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0 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10大核心素养主题作文预测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主题10 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10大核心素养主题作文预测

ID:685991

大小:79.66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5-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 10 大核心素养主题作文预测 主题 10 世界观和方法论 【核心素养解读】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相信 科学,尊重事实,追求和传播真理。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观 察和分析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坚持历史唯物 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正确认识社会发 展规律,顺应改革发展潮流。 【试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九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 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在校园体育课中要实现教会、勤练、常 赛三个目标。对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央视《新闻 1 +1》节目中表示,关于“体 育课留作业”,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但是体育课作业必须加上去,这样 才能够确保我们的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消息一出,教育部称“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的话题一 下子冲上热搜, 引起了广泛关注。 班级计划举行辩论会, 围绕“体育课是否必须布置作业”展开辩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辩 论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例文精选】 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 对方辩友: 你们好!我是正方三辩××。 听了你方二辩陈述的观点,我方坚持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体育课布置作业才能使大家真正认识到体育课是一门课。 体育课本就是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一门学科,可近年来“教师屡占体育课”“体育老师又休假” 等话题却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就是对体育这门学科的不在乎,如今将其纳入考试范围无疑是在暗示我们要 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以公平的眼光对待每一门科目,这就意味着布置作业并不是一个奇怪无理的要 求,而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第二,“体育课留作业会影响文化课程学习,增加学生负担”的理由不成立。 刚刚反方二辩用“体育课留作业会影响文化课程学习,增加学生负担”为理由,我觉得十分可笑。国 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早已明确表 示将体育科目和其他文化课放在同一平台和高度上去看待。反方说出这样的辩词,无疑是思想上仍没有重 视体育课。就拿我们班来说,许多同学只顾着埋头苦读,不放松一分一秒,眼镜片越来越厚,身体抵抗力 越来越差。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体育课太过松散有关,如果体育课布置作业,就会让师生从心底里重视体育, 进而逐渐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堪忧的我们面对 800 米大声哭叫,低血糖和肥胖症悄然在我们身 上滋生,布置体育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强健体魄,只有提高了身体素质,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去奔赴自己的梦 想。 第三,布置体育作业是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能的最佳途径。 我们只有掌握更多技能,才能更好德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2020 年初新冠肺炎的突然袭 击使我们措手不及,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可种种现象下有一个实质,那便是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感染新 冠的风险较低。其实不光是新冠,经常锻炼身体会促使人体免疫力提高,自身防御措施的提高会使我们更 加健康。体育作业只是一种形式,究其根本是引导我们注重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对体 育小透明的重视程度。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敢于向困难挑战,越过重重阻挠才会塑造健全人格。体育课留作业是大势所趋, 只有从内心重视并认真对待,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 我的陈述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试题解读】 本题属于现实热点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质疑能力,同时也引导考生关 注热点、关注教育、思考个人成长、国民整体素质发展等。材料首先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的文件 入手,要将体育科目纳入考试范围,要求体育课中要实现三个目标,这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 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更是明确提出,“体育课留作业”,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 然后引出争议话题——“体育课是否必须布置作业”。语料贴近考生生活,考生都有话可说。写作过程要 体现知识、思维、语言等综合能力,整个写作中要有情境意识,突出“我是谁”“写给谁”“为什么写” 等内容,语言要有理有据,不可夸夸其谈,过度放大,上升到国际国内形势,也不可全篇反问,咄咄逼人, 忽视了班级辩论的情境。要求部分明确要求写辩论稿,要注意论辩稿的基本格式。 【参考立意】 赞成布置体育作业: (1)看似作业“加负”,实为成长“减负”。 (2)勤练体育作业,确保掌握技能。 (3)体育是课,理应布置作业。 反对布置体育作业: (1)布置体育作业是新的课业负担。 (2)体育课本重训练,无需布置作业。 【时新素材】 (1)与前些年相比,各地体育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今年 6 月,教育部 对 9 个省(区、市)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同比 2019 年年底的数据,接受调研的 14532 名学生半年近 视率增加 11.7%。同时,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对视力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每天接触阳光不到 1 小时、1 到 2 小时、2 到 3 小时和 3 小时以上的学生,近视率分别为 61.8%、58.3%、59.8%和 60%。调查还发现,近视的 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强度明显低于不近视的学生。上述调查数据从一个侧面证 明,上好体育课、布置体育作业越来越重要和必要。 (2)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所以,追求学生学业精、成绩好,从方向上来说没有错,但我们也应 当明白的是,要培养出国家的栋梁之才,仅靠学业精良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一个为国效力的健壮体魄,那 么,再好的学业也无用武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不仅跑偏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也从 本质上歪曲和偷换了“强”字的本来概念和意义。 (3)布置体育课作业,是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有力举措,但是,体育课作业会否成为学生的新负担, 在完成文化课作业的同时,还需花费时间完成体育课作业,最终减负不成,反倒是“作业加作业”?体育 课作业要想达到布置初衷,且得到广大学生欢迎,就必须要让他们喜闻乐见。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 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枢阆,类书如厨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 可以娱神。”提倡读书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 眼即过,与我何益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之神。 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在民勤四中高二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有同学对此 产生疑感。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以“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 为题的辩论赛。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 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例文精选】 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精神。