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上海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完卷时间 100 分钟)
2021.04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或写(非
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积累应用 10 分
(一)按要求填空。(5 分)
(1)可怜后主还祠庙,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论语》记录的孔子对志士仁人的评判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二)按要求选择。(5 分)
(1)在学校学“四史”的教育活动中,需要拟一个活动主题,下面哪项最为贴切?( )
(2 分)
A.燃烧青春,汇聚未来 B.欲知大道,必先为学
C.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D.仰观宇宙,俯察万物
(2)上海书城对传记《借古开今:张大千的艺术之旅》这本书进行以下推介,请对下面信息进行
梳理,选择最合适的语序,形成清晰的介绍。(3 分)
传记书名中的“借古开今”,恰当地表达了张大千的艺术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张大千曾经说过:“作画要怎样才得精通?先要着手临摹,观审名作。不论古今,眼现
手临。”绘画和其他专业一样,基础越厚实,后期的创作就越有底气。这个简单的道理悟得越深,
艺术之路就能走得更远。
①张大千在传承古人绘画传统的同时,吸纳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其悄无声息地融入中国绘画
语言之中
②中国绘画讲究传承古人,作品中要有古意,临摹是必经通道
③当前中国绘画界,一些年轻的画家也热衷于创新,但是其传统的笔墨功夫令人担忧
④但是画家是有思想的人,在技法上到达一定层次之后,必然开拓创新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1.(5 分)(1)日暮聊为梁甫吟
(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5 分)(1)C (2 分)
(2)B (3 分)
2
【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针对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在平时一定要多多注意课本中古诗的积累,
熟练掌握。本题注意第(2)句中“簪”、“螺”、“髻”;第③句中“求生”、“杀身”等词语
的正确写法。
2.(1)本题考查教育活动的意义题。根据题意讲的是学习“四史”提醒当代学生不忘自身使命。
A 项是指自己要珍惜自己的未来和青春。B 项是指做任何事前都要先学习,但未言明具体学习什么,
不符合题意。C 项是指当代学生不应该忘记民族复兴和党的初心,明白自身的使命。D 项是指个人
要对这个世界有更为辽阔的视野。由题干要求得出选 C。
(2)本题考查语意连贯,注意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关联词的用法。针对这类题型,一定要
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对比,放入文中查看是否符合语境。本题在理解绘画时要
先传承,再创新,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就是实证,然后反观当下,由文意可得出答案排序为 B。
二 阅读 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8 题。(16 分)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关增建
①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在西方,人们熟知的
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
学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殊不知,在东方的中国,在对宇宙结构
的认识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旷世之争,这就是中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_______。
②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下面是《晋书·天文志》的有关
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①,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沱
四隤②,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
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日丽天③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
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勾股重差④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
表股者也。”
③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
到的各种天象,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
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
描述是错误的。
④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
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
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在此后的一千多
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
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⑤这场争论涉及与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著名的
《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比如,他提
出,按盖天说的说法,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也是高高在上的,人之所以看
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误的缘故。但是即使人眼会因
观察对象的距离远而产生视觉错乱,水平面和光线的传播是客观的,它们是不会出错的,那么就
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
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这与盖天说的推论完全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这是扬雄从观测依据
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整体来说,他从八个方面对盖天说所作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
无法辩解的。
⑥但是浑天说也着(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
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说,天转从地下过。
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王充的责难是颇有说服力的,因为按当时
的人的理解,太阳是依附在天球上的,天从水中出入,就意味着太阳这个大火球也要从水中出入,
这是不可思议的。
3
⑦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
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
念。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这场论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
