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高三4-5月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2021届高三4-5月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ID:686182

大小:12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广东省梅州市 2021 届高三 5 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茶是中华文明的绿色 ,是华人日常生活 的一部分,正如陈正祥所言:“饮 茶是汉文化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茶香的氤氲中,在茶礼的交往之中,在香茗的 之 中,中国人达到心驰神醉、物我两忘的境界,体现出中华民族尤其是文人君子们独特的世界 观、生命价值观、处世哲学观以及由此形成的“冲淡”的审美情趣。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将茶的开发利用 到 了神农时代。陆羽所说饮茶发端于神农氏,从严谨的学术视角来看,应视为茶的传说故事。 实际上,根据目前可靠的资料显示,中华饮茶史开始于汉代。虽然如此,我们仍旧可以说中 华茶文化有悠久的两千年的历史。日本、韩国等较早饮茶的东亚国家,其饮茶史和成熟的茶 文化史,比中国晚了将近一千年。 1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徽标 不可缺少 品味 追溯 B. 标志 不可缺少 品咂 回溯 C. 徽标 不可或缺 品咂 追溯 D. 标志 不可或缺 品味 回溯 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冲淡”的双引号的用法一致的是 A.梅州人素爱唱山歌,梅州享有“山歌之乡”的美誉。 B.著名诗人黄遵宪更是赞誉客家山歌为“天籁难学”“妙绝古今”。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18.C(“徽标”和“标志”均为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相比较而言,“徽标”更形象,“标 志”可指抽象的概念;“不可缺少”“不可或缺”意思相近,“不可或缺”用词更典雅,与选 文的语言风格更和谐;“品咂”和“品味”都有品尝滋味的意思,“品咂”更生动地表现出品 茶时的动作;“追溯”偏重通过回忆追寻事物本质、由来,“回溯”是回顾、回忆,由来,此 处用追溯更好) 19.D(文中“冲淡”双引号表示突出强调的作用,A 项表示特定称谓,B 项表示引用,C 项 表示否定讽刺) 20.(1)“根据目前可靠的资料显示”改为“根据目前可靠的资料”或“目前可靠的资料显 示”;(2)“虽然”改为“即便”;(3)“有悠久的两千年的历史”改为“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 广东省汕头市 2021 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学习书法,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韵,历代书法家 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 )古代书家苏轼喜用浓墨。苏东坡对 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 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与浓墨相反的便是淡墨。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 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明代董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他的用墨浓淡变化丰富,空 灵剔透,清新雅致。其实,浓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 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 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色浓黑,墨不浮,能入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B.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墨色浓黑,墨不浮,能入纸。 C.墨色浓黑,具有凝重沉稳、神釆外耀的效果,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入纸。 D.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入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18.【答案】D 【解析】用“墨色”一词与上一句的“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的“浓墨”“墨法”勾联 照应下文“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一句,可见,应该把效 果句“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放在句尾 19.【答案】B 【解析】B 是引用典故,ACD 是比喻手法。 20【参考答案】历代书法家需要下一番功夫(或:历代书法家非下一番功夫不可【评分标准】 两种修改方法均可,修改正确给 3 分。 广东省潮州市 2021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主要居住区域,围绕 中原礼仪文化为中心,经历史演变而形成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个性,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 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集中体现了我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煌煌文明,也承载了汉族的 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汉服的纹饰喜欢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图纹,如“六合同春”“五谷丰登”“锦上添花”等 图案。