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ID:685404

大小:104.9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5-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 (150 分,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三星堆发掘的学术贡献 三星堆的发掘在学术上的又一贡献,是证明了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著名历史学家顾 颉刚先生早年曾经指出:“古蜀国的文化究竟是独立发展的,它的融合中原文化是战国以来的事。”这一 看法与考古发现大体吻合。三星堆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器类首推其大量的青铜造像群,包括各式人面像、 兽面像、面具和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据研究,这些都是供奉和使用于蜀王宗庙里的重器,在古代东 亚绝无仅有,与中原文化的传统明显不同。鱼凫王朝以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也与夏商周三代的九鼎之制 不合。这些都说明蜀国的礼制、文化和中原王朝明显不同,而礼制是古代政治共同体最突出的文化表征。 正因为如此,直到战国晚期秦灭巴蜀时,蜀仍然被华夏地区视为“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长”为“代 表”的意思)也。”而先秦时期戎狄蛮夷与华夏之别,非在人种的差异,惟在文化的不同。看来正是由于 这种差异,《蜀王本纪》也说先秦蜀地“人萌椎结左衽(“椎结左衽”为少数民族的发型服饰),不晓文字, 未有礼乐。”《蜀王本纪》成书于西汉晚期以后,距公元前 316 年蜀亡已很久,此条记载应属几百年以后 对先秦蜀地文化不同于华夏的模糊追忆。此种深远的历史记忆,加以古代交通的艰险,遂使李白发出了“不 与秦塞通人烟”的浩叹。 不过,如以为地理的阻隔遂使蜀文化与中原素无往来,也是误解。姑且不谈甲骨文中关于蜀的有争议 的记载,三星堆文物也为我们提供了蜀地与中原及周邻地区间文化因素相互流动的见证。如遗址中出土的 陶盉,就应是来自最早大量使用这种陶器的二里头文化。三星堆大量出土的玉璋,也应与二里头有联系。 三星堆出土的三脚型炊器,也非本地固有。此外,“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尊罍,器形制即属于中原文化 类型,据研究可能是经由长江中游辗转传来。与三星堆近邻的彭县竹瓦街,也两度出土这类窑藏铜器。当 然,三星堆文化自有一套代表自身特色的主流器物群,而上述器物大概除极个别外,基本上都是出自本地 工匠之手,并且在制造和流传使用过程中逐渐渗入蜀文化的因素而有了变化,但作为外来文化影响的体现, 已足以表明,绝对封闭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从《尚书》、《逸周书》、《左传》《战国策》《史记》《蜀 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等传世文献可知,蜀地对外的联系,商周时期仅有零星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已 逐渐增多,尤其与楚、秦二国地域相接,交往互动,总的说来是受到楚秦强大以后的相继挤压,在战国晚 期并于强秦,经秦汉终至融入了华夏,成为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改动) 1.下列关于三星堆文物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三星堆出土的陶盉、玉璋、三脚型炊器都应源自中原及周邻地区文化。 B.三星堆文物提供了蜀地与中原及周邻地区间文化因素相互交流的见证。 C.三星堆文物证明一种文化总会受到另一种文化影响,绝对封闭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D.三星堆文物除极个别外,基本都出自本地工匠之手,并且在制造和流传使用过程中逐渐渗入蜀文化的因 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证明上古蜀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只是三星堆发掘的学术贡献之一。 B.文章运用举例论证,说明古蜀国青铜造像群和金杖作为王权标志在古代东亚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C.文中引用顾颉刚先生的话提出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即古蜀国文化是独立发展的。 D.因为蜀国的礼制、文化和中原王朝明显不同,所以才有“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的评价。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甲骨文中有关于蜀的有争议的记载,可以推断,蜀地早期文明很早就和中原文化相互流动而为中原所了 解。 B.蜀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与外地联系,说明它是中华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C.“祭祀坑”中出土青铜尊罍,彭县竹瓦街也两度出土这类窑藏铜器,这说明竹瓦街文化源自三星堆文化。 D.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陶器来自最早大量使用这种陶器的二里头文化,因此可以说,蜀地与中原很早就有很 频繁的商贾往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材料一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提高营养值,延长保质期,在 促进食品功能化、营养化、多元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发展蒸蒸 日上,是食品工业体系中科技创新亮点频出、法规标准与国际接轨、生产经营监管较为严格的行业之一。 在食品添加剂行业全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新形势也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环保和食品安全 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生产企业应积极加大环保投入,同时在减少各类排放的关键技 术上攻关突破,切实有效地提高行业各类产品生产环节的环保水平。 目前,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仍然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顽疾。