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倡读书 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我方认为袁枚的观点更科学,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我方之所以说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论证的。 第一,杜甫有句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错在作 为一个 21 世纪少年,我们可以去图书馆读书,我们可以很方便的买到自己想读的书籍,我们也可以从网上 阅览书籍。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去获取知识,所以我们便应该博览群书,让知识充满我们的大脑,让知识充 实我们的生活。 第二,我是一个有着广泛的阅读爱好的人,我对不同的书籍,都怀揣着憧憬,拥有者浓厚的兴趣,我 喜欢地理、侦探、科普类书籍,我也喜欢散文、小说、文学类书籍……广泛的阅读让我实在受益匪浅,不 同的书籍让我进入了不同的世界,学到不同的知识,有着不同的体会。 我喜欢阅读地理书,两百多个国家组成的大陆,和广袤的蔚蓝色的海洋构成的地球在我心中转动,我 从地理书中学到了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历史、经济。这使我对每个国家都也有所了解,联系了各方面 的知识,我开始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开始有了自己的体会与见解。 我喜欢阅读小说,《老人与海》使我学到了我们应当与困境抗争,不要屈服,《鲁宾孙漂流记》让我明 白了我们应当怀着积极地心态去克服生活中的中的种种不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懂得了我们将要把 有限的生命用于伟大的事业之中,而不要自甘堕落。 第三,在博览群书之后,我觉得我不仅仅学会了看书,学到了书中的知识,我更学会了如何做人。书 中的知识丰富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形象,是我变得沉稳、坚强、睿智、有思想。朋友们,当你博览群 书之后你便会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充实的感觉。所以我认为对我们来说最好的阅读书籍的方法莫 过于博览群书了,所以让我们以书为伴,创造精彩人生吧!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我坚持我方观点。 谢谢大家! 【试题解读】 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在民勤四中高二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有同学对此产生 疑感。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以“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为 题的辩论赛。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 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词。 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1)“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必须写成辩论词形式。可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 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来写。注意无论选择正方还是反方,要有明确的定位,是一辩,一辩的任务 是确立本方论点,并做论证性阐述。 (2)“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为题:博览群书可以拓展人的 视野,增加知识面;读书贵专,可发展人的思维,形成自己的思考,进而转化为成果。在阐述博览群书的 作用时,不能否定读书精专的作用;在阐述读书精专的作用时,也不能否定博览群书的作用。在写作中,关 键要突出一个“更”字,在论辩时既要观点明确,又要客观准确。“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要求在写 作中应适当结合自己阅读某本书,某篇作品的实际感受来写,以此支撑自己的观点。“结合材料”,要求 在写作时联系到袁枚《随园诗话》郑板桥《板桥家书》的内容,适当引述材料强化自己的观点。 (3)高二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针对的对象是高二学生,这一特定群体,需要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方式, 这要求辩论词的写作对象要更有针对性。 【参考立意】 (1)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2)读书贵专,要取其精神。 【时新素材】 (1)杜甫有句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错在作为一个 21 世纪少年,我们可以去图书馆读书,我们可以很方便的买到自己想读的书籍,我们也可以从网上阅览书 籍。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去获取知识,所以我们便应该博览群书,让知识充满我们的大脑,让知识充实我们 的生活。 (2)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就曾听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后又为周有光老先生对书籍的热爱, 对于读书的高度重视所震撼。纵横中华 5000 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一本本简朴却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 书中。孔子韦编三绝,才造就了一代圣人的辉煌一生。作为我们就更应该博览群书,以提高自身修养,升 华自身。 (3) 被誉为汉字拼音之父的周有光老先生一生历尽磨难无数,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始终视书籍为自 己的知己,即使是在垂暮之年,也坚持读书,一生与书相伴。再是杨绛先生,文革时期遭到迫害,被罚扫 女厕所、放牛。这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是一个奇耻大辱,可他始终没有倒下,也是因为在书中得到了能量。 伟人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没有人是可以平白得到成功的。我们可以从书中得到借鉴的资料,也是从 书中我们明白读书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是成长所需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4)读书是有方法的,有的人浅尝辄止。完全未钻到书中去。不能理解其意思。浅浮着看,就不能理解书 中的深意。往往在平白朴实的言语下,会有波澜壮阔,含义深刻的意境。会有大气磅礴,会有心酸与泪水, 会有真诚,会有伟大。所以读书是不能一曝十寒,浅尝辄止的。书不是简单的工具。读书是有选择的,我 们不应该只看虚华肤浅的书,那是耽误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岁月,而得不到半点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与 好处。所以没有意义的书,是完全不能带来帮助和启迪的。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明星接受粉丝礼物一事引爆舆论场,从面包饮料到大牌奢侈品,甚至还有金条,礼物贵重程度让 人震惊;从节目主持人到工作人员,覆盖范围之广令人咋舌。对此,有人怒批,认为收受粉丝礼物是突破 道德底线;有人同情,认为拒绝粉丝礼物有悖人之常情;有人担忧,认为会荼毒年轻人,使其形成只要送 礼就能解决问题的错误价值观;有人淡然,认为粉丝为喜爱的明星送礼,花的是自己的钱,与吃饭购物看 电影一样。属于正常消费。 曙光学校准备组织一场关于此事的辩论会,正方观点为“明星可以接受粉丝礼物”;反方观点为“明 星不可以接受粉丝礼物”。请你任选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观点突出,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 800 字。 【例文精选】 明星岂可收礼 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明星不可以接受粉丝礼物。 近几年,粉丝后援会为了自己偶像的面子和受到所谓“照顾”,越来越喜欢下血本,这种不良风气已 经蔓延至整个娱乐圈,成了行业明规则。如此导向,无异于告诉涉世未深的年轻粉丝们,只要送礼就能解 决很多问题。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价值观成长,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我认为不应让不正之风荼毒更多年轻 人。 明星不可以接受粉丝礼物,是艺德的要求。 一行有一行的规矩,歌星影星等明星虽然是公众人物,但也应该遵守演艺行业的道德要求。我们常常 赞美老一辈艺术家们“德艺双馨”,为什么?因为很多艺术家一生中除了追求表演艺术登峰造极,他们更 注重的是道德水平的提高。“戏比天大”除了是对衣食父母――观众的尊重,更是对生命依托的行当的尊 重。还记得蓄须明志的梅兰芳先生吗?以俊美柔弱形象著称的梅先生为了表明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唤醒民众的抗日热情,他主动放弃无限热爱的舞台,以满脸络腮胡子的形象出现,一扫阴柔之美,用阳刚 壮美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和决心。一个明星如果淡漠了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要求,而是一味比 拼谁的粉丝应援礼物昂贵,那么长此以往,他的注意力必然被这些物质化的东西牵引,进而降低了道德水 准,会使整个娱乐界弥漫着追名逐利的功利思想。 明星不可以接受粉丝礼物,是对粉丝的负责。 一个人有喜欢的明星无可非议,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无可厚非,送一些小礼物给崇仰的人更是人之常 情。但是一旦这种喜欢超越了常情,这些礼物的价钱超出了消费能力,就需要引起警惕,因为不良的消费 习惯往往是走向犯罪的前奏,更可怕的是,如果这种送礼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偶像充门面,或者是为了帮助 偶像获得更多的照顾,这样凡事都靠送礼走后门的思想除了严重玷污社会风气,更是许多人银铛入狱的动 因。