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东各地高三语文模拟题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广东各地高三语文模拟题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ID:686235

大小:10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5-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广东各地高三模拟题文言文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广东二模】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 日千里,王佐才也。”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三公并辟.,以 司徒高第为侍御史。及帝崩.,乃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召允与谋事。献帝即位, 拜太仆,再迁守尚书令。允见卓祸毒方深,篡逆已兆,密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谋 共诛之。乃上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并将兵出武关道,以讨 袁术为名,实欲分路征卓,而后拔天子还洛阳。卓疑而留之,允乃引内瑞为仆射,瓒为尚书。 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 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允纳其言。三年春,连雨六十余日,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霁.., 复结前谋。瑞曰:“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此期应促尽,内发者胜。几不可后, 公其图之。”允乃潜结卓将吕布,使为内应。会卓入贺,吕布因刺杀之。允性刚棱疾恶,初 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卓部曲将李傕、郭汜等先 将兵在关东,合谋为乱,攻围长安。城陷,吕布奔走。布驻马招允曰:“公可以去乎?”允 曰:“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 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傕乃收允,杀之。允时年五 十六。天子感恸,百姓丧气,莫敢收允尸者,唯故吏平陵令赵戬弃官营丧。 (节选自《后汉书·王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B.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C.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D.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传,“经”与“传”的合称,指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与解释的书。 B.辟,古代指皇帝或王或诸侯等召见贤能之士,并授予其官职。 C.崩,君主时代对帝王死亡的讳称,也用“驾崩”“山陵崩”等。 D.请霁,即“求雨”,是古代人们祈求上天降雨的一种重要仪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允志向远大,才华出众。他年轻时就追求高尚的节操,有志为国立功;他常诵读经 传,早晚学习骑马射箭;郭林宗认为他有辅佐君王的才能。 B.王允性情刚烈,疾恶如仇。他性格刚直,不畏强权,董卓已居高位,当意识到董卓有 谋反的征兆,他毅然联合各路人马,为朝廷设法铲除董卓。 C.王允深谋远虑,坚持不懈。为瓦解董卓的逆谋,他先与黄琬等谋划,借讨伐袁术之名 分兵围剿董卓;虽未成功,但招揽士孙瑞等人,继续谋划。 D.王允忠君爱国,受人爱戴。李傕和郭汜起兵谋反,攻破长安城,他拒绝吕布逃走的建 议;他被叛军杀害后,百姓十分愤怒,叛军不敢给他收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卓既歼灭,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 (2)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 14.为了除掉董卓,王允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3 分)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参考答案】B(3 分) 【试题分析】二年,卓还长安,封允为温侯。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 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11.【参考答案】D(3 分) 【试题分析】请霁,祈求上天停止下雨的活动,而非“求雨”。 12.【参考答案】D(3 分) 【试题分析】“百姓十分愤怒,叛军不敢为他收尸”不正确,文中的意思是百姓感到丧 气,情绪低落,没有人敢去为王允收尸,只有王允的老部下平陵令赵戬自动解职去官为他办 理丧事。 13.【参考答案】(1)董卓被诛杀之后,王允秉持正道谨慎稳重,不再使用为应付董卓 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4 分。大意 2 分,“既”“循”各 1 分。) (2)皇上年幼,只能依靠我罢了,现在遇到危难,(我)苟且免于损害(或:侥幸逃脱), 我不忍心啊。 (4 分。大意 2 分,“恃”“苟”各 1 分。) 14.【参考答案】①联合同道,共同谋划;②结交吕布,作为内应;③假意逢迎,从长 计议。 (3 分。每点 1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参考译文】 王允字子师,是太原郡祁县人。他家世世代代在州郡府中任职为官。同郡郭林宗曾经看 到王允,认为他奇特,说:“王生进步真快啊,有辅佐君王的才能。”王允年轻时就追求高尚 的节操,有志为国立功。经常诵读经传,早晚学习骑马射箭。三公都征召他,他因司徒考试 成绩最佳担任了侍御史。灵帝逝世后,王允回京师奔丧。当时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找了 王允商量。献帝继位,他担任太仆,后又调任守尚书令。王允看见董卓的祸毒越来越深,篡 夺帝位的逆谋已经显露出来,就暗中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谋议共同诛杀董卓。 于是奏请任命护羌校尉杨瓒代理左将军职务,执金吾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都带兵从武关出 发,假借讨伐袁术的名义,实际上是想分路征讨董卓,然后保护天子回到洛阳。董卓怀疑而 留下王允,王允于是推荐士孙瑞任仆射,杨瓒任尚书。初平二年,董卓返回长安,封王允为 温侯。王允坚决辞让不接受。士孙瑞劝说王允说:“正人君子保持谦逊自我约束,但要看时 势行事。