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新高考 2021届高考考前最后模拟预测冲刺卷语文试题(八)(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省新高考 2021届高考考前最后模拟预测冲刺卷语文试题(八)(解析版)

ID:686085

大小:139.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5-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冲刺 2021 高考备考考前冲刺卷语文试卷(八) 考试分数: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前填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填写在答题卡(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近年来,网络 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 2020 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 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 350 余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20 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 259 部。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 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 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 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 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 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 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毋 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 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取材于 2021 年 01 月 27 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个体 命运的浅吟低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以视听化的手段将百年前历史痕迹重新搬入荧屏,让我们走进一百年 前那群年轻人的世界,尝试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与情怀;《村庄故事》记录了脱贫路上村庄中一个个 真实的人物;《2020 春天纪事》写出了生命个体在疫情下的坚韧性……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 放渠道也更为丰富,一部《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 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 年有 19 部,2019 年则有 26 部,作为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片,《武汉日夜》上 映 6 天,累计票房已突破 2021 万。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已任的中国文史纪录片更是通过创新表达方 式,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 600 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 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选择对 象。值得关注的是,故宫近 600 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纪录片 往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央视播出的 2020 年至 2021 年的跨年之作 《我在故宫 600 年》成功引爆荧屏,和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大量使用三维电脑动画技术 逼真地“重现历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它代表中国声音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 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摘编自《2020 纪录片:新时代,影像志的新表达》) 材料三: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主旋 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 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方四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 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 象。既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也可以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 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 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 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 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 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传统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 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 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 完成对话交流,中国纪录片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 “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 (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不论是全年累计生产纪录片 350 余部还是纪录片互联网上线达 259 部,都显示了 2020 年纪录片的昂扬 姿态。 《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了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做到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情趣地传 播文化。 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化、丰富化,比如《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 观看。 