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卷01-2021届高三下学期语文五月份测试卷(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测试卷01-2021届高三下学期语文五月份测试卷(解析版)

ID:686089

大小:71.8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5-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2021 年高考全国卷五月集训试卷 语 文(一)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饮食风俗的变革几经移易,“分食”与“共食”在中国仍然是高下难分。 最早的史前氏族文化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通过共同劳作来求得生存,劳动生产的成果并 不丰富, 生产资料实行严格的平均分配制度,采集的食物也是共同所有。食物通过加工后,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 自进餐,这是最原始的分食制。这种饮食模式持续时间十分漫长,即便是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集体生活 形式开始向家庭生活过渡,氏族内部出现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分食”模式也没有被改变。但是,史前 人类开始大量生产陶制炊具和骨质餐具,这为商周时期“分食”的精细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等到商周时期,中国人开始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制成为非常厚重的一种饮食传统。 同时,食材的品种日渐丰富,烹饪的方式不断变革,逐渐开始出现“宴饮”的公共饮食方式,也就是说, 饮食最原始的“献祭”意义经由风俗变迁逐渐隐蔽,开始变成了一种“礼物”的馈赠与共享,共食的形式 则具有建构生者之间“我们属于同一个共同体”的文化功能。魏晋南北朝,少鼓民族与汉族的文化逐渐融 合,也带来了饮食风俗的变化,最为典型的是这时期出现了高足坐县。高桌大椅的出现,促使大家开始同 桌而食。在敦煌四七三窟壁画中已经开始出现家庭式的合桌会食场景。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代表大家已经 开始“共食”了。实际上,在一些晚唐五代的上流阶层饮宴场合中,基于长幼尊卑、主客有别的观念,还 是会在筵席中实行分餐制,是否“经济”反而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南唐《韩熙载夜宴图》里面就保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 留了一幅生动的古代饮宴的分食“现场”。在食桌上的碗碟旁边分别放着餐匙和箸,这与现代的饮食餐具 摆设无异。相较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资料多数只是描述“礼食”或者贵族宴饮的场合,魏晋南北朝至唐 代的图像资料更加丰富,也为今人一窥古代民众生活提供了不少蛛丝马迹。 到了唐末宋初,食材的多元化、烹饪样式的多变极大地丰富了宋代餐桌的菜色,教坊酒楼、勾栏瓦舍 等公共饮食空间的出现,促使饮食文化走向商业化,这是中国民众饮食文化的一次重要改革。自宋以来, 美食开始从豪门贵族走向街头百姓,从琳琅满目的飨宴到贴近民众的茶楼酒肆,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百姓的 饮食活动。 中国汉人特别喜欢在婚丧嫁娶、生日节庆的特殊日子里大摆筵席,形成一种作为礼物流动的“办桌” 文化。这种酒席一般菜色丰富、分量足,基于经济的考虑,都会采用“共食”的方式开席。更何况,对大 多数中国人而言,能与人共桌吃饭,“同吃一盆菜”,就是一种“与有荣焉”的人际关系建构,“敬陪末 座”也不会计较,觥筹交错间呈现出一种人情社会的彼此认同。 (捕编自林海聪《分餐与共食——关于近代以来的汉族饮食风俗变革考论之从分餐走向共 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 分) A.物质条件的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都迫使食制发生变革以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B.共食制由于有“经济”等诸多优点,共食制出现后取代了历史悠久的分食制。 C.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期间大量图像资料为研究食制提供了比文字更重要的材料。 D.在公共饮食空间出现后,中国传统民众饮食文化在唐末宋初产生了重要变革。 答案:D 【解析】A 项,物质条件的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都迫使食制发生变革。表述不当。B 项,“共 食制出现后取代了历史悠久的分食制。”表述不当。C 项,原文表述的是“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图像资料更 加丰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从不同时期食制的发展变化出发,分析食制与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 B.文章引经据典,用实际的例子佐证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饮食风俗中的不同食制。 C.文章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回顾了中国传统的饮食风俗中食制的产生及演变过程。 D.食制的变革表现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还表达了人们对人情社会的期待。 答案:B 【解析】文章没有“引经据典”。“用实际的例子佐证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饮食风俗中的不同 食制。” 