您与董太师一起任职共同受封,而您唯独突出自己的高节,(不受封爵,)难道是才 华内蕴,不漏锋芒的办法吗?”王允接受了他的意见。三年春,一连六十多天下雨,王允和 士孙瑞、杨瓒登台祈祷上天放晴,再次商讨诛杀董卓的事。士孙瑞说:“自从岁尾以来,都 不见太阳,一直下雨没有晴天,这是上天暗示董卓气数已尽,接受预兆发动攻击的人要获胜。 机会不可以错失,您赶快图谋吧。”王允于是暗中联合董卓的部将吕布,让吕布作为内应。 当董卓入朝祝贺(献帝病愈的时候),吕布趁机诛杀了董卓。王允性情刚烈,疾恶如仇。开 始害怕董卓这只豺狼(怀疑),所以压抑自己,委屈自己假意跟随董卓。董卓被诛杀之后, 王允秉持正道谨慎稳重,不再使用为应付董卓而暂时采取的办法。董卓原来的部将李傕、郭 汜等先前率兵驻守在关东,一起合谋作乱,围攻长安。长安城被攻破,吕布逃跑。(逃走前) 吕布停马招呼王允说:“您可以走了吗?”王允说:“如果承蒙祖先神灵的保佑,在上能够保 护国家安全,这是我的愿望。如果做不到,就献出生命来殉国难。天子年幼,只能依靠我罢 了,现在遇到危难,(我)侥幸逃脱,我不忍心啊。拜托驻守关东的各位,务必要以国家为 念。”(后来)李傕就逮捕了王允,杀害了他。王允当时五十六岁。皇帝十分悲痛,百姓们感 到丧气,没有人敢去收殓王允的尸体,只有王允的老部下平陵令赵戬自动解职去官为他办理 丧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深圳二模】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起, 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 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异曰:“有老母在城 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多暴横,独有刘 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 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光武自蓟东南驰,至饶阳无蒌亭,时天 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入道傍空舍,异复进麦饭。因复度呼沱 河,从破王郎,封应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 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 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从平河北,诸将并劝光 武即帝位,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时赤眉暴乱三辅,乃遣异讨之。拜为征西大将军,与邓 禹共攻赤眉。异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 遂惊溃。追击,大破之。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帝使以章 示异。异上书谢曰:“臣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见 所示臣章,战栗怖惧。”诏曰 :“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 意?”赐以珍宝衣帛。异稽. 首.谢曰: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 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 军,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 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B.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 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C.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 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D.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 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从事,文中指官职,亦称“从事掾”,为汉刺史的佐吏;现代指干某项事业。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文中指刘秀登上帝位之后自封的名号。 D.稽首,古代跪拜礼,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片刻,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冯异慧眼独具,投身明主。他赞赏刘秀不虏掠的行为,为其风采气度所折服,认定此人值 得托付,苗萌深表认同,和他一起归顺了刘秀。 B.冯异领兵有方,鞠躬尽瘁。他带领的队伍,进退有度,军容严整;他为刘秀立下了 汗马 功劳,可惜在攻打落门时,出师未捷便病死军中。 C.冯异为人谦让,不矜己功。路上遇到其他将领,他主动避让;诸将聚在一起评议功 劳, 他没有参与而选择独处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 D.冯异忠心为主,获得信任。有人构陷冯异,冯异得知此事后,上书向皇上表明忠心 并且 主动认罪,最终刘秀顾念旧日的恩情而宽恕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 (2)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 14.冯异是如何打败赤眉军的?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体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 能 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本题在 A、C、D 三处分别设置两处、一处、一处错误。A 项的“臣今愿国家 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应在“之难”后断开,使“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 形成一体,其意为臣现在希望陛下您不要忘记河北的困境,如果将“小”放在前面,则有句 式杂糅之嫌,且其文意逻辑(“无忘河北之难小”)不通。“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应在“宴 见”后面断,其意为后来屡次召见参加宴饮朝会,商定计策夺取蜀地。 “见”如果放在 下面则语意不通。C 项的“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应在“宴见”后面断。 D 项的“臣今 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应在“之难”后断开,使“臣今愿国家无忘河 北之难”形成一体。B 项没有错误 ,是正确选项。