还记得那个为了偶像刘德华而逼迫父亲花尽积蓄的花季少女吗﹖我们可以批评她的无知,但是如果明 星们从一开始就表明不接受礼物,态度鲜明地反对不理智的追星行为,那么还会有这样荒唐的事情不断发 生吗?真正对粉丝的关爱与负责,正是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让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走上正确 的人生之路。 明星不可以接受粉丝礼物,是遵纪守法的要求。 无论名气有多大,无论粉丝有多广,无论财富有多丰,任何人都应该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如果只 是接受一个面包,一杯饮料,一束鲜花,那还可以理解为人情社会的正常应酬。但是如果欣欣然接受高档 商品甚至金条等贵重礼物,这就超出了正常范畴,而是一种公然受贿行为了。粉丝愿送,明星愿收,看起 来双方自愿,殊不知就是在这种礼物日益昂贵的所谓自愿行为的背后,恰恰是一种公然犯法的行为。我国 是法治国家,反腐倡廉是社会正义的表现,除了依法追究公职人员的受贿行为,同样也会追究非公职人员 的受贿行为。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是法治精神的体现。 明星们与其追求粉丝送礼的虚荣,不如静下心来钻研艺术,努力奉献出更多品质精良的作品,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明星不可以接受粉丝礼物”,谢谢大家! 【试题解读】 本题目由“明星收粉丝礼物”这个社会热点引出四种相对的观点。材料首先介绍明星收受礼物事件,然后 列举几种不同观点,怒批者认为这种行为突破了道德底线;同情者认为拒收有悖人之常情;担忧者认为会 荼毒年轻人,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有人认为是正常消费。从中可以看出,题目意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 观”,引导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追 求。 “大牌奢侈品,甚至还有金条,礼物贵重程度让人震惊”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学生可以据此明确,明星 接受礼物,粉丝如此送礼不可取。这样一方面导致他们价值观缺失,认为送礼即可办成事,一方面影响社 会。就写作角度而言,应当是批判更切合题意。 同时,追星也是学生时代常见的现象,与考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考生写作时有话可说,避免了“无病呻吟” 式的作文弊病。 写作要求: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写作材料,有具体的写作情境:曙光学校准备组织一场关于此事的辩论会, 正方观点为“明星可以接受粉丝礼物”;反方观点为“明星不可以接受粉丝礼物”。请你任选一方,写一 篇辩论发言稿。具体作文时在正方和反方观点中任选取一个,不能出现第三种观点。具体文章要写成辩论 发言稿的形式,要注意辩论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一)明星不可以接受粉丝礼物 (1)从粉丝角度:送礼不可取,歪风不可长;不良风气,会荼毒更多年轻人; (2)从明星角度:做艺德双馨的明星;对粉丝负责,静心钻研,献出更多精品; (3)从社会角度:倡导正确价值观和导向。 (二)明星可以接受粉丝礼物 (1)从粉丝角度:为明星送礼,表达自己对明星的喜爱之情,不必上纲上线,那是他们的爱好与选择; (2)从明星角度:明星接受粉丝礼物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不必过分指摘; (3)从社会角度:明星接受礼物,影响不了社会风气。一个社会的社会风气,从来都不是少数人能影响决 定的。 【时新素材】 (1)粉丝应援攀比上升至饭圈文化风气;从主持人收受粉丝应援礼物事件爆发初期网民对艺人人设崩塌呈 现出来的惊讶、愤怒情绪不断发酵,有粉丝为艺人品格站队相关粉丝应援清单中奢侈品、价格昂贵应援礼 等刺激了公众神经,有网友斥责“应援文化真是彻头彻尾的糟粕”,吸引了诸多网友跟帖吐槽饭圈文化, 关于纠正饭圈应援、打榜、刷数据流量及攀比风气的言论也开始涌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上粉丝群体 的不断壮大,粉丝经济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粉丝为爱豆掏钱买单的同时,粉丝与明星之间的矛盾也 日益突出,有网友借此话题呼吁遏制饭圈奢靡攀比之不良风气,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公众自发参与反腐倡廉监督讨论;涉及电视台人员收粉丝礼物是否在腐败边缘试探,也有网友因此延 伸至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送礼风气,借照顾之名行腐败之实调动了公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参与感,成为推动 舆情走向白热化的力量。而且饭圈群体中青少年占比较高,对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当 粉丝效应叠加社会痛点现象不断激化舆论,形成情绪高昂的倒戈之势,导致网络环境中负面情绪进一步传 播。 (3)由部分网络大 V 截取的综艺片段在社交网络空间不断传播形成蝴蝶效应,已然不只是粉丝与营销号对 艺人行为失范的口诛笔伐,事件矛盾进一步激化,上升至年轻人群体的价值观引导甚至腐败“擦边球”问 题。此次事件风暴中心艺人何炅在社交平台上拥有过亿的粉丝量,知名度甚至可以称得上家喻户晓,一旦 爆发艺人负面舆情事件,很容易在网上迅速形成舆情巨浪,造成艺人口碑急剧下滑。因此,在涉及艺人网 络舆情管理上,一方面需要艺人积极承担公众人物责任,及时澄清负面新闻,杜绝谣言的继续传播,安抚 大众情绪逐渐趋于理性。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关注事件发生前后网络舆论声音,加强自媒体博主之间的 公关联动性,通过系统化的舆情监测与分析工具了解事件发展动态,降低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2016 年全球选角,团队遍访五大洲,试镜了近千位演员,为的就是寻找一 位会说英文、有武术功底,并且和花木兰形象相近的人,刘亦菲的自身条件恰恰符合这些要求。她经过长 途飞行,一直没能休息,赶到面试地点就去高强度试镜,试完后就被拉到教练那里检测体能,做俯卧撑、 引体向上。虽然真的很累,但是她一刻不停绝不出错,重点是从来没喊过累!导演妮基·卡罗对刘亦菲说 道,“当你来到试镜地点,开始 90 分钟的负重体能训练,我就知道你是我们要找的战士”。 某中学高三年级将以“成功重在自身条件/努力精神”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反方的一辩, 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例文精选】 成功重在努力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场下的观众及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精彩的立论,我也非常感谢大 家给予我们一个可以为之奋斗,展现才华的机遇。今天我方并不否认自身条件的重要性,但我方认为在成 功道路上努力更重要。毕竟勤奋出天才,懒惰出庸才。 回望过去,中华之千年漫尘,风起云涌,多少伟人立于历史大河之中,其精神千年不倒。苏洵后来居 上,白居易口舌成疮,齐白石磨石成泥,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孙敬、苏秦悬梁刺股,他们的精神不都是 “勤”的体现?正是这些伟人遍布于千年历史,是他们成就千年辉煌,是他们发扬古国文明,是他们留下 瑰宝,是他们组成了民族文化,而努力却组成了他们!可见努力是多么重要。 在天才和努力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努力,努力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天才是百分之 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爱迪生对努力的评价,在这位可以称得上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来 说,他认为成就他的是努力,而不是天才,在 99%的汗水的后面是勤学苦读,反复研究。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时天资奇佳的 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努力。 一个人的进取和成才,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自身的勤奋 与努力。缺少努力的精神,哪怕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兴叹。有了勤奋的精神,哪怕是行 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 在古今中外无数证明之下,勤奋的重要非常明显,在我们不长的学习生活中,单单在教科书中学习努 力的文章已不下数十篇,这足以说明努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但纵观天下,似乎靠方法成才的寥寥无己, 古代仲永是有天才之脑,而最后却沦为凡人,现在广告上流传的学习方法不下数百种,种种自命效用惊人, 可在半小时内记下几百个单词,如此谬论难道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学习方法,如此真的这样,干脆上几天 学就回家算了,何必寒窗苦读十载,但至今为上似乎没有人能达到如此境界。秦桧十年苦读考上状元,这 种道理连卖国贼都懂,想必对方辩论不会不懂吧! 各种例子都无疑可以表明努力出天才这一道理,而天才正是由努力这一真理所产生的。正是勤奋推陈 出新,一代文豪鲁迅、科学巨人牛顿、莎士比亚、孔子……哪位伟人是在靠着所谓的方法而毫无勤奋登上 艺术的巅峰,放眼天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张衡,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韩愈,勤能补拙的良训,一分辛 苦一分才。华罗庚一言点破天机,勤,无疑是学有所成的关键。勤字当先,方有所成。 所以我方坚信,成功在于努力,谢谢!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旨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和价值观。作文要求:以“成 功重在自身条件/努力精神”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这不仅强调 作文的实用性文体特征,还给考生规定了一个潜在的情境,考生写的每一句话都有潜在的读者,他们是在 场的评委、对方辩友及观众。