表述不当。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3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生产力低下,史前氏族文化阶段人类平均分配食物形成最原始的分餐制。 B.商周以前,农业生产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并没能改变持续已久的“分食”模式。 C.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食风俗的变化以及高足坐具的出现导致“共食制”的产生。 D.饮食最原始的“献祭”意义在商周时期逐渐变成了一种“礼物”的馈赠与共享。 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食风俗的变化以及高足坐具的出现导致‘共食制’的产生。” 而原文表述的是“高桌大椅的出现,促使大家开始同桌而食。”表述不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但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有两个绕不开的问题:一是不可再生,二是污染。 而可控核聚变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从“进口”上说,可控核聚变所需的原料氘原子和氚原子,在地球上 非常丰富。氘在海水中储量极大,1 公升海水里提取出的氘,在完全的聚变反应中可释放相当于燃烧 300 公 升汽油的能量;而氚可通过中子与锂反应生成,在地壳和海水中,锂都是大量存在的。从“出口”上说, 可控核聚变的产物为氦和中子,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除此之 外,可控核聚变还有另一个重要特点:固有安全性。可控核聚变反应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 (摘编自《“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人民网”2020 年 1 月 10 日) 材料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于 2006 年签署,该计划由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 和印度七方参与,集中了全世界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科技力量,以验证可控核聚变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可 行性。ITER 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也是中国以平等身份参加的最大国际 科技合作项目。 中国的加入促进了 ITER 计划更好地实施,同时得益于参加 ITER 计划,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发 和技术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交流,针对当前关键技术壁垒,探索创新,不断实 现突破,我国可控核聚变已逐渐由跟跑转向并跑,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核西物院承担的 ITER 第一壁采购包半原型部件是中国团队承担的一项高难度任务。当时世界上能够满 足 ITER 第一壁特殊材料要求的只有美国。科研团队联合国内有关单位通过十多年不懈努力,不仅在特殊材 料的制备上,而且在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研制的ITER 超热负荷第一壁半原型部件于2016 年率先通过国际认证,这标志着我国该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4 (摘编自段旭如、钟武律《揭秘“人造太阳”》,《光明日报》2020 年 9 月 24 日) 材料三: 中核集团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体,已经形成了覆盖核工业完整产业链各环节的自主技术体系和自主 品牌体系,特别是自主设计建造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正阔步走向世界。目前,中核集团国内外 6 台在 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工程建设均有序推进,安全质量全面受控,是全球唯一不拖期的三代核电。在核 电领域,中核集团从自主建设 30 万千瓦、60 万千瓦到 100 万千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跨越,自北向南 建成田湾、泰山、三门、福清、昌江五大核电基地,都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 益与环境效益。中核集团是全球唯一连续 30 多年不间断从事核电站建设的企业集团,这是其他任何国家的 企业都没有的。 中核集团也积极参与核领域国际合作,布局组建海外研发中心,引进用好国际领军人才和技术资源。 发挥中核集团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 ITER 等国际科研合作,为全球核技术创新贡献中国力量。同时也加快 推进“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自主核电“走出去”,更好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余剑锋《自主创新是中国核工业之魂》,《光明日报》2020 年 9 月 24 日) 材料四: 核技术在疫情防控中“临危受命”,从 2 月 9 日到 24 日,核工业领域就有 44 家单位,完成 139 万套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其采用的辐照技术,可将灭菌时间缩短到 l 天以内。而我国国标医用防护服大 多采用环氧乙烷灭菌,需要 7 天-14 天时间。 