主旋律纪录片是指那些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革命题材的、有着深远意义的纪 录片。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纪录片在作为新闻宣传主阵地的网络空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中医、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受到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关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 如果要给海外观众拍摄一部能体现中国神秘瑰丽特点的文史纪录片,那故宫肯定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相册,代表着中国的声音,纪录片人理应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使命。 材料三指出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策略方法范畴的一项是 纪录片《熊猫淘淘》将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淘淘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 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纪录片《我们的男孩》围绕一场跨国医疗救助事件展开寻访,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娓道出中 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谊。 中国自主拍摄的纪录片《第三极》,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购,在其覆盖全球的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电视网络上滚动播出。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精心打造的系列纪录片《光阴的故事》,着力塑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 之间的共同记忆。 文中画线句子在论证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相关报道,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 《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央广总台亲自策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的百集纪录片。中意两国知名 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融,用中国眼光和 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纪录片别具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 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 切连结。该片首次以 4K 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微视频为载体,实现微纪录、轻表达,适合多渠道、多平 台传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 【答案】 ①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引用)论证的方法,②列举(引用、借助)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 查得出的数据,分析了纪录片受众对不同类型纪录片的喜爱比例,论证了纪录片应该关注受众的需求,为 纪录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使论证真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 ①该纪录片在题材上选择了不同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题材,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 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 ②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如 4K 技术、微纪录、轻表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③选取“人类视角”,使观众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 ④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展现了自身的责任和能力。 【解析】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不论是全年累计生产纪录片 350 余部还是纪录片互联网上线达 259 部,都显示了 2020 年纪录片的昂扬 姿态”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尤其是 2020 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 计生产播出纪录片 350 余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20 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 259 部”,原文有“据不完全统计”,选项太过绝对。 C.“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化、丰富化,比如《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 能观看”错误。《飞吧,嫦娥》的例子说明的是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 D.“主旋律纪录片是指那些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革命题材的、有着深远意义的 纪录片”错误。原文表述为“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 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 故选 。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中医、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受到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关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错误。 中医、茶文化等文化本是世界瞩目,是纪录片所借助的内容,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 。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题材、叙事、制播、平台方。 叙事原则。 题材选择。 选项属于传统的制播方式,而不是“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 平台搭建。 故选 。