比。国事紧张之时,他竟敢引用喜好用兵不吉祥的谬言来抵赖皇帝的查问;都城有警之时,
他就秘密地通过水陆两道将接受的贿财运回南方。
C. 严嵩权势过大。他在朝廷上下广泛交结权贵,勾结小人,以致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敢冒犯他;诸司有所奏
请,都得先禀报他们父子知晓,然后才敢奏报皇上。
D. 严嵩机谋很深。他擅长揣摩人心,懂得趋利避害,巧言令色,文过饰非,施小惠讨人欢心,钳制他人口
舌,得罪他的臣子,开初蒙其宽宥,最终遭受残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十九年,俺答薄京师。既退,诏廷臣陈制敌之策。诸臣多掇细事以应。
(2)故前后论嵩者,嵩虽不能显祸之于正言之时,莫不假事托人阴中之于迁除考察之际。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二十九年,俺答逼近京师。在敌人退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廷臣陈讲制止敌人的计策。诸臣大多捡
拾琐细小事来应对。
(2)因此,前后论罪严嵩的人,严嵩虽然不能在他们弹劾的时侯使他们得祸,但无不假借他事托人在对官员
迁升考察的时候暗害他们。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
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
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下之诏狱”意思是“皇帝将徐学诗下诏狱”,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AD。
“嵩疏谢佯为世蕃乞回籍”意思是“严嵩上疏称谢,佯装为严世蕃乞回原籍”,中间不能断开。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
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C 项,表述不准确。“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文书”是疏。奏和疏有细微差别。战国以
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始称为奏。奏是进上的意思。汉代臣僚上书有时也称上疏。
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
多数称为奏疏。奏疏的文种名称,汉代有章、奏、表、议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除沿用章、表、议等外又增
加了启文;隋、唐、宋时期一般用表和状两种,宋代增加札子,是大臣上殿奏事前先期呈递的程式比较简
便的文种;元代有奏、启和表章,明、清两代有题本、奏本、表、笺、启以及康熙朝后广泛使用的奏折等。
清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折”。也称“折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
皆有固定格式。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
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
点内容。
D 项,“开初蒙其宽宥,最终遭受残害”错,“故前后论嵩者,嵩虽不能显祸之于正言之时,莫不假事托
人阴中之于迁除考察之际”的意思是“因此,前后论罪严嵩的人,严嵩虽然不能在他们弹劾的时侯使他们
得祸,但无不假借他事托人在对官员迁升考察的时候暗害他们”,并不是“开初蒙其宽宥”。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
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
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
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
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1)句中,薄,逼近;陈,陈述;掇,捡拾。
(2)句中,祸,使动用法,使……得祸;嵩虽不能显祸之于正言之时,“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应为“嵩
虽不能于正言之时显祸之”;莫不假事托人阴中之于迁除考察之际,状语后置句,应为“莫不假事托人于
迁除考察之际阴中之”; 迁除考察,迁升考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
陈襄
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
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诗都写到了木芙蓉的生长环境,但环境格局不同,陈诗较吕诗阔大。
B. 两诗描写木芙蓉花的特点各有侧重,吕诗写花之红艳,陈诗写花之繁多。
C. 两诗赞美木芙蓉花,都用了对比手法,但吕诗对比的张力不如陈诗强烈。
D. 两诗语言风格都较为平实自然,但气韵不同,吕诗偏委婉,陈诗偏豪放。
15. 两诗各表现了木芙蓉花怎样的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吕诗中的木芙蓉花有从容、独立、坚劲的精神:不管命运与际遇如何,只着力用心
地绽放自己的生命,自开自落,任由东风。②陈诗中的木芙蓉花有无畏、洒脱、豪迈的精神:不惧怕秋霜,
只任性绽放,随便一开,就是三百朵。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
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
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
认,得出答案。
C 项,“都用了对比手法”错,吕诗中“犹胜无言旧桃李”意思是:这种精神应当胜过以前人们一直称颂
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借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说它的品格比桃李更让人敬佩。陈诗
“占得珍丛第一芳”的意思是:她是美丽花丛中第一美。虽是“第一芳”却未与任何画作比较。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两诗
各表现了木芙蓉花怎样的精神”,然后理解理解两首诗的意思,结合有关诗句进行赏析,可先找出表现手
法,再说出诗人表达的情感。
