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穿越古今的中华文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 江苏徐州市高三三模)
已经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中国探索器“天问 1 号”何时着落备受关注。”天
问”一词来自屈原创作的长诗《天问》,作者从自然现象一直追问到神话和历史,
体现出了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中国的探月工程称作“嫦娥工程”;作为地月通讯和数据中转站的卫星叫
“鹊桥”;热词“小康社会”中的“小康”源出《诗经·大雅》“民亦劳止,范
可小康”;华为开发的操作系统命名“鸿蒙”,“鸿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盘古
开天地之前的远古时代……
你所在学校的校刊要开设“传统与现代”专栏,请你向专栏投稿,请结合以
上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第一部分是材料。
第一段先指出材料的背景,即热点事件——中国的火星探索,这样就自然过
渡到“天问”一词的由来,解说的落脚点一是屈原的诗作,二是“怀疑精神和探
索精神”。
第二段指出前面的现象不是孤例,具有普遍性,提醒学生要从单一材料进行
发散性思考,并确立材料的指向性。“嫦娥”和“鹊桥”的事例学生熟悉,表达
出的既是良好愿望,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这样,“小康”例子的出现也就顺
理成章。最后“鸿蒙”解说体现的开创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进行的补充,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
第二部分是任务和情境。
任务:“传统与现代”征稿
情境:校刊征文,“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作过程中,
一定要体现材料,一定要写出青年学生群体或个体的真实“感受与思考”,确定
了文体,确定了身份,确定了受众。
在材料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这里的“传统”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
既可以是怀疑精神、探索精神、理想追求,也可以是开创精神。其他亦可,只要
有类似的材料作依据。
“现代”在材料中的体现是跟中国当下发展紧密关联的科技发展、社会生活
等内容,当然也可以是跟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现象(注意“小康”在材料中
的作用)。思考:为什么任务是“传统与现代”而不是“文化与科技”?
综上所述,“传统与现代”话题指向很明确,就是中国传统所体现的文化精
神已经呈现在当下的生活当中,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的指导意
义,以及联系现实谈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主旋律话题。
第三部分是具体的写作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提醒考生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最有感
受的一个方面谋篇布局,完成作文。
【参考立意】
(1)传统文化精神为现代科技文明助力;
(2)科技需要传统文化中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3)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完美融合;
(4)尖端科技领域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寻到根脉;
(5)传统文化中怀疑和探索精神是现代科技的打开方式。
范文展示
穿越古今的中华文明
黑格尔曾说:“假如我们从上述各国的国运来比较它们,那么,只有黄河、
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征服无从影响这样一个帝
国。”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
尽管,我们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经济文化重要大
国的趋势已经日趋明显。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又将走向历史的未来。在过去与将
来之间,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
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天问”“嫦娥”等航天领域的命名是对古代先民仰
望星空思考宇宙的纪念,尽管古人只是在文学和神话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他们
无法看到火箭和飞船已经将他们的梦想变成现实,但不要小看我们的先民,正是
他们的可爱和执着,让我们今天的成就找得到前行的力量和精神的寄托。从某种
程度上说,难道我们不是继承了古人的想象甚至困惑在现代文明的征途上不断前
行吗?
现代文明高歌猛进,传统文化也熠熠生辉。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们如饥似
渴的发展现代文明,建设美丽而富强的国家,从科技到文化,无不以包容四海的
胸怀,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的成果。高楼大厦、高铁飞机、互联网+……,一
切都在改变,但中国人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忘记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二十四节气歌
仍在传唱,传统节日我们仍然为了团圆奔忙在路上,西餐厅开的再多,仍然随处
可见传统的早点铺子,西洋文化我们不排斥,但古典艺术依然在传承。这就是我
们的民族基因,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华民族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如此,文
明在走向一致,但文化一定要存异。
因此,美国有“挑战者”号、“奋进号”、“好奇号”,我们敬佩他们的开
创精神和科技实力。而我们有“长征”“天问”“嫦娥”“鹊桥”,这就是民族
特色,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何以既拥抱世界又显示
自我,古人的智慧穿越时空回答了我们。
诚然,古老的农耕文明不会孕育出现现代科技,漫长的中国历史也不乏黑暗
和穷困。这就需要我们甄别和思考,在走向未来的路途上,放下历史的羁绊,保
存民族的精魂。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认识自己、也不断
塑造自己。带着更多的期待和梦想,穿越古今的中华文明一定会继续在世界历史
上走出自己的辉煌。
让传统和现代在碰撞中交融,和谐,共赢。