既能用于辐照生产,又可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供热源。2019 年,山东海阳 70 万平方米的核能供 热项目一期工程正式供热,标志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正式启动。 未来,核能还将在工业供汽、海水淡化、余电制氢、同位素生产、制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瑜《清洁发电多元利用蹚出中国特色核能之路》,《科技日报》2020 年 10 月 9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可控核聚变有着反应原料丰富、绿色环保、固有安全性等诸多优点,但实现它并不容易,需要世界各国 合作探索。 B.中国加入 ITER 计划,为国际贡献了中国力量,促进了计划的更好实施,也促使我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 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C.核西物院攻坚破难,在特殊材料制备和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制了 ITER 超热 负荷第一壁半原型部件。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5 D.核技术在疫情防控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单位采用核辐照技术,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进行辐照灭菌, 大大缩短了灭菌时间。 【答案】B 【分析】“促使我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表述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 提到“我国可控核聚变已逐渐由跟跑转向并跑,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 ITER 计划成功验证了可控核聚变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可行性,那么人类将获得取之不竭的能源,将 彻底解决能源和环境的问题。 B.中国以平等身份参加 ITER 计划,承担高难度任务并圆满完成,说明我国的科技力量不断提升,也体现 了我国为实现“科技大国”的努力。 C.中核集团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领头军与核心力量,引领着我国核能向着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D.未来核技术的应用领域会愈加广泛,不仅在工业领域,还能够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为人类的生活提供 更多便利。 【答案】A. 【解析】 “人类将获得取之不竭的能源,将彻底解决能源和环境的问题”表述过于绝对。 材料一中只是提到“但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有两个绕不开的问题:一是不可再生,二是污染。而可 控核聚变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6.中国核事业是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能之路的?请结合相关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①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提升核工业的竞争力;②坚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际领 军人才和技术资源,进而提升综合能力;③坚持为全球核技术创新贡献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④坚持核能的多元开发利用,不断探索、拓宽利用领域。 题目要求分析中国核事业是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能之路的。 材料二主要说的是我国参与 ITER 计划的事,参与国际项目对我国有好处,其中有“得益于参加 ITER 计划, 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发和技术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交流,针对当前 关键技术壁垒,探索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我国可控核聚变已逐渐由跟跑转向并跑,部分技术达到国际 领先水平”;材料三也提到“中核集团也积极参与核领域国际合作,布局组建海外研发中心,引进用好国 际领军人才和技术资源。发挥中核集团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 ITER 等国际科研合作”。可见可以通过坚持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际领军人才和技术资源,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材料三提到“华龙一号”,这 是中核集团的自主创新品牌代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而中核集团“已经形成了覆盖 核工业完整产业链各环节的自主技术体系和自主品牌体系”。可见可以通过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提 升核工业的竞争力; 材料三还提到“发挥中核集团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 ITER 等国际科研合作,为全球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6 核技术创新贡献中国力量。