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北京市西城区 2021 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20 题
麒麟的舞者
我要描述一种从不曾存在的事物,一种传说中的神兽。
我是说麒麟。你见过吗?一个沉默的老人忽然说:“我会让你看见的!”
在老人背后,是一个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古村落。
走进村里,只有樟树依然长得到处都是。樟树底下已很少住着客家人了,很多人都搬走了,
但这个老人偏偏就愿意住在这里,安静地,又异常固执地,守在自家的老屋门口坐着。
他的客家话很难懂。我知道,那是最纯正的古汉语发音,但我听不懂。他的手在空中比划
着,我终于听懂了,他是说麒麟。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如釆没有麒麟,你永远进入不了一个真正的客家村。
我也慢慢知道了,只要你走近这个老人,他就会对你叫一声:“我会让你看见的!”
他的耳朵几乎聋了。他以为每个走近他的人,都在打听关于麒麟的消息。或许,在他眼里,
麒麟是真实存在的。这不是相信,而是信仰。麒麟是客家人的精神图腾。客家人走过的每一条
路,最早都是麒麟先走出来的。为了逃避东晋和南朝时代无尽的争战与杀伐,支客家人在麒麟
的引领下,从黄河流域一路跋山涉水,最终抵达了他们的天命之地——樟木头。千百年来的安
居乐业,让他们深信,是麒麟给他们带来了平安与幸福,凡是麒麟踩过的地方,就会太平吉祥。
然而,现在,忽然有了太多诱惑人的事物,谁心里还会装着一只麒麟呢?眼看着,扎麒麟、舞
麒麟就要成为这位老人的绝门手艺了。他老了,他已经非常确切地预知了自己的大期,却在这
村里找不到一个麒麟的传人!
老人的眼睛睁得老大:“我会让你看见的!”
他说这话时,手一直没停。看他的手,瘦,黑,却特别沉着,灵巧。手中的黄竹,从对面
晃过来的阳光,在我眼里晃成金黄的一片。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老人先要用黄竹扎出麒麟的
头颅,看起来简单,里面的讲究..却实在太多,骨架要轻重适当、左右对称,再缝上带有金色鳞
片的头皮,还要画上客家人喜爱的鲜艳的图纹……这个过程很烦琐,很漫长。如今,除了这个
老人,有谁还会有这样的耐心,花这般的精力来干一件很烦琐、很漫长的事情呢?我看着,想
着,我的眼神越来越暗了,他的两只眼睛却越来越亮。他在麒麟头内暗设了小机关,轻轻触动,
麒麟口就可以灵巧地翕合,麒麟的眼睛就开始转动,眼珠子黑亮极了。这麒麟,一下子活了!
我感觉到一件事物诞生之前的那种刺激,但我不敢叫出声来。老人沉默地看我一眼,眼里充满
了血丝,看上去血红。唰地一下,他扯过来一条红布,将麒麟的眼睛蒙住了。
我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头。差不多过了一个月,我才看到了一只首尾齐全血肉丰满的麒
麟……
“我会让你看见的!”
在麒麟的背后,我看见了老人,他的眼里不再是血红,他的眼眶里竟满是泪水。那天,空
荡荡的屋场上挤满了从各处回来的客家人。这么多人团团地环绕着一只麒麟,都在啧啧地赞叹;
这么多人,都在等待一件重大事件的发生——给麒麟开光!
是时候了。老人点了点头,十几个客家后生便托起麒麟,这是客家人最盛大的仪式。他们
来到老人预先选好的一棵古樟树下,供上麒麟和客家先祖的神位。此时,大伙儿都看着老人,
老人端起酒,一杯敬天地;一杯敬麒麟;一杯敬大家。然后,老人沉默地看了众人一眼。唰——
老人将蒙在麒麟眼上的红布一下揭开了,顷刻间锣鼓敲响了,一股奇异的力量让我的血液沸腾
了一下,我看见了那只麒麟,两眼射着奕奕精光。
这只麒麟将舞过每一家客家人的老屋。老人也是麒麟的舞者。麒麟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
放鞭炮,一家老少出门奉迎..。此时,你看见那个老人挥动着彩棰,边舞边唱,你不知道他是一
个人,还是一个神。
麒麟舞动的地方,是一个绝对圣洁的禁区。
此时夜空高远明净。突然有一个黑色的身影闯进了禁区,手里拿着一截树棍模仿着那老人
的动作扭动起来,唱了起来。等人们反应过来,才发现是一个不知从哪儿流浪来的疯子,一身
邋遢的破西服,还滑稽地打着领带。他丝毫不理会众人的惊愕,只管自己狂舞,歌唱。这样的
事好像从未发生过,这是对客家人神灵的亵渎..!人多手杂,我没有看清是谁出手了,那猛地一击
让我惊悸了一下,他一下仆倒在坚硬的地上,他的疯狂之舞猝然终止了。但很快,他居然又爬
了起来,又唱又跳。他的舞蹈里除了疯狂,还有血。他的歌声里有血。月光把刚才发生的情景
又重新照亮了一次,这一次动作更猛烈了,他瘦小的身子被倒提起来,一下扔到了老远的地方,
嘣地一响,那是以头撞地的声音。他……不会……死吧?我的心在下沉……
这时我看见,老人的眼睛再次变得血红了,他的目光第一次离开他一直虔诚地看着的麒麟,
转向了那个疯子。他沉默地看着这个不知来路的疯子,我的眼睛一直盯着老人的手,我看见他
慢慢地把手仲向那个躺在地上的疯子。我感觉到了这只手的力量,那疯子被他拉起来了,我觉
得自己也被他拉起来了,我那不断下沉的心,被这只手及时挽救了。
后来,老人把这个疯子收留了,做了自己的关门弟子。我常去那里看老人教疯子手艺。说
到这个徒弟,老人开心得不得了:“你别看他是一个疯子,他可用心了,很多事你都不用教,
他看看就明白了,他的心眼豁亮..呢!”老人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
这就是我要描述的一种真实,那传说中的麒麟不是别的,是一个客家老人。我也真实地感