正确断句为:“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 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全句意思 是:“臣现在希望陛下您不要忘记河北的困境,小臣不敢忘巾车蒙赦的恩德。”后来屡次召见 参加宴饮朝会,商定计策夺取蜀地,逗留十多天,命令冯异妻子儿女随冯异返回西部。 11、【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中文化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文意,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 项涉及中国 古代典籍知识。《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 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以《春秋》为本,通过 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因此,A 项正确。B 项考查中国古代官制 与及该词所示的现代语义。“从事”在古代可指官名,亦称从事掾, 是汉代刺史的佐吏,分 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文中即指此类官职。在现代汉语中,“从事”一般指干某项 事业。因此,B 项正确。C 项考查中国古代帝制称号。古代皇帝一般有四种称号,分别为尊 号(徽号)、谥号、庙号、年号等。尊号在秦末汉初就已经出现,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 称号。选项中“文中指刘秀登上帝位之后自封的名号” 是错误的。根据原文“从平河北。 诸将并劝光武即帝位。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可知刘秀称帝类似“黄袍加身”,为臣下推 举,而非“自封”。所以,C 项错误。D 项考查古代礼制知识。稽首,稽是“停留,拖延” 的意思,稽首的意思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它是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 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由此可知,D 项是正确的。 12、【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文言文 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 C 级。 【试题分析】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然后选择其中较为 重 要又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对不同方面的文意进行分析和 概 括。从文章看,四个选项的概括均正确,其中三个选项的分析也正确。A 项对应原文“异归, 谓苗萌曰:‘今诸将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 也,可以归 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 其分析是,冯异“赞赏刘秀不虏掠的行为,为其风采气度所折服, 认定此人值得托付,苗 萌深表认同,和他一起归顺了刘秀”,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转述, 是正确的。由这些事实, 也可以看出冯异“带领的队伍,进退有度,军容严整”。“冯异慧眼独具,投身明主”,因此, A 项正确。B 项对应原文“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异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 道侧。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以及“明年夏, 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等内容。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冯异“带领的队 伍,进退有度,军容严整”,他“为刘秀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在攻打落门时,出师未捷便 病死军中”。基于这些事实,可以说“冯异领兵有方,鞠躬尽瘁”。故而,B 项正确。C 项对 应原文“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 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其分析是,冯异“路上遇到其他将领,他主动避让; 他所诸将聚在一起评议功劳,他没有参与而选择独处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是对原文 的转述,是正确的。由这些事实,可以看出冯异“为人谦让,不矜己功”。因此,C 项正确。 D 项对应原文“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帝使以章示异。异 上书谢曰:‘臣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见所示臣章, 战栗怖惧。’ 诏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赐以 珍宝衣帛”,其分析是 “有人构陷冯异,冯异得知此事后,上书向皇上表明忠心并且主动认 罪,最终刘秀顾念旧日的恩情而宽恕了他”。由原文“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 面, 以立微功”“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可知冯异的谢表中没有“主动认罪”之意,主要 是自述而求获得皇帝的理解,因此,说冯异“主动向皇帝认罪”和“(皇帝)宽恕了他” 是 错误的。因此,D 项错误,是本题正确答案。 13、【参考答案】(1)冯异微行出城巡视下属各县,被汉兵抓获,当时冯异的从兄冯孝追 随 光武刘秀,借机推荐冯异。 (2)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和结构有“间出”“为……所”“因”等。“间出”可译为“秘密出去” “微行”,如《史记·项羽本纪》:“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 可以间出。”“为…… 所”表示被动,需要译出被动的意思。“因”在此处应译为“趁 机”“借机”。全句可译为: 冯异微行出城巡视下属各县,被汉兵抓获,当时冯异的从兄冯孝追随光武刘秀,借机推荐冯 异。第(2)小题中的关键字词短语有“章”“专制关中”“归心”等。“章”属于名词或用为 动词,可译为“上奏章”“上书”等。“专 制关中”有省略和介宾短语后置现象,可译为“在 关中独断专行”等。其中“专制”可译为“独断专行”,如《史记·穰侯列传》:“范雎言宣 太后专制,穰侯擅权於诸侯。” “归心”可译为“归顺”“归附”等。