同时也加快推进‘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自主核电‘走出去’,更好造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见可以通过坚持为全球核技术创新贡献中 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材料四主要从核能的使用价值角度,谈我国的研究成果,“既能 用于辐照生产,又可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供热源”“未来,核能还将在工业供汽、海水淡化、余电 制氢、同位素生产、制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可以通过坚持核能的多元开发利用,不断探索、拓 宽利用领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秤匠 李笙清 ①从我懂事的时候起,老镇上就有一个专门做木杆秤的铺面,招牌上写着四个大字“韦记秤店”,黑漆 描金,古色古香。韦家祖籍四川,据说还是 19 世纪末逃荒来到我们这边的,就此在老镇落地生根,开枝散 叶繁衍开来。 ②韦家秤店是祖传的手艺,男女都传,但从不传于外姓。 ③童年时,我经常到秤铺玩耍,韦老师傅一脸的白胡须。他的一个孙子狗娃跟我同年,关系十分要好, 七岁就开始学做秤,屁股上没少挨爷爷的竹板。 ④到了狗娃父亲这一代,韦家已经在周边好几个乡镇都有了秤店,挂的全是“韦记秤店”招牌,就像 如今流行的连锁店一样,使用的都是韦家家传的纯手工制秤技艺。除了制秤,“韦记秤店”还修理各种秤 具。由于信誉好,手艺精湛,质量上乘,生意特别红火。 ⑤狗娃没念过什么书,但能说会道,头脑活络。 ⑥“你可不要小看我们做秤的,这木杆秤可以说是咱们中国的‘国粹’呢!”每次喝了酒后,狗娃总 会跟我唠叨关于秤的话题。在他的讲述下,我知晓了制秤是门纯手工活,看似简单,其实从选材、刨杆、 打磨、打眼,到校秤、锥星、抛光、打蜡、上色,工序繁杂。秤砲谓之“权”,秤杆谓之“衡”,秤杆上 的秤星,也有许多讲究,一颗星代表一两重,三颗星名曰“福、禄、寿”,解释为生意人欺人一两就会“失 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无禄”,即没有官做,欺人三两则要“折寿”。狗娃侃侃而谈时,从不随意用手 比划,这一点跟韦老爷子几乎一模一样,据说是韦家祖传的家训:手是用来做秤的,不能招摇。 ⑦据说当年老镇上还有一家秤店,匠人也是外乡人,制秤手艺也不错,后来却经营不下去而转到外地 做生意去了。究其原因,主要是 20 世纪 30 年代,店主一时贪图高利,给当地湖霸制造了一杆中间打空灌 了水银的“黑心秤”,后来被渔民发现后殃及这家制秤店,结果只能卷铺盖走人了。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7 ⑧韦家制秤一直以来恪守祖训家规,口碑在外,曾数次拒绝过“黑心秤”的制作,大有唐代诗人郑薰 笔下“镜照分妍丑,秤称分重轻。颜容宁入鉴,铢两岂关衡”的高风。那时候使用木杆秤的多,粮行、渔 行、山货行等都是使用很大的木杆秤,有些做小生意的则是使用小木杆秤,乡下农户上街卖菜和鸡蛋、鸭蛋 则是使用较小的木杆秤,所以除了本地生意兴隆,许多外地商户也慕名而来,专门在“韦记秤店”订制大 大小小的秤具。尤其是那家因制作“黑心秤”的店主离开后,“韦记秤店”更是成了老镇上唯一的制秤店 铺。 ⑨家乡小镇很古老,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一条大河穿镇而过,直通长江,南 来北往做各种生意的人很多,如贩卖河鲜、绸缎、粮食、食盐的,留下一些大码头的痕迹。过去做生意大 都使用木秤,主要有钩秤和盘秤两种。特别是乡村人家,几乎家家必备,小商小贩更是人手一把,朝夕不离。 这样一来,信誉素著的韦家木杆秤就成了人们购秤的首选,不光称量准确,而且使用的材质上乘,秤纽灵 活,秤钩美观耐用,秤盘形制多样,大小不一,秤量不差分毫。特别是渔行、粮行、煤行、盐行的大秤, 需要精心丈量距离,要做到毫厘不差。 ⑩我曾看过狗娃制秤,工序繁杂而精细。先要做好头小、腹胖、尾细的杆身,然后用“雷公钻”钻出 几百个不到一毫米的秤星孔、装饰花案孔和阿拉伯数字,每个孔里嵌入铜丝、锡丝,用利刃刮断,然后敲 实、打磨、抛光,直到秤杆光滑、秤星闪亮、秤花生辉的地步。 ⑪ 如今,先进的电子秤、磅秤逐步取代了已传承 2000 多年的木杆秤,但老镇集市上仍然有一些小贩在 使用木杆秤。“韦记秤店”并没有被日新月异的时光湮没,在制作传统的木杆秤的同时,开始销售和修理各 种各样的电子秤和磅秤,生意依然红火。每次返乡,看到挂在店里的那些木杆秤,就像看到令人赏心悦目 的艺术品,我的心里总会泛起几许怀旧的思绪。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从“我懂事的时候”写起,具体描写了秤店的招牌,介绍了韦家扎根老镇的历史以及制秤手艺 传承的情况,给读者带来神秘感。 B.小说以老镇上百年老店韦记秤店的兴衰为线索串联人物故事,在大跨度的时空背景下,折射出了时代的 发展与变迁。 C.“每次喝了酒后,狗娃总会跟我唠叨关于秤的话题”,小说借狗娃引出制秤的过程,既令人信服,同时 也突出了狗娃无比自豪的心理。 D.结尾写如今看到店里的木杆秤就勾起“我”怀旧的思绪,一方面表明木杆秤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另一 方面也表现了“我”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8 答案:B 【解析】 B 项,“韦记秤店的兴衰为线索”说法错误,文中写了韦记秤店与时俱进,顺 应时代而发展,并没有体现它的“衰”,也不是以此为线索的。 8.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①揭示了木杆秤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文章更富文化底蕴。②有关 “秤砣”“秤杆”“秤星”的解读,照应下文“黑心店”的关门,凸显了做生意、做人都应诚实守信,突 出了狗娃、韦老爷子恪守信义这一特点。③通过揭示传统木杆秤蕴含的文化内涵,体现小说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发扬传统精神的主题。 9.有人认为李笙清的这篇小说散文化特征明显,请结合文章分析其“散文化”特点的具体体现。