到了这个客家村落的存在。麒麟是客家人的灵魂,麒麟舞是客家人的灵魂之舞。——她的魂还
在。
(取材于陈启文同名小说)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里面的讲究..却实在太多 讲究:值得注意、推敲的地方
B.一家老少出门奉迎.. 奉迎:奉承,迎合
C.这是对客家人神灵的亵渎.. 亵渎:轻慢,不尊重
D.他的心眼豁亮..呢 豁亮:明白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在首、尾段写到“我要描述”的东西分别为“从不曾存在”和“真实”,貌似矛盾,
实际上体现了“我”的认识过程。
B.“我会让你看见的!”在文中多次出现,既强化了老人的执着,又与老人制作麒麟的进程
相关,展现了情节的发展
C.作者大量运用对比,如过去与现在、老人与其他客家人、老人与麒麟、“我”与疯子等,
突出了老人与“我”对传统的坚守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与亲切感:写“我的所思
所感,则强化了作品的抒情性与感染力。
19.请解释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我的眼神越来越暗了,他的两只眼睛却越来越亮
(2)我觉得自己也被他拉起来了,我那不断下沉的心,被这只手及时挽救了
20.请概括小说中写了哪些关于“疯子”的内容,并联系全文分析写这些内容的作用(8 分)
四、(18 分)
17.(3 分)B 18.(3 分)C
19.(4 分)
答案示例:
(1)“我”为这项传统艺术难以传承感到忧虑,眼神越来越暗。而客家老人扎麒麟越来越
专注投入,随着麒麟头制作接近完成,越来越喜悦,眼睛越来越亮。
(2)看到疯子搅乱麒麟舞被打,善良的“我”为疯子的安危担心,内心下沉。老人伸手救
了疯子,也让“我”不再为疯子担心。
【评分参考】每小题 2 分。
20.(8 分)
答案示例:
内容:搅乱麒麟舞被打时被老人救下来;成为老人的徒弟,是制作麒麟技艺的继承者。
作用:(1)搅乱麒麟舞被打时被老人救下来:拓展了作品的内容(引发了新的矛盾),推动
了情节发展;引出老人救疯子的情节,在老人看来,真正的“圣洁”不仅是对仪式的虔诚,
更是真正意义上对生命的悲悯与尊重,展现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揭示了老人不仅是麒麟
的制作者,更是麒麟精神、客家人之魂的体现者这一主旨。
(2)成为老人的徒弟,是制作麒麟技艺的继承者:展现了老人传承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
呼应前文中扎麒麟、舞麒麟后继无人的情节,使故事完整;表达了对传统技艺、民族之魂最
终得以传承的欣慰。(或:客家的麒麟舞只能传给一位外来的疯子,而客家人自己却纷纷离
开,对比意味强烈,表达了对传统技艺、民族之魂面临传承困境的忧虑,深化了主旨。)
【评分参考】内容及其对应的作用有两个方面,每方面 4 分。
北京市东城区 2021 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1 题。
我就叫铁蛋
邓建华
村民王十一家的红薯田里,搭起了个帐篷。看来,这个小伙子铁了心了。
王十一和她的女儿看着这个帐篷,心里暖暖地说:“你是铁蛋,你就叫铁蛋。”
“铁蛋”是左邻右舍给他起的名字。他的大名叫什么,上面来督查扶贫工作的干部问起,
还真没几个人知道。他黑黑的,壮壮的,铁团一样,该叫他铁蛋还叫铁蛋。铁蛋急了,一家一
家去说:“我是市体育局的,我叫张小鹏,拜托!老说‘铁蛋’‘铁蛋’的,还以为我没有下来。”
他越急大家伙儿就越想看他急。让一米九二的人急,好像特别好玩儿。
瘦九说:“铁蛋,我这腰病又犯了,明早,你给我挑几担大粪到田里,我肯定就能记住你叫
张小鹏。”
铁蛋很感激,说:“好,这个力气我有。”
第二天一早,他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去瘦九家帮忙。
瘦九就“张小鹏”“张小鹏”地叫了几天。但没过多久,瘦九又叫他铁蛋。
铁蛋急了,说:“叔啊,我叫……”瘦九将上衣掀起,说:“来,铁蛋你先帮我贴个膏药,
你看我这个病啊……”铁蛋说:“你别急,有什么活儿我来。 ”
瘦九说:“不就是几块土要翻过来?再不能够麻烦你了小鹏。”
王十一看见铁蛋老往瘦九家跑,想给小伙子说点儿什么又不好说,就偷偷给周末放学回家
的女儿多多说。
多多半大不小,没有那么多忌讳..,她就敢给铁蛋说。晚饭时,她就说了:“铁蛋哥你别听那
个烂嘴瘦九的,这人不是好鸟,他那腰痛十有八九是打麻将给坐出来的。”
铁蛋笑道:“没事,多做点儿小事累不死人。再说,我在这里要工作两三年,还要靠大家伙
儿支持。”
多多强调说:“这事,一开了头就没完没了啊!”
铁蛋还是笑着说:“以后我回单位了他还打电话叫我?”
多多有点儿急,还想说什么。
铁蛋马上抢过话说:“多多你别多心,我不会耽误你家红薯田的事。”
多多脸一红,话就憋回去了。是啊,自己家不也在赚.人家的力气吗?
爹死后,老娘王十一守着三亩高岸田度日,一年下来,能够吃饱就不错了;眼看着自己书
都快要读不下去了,村里就将自家的名字放到了精准..扶贫户名单里,这才缓了过来,才有了和
铁蛋的缘分。多多感觉铁蛋很实在。刚来的时候,铁蛋唉声叹气,不是怕麻烦,而是实实在在
想不出一个帮助这对母女增收的好办法。铁蛋甚至恨自己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简直是笨蛋。
多多看到铁蛋比村里男人们高出一大截儿,就问:“铁蛋哥你牛高马大的都吃过什么?”