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这些,无疑都是这场论争中值得
肯定的地方。
⑧延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这场论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场争论的影响下,
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这场论争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
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场
论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
(有删改)
【注】①槃同“盘”,木盘,古代盛水器皿。②隤,下降。
③丽,依附。④重差:汉代测望太阳高、远的方法。
3.题目中的“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根据第②段引言,以下选项中不符合“盖天说”主张的是( )。(3 分)
A.天地都是圆拱形状,天地互相平行。
B.天在上,地在下,天地距离是 8 万里。
C.太阳和日月星辰是依附在地壳上运动。
D.天地的距离是可以用数理推算出来的。
5.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 分)
A.“勾股定理”是在这场争论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确定的。
B.这场论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与学术问题的解决。
C.文学、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
D.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6.以第⑤段扬雄的相关批驳为例,分析这场论争是如何表现出“重视实际校验”这一特点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同学读完第⑥段中王充对浑天说的批驳,从图书馆借来《隋书·天文志》阅读,看到南北
朝时期的天文家何承天对此的解释后产生了疑惑,何承天的辩解是否能修补浑天说理论上的漏
洞?请对小明谈谈你的看法。(4 分)
“是故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曜炎炽,一夜入水,所经
焦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答案】
3.(2 分)盖浑之争或者盖天说与浑天说之间的争论
4.(3 分)C
5.(3 分)D
6.(4 分)答案示例:盖天说认为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
生了视觉错误(1 分),扬雄用实验进行驳斥,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1
分);得出结论是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1 分);结论与盖
天说完全相反,由此体现了他的批驳重“实际校验”的特点(1 分)。
7.答案示例一(最高 4 分):小明,我认为这个解释修补漏洞不够充分。王充认为地下一丈都是
水,太阳不可能在水中运行而从地下转出(1 分)。何说太阳是阳精,夜间入水,水流焦竭,从而
解释了太阳从水中运行而出的漏洞(1 分)。为了弥补水流焦竭的漏洞,又说“百川归注”,所以
水量还是不减(1 分)。但是他的解释缺乏实证依据,因果之间缺乏必然关联,太阳入水而使水焦
竭的说法是想当然的(1 分)。
答案示例二(最高 3 分):小明,我认为这个解释能够修补漏洞。王充认为地下一丈都是水,太
阳不可能在水中运行而从地下转出(1 分)。何说太阳是阳精,夜间入水,水流焦竭,从而解释了
太阳从水中运行而出的漏洞(1 分)。为了弥补水流焦竭的漏洞,又说“百川归注”,所以水量还
是不减(1 分)。
【解析】
3.标题的含义的概括,有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依例西方的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的旷日持
久的证论,引出东方中国的天文学上的旷日持久的争论,即:盖天说与浑天说之间的争论。
4.第五段有“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可知“地壳”错 ,所以选 C。
5.第二段有“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勾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
也。”可知勾股定理早就存在,并以成熟运用了,可知 A 错误。第八段讲“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
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可知 B 中的“促成了”错误。第七段
“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可知 C 中的“文学”错误。所以选 D。
6 分析人物的批驳如何表现“重视实际校验”,重点在于把第五段内杨雄批驳的句群分清层次。文
章中指出盖天说认为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
误,扬雄用实验进行驳斥,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得出结论是太阳确实
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结论与盖天说完全相反,由此体现了他的批
驳重“实际校验”的特点。
7.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我们对照文本第六段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和选段内容之间的逻辑关
系。可知,王充认为地下一丈都是水,太阳不可能在水中运行而从地下转出。何承天说太阳是阳
精,夜间入水,水流焦竭,从而解释了太阳从水中运行而出的漏洞。为了弥补水流焦竭的漏洞,
又说“百川归注”,所以水量还是不减。但是他的解释缺乏实证依据,因果之间缺乏必然关联,
太阳入水而使水焦竭的说法是想当然的。所以这个解释不足以修补漏洞。另外,答题时注意怎么
问怎么答,题目要求对小明谈谈你的看法,所以,对话的形式不能忽视。如果认为这个解释能够
修补漏洞,根据理由最高可得 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
乞丐
契诃夫
①“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诸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身无
分文,没有住处……向上帝起誓!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后来由于地方自治局搞鬼丢了职位。
我成了诬告的牺牲品。这一年来,我没有工作,失业了。”
②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这个求告的人,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
的红斑,他觉得以前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③“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对我说您是被开除的
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
人。对方的无耻谎言唤起他嫌弃和厌恶的心情,侮辱了他,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自身就
有的品德:善良,敏感的心,对不幸的人们的同情。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
5
读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对天发誓,但后来不作
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
④“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乡村教
师。这些都是胡编的!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可是叫我有什
么办法?……叫我有什么办法呢?”