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 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 政论专题片(26.6%)等”,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在论证方法上属于举 例(引用)论证的方法。 数据分析了纪录片受众对不同类型纪录片的喜爱比例,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 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 开方式”,即纪录片应该关注受众的需求,为纪录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例举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使论证真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中意两国知名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 融,用中国眼光和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以及材料三“国际传播语境 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既可以在中国 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也可以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 性的全球主题”分析可知,该纪录片在题材上选择了不同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题材,体现了中国纪录片 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 由“该片首次以 4K 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微视频为载体,实现微纪录、轻表达,适合多渠道、多平台传 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分析可知,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如 4K 技术、微纪录、轻表达,帮助 观众更好地理解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由“纪录片别具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 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切连结”以及材料三“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 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 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分析 可知,选取“人类视角”,使观众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 由材料三“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 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中国纪录片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互 动,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分析可知,积极搭建“中 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展现了自身的责任和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民国人物 思予 看民国人物的传记,像从一扇门看一个偌大的园子。里面住着好些人,他们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也 争风也吃醋,也文争也武斗。看他们的传记,那些才高八斗,才情横溢的人就都被从神坛上请了下来,变 成了凡人,像隔壁邻家孩子一样一天天地长大,淘气,求学,恋爱,迷茫,奋发,探索,坚持。一切都是 鲜活的,和教课书上那些正襟危坐的严肃,琵琶遮面的矜持全然不同。而再看他们的文字时,似乎是熟识 的,偶尔脑中会突然闪现出一些他们的趣事,不觉轻笑出声。 蔡元培每天步行十里到马相伯处学拉丁语时,有时清早五点就到马家门口敲门。马推开窗后看到是蔡 元培,只好无奈地说:太早了,太早了!你八九点钟再来吧! 马寅初对当时国民政府的种种行为很是不满,经常置生死于度外四处演讲。有一次,在上海交大演讲 时,他公开称蒋介石为“头号大真空管”,有人不解其意,他解释道:真空管就是肚子里是空的,顶上光 光的,头号就是最大的意思。 国学大师章太炎反对白话,对胡适很是不满,有次对学生称胡适为“著作监”,学生不明究竟,他解 释道:著作者写书著书也,监太监也,胡适著作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册,没有下册,故称著作监 也。 朱自清的散文最是清新,淡淡的愁,总能使人飘离尘世,心醉神迷之感。当看到他被儿子惹恼时,也 会关了门,将儿子按在一个角落,一顿狂揍,瞬间被震惊到。在西南联大,他常常戴着金边眼睛,西装革 领,外面却披了一件当地农人的斗篷,悠然地行走于大学校园中。想想那副尊容,不笑出声也是挺难的。 一代哲人金岳霖会突然忘记自己是谁。有一次,他给一个朋友打电话,接电话的佣人只有他报了姓名 后方可向主人通报,可他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自己的名字。只好问同来的司机,可司机也不知道,后来 司机说:我听别人都称您为金博士。他因了姓想起了名字,甚是开心。 钱钟书甚是爱猫,猫儿闹春时,自家的猫儿不够健壮,总被隔壁林徽因家的猫欺负。有一日,他忍无 可忍,拿了竹杆就准备替自家的猫报仇去。还好妻子杨绛深明大义,才阻止了此事。 沈从文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紧张过度,约过了十分钟,还是讲不出一句话,课堂气氛甚是尴尬,就 用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二十岁左右的胡适,看不清国家的出路,也看不清自己的出路,非常消沉。整天喝酒打牌吃花酒,一 日喝醉,脱下皮鞋与警方撕打,最后被带到局子里,酒醒后交了罚款才被放出。 民国时候,女子们也纷纷走进大学,学习新文化新思想。她们的靓丽姿容与丰富学识相映生辉,成为 “民国风” 的最亮丽风景: 风华绝代的民国才女林徽因,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还有着超凡过人的才华,她是我国著名的建 筑学家、诗人、作家,她曾与诗人徐志摩、建筑学家梁思成、哲学家金岳霖都有过美好的感情,尤其是与 建筑学家梁思成那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成就了中国建筑界的“神雕侠侣”,令无数人艳羡不已。 在某个明月夜,身处美国的张爱玲正抬着孤傲的头望向月亮,此时友人路过,打招呼询问她正在做些 什么?她自信淡然地回答:我在等公交。事实是,她高度近视,把电线杆看成了公交站。 陆小曼任性率真,半世不食人间烟火,老年时得了一份领薪的工作,淡然自得,宁静安详地离世。 最是浓得化不开的还是真性情。沈丛文狂追张兆和时,花季的张兆和追求者甚多,同学们私下排号, 从癞蛤蟆 1 号排起,那时的沈是癞蛤蟆 13 号,他勇往直前,最终得手。九十岁的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 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深情地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那时的林已 去世三十年。 一群真实有趣的人儿,不仅博学智慧,更是情真意切。