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该咬则咬,当略就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 安徽高三三模】
①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光潜《咬文嚼字》
②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③一切经得起再度阅读的语言,一定值得再度思索。——美·梭罗
④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马南邨《不
求甚解》
⑤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
⑥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
此是出书法。——南宋·陈善
关于读书之法,古今中外有许多警言灼见广为流传,读了以上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
与思考?请写一篇发言稿,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怎样读书?”班级主题经验分享会上
发言,阐述你的选择和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为名言式,围绕“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两种
截然不同的读书方法展开。
其中前三句侧重强调读书要“咬文嚼字”;第四句和第五句侧重读书要了解大意,“不
求甚解”;第六句是读书之法的辩证认识。
两种读书方法皆有其理,各有其境,在审题上考生需抓住“读书之法”“选择”和“当
今时代"三个关键词,“读书方法之思”是本题的意图所在,行文中心必须是围绕材料所
反映出来的不同读书方法的认识,以及辩证地看待不同读书法的差异和适用情境,以期引
导考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不同的读书;“选择”是本题的心机所在,泛谈读书的意义,
或者对材料的读书方法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则忽略了这个审题要求,所谓的“选择”是
对材料中的读书方法有深入的,细致的,辩证的思考分析之后做出的清晰选择,可以选择
其一展开论证,也可以统而论之,但需要体现出对不同读书方法的利弊的辩证思考,从而
做出选择。
任务要求方面,本题要求写作“发言稿”,写作时注意格式要求;“当今时代”是本
题设置的背景,期求考生能谈及当下这个时代读书的新样态,新特征,在这个背景之下,
读书的方法也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属性。
立意
(1)读书之法在于咀嚼、品味;
(2)观其大略,开阔视野;
(3)辩证看待“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
范文展示:
该咬则咬,当略就略
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该咬则咬,当略就略”。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咬文嚼字,甚至锱
铢必较,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却提出了相
反的见解,说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像陶渊明那样“不求甚解”,像
诸葛亮那样“观其大略”,就是说读书时“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两位大师的见解,到底谁的见解是正确的呢?在我看来,他们都有失偏颇。读书时是“咬
文嚼字”还是“观其大略”,是由不同的阅读目的决定的。
阅读根据其不同的目的,可以分为钻研学问的阅读和增长见识的阅读以及消闲解闷的阅
读这三大类。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钻研学问,那么,你在阅读过程中就必须字斟句酌,不仅要了解字
面的表层意义,而且要了解字面的深层意义;不仅要了解文句的言内之意,而且要了解文
句的言外之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写出鉴赏文章、做出学问来。从这
个目的出发,该咬文嚼字时还得咬文嚼字。否则就会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即使是美味
可口营养丰富的人参果,你也咀嚼不出它的美味,吸收不了它的营养。
如果你是抱着增长见识的目的来阅读的,那么你就没有必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仔细推敲,
你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地去看,甚至有的只要看一下它的标题就足够了。只有这样,你才能
做到“博采众长”,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这个目的出发,当观
其大略时还得观其大略。否则,捧起一本书,对其中的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揣摩上老
半天,那么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本书看完?这样你一年的阅读量肯定少得可怜,吸收
到的知识自然十分有限。
如果你是出于消闲解闷的目的来进行阅读的,那么只要能从阅读中得到心情的放松,就
算达到目的了。你可以不加任何思索地一口气读下去,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品着香茗。如
果你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不感兴趣,你也可以大段大段地跳过去不读它。只有这样,你才能
从阅读中体会到休闲与乐趣。从这个目的出发,当观其大略时还得观其大略。否则,一捧
起书本就进入“咬文嚼字”的境界,你还会把读书看成一种休闲,还能从阅读中领悟到读
书的乐趣吗?
如今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阅读时是“咬文嚼字”还是“观其大略”,更要
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