⑤“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
⑥“好吧,我可以劈……”
⑦斯克沃尔佐夫张罗起来,他不无幸灾乐祸地搓着手,把厨房里的厨娘叫了出来。“是这样,
奥莉加”他对她说,“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破衣人耸耸肩膀,似乎有点摸
不着头脑,犹豫不决地跟着厨娘去了。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可
以看到堆放木柴的板棚里和院里发生的一切。斯克沃尔佐夫站在窗前,看到厨娘和那人从侧门进
了院子,踩着肮脏的雪朝板棚走去。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把胳膊时向两旁甩着,打开
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很地推开了门。
⑧“大概我们妨碍这女人喝咖啡了,”斯科沃尔佐夫想道,“这么个凶婆娘!”接下去他看
到,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在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
子扔到他脚旁,恶狠狠地啐了一口,而且,看她嘴的动作可知,她开始骂人了。破衣人迟迟疑疑
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
⑨一小时后,奥莉加来了,报告说,木柴已经劈好了。“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
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活儿总是有的。”到了下月一号,那
个破衣烂鞋、形同乞丐的人又来了,又挣了半卢布。
⑩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的时候,看到身旁站着个
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这个矮小的人怯生生地向售票员要一
张顶层楼座的票,付了几枚五戈比铜币。
○11 “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认出这个人就是他家以前的劈柴工。“喂,怎
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12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13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
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您还记得我当时如何痛斥您吗?您那
时在我面前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了,谢谢,亲爱的朋友,谢谢您没有忘了我的话。”
○14 “谢谢您那些好心的话和好心的行动。您那时讲得很出色。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
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您那时讲得很正确,这一点,我当然至死都感
激不尽。不过,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15 “这是怎么回事?”
○16 “是这样。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
地不容的人!你怎么不死呀!’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
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
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她为我耗了多少心血,为我流了多少眼泪,这些我没
法对您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要知道,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没有劈过,全是她劈
的!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不再酗酒,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
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
不过现在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8.第②段和第⑩段都写到“乞丐”的外貌,分析其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 分)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赏析小说第⑯段的妙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评析本小说的思想意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3 分)答案示例:第一处写“乞丐”破败的穿着、醉酒的外貌,表现其潦倒落魄(1 分);第