铁蛋说:“我是在爷爷家长大的,我老家常德,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红薯团团。”
多多就来了神,叫道:“就这样了,我们去你老家那边买些红薯苗回来,拿三亩田做基地,
育红薯种。”
铁蛋有点儿迟疑,说:“这个……行吗?”
王十一马上凑过来说:“呃,这个好啊!我们这边没有红薯种了,有你这个大高个儿做活广
告,我不怕红薯没有人要。”
铁蛋点头表示赞同。他看了一眼半大不小的多多,心里佩服。
铁蛋就和村支部书记说了,书记蛮高兴。书记说:“你大胆搞,我还正愁这大片田土抛荒..怎
么办。你育了好种,我组建合作社,种上一两千亩,找上面去请求办个薯粉加工厂,多好的事!”
铁蛋心里这才真正有了底。
说干就干,他跑常德买红薯秧,租机械翻耕,请单位同事帮忙来栽。还别说,一番辛苦下
来,基地就有模有样了。
支部书记是个说话算话的人,真的开始组建合作社,要和王十一签订的种苗供应合同都拟
好了。
铁蛋找个空当儿回局里了几天。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自己做好了的,铁蛋还是希望上面督
查组能够看到,他总不能把张小鹏的名字都给弄丢..了。
支部书记拿合同草稿来征求意见,铁蛋不在,就交给王十一修改,王十一还是忍不住多嘴
了几句。
支部书记一听就骂:“什么人啊这是?瘦九这粒老鼠屎,硬是要搞坏一锅汤,我这就给市里
督查组、扶贫办打电话,村民们都把扶贫队员张小鹏叫成乡土名字铁蛋了,恰恰证明他贴近了
乡村百姓。——铁蛋,叫起来多亲切啊!嗯,瘦九那里,我去收拾他!”
瘦九那里,支部书记去没去,王十一不知道。
铁蛋回村后,到基地看了一圈,马上就来跟她说了一件事,她脸都白了。她意识到问题有
些严重。
红薯被人偷了五六十蔸。
铁蛋说:“你先别报告书记,他挺忙,小事别烦他。我现在赶回市里去,明天回村,我有办
法的。”
多多放学回来,也说:“没事,今晚我守着,看哪头猪敢来拱!”
第二天中午,铁蛋回来了。
王十一看见他,眼圈就红了,说:“孩子你就别忙了,你太尽力,我过意不去。”
铁蛋不解,说:“怎么了?”
王十一说:“别忙了,你回市里吧,上面问起来我知道怎么回答,会让你过得了关的。”
铁蛋说:“你这么说,我还真急了,究竟怎么了,昨晚又被偷了?多多不是说去守了吗?”
王十一说:“我就是急这个事。她守,红薯照样有人偷,她差点儿被人……红薯多大的事呢!
偷就偷吧,我们孤儿寡母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可是……我这半大不小的黄花闺女总不能让人偷
走啊!”
铁蛋一听,恨得在自己的吉普车屁股上猛击一掌。他吼道:“真是胆大包天,我还真就不信
这个邪了!你看,我专门买来了装备,我就不相信我这两百多斤肉是白长的,哼!叫我铁蛋行,
叫我滚蛋不可以!”
村民王十一家的红薯田里,搭起了个帐篷。看来,这个小伙子是铁了心了。
看见王十一和多多来到他的帐篷前,小伙子爽朗地说:“我是铁蛋,我就叫铁蛋!”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没有那么多忌讳.. 忌讳:因风俗习惯而有所顾虑
B.赚.人家的力气 赚:白白使用
C.大片田土抛荒.. 抛荒:荒芜
D.总不能把张小鹏的名字都给弄丢..了 弄丢:忽视
19.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瘦九偷奸耍滑,故意装病,哄骗扶贫干部张小鹏帮他干活。
B.王十一母女二人出于对张小鹏的关心,对他进行善意提醒。
C. 小说用倒叙手法,使情节一波三折,在叙事中塑造形象。
D.小说多用口语,语言朴素自然,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张小鹏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述。(6 分)
21.题目“我就叫铁蛋”有哪些内涵?以此为标题,有何妙处?(6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8.A(3 分) 19.C(3 分)
20.答案要点:
(1)从最初只是为完成任务,到真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2)从开始想法简单,只想通过干活来扶贫,到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深入扶贫。
(3)从最初觉得扶贫很困难,到立志攻坚克难。
21.答案要点:
内涵:张小鹏的外貌特征“黑黑的,壮壮的,铁团一样”;意志坚强,遇到困难,毫不退缩;
和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关系融洽。
妙处:题目照应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亲切自然,富生活气息,吸引
读者。
北京市顺义区 2021 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8-21 题
麻姑山与麻姑碑
叶兆言
近几年睡眠不好,半夜醒了很难入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于是背古诗
文。长诗短诗还能背几首,记住的古文已经不多,但唐代颜真卿的《麻姑山仙坛记》还能背诵,
原因也简单,虽不擅写字,可下过工夫临帖的,只有这个麻姑碑。一遍遍地抄写,自然能背。
颜字中,我独钟情麻姑碑。南京有位著名书法家,知道我临麻姑,很不屑地批评:为什么不换
一本帖呢?我未置可否....。
这块碑在抚州,已毁。可是我仍然一直想去抚州去看看,毕竞颜真卿是在这儿写了《有唐
抚州麻姑山仙坛记》。心向往之,便魂牵梦绕,仿佛已经去过无数次。
因为喜欢麻姑碑的字,才喜欢麻姑记这篇文,又因为这篇文,进而喜欢了麻姑这个形象。
当然,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我不羡慕神仙的生活,也不太相信神仙的存在,却不反对在文
学作品中表现神仙。为神仙树碑立传难免浪漫主义,然而要想写出点理想,多些想象的境界,
塑造神仙,借助神话,不能不说是一条捷径。《麻姑山仙坛记》只写了三件事:麻姑的传说,麻
姑山的风景,麻姑山的道士。颜真卿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公务员,他字写得好,政绩卓著,关键
是文章也写得跟字一样,方正,耐看;无论写人,写景,写对话,都是很好的范文。
“杜诗韩文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读碑,读文,读到“麻姑手似乌爪,蔡经心中念言,
背痒时得此爪以杷背,乃佳也”,我立刻感同身受。神仙的生活远非我们俗人可以想象,但不易
想象,并不代表不能想象。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
读好文章,看好风景,听好故事,不就是为了满足心底的那点痒处,被麻姑似鸟爪的小手“杷”
几下吗?搔到痒处的感觉太好了。为什么树碑立传?当然是要传之其人,从而流芳百世。写字
是为了让人看,作文是为了让人读。字耐看,文章又耐读,仅从这两点看,我觉得,《麻姑碑》
已经达到了它的终极效果。
《麻姑碑》中,仙人王方平乘羽车,驾五龙,旌旗导引,威仪赫奕地来到人间,突然想到
要和老熟人麻姑见上一面:“久不行民闭,今来在此,想麻姑能暂来。”读到这段文字,不禁心
生疑问:唐朝时不是要为唐太宗李世民避讳吗?为什么颜真卿这么认真的一个人,写《麻姑碑》
却犯了忌呢?