吕诗中:首句点明木芙蓉生长的地方,就是在小池的南边。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了拟人的手法,
写木芙蓉风吹雨打之后,在寒霜的侵扰之下,用心努力地开放出美丽的花朵,突出了木芙蓉不畏艰难、无
惧风霜的特性。“犹胜无言旧桃李”借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
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
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诗人在这里说木芙蓉“犹胜无言旧桃李”,就是
说它的品格比桃李更让人敬佩。“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
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诗人好像是在写木芙蓉的
品格,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依然
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
陈襄诗的意思就是,树林中的叶子都已经发黄了,只有芙蓉花还在盛开。它根本就不畏惧霜寒,随随便便
就能开个三百朵。从而表达了作者不屈服于政治压力的决心。四句诗写出了木芙蓉无畏、洒脱、豪迈的精
神:不惧怕秋霜,只任性绽放,随便一开,就是三百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近代名医黄省三的名字应该是取自《论语》中“_______”一句;而现代书法家楚图南的名字应该是取
自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一句。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涉及四种植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嫁作商人妇后梦回当年、梦中哭醒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吾日三省吾身 (2). 而后乃今将图南 (3). 水中藻荇交横 (4). 盖竹柏影也 (5).
夜深忽梦少年事 (6). 梦啼妆泪红阑干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
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
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以下
字的书写:省、图、藻荇、影、梦、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媒体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但一些传播者却 ,在灾难现场拍照并上传网络,
甚至断章取义以 ,盲目追求所谓的“眼球效应”。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社会协调和价值引导,
灾难发生后,除了传播信息,还需要通过信息对灾后的社会进行“缝合”。完成拍照分享的过程,一定意
义上就具有了媒体的功能,就需要考虑社会效果。( );忽略传播内容的社会价值,就可能导致价值
观扭曲。如果不加以引导,自拍和分享可能沦为低俗的炫耀、无所顾忌的 ,甚至借助他人痛苦
积攒自我虚荣的表演,更有甚者会演化为生命消逝的导火索。自拍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和整
个社会。社交媒体在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传播平台的同时,营造具有同理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传播氛围也应
该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枉墨矫绳 骇人听闻 夸夸其谈 义无反顾
B. 遁天妄行 骇人听闻 夸夸其谈 义无反顾
C. 遁天妄行 耸人听闻 哗众取宠 责无旁贷
D. 枉墨矫绳 耸人听闻 哗众取宠 责无旁贷
18. 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社会协调和价值引导,灾难发生后,媒体除了传播信息,还需要通过信息对灾后
的社会进行“缝合”。
B. 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社会协调和价值引导功能,灾难发生后,媒体除了传播信息,还需要.通过信息
对灾后的社会进行“缝合”。
C. 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社会协调和价值引导功能,灾难发生后,除了传播信息,还需要通过信息对灾后
的社会进行“缝合”。
D. 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社会协调和价值引导,灾难发生后,除了传播信息,还需要通过信息对灾后的社
会进行“缝合”。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钟爱自拍且分享者,一定不能不考虑把握分寸的问题
B. 只有将分寸把握好了,才是一个合格的钟爱自拍且分享者
C. 一个钟爱自拍且分享者,一定能够处理好把握分寸的问题
D. 把握分寸的问题,是一个钟爱自拍且分享者不得不考虑的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
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
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
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
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
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枉墨矫绳:比喻违背准绳、准则。遁天妄行: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根据语境,“信息传播者”应
该遵守准绳、准则,故选“枉墨矫绳”。
骇人听闻:意为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耸人听闻:意思是夸大或捏造事实,使
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语境中的“断章取义”就会有“夸大或捏造事实”的事情发生,故选“耸人听
闻”。
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行迎合众人,以博取众人的好感或拥护。语境