跟近几年来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注重文体特征且有明确写作对象的趋势是一 致的。 本段文字可以分解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花木兰》团队列出符合“花木兰”的一些标准。第二部分提 及刘亦菲符合这一要求,并且长途飞行来到现场高强度试镜,后又检测体能。从这可看出刘亦菲在自身条 件优越的情况下,更注重努力的拼搏,她不怕吃苦,没有任何怨言,只会默默努力。第三部分是导演对刘 亦菲的认可,当看到她如此努力时,导演就认定她就是要找的战士。 注意辩论中的一辩要开篇立论:主要是阐述己方观点,作为反方的话还可以反驳正方开篇中的偏颇之处。一 辩的重要之处在于为后续的比赛打下理论基础、提供理论支撑,开篇可能不是最精彩的,但却是最重要的。 本次作文贴近现实生活,有利于考生充分表达对成功凭借的认知,让考生有自我人生规划意识,对时代发 展与个体成长等多方面进行展望,从而彰显新时代新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考查学生综合 写作能力和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可以认为“成功重在自身条件”,因为它带给人的是一生的、 基础性的、能力上的起点;也可以认为“成功重在努力精神”,努力可以改变自身的不足,只有努力坚持 才能取得成功。注意的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认知,不要强求一致。但一旦选中其中一个观点,就要亮明 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证。 【参考立意】 (1)成功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努力的人们。 (2)只要努力,梦想总会实现的。 (3)成功重在自身优势。 【时新素材】 (1)我想大家都知道《悬梁》的故事吧。东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每天从早到晚,常常是废 寝忘食,时间久了,他还不休息,疲倦地直打瞌睡他怕影响学习,便把绳子系住头发绑在房梁上。这样打 盹时,头一低,绳子牵住了头发,马上就清醒了,可见,我们古代人民是多么热爱学习呀! (2) 事业的成功来自勤奋。高尔基曾说过“天才出于勤奋。”此话当真不假,马克思的《资本论》、司马 迁的《史记》、歌德的《浮士德》等传世佳作,都是作者勤奋创作的体现。马克思辛勤 40 年,踏凹图书馆 的地板;司马迁 20 出头便开始周游四方,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歌德竟苦心搜集了 58 年的材料。这些作 家及他们的作品都已家喻户晓——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辛勤工作的最好的回报勤奋,就能获得工作的成功,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因家境贫困,从小就替父亲担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几本数学 书来看,他用 5 年时间自学了高中三年和大学初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8 岁那年染上了伤寒病,为此,家里 的东西全部当光,而病情不见好转。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顾,总算保住了生命,但却成了终身残疾。后来 在原就学的中学老师的关怀下,到这所中学里当勤杂工。他一有空就借书看,伤残的左腿时常疼痛得钻心, 他仍一心在数学王国的海洋里劈波斩浪,将身躯的疼痛、生活的艰辛和世道的不公统统抛在脑后……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青 年身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 行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这是历史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许和深情眷顾。怎样将个人 梦想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建功立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每一个当代青年应该 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实施之际,某团市委拟举办以“建功十四五,追逐青春梦”为主题的辩论大赛, 正反方的观点分别是:追寻人生价值,当代青年更应该去远方;追寻人生价值,当代青年更应该留在家乡。 请你代表正方或反方,写一个辩论稿,阐明你方的观点和立场。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例文精选】 追寻人生价值,当代青年更应该选择去远方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下午好! 我方认为“追寻人生价值,当代青年更应该选择去远方。”开宗明义,当代青年有怎样的特质:他们 敢闯敢拼,勇于探索勇于冒险,有责任有担当。远方是什么?与家乡相对的都可以叫做远方,远方是未知 与陌生的,无论其贫穷还是富有,和平还是动乱。那么家乡又是什么呢?一个人曾经或者正在且长期居住 的环境,长期体现在:有固定的居住地,稳定的社会私人关系以及一定的社交活动。今天我方判断更应该 去远方还是回家乡的标准是何者更能开拓青年眼界,使青年准确定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基于以上定义及 标准,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青年的特质来看,当代青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责任的担当,以及年轻的活力,都为其去远 方提供了资本。年轻的我们,大概不必为生老病死而苦恼,千山万水,无所阻隔。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2003 年开始的“西部计划”以及“三支一扶”累计 为西部地区 12 省市及贫困地区提供了几十万的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从事了教育,卫生,农技,扶贫 等志愿服务,为国家富强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在同样的时空,女教师的辞职信则引起了那些安逸就 了的人们的共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远方是落木伴着奔流,远方是霜鬓射天狼,远方是忧愁灌 满衣袖,远方是油纸伞遗忘的雨巷。远方,值得我们去看看。对于去远方的不确定,我也想告诉大家:行 路有跋涉之累, 奋飞有坠落之忧,人生不可两全,凡你所欣盼者,俱有不测之苦。趁着年轻,去远方看看 吧。 第二,从目的地来看,远方的未知与不确定性更能开拓当代青年的视野。远方是陌生的,而家乡是熟 悉的。两者相比较,陌生的环境更能开拓当代青年的眼界。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们站在硅 谷,才知道科技发展的走向,同样的的站在大山深处,我们才会体会到时空交错间的先进与落后的差距。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员已经超过 300 万,留学归国人员已经 140 多万。在改革 开放初期,正是由于这些人员凭着他们在远方所见所学缩小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他们,我们可 能追赶不上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步伐,同样会被互联网的浪潮所遗弃。没有去过南京的杨怀定,成不了证券 市场的弄潮儿,没有去过深圳的马化腾,同样也成为不了今天的小马哥。五彩斑斓的远方,正是当代青年 去探索的未知世界。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如果我们要选择,请坚定我们去远方的信念。“志 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试题解读】 审材料:材料援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结合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这一时代背景,对当代青年提出殷切期许。从而引导青年人思考“如何建功立 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一时代命题。材料的核心话题是“青年”“时代”“实现人生价值”,对 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 审任务:命题设置了辩论大赛的写作背景,主题是“建功十四五,追逐青春梦”。正反方的观点分别是: 追寻人生价值,当代青年更应该去远方;追寻人生价值,当代青年更应该留在家乡。要求以正方或反方身 份,写一个辩论稿,考生要选定一方,注意辩词的写法,观点和立场要鲜明,论辩充分有力,如果选择正 方,要紧扣对“远方”的理解;如果选择反方,要紧扣对“家乡”的理解。不管选择哪一方都不能脱离材 料的含义,还要注意辩论稿的格式。 【参考立意】 (1)追寻人生价值,当代青年更应该选择去远方; (2)追寻人生价值,当代青年更应该留在家乡。 【时新素材】 (1)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告诉你到底什么东西才是人生的价值,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答案。走出去不是告诉 你出去以后才有价值,而是让你看到更多的世界,让你更明白自己的内心,让你选择更好的自己。或许我 们必然会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惑自己的内心,可没有经历过诱惑和迷茫,又哪能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坚持? 有些人出去以后又选择了回去,那是他们做出的选择,有些人则连选择的机会都选择了放弃,还有些人从 来无从选择。 (2)第一去远方能让人有更的意愿去追寻人生价值。今天我们说故乡是一个更为安定,安心的地方,那我 们来想一想,当我抛弃了故乡的一切奔向远方,与亲人分离,离开安定的地方,如果我舍弃了这些却什么 都没得到,那我干嘛要离开故乡,好好呆在故乡不行吗?所以当一个人在远方孤独无助,看到别人阖家团 圆,深夜望着那轮与故乡一样的明月的时候,我会想我有舍那就一定要有得,我不甘心,我一定要得到些 什么。我会比那些安定的人有更大的意愿去成功去努力。所以说去远方会在意愿心态上更想追寻人生价值。 第二去远方更有能力去追寻人生价值。远方是更为陌生,未知的地方,我方今天不去衡量远方和家乡哪个 有更多的挑战去锻炼自己,但是在远方我们会独立的面对更多的事物,打个比方,在我没有离开家去上大 学之前,每天我的母亲会帮我洗衣服,告诉我今天什么天气我该穿什么,但当我离开了家自己面对生活, 我得学会自己洗衣服,我得学会自己生活,原本无需担心的问题我都得自己去做,那必然照顾自己的能力 一定有所提升。