二处写“乞丐”穿的是“羊羔皮”、“ 海狗皮”,表现其生活境遇的好转(1 分);外貌的变化
(对比)显示了“乞丐”已经重新走上了正道,为情节的展开留下了悬念,埋下了伏笔(1 分)。
9.(4 分)答案示例:本文写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对“乞丐”的帮助,以及他自以为是,满是骄傲与
自豪地吹嘘自己的所作所为(1 分),与厨娘实实在在地对“乞丐”的帮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
分)。更突出厨娘的善良、真诚(1 分)。律师的视角,使情节展开更为真实、更具悬念,突出了
讽刺意味(1 分)。
10.(4 分)答案示例:小说结尾(用补叙)揭开事情真相,原来是厨娘并不是“凶婆娘”,是她
真正帮助了乞丐(1 分);劈柴的情节照应了前文(1 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震撼力,
令人回味(1 分);强调突出了厨娘的形象,强化了真诚的帮助使人痛改前非的主题,增强了作品
的讽刺意味。(1 分)
11.(4 分)答案示例:小说中律师一心以为自己改变了“乞丐”的命运,帮助他走上了正道,而
真实的原因是厨娘实实在在伸出了手,给予了“乞丐”真实的帮助,从而挽救了他的命运(2 分)。
小说讽刺了斯克沃尔佐夫助人时居高临下、颐气指使的态度(1 分)。这启示我们帮助他人需要基
于平等和尊重的态度(1 分),只有实实在在、感同身受、施以援手,才真正产生“帮助”的效果
(1 分)。(给满 4 分为止)
【解析】
8.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之特殊句段的作用。基本答题思路是先写出各段作用,再写出两段的关联。
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回答,结构关联大多从照应、递进、线索、对比等考虑。如本题第②段中
“破大衣”、“醉眼”“红斑”等词中,可以看出乞丐的失魂落魄、穷困潦倒。第⑩段中“羊羔
皮领子”、“海狗皮帽子”等词汇,可以得出乞丐生活的好转。两相比较,衣衫变化,显示了乞
丐重回正道,为情节的展开留下了悬念,埋下了伏笔。
9.本题考查人物的作用。可以从律师本身、律师视角、律师与乞丐及厨娘的对比中,从而凸显律
师的作用。如律师对乞丐的态度及行为表现了律师的自以为是,吹嘘自大。律师与厨娘的对比中,
又体现了厨娘的真诚善良。且以律师视角叙事,使情节展开更为真实、更具悬念,突出了讽刺意
味。
10.本文看似考⑯段的妙处,其实是考查尾段的作用。答题技巧一般是从结构和内容回答两方面作
答。内容一般从手法+内容分析+主旨情感考虑。结尾结构多从以下书写:照应标题、首尾呼应、
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问号/省略号,留给读者想象
的空间,回味无穷。若文章是小说,还要考虑是不是“欧亨利式结尾”,又因尾段是补叙,所以
又有补叙的作用。补叙的作用在于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处予以
弥合。补叙,可以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善,使叙述周严,不留破绽。最后对理解到的信
息做有效整合。
11.本题考查的是评析作品思想的意义。评析思想内容答题思路一般是:思想内容+现实意义+启示
/局限性。首先要概括文章的内容,律师自认为是自己改变了乞丐命运,却原来是厨娘挽救了乞丐
的命运。再写出小说折射的现实意义,从对律师和厨娘两位人物的分析中,能得出小说讽刺了律
7
师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态度,也赞美了厨娘对乞丐真心实意的帮助。从而启示我们,待人要平
等、助人要尊重。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要不得;要感同身受,真心实意助人。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______________(宋代)苏轼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12.根据这首词的格式,可以推测它的词牌是( )。(1 分)
A.踏莎行 B.念奴娇 C.沁园春 D.渔家傲
13.对于本首词作小序部分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2 分)
A.交代写作缘由是送别王胜之。
B.奠定了全词伤感作别的感情基调。
C.交代了共游赏景的地点、人物。
D.点明朋友因官职调动将离开金陵。
14.假如你是王胜之,这首词中哪几处让你感动?请说明理由。(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1 分)D
13.(2 分)B
14. (5 分)答案示例:“斜风”“细雨”,描摹富有意境,使送别之景如在目前,朋友的惜别之情
令我感动;“江南父老留公住”写老百姓的挽留突出我的清誉,朋友对自己品行的夸赞令我愉悦;
“红鸾”和“骖乘”“白鹭”“非吾侣”等诗句夸赞我志向远大,知音的赏识令我欣慰;“翩然”
一句化解了我“视事一日”迅速调任的尴尬。朋友从知音角度,用情感化解宽慰自己,这几处令
我感动。(评分标准:1 点 2 分,给满 5 分为止)
【解析】
12.本题考查诗歌词牌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常见词牌名的区别。
13.本题考查小序内容题型。从小序中“赏心亭”“移南郡”“翩然”等词可以看出诗人并没有伤
感的心绪。
