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 8 页)
普师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 2 次模拟考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这一
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
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文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接受
的,以文化作为维系族群的纽带,既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统一”成为华夏
族群的本能驱动——自有周一代,“统一”就是中华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态,也是最终形态。
②除了以文化为族群纽带,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形成甚早、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证了
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温柔敦
厚”,语出《礼记》,其指的决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还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
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或者可称为“集体性考量”“整体性思维”等等。在四海升平
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与邻为善、乐于助人;在天灾人祸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为了
他人、家国可以慨然赴死。“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依然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时期——先
秦时期的文献典籍中。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诗歌
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
③是什么塑造了华夏历史的这种文化基因?我以为,文化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从文化中找
寻答案。
④文化是可以被引导和塑造的。中国从汉代起尊崇儒家学说,唐宋时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
的政治智慧设立并发展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
倾向与普通大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从科举制开始,儒家文化开始突破社
会的上层,渗透至社会的每个阶层。文化具有可引导性、可塑造性,那么,如何讲述历史、讲
述历史的源头就是塑造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帝王的封禅巡守,以及几乎持续
整个封建王朝时期的尊孔祭孔,其实都是维系族群历史记忆、保持文化基因传承的外在形式。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不断地讲述希腊文明如何恢宏,也正是欧洲人塑造近代欧洲文明“合
法性”的历史叙事。而回顾自身,辉煌多样的文明形式、自源头时期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
包容心态、“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的文化在伊始时期就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换句
话说,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从根上来说是健康的、有活力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不用心
维护和引导,基因也可能发生变异。放之于当下,如何讲述历史,如何追溯历史记忆,正是维
持文化基因健康持续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王学典《江山胜迹,我辈登临——谈中国历史传承中的文化基因》)
材料二:
①汤恩比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
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2(共 8 页)
②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历经夏、商、西周的连续发展,
到春秋时期进入生产力发展史上的铁器时代。同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都
没有走出青铜时代就消亡了。中国古文明在青铜时代没有为外部力量或内部因素所中断。
③中华文明在经过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比周朝更发达的秦汉时代挺进。过了近 600
年,到公元四、五世纪,中原地区也发生了民族迁移,还出现过若干少数民族的政权。但这些
都属于常见的朝代更迭,没有产生本质变化。中华文明继续前行。
④公元 589 年,隋统一中国。中华文明的传统又在隋唐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与丰富。以后
虽有元和清两代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但这些皇朝都在中华文明体系下行政理事。中
华文明一直没有中断。
⑤从世界历史上看,两河流域与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走出野蛮、走进文明的地区。这里的居
民创造了人类早期的辉煌,发明了文字,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办教育,兴文化,但就是没有产
生史学。古代的印度虽然拥有灿烂的诗篇,也有远古的法典,有宗教,但没有史学。在古代,
只有古希腊和中国不但创造了历史,而且创造了与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史学。但古希腊的史学主
要是当代史,古希腊人没有形成数代史家连续按时叙史的传统。
⑥古代中国是史学大国,也是史学强国。政治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而
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又为中国史学的连续性提供了丰厚的内容。从甲骨卜辞到金器铭刻,从《尚
书》《春秋》到由历代史家编撰的文化长城——《二十四史》,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更
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见证。
⑦中国历史资源之丰富,史事记载之连续,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感到惊讶。他在《历史哲
学》中曾这样写道:“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中国凡是有所措施,都预备给历史上登载
个仔细明白”,“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⑧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所产生的标志性成果。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
清晰连贯,没有发生过断裂。圣哲的经典通过汉字滋养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华文明延绵发展,始终充满活力。
(摘编自杨共乐《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特质——基于中外文明比较的视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基于大一统国家形成的需求,中华民族在秦朝之前便由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种族认同
纽带转为以文化为种族认同纽带。
B.作为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温柔敦厚”生发出了中华传统的文化特质,而且
还对艺术倾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从根上是健康而有活力的,这是因为“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为中
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提供了保证。
D.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从世界范围来看,也只有中华文明始终保持
着长期延续发展,一直没有中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家思想中“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个人性情到家国情怀,呈
现出乐善共荣、献身共济特征。
B.汉代起尊崇的儒家学说,随着科举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而与社会各阶层紧密联结,体现
了文化的可引导性与可塑造性。
C.少数民族掌握最高政权并未造成中华文明中断,表明文化基因可以突破种族、血缘或地
域限制,保持文明本质的稳定。
3(共 8 页)
D.材料二通过将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进行比较,揭示了中
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特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温柔敦厚”文化特征的一项是(3 分)
A.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简要梳理材料一第④段的行文思路。(4 分)
5.中华文明传承至今而没有中断的原因有哪些?(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老橡树的歌
【韩】赵南柱
时间应该足够通过人行道,可是出租车就开始减速,没等红灯亮起,就停在了等待线前。
“想听首歌吗?”