所以今天我离开了那个安心的生活,我需要独自面对更多的事情,有小有大,有简单有困 难,但都会让我的能力有所提升。也就是说去远方能让我们在能力上更易去追寻人生价值。 (3)我方认为,追寻人生价值,当代青年更应该回家乡。众所周知,人生价值包含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两 个维度,我们既要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也要满足社会价值的需求。那么何为远方,何为家乡?我们发现, 有些人的远方就是别人的家乡,而有些人的家乡则是别人的远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如果不对两者 进行明确划分,我们的讨论将会没有主体。为了让讨论更有效率,我方认为,对于当代大多数青年来说, 大型城市是青年向往的远方,而中小型城市则是他们的家乡。去远方不代表积极奋斗,回家乡不代表贪图 安逸,两者只是奋斗方向的不同。 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 年“人工智能”成为热词。“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围棋排名第一的柯洁;机器人“状元”在高 考作文“人机大战”中,以一篇《青山绿水图》获得满分。人工智能正变得越来越像人,这引发许多人的 深度思考。 2020 年,“工具人”成为热词。有资料显示,在外卖平台的“智能化配送系统”中,骑手只要根据系 统的提示去完成工作,彻底成了一个“送餐工具人”。有观察家指出,人正变得越来越像工具…… 基于以上背景,为了引导同学们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审辩思考,市团委、青联决定联合举办辩论赛,邀 请全市各高中参赛。一组观点是“工具越来越像人很可怕/工具越来越像人不可怕”,另一组观点是“人越 来越像工具很可怕/人越来越像工具不可怕”。请以本校辩论队一辩选手身份,从以上四个观点中任选一个 观点写一篇辩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例文精选】 工具越来越像人不可怕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对方辩友: 大家好,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像人。前有妙语连珠的 siri、小冰,后有世界第一 位机器人公民索菲亚。这不禁使一些人产生了担忧,机器人的发展,会不会对人类本身造成威胁? 在我们看来,工具越来越像人不可怕,机器人对人类的模拟只是计算的产物,但在机械得以被广泛应 用的这个时代,如何守护好我们与机器人的根本区别——人性,才是最紧迫的问题。 当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和柯洁时,人们都感受到了人脑与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巨大差距。面对只望一眼 棋盘就能纵观千万种可能性,一直看到棋局最后的阿尔法狗,我相信天才的棋手也只能败下阵来。但是, 正如柯洁所言,他在棋局中的汗水和纠结、对进步的喜悦、对失败的苦痛,是任何机械都无法感受到的。 它们只是知道如何下,却不知道为何而下,更感受不到下棋的乐趣。在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中曾有 这样一个场景:超级文明掏空了地球,耗尽了太阳系的全部资源,创造出了巨型的诗歌储存器,里面包含 了古往今来以及未来的所有诗歌。但是,它却无法分辨诗歌的好坏,只能就这么漂浮在太空中;它包含着 所有美的可能性,却只能等待人们将它们写出。所以,机器人越来越像人又如何?机器人会下棋、会写诗 又如何?机械终究只是机械,只有人类才能感受到那背后所包含的爱、乐与美。 但是,在机器的背后,藏着的还是人类。与其关注机器人会如何越来越像人,担心着那些子虚乌有的 威胁,不如关注它们对人类本身造成的影响。早在工业革命时期,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就曾使得社会结 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生产力发展,大量农民被迫转移至二、三产业。如今,机器人被应用的范围更加 广泛:除了工业机器人,极通“人性”的机器人们更是被应用于服务业等领域,照顾孩童、陪伴老人、餐 厅点餐上菜……许多人又因此而担忧,害怕机器人会在许多方面替代人类,进而导致失业等一系列风波。 但我要说,无论这些机器人再怎么像人、怎么替代人类完成基础性工作,也终究无法在创造力等方面代替 人类。而为了应对失业困境,我们更会在机器施加的压力之下普遍提高教育水平、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创造 力水平,让人性站在更高的巅峰。正如法国科学家苏埃尔所言,“机器高度拟人化,将重新定义‘人’的 价值”。我想,紧紧抓住我们与机械间的区别,珍惜人性的闪光,这才是生而为人的崭新价值所在。 库克说:“我并不担忧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我只担心人像机器人一样思考。”让冰冷的机器背后,永 远保留人性的闪光,不至于让人变得同机械无异,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我方发言完毕,有请对方辩友发言。 【试题解读】 本则材料分为两段内容,第一段提到高科技的发展,如“阿尔法狗”、机器人“状元”,它们具有人类的 高智能,甚至能战胜人类,使得人类都望尘莫及,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一样;第二段提到高科技的发展出 现了一些外卖、快递等,使得外卖小哥和快递员按照单子来派送,他们都受到高科技的支配,这使得人变 得像工具一样。在这两段谈及两种观点,在辩论的时候还必须提出“不可怕/更可怕”的判断标准、依据, 同时,须对概念有清楚的定义,对“工具”“人”要做出界定,不能脱离材料中“工具”“人”的意蕴, 泛泛而谈。在材料中可见“工具”指的是,带有人类智慧的高科技,而“人”指的是使用高科技的,受到 高科技影响的一类人。 根据作文的任务要求,“基于以上背景”指令需要联系材料背景议论,辩论稿属议论性文体,要注重议论 性。辩词属口语交际文体,必须结构清晰,思路严密,语言畅达。还必须要有交锋。最后注意选取其中的 一个角度,不可模棱两可。 【参考立意】 (1)工具越来越像人很可怕。 (2)工具越来越像人不可怕。 (3)人越来越像工具很可怕。 (4)人越来越像工具不可怕。 【时新素材】 (1)换脸 AI 技术一经推行即风靡市场,虽如“昙花一现”未能长久,但也可从中窥见人类强烈的需求。 但倘若人们一任技术、欲望的放纵,终将反受其害。 (2)对科学家来说,不可逾越的原则,是为人类的文明而工作。而作为服务于人的 AI 技术,产生于人类 需求,亦不可绕过道德和法律约束。若想使社会文明获得长足的发展,便要给技术发展划下明确的底线, 并予以严格的监督、制约,避免其误入歧途,危及人类自身。 (3)我们普遍认为,机器是冰冷的,人体是有温度的,机器的判断依赖程序,人的判断各有不同。我们曾 经假设,机器人拥有感情,而人失去灵魂。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工智能的服务比服务员更人性化,有 些人的创造力可能还不如一个会写诗的程序。当站在人类智力金字塔的那群人不断创造出“机”智过人的 机器人,普通人应该怎么做?当我们不断重复着机械的劳作,当我们越来越依赖大数据为我们筛选做判断, 我们一边偷着懒,一边担忧着自己明天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抢走。这是矛盾的。单纯的焦虑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为自身赋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做到真正像人一样地思考,像人一样地创 造。 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年多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 400 万粉丝,很多人 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她虽然才十几岁,却已 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入选《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 贝里。 材料二:2019 年 9 月 27 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联合国最高 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 量”,带动 5 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积累的“绿色能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 1.22 亿棵真树,其 中超 4 成“能量”由 95 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则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的同学钦佩瑞典少女敢于为环保呐喊,有的同学则不以 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这种环保行动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主题词 为“环保”的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 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900 字。 【例文精选】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此次学校团委举办主题词为“环保”的辩论赛中,作为反方,我方非常赞同浙江小伙所代 表的“蚂蚁森林”用户的行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默默践行低碳理念,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 份力。因此对于环保,我方辩题是 “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行动与呐喊,二者孰轻孰重,其实先贤孔子早有定论。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 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对个体的判断如果是基于其言论,显然并不具备说服力,更重要的还是观察 他的行为。显然,行动比言论更让人信赖,自然也就更为人们所重视了。 对方辩友认为对于环保,“呐喊比行动更重要”,无非就是认为像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一样面向公 众摇旗呐喊,就可以唤醒更多的人关注环保。