(6 分) 参考答案:①弱化故事情节,小说只是对狗娃向“我”讲述木杆秤制作、“黑心秤”等片段进行了叙 述,文中事件相对零星、简单,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散文“形散”的特点类似。②人物形象不够 鲜明丰满,文章对“韦老爷子”“狗娃”虽有描写,但缺少丰富化和个性化的鲜明特征。③语言优美、生 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文中综合使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议论、叙述 等表达方式熔于一炉,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四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璁,字秉用,永嘉人。举于乡,七试不第。将谒选,御史萧鸣凤善星术,语之曰:“从此三载成进 士,又三载当骤贵。”璁乃归。正德十六年登第,年四十七矣。世宗初践阼..,议追崇所生父兴献王。廷臣 持之,议三上三却。璁时在部观政,以是年七月朔.上疏。帝方扼廷议,得璁疏大喜,曰:“此论出,吾父 子获全矣。”亟下廷臣议。廷臣大怪骇,交起击之。四年冬,进詹事兼翰林学士....。璁缘饰经文,委曲当帝 意,帝益器之,奏必下璁议。顾帝取独断,璁言亦不尽入。十年二月,璁以名嫌御讳请更。乃赐名孚敬, 字茂恭,御书四大字赐焉。夏言恃帝眷,数以事讦孚敬。孚敬衔之,未有以发。纳彭泽言构陷行人司正薛 侃,因侃以害言。八月,彗星见东井,帝心疑大臣擅政,孚敬因求罢。十二年六月,彗星复见毕昴间,乞 避位,不许。十四年春得疾,帝遣中官赐尊牢,又遣中官赐药饵,手敕言:“古有剪须疗大臣疾者,朕今 以己所服者赐卿。”孚敬幸得温谕,遂屡疏乞骸骨。命行人御医护归,有司给廪隶如制。明年五月,帝复 遣锦衣官赍手敕视疾,趣其还。行至金华,疾大作,乃归。十八年二月卒。帝在承天,闻之伤悼不已。孚 敬刚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时进谠言。帝欲坐张延龄反族其家孚敬诤曰延龄守财虏耳何能反数诘 问对如初及秋尽当论孚敬上疏救帝恚,故为重语愒止孚敬,而孚敬意不已。他若清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 内臣,先后殆尽,皆其力也。持身特廉,痛恶赃吏,一时苞苴..路绝。其卒也,礼官请谥。帝取危身奉上之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9 义,特谥文忠,赠太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帝欲坐/张延龄反族其家/孚敬诤曰/延龄/守财虏耳/何能反/数诘问/对如初/及秋尽当论/孚敬上疏 救 / B.帝欲坐/张延龄反族其家/孚敬诤曰/延龄/守财虏耳/何能反/数诘/问对如初/及秋尽当论/孚敬上疏 救/ C.帝欲坐张延龄反/族其家/孚敬诤曰/延龄/守财虏耳/何能反/数诘/问对如初/及秋尽当论/孚敬上疏 救/ D.帝欲坐张延龄反/族其家/孚敬诤曰/延龄/守财虏耳/何能反/数诘问/对如初/及秋尽当论/孚敬上疏 救/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践阼,古代庙寝堂前有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意即走上阼阶主位,即登基。 B.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具文翰,掌制诰,兼管选举祭祀,是皇帝近臣。 C.朔,阴历每月的初一称之为“朔”,此外,一月之中,十五称“望”,月末称“晦”。 D.苞苴,原指包裹鱼肉的蒲包,后指赠送的礼物,“货贿必以物苞裹”,故引申为贿赂。 答案:B 【解析】主管“选举祠祀”的是礼部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璁科举不顺,中年登科及第。张璁乡试中举之后,却屡次科考失利。擅长占星术的萧鸣凤告诉他 日后定能科考登第,其后果如其言。 B.张璁抓住时机,竟能骤然显贵。在明世宗追封父亲名位受阻的时候,张璁能够抓住时机,及时上疏, 得到皇帝认可,从而受到皇帝器重。 C.张璁多次请辞,深受皇帝倚重。每当星象有变,张璁就请求辞职,但皇上没有应允。后因病请辞, 皇上就派中官赐尊牢、药材表示慰问。 D.张璁刚明果敢,不畏勋戚权宦。张璁受到皇帝恩遇之后,也时时进献正直言论。清查功勋贵戚的庄 田,罢免当权的宦官,多有张璁之力。 答案:C 【解析】“后因病请辞,皇上就派中官赐尊牢、药材表示慰问”错。由“幸得温谕,遂屡疏 乞骸骨”可知,慰问在前,请辞在后。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0 13.把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亟下廷臣议。廷臣大怪骇,交起击之。(5 分) 答案:马上交由朝廷大臣讨论。朝廷大臣感到十分奇怪惊骇,交相攻击张璁。(亟:马上、立即,1 分;大:十分,1 分;怪骇:感到奇怪惊骇,1 分;交起击之:交相攻击张璁,1 分;语意通顺 1 分) (2)夏言恃帝眷,数以事讦孚敬。孚敬衔之,未有以发。(5 分) 答案:夏言倚仗着皇帝的眷顾,多次借事揭发张孚敬。张孚敬怨恨他,但没有发作的机会。(恃:倚 仗;1 分;数:多次;1 分;讦:揭发,1 分;衔:怀恨在心,怨恨,1 分;语意通顺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4-15 题。 [双调·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注]逆旅淹留。枕上十 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 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潦倒之时,曾客居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一家旅店,备受冷落, 后来却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曲的第一句以写梧桐叶落,雨打芭蕉破题,营造出一个怅惘、凄凉的意境。 B.曲的第二句表明了作者夜不能寐、愁肠百结的心情,午夜梦回,再难入眠。 C.