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讲演稿--人需要变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立群教授在《中国脊梁》一书中写道:“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
可以成功的,便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得偿所愿,这是成功
的人。有一种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便改弦更张,不再坚持,
终于没有碰壁,这是明智的人。还有一种人明知自己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它还是不改初衷,继续前进,这是有历史使命感的人。”
对于以上三种人,你更欣赏哪一种或哪几种人?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学生代表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
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篇采用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中有三种人,比如拼命三郎式的硬汉是第一种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硬
干之人,则属于最后一种,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比如:大禹治水、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屈原投江,虽然命运不同,结局不同,但其精神内涵是一致的,那便
是坚持不懈的干劲与百折不挠的韧劲,正是这种坚持与努力,让我们的民族在面
临一次次挫折、面对一次次困难的时候,不惧不怕,乘风破浪,终于拨云见日,
一飞冲天。
但是第二种人,比如魏晋时期的隐士,他们深知当时是无德之世,天下像滔
滔洪水一般纷乱,没有人可以改变,而选择明哲保身。“为”与“不为”都是个
人的选择,不为有不为的理由,为有为的坚持。只不过,为与不为,其境界是不
同的。但是在很多时候,“为”比“不为”要难很多,而且在需要有人承担责任
的时候,人们更加希望的是“为”。
学生在选择立意的时候可以分别选取一个角度来写 ;也可以综合第一种人
和第三种人来分析其精神的实质;也可以选择分析第二种人,谈谈变通这个话题。
【立意】
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人需要变通;
退一步海阔天空;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当代社会需要怎样的人;
“为”与“不为”;
……
【素材】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 139),一位 26 岁的年轻人,奉命开始了一次西行探索。
他的西行,开辟了一条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让世界得以了解一个精彩的中国。
这位感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伟丈夫是 26 岁的张骞。他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开始
了一场彪炳史册的旅行。
“民族之魂”鲁迅,因为懂得坚守和变通之道,所以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信条。先生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
救人。他的坚守,是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的变
通,是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而他之所以为,
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遥想当年韩信,拜将台封帅,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金戈铁马,横扫千军,与当年受胯下之辱的街头少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他能够
得到这一切正是因为在众人盲目相信项羽的时候他看清了局势,灵活变通,终于
成就了刘汉的八百年天下!如果韩信是一个愚昧固守,一味“执着”的人,致死
他也只能做一个项营里的小军官,我们又怎能惊叹于背水一战的奇迹,我们又怎
能领略到十面埋伏的神话呢?而范增“亚父”,他就是执着有余,变通不足,他
的智慧为他赢得了“智囊”的美称,却不能使他适时变通,后人尊重他的忠诚,
但仍不免感到惋惜,凭他的聪明才智,范增完全可以在战争时代翻手成云,覆手
化雨,然而他执着于项氏对他的情谊,明知道项羽不具备称王的才干,可范增依
然为项氏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可他的结局呢?鸿门外,空叹:“竖子不足与谋”,
彭城路,一付忠心化为冤魂。同样的时代,同样身为才干。韩信是开国功臣,位
尊齐王。范增却落得个被主猜疑,病死归路的下场。一成一败,都是与变通有着
莫大的关系。无论什么时候,只有善于变通的人才能的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的巴金,因为懂得坚守和变通之道,所以有了“愿
化春泥”的朴素言语。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
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
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
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他的坚守,是不屈于强权的抗争;他的变
通,是心系于百姓的奉献。他之所以为,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
憬。
山的智慧在于坚守,在于变中求的巍峨;水的智慧在于变通,在变化中求生
存,遇石则分,遇曝则合;遇寒则冰,遇暖则融。我们应该像西伯利亚雪原上的
白貂守护纯白的皮毛般坚守自己高洁的品行,在山穷水尽时应学会变通,方能迎
来柳暗花明。
范文展示:
人需要变通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需要变通”。
王立群教授在《中国脊梁》一书中写到三种人,其中“有一种人,知道自己
要做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便改弦更张,不再坚持,终于没有碰壁,这是明智的
人”。我想说:善于因时世变化而适时变通的人,的确是明智的人。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人想要生存,必须懂得变通。对那些华
而不实、于身无益的东西就要果断舍弃。舍弃才能发展。
变通,变则通,通则达。一个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的裙子烧了个
洞,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
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修饰以金边,然为其取名为凤尾裙。不但买了个好价钱,
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他的灵通一变,不仅
使他的生意红火,还令他的名声一震。所以,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思维,学会
变通,走向人生新方向!
学会变通,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经路。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洲
涌来了大量的淘金者,淘金的人越来越多,金子就越来越难淘。当地的气候十分
炎热干燥,水源极缺,不少人因为缺水而被渴死。一位十七岁的男孩亚默尔灵机
一动,断然放弃淘金的念头,改为买水。他的这一行动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与讪
笑。然而,当许多的淘金者空手而归时,亚默尔已成为一个小富翁了。亚默尔正
是学会了变通,不执着于很多人已尝试过的失败的事物上,而是在同一种情况下
转换思维寻求商机。他以改变自己为途径通向成功,这一点,往往是会被许多人
忽视的。所以,学会变通,会使我们走向成功。
在充满不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的方向执着努力,而
是在随机应变中学求生的出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
否认执着对人生的推动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
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得多。只知道执着的淘金者走向失败,而知道变通的
亚默尔却成了富翁。
学会变通,我们就要合理的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
二的,世上没有两个人的经历是一样的,世上没有两个人在相同的境遇中,所以
我们就要针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变
通。就像是鲁迅,处在中国危机之际,他清楚的认出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医生并
不能医治好当时的中国,而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改变中国的
命运。所以他选择了变通,弃医从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也改变了
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活的更有价值。所以学会变通,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通过变通找到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
做一个明智的人,学会变通,走向新的道路。记住“改则通,通则顺,顺则
生”。于身亦如此,于国亦如此。让我们学会变通,创造新的生活。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