他们在乱世鼎革之际,以文人情怀,以学问、 技能、道德,与芸芸众生一道,成为那个可悲时代或大或小、或浓或淡、或黑或白的注脚。 (摘编自思予《闲看民国风云人物传记》有增删) 文本二: “民国”是一种经典、是一种情怀? “民国风情”是一种独特的美。民国时期是中国从古至今过渡,是东方与西方交汇时代,是中华传统 美与西方古典美、摩登美碰撞、交流、融合的时代。能建立掀天揭地功业,能定乱命世之人叫大师;能用 思想跨越千年、光耀后世的叫大师;能知行合一、立德立言立功的叫大师。而民国就是这样一个大师辈出 的年代,风流俊彦,有如过江之鲫;耆老新秀,一时风头无两。于是,人们对民国时代一直有一个“民国 梦”,认为那时候的审美、思想,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企及的。而那个时代离我们又非常近,没有古代 历史的遥不可及,那时的遗迹随处可见,我们今天走的街道,流连的公园,他们或许都曾走过…… 但也有人觉得民国作为一个政权,政府缺乏道德感召力;作为一个大国,国家既无实力又无尊严,军 阀混战,受列强肆意践踏,几乎亡国灭种。民国时期的才子佳人们,还不能真正称得上“大师”。所谓的 “民国风情”,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小资情怀”,是大地主、买办、高级知识分子等上流社会人士的, 与广大平民无关。真正懂民国历史文化的,反而讨厌民国这种动荡年代。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始用比喻手法,把民国人物比做隔壁邻家的孩子;并把传记人物的正统矜持的一面和日常琐碎的 一面作了对比。 B. 蔡元培与马相伯师生故事中,看得见一个醉心学业,刻苦求学,但有些许憨直的学生;一个对弟子心存 欣赏,但也并不虚伪造作的老师。 C. 朱自清率性的穿着,金岳霖忘记自己名字,是因为大师们大多专注于学问研究,加上洒脱随性,对日常 琐事大都不在意,不关注。 D. 写钱钟书要为猫去“报仇”,写沈从文首次上讲台怯场,并不是对他们不尊敬,相反给人更鲜活,更真 实,更可爱的感觉。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罗列了十几个民国人物的日常点滴,与“正经”传记大异其趣。人物行为大都是日常身边俗人样貌, 但却都让人心生敬意。 B. 作者侧重记录民国人物“有温度、贴地气”的生活点滴,这样的人物形象,再结合其作品风格,发现这 才是真实的民国人物,不禁莞尔。 C. 马寅初和章太炎面对不满,不管是权贵还是名人,都能直白批判。这与鲁迅杂文“像匕首,像投枪”的 风格基本相似。 D. 民国才女林徽因、张爱玲、陆小曼等,有才华,有美貌,有性格,能活出自我,类似李清照一流人物。 成为当今许多青年欣赏喜爱的人物。 8. 文中多次提到“民国情怀”。请结合文本材料,概括四条你步入大学校园后,可以借鉴的“文人情怀”。 9. 文本二对“民国风情”的看法存在争议,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①要胸怀天下,有理想。为将来能建立功业,能知行合一,立德、立言、立功而努力奋斗。 ②勤奋好学,培养超凡的才华。像蔡元培刻苦求学,像林徽因成为著名的建筑学家、诗人、作家。 ③大智若愚,专注于重要的事情。朱自清不在意穿着打扮,金岳霖忘记自己是谁。 ④保持童真,有真性情,不虚伪,不造作,不萎靡。 ①第一段侧重对民国人物的肯定。认为“民国风情”是种独特的美,认为这些民国人物有真性情,真情趣。 认为他们在立德、立言、立功的某些方面有超卓的成就,可以称为大师,值得学习。 ②第二段侧重对“民国”乱局的介绍和阶级层面的分析。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过渡时代,“民国” 作为一个政权是失败的,所谓的“民国风情”,的确有上流社会“小资情怀”的一面。当今国泰民安,社 会进步,人们对“民国风情”的追寻与喜爱无可厚非。 ③时代不同,角度不同,对“民国风情”的态度也就不同,存在争议也是正常的。 【解析】 【分析】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文章开始用比喻手法,把民国人物比做隔壁邻家的孩子”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文句“看他们的传记, 那些才高八斗,才情横溢的人就都被从神坛上请了下来,变成了凡人,像隔壁邻家孩子一样一天天地长大, 淘气,求学,恋爱,迷茫,奋发,探索,坚持”分析可知,作者运用类比的手法,突出民国人物率真和难 得的真性情,不是比喻。 故选 A。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A.“都让人心生敬意”理解错误,参看文中所举胡适的事例,作者认为“二十岁左右的胡适,看不清国家 的出路,也看不清自己的出路,非常消沉”,并无“心生敬意”。 B.“发现这才是真实的民国人物”理解错误,依据文句“一群真实有趣的人儿,不仅博学智慧,更是情真 意切。他们在乱世鼎革之际,以文人情怀,以学问、技能、道德,与芸芸众生一道,成为那个可悲时代或 大或小、或浓或淡、或黑或白的注脚”分析可知,传记里的民国人物的日常生活样貌与正式作品里的作者 都是真实的。 C.“都能直白批判”理解错误,“批判”理解正确,但不“直白”,例如“头号大真空管” “著作监 ”的 说法都使人不明所以,还要自己解释,不能说是“直白”。 故选 D。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本材料,概括四条步入大学校园后,可以借鉴的“文人情怀”。首先理解文中的“文 人情怀”的体现,后根据文中各色人物概括出各自特点,将类似归并,并考虑题目要求的步入大学校园后, 最需要借鉴的“文人情怀”的要求,给出四条最适合大学生的答案。而如钱钟书为猫“报仇”;沈从文上 课紧张之类,则不应该作为备选答案。 (1)文中的“文人情怀”:依据文本一尾段的文句“一群真实有趣的人儿,不仅博学智慧,更是情真意切。 他们在乱世鼎革之际,以文人情怀,以学问、技能、道德,与芸芸众生一道,成为那个可悲时代或大或小、 或浓或淡、或黑或白的注脚”分析可知,文中的“文人情怀”即要胸怀天下,有理想,有道德;能够为将 来能建立功业,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能够关心国事,有责任意识。 (2)以学问为重,大智若愚,专注于学术的精神:如文中写朱自清率性的穿着,金岳霖忘记自己名字,那 是因为大师们大多专注于学问研究,加上洒脱随性,对日常琐事大都不在意,不关注。体现了他们以学术 为重,专注于学术的精神。 (3)胸怀天下,有理想,有道德:文中写马寅初和章太炎面对不满,不管是权贵还是名人,都能批判。体 现他们有匡济天下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保持童真,有真性情,不虚伪,不造作:作者侧重记录民国人物“有温度、贴地气”的生活点滴,这 样的人物形象,再结合其作品风格,体现了他们是一群真实有趣的人儿,不仅博学智慧,更是情真意切。 (5)勤奋好学,培养超凡的才华:民国才女林徽因、张爱玲、陆小曼等,有才华,有美貌,有性格,能活 出自我,类似李清照一流人物。成为当今许多青年欣赏喜爱的人物。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文本二对‘民国风情’的看法存在争议”谈谈自己的认识。做此题,应首先概括文本 二观点态度(分段概括),并就其观点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题干要求谈“你”的认识,所以答案应包含“自 己”联系“当前”的内容。 (1)从文本二第一段首句“‘民国风情’是一种独特的美”分析可知,第一段对“民国风情”持肯定态度, 作者认为他们能够胸怀天下,能够任重而道远;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为立德、立言、立功而努力奋斗,他 们的审美、思想,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企及的。即使在当代,无论是大学校园还是中小学校园,学生都 欢迎这种绝代风流人物。 (2)第二段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当时政府缺乏道德感召力的现实,侧重对“民国”乱局的介绍和 阶级层面的分析。作者认为所谓的“民国风情”,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小资情怀”,是大地主、买办、 高级知识分子等上流社会人士的,与广大平民无关。