再看麻姑的回应,说“当按行蓬菜,今便暂往,如是便还,还即亲观,愿不即去”。其中“亲
观”的“观”字,专家考订,应是现见的“觐”。颜真卿引用的《神仙传》原文就是“觐”;此外,王
方平是长者,麻姑是小姑娘,拜会长者,应该用“觐”,而不能用“观”。“观”的繁字作“觀”,与“觐”
的繁体字“觐“太像了,手写失误,也很正常。以此看来,《麻姑碑》的行文,与它的书法特点一
样,一方面是人书俱老,法古韵高,另一方面,又自有一分随心所欲的轻松在里面,随手写去,
错了就错了。好文章并不怕有错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候,犯点小错误,更有人情味。
无法形容自己对《麻姑》的欢喜之情,还是那话,身未到麻姑山,人好像已经捷足先登。
我知道,如今的风景区,一旦身临其境,因为期盼值太高,很可能大失所望,但是只要有机会,
即便失望,即便证明不值得,也必须要去。对于历史遗存,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放松的心态,要
当回事,又不能太当回事。麻姑究竟在哪儿修行、得道,这个并不重要。其实颜真卿本人也没
肯定地说麻姑一定就在抚州,他只说“相传云”,就是说,麻姑可能在此得道。这就够了。
原碑已毁,也不重要。有宋代的碑拓,重树一块,也不难。其实就算原碑还在,也肯定风
化得不像样了。相见不如怀念,现在的这块碑,虽然请了当今西泠印社的高手重刻,还是有点
那个。好在文化这玩意,从来都是心里有才有,心里有就有。文物,重要的不是那些外在的东
西,其精髓在于它的文化含量。麻姑原碑有没有,已经不重要了;新碑在不在原来的地方竖着,
也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又是什么呢,是地气殊异,是江山炳灵。也就是说,我们既然有了机
会,就应该到抚州的南城去看一看,去领略一下颜真卿曾经登过的麻姑山,去看看他写麻姑碑
的原址,脚踏实地去看一看,传说中麻姑修行得道的圣地,去沾溉..一点山川文化的灵气、仙气。
(取材于作者同题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未置可否:不赞同,也不反对。这里是不反对的委婉说法。
B.恪尽职守:认真、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恪 kè,谨慎而恭敬。
C.避讳:避免直接称呼(包括说、写)君主或尊长的名字。
D.沾溉:原意是指用水来浸润、浇灌,这里比喻得到益处。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通过反复临帖而熟悉了碑文,进而生发了对碑文的思考。
B.作者不认同神仙的存在,却肯定麻姑仙坛记带有的神话色彩。
C.颜真卿之所以树碑立传,其初衷就是为了使自己“流芳百世”。
D.作者认为即使麻姑山现状令人大失所望,也是颇值得一去的。
20.文中列举了颜真卿哪些错误?作者对这些错误有什么看法?(6 分)
21.文章结尾一段说:“文物,重要的不是那些外在的东西,其精髓在于它的文化含量。其中“外
在的东西”包括哪些内容?“文化含量”是什么意思?(6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8.(3 分)A(从上下文看,作者喜欢麻姑碑,对书法家的意见根本不赞同)
19.(3 分)C(“字耐看,文耐读”,因而“流芳百世”,是颜真卿书法、文章达到的效果,不能
说就是他的初衷,更不能说是“为自己”)
20.(6 分)参考答案:“民”字犯忌讳(1 分),“觐”错写成了“观”(1 分)。作者认为恰恰是
这些错误,反映出颜真卿书、文“人书俱老,法古韵高”的境界(1 分),一种随心所欲(1 分)
的轻松(1 分)心态,小错误更有人情味(1 分)。
21.(6 分)参考答案:风景区令人失望;麻姑在哪里修道;原碑有没有、是否在原地;新碑“那
个”(以上答出三点即可给 3 分。如答“不忌犯讳”“写错字”,也可以给分)。“文化含量”是指
文物“地气殊异,江山炳灵”(2 分。答“碑的文、字方正耐看、人书俱老、法古韵高,有一分
随心所欲的轻松”也可给分),能让人沾溉(感受)文化气息,受到文化的熏陶(1 分)。
北京市海淀区 2021 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1 分。
(一)阅读下面小说,完成 17-20 题。(共 15 分)
绿肥红瘦
①阿尔泰山的深处是积雪,积雪的深处便是边防连。在那里,雪冻久了变成冰,冰冻久了
就会成为通向边防连的小道。
②在每年长达 8 个月的封山期里,窗外的大雪无疑是惹人厌的。晃眼的白光照进战士心里,
晃得刚来军营的小颜心里有点乱。雪化时,这儿会有绿草红花吗?他问山,山连着山;他问雪,
雪压着雪。山与雪不回答,他奔流的寂寞和着山风,在心里徘徊。
③班长知道小颜有些不适应,便对他说,等雪融化时就好了。
④小颜盼着,盼着雪化了的世界能多些色彩——哪怕多一两种也行。终于,屋顶的雪伴着
雨飘下。小颜在营门口像过年一般欢呼雀跃,他深深吸了几口凉飕飕的空气,啊,舒畅极了。
他想象着绿绿的山野、红红的碎花,脑海里满是如画的风景。
⑤雪渐渐融化,土地上却没有冒出新芽。最后,班长不得不告诉他,这里气温低,小草的
叶绿素想是冻坏了,不肯现身。班长还说,小草总是灰枯枯的,像小孩哭过的脸。因此,别期
盼小草能和红花相逢了。小颜知道,这里一年中就分有雪时和无雪时,雪来时是白色,雪尽时
是灰色。