是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位瑞典少女已经做到了,她在社 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 400 万粉丝,成为很多青少年的偶像。但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这就足够了吗?时至 今日,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危机频发,极端恶劣天气不断,这些情况我们只需要在网上查一查就能知道, 真的是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在全球各地大声疾呼,来传播人尽皆知的事实就能解决问题的吗?这个世界上 缺少的从来就不是敢于发声的人,而是能够沉下心来用行动践行理念的人。正如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环境状 况堪忧,也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但结果呢?我们的环境质量因此而好转了吗?并没有!因为我们很多人 知道,却没有去做! 全球有 70 多亿人,而像浙江的“蚂蚁森林”用户那样,默默地用行动来为环保尽一份力的人相对还是 较少的。太缺少行动,才是环保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的根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践行环保理念,而不 是空谈大道理,那么全球 70 多亿人共同努力,终将集腋成裘,积少成多,将我们的地球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难道不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吗? 对环保而言,理念如果没有行动作为支撑,将毫无意义;呐喊如果不付诸自身的行动,只能算是“环 保表演艺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的全球呐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他是一名国际 著名的环境学家,在白宫任职期间积极推动了克林顿签署《京都议定书》,参与制作和出演纪录片《难以忽 视的真相》,在纪录片中,他号召全人类节约用电,减少碳排放量,拯救地球。然而呐喊的背后是他生活中 的奢侈浪费。美国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公开资料显示:这位著名环保主义者的个人住宅,一年的用电量是美 国普通家庭平均用电量的 21 倍。如此呐喊,如何比得上一丝一毫的行动! 我方认为行动重于呐喊,对于环保,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别人告诉我们“你应该如何做”,而是每个人 都能站出来,以实际行动维护我们共同的生存家园! 作为反方,我方辩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试题解读】 (1)题目解读:材料由两则新闻事件构成,材料一介绍一名瑞典少女为了环保而勇敢发声成为颇具世界影 响力的人物之;材料二介绍浙江小伙所代表的“蚂蚁森林”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默默践行低碳理念,用实际 行动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两者中一者呼吁呐喊,以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一者敏于事,用行动为 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导写部分以此为背景,将两者的行为对立起来,要求考生就“呐喊”和“行动”哪 个更重要进行辩论,在命题形式上符合高考重视应用类文体的命题趋势。在审题时要注意导写中“以上两 则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的提示,这意味着考生在 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的语境对辩题展开辩论,而是必须围绕材料中的“环保”事件和辩论的主题词“环保” 进行论证,注意辩论词的写作一定要符合辩论赛的要求,完全围绕己方辩题,要在为己方观点进行辩护的 同时,反驳对方观点。 【参考立意】 (1)质胜于华,行胜于言; (2)为更多的人呐喊,远胜默默独行; (3)一人呐喊,唤醒多人行动; (4)一次行动,胜过百句口号; …… 【时新素材】 (1)哈里王子 “环保表演艺术家”的呐喊不能让人信服。在多个公开场合中,英国哈里王子都曾大谈自 己的环保理念,呼吁每个人为环境保护奉献一份力量。但有媒体曝出,哈里王子曾 8 天内连乘三次私人飞 机外出度假。而哈里王子的私人飞机,人均碳排放量是商务航班的儿倍。哈里王子还曾出席在西西里岛举 行的谷歌生态峰会,在大会上积极演讲,大谈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然而他出行乘坐的超级游艇,碳排 放量也高得吓人。他所参加的这次生态峰会,在美丽的维杜拉度假村举办,众位政治、经济、娱乐界大咖 在这里共聚一堂,私人飞机、豪华游艇、跑车遍布西西里岛,对他们来说,环保永远只停留在呐喊呼吁的 层面,如此的环保表演,如何能让人信服? (2)真正的呐喊是什么?鲁迅先生在《墓碣文》中写道: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 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呐喊是先行者对后来者的唤醒,是一束光点亮希望的传递,呐喊是 行动的起源,只有呐喊换来更多的同行者,所谓行动才被注入灵魂。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在联合国气 象大会上侃侃而谈,被《时代》评为“2019 年影响世界的 100 人”,她敢于思考勇于表达,在各国领导人 面前,她将自己作为青年人对环保的思考表达出来,让全世界都听到她真诚的呐喊。试问,其影响之深, 受众之广,会让多少普通青年开始关注环保问题,践行环保理念。而他们的行动,又必然比一个人的行动 有更大的成效。一人呐喊力薄,但一人唤醒众人行动,力量是巨大的。 (3) 我方坚持“行动比呐喊更重要”,并不是否认呐喊的重要性,而是要探讨时下广大青年,更多数平 凡的人们,在面对诸如保护环境等宏大命题时,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这样,这道辩题才更具普世意 义。而我想,在蚂蚁森林公益活动中默默积攒“绿色能量”的 5 亿人,以 100 亿棵真树的惊人成绩单,向 我们展示了重视行动这一朴素而伟大的选择,以及背后凝聚成的奇迹般的力量。而他们的行动本身又何尝 不是一种呐喊?青松不言,他们以行动丈量绿色的足迹;绿水不语,他们以行动凝聚绿色宣言。没有激昂 的呐喊,行动本身就是最激励人心的力量。不要担心你的行动微不足道,其实它定会点亮一隅微光,感召 身旁的黑暗擦出光明。于是你们不断相汇,扬着行动的帆驶向远方。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燃灯校长”张桂梅深刻认识到贫困山区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她拖着病体,四处筹资,于 2008 年成 功创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十几年来,女子高中帮助 1800 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 育奇迹”。她化作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女孩的梦想,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 际传递。 材料二: 在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报送的《永州市东安县:山货出大山,茶 叶变金叶》扶贫项目,获评产业扶贫优秀案例。该县着力打造茶业文化旅游新业态,探索出一条“茶旅融 合”的产业扶贫路。目前,舜皇山贫困发生率从 2012 年的 30.7%降至 2020 年的 0.1%。 有人说,教育扶贫比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的影响更深远,能够培养出真正带领当地致富的人才,打破 贫困恶性循环的链条;也有人说,扶贫的核心是产业扶贫,产业不发展,经济不活跃,贫困农村将难以脱 贫。 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一次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教育扶贫比产业扶贫更重要”,反方的观点是 “产业扶贫比教育扶贫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阐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例文精选】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教育扶贫比产业扶贫更重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扶贫是提高扶贫工作实效的前提。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实践证明,贫困地区人员根本上是“素 质型的贫困户”,人口素质不高、缺乏文化水平、缺乏技能是致使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通过 不同形式的知识培训进行教育扶持,使贫困地区的人口无论从思想文化素质,还是技能水平方面,都得到 全方位的提升,这也是扶贫攻坚能够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第二,教育扶贫是增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入户精准识别调查评估发现,贫困人口的 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自我“造血”功能差,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所在。在经济发展迅速的知识时代,知 识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文化水平不一样的人,劳动生产率也不一样。 贫困地区的人员接受教育的 年限比较短,继续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少,从而导致他们的自身发展能力缓慢。由此,将教育扶贫作为强化 农村贫困人口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作为创新扶贫开拓机制、提高扶贫程度的重要抓手和工作使命。 第三,教育扶贫是“斩断穷根”的利器。