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过渡时代,如今的中国 已是国泰民安,这种“民国风情”恰恰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对他们的追慕也在情理之中。 (3)从文章的标题“‘民国’是一种经典、是一种情怀?”分析可知,作者对这种争议也是持辩证的态度, 作者认为,“真正懂民国历史文化的,反而讨厌民国这种动荡年代”,时代不同,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对“民国风情”的态度也就不同,存在争议也是人之常情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存仁,辽阳人。崇德元年,始设都察院,班六部上,以存仁为承政。越数日,存仁上言:“臣尝默 察诸臣贤否、政事得失,但不敢出位妄论列。今上创立此官,而以命臣。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 发奸摘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三年正月,存仁疏言:“礼部行考试,令奴仆不得与。上前 岁试士,奴仆有中式..者,别以人畀①其主。臣等窃谓奴仆宜令与试,但限以十人为额,苟十人皆才,何惜以 十人易之?”是岁,都察院劾刑部承政郎球贪污,论罪;又劾吏部刑部复用赃吏违旨坏法。上嘉纳之。祖 大寿守锦州,攻数年不克。存仁疏言:“臣睹今日情势,锦州所必争。大寿跋扈畏罪,岂肯轻去其窟?彼 所恃者蒙古耳,今蒙古多慕化而来,彼必疑而防之。防之严则思离,离则思变。伏愿以屯耕为本务,率精 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锦州竞克。顺治二年七月,疏言:“近有民号召为逆,若反形 既著,重劳大兵,莫若速遣提学,开科取士,下令免积逋,减额赋,使读书者希仕进,力田者逭②追呼..,则 莫肯相从为逆矣。”得旨,谓“诚安民急务也”,令诸行省皆准施行。六年八月,起授兵部尚书,兼领海 防。上令疆吏考校诸守令,以文艺..最高下。存仁出按诸府县,廉能吏有一二语通晓,即注上考;非然者, 文虽工亦乙之。监司请其故,存仁曰:“我本武臣也,上命我考校,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也。况诸 守令多从龙之士,未尝教之,遽以文艺校短长,不寒廉能吏心乎?”九年,卒,谥忠勤。论曰:存仁武臣, 改文秩而任节钺..,建树如此。资格固不足以限人欤?抑所遭之时异也。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畀(bì):送给。②逭(huàn):避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適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B. 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摘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C. 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摘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D. 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式,文中指参加科举选拔考试,现代常指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格或形式。 B. 追呼,字面意义是追赶呼喊,文中指吏胥到百姓门前呼叫催租,逼服徭役。 C. 文艺,文中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技艺,现代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合称。 D. 节钺,字面意义是符节与斧钺,古代常以之授与官员,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存仁能力出众备受重用。朝廷新设立的都察院权力显赫,张存仁被委任都察院要职;后来还被起授兵 部尚书等,足见朝廷对他能力的认可。 B. 张存仁恪尽职守勤于政务。他被任命都察院承政不久即上书进言,表达尽心履职的决心;后来果然极尽 监察弹劾和建议的职分,得到皇上赞赏。 C. 张存仁审时度势善于谋划。对固守锦州的祖大寿,他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分析其心理和行为的动态变化, 并为如何攻取锦州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D. 张存仁建树颇丰却仍留遗憾。原为武官的他改任文职成就了不俗的业绩,然而变乱的世道成为限制他发 展的外在条件,时人议论时对此表示惋惜。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 (2)上命我考校,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也。 14. 针对“有民号召为逆”的危情,张存仁的建议体现了怎样的治理理念?请概括说明。 【答案】 (1)率领精锐部队逼近城池,明确地晓告蒙古人(向蒙古展示晓谕的文书),(这样就)没有不相继归顺投 降的。 (2)皇上命令我考核官员,我只须考核他们的实绩。写文章可以作假,实绩很难欺骗人啊。 ①防微杜渐,扼止叛乱于萌芽之时。②重视教化,认为开科取士胜过武力镇压。③施行仁政,轻赋薄役。 【解析】 【分析】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岂不知”的内容是“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摘伏/其事甚难”,“随”意思是“附和”,宾语是“众 然诺”,即“附和众人的意见”,所以“然诺”后断开; “甚易”的主语是“其事”,所以“其事”前断开;“其事甚易”和“其事甚难”结构一致,所以分别断 开,这就可以排除 ACD 三项。 句子大意为:我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附和众人的意见,这种事情很容易;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这种事 情很困难。可是我确实认为如果不这么做,不足以恪尽职守。 故选 B。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中式,文中指参加科举选拔考试”错误,结合“别以人畀其主”可知,“中式”在文中指科举考试被 录取。 故选 A。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仍留遗憾”“时人议论时对此表示惋惜”错误,结合文中的“论”的内容来看,“存仁武臣,改文秩 而任节钺,建树如此。资格固不足以限人欤?抑所遭之时异也”意思是“张存仁是武官,后来改任文职, 成为手持节钺的重臣,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天资禀赋不足以限制人吗?抑或是他生逢的时代不同吧”, 这是对传主的赞美。 故选 D。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精锐”,形容词作名词,精锐部队;“薄”,动词,逼近;“显”,明确;“檄”,名词作动词, 用檄文告知;“相率”,相继。 (2)“考校”,考核;“第”,只管;“实”,实绩;“伪”,伪造,作假。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找出张存仁针对“有民号召为逆”的危情的建议,然后理解其意思,分析其治理的理念。 如“近有民号召为逆,若反形既著,重劳大兵,莫若速遣提学,开科取士……”意思是“最近有人号召聚 集造反,如果在造反情形明显之后,再加倍烦劳大军(清剿),不如赶紧派遣提学使,组织科举考试选拔士 人……”这是说要在民众有这苗头的时候进行遏止,也就是把叛乱的苗头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速遣提学,开科取士,下令免积逋,减额赋,使读书者希仕进”意思是“赶紧派遣提学使,组织科举 考试选拔士人,下令免去积欠的赋税,减少额定的赋税,让读书人希求入仕做官”,这是说用开科取士的 方式来阻止叛逆,表明对教化的重视。 