全句可译为:冯异长 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 14、【参考答案】①派壮士穿上与赤眉军一样的服装;②埋伏在道路两旁,突然出击;③乘 胜追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试题分析】本题为简答题,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 整合。冯异打败赤眉军的过程主要涉及材料中的如下语句:“时赤眉暴乱三辅,乃 遣异讨 之。拜为征西大将军,与邓禹共攻赤眉。异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伏兵卒起,衣 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从中不难看出,在打败赤眉军的过程 中,冯异让军士穿上与赤眉军一样的服装,埋伏在道路两旁,然后突然 袭击,待赤眉军溃 散时,他又派兵追击,从而大败赤眉军。 【参考译文】 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喜爱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起事,冯异 以郡掾身份监管五县,与父城长苗萌一起守城,替为王莽抵御汉兵。刘秀攻占土地到颍川, 攻打父城没有打下,把军队屯扎兵巾车乡。冯异微行出城巡视下属各县,被汉 兵抓获,当 时冯异的从兄冯孝追随光武刘秀,借机推荐冯异。冯异得到召见的机会。冯异说:“我有老 母在城中,我愿意回去据守五县,来为您效力,报答您的不杀之恩。”刘秀说“好”。冯异回 城,对苗萌说:“当今各地将领大多残暴蛮横,只有刘将军每到之处从不劫掠抢夺。我察看 他的言语行动,觉得他不是平庸的人,可以投靠托付。”苗萌说:“我们死生共命,我听从您 的计谋。”冯异和苗萌马上开城门捧着酒肉迎接。刘秀任冯异做主簿,苗萌做从事。刘秀从 蓟县东部向南急行军,到达饶阳无蒌亭,当时天气严寒,众人都又饥又累,冯异给刘秀端上 豆粥;等到到了南宫,又遇到大风大雨,刘秀进入路旁空房,冯异又献上麦饭。大军就次度 过呼沱河,冯异跟着刘秀打破王郎,封为应侯。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出行和众将相遇,就 领自己的车让路。他(带领的部队)行止 进退都有标志性的旗帜(号令分明),在各部队 中被称赞为有秩序。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躲在树下,军中 称他为“大树将军”。等攻破邯郸后,于是改编部队,分属各位将领,将领每人都有部属。 士兵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 光武因此赞赏他。跟着刘秀平定河北,诸将一同劝光武登皇 帝位。冯异就和众将领商议确定刘秀的称帝尊号。这时,赤眉扰乱三辅,于是派遣冯异讨伐 他们。拜任冯异做征西大将军,和邓禹一同攻打赤眉军。冯异派精壮士兵改换服装和赤眉军 相同,埋伏在路边。(打仗时)伏兵突然出现,穿的衣服相混,赤眉军不能分辨识别,士兵 于是惊恐溃散。冯异率军队乘胜追击,大败赤眉军。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 在关中专权,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光武帝派人拿着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说:“我 参加军队,过多蒙受皇帝的恩德,位居大将,封爵通侯,受命统率一方,建立些细微功劳。 见到给臣看的奏章,我感到战栗恐惧。”诏书回复他说:“将军对于寡人,道义上是君臣,恩 情上如父子。哪来的嫌疑而生恐惧之意?”又拿珍宝衣帛赏赐冯异。异拜谢说:“臣现在希 望陛下您不要忘记河北的困境,小臣不敢忘巾车蒙赦的恩德。” 后来屡次召见参加宴饮 朝会,商定计策夺取蜀地,逗留十多天,命令冯异妻子儿女随冯异返回西部。第二年夏天, 冯异和诸将攻打落门,没有打下来,发病,逝世在军中,谥号节侯。 三、完成下面题目【广州一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 士卒多 物故/费以巨万计/ B.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 士卒多 物故/费以巨万计/ C.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 士卒多 物故/费以巨万计/ D.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 士卒多 物故/费以巨万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对皇帝的尊称,《史记》以“上”称武帝,以谥号称景帝,暗含臧否之意。 B.苑囿,在汉代是皇帝和诸侯的专属领地,具有生产、游猎、赏玩、宴请等功能。C.转 漕是指转运粮饷,古时陆路上的运输称为“转”,通过水道运输则称为“漕”。D.节即符节, 古时象征皇帝亲临,司马相如出使时,朝廷授予其节作为凭证信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司马相如志向远大,才华出众。他少时喜欢读书、击剑,早年因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而改名; 他善于著书,后因作赋受到赏识。 B.司马相如借赋进谏,方法独特。他创作了《子虚赋》,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无是公三 个人物,以此劝谏武帝,得到肯定。 C.司马相如尽心国事,安边有功。他出使西南,开通边疆道路,将当地的各民族团结统一于 大汉疆域,为国家安定做出了贡献。 D.司马相如历经两朝,宦途坎坷。景帝时,他客游梁地,孝王死后,因无官可做而投奔王吉; 武帝时,定西夷建功,后被免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2)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14.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文言文断句的关键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本题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具体而言,四 个选项主要围绕两处不同断法设置考查点。第一处是“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正确断 法为“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理解这两个句子含义辑需要联系前文:乃使相如责唐 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这句话大意是司马相如代表皇帝到巴蜀问责唐蒙、安抚百姓, 所以“相如还报”是指相如出使完毕、回京向皇帝复命,“唐蒙已略通夜郎”是司马相如复 命的内容,意指唐蒙已经平定并打通了夜郎的道路。两个句子意思独立完整,后一个句子是 前一句“还报”的内容,所以“相如还报”后应该断开。第二处是“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 正确的断法是: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理解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及逻辑关系需要从主谓宾合 理搭配的语法角度去把握,这:一为参加修路的人有数万人,二是修路耗时两年。