突然,年纪大概有 60 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拿起放在副驾驶位置的木吉他,开始演奏。
“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
一首常听的歌。《老橡树上的黄丝带》,这是结束监狱生活回家的男人送给妻子的歌。他
对妻子说,如果你还在等我回家,那么请在村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条黄丝带。我记得很久以前在
杂志上读过。绿灯亮起,司机赶忙把吉他放回副驾驶位置,重新握起方向盘。
“做歌手是我的梦想,以前还谱过曲,现在彻底放弃了。”
“原来是这样啊。”
我喝醉了,只是礼节性地回答。
司机并不介意,继续说道:“我想唱歌,也有想见的人。如果您不喜欢听,请告诉我。”
我偶尔会以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在新闻网站上传文章,突然觉得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可以成
为新闻主人公。在交叉路口,在人行道旁,我又听了几段,到达家门口的时候,我正式做了自
我介绍,并且说我还想和他多聊会儿。司机有些尴尬,我决定不关里程表,问他想见的人是谁。
“我那时很不像话,说要做音乐,一分钱也不给家里,还指手画脚……”
很长时间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加入组合,前往音乐咖啡厅和活动现场唱歌,可是连
零花钱都赚不够。也曾带着试音带找过多家唱片公司,最终也没有得到机会。他对通过媒人介
绍认识的妻子没有丝毫感情。双胞胎女儿出生的瞬间,他还在和一起做音乐的人通宵喝酒,抱
怨这个世界让他怀才不遇。即使如此,妻子也没有埋怨过他,而是独立抚养着两个女儿。直到
现在,他也不知道妻子当时是怎样维持生计的。
除了这些,他还出过轨。任何情况下都没发过牢骚的妻子,唯独这件事不肯放过他。闻味
道,翻口袋,不让他换电话。他外出的时候,妻子悄悄尾随,带着两个女儿去音乐咖啡厅,从
早到晚监视他。有一天,妻子和两个女儿突然失踪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和亲戚朋友联
系。这已经是 20 多年前的事了。
“现在我知道她们在哪儿。女儿们还是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也帮不上忙,怎么好
4(共 8 页)
意思主动联系她们呢?我盼着她们偶然坐上我的车,曾经在她们附近转来转去。我在孩子们的
学校附近转来转去,一次也没遇到,可能她们不坐出租车。我应该去开公交车……”
他搔着后脑勺,难为情地笑了。车费持续上涨,我说我想把歌听完。他又拿起吉他。
我觉得他可能会不喜欢露出自己的脸,就主动要拍摄他弹奏的手和轮廓。
“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我要回家。”
唱到“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的时候,他的眼角含着泪水。我也有点儿感动。付
他的车费比平时高出 3 万韩元。
报道反响不错,还上了门户网站的主页。大部分评论都说自己重新思考了家庭的意义,或
者希望得到妻子的谅解,希望妻子幸福。几家电视台想要采访出租车司机,可我并不知道司机
的联系方式。故事似乎就在余韵中结束了。
傍晚时分,有人留言说见过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前面的头发已经花白的出租车司机,
副驾驶位置上放着木吉他,每次等信号灯时都会弹唱经典老歌。不过每段留言提到的故事都不
相同:为了寻找因为父母反对而分手的初恋,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为了寻找贫穷而从小
被人领养的小弟弟……有人像我一样,为了把歌听完而多付车费,有的只是想帮助他而随手给
他些钱,更多的人不肯收他找回的零钱。
反对留言和抗议电话接踵而至,最后不得不发文道歉,撤回原来的报道。
我感到气愤而羞耻!我给留言的网友发邮件,向私人出租车工会咨询,辗转出租车停车场
四处打听,还是没能找到他。当时为什么没想到记下他的车牌号呢?现在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些流传于世间的众多新奇的,令人惋惜、流泪的故事,不论
真假,我们总被忏悔者的真诚所打动。但又有谁在忏悔者背后蜷缩着,无辜地承受着更多的伤
痛?我讨厌自己的疏忽和无情。
从那之后,我再没有写过报道,仍然在寻找那夜的出租车司机。
(节选自中信出版社《她的名字是》,有删改)
文本二:
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我必须知道有哪些东西还属于我/若你收到了我的信/告
诉你我将重获自由/那么,你知道该怎么做/如果你还要我的话/在老橡树上系条黄丝带/漫
长的三年过去了/你还要我吗/如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我会留在巴士上/
忘了我俩的过去/责怪我自己/如果我看见老橡树上没有系黄丝带的话/司机先生/请帮我
看一下/因为我无法承受即将看到的/我其实仍在监牢/只有吾爱握有钥匙/我需要的仅是
黄丝带/即可将我释放/我已写信告诉过她/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我无法相信我所
看到的/我要回家/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
(《老橡树上的黄丝带》歌词)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间足够通过人行道,但出租车却减速停车,可见司机的心里非常想在乘客的面前演奏一
曲。
B. 面对弹唱,“我”开始并不感兴趣,打算继续聊是因为“我”认为司机适合做新闻的主人
公。
C. 在到家之后,“我”仍想跟司机聊聊,而对陌生人突然好奇自己的过往经历,司机感到尴
尬。
D. 虽然司机有编故事谋钱财之嫌,但故事内容引发广泛共鸣,这说明社会生活中存在类似问
题。
5(共 8 页)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由有限视角展开叙述,逐步揭开司机“曲折的人生经历”,吸引读者逐步深入地
理解人物形象。
B. 作者采用“我”与司机的对话的方式来还原司机的故事,既保证小说的现场感,又让叙事
集中紧凑。
C. 作者选择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作为叙事的切入点,真实自然,叙述语言平实质朴,使小说有
很强的纪实色彩。
D. 结尾写“我”再没有写过报道,但仍想寻找那夜的司机,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8. 撤回报道后,“我”为什么会感到气愤、羞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 请根据你对文本二歌词的理解,谈谈文本一中引用歌词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
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
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
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爽曰:“我
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
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
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