( ),如恋人互赠信物和新婚婚服上会采用鸳鸯的图样,叫“鸳鸯同心”“鸳鴦戏 水”等;寿诞则采用龟、鹤的图样,叫“龟鹤齐龄”“松鹤长寿”“鹤献蟠桃”等,取长寿的 寓意。 汉服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如一坛封藏的美酒,古色古香回味悠长隽永;又如一本宏制 的帛书,在一丝一线中延续中华民族不朽的文明。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因此,依据不同的场合,会选择不同的纹饰通车 B.时,依据不同的场合,会选择不同的纹饰 C.同时,选择不同的纹饰,会依据不同的场合 D.因此,选择不同的纹饰,会依据不同的场合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同的一项是(3 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1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衔接连贯的判断能力【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结合上下文可知括号内的内容与上文并非因果关系,应构成并列关系,以 “同时”承接上文更恰当根据“如恋人互赠信物和新婚婚服上会采用鸳鸯的图样”“寿诞则 采用龟、鹤的图样”,可知下文是按照场合再说图样纹饰的方式展开叙述的,故先说“根据不 同的场合”,再说“选择不同的纹饰”与下文衔接更有连贯性 19.【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 项,比喻,以玉壶中的冰心,比 喻自己心。冰心在玉壶之中,比喻人坚守清廉正直品行。B 项,借代;C 项,夸张;D 项,借代 20【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修改病句的能力 【参考答案】把“围绕”改为“以”;句末补上“的服装”(修改正确处工分,2 处 3 分 【答案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围绕…为中心”句式杂糅;二是句末缺少中心语“的 服装”。 广东省普宁市普师高中校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吃饭的必备工具,它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木棍,但却有挑、 拨、夹、拌、扒等功能。在我国的餐桌礼仪中,筷子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随处日常可见的 筷子,承担着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传统,对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国人早在 3000 多年前,就已经使用筷子吃饭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使用 筷子的习俗皆由中国传入。筷子,( )。筷子的“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 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 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这是中国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 远不是简简单单的两根小木棍那么简单,筷子送孩子,寄望“筷长筷长,快长快长”;筷子送 恋人,寓意“成双成对,永不分离”;筷子送老师,则有“耿直而不弯曲、奉献而不求回报”的 含义……筷子,传承着中国的饮食文化,是联系中国人情感的一根纽带。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 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18.B 19.①“随处”和“日常”换位置。②“承担”改为“承载”。③“对”改为“与”。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依据语言情境和上下句意关系。下句中“筷子的‘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解 读”表达了筷子的深层文化含义,为此照应选项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排除 AD。上句叙 述对象是“筷子”,文意逻辑应先说工具再到智慧结晶,排除 C。 广东省 2021 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家里老旧的手摇纺车,构造十分简单,有底座、转轮、摇柄和定子四部分组成,除了用 金属制作定子,其余都是木质材料的。转轮和定子之间以绳弦连接,摇动手柄,驱动定子, 即可纺出线来。 每到棉花采收季节,母亲把采摘下来的棉花,捡了又捡,晒了又晒,弹好之后,又撕成 一绺一绺的,搭上梃子,搓成棉穗。然后,用干净的包被一兜,以备纺线时取用。纺好的线, 母帝抽空络线,经过浆线、经线,土法染成红、黄、蓝三种颜色。多道工序过后,就上机织 布。织布机就是《木兰辞》里“唧唧复唧唧”的那种、“砰砰”的机杼声和梭子欢快的,“呱 嗒”声,和谐而有节奏。 从我记事起,母帝就常常在我面前纺线。母亲自然地坐在纺车前,右手转动摇柄,左手 捏着棉穗,向左后上方缓级抽动,然后,再向前送出,往复之问,棉线就缠绕在定子上了。 母亲的身影和纺车能动的影像,被煤油灯光照射在老屋的墙上,是一幅流动的画。多少次深 夜醒来,那“吱扭吱扣,嗡……”,“吱扣吱扭,嗡……嗡……”的纺车声,就萦绕在耳畔, 好像一首催眠曲,使我心境安静,很快就再入梦乡。 1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引发读者的想象,穿越时空,令人回味。 B.拟声词的使用,调动了读者的感观,令人仿佛置身于母亲织布的现场。 C.运用夸张手法,把机杼和梭子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母亲技艺高超。 D.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语言表达自然准确,饱含深情,意蕴深厚。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吱扭吱扭,嗡····嗡·.”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跨省旅游的恢复,人们纷纷憧憬出门旅游休闲,或走进山林,或驰骋草原,或畅游大 海…… B.一阵雨过后,天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色彩明艳的蒙古包如同一朵朵娇艳的鲜花绽放在翠 绿的草原上…… C.