如“力田者逭追呼,则莫肯相从为逆矣”意思是“耕作的人免受胥吏催租逼役的追赶呼喊,这样他们就不 会相从成为逆贼了”,这是说要轻赋薄役,让百姓不受过重徭役的压迫,是施行仁政。 参考译文: 张存仁,是辽阳人。崇德元年,开始设置都察院,位在六部之上,任命张存仁为都察院承政。过了几 天,张存仁上书进言:“我曾经暗地里观察各位大臣贤能与否,以及处理政事的得失,只是不敢越职妄论 高低。如今皇上创立这个官职,并且以此任命我。我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附和众人的意见,这种事情很 容易;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这种事情很困难。可是我确实认为如果不这么做,不足以恪尽职守。”崇德 三年正月,张存仁上书:“礼部举办考试,命令奴仆不能参加。皇上前年科考取士,奴仆有考中的人,于 是另外挑选奴仆送给他们的主人。我们私下里认为应当让奴仆参加考试,只不过限制十个名额,假如这十 个人都是人才,为何吝惜另外拿十个人来替换呢?”这一年,都察院弹劾刑部永政郎球贪污,郎球被判罪; 又弹劾吏部和刑部起用贪赃枉法的官吏、违抗旨意败坏法令。皇上赞许并采纳。祖大寿把守锦州,攻打几 年不能攻克。张存仁上书进言:“我观察当今形势,锦州是必争之地。祖大寿曾飞扬跋扈,如今害怕被治 罪,怎么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的巢穴?他所依仗的是蒙古人,现在蒙古人大多向慕归化,他一定会起疑心而 防范他们,严加防范就会有分离之意,有分离之意就会发生变乱。恭诘把屯田耕作当做要务,率领精锐部 队逼近城池,明确地晓告蒙古人(向蒙古展示晓谕的文书),没有不相继归顺投降的。”锦州最终被攻克。 顺治二年七月,上书进言:“最近有人号召聚集造反,如果在造反情形明显之后,再加倍烦劳大军(清剿), 不如赶紧派遣提学使,组织科举考试选拔士人,下令免去积欠的赋税,减少额定的赋税,让读书人希求入 仕做官,耕作的人免受胥吏催租逼役的追赶呼喊,这样他们就不会相从成为逆贼了。”得到圣旨批复,认 为他的建议“确实是安定百姓的紧急要务”,命令各行省都依此施行。顺治六年八月,被起用为兵部尚书, 一并管辖海防事务。皇上命令各地封疆大吏考察所属守令,以文才论高低。张存仁出巡审查辖下各府县, 对清廉贤能的官吏,只要文章有一两句话通达晓畅,便注明为上等;对于不清廉贤能的官员,即使文章写 得好也排在次等。监司向他请教原因,张存仁说:“我本来是武官,空上命令我考核官员,我只须考核他 们的实绩。文章可以作假,实绩很难欺骗人啊。何况各府县的官吏很多是跟从皇帝打仗(而升迁的),从没 教他们写文章,突然以文章来衡量优劣,难道不使廉洁贤能的官吏寒心吗?”顺治九年,去世,谥号为忠 勤。评论说:张存仁是武官,后来改任文职,成为手持节钺的重臣,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天资禀赋不足 以限制人吗?抑或是他生逢的时代不同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听话丛台 李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 交待了作诗的缘由。 B. 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 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 C. 尼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 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 D. 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 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16. 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对诗中的稚 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 【答案】 ①“变成”“留作”都是平常字眼,看似普通,但两个词语,运用比喻手法,把丛台 由盛转衰缓慢的过程,形象地加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昔日的弦歌齐鸣、舞袖翩翩的繁华热闹场面与 今日山鸟乱啼、野花丛开的荒芜败落的画面,对比更加鲜明,把丛台之荒凉,写得有声有色。 【解析】 【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 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 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作者站在丛台上”说法错误。由诗歌标题可知本诗是诗人听友人谈论丛台而作,诗歌首联写有个 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所以站在丛台上的不是作者。 故选 B。 【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颈联中“变成”“留作”是动词,弦管指管弦乐器,代指音乐;绮罗指华 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这里写音乐变成了山鸟叫声;五颜六色的丝绸衣饰变成开放的野花。这两个词使 诗句构成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丛台上,山鸟啼鸣,野花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当年丛台上弦管 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早已 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花怒开,古今形成鲜明对比,使表达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耐 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情致。 【点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 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等。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 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 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拟人、通感等;(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解释诗句意);(3) 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 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答案】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容易写错的字词有:鬓、潦、遨、砌、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获取图像极为便捷, ( ),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黑格尔认为,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 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感人作品。 文艺工作者要承担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先辈意识到 了,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格局与审美。