中的“炫耀”“无所顾忌”强调的是“迎合众人,以博取众人的好感或拥护”,故选“哗众取宠”。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退缩。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
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语境中“道德责任感”更强调“责任”,故选“责无旁贷”。
故选 D。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
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
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
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文段中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故选应在“价值引导”后加“功能”,一是句式杂糅,“除了”
一句的主语不应该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故选 B。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
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语境中“忽略传播内容的社会价值,就可能导致价值观扭曲”应该和所填内容主语保持一致,故排除 BD。
C 项,说法太绝对。
A 项,“不得不”双重否定表肯定,且有强调的意味。
故选 A。
【点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
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
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0. 下面的请假条在格式和表达上有 5 处不妥当,请找出相应的序号并将其内容修改在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改为:称谓应顶格写并在后面加冒号 (2). ②改为:您好或你们好 (3). ③改为:
我是 3 班学生李云 (4). ⑤改为:请假时间为 9 日上午 9 时至 10 日下午 6 时 (5). ⑥改为:望领导批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
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
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
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
(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本题是请假条,就要注意请假条的相关格式等。①请假条称谓的格式与书信的格式相同,应该顶格写,且
在成为后面加冒号。
②您是“你们”的意思,故不能用“您们”。
③“鄙人”是书面语,此处不合适。
⑤请假时间应该很明确,要写清时间段。
⑥“恩准”的意思是“给予恩赐,予以批准”,此处不合适。
21. 请参照下面示例的格式和修辞手法,各写一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
示例:人 文化 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1)人、爱、梦想
(2)人性、制度、文化
【答案】(1)人本是熄灭的灯盏,随意闲置,爱就是那星微弱而光亮的火,将灯盏燃起来照亮梦想。
(2)人性本是放肆的野马,腾跃狂奔,制度就是那根纤细而牢实的缰绳,将野马驯服形成文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仿用句式”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
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方法相同,内容有意蕴。修辞
为:表达形式(结构)和字数应该是相等的。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
仿内容。
题干要求“请参照下面示例的格式和修辞手法,各写一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这就要求考生细心分析
例句。示例中描写对象是“人,文化,社会”,例句“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
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中,将三者都包括了,同时写“人”“文化”时用到比喻的修
辞,三者是融合的关系。在写“人、爱、梦想”与“人性、制度、文化”时,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修
辞手法。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两幅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化”这个词我们很是耳熟,使用也多,如现代化都市、现代化生活、现代化价值、思想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等等。而“现代化”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具有现代先进科技水平”。
你如何理解“现代化”呢?请根据漫画及相关信息的提示,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城市化的利与弊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被城市化。城市化是好事,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但不可否认,城
市化同样有它的利与弊。
城市化有它的好处,上海已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座极具现代化的海派文化都市,繁华的大上海处
处显现着她的独特魅力,令人着迷——外滩式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徐家汇大教堂圣
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群众剧场的沪剧,滑稽戏、交响乐、芭蕾舞、老饭店的本帮菜肴、杏花楼的广
帮奥茶、云南路的各地小吃、美国的肯德基以及茶馆、酒吧、各有各的精彩。