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需要食 品生产经营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仍要加大食品添加剂的 科普宣传力度,使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更科学和客观。 (摘编自陆悦《食品添加剂行业破浪前行》) 材料二 食品添加剂支撑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订也提出了诸如国 家标准规范、国际标准共识及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面,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原则,夯实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基 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已连续 9 年实施系统性、持续性的国家食品安 全风险监测,构建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网络,累计获得 1300 万个监测数据和 130 份食源性疾病 病例信息。 此外,该中心还建立了国家风险监测数据库、毒物数据库,创建了食品与食源性疾病溯源和关联性分析 系统,正逐步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系统开展污染物、微生物等风险评估工作,将为科学修订相关 标准提供科学分析和技术支持。 (摘编自汪斌《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建设稳步向前》) 材料三 从“纳米”到“有机”,从“纯天然”到“转基因”……食品营销上的搭车销售,向来都是踩着“消 费痛点”跳舞的。长期以来,消费市场略有偏好,也不管这种偏好科学不科学,食品企业就秋波频送、媚 眼如丝。加黑加粗的“零添加”“不添加”字眼,瞄准的就是一种消费误解:没有添加剂的食品就是纯天然, 纯天然的食品就代表着安全。 “零添加”之说不仅悖逆食品科学,更涉嫌虚假宣传。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称,明确提出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 按照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对未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且未批准在国内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 不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食用植物油,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 煞有介事的“非转基因”标识就要寿终正寝了,对铺天盖地的“零添加”“不添加”标识做好规范相 信也在来的路上。食药安全,人命关天。只要有一查到底的刚性执法在,只要有无缝监管的常态作为在,食 品添加剂就不应该为非法添加、滥用滥加“背黑锅”。食品企业自当严控添加、严管质量。至于“零添加” 的神话,健康科普和市场执法应该合力而为,让其早点灰飞烟灭! (摘编自邓海建《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还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提高营养值,延长保质期,在促进食品功能化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对食用者有益无害。 B.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法规标准与国际接轨,生产经营监管较为严格,在整个食品工业体系中科技创 新亮点频出,发展蒸蒸日上。 C.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组成部分,食品添加剂支撑了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添 加剂标准的制订提出了更高要求。 D.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连续 9 年实施系统性、持续性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并建立了国家风 险监测数据库、毒物数据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新形势对其环保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生产企业应有 效提高行业各类产品生产环节的环保水平。 B.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原则,夯实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基础,对保证国 人的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C.食品企业常常为了自身利益针对消费市场的偏好而推出一些营销手段,如为其产品标注加黑加粗的“零 添加”“不添加”等字眼。 D.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提出在我国生产的食用植物油,其标签、说明书均不得标注“非转基因” 字样。 6.我国食品企业在添加剂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如何解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客 语 叶圣陶 侥幸万分的竟然是晴朗的正午的离别。 “一切都安适了,上岸回去吧,快要到开行的时刻了。”似乎很勇敢地说了出来,其实呢,处此境地, 就不得不说这样的话。但也是全不出于本心。梨与香蕉已经买来给我了,话是没有什么可说了,夫役的扰 攘,小舱的郁蒸,又不是什么足以赏心的,默默地挤在一起,徒然把无形的凄心的网织得更密罢了,何如 早点儿就别了呢? 并不是懦怯,自然而然看着别的地方,答应“快写信来”那些嘱咐。于是被送的转身举步了,也不觉 得什么,只仿佛,心里突然一空似的。随后想起应该上船,便跨上扶梯;同时用十个指头梳满头散乱的头 发。 没有经验的想象往往是外行的,待到证实,不免自己好笑。起初以为一出吴淞口便是苍茫无际的海天, 山头似的波浪打到船上来,散为裂帛与抛珠,所以只是靠着船栏等着。谁知出了口还是似尽又来的沙滩, 还是一抹连绵的青山,水依然这么平,船依然这么稳。若说眼界,未必开阔了多少,却觉空虚了好些;若 说趣味,也不过与乘内河小汽轮一样。于是失望地回到舱里,爬上上层自己的铺位,只好看书消遣。下层 那位先生早已有时而猝发的鼾声了。实在没有看多少页书,不知怎么也朦胧起来了。这不是摇篮里的生活 么?婴儿时的经验固然无从回忆,但是这样只有觉知而没有思想没有情绪,该有点儿相像吧。自然,所谓 离思也暂时给假了。 