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 帜,用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使人们树立和坚持 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 悟的环节 B. 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 感悟的环节 C. 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 节被丢掉了 D. 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 环节被丢掉了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示例: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主张。 【解析】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括号前语句的主语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的主语 是“艺术的根”,与括号前语句的主语不一致,据此排除 AC 两项;BD 项的主语一致,都是“一些写实主 义油画家”,而 D 项后半句改换了主语, 故选 。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将“形式”比作“容器”。 .比喻,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 .拟人,“看”字赋予山人的情态; .夸张,“接天”是夸张; .借代,以“朱门”代指豪门之家。 故选 。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并提出了……的主语应是“我们的先辈”,而不是“这种责任”; 二是搭配不当,“提出”不能与“格局与审美”搭配。所以句子可修改为: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 意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主张。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轻女性减肥,要做到吃动平衡。吃动平衡,包括整体体重、体重成份、大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平 衡。做到这些平衡,吃动才能真正合并为健康服务。平衡的重要标志, ① 。合理体重是吃和动 外在体现的最后结果。 ② ,就要增加运动消耗;如果人很瘦还拼命运动,就要补充营养。体 重是由肌肉、微量营养素、水和电解质等多种成份组合而成,如果只说体重合理,但肌肉很少脂肪很多, 这也不行。在运动过程中,水电解质出现紊乱,却还在运动,也是不对的。 为减肥拼命运动还节食是误区。年轻女性一定要明白健康和健康体重的概念。“杨柳细腰赛笔杆”才 叫美的观念,是错误的。而且, ③ ,而不是变瘦后,没有肌肉和抵抗力,甚至连女性基本的性 征体型都没了。如果减到这个层面,减肥只能是伤害。对女性而言,合理的营养和体重,必须理解清楚。 营养状况良好、体重适宜、身心健康,才是真正体型漂亮的美。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2. 请结合原文,针对年轻女性,用两句简洁的语言提出健康忠告。 【答案】 ①就是体重正常或合理;②若体重超重;③减肥是为了健康。 吃动平衡才能服务健康,要明白健康和健康体重的概念。 【解析】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材料的话题中心是“减肥与健康”,第一空,根据“包括整体体重、体重成份、大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 平衡”“合理体重”说的是体重“平衡”,即体重要合理或正常,据此应填“就是体重正常或合理”;第 二空,根据“如果人很瘦还拼命运动,就要补充营养”推知前句说的是人胖或体重高的情况,据此应填“若 体重超重”;第三空,根据“年轻女性一定要明白健康和健康体重的概念”强调的是“健康”,而下句“没 有肌肉和抵抗力,甚至连女性基本的性征体型都没了”说的是不健康减肥的情况,据此应填“减肥是为了 健康”。 【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能力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本题要求针对年轻女性,提出健康忠告,解答时注意筛选概括原材料中的信息,表达有针对性。根据“年 轻女性减肥,要做到吃动平衡”“做到这些平衡,吃动才能真正合并为健康服务”可知,年轻女性减肥, 要注意吃动平衡,吃动平衡才能服务健康;根据“年轻女性一定要明白健康和健康体重的概念”可知,年 轻女性要重视健康,树立健康体重的观念。据此分条表述即可。 (三)写作(本题共 1 小题,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一个“飞天”梦。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继美国、苏联、法国和日本之后, 我国成为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99 年 11 月 20 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 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2003 年 10 月 15 日至 16 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 年 10 月 24 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 2011 年 11 月 3 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完成我国首次空间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任务; 2012 年 6 月 18 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2013 年 4 月 26 日,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 定轨道,开启了中国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2015 年 12 月 17 日,“悟空号”发射升空,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 质粒子探测卫星;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 年 5 月 5 日,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 升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首战告捷; 2020 年 6 月 23 日,第 55 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7 月 31 日,我国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自主建设、 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2020 年 7 月 23 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首次自主的火星探测任务,是中 国迈向深空的重要一步; 2021 年 4 月 29 日 11 时许,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 B 遥二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 火升空,发射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设的全面启动,为后续的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的 组装建造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古往今来,皎洁的月光,璀璨的星空,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体现了人们对像鸟儿一样飞行的向往。 