两句综合, 突出了参加修路的人数之多、时间之长,所以正确的断法为“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综 合这两处断法,可确定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考查内容对应的标点为: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 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11、【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词语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试题分析】 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含义的词语,结合上下文,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义,要求选择出不正确的一项。 A 项,“上”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在文中出现多次,如“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上闻 之”“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等,都是对皇帝的尊称。司马迁著《史记》时,汉武帝仍然在 位,不能称谥号,故称“上”。而此时汉景帝已经去世,故称谥号。称“上”和“谥号” 都 是古代常见的对帝王的称谓方式,主要区别是帝王去世与否,而与褒贬臧否无关。故此项不 正确,为参考答案。 B 项,苑囿,指划定一定范围的(如墙垣等),具有生产、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 “苑囿”一词常见于古籍中。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记载:“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 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先秦及汉代苑囿以 物质资料生产为主,兼有游赏功能,多依托湿地等生产力较高的自然环境,其物产主要供给 祭祀活动及宾客宴请,是中国园林的初始形态。其后,苑囿性质逐渐变化,游赏功能逐渐取 代物质生产功能。汉扬雄《羽猎赋》中有载:“立君臣之节,崇圣贤之业,未遑苑囿之丽, 游猎之靡也。”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中有言:“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 尘。”说明苑囿具有生产、游猎、赏玩、宴请等功能。故此项正确。 C 项,转漕是指转运粮饷,“转”从“车”,专指陆路上的运输,“漕”从“水”,指通过水道 运输粮草,现代汉语有“漕运”“漕河”等说法。《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有“关中事计户口 转漕给军”的说法,《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也有“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的记载。 故此项正确。 D 项,节即符节,符是政治和军事的凭证信物,它可以用于身份证明,作为出入国境、关 卡、军营、要塞的凭证,又可以作为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信物。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 的凭信,用于代表君主出征、节制方面、监察、办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 可见符节是中国古代朝廷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象征皇帝亲临,“出使时,朝廷授予节 作为凭证信物”也是古代常见的现象。故此项正确。 12、【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文意概括与分析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有针对性地筛选文中信息,归 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 C 级。 【试题分析】A 项概括分析了司马相如的志向与才华。分析部分共两层意思,用分号隔开, 分别对应“志向远大”与“才华出众”,具体到原文,则对应“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慕蔺 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与“相如口吃而善著书”“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以为郎”,前 两句稍作对照,便不难判断,因作赋而受赏识这一点则需要对原文大意进行概括,略有难度。 B 项概括分析了司马相如的进谏艺术。根据原文,司马相如作《子虚赋》是在梁孝王身边时, 后来汉武帝读到此赋,觉得写得很不错,便召见相如,相如为表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当即表 示《子虚赋》只是讲“诸侯之事”,可以再作一赋,描述“天子游猎”之事,并虚构 “子虚” “乌有先生”与“无是公”三人,借他们之间的对话来表现天子苑囿之远胜齐、楚,并告诫 诸侯们要节俭爱民。由此至少可以做出三点推断:①《子虚赋》并非为武帝而作,“劝谏武 帝”于文无据;②司马相如为武帝另作了一篇赋,该赋主要通过三个虚拟人物对话的形式展 开;③《子虚赋》未必..也是通过这三人对话形式展开(事实上《子虚赋》也是借此三人 对话展开,但从逻辑推理上说,无法得出肯定结论)。因此 B 项“他创作了《子虚赋》,虚 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无是公三个人物,以此劝谏武帝”这三个小分句中,第二句存疑,第 三句表述确定有误,所以 B 项为正确选项。 C 项概括分析了司马相如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该选项对应的原文为“相如为郎数岁…… 邛、 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通零关道”。因为唐蒙治理不得法,巴蜀百姓受到惊扰,汉武帝派司马 相如前去抚慰百姓,再听了他的相关汇报后,便任命他为中郎将,前往出使治理,结果 “略 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通零关道”,这也就是选项中所说“出使西南,开通边疆 道路,将当地的各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为国家安定做出了贡献”。需要注意的是,选 项中所说的“西南”是今天的地理概念,不可直接与文中的“西夷”对照,便认为二者不一 致。其实从司马相如所说的“邛、筰近蜀”可以看出,它们是属于我们今天所谓“西南(地 区)”的。 D 项概括分析了司马相如的为官生涯。