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宁淮夷东上,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
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
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天下已安,周之官
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
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
以褒周公之德也。
(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
注:①箕子,纣王 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②匔匔,恭敬的样子。③毕,地名。
6(共 8 页)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
戚者
B. 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
戚者
C. 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
戚者
D. 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
戚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衅社,是指杀牲取血以祭社神,“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
B. 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可指婴幼儿时期。
C. 践阼,本义是走上庙寝堂前主阶,后来引申为帝王登基、即位。
D.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见群臣皆面南而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公才华横溢。建典章制度。作《大诰》为兴师东伐作战前动员,恐成王淫佚,作《多士》
《毋逸》以诫成王。
B. 周公尊贤重士。在洗头时,多次捉起头发,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急忙起来礼待贤
士,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C. 周公高瞻远瞩。虽然天下安定了,但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他厘定了官吏职
责,天下的百姓为此很高兴。
D. 周公心怀天下。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周公担忧周朝天下不稳,代成王执政,待成王长
大后又还政成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2)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14. 汉代贾谊评价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请结合文段,概括周公有哪些“大功”。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①
西湖载客恣游从②,湖上参差半佛宫。
7(共 8 页)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③。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
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
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
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
C.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
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并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乐”到“惭”,丰富了全诗的内涵。
16.“先忧后乐”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但这首诗却似乎有“乐”无“忧”,
对此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你的看法。(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的《登高》中“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一句,
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劝告读书人要在内心不断省察自己以
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3)建设美好乡村,需要传承乡土文化。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两句描摹
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对古老乡土文化的赞美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吃饭的必备工具,它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木棍,但却有挑、拨、
夹、拌、扒等功能。在我国的餐桌礼仪中,筷子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随处日常可见的筷子,
承担着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传统,对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国人早在 3000 多年前,就已经使用筷子吃饭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使用筷
子的习俗皆由中国传入。筷子,( )。筷子的“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
的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
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这是中国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
远不是简简单单的两根小木棍那么简单,筷子送孩子,寄望“筷长筷长,快长快长”;筷子送
恋人,寓意“成双成对,永不分离”;筷子送老师,则有“耿直而不弯曲、奉献而不求回报”
的含义……筷子,传承着中国的饮食文化,是联系中国人情感的一根纽带。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
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这里原是水蓝的世界,从水上看来,无论多磅礴多厚重的山势都浮泛在空碧的波上,石根
8(共 8 页)
磐柢所托,不过是一汪透明。山为水而开颜,水为风而改态,风景便活波起来了。