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财政收入也较低, 投入的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资金有限,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导致贫困地区教育严重滞后,使一些贫 困家庭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造成他们长大成人后,成为文化素质低、收入低的劳动者。因此,要 明确扶贫开发的重点,彰显教育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使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得到改善。努力发展贫困 地区的教育事业,以教育扶贫为救助的核心要素,提高贫困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员的科学文化知 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的贫困问题。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0 年,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体 系更加完善,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教育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 水平。”作为贫困地区脱贫治本之策的教育扶贫,是顺利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 本要求,更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教育扶贫比产业扶贫更重要”。谢谢大家! 【试题解读】 (1)材料分析: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则介绍了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强调“教育扶贫”的重要 性。考生要抓住关键句“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第二则介绍了安东 县产业扶贫的成功做法,抓住“该县着力打造荼业文化旅游新业态,探索出一条‘荼旅融合’的产业扶贫 路”一句就不难理解,材料二强调了“产业扶贫”的重要性。 (2)主题指向:两则材料后是两种不同的声音,引导考生思考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相比,哪种方式对农村 脱贫更重要。 (3)写作提示: ①明确身份,是正方或反方;确立观点。 ②明确思路,既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又要反驳对方的观点,有立有驳。 ③要在“更”字上下功夫,不偏激,不能完全否定对方观点。 ④体现辩论词的特点。 【参考立意】 (1)教育脱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保障; (2)产业扶贫比教育扶贫更直接。 【时新素材】 (1)教育不仅是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对人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投资。不可否认,依赖外部物力投资,在一 定时期内,贫困家庭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增长,但是如果不重视人力投资,人力资本水平得不到提高, 外部力量撤走之后,“返贫”现象极易发生,如此以来影响扶贫脱贫质量。(精彩段落) (2)扶贫脱贫的关键是贫困人口能力的提升,不仅包括生计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的提升以及适应市 场经济发展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扶贫脱贫才具有可持续性,脱贫的质量才会高,才 会减少和减低“返贫”现象。因此,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离不开教育,要将教育作为摆脱 贫困的治本之策,提升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性。(精彩段落) (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 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从贫困的代际传递来看,父辈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其家庭获得收入的 重要因素,上一代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可能通过代际传递的方式影响下一代。教育为贫困地区的 贫困人口实现纵向流动、阻断代际传递提供了可能,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通过努力提高受教育水平,获得 更高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打破了贫困恶性循环的链条。(精彩段落)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 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党中央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倡议一经 发出,就引起了民众热议,他们有的说“助力疫情防控,我们就地过年”,有的说“战‘疫’,我们在一 起”,有的说“异地过年也是年,吾心安处便是家”,还有的说“隔绝的是空间,连接的是心灵”…… 于是,很多人选择了留下。从一家几十人的“大宴”,变成了一家三口的“家常饭”;从与亲友团聚 的“大年”,变成了和朋友、同事的“小年”;从一个“小家”融入了一个“大家”。 对此,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3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例文精选】 仪式变而情不变 不能回家过年,是安全防控的硬指标;就地过年,则是一脉相传的文化情结。虽然缺少了传统意义上 合家团聚的仪式,但多种新形式下的春节依然不乏外在仪式的共鸣,同样也充满了满满的年味。 科技的迅速发展打通了家与家的最后距离。即使身处大洋彼岸,也依旧能通过一方屏幕端详亲人的面 庞。“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快递行业在春节期间也马不停蹄地奔波。家乡里最留念的那道菜,那 股味儿,也因他们,让家的味道浓郁了冷清的房间。不仅如此,受欢迎的短视频博主、网站也相继推出了 一系列“一起健身”“一起看春晚”等多种仪式,让每一个在外过年的人体验新春节,参与新活动。春节, 这个传统节日,也在多方因素的推动下,重新焕发鲜活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就地过年为春节注入时代颜色,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但仪式虽多,并不代表就具有真正的年味了。只有仪式,而没有内涵的春节则会陷入空核的漩涡。春 节从本质上来讲,不是空间距离拉近的时机,而是心与家相连的节日。我们对春节的期盼是温暖与爱意的 向往,是热闹包围下卸下了疲惫后放松的心。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赚足了观众的笑与眼泪。 而这部电影刚好也包含了这些元素。李焕英对女儿的陪伴与照料,影射着我们每个人与母亲之间的过往; 缝裤子这些微小的细节,象征着每个母亲无私的付出。通过这些,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被爱意与温暖包围 的感动。在电影院里,和大家一起笑,一起哭,何尝不是一种热闹?在那一刻里,大家都不孤单,因为明 白心与家的距离从未遥远,而自己身后永远有人等待。当哭过与笑过之后,便能体会到舒心与放松的状态。 因此,就地过年不仅丰富了春节的仪式,同样也兼具情感内核。仪式之“式”让春节不迷失于外表的 流俗,人们可以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享受不一样的春节,移风易俗也水到渠成,更有要能引领新的社会风尚; 仪式之“感”让春节不陷入空核的漩涡,亲情并不是只有近距离体会到,亲情不一定非要体现在亲人之间, 新的过春了的形式,让人们更加体会到亲情之贵,新的过春节形式让人体会到更多的人间大爱善情。 不一样的春节味,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也是科技与温情的联结。 【试题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社会热点材料型作文题。此题意在引发学生对家国情怀以及对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的体悟。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抗击疫情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举世 公认。这既是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也是每个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付出的结果。在疫情发展仍没有放 松的迹象,各地散发或集中报告病例仍在持续的情况下,很难预测疫情在春节假期的发展态势,因此,严 防死守、全力应对是不二选择。 针对题干中的几种看法,我们应持肯定态度。可针对“战‘疫’,我们在一起”,“异地过年也是年,吾 心安处便是家” “隔绝的是空间,连接的是心灵”展开深入论述,也可针对“大宴”“家常饭”“大年”, 变成了“小年”,“小家”变成了“大家”展开在形式变化上的论述。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回家 过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结。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就地过年会让许多人今年的春节有些不 同,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付出,这种付出同样会被岁月铭记——你和我,曾为这个国家、民族和社会 尽己所能,守望相助。 【参考立意】 (1)“就地过年”彰显家国情怀; (2)就地过年是一种责任担当; (3)从“就地过年”看制度自信; (4)就地过年,年味里有“向上的中国”; (5)众志成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6)隔绝与连接; (7)相距万里,心在一起; (8)留下,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时新素材】 (1)春节期间,一个小伙子的年货受到了大家的点赞和羡慕。他收到了 50 箱来自父母的年货,里面有过 年标志性的香肠腊肉,有家乡的食材和味道,几十箱沉甸甸的年货,包裹着父母沉甸甸的爱。