该选项对应的原文文段跨度较大,是对原文的高度概 括,有一定难度。所谓“历经两朝”,是指司马相如先后在汉景帝与汉武帝两朝为官。景帝 时期,司马相如任“武骑常侍”,这一职位他并不喜欢,后来“客游梁”,几年后,“会梁孝 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因为“临邛令王吉”曾告诉他如果仕途不顺,可以找 他,所以便去投奔。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奉命安定西夷,立下功劳(事见 C 项解析), “天子大悦”,但“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也就是选项所说“后又被免官”。 13、【参考答案】 (1) 赋的结尾把主旨归结到节俭上,用来劝谏皇帝;赋献给天子后,天子很高兴,任命 相如为郎官。 (2) 秦朝时曾经开通道路设置郡县,到汉朝建立时才废掉;现在如果要重新开通,为当 地设置郡县,那么意义超过南夷。 14、【参考答案】 ①司马相如在景帝处得不到重用,②相信自己能在梁孝王那里施展才华。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学习剑术;仰慕蔺相 如的为人,就改名为相如。他侍奉孝景帝,任武骑常侍,但这并不是他喜欢的职位。恰巧汉 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梁孝王来京城朝见景帝,带来了善于游说的人邹阳、枚乘这些人。相 如见到他们,很高兴,以生病为由辞掉官职,客居梁国。梁孝王让相如与这些读书人一同居 住,相如能够有机会与这些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适逢梁孝 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不能维持生计。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 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在外做官,不顺心,可以来我这里。”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 住在城内旅馆。皇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 这赋写的是诸侯之事,不值得您看。请允许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进献皇上。”皇帝 答应了,并让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个虚构的人物,为楚国说好话;“乌有 先生”也是个虚构的人物,为齐国驳斥子虚的言论;“无是公”同样是虚构的人物,是用来 阐明做天子的道理的。所以假借这三个人作赋,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苑囿的胜景。赋的结尾 把主旨归结到节俭上,用来劝谏皇帝;赋献给天子后,天子很高兴,任命相如为郎官。相如 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平定、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 千人,西郡又额外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运输人员一万多人,巴蜀百姓十分震惊恐惧。皇上听 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问责唐蒙,借此机会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相 如出使完毕,回京向皇帝复命,唐蒙已经平定并打通了夜郎的道路,趁机开通西南夷的道路, 征发巴蜀的士卒,参加筑路的有数万人。修路二年,没有修成,士卒很多人死亡,耗费的钱 财非常多。蜀地民众和当地的汉朝官员大多说这样做不好。这时,邛、筰的首领听说南夷已 经与汉朝交往,得到赏赐很多,多半都想归附汉朝,请求做汉朝的官吏,待遇与南夷相同。 皇帝询问相如,相如说:“邛、筰离蜀地很近,道路也容易开通;秦朝时曾经开通道路设置 郡县,到汉朝建立时才废掉;现在如果要重新开通,为当地设置郡县,那么意义超过南夷。” 皇帝认为相如说得对,就任命他为中郎将,持节出使。司马相如便平定了西夷。邛、筰的首 领都请求做汉朝的臣子。相如开通了零关道,返回京城报告皇帝,皇帝很高兴。此后,有人 上书,说司马相如出使时接受贿赂,相如被免官。过了一年多,又被征召为郎官。相如口吃, 但善于写文章,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讨论国家之事,称病在家闲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广州市六区联考】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 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 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 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 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日:“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 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 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 “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日:“第 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日:“杜衍、韩琦、范仲淹、富 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 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 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 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 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 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节选自 《宋史.欧 阳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D.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入朝/为馆阁校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学土,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 B. 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成的合称。 C. C.