仓前山①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 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 跟着绍虞夫妇前山后山地走,认识了两相仿佛的荔枝树与龙眼树,也认识了长髯飘飘的生着气根的榕 树,眺望了我们所住的那座山,又看了胭脂似的西边的暮云,于是坐在路旁的砖砌的矮栏上休息。渐渐地 四围昏暗了,远处的山只像几笔极淡的墨痕染渍在灰色的纸上。乡间的女人匆匆地归去,走过我们身边, 很自然地向我们看一看。那种浑朴的意态,那种奇异的装束,都使我想到古代的人。同时又想,什么现代 精神,什么种种纠纷,都渺茫得像此刻的远山一样,仿佛沉在梦幻里了。 中秋夜没有月,这倒很好,我本来不希望看什么中秋月。与平常没有月亮的晚上一样,关在书室里, 就美孚灯②光下做了一点功课,就去睡了。 绍虞走来邀我到江边去散步。水波被滩石所挡,激触有声。还有广遍而轻轻的风一般的音响平铺在江 面上,潮水又退出去了。便随口念旧时的诗句: 潮声应未改,客绪已频更。 七年以前,我送墨林去南通。出得城来,在江滨的客店里歇宿候船,却成了独客,荒凉的江滨晚景已 够叫人怅怅,又况是离别开始的一晚,真觉得百无一可了。聊学雅人口占一诗,藉以排遣。现在这两句就 是这一首诗里的。唉.,又是..潮声,又是..客绪! 点灯以后,居然送来了切盼而难得的邮件,昨天有一艘轮船到这里了。看了第一封,又把心挤得紧一 点。第二封是平伯的,他提起我前几天作的一篇杂记,说:“……此等事终于无可奈何,不呻吟固不可, 作呻吟又觉陷于怯弱,总之,无一而可,这是实话……” 似乎觉得这确是怯弱,不要呻吟吧。 但是还要去想,呻吟为了什么?恋恋于故乡么?故乡之足以恋恋的,差不多只有藕与莼菜这些东西了, 又何至于呻吟?恋恋于鹁鸽箱似的都市里的寓居么?既非鹁鸽,又何至于因为飞了而呻吟?老实地说,只 因一种愿与最爱的人一起的心情,忽然不得满足罢了。除了与最爱的人一起,人间的趣味在哪里?因为不 得满足而呻吟,正是至诚的话,有什么怯弱不怯弱?那么,又何必不要呻吟呢? 呻吟的心本来如已着了火的燃料,浓烟郁结,正待发焰。平伯的信恰如一根火柴,就近一引,于是炽 盛地燃烧起来了…… (有删改) 【注】①仓前山,位于福建福州。当时作者受好友郭绍虞之邀,离家前往福州协和大学任教。②美孚灯, 即煤油灯,得名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寥寥数笔,既写了交代家人的临别之言,又有依依不舍、郁闷难言的心里话,都照应了标题的 “客语”。 B.作者渴望像摇篮里没有知觉的婴儿,暂时摆脱离思之苦,这和朱自清“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 由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C.作者善用比喻,如文中写远山“像几笔极淡的墨痕染渍在灰色的纸上”,写出了暮色苍茫中的远山,抒 发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D.本文风格深沉含蓄,叙事写景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夹杂一些议论,带给读者隽永的审美感受。 8.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的词语,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 分) 唉.,又是..潮声,又是..客绪! 9.文章倒数第二段的一连串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 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 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 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 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 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 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 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 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 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当是 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因拜守仁南京兵 部尚书。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 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 未有如守仁者也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 有如守仁者也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 有如守仁者也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 未有如守仁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勤王:指的是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与“致仕”略有不同。 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 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成。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 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正直敢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任龙场驿丞时, 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巡抚南、赣,率领弱旅铲除横行几十年的巨寇;宁王叛乱,王守仁采纳属 下建议出其不意直捣南昌,逼迫宁王回撤,从而在湖中击败叛军。 D.王守仁天资聪颖,不只是军事奇才,被人视为神明;学说也有建树,被贬龙场,悟出格物致知的内涵, 创立了“阳明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5 分) (2)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苍桧 陆游 北风卷野天昼晦,雨如弩镞穿屋背。 老夫下床行蹑履,稚子抱书坐持盖。 岂无长楸与巨竹,干折枝摧共颠沛。 孰能不动安如山?屹立庭前独苍桧。 [注]此诗作于嘉泰(南宋宁宗皇帝年号)三年,作者时年 79 岁,退居山阴。长楸:高大的楸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首句描写呼啸的寒风席卷旷野,天色黯淡,渲染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有先声夺人之效。 