文静如湖的吐露港,风软波柔,一片激滟的蓝光,与其说是海的女儿,不如看作湖的表妹。
港上的岛屿、半岛、长堤、渡轮,都像是她的佩饰。入夜后,更亮起渔火与曳长如链的橘色雾
灯。这样明艳惹眼的水美人,朝暮供奉之不足,我能够私有吗?当然不可能。不过堤内的船湾
淡水湖,千顷的纯碧放得下整个九龙半岛,水面谧无帆樯,似乎鸥鹭都不敢狎近,在我私心深
处倒有点视为禁区,不希望别人鲁莽闯入。幸好她远在边陲,美名尚未远播,所以还没有怎么
招引游人。台湾朋友来港,只要天色晴美,我总是带去惊艳一番。一上了那六千呎的长堤,外
面的海色尚未饫足,一回头更讶异这里面的湖光,竟然另辟出一个清明的世界。左顾右盼的朋
友,总不免猛然吸一口气,叹道:“想不到香港还有这样的景色!”于是一股优越感油然从我的
心底升起。谁教他那样低估了香港呢,这猝不及防的一记“美之奇袭”,正是对他的薄惩。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设问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 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水影响了山,风吹动了水,风景使形成了。”从语义上
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倡导阅读,应该是有营养的阅读。①___ _____?很简单,就是通过阅读给生命增加营养。
比如,汲取知识、拓宽视野、涵养正气、陶冶情操,等等。②___________:一是在阅读内容上,
多选择经典有价值的,而不能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满足于大量碎片化、娱乐化,甚至低级趣味
的内容;③____ __,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下得了苦功,而不能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满足
于一知半解。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我们一定都还记得 2020 年这些新闻:
方舱医院内,因新冠肺炎轻症被收治的高三学生,在得到治疗的同时,也抓紧时间学习。
康复后,回到校园,参加高考,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填报志愿时,选择成为一名白衣天使。
小马依靠助学政策读完大学,从贫困山区走出,又走回贫困山区,成为一名扶贫驻村干部。
走出又走回的这些年,他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奉献了青春,建设了美丽中国。
家对面的山顶架起了一个信号基站,西藏学生巴珍从此再也不会因为上网课信号不稳定而
花几个小时爬上山顶找信号了。哪怕只为了一个学生,国家也会有不计成本的基建投入。
请综合以上内容,就“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用于高三成人礼上
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9(共 8 页)
普师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第 2 次模拟考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3 分)D(A 逻辑关系错误,且“由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种族认同纽带转为以文化为种族认同纽
带”于文无据;B 以偏概全,言过其实;C 不只是“温柔敦厚”,还有“辉煌多样的文明形式”以及“自源
头时期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态”等原因。)
2.(3 分)D(没有揭示“开放性特质”。)
3.(3 分)C
4.(4 分)首先点明文化是可以被引导和塑造的,(1 分)继而阐明引导和塑造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如何
讲述历史及其源头,(1 分)进而从反面指明再健康、再有活力的文化如不用心维护和引导也会发生变异,
(1 分)最后强调当下讲好历史是维持文化基因健康持续的关键。(1 分)
5.(6 分)①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
构作用;②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和延续性;③对儒家
学说的尊崇、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儒家文化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每个阶层,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
④重视修史的优良史学传统,维护、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⑤从未断裂的汉字作为重要载体,为中华
文明的连续传承提供了保障。(每个要点 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答案】6. C 7. B
8. ①气愤:因自己付出精力与钱财,却原来是被司机欺骗,引来反对留言与抗议电话而不得不撤回道歉。
②羞耻:既因被骗受辱而感到羞耻,又因自己的疏忽与无情而羞耻,不论事件是否属实,自己把他人的不
幸当做素材写成故事传播,对故事中的受害者也是一种伤害。
9. ①推动情节发展,歌曲背景故事为后文我受到触动、司机形象的反转等情节做铺垫。②表现人物形象,
司机把曲中浪子与生活中的追梦者的曲折人生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和行骗时的精明。
③暗示主题意蕴,歌曲引发“我”关于家庭关系、对“无辜的人承受着更多的伤痛”的思考。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而对陌生人突然好奇自己的过往经历,司机感到尴尬”错误。由上文司机主动提到自己经历来看,司机
有一定的表达欲望;由下文“我”决定不关里程表后,司机即继续叙述的表现来看,司机尴尬并非因陌生
人好奇自己。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作者采用“‘我’与司机的对话的方式来还原司机的故事”错误。作者是通过直接对话与间接转述两种
方式来还原故事。
故选 B。
10(共 8 页)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每段留言提到的故事都不相同:为了寻找因为父母反对而分手的初恋,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为了寻
找贫穷而从小被人领养的小弟弟……有人像我一样,为了把歌听完而多付车费,有的只是想帮助他而随手
给他些钱,更多的人不肯收他找回的零钱。反对留言和抗议电话接踵而至,最后不得不发文道歉,撤回原
来的报道。自己付出精力与钱财,却原来是被司机欺骗,引来反对留言与抗议电话而不得不撤回道歉,所
以作者感到气愤。
那些流传于世间的众多新奇的,令人惋惜、流泪的故事,不论真假,我们总被忏悔者的真诚所打动。但又
有谁在忏悔者背后蜷缩着,无辜地承受着更多的伤痛?我讨厌自己的疏忽和无情。因被骗受辱而感到羞耻,
又因自己的疏忽与无情而羞耻,不论事件是否属实,自己把他人的不幸当做素材写成故事传播,对故事中
的受害者也是一种伤害,所以作者感到羞耻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引用的作用的能力。
唱到“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的时候,他的眼角含着泪水。我也有点儿感动。付他的车费比平时