⑥没雪时,小颜望着秃旧的山野,寒风中摇曳的鸟窝,半灰的天际,一切幽暗的色调都使
他愈发怀念家乡的山清水秀。
⑦走进院子时,小颜看见班长手里正捧着红红绿绿的涂料盒忙前忙后。原来,班长在出板
报。阳光照在红色的字上,衬出字体的苍劲。板报中的色彩凝红透绿,很是浓烈。一时间,小
颜觉得眼前的世界轻轻晃着,他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盎然的生机。与此同时,小颜也有些不解,
班长兴致勃勃地出着板报,单位又没多少人,画板报难道不费事吗?
⑧班长在投入地画着,眸子里透着满满的绿意。他的手中捧着两盒涂料,绿涂料剩得很多
可红涂料只剩下浅浅的一层,用起来很是小心翼翼。板报的画风明显绿稠红稀。战友们提出疑
问时,班长也不辩解,会心地笑着。
⑨家在江南水乡的班长在涂颜色时,哼起了江浙小调:“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本
来发愣的小颜,被班长的这番诗意打动了,感受到班长心中的涟漪..。红色与绿色在小颜的眸子
里汇聚,他的心被板报温暖了。这些色彩仿佛有魔力似的,开启了他的色彩世界,滋润着他的
心扉。
⑩小颜想到,这里不仅只有灰色与白色,军营生活同样是五颜六色的,而不是凝滞、呆板
的。他开始重新认识班长,就像重新认识这里的生活。他发现,班长身上总是充满阳光,哪怕
在山里巡逻顶风冒雪,他也是信心满满。在小颜心中,班长的双眸仿佛充盈着翠微的波光。小
颜望着,好像自己的世界也变得开阔了。
⑪
过去,连队餐桌上青菜并不多见。那天小颜过生日,班长嘱咐炊事班多做些青菜,在摆
盘时又多放了几块“心里美”萝卜,红晶晶,绿莹莹,煞是喜人。望着这盘“绿肥红瘦”,小颜的
心里如同升起了缤纷的彩虹,他的世界就像绘上了一团团的色彩。
⑫
渐渐地,小颜变开朗了,训练更投入了。战友们都说,他像是变了一个人。没有山峰送
绿,没有花红盈袖,可小颜的心情却诗意般舒展了。他时不时吟起“记曾犯雪,重来已是,绿肥
红瘦”“谩持觞自慰,冰山安在,此山如旧”的诗句。他喜欢朗诵诗词,心里最喜欢那句“知否知
否,应是绿肥红瘦”。
⑬
大伙都说小颜读书多,是个小秀才。班长喜得闺女后,想让小颜起个秀气的名字。小颜
知道班长喜欢红色和绿色,他想,女孩的名字若有代表颜色的字,一定很美。有红色的地方,
也会有绿色环绕。可红这个字,名字中却很常见。绿字用在女孩身上,多了几分夏日的清新,
又能让孩子记得自己是军人的后代。小颜说,就叫绿心吧。
⑭
班长琢磨着,目光望向远方,又落回自己身上的绿军装,觉得这个名字既有诗味儿,又
不缥缈..。
⑮
班长的闺女满月时,小颜打算送一幅画,画上要有 【甲】 ,也要有 【乙】 ,当然,
还应有 【丙】 。
(取材于冯斌的同名小说)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感受到班长心中的涟漪.. 涟漪:情绪激荡
B.而不是凝滯..、呆板的 凝滞:单调乏味
C.班长的双眸仿佛充盈着翠微..的波光 翠微:青翠明亮
D.又不缥缈.. 缥缈:飘忽不定
18.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几次写小颜盼望雪化,反映出边防环境的特点,也为后面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班长阳光、乐观、坚定,又不乏细腻和诗意,他对小颜的精神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C.小说用词讲究,生动传神,如第⑥段的“秃旧”,形象写出了山野毫无生气与变化。
D.第
⑬
段写班长喜得女儿,边防连充满了欢快气氛,这与前面的低沉幽暗形成反差。
19.第
⑫
段写“他像是变了一个人”,根据文意,简述小颜心理变化的过程。(4 分)
20.依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甲乙丙处分别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并说明这样填写的理由。(6 分)
17.(2 分)A 18.(3 分)D
19.(4 分)参考答案:
①刚来军营,心里有点乱,感到寂寞和不适应;②继而盼望雪化,内心充满期待;③发
现雪化后周围依旧是幽暗的色调,感到失望;④被画板报和诗意的班长打动,感到温暖,内
心逐渐舒展,并重新认识了军营生活。
【评分说明】一点 1 分。
20.(6 分)参考答案:略。
【评分说明】每处 2 分。所填内容及解说要与小说内容、主题相关。
北京市丰台区 2021 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8-21 题。
奇人胡惟丏
格非
①我们班,有一个名叫胡惟丏的奇人。他的年龄比我们大个四五岁,落拓不羁,一
副名士派头。“丏”这个字不算冷僻,但老师在点名时常将它读成“丐”,从而引发哄
堂大笑。因此,尽管这个人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但我们很早就注意到了他的存在。由于
早早白了头发,班上的女生都叫他白头翁,他听说后似乎也不以为意,用《列子》中“不
斑白,不知道”一类的古训来自我解嘲。
②我们刚进大学那会儿,七七、七八级的同学尚未离校。这些年龄比我们大上一倍
的大哥、大嫂们,非常擅长用傲慢和自负来打击我们脆弱的自信,他们常常主动造访我
们的寝室,不无戏谑地拨弄我们的脑袋,并亲热地称呼我们为“小赤佬”。从他们口中蹦
出来的名词术语,没有一个是我们能够明白的:什么普鲁塔克呀,奥伏赫变呀,再有,