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D.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 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 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 皇帝勉励 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已进言。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 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 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4 分)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4 分) 14.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 10.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欧阳修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 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 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其 中,“迭相”是相继;轮番之意,“迭相”不能与后文的“师友”断开,否则缺少宾语,根据 前后文义可知欧阳修与尹洙轮番为师友,后又结交梅尧臣,而非师友结交梅尧臣,所以不能 将“师友”和“与梅尧臣游”断在一处,排除 AD 项;“为歌诗相倡和”是指欧阳修和梅尧 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中间不能断开,下句是指文章名扬天下,更不能将“相倡和” 和“遂以文章”断一处,据此可排除 BD 项。故正确答案为 C。 11.A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指以高超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错,学士是以文 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 12.D【解析】此题考查本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欧阳修在世时 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欧阳修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错,应为朋友 在世时欧阳修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参考译文:(1)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 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岂”“退”各 1 分,大意 2 分)(2)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后进”“闻 人”各 1 分,句意 2 分) 14.【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参考答案:(1)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 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2)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 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两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 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 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 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 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上书言事被贬官,朝廷许多官员都上书替他辩护,只有司谏高若讷认 为应当贬黜范仲淹。对此欧阳修写信斥责高若讷,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事。高若 讷把欧阳修的信上交朝廷,以致欧阳修坐罪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改任乾德县令、武成军节 度判官。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时,征聘欧阳修为掌书记。欧阳修笑着辞谢说:“我 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过了 很久,欧阳修复职为馆阁校勘,以后又升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欧阳修论事 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 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 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 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 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 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 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 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 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 滁州知州。欧阳修写文章得自天才而又顺其自然,铺陈收缩都恰到好处。文辞简洁明快,信 实通达,广征博引,都用最正确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众 人没有谁能赶上他,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他奖励引荐后辈,唯 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 等人,作为平民隐居家乡时,不被人所了解,欧阳修就传扬他们的声名,说他们一定会闻名 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 们的家人。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