而随着 2010 世博会的临近,上海将更具现代化,随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深刻贯彻,上海的生活
指数将会进一步提升。所以城市化是有利的,它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幸福、精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城
市化同样有它的弊端。为了城市化,就必须牺牲一些曾经代表某一地区的特色古老建筑或是生活方式,上
海的里弄、石库门、北京的胡同、成都的宽窄巷子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上海的里弄石库门文化孕育了上海近代文明,代表了上海特色,但它却在逐渐消失,即使一些被保留
被修善过的也没有以前那个味儿,城市化使过多的古老建筑被拆毁,一些文化也在消失,同样城市化改变
了我们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老上海的里弄里,石库门内,是传
统的上海生活,白天男人干活,女人在家做家务,老人们在树荫下打麻将,谁家炒菜缺油,马上去对门借,
大人们有急事,托邻居照顾一下孩子,谁家夫妻吵架了,里弄里的老太太会不遗余力的劝说,男孩们在踢
球,女孩们在跳橡皮筋,里弄的生活琐事而有趣。
但随着城市化的一波波改造风潮,人们在也不和对门邻居聊家常—连人家名字也不知道,在也看不到
老人因一步棋争的面红耳赤—都进了老年活动室,孩子们再也找不到玩伴—只有没完没了的作业与补习班。
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随着城市化,变得支离破碎,城市化使我们的生活方便,但使我们失去了一些传统
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贫血的城市,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一个没有品味的城市。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是必不可少的,的确,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利处,但我们不能一味沉浸
在它给我们的幸福中,我们也应该思考它带走的一些文化,一些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让我们更深刻的认
识城市化,思考城市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漫画材料,对漫画寓意的个性化解读程度能显示出考生独特
的见地。本题在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围绕一个核心话题,既考查考生的
价值观和人生观,又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所选漫画,第一层次的理解没
有难度,但“寓意”层面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隐藏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干预生活的责任意识。
【审题】这道题既有漫画又有文字说明,这两个地方都是写作的突破口。文字中是对现代化的解释,可帮
助考生理解“现代化”,文中的“现代化都市、现代化生活、现代化价值、思想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可
以作为写作的范围:都市、生活、价值、思想、人。漫画的寓意则给了我们思考:图 1,生活“现代化”之
前,夫妻二人很有爱,吃饭时互相喂饭,其乐融融;“现代化”之后,生活条件优越了,桌上饭菜多了,
可是夫妻二人吃饭时相互不搭理很冷漠。图 2,“走进”现代化,更具有讽刺意味,挥着鞭子坐在“改造车”
上。漫画给了考生思辨的思路,现代化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但也有很多弊端,比如人与人间的关系冷漠
了,同时一些人知识嘴上喊着“走进”现代化,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现代化。
【立意】现代化都市生活很便捷,却不够温暖;思想现代化让我们更能适应朝代潮流;我们需要现代化,
更需要现代化的智慧与爱;现代化的利与弊。
【结构】第一段:引出观点,城市化有它的利与弊。
第二段:城市化的好处:上海本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发展为令人着迷的现代化城市。
第三段:过渡:不可否认城市化有它的弊端。
第四、五段:石库门的逐渐消失,文化的逐渐消失等:城市化改变了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
第六段:引发思考: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利处,但我们不能一味沉浸在它给我们的幸福中,我们也应
该思考它带走的一些文化,一些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城市化,思考城市化。
【素材】1、现代化的过程,是化蛹成碟的过程,第一次,李鸿章们没有也不可能化开封建体制这个“蛹”,
洋务运动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而在 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则是在新的社会制度下,所进行的第二
次现代化运动,最终他冲破了旧的体制的束缚,从整体上加快了中华民族现代化的进程。
2、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原有能够支撑人们生产生活的公共物 品呈现出严重
不足的态势。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付出自己辛勤劳动和汗水,却不能享受城 市生活的待遇,生活在城市
的边缘。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还没有完整的建构。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冲 击,人民群众
的价值观出现了混乱。“信仰逐渐陨灭,理性越来越清晰”,对金钱、地位的追 逐远远超过了对“真、善、
美”的追求。这种迷失在城市中表现的更加明显。没有精神层面 的追求,物质上再丰富也不能给人带来满
足,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是非常危险的。从自我的 迷失、迷惘到对自己失望甚至对整个社会不满,这个过
程是非常危险的,同时也对社会的稳 定构成了威胁,对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