就是什么“美是没有目的的,却是符合目的性的”等一类谁也听不懂的“鬼话”。他们
大多插过队,当过知青。有人在省文工团弹过琵琶,有人在木兰围场种过树,有人在青
海当过兽医。他们当然不会将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小赤佬”放在眼里。可是他们对惟
丏却另眼相看,十分敬慕,甚至多少还夹杂着一些谦卑,一度令我们大惑不解。
③到了周末,高年级的同学常举办一些小型学术沙龙,由于举办者的矜持和傲慢,并
非人人都有资格参加,为了挤进这个学术圏子,我和邓海云合伙买了一条光荣牌香烟来贿
赂主持人,才得以以一个端茶倒水的杂役名分混迹其间。可惟丏就不一样了。他通常总
是在聚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到场,静静地在某个角落里坐一会儿,不到结束往往就
会提前离去。他来的时候有人会给他让座,走的时候讨论甚至会暂时中断。不过他总是
笑眯眯地来,笑眯眯地离开,几乎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即便主持人出于对他的尊重,临时
打断了某位同学不得要领的长篇大论,请惟丏“发表高见”, 他也总是连连摆手,不置
一词。
④有一次,我记得他们是在讨论什么“双向同构”一类的问题,主持人恳请再三,
与会者热烈鼓掌,惟丏才红着脸站起身来,说了一通“胡话”。说来也奇怪,惟丏说出
的每个字、每个句子,我都能听得懂,似乎无甚高明之处,可是把这些字句连成一大段
话,我立刻就不懂了。他在说话时,眼睛看着天花板,不时陷入停顿,有时声音低得让人
听不见,大部分时间都在自言自语。好不容易等他说完,大家面面相觑,会场里鸦雀无声,
似乎大多数人都没听懂主持人当然是听懂了的,为了便于大家对惟丏提出的问题展开讨
论,他用自己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把惟丏刚才的发言又复述了一遍。
⑤他还没说完,惟丏就情绪激动地站了起来,突兀地打断了他的话,“话是这么说,
可我不是这个意思。”
⑥这么一来,主持人立刻红了脸,有些下不来台。但他毕竟见多识广,善于变通,
立刻改了口,将刚才那番话反过来说了一遍,希望以此来取悦对方。
⑦不料,胡惟丐再次站起身来,急道:“是这个意思,可话却不能那么说。”
⑧话音刚落,大家全都笑了,主持人也只得讪讪地笑了笑,宣布散会。从那以后,
沙龙的时间、地点都改了,我们再也没有在周末的讨论会上见到过他。
⑨据说惟丏家学源于绩溪胡氏,母系一族则是赫赫有名的钱塘杭氏,其学问来历斑斑
可考。幼受庭训,于章、黄之学 【 1】多有所窥,英文、德文皆有根底,加之博闻强记、过
目成诵的天资,他在我们年级显得卓尔不群,就不难理解了。曾有好事者问他的祖上与
同出绩溪的胡适有什么瓜葛,惟丏也是微微颔首,未置可否。
⑩做学问追及祖先出身,多少有点挟古人以自重的意思,为有学之士所不取。可当
时在我们系里,确已蔚然成了风气,海云就自称是漳州邓氏。我那时少不更事,自忖出
身寒微,本想攀附一下“丹徒刘氏”,后来一查家谱,才知道自己的祖上与写《老残游
记》的刘铁云八竿子也打不着,只得悻悻作罢。
⑪
惟丏开始还和我们一起上课,后来有些课他就不来了,最后就只剩下一门《训诂
学》,可自从唐教授不小心把“稼穑”读成“稼墙”之后,这门课他也不来了。老师们
也不以为忤,不管他缺多少课,到了期末,只要他肯来参加考试,成绩一律全优。他每
月还从《古文字诂林》编辑部领取编辑补贴那个年代还没什么人读研究生,不过据说汉语
史专业的董教授和解教授为了争着让惟丏给自己当助手,竟闹得形同路人,听上去颇有些
夸张。
⑫
惟丏是上海本地人,平时难得一见,后来有封匿名信寄到了系主任那里,说胡惟
丏一贯孤芳自赏、目中无人,且有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云云。这些“指控”虽说查无实
据,却也迫使惟丏发生了改变。他开始频繁地在校园里出没,头发剪短了,而且染得乌
黑,像是换了一个人,不经意中还真能把人吓一跳。他甚至还主动帮同学修改论文,介
绍发表的刊物。还破例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居然得了个链球第四,班长
王燕组织了一次郊游,惟丏不仅欣然参加,并且在大家的怂恿下高歌一曲。不过,他唱
得实在不怎么样,我们班的女生笑得差点昏死过去。
⑬
可惜惟丏还是那个惟丏,从第二个学年的下半学期开始,一连几个月都见不到他
的人影。久而久之,我们只有在图书馆的借书卡上发现他的名字时,才会猛然想起班上
还有这么一个人。
⑭
我曾写过一篇小说,苦于没人指导,就通过《古文字诂林》编辑部的一位老师转给
了惟丏,过了差不多三个月,稿件再次通过那位老师回到了我的手中。几乎所有的错别
字他都替我改正了,可对于这篇习作的评价只有短短的四个字:过犹不及。
⑮
邓海云是新晋党员,辅导员让他代表全系毕业生在大会上做一个发言。邓海云用
一个月准备了发言稿,披露了他是如何从一名绝望而虚无的存在主义信徒成长为坚定的
马克思主义者的心路历程。这篇报告全文分三次发表于校刊上。
⑯
不久以后,他就收到了惟丏给他寄来的绝交信。知道内情的同学介绍说,这封信
的措辞出人意料的严厉,大致的意思是说,邓海云这样无法连续思考六十秒以上的人,既
不懂存在主义,也不懂马克思主义……
⑰
毕业前夕,系里的三位主任轮番出面请惟丏吃饭,劝他留校任教,可无一例外地
遭到了他的坚决拒绝。后来,辅导员谈起他来,语调已隐约有些不悦:他这个人,学问没