B.第二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之猛烈,又隐晦表达了诗人生活之贫困,住宅简陋,不能躲避风 雨。 C.三四两句视线由外转内,诗人仓促地蹑履避雨,而稚子却安静地撑伞抱书,恰如安稳如山的庭前苍桧。 D.五六句中的长楸与巨竹,非但不能抵抗风雨,反而枝干被风雨折断,备受摧残,落得狼狈倒仆的下场。 15.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箫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 “__________________”之志,也难免会“__________________。” (3)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因而成为古典诗词中的常 见意象。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的自问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了优秀的文化基因,如天人合一、 诚信友善、天下为公、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这种优秀的文化基因已融进民族的血液,使得 中华民族能够 。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 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同时,也为世界 提供中国智慧。由此,学校在培育青少年理性消费观时,应不忘民族“根”,高举民族“魂”,在中华优 秀文化中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铺张浪费行为,可谓正当其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丰厚精神 。无论在古书典籍、诗词歌赋还是 民间市井中,都能见到它们的 。总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精神永不改变。面对当今盛行的消费主义,这些文化资源都是学校教育青少年的最好素材。( ),为学 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用优秀文化润泽人心;帮助学生传承文化根脉,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 从而远离消费主义的侵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积累 周而复始 润泽 踪迹 B.积淀 生生不息 滋养 踪影 C.积淀 周而复始 滋养 踪迹 D.积累 生生不息 润泽 踪影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所医治的消费 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B.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的原则,为所医治的消 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C.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本着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医治消费主 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D.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严重问题,我们应以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相关资源为原则,为医治消费主义 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中华优秀文化教育要被学校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B.被学校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的是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C.学校要把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D.学校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的是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我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__________,就是典范、典籍、典则。在整个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是在宪法之下的基础性法律。 现代社会民事关系纷繁复杂,__________,还需要大量的民商事单行法进行调整。我国历来实行民商 合一体制。在民法典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单行民商事法律,如公司法、保险法、破产法等,它们并没有入 典,它们与民法典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在所有调整民事主体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私法规范中,民法典因其 内容的完备性、体系的完整性、调整范围的宽泛性、价值的指导性等特点而居于基础性地位。法典化就是 体系化,民法典的颁布,使民商事单行法在民法典的统帅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整体。 __________。只有学习好、实施好这部法典,才能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群众对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 21.观察下面的漫画《乌鸦喝水》,简述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抗战时期,许多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他们自愿脱下西装、皮鞋,扔掉口红、高跟鞋,穿上了八路军军 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深入到各条战线,为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者的踊跃参与,伴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大批受教育程度较 高的青年涌入城市勇敢追梦,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城乡经济的大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乡村的空心 化。 