高出 3 万韩元。反对留言和抗议电话接踵而至,最后不得不发文道歉,撤回原来的报道。引用歌词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歌曲背景故事为后文我受到触动、司机形象的反转等情节做铺垫。
头发已经花白的出租车司机,副驾驶位置上放着木吉他,每次等信号灯时都会弹唱经典老歌。不过每段留
言提到的故事都不相同:为了寻找因为父母反对而分手的初恋,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为了寻找贫穷
而从小被人领养的小弟弟……有人像我一样,为了把歌听完而多付车费,有的只是想帮助他而随手给他些
钱,更多的人不肯收他找回的零钱。司机把曲中浪子与生活中的追梦者的曲折人生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体
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和行骗时的精明,表现了人物形象。
那些流传于世间的众多新奇的,令人惋惜、流泪的故事,不论真假,我们总被忏悔者的真诚所打动。但又
有谁在忏悔者背后蜷缩着,无辜地承受着更多的伤痛?歌曲引发“我”关于家庭关系、对“无辜的人承受
着更多的伤痛”的思考,暗示了主题意蕴。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我不避嫌疑代理国政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2)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明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
14. ①辅佐武王灭商;②平定叛乱;③还政成王;④建章立制。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封”的对象是“武庚”,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AD;“蔡叔”是主语,“傅”是谓语,“之”是
宾语,句子结构完整,“之”后断句,排除选项 B。
故选 C。
句子翻译:向上天与殷民昭布纣之罪状。把箕子从囚禁地中释放出来。给商纣王儿子武庚封地,命管叔、
蔡叔辅助他,以承续殷的祭祀。遍封功臣、同姓及亲戚。
11(共 8 页)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错误。“社”是指土地神。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 .“他厘定了官吏职责,天下的百姓为此很高兴”错误。由原文“作《立政》,便百姓,百姓说”可知,
写了《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欢悦。由此可知,应该是制定了《立政》,使百姓便利,所以天下百姓很
高兴。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所以:……的原因。摄:代理。畔:背叛。无以:没法。告:向……交代。
(2)从:伴随。以:来。明:表明。臣:意动用法,以……为臣。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衅社,告纣之
罪于天”可知,武王十一年,讨伐商纣王,军队到达牧野,周公佐助武王,发布了动员战斗的《牧誓》。
周军攻破殷都,进入商王宫。杀了商纣王以后,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民昭布纣之罪状。由此可知,
周公辅佐武王灭商;
由原文“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
放蔡叔。收殷余民。宁淮夷东上,二年而毕定”可知,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领淮夷之人造反。周
公乃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写了《大诰》。于是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收服殷之遗民。平定
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二年时间全部完成。由此可知,周公平定叛乱。
由原文“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
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可知,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
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壁(屏风),接受诸侯朝拜。七
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由此可知,周公还政成王。
由原文“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
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便百姓,百姓说”可知,周公归国后,怕成王年轻,为政
荒淫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用来告诫成王。当时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
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了《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欢悦。由此可知,建章立制。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
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
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
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
12(共 8 页)
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
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
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文王还在世时,旦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武王
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武王,处理很多政务。武王十一年,讨伐商纣王,军队到达牧野,周公佐助武王,
发布了动员战斗的《牧誓》。周军攻破殷都,进入商王宫。杀了商纣王以后,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
民昭布纣之罪状。把箕子从囚禁地中释放出来。给商纣王儿子武庚封地,命管叔、蔡叔辅助他,以承续殷
的祭祀。遍封功臣、同姓及亲戚。封周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就是鲁公。但周公没有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
在朝廷辅佐武王。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
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