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就描写了贴春联过春节的情景。 D.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 来……”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 2021 年招生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 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 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 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 大致相当;( )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 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 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 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第 18 题 考查语句衔接,能力层级 E。 【参考答案】 18.(3 分)C 【解题说明】 第二句“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从后面的冒号,我们知道 后面表达的是跟这句话相应的内容,就是“棋盘”和“棋子”。括号前面是分号,介 绍了“棋盘”,那分号后面就是要跟这个“棋盘”相接,应该是“棋盘”作为主语。 这样 AB 两项我们就可以排除了。括号后面的内容是介绍“棋形了,所以括号里面的 内容必须有”棋子,而且“棋子”也要作为主语,这样就可以判断选 C 为答案。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 19 题 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层级 C。 【参考答案】 19.(3 分)B 【解题说明】 首先要辨别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辨别四个选项的诗句分别使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再进行比较,哪个选项使用的修辞手法跟画波浪线句子是一样的, 就可以选出答案选项。 画波浪线句“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 A 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代指音乐,“案牍”借代繁杂 公务,该项是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 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以花喻雪的经典名句,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 C 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个“怒”字,把秋风人格化,是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无死”是反问,“汗青”借代 史册,运用了反问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这样答案该选 B。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第 20 题 考查语病修改,能力层级 E。 【参考答案】 示例一: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千年,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 化遗产之一。 示例二: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 遗产之一。 评分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解题说明】 “距离今天”“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语义重复,要么是“距离今天已经超过四 千年”,要么是“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句式杂糅,要么是“围棋 被(我们)称为……”,要么是“我们称之(围棋)为……”。更多考生是改为“距 离今天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这样改也是可以的。 考生用两种方式修改,一种是整个句子重新拟写,一个是写出修改指令。两种方 式都是可以的,但是从评卷的角度,建议用第一种方式。 广东省 2021 届高三二轮冲刺•新高考•信息卷语文试题(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茉莉花开放的时候,会有香气释放出来,( )茉莉花朵的香气物质是以糖苷类的前体 物质存在的,这些前体物质并没有本身气味,只有经过特殊酶的作用下才会分解成有香气的 物质。而促使香气物质释放的酶只有在低温和黑暗状态下才会活跃起来,将那些香气物质释 放到空气中来。这就是茉莉花在夜晚会更香的原因。 这些化学物质不单单能引起人类的注意,更重要的是特别对一些昆虫的胃口。在皎洁的 月光下,顺着香气这个路标的指引,各种蛾子能很容易找到盛开的茉莉花。于是,它们在享 用花蜜的同时,顺道也为茉莉花传播了花粉。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特别是在夜晚时分,最浓郁的就是茉莉花的香气。 B.特别是在夜晚时分,茉莉花的香气更显浓郁。 C.茉莉花的香气特别是在夜晚时分更显浓郁。 D.茉莉花的香气在夜晚时分最浓郁。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18、答案:B 解析:括号内语句意在突出夜晚时分的茉莉花更香,且与本段末句相照应,故排除 A、D; 与 C 项相比,B 项与前文衔接更加紧密。 19、答案:C 解析:原文画波浪线句子与 C 项均使用比喻修辞,分别把茉莉花的香气比作“路标”,把 鬓发比作“云”。A.借代、对偶、夸张,用“烽火”代指“战火”,“抵万金”夸张。B.对 偶。D.拟人。 20、答案:示例:这些前体物质本身并没有气味,只有在特殊酶的作用下才会分解成有香气 的物质。(3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