该曲运用数字极为巧妙,将游子思家、逆旅愁起的情景描写得细致入微。 D.曲的最后一句作者从正面落笔以年迈双亲的忧思表现出更加浓烈的亲情。 答案:D 【解析】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 以年迈双 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遂使全曲的立意更加独特,深扣人心。 15.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是元代文人的智慧精髓。请分析这首元曲的艺术手法及其表 达效果。(6 分) 答案:①用典。作者引用“新丰”这一典故,丰富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羁旅客愁、备受冷落的情怀。 ②对偶。“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为鼎足对。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 挫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抒情性强。③渲染。作品首先渲染了伤感的情绪,“梧桐”“芭 蕉”“夜雨”,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全曲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1 听夜雨的情景。(每点 2 分,“反复”“烘托”以及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酌情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 离 骚 》 中 用 方 圆 不 相 合 说 明 自 己 和 世 俗 小 人 不 相 容 的 两 句 是 : “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一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示自 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 (3)杜甫在《春望》中“ , ”两句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 答案:(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3)烽火 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现象级文化类节目,到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的《清明说吧》《写 在墓碑上的人生》等新节目模式,对传统文化的青睐和回归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创、低 成本、接地气、________,这些节目内容清晰、风格充实,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更直指世道人心,( )。从山东尝试让儒学走出大学课堂而重新回归乡村生活,到成都、贵阳、 昆明、重庆等西南 4 城市联合举办国学吟诵活动,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的中华传统信条迎来春天,在 乡村、在城市,传统文化热________。当代人类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 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人与自然关系________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和储存着中华民族几千 年的智慧和力量,具有最广泛的社会认同,是中华民族________、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通过各种形式继 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解决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是凝聚社会共识、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厚力量。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些节目风格充实、内容清新,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 B.这些节目风格清新、内容充实,不仅直指世道人心,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C.这些节目风格清新、内容充实,不仅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更直指世道人心。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2 D.这些节目风格充实、内容清新,不仅直指世道人心,更触摸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 【答案】C 【解析】 A 项,搭配不当,“风格”与“充实”不搭配。B 项,语序不当,应该先“触摸 到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结”,再“直指世道人心”。D 项,“风格”与“充实”搭配不当,且 语序不当。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对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B.社会风气逐渐变好,起着引领作用 C.因此逐渐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化 D.良好的社会风气引领了其逐渐转化 【答案】 A 【解析】 B 项,前后主语不一致。C 项,强加因果,夸大影响。D 项,主客颠倒, 前后主语不一致。