公望、召公奭说:“我不避嫌疑代理国政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
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
之大业,是我这样做的原因。”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
“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
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
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领淮夷之人造反。周公乃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写了《大诰》。于是
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收服殷之遗民。平定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二年时间全部完成。诸侯都
宗顺周王朝。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去洛邑营造成周京城,并进行占卜,得卦象大吉,于是就以洛邑为国都。
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
时,面向南方,背对扆壁(屏风),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
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周公归国后,怕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用来告诫成王。当时天下虽已
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了《立政》,以利百
姓,百姓欢悦。
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
也谦让,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成王特准鲁国可以行郊祭天和庙
祭文王之礼。鲁国有周天子一样的礼乐,是因为褒奖周公的德行啊。
15.B(“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不正确,“半佛宫”应该是指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
16.诗人曾通过不懈努力,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荒,为百姓解“忧”;如今看到当初修
好的寺庙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十分欣慰,这才“乐”上心头。②即便如此,诗人仍为
自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③所以,这首诗仍然体现了诗
人心忧天下、效力家国的深厚情怀,与他“先忧后乐”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共 6 分。每
点 2 分)
17、(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18.B
13(共 8 页)
19.①“随处”和“日常”换位置。②“承担”改为“承载”。③“对”改为“与”。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依据语言情境和上下句意关系。下句中“筷子的‘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解读”表达
了筷子的深层文化含义,为此照应选项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排除 AD。上句叙述对象是“筷子”,
文意逻辑应先说工具再到智慧结晶,排除 C。
21、①什么是有营养的阅读?
②实现有营养的阅读不外乎两点:
③二是在阅读方式上
明成长意义,担发展重任
各位风华正茂的十八岁同窗:
你们好!非常荣幸能在这个如此有纪念意义的成人礼上跟大家做一番发言交流。
春去秋来,时光轮替,十八年的春夏秋冬如同笔尖下一行行隽永的行书,不知不觉间便已填满了青春
的整页书扉。今天,我们足足写了十八年的少年之书合上了最后一页;我们的面前,那本崭新的,名为“成
年”的人生画卷正等着我们添上新的内容:明个人成长意义,担国家发展重责。
发展的国家,助我们一路顺利成长。当新冠肺炎肆虐个人的生命,国家筹建方舱医院,派出医疗力量,
挽救每个个体的生命;当贫困阻碍了学子求学的脚步,国家推出助学政策,助学子继续前行;当信号不稳
定影响了学生的网课学习,国家不计成本建设信号基站,保障每个学生顺利学习。国家是个人最坚实的后
盾,它为每个个体的顺利成长遮风挡雨,提供有力的保障。同学们,在我们十八年的成长岁月中,又何曾
离开过国家的支持?像如今和平的静好岁月,像现在便捷的生活条件,像当下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一
样,都镌刻着国家的痕迹。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支持。国家能给我们成长带来保障,前提是国家的发展强大,而国家的发展
依靠的正是每个人的支持。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能够有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离不开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流血
牺牲换来的一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我国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的阶段性胜利,离不开无数医务人员的前仆
后继以及你我的认真配合;而今天我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离不开黄文秀、王新法、管延萍等为
国家脱贫事业忘我奉献的每个个体。同学们,在我们十八年的人生阅历中,听过、看过太多为国家建设奉
献自我力量的例子,是他们的付出换来了国家的发展,是他们的付出给我们带来了顺利成长的保障。而今
天,时代的接力棒落到了十八岁的我们身上了。
个人成长的意义在于承担起国家发展的重任。从方舱医院中走出来的高三学子,高考填报志愿时选
择了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依靠助学政策完成学业的贫困学子小马选择回到贫困山区扶贫攻坚;十八岁的河
南省驻马店市高考状元吴思琪弃热门专业,选择清华“零字班”的电子工程,只因感触美国制裁华为,希
望自己将来能在这个领域为国家做贡献。同学们,我们成长之路也像他们一样,得到过国家的支持。而今
14(共 8 页)
天的我们,也像他们一样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自当如他们一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承担起时代重任:饮
水思源,想国家所需,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是十八岁成人的意义。
回首来路。国家为我们人生画卷最美的背景;展望未来,我们将为国家的发展蓝图执笔上色。愿我们
都能明成长意义,担发展重任!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