得说,就是做人爱钻牛角尖。难道他就不知道大观园中也有“过洁世同嫌”这样的告诫
吗……
(取材于格非小说)
注释:【1】章、黄之学:国学家章炳麟、黄侃所创的语言文字学流派。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以一个端茶倒水的杂役名分混迹其间 混迹:挤进学术圈子
B.某位同学不得要领的长篇大论 不得要领:重点不明确、
不突出
C.惟丏也是微微颔首,未置可否 未置可否:不明确表示
同意与否
D.披露了他……的心路历程 披露:有意地表露
19.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通过“我”的视角,用近乎荒诞夸张的情节,塑造了同学胡惟丏的奇特形象,语言
典雅而不失幽默。
B.那些满口名词术语、经历丰富、傲慢自负的学长们对我们这些“小赤佬”极尽嘲讽,
对胡惟丏却另眼相看。
C.匿名信事件迫使胡惟丏向现实妥协,他努力使自己融入周边的世界,但这显然与他的
性情不相一致。
D.从胡惟丏对邓海云的评价可以看出,他认为海云自我标榜、捞取政治资本的行为可鄙,
因此断然绝交。
20.奇人胡惟丏之“奇”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6 分)
21.“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红楼梦曲”之《世难容》,
意思是太过高洁容易被世人妒忌嫌弃,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结合阅读积累或现实生
活,谈谈你的看法。(6 分)
18. (3 分) A [错在“学术”圈子]混迹:隐蔽本来面目混杂在某种场合
19. (3 分) B [错在极尽嘲讽]这些年龄比我们大上一倍的大哥、大嫂们,非常擅长用傲
慢和自负来打击我们脆弱的自信,他们常常主动造访我们的寝室,不无戏谑地拨弄我们
的脑袋,并亲热地称呼我们为“小赤佬”。
20. (6 分)答案要点
出身之奇:家世显赫,家学渊深、但不挟古自重。
学问之奇:天资过人,既有国学根基,又有西学基础;大学时就为《古文字诂林》编辑
部工作;两位教授争着让他做助手;为同学修改论文。
性格之奇:他性情随和,对同学的揶揄毫不在意,但又率真耿直、是非分明,甚至疾恶
如仇,如看出邓海云的行为动机后,严厉批评,与之决裂。
行事之奇:他做事认真,近乎迂腐古板,如通过迂回的方式,公事公办,给我改稿,委
婉指出问题所在;不懂人情世故,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如参加学术沙龙坚持已见,完全
不顾及主持人的面子;他拒绝留校任教,拒绝上于己无益的课,更显得特立独行。
[评分标准]共 6 分。每个要点 2 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可得 6 分;每个要点中,抓住非同
一般、不合常理,概括“奇”的内涵 1 分,有情节分析 1 分。意思对即可。
21. (6 分)答案要点
认同:现实是客观的、又是不断变化的,人应善于自我调整,融入现实,适应社会,以
避免被“妒”、被“嫌”。(举例略)
不认同:人应坚守自我,保持个性,以磊落之心对抗生活的苛责,即使被“妒”被“嫌”,
也决不向世俗低头。(举例略)
[评分标准]共 6 分。认识,2 分;结合阅读或现实分析,4 分。
北京市通州区 2021 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8-21 题。
想起清华种种
王佐良
①我只是清华几万校友中的一个,现已不在清华工作,然而一说起这所学校,至今仍像年
轻时候一样兴奋,话也像说不完似的。
②清华吸引人的究竟是什么?它有很好的校园,设备,但这些别校也有;它的历史也不很长,
世界大学中,成立已几百年的有的是;想来想去,还是由于清华的人,或者说清华人和中国历史
的特殊关联。
③说起清华人,我怀念我的老师们。大学一年级,俞平伯、余冠英两位先生教我国文,一
位教读本,一位教作文,都亲切而严格,有一次余先生指出我把爬山虎写成紫荆的错误,但又
要我多写几篇给他看。二年级,贺麟老师教我西洋哲学史,见了我长达百页的英文读书报告不
仅不皱眉反而在班上表扬我;正是在他的指导之下,我读了不少古希腊哲学家著作的英译,真有
发现新星球似的喜悦。温老师在工字厅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打开许多画册让我们传阅,
幽默地然而严格地区分画的优劣。同样难忘的事还多,那时候日本军队已在华北城市大街上演
习,而清华的师生则在学术上特别争气,不久又在政治上发动了公然反日的“一二・九”运动。
④我们这一级(1935-1939) 还有一段特殊经历,即抗日战争的锻炼。我们两年在清华园
度过,两年在长沙、南岳、蒙自、昆明度过。有的同学进入解放区打游击,大多数在大后方直
接或间接地参加过战争工作。但是学术上并未放松。昆明西南联大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
精华,师生在最简陋的条件下做出了当时第一流的研究成绩,青年人的成长分外迅猛。走遍半
个中国给了我们以接触内地实际的宝贵经验,这是在清华小范围内埋头读书所无法得到的。所
以这次大转移又是我们知识和感情上的一次大扩充。
⑤然而我们仍然怀念清华园。在昆明读书和教书的八年里,可以说没有一天不想念北方的
故土。中国历史上,汉族士大夫几度被赶出北方却没有一次能够回去。正如冯友兰先生指出的,