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寓教于乐 盛极一时 剑拔弩张 息息相关 B.学以致用 盛极一时 分崩离析 生生不息 C.学以致用 方兴未艾 分崩离析 息息相关 D.寓教于乐 方兴未艾 剑拔弩张 生生不息 【答案】 D 【解析】 寓教于乐:把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学以致用:学 习能应用于实际。结合语境,相应空缺处宜用“寓教于乐”。盛极一时:在一个时期之内非常兴盛。方兴 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结合语境,相应空缺处宜用“方兴未艾”。分崩离析:形 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剑拔弩张:指形势紧张,一触即发。结合语境,相应空缺处宜用“剑拔弩张”。 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语境,相应空缺处宜用“生生 不息”。 20、“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2 分 ) ( )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请按照以上对联的格式,再仿写一句下联: (5 分)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3 答案 B 根据上联“月送花香浮小院”的结构,上联由七个字组成.第一字是名词,第二个字为 动词,第三、四个字为名词短语,第五个字为动词,第六、七个字为名词短语.首先排除 A,因为它的结构 与上联不对应.然后看 B,结构一致,内容相关,可以.C“天明”与上联的“小院”不对应,D“到满园” 与上联中的“浮小院”不对应.因此,应选 B. 仿写略。 21.根据下列表格内容,以复兴中学语文组的名义,为活动拟一则面向全校师生的启事,并于 2021 年 5 月 1 日发布,正文内容不超过 100 字。(5 分) 启事 为普及古典名著,弘扬传统 文化,探究《红楼梦》的奥秘, 学校语文组将于 3 月 8 日至 15 日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办阅读《红楼梦》活动。活动形式丰 富,有“影视欣赏”“红楼论坛”“红学讲座”等,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昭通市民族中学语文组 2021 年 5 月 1 日 评分标准:格式 2 分,错一处格式扣 1 分。“启事”居中;开头一行缩进 2 字;落款靠右, 且组别和时间分行。内容 3 分,漏一处内容扣 1 分。内容 5 项,分别为“目的”“内容”“时 间”“地点”“形式”。①【目的】为普及古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探究《红楼梦》的奥秘, ②【时间、地点、内容】学校语文组将于 5 月 1 日至 4 日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办阅读《红楼 梦》活动。活动形式丰富,③【形式】有“影视欣赏”“红楼论坛”“红学讲座”等,欢迎全 校师生积极参与。 昭通市民族中学语文组 2021 年 5 月 1 日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活动负责科组 复兴高中语文组 活动宗旨 普及古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 活动内容 阅读《红楼梦》 活动时间 2021 年 5 月 1 日至 4 日 活动地点 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活动形式 影视、论坛、讲座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4 某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希望大家通过在校内张贴的“文明校园,你我共建”“说文明话,做文明 人”等标语,或在校内播放有关文明倡导的相关视频等活动来营造氛围,共同制止不文明行为。 某单位规定:成立不文明行为纠察队,负责监督员工的不文明行为,发现员工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等不文明行为,一次罚款 100 元,办公室当天通知财务从工资里扣除。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朝阳中学引起热议,有的为某校注重道德引领叫好,有的则认为某单位的规则约 束更有实效。为此,朝阳中学将举办-一次辩论赛,正方是“文明言行,道德引领更重要”,反方是“文明 言行,规则约束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为标题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 的观点。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解析]本题是供材料命题作文,任务驱动明显。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完成写作 任务。本题材料一是讲某校注重道德引领培养文明言行,材料二是讲某单位利用制度约束手 段让员工养成文明言行。由此引出了正反两个观点:”文明言行,道德引领更重要”和“文明 言行,规则约束更重要”。 本次写作的场景是朝阳中学将举办一次关于这两个观点的辩论赛。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 方(正方或反方)为标题写-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还要注意结 合材料,联系生活。注意辩论词的格式,开头应该亮明观点,接着证明己方观点,行文中注 意驳斥对方观点,最后总结、重申己方观点。要有开头和结束语。语言要简洁有力,逻辑性 强,符合辩论的特点。 注意行文的重点应是讲文明言行,为什么道德引领更重要或规则约束更重要。可以从效果、可行性甚 至人性等角度进行辩论。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