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和而不同(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和而不同(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ID:685328

大小:18.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5-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交往中,人们往往因某方面的趋同相互吸引而走得比较近,同时疏远、排斥与自己存 在较大差异的人。 面对这样的交往,有人觉得趋同会给人带来快乐、和谐;也有人觉得这意味着多样性 的缺乏,还可能会影响到认知。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点拨】 这道作文题,材料本身的立意指向明确思辨同声相应与异声相斥现象,讨论生活中应 该趋同还是求异。材料第一段指出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趋同、排异现象,材料第二段说的是 趋同的利与弊。在人际交往中,一般都存在互相吸引或排斥的现象,此题侧重在引导学生 树立理性的交友观。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求同的交往,双方往 往能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更有默契;求异的交往,则可以带来多样化的局面。所以,不管 是趋同还是求异,只要是正常的人际交往,都是有益于成长的。材料中的观点看似对立, 却并非正误对立,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不可单极思维,要能够比较权衡。围绕如何看待人际 交往中的同声相应、异声相斥,可以有以下立意:1.同气相求,和谐默契。有共同思想的人 往往快乐与舒适。考生从这方面入手,可以重点谈论“和谐默契"的重要性。 2.听取异声,有容乃大。只有善于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并学会明辨是非,才能让自 己的路不会越走越窄。考生从这方面入手,可以重点讨论“有容乃大”的好处。 3.尊重差异的同时寻求和谐。《论语》中讲“君子和而不同”,多元化是人类社会的 基本特征之一,为了达到让世界更多姿多彩的目标,我们需要统一价值观,但同时要敞开 心怀,聆听不同的声音。考生从这方面入手,可以重点谈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尊重不同民 族文化的多样性等。 失误提醒 1.写作没有围绕交往时的吸引和排他来阐释,而是泛泛地谈交往、包容,立意偏颇。 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刻意贬低另一个角度的观点,从而导致语言过于偏激,反而 无法使人信服。 【范文】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写道:“友谊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志同道合的结果。物以类 聚, 人以群分。但凡是人,总要“来间”的。但是,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 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个体存在的本身就是多样的。不管我们身处何种立场,都应有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胸襟。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和谐沟通和发展的前提。和与不同犹如两个齿轮,凸出的齿 印有着自己独特的痕迹,可齿轮在相互摩擦中逐一吻合,又体现出和谐美。大到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理念,小到曲水流觞的雅集,都是这种融合的体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世间万 物总是紧密联系的。不妨没想一下,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怎么少得了与世界的和谐往来? 一个国家的美好未来,怎么少得了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一个人在交往过程中,怎么少得了 与他人合作沟通?交往时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让我们在遵循和谐原则的基础上,听到了 不同的声音,找到了更多发展方向,长久立足于世。阿基米德终日沉静思考,超凡脱俗, 可他又深入群众,获取真知:尼采独立思考,沉郁孤独,可他游历四周,把所想传播出去; 道 家推崇真善美,将其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却不忘独立于模范与盲目的随大流之外。和而 不同能让我们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和谐成长,利己达人。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要求我们时时保持宽容心态。物各有性,各有其美,人性亦然。 人的思想是无法统一的,正如古语所言:“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异类的介入虽然会打破 某种浅层次关系的平衡,但也会产生奇妙的变化,正如贝壳中的沙砾,成为晶莹的珍珠; 海面上的水汽,化为滋润万物的甘霖。美国最后一位印第安大酋长西廷.布尔说:“人与人 之间是不同的,这不是一件坏事,苍鹰不必变成乌鸦才有和平。”我们没有必要要求所有 人都跟自己一样,应该尊重别人的不同,以开放、宽容的心接纳人世万物,选择适合于自 身的特性并丰富自己。只有充分运用求同存异的智慧,才能妥善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从而获得与人交往的快乐。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和”只是调和,不是彻底融合,我们要始终清醒地保持着 自己的特性,不问是非、盲目跟风才是不可取的做法。千夫诺诺,不如一土谔谔。一个独 立思辨的结果要远胜于一堆空洞无物的附和。思想的生发,在于求同而不趋同,不盲从, 在异质中掘金,在质疑中演进。 【点评】 本文紧和材料,把和而不与求同存异联系起来,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第一段引入话 题,表明观点;接着分别从个体层面与国家层面,强调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重要性;然 后探讨怎样做到求同存异;最后辩证看待,升华主题,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