只有这一次抗日不同。我们战胜了,1946 年夏我从昆明带着妻儿重新回到了清华园,虽然校舍
残破,校园荒芜,但有陈岱孙先生领导一批员工在进行大规模的复校工作,不久就在北方的灿
烂秋阳中重新上课,清华人意兴之豪,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⑥接着,我出国留学。等我回来,清华园已经解放,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⑦后来我转入别的学校工作。但是我心里始终保持着一种清华做学问的标准。
⑧这标准无人明确定出,但是无数师友“行胜于言”的实际榜样却使我悟到:做学问必须要
有最高标准,而取得学问却是为了报效国家。简单说,就是卓越与为公。
⑨卓越就是不满足于一般地做好。清华的师生中,不少人达到本门学问的顶峰。打开任何
本中国名人录,无论文史哲政经法律科学技术哪一门,都有大量清华人站在成就的最前沿。卓
越也意味着不囿于中国旧说或西方新论,而能突破界限,实现新探索新综合。闻一多先生如此,
华罗庚先生如此,至今著作不辍的钱锺书先生也如此。清华多的是现代型的学者,即精研本业
之外,又通晓中国和世界文化实况;不仅知中,还懂外,因懂而又了解其真正长处与弊病,从而
更珍惜中国本身的优点。金岳霖先生是深知西方现代哲学的一人,并且是研究各种思维形式的
思想美学家,但他又早就看清西方文化的迷失,称之为“类似盛装待发而无约会可赴”;后来他
真诚地信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突然的转向,而是早就有了前因的。
⑩为公就是以所学贡献国家,为人民服务。清华校河边小山上有一块“清华英烈”纪念碑,
碑上刻了从抗日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名单,我的级友中就有两位。清华像是一个“世
外桃源”,但清华人却一直注视外界。我的记忆里还响着“一二・九”前夕大礼堂集会的紧急钟
声。1949 年大陆还未完全解放,就有大批在外国留学、学有所成的清华人冲破封锁,赶回大陆,
明知条件艰苦,却定要在建设新社会的伟大工作里贡献一份力量。这些事在当时是视为当然,
根本不成问题的。而回来之后,或在两弹的研制上,或在一汽二汽的建立上,或在广大的文教
科技战线上,都做出了重要成绩,往往还起了关键性作用。
⑪
因为这些,我深知我的母校的可贵。我也曾在西方读书和讲学,到过不少第一流学府,
也很喜欢它们,但我心里仍然保有清华的形象,不怕拿清华同它们相比,因为我知道:在多灾多
难的中国现代史上,我的母校尽到了一所大学应起的作用:培养爱国的、学识精湛的专门家,在
中国的革命和复兴里立下了功劳。
取材于王佐良《想起清华种种 80 校庆感言》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久又在政治上发动了公然..反日的“一二・九”运动 公然:明目张胆
B.卓越也意味着不囿.于中国旧说或西方新论 囿:局限,限制
C.至今著作不辍.的钱锺书先生也如此 辍:停止,废止
D.但他又早就看清西方文化的迷失.. 迷失:不明方向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以余冠英、贺麟、温德为例,意在说明清华教师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亲切感人的
风范,使作者怀念至今。
B.作者回忆陈岱孙先生领导复校的情景,用“北方的灿烂秋阳”一语,真切地传达出抗战
胜利后复课的喜悦之情。
C.卓越的学术水准让清华拥有特殊的地位,能够在动荡的世界中独守安宁净土,所以作者
说清华像是“世外桃源”。
D.作者造访了西方诸多第一流学府后,心中“仍然保有清华的形象”,表现了清华的卓越,
也表现了作者对母校的深情。
20 作者在清华大学 80 周年校庆时想起的“种种”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6 分)
21.这篇散文语浅情深,请结合文章第一自然段加以赏析。(6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8.(3 分)A[感情色彩不当。]
19.(3 分)C[清华像世外桃源指的是清华人做学问的专心。]
20.(6 分)答案要点
(1)优美的校园(2)完善的设备(3)悠久的历史(4)亲切而严格的老师(5)钻研学术且热血爱国的
学生(6)“西南联大”的特殊经历(7)卓越为公的学术精神
[共 6 分。1 点 1 分。答出任意 6 点即得满分。]
21.(6 分)答案要点:
语浅:文字简洁,明白如话(不事雕琢,没有华丽修辞)(1 分)
情深:叙事、写人、抒情融为一体,师生音容宛然,学术精神淳然,回忆中是满满的怀念与
自豪。(2 分)
示例:第一段平铺直叙,拉家常一般,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只是清华几万校友中的一
个”写自己在清华校友中显得平凡,更突出清华培养了众多的卓越的人才,谦逊中蕴含着自豪。
“已不在清华工作”写的是自己调入外校的事实,更表现了对清华母校的不舍和眷恋;“像年轻
时候一样兴奋”写母校在自己的记忆里永远年轻,充分表现了作者回忆起母校时的喜悦。(3 分)
[共 6 分。“语浅情深”3 分,示例分析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