14.本题考查诗歌的评析题。分析此类题型必须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通过对诗歌
每一联诗句的分析如“斜风”“细雨”“红鸾”和“骖乘”“白鹭”“非吾侣”等诗句,才能得
出完整答案。
参考译文: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怀归的思绪。难得陪同你凭吊这历经沧桑的兴亡
之地。斜风渺渺,细雨濛濛,弥散着一片别情离愁。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
地把你挽留。
且莫伤怀,在我的想象中,你驾着飞车穿越多彩的云霞,仙游似地以鸾鸟为陪乘者,一路凌
风驭虚而来。却讶异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为白鹭,并不是适宜的栖居地。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
还是向别处飞去。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于谦传
8
(明)王世贞
①于谦,字廷益,其先河南人。谦生而颀晳,美容止。七岁,僧兰古春善相,见而大奇之,
曰:“所相人,无若此儿者,异日救时宰相也。”二十三岁举进士,拜江西道监察御史。谦风骨
秀俊,音吐鸿鬯,每奏对宣庙前,上必为倾听。
②久之,议增补各部右侍郎,治诸镇粮税,兼练卒抚民。上手书谦姓名付吏部,遂超.拜兵部
右侍郎,兼治河南、山西。奉玺书以往,年仅三十三,时人荣之。谦感上知遇,夙夜拊循郡邑,
延访父老,以便益病苦。岁饶则多出官镪,籴民粟归庾;俭则吐庾粟,减直以粜。公私得相赡,
而于下尤利。
③谦既在官久,威惠流闻。尝轻骑自河内历太行而盗有窥者谦厉声叱之皆大惊散走。曰:不
知为我公,死罪,幸赦我。”谦异。
④数当入朝议事,人谓即不橐.金往,宁无一二土物,如合芗、干菌、裹头之类,足以充内交
际耶?谦笑而两举其袖,曰:“吾惟有清风而已。且交际物之几何,而闾阎短长可畏也。”因赋
诗见志。
⑤郕王①既即大位,益贤谦,虚己委焉。入对,慷慨泣奏曰:“虏得志,挟我大驾,势必长驱
而南。今六军实力、武库、兵器尽矣。凡兵皆出营郭外,毋令避而示弱。通州仓欲守之或不能,
委.以与敌则可惜,宜令官军皆给一岁禄奉,听.其自运。”上皆嘉纳之。
⑥虏报益急,诸中贵人之鼠窜者、恋土者相轧未定,而搢绅士人多遣其私重归。谦乃恸哭,
廷诤曰:“京师,天下本。宗庙、社稷、山陵,宁此百官万姓帑藏庾廪萃此?此而不守,去欲安
之?今日足一动,明日大事去矣。且虏乘胜骄,实不足畏也。”上闻之曰:“善。”其一听谦处
分。
选自《奔州山人四部稿》,有别节
【注】①郕王:朱祁钰,明朝的第七位皇帝。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人谓即不橐.金往( ) (2)委.以与敌则可惜(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遂超.拜兵部右侍郎( )
A.高超 B.擢升 C.超凡 D.跳上
(2)听.其自运( )
A.判断 B.听信 C.治理 D.任凭
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分)
谦感上知遇,夙夜拊循郡邑,延访父老,以便益病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 分)
尝轻骑自河内历太行而盗有窥者谦厉声叱之皆大惊散走
19.第④段写于谦入朝议事,《明史·列传第五十八》也有记载,相关文字如下:“而谦每议事京
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两文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加以比较并探究可能的
原因。(4 分)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⑥段于谦的谏诤很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2 分)(1 分)橐:用口袋装 (2)委:抛弃
16.(1)B (2)D
17.(5 分)答案示例:“于谦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日日夜夜安抚郡县百姓,延请访问父老乡亲,
以便帮助(有益于)有疾苦的人。
评分说明:谦感上知遇,(1 分)夙夜拊循郡邑,(夙夜 1 分,拊循郡邑 1 分)延访父老,
(1 分)以便益病苦。(以便益 1 分,病苦 1 分)错 1 点扣 1 分,扣到 0 分为止。
18.(3 分)尝轻骑自河内历太行/而盗有窥者/谦厉声叱之/皆大惊散。
评分说明:考生断句错 1 点和 1 分,扣到 0 分为止。
19.(4 分) 答案示例:本文是文人撰写的历史人物传记(文学作品),语言生动细腻(1 分);
列举土物名称,用语通俗,用“笑”、“举”等词,生动描绘于谦神态、动作、语言,刻画其两袖清风
的形象(1 分);《明史列传》是纪传体正史中的人物传记,语言客观,克制(1 分)。“空橐以入”
等用语,采用春秋笔法,冷静节制的叙述中暗寓褒贬(1 分)。
20. (4 分)答案示例:针对朝廷官员在京师危难之际,携私回乡,弃京鼠窜的行为(1 分),于
谦先指出,京师是天下的根本(1 分),宗庙社稷在此,百姓官员的财富都藏于此(1 分),接着
指出今日弃京师而去的后果,便是明日便是亡国之势了(1 分),最后补充,敌人此时是骄兵,没
什么可怕的(1 分)。(给满 4 分为止)
【解析】
15.考查实词意思,注意平时积累并关注文本,可根据模考题里的高频实词进行积累,或者课本内
的课下注释中的重要实词进行积累。“橐”在此处是名词作动词用,理解为“用口袋装”。“委”
理解为“抛弃”。