人们多么想让地球和月球能真正地架起彩虹桥,让牛郎织女真正地相会,让嫦娥翩翩起舞在空中飞行啊! “航天梦”助力中国梦。勤劳的中国人并没有把理想限于神话,他们不断地在尝试,甚至付出了生命 的代价。只有人类世世代代的英勇实践,才能创造出航天事业灿烂的今天。 近来几年,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嫦娥一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 特别是神舟七号的宇航员翟志刚的太空行走,使我国的航天事业迈出了大大的一步。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 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航天精神 就是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航天梦”助力中国梦。万众瞩目下徐徐升空的,是中国人的自信。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古代四大 发明改变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虽然最近一两百年来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但这一状况注定不会存在太久。 中国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智慧能够撑得起自己的梦想,中国人的能力能够让梦想变成 现实。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正是基于自信,不甘于贫穷落后,不甘于在科学殿堂中被边缘化,于是奋 发图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开辟了一条通往科技巅峰的大道,让中华民族离梦想更近。 载人航天技术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这是一项高精尖技术,也是复杂而系统的技术。一次载人 航天实验的成功,意味着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也意味着一个庞大团队长时间的紧密合作。航 天事业的成功,实际上是我们科研团队和保障队伍团结进取的展示,也是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的 写照。团结进取,是未来我们不断迈向“中国梦”的保证。 探索无限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所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筑梦太空,我们不仅要遵循科学规律,也要记住我们的精神符号,让精神之 美在太空完美绽放。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看起来内容很多,实则很简单。材料开头就进行总结:“自古以 来,中国人民就有一个‘飞天’梦。”下文开始列举我国自 1970 年 4 月 24 日起一直到现在的航天成就。 故本次作文立意方面并不难,我们可以歌颂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可以歌颂伟大精神,伟大的事 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 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 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可以借此歌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告诉世人中国正在腾飞;航天事业的 成功预示中国的崛起。 【立意】1.“腾飞”的中国; 2.让民族精神之美绽放太空; 3.飞天梦,中国的骄傲。 【素材】1.“神十”一飞冲天,中国人距离自己的千年“嫦娥奔月”梦又将迈进一步。在神话传说中,嫦娥 飞上了月亮,在天上,有许许多多的神仙……在历史中,一个名叫万户的人,为了飞天,牺牲了自己的生 命…… 这些神话,这些历史,无不显示,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着飞向天空,飞向宇宙的愿望。这样的愿望经过 了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懈的努力,终于在 2003 年 10 月 16 日 6 时 28 分实现了!杨利伟乘着“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成功飞上了太空!人们几千年的梦,在这一刻成真了。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的飞天,人 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得到这样的成就。在短短的五年间,中国实现了首次问天到太空漫步的跨越。这些 成功的“首次”,将成为中国人民永恒的回忆。在“神九”,又出现了一些“首次”:首次搭乘女航天员; 首次携带活体蝴蝶。随着“神舟”的发射,中国人寄托在“飞天梦”上的越来越多,也一个个实现了。可 以说,“飞天梦”是中国梦的载体,中国梦的源泉。 飞天梦,中国梦。中华民族迈着雄健的脚步,在浩瀚的天宇上趟出一条条令世人景仰的“飞天之路”。 2.有关古人对宇宙和太空的认识,自古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当古人们目睹美丽的蓝天,面对奇异的星空时, 他们创作出了许多极富想象力的神话与传说。这些神话与传说,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同时也 孕育了后来的航空航天科学及实践。 嫦娥奔月是在我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故事之一。它说的是后羿从西天王母娘娘那里求得“不死之药”,想着 夫妻分吃,如此可以长生不老。谁知后羿的妻子嫦娥竟然偷着一人吃了,结果她不由自主地飞上天空,一 直升到月宫里。 这不仅是航空神话,而且也是航天神话。这说明古代的中国人,不仅有航空的理想,甚至还有登上月球、 征服宇宙的愿望。 3.“嫦娥 1”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主要用于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 1”号月球探测卫星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 3 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 1”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 1”号经过 8 次变轨后,于 11 月 7 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 月 18 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 月 20 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2009 年 3 月 1 日 16 时 13 分,“嫦娥 1”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 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 900 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