父母又何尝 不想念远在他乡的孩子呢?但他的父母用了最现代的方式表达了最纯粹、最质朴的牵挂,与相隔千里的孩 子“云”上相聚,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更多的人喜欢用微信红包拜年,用视频聊天见面。身虽隔 万水千山,心仍在“云”上团圆。 (2)就地过年彰显时代"真善美”。“真”回答了“怎么选”的问题,就地过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责任担 当……“善”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就地过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团结互助。团结是中华民族战胜前进 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排除一切困难、争取胜利的重要保证。面对形势依旧严峻的疫情防控,各地各部门 以及市场主体自觉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相继出台不少惠民利好政策。既要用“薪”留人,给予物质奖励, 也要用“心”留人,做好情感挽留,无数人勇敢地选择了自行中断回家的旅途,不给别人“增风险”, 不 给家人“添麻烦”……“美”回答了”怎么看”的问题,就地过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无私奉献。阖家团聚 的春节即将到来,疫情防控形势再次变得严峻,不少医生、干部、战士等都还没来得及踏上回家的征程就 再一次投入了抗疫战斗。在这场斗争中,"逆行者” 的坚定无畏、志愿者的大爱无私、医护者的奋勇向前、 共产党员的冲锋陷阵、普通民众的大力支持…… (3)今年的春节不一般,为了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在国和家的抉择中,无数人积极响应号召,有的人将归 途变成了坚守,有的人把团聚变成了就地过年,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责任与担当,无疑是这一特殊春节的 最亮底色和最浓的年味。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是就地过年,还是宅家过年,亦或是坚守岗位,我们都期 待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年,一个温暖的中国年、一个团结的中国年。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国采取史上最严的防疫措施,如封城、停学停工、建立方舱 医院、全民限制外出、外出须戴口罩等,这些措施曾被西方国家和媒体污蔑为侵犯自由、侵犯人权。但中 国很快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材料二:在崇尚自由的论调下,西方某些国家的人们不顾疫情蔓延,拒绝外出时佩戴口罩,甚至爆发 游行示威,高喊“还我自由”;有人甚至宣称佩戴口罩会“冒犯上帝”。如今西方疫情还看不到好转的迹 象,以美国为例,截止到 10 月 13 日 03 时 41 分,确诊病例达 802 万例,死亡病例达 21 万例。 读了这两则材料,你对“自由”“约束”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校举办主题为“自由与约束”的征文 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 字。 【例文精选】 越自我约束越自由 ——“自由与约束”主题征文 水因为有了水管的约束,可以流得更高更远。自由散漫的水是达不到文明的高度的,是没有诗和远方 的。 我们个人因为穿上了保暖的羽绒服,所以,我们就可以在冰天雪地里走向远方。面对新冠疫情的威胁, 我们的白衣天使穿上防护服等防护装备,就可以为感染了新冠病毒的重症病人治病。所有这些装备都是在 限制我们的自由,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的限制,我们才有了远大的自由。 我们主动的自我限制,到底是限制了我们自己,还是限制了限制我们自由飞翔的“敌人”? 隔离是一种限制,它限制了我们和亲朋好友在真实空间里的亲密接触,同时也限制了病毒和我们的亲 密接触。但是,我们还有互联网,它依旧可以让我们和亲朋好友保持亲密互动,甚至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 在家办公。 我们可以一天不出门,但是,我们却不可以一天不上网。为什么呢?因为上网可以知道地球村每一个 角落发生的事情,和地球村每一个角落里的人亲密互动。但是,离开了互联网,我们想用一两天时间访问 地球上任一角落是根本办不到的,甚至访问国内的任一角落,一两天时间也是办不到的。 所以,为了隔离病毒,把我们限制在一个较小的真实空间范围里,并不能够限制我们在网络的虚拟空 间里互动,并且,在虚拟空间里互动更节约时间、精力和感情。当然,在虚拟空间里节约感情很多人都会 有异议。因为美颜相机让我们看不到某些人的真实面目,而且,网络虚拟空间的金钱交易也是真金白银, 上当受骗和真实空间里是一样一样的损失。所以,不受限制的自由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 真实空间里的伤害不仅可以来自他人,也可以来自新冠病毒。所以,真实空间的限制和隔离也是对病 毒的限制和隔离。 1 月 23 号,武汉封城,后湖北全省跟进、中国全国跟进,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自觉待在家里。我们待在 家里,失去了工作的自由,失去了串门逛街的自由。我们为什么都能够做到自我约束呢?因为我们知道, 我们只有主动放弃某种自由,我们才能拥有持续的自由,在今后的日子里拥有全面的自由。 我们待在家里,虽然暂时失去了一些的自由,但是,我们现在已经逐渐恢复了远大的自由,我们可以 自由地出门逛街、自由地复工复产。如果新冠疫情得到了彻底的控制,那么,我们还可以去迪吧尽情摇摆, 还可以和亲朋好友聚会大吃大喝,日子会不晓得有多好。 追求远大的自由是一个过程,有时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我们有时必须主动放弃一些的自由,主动承 受不得不承受的痛苦。 反观国外,西方国家很多人被迫失去了生命,因为他们没有限制新冠病毒的自由,因为这种限制病毒、 隔离病毒的活动也是对他们的限制和隔离,也会让他们失去某些自由。但是,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主动 地放弃某些自由,所以,他们中的有些人也就持续彻底地失去了自由。因为在新冠疫情还不严重的时候, 他们还在争取逛街的自由、聚会的自由。他们就像是玻璃窗里的苍蝇一样,虽然可以自由地挥动翅膀,但 是,他们不知道,他们认为的通向自由天空的路径是被堵死的。 其实通向自由很简单,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绕一步柳暗花明。 【试题解读】 要注意两则材料的中心,第一则材料说的是我国的疫情防控措施看似限制人们的自由,约束人们的行为, 但是我们以小的牺牲,换来了阶段性的胜利成果。第二则材料说的是西方某些国家的疫情防控情况,其民 众看似仍然保持着自由,但是疫情的蔓延让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二者对比,我们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国家与个人、长远与短期、自由与约束等等,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衡量。同时应该注意到题目的限制性 要求。一是要围绕主题来写,不能天马行空、乱说一气;二是要注意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观点不能偏激, 而且要能分清主次,符合逻辑;三是要联系材料,不能架空材料凭空分析,要有的放矢。 【参考立意】 (1) 真正的“自由”; (2)在“约束”的框架下“自由”地跳舞; (3)“约束”自我是为了多数人的“自由”。 【时新素材】 (1)自我约束“宅”起来,自律之中有大义。疫情来临时,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着从对病毒的一无所知,到 逐步了解,再到迅速果断应对的过程。适逢新春佳节,但疫情来临时,各族干部群众马上脱下“喝茶的衣 服”换上“战袍”,为战病毒武装到“家”。家就是阵地,“宅”起来就是对付新冠病毒、切断传播途径 最直接最有效的“战术”。一夜之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宅”进家的“堡垒”,即便响应级别 下调,各族人民群众依然能够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以“宅”家战“疫”为主,适当出门活动。面对疫情, 大敌当前,根植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强烈民族大义,激励我们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令人敬佩。你懂得自我约束了,病毒就“怕”了,我们离战胜疫情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 (2) 中国作为此次疫情首个爆发的国家,在疫情爆发前期党政府就采取了“停工停学,隔离在家”的措 施。如今疫情蔓延至全球,然而一些欧美国家拒绝隔离,甚至拒绝戴口罩。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每个国 家的文化不同,采取的措施自然不同。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中他说“生命诚可贵,爱情 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谓把自由看得多重要了。然而,在 3 月 9 日下午,“全国大学生 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四林指出:人权不仅指自由权,也包括 生命权、健康权等等。在疫情面临大规模蔓延、可能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时,生命权、健康权就成为 最大的人权、最紧迫的人权。 (3)疫情让我对自由有了新的反思和更深刻地感受。我们很早就能从书本上明白一个道理,没有规则的自 由是混乱。人类的发展史是追求自由的历史,是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天地的流血奋斗史。那自由是空间自由, 还是思想自由?答案自然是两者兼具,空间自由才能带来思想自由,思想自由才能探索空间自由,环境之 于人的影响是客观的。一个从来没有走出过黑暗洞穴的人,你指望他的脑海中能诞生什么奇思妙想?为什 么疫情会让人更加反思关于自由的命题,是因为我们不得不呆在家中对抗疫情。我们把抗疫比喻为抗战, 我们在进行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以优异的社会体制和人民的积极配合控制住了疫情。而在大洋彼岸的 美国还处在一片欢声笑语当中,很多网友问:“美国人怎么不戴口罩?”答案是他们会觉得呼吸不自由。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