16.考查实词意思,注意平时积累并关注文本。可根据模考题里的高频实词进行积累,或者课本内
的课下注释中的重要实词进行积累。
17.考查翻译,注意关注关键词,特殊句式,倒装要调整语序,省略要补充完整。根据分值找准句
中的得分点。本题得分点为“谦感上知遇”1 分,“夙夜”1 分,“拊循郡邑”1 分,“延访父老”
1 分,“以便益”1 分,“病苦”1 分。
18.考查断句能力,主要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注意句子中虚词在断句中的辅助作用。如转折连词
“而”,句末语气词“者”等。
19.考査对不同文体语言特点探究的能力,注意对不同的文体的语言特征有初步的把握。本文是文
人撰写的历史人物传记(文学作品),语言生动细腻;列举土物名称,用语通俗,用“笑”、
“举”等词,生动描绘于谦神态、动作、语言,刻画其两袖清风的形象;《明史列传》是纪传体
正史中的人物传记,语言客观,克制。“空橐以入”等用语,采用春秋笔法,冷静节制的叙述中
暗寓褒贬。
20.考查段落的思路梳理,注意锁定题目的范围,回归文本解读,注意对第⑥段主要叙述内容的概
括,再根据关键词“廷诤曰”进行梳理:于谦先指出,京师是天下的根本;宗庙社稷在此,百姓
官员的财富都藏于此;接着指出今日弃京师而去的后果,便是明日便是亡国之势了;最后补充,
敌人此时是骄兵,没什么可怕的。(给满 4 分为止)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1 分)
10
养晦堂记
①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
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
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②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①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
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
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②污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
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
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
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
岂不哀哉!
③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
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④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书戒人以□□□□。君子之道,
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
也。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事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余
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注】①首阳饿莩:指伯夷、叔齐②污行贾竖:称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
21.第①段方框内应填入的虚词是( )。(1 分)
A.矣 B.耶 C.者 D.乎
22.分析第②段举“齐景公”这一例子在说理上的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第①段内容将第④段“故为书戒人以□□□□。”补充完整。(2 分)
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1 分)C
22.(3 分)答案示例:用齐景公权位高且富有却不能与伯夷叔齐的贤名相提并论为例,阐明财富
地位以及靠功业文学留名者,都将如众人一般寂寂无名,真正名垂青史的是贤德的品格。(1 分)
讥讽了当今之日处高位而获浮名自认为高明却不知“养晦”的人。(1 分)用《论语》中涉及的名
人事例,典型充分,具有说服力。(1 分)
23. (2 分)暗默自藏
24. (5 分)答案示例:作者对刘孟容用“养晦”给自己的居所命名表示赞赏,(1 分),夸奖他
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的品质(1 分),并告诫人们应隐晦、沉默,藏起锋芒(1 分),提出一
时之荣不若永恒(贤德)之名的主张(1 分)。勉励刘孟容志向坚定;也希望后世的君子也能从中
观察世相、反省自己。(1 分)
【解析】
21.本题考查虚词选择,矣:用在句末,跟“了”相同,如由来久~。悔之晚~;表示感叹,如
大~哉。耶:文言助词,相当于“吗”“呢”,如是~非~?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
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
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