材料三 2018 年 6 月,习近平主席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 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一个即将跨入大学的青年人的身份,针对“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这一时代课题 写一篇文章,在班级群中跟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树德中学高三“三诊”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扩大范围,原文是“上述器物”) 2.B(曲解文意,文中并未说金杖作为王权的标志也在东亚地区绝无仅有) 3.A(B“开始”于文无据,文中只说“商周时期仅有零星记载”;C“瓦街文化源自三星堆文化”妄加推断; D 不能证明有商贾往来) 4.A(“对食用者有益无害”说法错误。并非所有食品添加剂都对食用者有益无害) 5.D(D 项“其标签、说明书均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以偏概全) 6.(1)主要问题:①环保投入不足,产品生产环节环保水平不高。②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③涉嫌虚假宣传。 (2)解决方法:①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高产品生产环节环保水平,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严控添加,严管质量。②相关部门:加大食品添加剂的科普宣传力度,使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更科学客 观。③执法部门:刚性执法,无缝监管。 7.C(对比喻的表达效果“抒发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分析不当,此处并没有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8.①“唉”字之叹,包含了潮声引起的浓重的思家之情,(1 分)也包含了本想借吟诗排遣,却无处可遣的 烦闷之情;(1 分)②两个“又是”反复使用,(1 分)勾连今昔,往事今情,更添惆怅。(1 分)③本句 集中表现了作者此时无法归家的感伤和今昔交织、难遣惆怅的复杂心情。(2 分) 9.①表达上,既有设问,又有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2 分)②内容上,反映了作者此时 激烈的心理斗争,在不要怯弱的呻吟和大胆的表达之间挣扎最后选择了勇敢表达心中“至诚的话”;(2 分) ③结构上,作者此前一直压抑、郁结的情感,终于迸发出来,形成了文章的高潮,也为下文以“炽盛地燃 烧”作结做了铺垫。(2 分) 10.A(通读画波浪线部分,比对四个选项,可发现两处不同。一处是“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间的断 句,一处是“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间的断句。画波浪线句是对王守仁的评价。第一处,“以直 节著”即“因为刚正不阿的操守而著名”之意,“比任疆事”即“等到被委以边境事务时”之意,“提弱 卒”的主语应是“王守仁”,而不是“疆事”,故“以直节著”后和“疆事”后要断开,故排除 B.C 两项。 第二处,“未有如守仁者也”即“没有比得上王守仁的”之意,其主语是“文臣用兵制胜”,故不应在“制 胜”前断开,排除 D 项) 11.D(“道家”表述错误,“阳明学”是儒家的一门学派) 12.C(“采纳属下建议”错误,是王守仁自己的计策) 13.(1)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相继(一个接一个)砍伐树木建造房子,来 使守仁居住。(“因”“化”“夷人”“相率”“栖”各 1 分)(2)在这个时候,谗佞奸邪的人(在朝中) 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如果没有王守仁,东南战事就很危险了。(“谗邪”“构”“叵” “微”“殆”各 1 分。) 14.B(“隐晦表达了诗人生活之贫困,住宅简陋”于诗无据) 15.①对孩子静心读书的赞许:狂野寒天,风雨大作,诗人下床看到自己孩子抱书持伞。天气的恶劣烘托出 孩子的泰然自若;②对苍桧屹立风雨的赞美:长楸和巨竹都被雨打风吹而枝干散断,唯有苍桧独自屹立在 庭中。③对个人坚定品格的期许:诗人借物抒怀,表达了对如苍桧般巍然屹立人格的赞扬,以此自勉并勉 励孩子。(每点 2 分,情感 1 分,分析 1 分,共 6 分) 16.(1)舞幽壑之潜蛟(2)泣孤舟之嫠妇(3)封狼居胥(4)赢得仓皇北顾(5)乡书何处达(6)归雁洛阳边 17.B(积淀:在长期积累沉淀中形成(多用于抽象事物)。积累:逐渐积聚起来的事物。语句的意思是中 华历史与优秀文化基因的关系,用长期积累沉淀的意思更合适,故选“积淀”。生生不息:事物不断地产 生、发展。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语句的意思是中华民族的绵延不绝,故选“生生不息”。滋养: 滋补保养,供养。润泽:雨露滋润,不干枯;使滋润。语句的意思是中华文化蕴含的营养,故选“滋养”。 踪影:踪迹和形影。踪迹:行动所留下可觉察的形迹。语句的意思是我们能够看到中华文化在各处留下的 印迹,故选“踪影”) 18.D(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句式杂糅,“本着……为原则”改为“本着……原则”或“以……为原 则”;成分赘余,现代汉语中,“所十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为所医治的消费主义的顽疾寻觅到良方” 中,“所医治”指医治的对象“消费主义的顽疾”;删掉“所”,让“医治”充当“消费主义的顽疾”的 谓语。综上分析,D 项修改最恰当) 19.(从后文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分析,上一句的主语是“学校”,排除 A、B 两项;从前 后语句的意思分析,此处强调的是学校要大力普及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排除 D 项) 20.①所谓“典”②不仅需要民法典进行调整③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每空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21.内容:老一代乌鸦善于动脑筋,用向水瓶中投放石子抬升水位的方式喝到水;(1 分)而新一代乌鸦(甲) 用吸管喝,(1 分)新一代乌鸦(乙)则直接用石块打破水瓶来喝到水。(1 分)寓意:讽刺、批评新一代 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计长远利益,急功近利乃至杀鸡取卵的行为。(2 分,意思对即可) 22.(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