上文所说的事物;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综合句子本身和各个虚词用法可知选 C。
11
22.本题考查论据在说理上的作用,先概括论据,其次写出论点,再次强调效果。论据内容为:齐
景公权位高且富有却不能与伯夷叔齐的贤名相提并论为例;观点是:财富地位以及靠功业文学留
名者,都将如众人一般寂寂无名,真正名垂青史的是贤德的品格。讥讽了当今之日处高位而获浮
名自认为高明却不知“养晦”的人。最后点名效果,《论语》中的事例,典型充分,具有说服力。
(1 分)
23.根据内容填词,先把握第一段的内容,从“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
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可知平凡人中有为人清廉的人,
(他们)大都一生深静不显,暗暗地隐藏自己。难道他们的本心和其他人不同吗?(君子们)确
实是见到了那重大的,并且知道一般人所争的是不值得过多计较的。再结合第四段内容,可知所
填内容应与“默、藏、养晦”有关。
24.本题考查写作意图,本题答案大部分文中都有呈现。从第 3 段“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
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
“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可得“作者对刘孟容用“养晦”给自己的居所命名表示赞
赏;夸奖他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的品质”两点;从第 4 段“余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
后之君子,亦观省焉。”可得到“并告诫人们应隐晦、沉默,藏起锋芒;提出一时之荣不若永恒
(贤德)之名的主张。勉励刘孟容志向坚定;也希望后世的君子也能从中观察世相、反省自己。”
附译文:
平凡的人只要还有血气的本性,就会意气饱满地想要有所作为超过他人。厌恶身份低微就会
想升高,厌恶贫困就会希望富裕,厌恶默默无闻就会想赫赫有名。这是世人的常情。然而平凡人
中有为人清廉的人,(他们)大都一生深静不显,暗暗地隐藏自己。难道他们的本心和其他人不
同吗?(君子们)确实是见到了那重大的,并且知道一般人所争的是不值得过多计较的。
《论语》记载齐景公(虽然)有四千匹骏马,还是不能和首阳山饿死的人评论长短(意思不
能相提并论,比不上首阳山饿死的人)。我曾经对这个说法推论,自从秦汉以来,至今在为止,
达官贵人,怎么能数得清?正当他们占据高高的地位,雍容行动时,自以为资质和智慧远远超过
别人。等到那些人身死之后再去看他们,他们与当日的追名逐利而生、忧思劳神而死的奴仆、差
役、贪(坏)官、奸商等,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中间又有用功劳业绩文学获取虚名的,自以为资
质和智慧远远超过别人。等到他们身死之后去看,他们与当日的蝇营狗苟而生、草草而死的奴仆、
差役、贪官、奸商等,没有什么不同。既然这样,那么如今正处于高位并且获取虚名的人,自称
离开沉静而处于显扬,自己内心安然地处于高而明亮的位置。(他们)竟不知道自己与眼前蝇营
狗苟的奴仆、差役、贪官、奸商即将一同消尽,且没有丝毫的差别。难道不可悲吗?
我的朋友刘孟容,深沉静默而严肃谦逊,喜爱道学而淡泊少欲,从他壮年时就已经恬淡无欲
而把富贵置之度外,随后,体察外物观察世事变故,又能把名誉置之度外。于是把他的居所命名
为“养晦堂”,写信送给我,让我给它作记。
过去周代末年,庄生怜悯天下的士人深陷于势力,被毁谤和荣誉所扰乱,所以告诫人们隐晦、
沉默,藏起锋芒,如所称许的董梧、宜僚、壶子这些人,多次表达这个意思。而扬雄也说道:
“旺盛的火必灭,隆隆雷声终究消失。富贵的人,鬼神窥探他的盛衰。”君子的原则是,在心里
自得,而对外物没有什么要求。饥饿寒冻不足够仰事父母,俯蓄妻儿,却没有怨言。不被整个世
上的人了解却不愁闷。自己认为晦暗是世上最光亮的。像那些在辉耀的人生旅途中奔命的人,有
朝一日事情了结、意兴阑珊,追求像寻常贫贱的人的生活却不能得到,哪里能看到值得称作辉煌
的呢?我替他详备地陈述晦暗的原因,希望让孟容的志向坚定;后世的君子,也能从中观察世相、
反省自己。
三 写作 70 分
25.人的本质是利他还是利己?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不少
于 800 字。
【范文】
【解析】
对于人的本质是利己还是利他,学生们会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大部分学生以利己为主,对利
他进行补充。还有部分学生因为觉得利己本身不好而选择人的本质是利他,最终在证明上产生困
12
难。其实人的本质可以是利己和利他的结合。本质并不一定是局限于先天,后天经过道德内化后
的也可以是人的本质。个体初生状态本质中可能利己成分较多,如婴儿主要根据自己需求向外界
索取,而不会去辨别善恶是非。但个体成长后,经过后天的教育,形成独立意识、自由思想,对
世界有了新的认知后,会逐渐形成利他的人格。提出改观点进行分析后,可进一步论述利己和利
他的关系,其实并不完全对立,又是也是相互统一的。利己的同时也可以利他,利他的同时也会
产生利己的结果。再联系当下现实,如当下的精致利己主义、极端功利主义,把利己与利他全然
对立。或者是社会上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强行要求他者利他的道德绑架行为。最后再次总结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